第5课 飞机美术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2:08: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5课 飞机美术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5课 飞机美术教学设计》。

第一篇:第5课 飞机美术教学设计

第5课

飞机

(一)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2课时

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在欣赏交流中认识飞机的历史发展、种类、外形、构造及简单的飞行原理。让学生学会表现生活中的飞机,继而进一步畅想未来飞机的性能和模样,创作出外形新颖,功能多样的飞机造型。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科学,理解科技促进人类进步发展的意义,进一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生情况:

中年级学生对高科技领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心,生活中的飞机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熟悉的交通工具,甚至有的航模爱好者,对飞机的种类、构造、原理能达到了如指掌、如数家珍的地步。随着时代节奏的加快,信息量的增大,学生对科幻影视中飞行器也是见多识广、颇感兴趣。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收集飞机图片资料,欣赏交流,积极畅想未来飞机的发展前景,大胆表现自己的想象与设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方式、手段:

1.营造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欣赏交流、想象设计,创作出造型新颖、功能多样的个性化飞机;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科学,激发学生对高科技领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创作富有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教师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展示台、示范作品。

学生准备:飞机图片资料、飞机模型、纸张、水彩笔、蜡笔或油画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欣赏飞机图片、模型,了解飞机的起源、外形、种类、构造等知识,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设计未来飞机,并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交流、想象设计,让学生运用绘画方法来表现千奇百怪的飞机造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飞机造型之美,培养学生想象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科技,体会科技促进人类进步的力量。

教学重点:了解飞机发展的历史,及飞机种类、造型、结构特点,畅想未来飞机,并用绘画形式表现其特征。

教学难点:畅想未来飞机,用绘画形式来表现富有个性化的飞机。

教学设计

一、导入“飞机”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航空表演展,想看吗?(教师播放航空表演视频。)师:仔细欣赏,你看到了哪些飞机? 学生看后回答:客机、直升飞机、战斗机…… 师:这些飞机非常精彩,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飞机。教师板书课题:飞机

(一)。

设计意图:每年的国际航空表演展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也是学生们的最爱,播放飞机表演的震撼画面,旨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兴趣,教师自然导入课题。

二、认识“飞机”

1.飞机历史。

师:人类渴望像鸟儿一样飞翔,中国人发明了风筝,有了《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意大利画家达·芬奇也设计了飞行器的草图,不过未能在蓝天上飞翔。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飞机的历史呢?(学生展示图片,讲解飞机历史。)

生1:大家请看这是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研制成功的世界第一架动力飞机。

生2:这是飞机雏形——滑翔机,它借助风力滑翔。……

2.飞机种类。

(教师出示一组飞机PPT图片。)

师:这是什么飞机,你们对它有哪些了解?

生:这是民用客机,有大型飞机、中型飞机、小型飞机,其中波音系列飞机最为著名。师:这是超音速协和式飞机,它飞行的速度是声音速度2倍还多,据说,从纽约到伦敦只需一个多小时即可到达。

师:这是什么飞机?你还知道有哪些战斗机? 生:这是军用飞机,有歼击机、轰炸机、攻击机……

师生共同欣赏认识直升机、水陆两用飞机、隐形飞机、太阳能飞机、飞艇……

3.飞机的构造。

师:同学们请拿出你们的飞机模型。仔细欣赏,相互讨论,飞机由哪些部分组成。

讨论结束后。

生:飞机是由机身、机翼、机尾、起落架等部分组成,战斗机往往携带发射装置。

三、写生“飞机”

师:这么漂亮的飞机模型,同学们想不想将它画下来呢? 生:想!

师:将自己的飞机模型放在桌上,选好角度,简单把它勾画下来,也可画自己心目中最熟悉的飞机。

学生尝试画飞机,力求简洁生动。

画好后,学生展示写生作品,教师组织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学生自主学习了解了飞机的起源、种类及构造等基本常识原理。接着,让学生观察、写生飞机模型,学生简洁明了地成功勾画飞机造型。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为下面想象设计新型飞行器做好铺垫。

四、欣赏“飞机”

1.概念飞机。

师:刚才同学们了解了传统飞机的特点,现在我们再来领略一下与众不同的概念飞机的风采。

师:概念飞机就是尚处于探索或预研阶段的飞机,它的设计理念、飞行原理有显著不同。

教师播放一组概念飞机的PPT图片。生1:三架连体概念飞机(组合型)。生2:机翼变化型概念飞机。生3:形式多样的概念飞机。2.千奇百怪的飞行器。

师:未来的航天器和科幻影视中的飞行器千奇百怪、五花八门,同学们想看吗?

(教师播放科幻影视视频及图片。)师生共同欣赏。

生1:人机结合,赛车式飞行器。生2:动物形飞行器(飞鹰式、扁鱼式)。生3:卫星式飞行器。生4:奇形怪状的飞行器。……

设计意图:通过组织学生欣赏概念飞机,科幻影视中的千奇百怪的飞行器,原来飞行器也可以如此的与众不同,想象丰富、造型奇特,令人叹为观止。这些既开阔了学生视野,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也为下面的创作打下基础。

五、创作“飞机”

1.教师示范。

师:同学们,想不想看老师画一架千奇百怪的飞行器? 师生示范步骤:(1)想象设计(打算画什么样的飞行器);

(2)画轮廓(根据想象画出大轮廓);

(3)添画细节(细节部件可让学生添画);

(4)处理背景(画上与之协调的背景);

(5)整理画面。

2.学生作业。

欣赏几组学生创作的飞机作品。

作业要求:(1)想象、设计未来飞行器,把你的想法画出来;(2)力求造型新颖、奇特,还可以写上文字注释。

教师循环播放学生作品并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创作飞机”不同于前面的写生练习,而是在传统飞机基础上再造想象,设计未来飞机。本阶段的创作主要启发学生想象,大胆表现自己心中的设计,开拓学生思维,发展学生创造能力,表现富有个性化、想象力的未来飞行器。

六、分享“飞机”

1.飞机设计展。

组织学生将作品分组张贴在四块展板上。2.师生共同评价作品。

(1)每小组自我评价,并推选一幅最棒的作品,介绍给同学;(2)从想象、设计、造型、画面整体感方面介绍作品;(3)也可以从不同角度说出你的另类意见。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共评等方式来发展、提高学生审美、创作水平。在评价作品时,我们要善于听取另类意见和不同的声音,这样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改进和完善自己的作品。

七、应用“飞机”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找找生活中用“飞机”元素来设计的影子。教师播放PPT,出示与飞机相关的生活图片。

飞碟建筑 飞机电话 飞机布 飞机帽 飞机鞋 教师小结:奇形怪状的飞机,异想天开的飞碟,不仅在你的脑海里,在你的画笔上,而且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能处处找到它的身影。我们可以利用“飞机”元素来设计、美化我们的生活。

设计意图:美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欣赏生活中飞机元素的设计,激发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兴趣,让学生牢记美为生活服务的指导思想。

作业要求

本课有两次作业:

第一次作业:写生飞机。

第二次作业:想象、设计未来飞行器,把你的想法画出来。力求造型新颖、奇特,还可以写上文字注释。

教与学的评价

通过欣赏交流让学生主动认识了解飞机的历史、种类、构造。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飞机模型,了解其结构,多角度的写生表现飞机,从而提高学生观察和造型表现能力。对于表现想象中的飞行器,教师让学生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大胆想象设计,力求造型新颖奇特,色彩绚烂夺目,旨在培养学生想象创造能力。在作业过程中,教师多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多帮助个别弱势的学生;在作业评价中,多关注学生创新想法和奇特的造型设计,积极鼓励评价学生,不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创作水平。

教学反思

第二篇: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5课 飞机>

第5课 飞机

(一)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设计强调学生自主的学习行为,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课前收集的飞机材料,到网上查阅图片;从小组欣赏到全班交流,畅谈未来飞机的发展;作后完整地将飞机的外形、比例、结构以及不同飞机的特点表现出来。教学中通过欣赏感受----审美认识----自主表现----讲述评价的过程,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绘画表现技能。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欣赏飞机画面与实物等形式,引导学生探究飞机的起源、外形、种类等相关知识。

操作目标:学会理解飞机的基本构造与外形特点,掌握有简到繁的绘画方法。情感目标:通过绘画去体会人类发明飞机的伟大成就以及自己一的感受,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飞机的发展历史及各种飞机的发明、种类,畅谈飞机的特点。难点:理解飞机的基本构造与外形特点,掌握由简到繁的绘画方法。

四、教学准备:

师:共同收集飞机模型、图片资料。生:同上。彩笔。

五、教学过程:

1、交流导入

由风筝的启示导入本课教学。你知道有哪些种类的飞机吗?

能谈谈你乘过的飞机的感受吗?引导学生将民用飞机与军用飞机两大类飞机的特性进行对比、交流,大胆表述自己的感受。

2、欣赏评述

欣赏收集的饿飞机图片和模型。在欣赏的过程中,可采用直观教学、比较教学,帮助学生认识飞机的构造,分析飞机的组成部分。

3、课堂探索

师生共同探索如何表现飞机这样复杂的物体?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引导并得出最佳方法,并演示由简到繁的集合归纳基本形体的写生方法,提示近大远小透视规律在飞机绘画中的应用。学生初步尝试。

4、课堂练习

鼓励学生尝试用几何归纳基本形体的写生方法,画自己喜爱的飞机,鼓励学生自由表现画面背景,进一步画出自己的感受或虚拟的场景。

5、课堂评价

将作业布置在教师里,相互评价、欣赏。

欣赏评价活动可以让学生对其喜欢或不喜欢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述,说明理由。

也可以小组或两人相互讨论评述。

6、课后拓展

让学生收集一些科幻飞机飞行器的资料、图片,自己也类设计未来的机场和飞机。

第三篇:第5课教学设计

《哲学与人生》

第5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

教学目标:

认知:了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理解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情感态度观念:乐观进取、不怕挫折、积极向上。运用:正确对待自己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

教材分析:本书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第5课题目是变化发展与顺境逆境本节通过世界是变化发展的引出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从而让学生懂得人生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学情分析:

1.现在的学生不少是独生子女,他们少受磨难,对社会的认识比较粗浅。遇到困难和挫折会一筹不展,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引导他们进入社会以后如何去正确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磨难。3.理论有些偏多且深,学生难以理解。

4.基于以上情况,不能把本门课程上成面面俱到的理论课,而应深入浅出教育学生学会如何正确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磨难。教学重点:

1、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如何正确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磨难。教学难点:量变和质变关系原理。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设计:多媒体教学、讲授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过程设计:

1、通过复习导入新课

2、出示多媒体图片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变化发展。

3、通过和学生互动方式引出新事物和旧事物

4、举例说明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5、举例说明人生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一、复习旧课:提问:什么是联系?

二、讲授新课:

第5课、变化发展与顺境逆境

一、事物发展的永恒性及其本质

1、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发展中

概念:发展:是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新事物:符合客观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旧事物: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

2、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量变: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3、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小结:总结本节重点难点。

布置作业:“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包含的哲学道理。教学反思:通过本节教学今后在举案例的时候多贴近学生的生活,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第四篇:第5课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课标精解】

1、课标要求: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道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课标分析:在经济建设取得初步成就的基础上,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也有发展,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教材分析】

经济发展又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也为下一课的三大改造奠定了物质基础。【学情分析】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工业发展有一些体会,因此本课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要容易一些,教师充分利用生活中工业发展的资源,追根溯源引导学生认识建国初期工业发展情况,学生的学习热情肯定要好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过程,归纳、概括及综合分析其内容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根据教材提供的数据,教师提供的影像资料、史料和图片,训练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归纳我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证明了中共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同样成绩斐然。引导学生加深对共产党的热爱,进一步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在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

【教学重、难点解读】

1、教学重点: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重点解读:为了工农业生产能顺利进行,需要宪法的保驾护航,同时工农业发展又使民主法制建设有了经济基础。

处理方法:新宪法的性质采取教师讲解与学生探究相结合的方式,根据“社会主义”特征设计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得出直接结论。

2、教学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难点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因为宪法的性质这一问题很抽象,对初二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因而将它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处理方法:同上。【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策略】

1、对比临时宪法与正式宪法的异同,理解正式宪法的真正含义所在。

2、教师讲述与学生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法:对于一些概念性的难点问题教师讲解分析更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的顺利展开和解决问题,保护和提高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用时5分钟)复习“一五”计划的成就

导语:为了给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也在逐步展开,颁布新中国第一步正式宪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新闻链接:

资料一:2012年3月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协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人大代表们通过行使审议权、提议案权、选举权、表决权、质询权、罢免权等权利,参加行使国家权力。

资料二:2012年3月1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幕,代表们对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报告进行审议,并做出相应的决议。

问题1:根据资料分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有什么权力?又有什么义务? 教师总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构,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做出的决议一旦生效就具有法律效应,必须遵照执行。

学生阅读教材:

要求:掌握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的时间、地点、通过的宪法及新宪法的性质。学生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学生根据教材介绍,解答下列问题 问题1:这部宪法能否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请用数据说明你的观点。问题2:请用宪法中的原话解答我国的国家权力属于什么人?

问题3:结合政治所学解释人民行使权力的机构是什么?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 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部分内容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第六条 国营经济是全民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力量和国家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国家保证优先发展国营经济。

问题:4:根据宪法内容分析,新中国追求的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是什么?希望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

问题5:根据上述四个问题你能判断出中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吗? 教师解释:《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的区别 ①产生方式不同:

1949年,共产党邀请民主党派、人民团体、解放军、各地区、少数民族及华侨等方面代表共635人,组成政治协商会议。与当年9月29日,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7章、60条。在内容上规定了建国初期国体、整体、军事、外交、公民权利等方面的内容。

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开会决定成立宪法起草委员,毛泽东任委员长。3月,毛泽东把中共中央拟定的宪法草案初稿提交给起草委员,作为起草宪法的基础。征求意见并修改,政府委员会于1954年9月决定将宪法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审议。1954年9月20日,第一次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共4章、106条,分为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章节。1954年的宪法的规定比较完备,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其内容和规定得到有效的实施。

②根本不同:《共同纲领》不是真正意义的宪法,在1954年以前,《共同纲领》发挥着临时宪法的作用,并为以后正式宪法的制定提供了蓝图。

设计思路: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宪法的性质属于政治专业名词,很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因此采取教师讲解与学生探究相结合的方式,根据“社会主义”特征设计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得出直接结论。而《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的区别由教师解释更合适,学生还不能从一定的高度把握。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方面的内容:经济上,“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使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政治上,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使我国基本构成了现有的政治体制。他们通过巩固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政权。

【评价方案】 自我评价

1、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提出要集中主要力量()

A、发展重工业 B、发展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C、培养建设人才 D、把生产合作社合并为人民公社 2、1956年,一座宏伟的汽车城——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建立。下列与其相关的事件是()

A、实行土地改革 B、实行农业合作化 C、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D、中共八大的召开

3、“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就。”下列史实中可以证明这一结论的是()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②开展了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

③长春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等重工业企业投产 ④新藏、青藏、川藏公路及宝成铁路修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建立了东北工业基地,其中心是()A、鞍山钢铁公司 B、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C、沈阳第一机床厂 D、宝山钢铁公司 5、1957年,一座连接了南北交通的长江大桥在什么地方建成?()A、武汉 B、沈阳 C、长春 D、鞍山

6、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中国人民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是()A、颁布了《共同纲领》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D、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7、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8、拓展延伸 走访身边的老人,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你的家乡有哪些重要建设成就? 【教学反思】

1、教师要向学生介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之间的区别,否则学生会混为一谈。

2、本课内容总体上学生还是较感兴趣的,特别是与现在生活关系密切的时事、经济发展概况、国家经济发展前景等,这也提醒我们教师备课时要把历史的现实作用放在一定的位置,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学史是有用处的。

3、本课教师介绍和引导的内容较多,特别是工业化的背景、新宪法的性质等,为了降低学习难度保持他们探究的热情和兴趣,这样做是必要的。

第五篇:六年级美术第5课 风景写生教学设计

第5课 风景写生

课时: 3-4 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利用所学的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风景写生。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提高造型能力与构图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如何把透视和构图知识运用到绘画实践中。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第1 课时)

欣赏、分析课本图例,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师:“同学们学习了基本的透视知识。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他们是如何运用哪些透视方法的。”巩固、加深对平行透视(一点透视)和成角透视(两点透视)的理解。引导学生分析他们的特点。

了解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欣赏课本上的图片,了解白色方框的作用,师:“这些方框我们称之为取景框,在风景写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就象照相机的镜头,照出来的景色美不美和拍摄者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所以画面的美不美和你们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师展示“回”字形的取景框。并介绍其使用方法。同时介绍在没有取景框的情况下,可用双手架成“口”字形进行取景。以图片或照片资料为例或通过对窗外景物的观察,讲解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了解风景写生中的近景、中景、远景的概念。如何利用取景框进行取景构图。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中房屋的各条棱边会有什么变化。如何在画面中确定“视平线”和“消失点”。欣赏一些风景画和学生习作。步骤:观察——取景——构图——描绘——修改——收拾完成(二)发展阶段(第2-4 课时)

1、取景构图实地风景写生

选择操场或顶楼阳台先集中引导学生进行取景,观察建筑物的透视变化,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分散开进行实地风景写生。老师巡视辅导,及时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作业点评。

下载第5课 飞机美术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5课 飞机美术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5课教学设计分析

    沧源民族中学八年级上 语文教学案20112年2月3日 第5课《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陈鸿燕 课时安排:2课时 一、教学内容及分析: 文章记述了作者参加悼念活动的所见所......

    第5课 “和同为一家”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富庶的大唐吸引了众多的周边少数民族,引发了唐与吐蕃等少数民族的友好往来。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一、课程标准 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二、教学目标......

    第5课 网络摘记 教学设计

    第5课 网络摘记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资料的查找、搜集,并把搜集到的资料通过文档进行整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我探索学习,能简单的对WORD进行排版;通过尝试操作学......

    五年级语文第5课教学设计

    5、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 1、了解王安石......

    第5课 学习好帮手 教学设计

    第5课 学习好帮手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搜索引擎查找网上的各学科的学习网站,使学生掌握并熟练在搜索引擎中利用多关键字搜索相关资料的方法; 2、初步体验利用电脑......

    第5课“绘制”长卷 教学设计

    第5课“绘制”长卷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熟练运用画图程序设置画纸大小并利用“粘贴来源”命令粘贴图片;掌握ACDSee中的“添加文本”工具的使用。 2、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

    第5课 认识鼠标教学设计

    第5课 认识鼠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鼠标; 2.认识鼠标指针的形状; 3.学会鼠标的基本操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

    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第5课《瓜果飘香》教学设计

    美术(湘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5课 《 瓜 果 飘 香 》 教材分析: 本课《瓜果飘香》选用儿童熟悉喜好的水果为内容题材。 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一节绘画表现形式的美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