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共五篇)

时间:2019-05-12 22:27: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篇: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单元主题: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燕子呢喃,柳树发芽,荷花绽放,泉水流淌……大自然的景物是如此的迷人。教材选编了《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四篇课文,一个语文园地。前三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四篇课文多角度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有的描绘了春天燕子从南方飞来;有的描绘了二月的柳丝和万紫千红的春日;有的描写了夏日池塘荷花绽放;还有的描写了家乡珍珠般的泉水。与本册课本配套的《同步阅读》中,与本单元“大自然的美景”这一专题相关的课文有《走进大自然》《草叶上的歌》《雾在哪里》《古诗两首》《一碗水》《小城三月》《梅雨潭》《沧海日出》,从不同角度再度体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学生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天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设想:

1.走进生活。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进一步观察身边的景物,加深切身体验,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2.创设情境,美文美读,在反复诵读中积累优美句段。

3.阅读名家的相关文章,扩大对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3个字,积累优美句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观察身边的景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3.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观察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学习使用阅读教学中学过的观察和写作方法,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写自己家乡的一处景物,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一定的想象。愿意展示自己的习作,与同伴分享快乐。5.在习作的过程中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加深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读懂课文内容。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

3.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4.学习使用阅读教学中学过的观察和写作方法,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写自己家乡的一处景物,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一定的想象。愿意展示自己的习作,与同伴分享快乐。

5.古诗两首 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

6.荷花 感受荷花之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时间

1.《燕子》 3教时 2.《古诗两首》 3教时 3.《荷花》 3教时 4.《珍珠泉》 1教时 语文园地一 5教时

第二篇: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教材能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同时又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景,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单元教学要求: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单元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辨认方向,描述方向,并且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单元课时安排:

约4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学习内容:

教材第2页至第4页例

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来描绘物体所在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教具、学具准备:

东、南、西、北卡片

教学流程:

一、儿歌铺垫,引出新课

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

学生背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体验新知

1、以4人小组为单位,根据儿歌让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方向。

2、生观察: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物?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然后把看到的主要的景物记录下来,并标明方向。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注物体。

3、到教室,请各小组的记录纸贴在黑板上,汇报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法,上方定为什么方向,为什么这样定?

4、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引导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完成校园示意图。再结合示意图用“东、南、西、北”说一说各种景物所在的位置。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

3、你说我做

5人一组,1人指挥,4人做动作。(1人指挥站中间,4人听指挥站4个方向。)

4、合作完成教科书练习一的第2题。

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你能说说哪边是

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5、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简单的线路图

教学内容:

教材第5-7页例3及练习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汇报课外认方向的情况。

2、说说教室和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

观察例3图,你是怎么找到“北”边的?(图上标有)

2、少年宫怎么走?请你先用手指出路线图,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

3、同桌互相说:去体育馆怎么走?去商店怎么走?去电影院怎么走?去医院怎么走?

三、巩固练习

1、认一认地图上的方向:(2、做一做:

从图上获知“北”,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练习指一指。

完成问题。

四、拓展练习

1、练习一的3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2、练习一的4看地图。

五、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对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第三课时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教材第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除了东、西、南、北这四个方向外,还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3、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教具、学具准备:

地图等。

教学流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

1、查找有关辨别方向的工具。

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二、谈话导入 出示课本情境图

通过前几堂课的学习小明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今天他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园中的操场上,准备继续学习更多与方向有关的知识。你们猜他带的是

什么?(指南针)

三、学习新课

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增强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针图)由学生汇报交流预习收集的资料,教师给予归纳,并重点指导怎样利

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介绍指南针的有关知识。

2、根据指南针现在的指示说说校园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

3、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问: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归纳: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园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巩固练习

1、给出一个方向由学生讨论后制成方向板:北

2、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

3、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4、出示我国行政区域图,问:这是哪国的地图?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五、全课总结

1、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3、在中国地图上找一找东西南北著名的旅游区。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9-11

教学目标:

1、在辨认8个方向基础上,学会看简单的线路图。并能用恰当词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2、在对简单物体的位置关系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辨别方向,认识线路图。

教具、学具准备:

地图等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在双休日都喜欢和家长去什么地方?用什么方式去呢?

生:乘公交车。

师:每路公交车都有一定的行车路线,我们在乘车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看车是不是经过我们要去的地方。

生:看车开的方向是不是和我们要去的方向一致。

师:大家提的这些都很有必要了解清楚。今天老师带大家去动物园看看,那么可以乘坐

几路车呢?首先要学习如何认识路线。(出示课题:认识路线)

二、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引入:师出示1路车路线图。

师:有了这张路线图,你们一定能很快知道各个站点在动物园的哪个方向,谁来说一说?

师:小朋友观察真仔细,你能在小组内说一说1路车的行车路线吗?

从火车站出发向

行驶„„

先引导学生在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师:谁还能说一说你想从哪个站点出发到哪个站点的路线?

请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行车路线。

2、出示动物园的导游图。

3、师:我们乘坐1路车来到动物园,这里的动物可真不少,谁来说一说有哪些动物?

4、你最喜欢哪种动物,它在动物园的什么位置?请你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猴子在熊猫的什么方向?狮子在大门的什么方向?学生指名回答。

接下来由学生提问,学生指名回答。

5、小朋友真聪明,我这儿还有一个要求:我想从大门出发去看完所有的动物,再从大门出来,我应该先去哪儿,再去哪,请帮我安排一条路线吧。

a)同桌合作完成路线图。

b)指名介绍路线图。

c)集体评价。

三、巩固练习:

1、自己阅读课本第10页,对书上提的问题,在图上标出来,让小组内同学评一评。

2、独立完成课本第12页的第5题。

3、完成第6题。

(1)先让学生看图辨方向,弄清图上方位。

(2)叙述行走路线。

四、全课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新的知识,说一说今天最感兴趣的什么?为什么?

第三篇:第一单元(语文三年级下册)(推荐)

主备人 程晓琳 林悦梅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六)》,《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习作1》以及《练习1》组成的。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有两个主题,“自主预习复习”和“认真完成作业”,使学生逐步养成课内外自主预习、复习的习惯,认真完成课内外作业的良好习惯。

《长城和运河》是一首饱含强烈的爱国情感的诗歌,全诗尽情讴歌了万里长城与京杭大运河的雄伟壮丽,颂扬了中华民族祖先的勤劳与智慧。

《美丽的南沙群岛》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介绍了南沙群岛美丽的风光和富饶的物产,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南沙群岛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除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

《习作1》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4幅图和一篇习作例文《脱棉衣》。第二部分针对例文提出几个问题,引发学生讨论,力求通过讨论让学生从例文中受到启发。第三部分是习作练习,由习作要求和两组图组成。习作要求:仔细观察组图,任选一组写一篇作文,也可以自己找几幅连贯的图写。

《练习1》共安排了五项内容,包括学用字词句、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等。突出了字词句学习的综合性以及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的联系与融合。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度过一个愉快的寒假,在寒假里孩子们走亲戚,拿红包,吃好吃的,一定都玩得比较痛快。开学后第一个星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从愉快的寒假逐渐过渡到快乐的学习中来。

第一单元的课文都是以介绍景色为主,有雄伟的长城和运河,有美丽的南沙群岛,有神奇的庐山。由于许多学生从未出过远门,没有见过如此美丽、神奇的景色,所以在教学时,老师应该充分做好课前的准备,搜集图片,有条件的话可以制作课件,从而更好地为上课服务,使学生感受到课文的美。课上,还要训练学生的朗读,过了一个寒假,许多学生已经忘记如何感情朗读,开学后应该加强训练,使学生在读中感悟,知道朗读的魅力,从而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

1.长城和运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引导学生搜集长城和运河以及祖先建造的其他伟大工程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长城和运河以及祖先建造的其他伟大工程,了解民族祖先的勤劳和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完成练习4。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或课件,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

2.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3.生齐读课题

4.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运用课件)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

(2)引出主要内容的。

(3)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4)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3.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关 谱写

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 杭州 绸带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 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 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 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创造: 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 奇异的景象。

天堂: 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学生自学后讨论.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4 “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5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0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11指名读, 生评议.12齐读.五、布臵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巨龙 连绵起伏 奇迹 曲折 蜿蜒 使我很是欣慰,因为收集资料不仅是孩子们的事,家长也往往需要参与,现在看来不少家长都能参与孩子的成长了。

今天的教学我以朗读为媒介,使学生领会文中“我”自豪和骄傲的爱国豪情。开始学生朗读出现拖音现象,为纠正这个问题,我先作示范,然后通过语言和学生收集的材料,激发学生对长城、运河修建者的敬佩,引发学生自身做为中国人的自豪。这样学生的情绪上来了,他们激情澎湃地开始朗读了,拖音现象荡然无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课前布臵学生搜集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像绸带飘落到大地.像绸带飘向大地.(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5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6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7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9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教后感:诗歌的语言往往比较凝练,内容较为抽象,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困难。再则,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历史久远,了解甚少,尤其是京杭大运河。而我班学生甚至连“京杭大运河”都读不清楚。因此,我补充有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帮助学生感知。并且在学生表述不清时增加诵读词语的次数,以帮助学生尽快熟悉和掌握。诗歌教学主要以读为主,在指导学生朗读中,我希望让学生有所知,有所感,体会作者所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朗读这首诗歌时要注意两点:第一,不要拖腔拖调,要引导学生按诗歌的节奏进行。第二,要注意声音的轻响变化,给人以起伏感,这样才能突显万里长城和大朗读时师生都投入了十分的感情,激动、自豪之感溢于言表。学生在课堂中朗读的积极性非常高,效果良好。整堂课从读通诗句到初步感受诗意,从读好诗句到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清晰,环环紧扣。识字教学、启发想象、语言实践有机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彼此衔接,自然流畅。我感到这堂课既有收获,也有不足。在重视诗歌朗读的同时,对阅读训练有些忽视,尤其是比喻句的理解不够重视。诗歌中字词深奥,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师又不能采用以词解词这种简单的方法。因此,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如何将深奥的词语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让教学更完美。这是我想在以后的诗歌教学重点研究的问题。

1.长城和运河

一、看拼音,写词语。

qí jì qū zhé pǔ xiě lián mián qǐ fú()()()()

jià shǐ shī piān bù xiǔ wàn lǐ chánɡ chénɡ

()()()()

二、填上合适的词语,再读一读。

()的诗篇()的景象()的绸带()的长城()的运河()的祖先

三、多音字组词。

dōu()xínɡ()qū()都 行 曲

dū()hánɡ()qǔ()

四、请写出三个形容万里长城的四字词语。

()()()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万里长城东起,嘉峪关,像 在大地。、京杭大运河北起,南到,像 在大地。

3、京杭大运河和万里长城分别谱写了 的、的诗篇。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六、你知道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收集资料,和同学交流一下,把你知道的写下来。

1.长城和运河 作业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奇迹 曲折 谱写 连绵起伏 驾驶 诗篇 不朽 万里长城

二、填上合适的词语,再读一读。(略)

三、多音字组词。

dōu(都有)xínɡ(行走)qū(弯曲)都 行 曲

dū(都市)hánɡ(行业)qǔ(曲调)

四、请写出三个形容万里长城的四字词语。雄关万里 孤城绝塞 固若金汤 鬼斧神工、举世闻名、连绵起伏 飞舞盘旋 起伏奔腾 太空遥见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山海关 西到 巨龙穿行

2、首都北京 天堂杭州 绸带飘落

3、不朽 动人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美丽的南沙群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顺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星罗棋布”,“合璧”等词语。

4、通过朗读感悟课文内容,感受南沙群岛迷人的景色和丰富的特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海疆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边默读边思考,初步理解一个自然段中地几层意思。

3、学习生字词。教学挂图或课件,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欣赏课件画面。

2、配乐解说: 宽广无限的大海真美啊,浪花飞溅,蔚为壮观。一派“烟波荡荡接天河,巨浪悠悠通地脉”的迷人景象。这就是祖国的南大门,美丽富饶的南沙群岛。

3、指导读题: 美丽的/南沙群岛。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结合学生朗读纠正字音。

三、感知全文内容

1、引导学生边读边看图思考:

2、在课文中画出有关语句,齐读这三个句子。

3、教师小结: 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不仅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而且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指导生字

1、巩固生字。

(1)认读生字新词及其所在的主要句子。浩瀚 海域 岛屿 辽阔

繁衍 心旷神怡 星罗棋布 海龟(2)查字典,说说带点字词的意思。

星罗棋布 心旷神怡 繁衍 碧波 浩淼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礁”和“域”两个左右结构的字。

教后感:充分的预习为学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前布臵学生充分预习课文,并安排学生通过查字典、询问家长等多种方式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我强调过要学会查生活中的“无字词典”。因此,课堂上对于词语的理解部分他们完成得比较好,他们能准确说出词语意思。比如,当我问到“星罗棋布”一词是什么意思时,学生很好地解释了词典中的意思,并且能用天上的星星,以及棋盘上布的子来解释,令我比较满为理解课文内容就扫清了障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南沙,热爱祖国辽阔海疆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上节课我们读了《美丽的南沙群岛》这篇课文,你们知道些什么?

2、这节课请同学们放慢脚步,边读边想象,细细欣赏那蓝色宝库般迷人的海岛。

二、精读感悟

1、传说中的南沙群岛是什么样的?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晶莹的珍珠”指什么?“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说明什么?(岛屿多)(2)南沙群岛有多少岛屿? 齐读第二句,边读边想象。(3)指导朗读第一,二句。

师小结。

(4)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是怎样在南沙群岛上生活的? 指名读第三句,其他同学注意听。

评议朗读,结合朗读理解“浩瀚”,“生息繁衍”等词语的意思。

3、默读第1自然段,回答课后第五题。师小结。

4、了解南沙群岛的悠久历史后,我发给你们每人一把金钥匙,开动脑筋去打开这座蓝色宝库。

生自学第2自然段。思考: 你用什么方法打开“宝库”? 在“宝库”里你发现了什么? 组织讨论自学方法和所学内容。结合句子理解“蕴藏”和“用之不竭”的意思。

为什么说南沙群岛是一座宝库? 请你通过朗读告诉我们。为什么说南沙群岛是一座蓝色宝库? 师生朗读,体会总分写法。小结: 南沙及其海域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产资源,真不愧是一座巨大的蓝色宝库。

5、讴歌了南沙群岛的富饶,你们想背上小画板去海边散步写生吗? 3自然段,把表示颜色的词画下来。

那金色的沙滩, 黝黑的礁石, 雪白的浪花, 翠绿的海水……任意的组合都是一幅美丽迷人的热带风光图。这些句子你们读懂了吗? 试着画下来。

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边创作绘画。

评点学生作品,讨论为什么这样画?用书上的词语和句子说说。结合创作绘画和课文理解“清澈明亮”, “蓝玉”,“五彩缤纷”, “心旷神怡”, “碧波浩淼”,“充满魅力”等词语的意思。指名朗读学生喜欢的词句。

指导朗读本段的两个比喻句。

用“……像……”的句式把这两句练习说一说。练习试背第3自然段。

三、仿段练习

1、课文的第2,3自然段都是围绕中心句,从不同角度写出了南沙群岛的富饶和美丽。

2、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以“公园真是鲜花的海洋”或“菜市场真是营养的宝库”为中心句写几句话。

四、布臵作业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根据课文写几句歌唱南沙群岛的歌词,老师为你们谱曲。让我们一同讴歌美丽富饶的南沙群岛。

3、摘抄课文中的妙句佳句。

教后感:结合阅读教学,将练习整合到朗读中。

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我们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南沙群岛的美丽,比如说鱼虾色彩斑谰、浪涛涌动如挥舞的花束,这一切是多么的绚丽迷人。这样的美不仅要写出来,更要读出来。我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借助书本上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边感悟:“一片蓝天”是什么样的、“一块翡翠”又是多么美丽,体会天湛蓝如玉,海碧绿澄澈这样美丽的景色;再从“翡翠与蓝玉合璧”体会水天相连,蔚为壮观的景象;从“五彩缤纷”等词想象龙虾穿梭、燕鱼飞跃、海龟漫游的有趣情景;从“心旷神怡”一词感受作者所感受到的快乐;从“洁白”、“一团团,一簇簇”、“挥着花束”等词语中体会浪着用自己的双手去描绘这样的美景,然后自由读、同学之间比赛读、看图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入境悟情,真切感受真切地抒发出来。在这样的阅读后,我因势利导,结合《补充习题》中的填空:“这一段中,作者把天比作,把海比作。从中我体会到了水天相连,蔚为壮观的景象;从中我想象到了龙虾穿梭、燕鱼飞跃、海龟漫游的有趣情景;从“洁白”、“一团团,一簇簇”、“挥着花束”等词语中体会到了。

这样不仅完成了阅读教学任务,同时把题目放到课堂上完成,也不会占用学生的课间活动时间。

2.美丽的南沙群岛

一、看拼音,写词语。

liáo kuò dǎo yǔ kuàng chǎn xīng luó qí bù

()()()()

zhuàng guān hǎi guī bǎo kù shuǐ tiān xiāng lián()()()()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的南沙群岛()的海水()胜地()的海洋生物()的浪花()南沙()的矿产资源()的胜地()岛屿

三、在括号里合适的词语下加“ ”。

1、这是(一片 一个)(富饶 富裕 丰富)的土地,风景优美,物产(富饶 富裕 丰富),人们辛勤劳动,生活(富饶 富裕 丰富)。

2、南沙群岛留下了我们祖先(繁衍生息 生息繁衍)的烟火。

四、阅读训练。

《美丽的南沙群岛 》片段

南沙也是一个迷人的世界。天是一片蓝玉,海是一块翡翠。远望天水相连,翡翠和蓝玉合璧,蔚为壮观。俯看清澈明亮的海水 龙虾 燕 海龟五彩缤纷 令人心旷神怡 碧波浩渺的南沙海域,连浪涛都是美的。每一个浪头都托起洁白的浪花,一团团,一簇簇,仿佛是欢迎的人群在挥舞着花束。可以肯定,将来的南沙群岛会是一个充满魅力的 旅游胜地。

1.用波浪线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2.给第4句加上标点。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俯看()仿佛()将来()挥舞()

4.照样子再写几个词。

一簇簇、一团团、()()()

5.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2.美丽的南沙群岛 作业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辽阔 岛屿 矿产 星罗棋布 壮观 海龟 宝库 水天相连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略)

三、、在括号里合适的词语下加“ ”。

1、一片 富饶 丰富 富裕

2、生息繁衍

四、阅读训练。

1、南沙也是一个迷人的世界。

2、俯看清澈明亮的海水,龙虾、燕鱼、海龟五彩缤纷,令人心旷神怡。

3、俯看(俯视)仿佛(似乎)将来(未来)挥舞(舞动)

4、一片片 一束束 一丛丛 一堆堆 一群群

5、天是一片蓝玉,海是一块翡翠。

每一个浪头都托起洁白的浪花,一团团,一簇簇,仿佛是欢迎的人群在挥舞着花束。

3.庐山的云雾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第二、三段的写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

3、了解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你们去过庐山吗? 2.简介“庐山”

3.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庐山最神奇的就要数庐山的云雾了,那么,“庐山的云雾”到底神奇在哪里?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课。(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检查

(1)出示词语

变幻无常 增添 千姿百态 笼罩 系在 遮挡 一泻千里 流连往返 幽谷 游览 弥漫 天幕 瞬息万变 马蹄(2)指名读,齐读

3.自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讨论交流。幽谷:幽深的山谷 弥漫:充满,布满

瞬息万变:短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流连往返: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瀑布:从山壁上或河身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的水,远看好像挂着的白布。

溪流:从山里流出来的小股水流

变幻无常:形容变化速度非常快,没有规律 漫步:没有目的而悠闲地走 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一泻千里:指江河水流迅速,也用来形容文章奔放 千姿百态:形容形状非常多

4.全文共有几自然段?开火车读,思考: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5.讨论交流

第一自然段: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的色彩。第二自然段:写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第三自然段:写庐山云雾变化得快。

第四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云雾流连忘返。.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什么特点?

三、指导书写生字

四、布臵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后感:今天教第一课时,我本来把任务定位最在朗读课文上,后来在早读课重新审查教案时,我又作了临时变动,决定把课文分开,一段一段地读,一段一段地学。这样的好处是学生学起来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而且把读和思考结合起来,读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反过来随着学生对文本思考的不断深入,学生的朗读水平也在提高,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默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

3、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一)品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朗读

1.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些什么? 2.导读

景色秀丽的庐山,有

,有

,有,有,那,更给。

3.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4.此时此刻,仿佛你已经升上了云端,驾起了云雾,在天上行走,进入了仙境。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寻找“腾云驾雾”的感觉。

5指导朗读,试着背诵。

(二)品读第二自然段

出示第二自然段

1.这一节有几句话?

2.自读第二小节,这段话写了云雾有什么特点?找出中心句,用“ ”画出。

3.为了介绍云雾千姿百态,作者又是怎样具体来进行描写的?(四个不同地点的云雾,运用了比喻、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云雾的不同姿态)是啊,庐山云雾真美!

4.小结:作者为了说明庐山云雾的特点,先总写“云雾千姿百态”而后再从“山头、半山、山谷、山峰”四个不同地点的云雾进行具体地描写,我们称这种构段方式为“总----分”关系。

5.有感情地指导朗读,练习背诵课文 6.讨论学法: 出示: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清总分关系——感受云雾景象——有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三)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四)检查自学情况,讨论交流。

庐山的云雾一会儿时间就千变万化,一会儿一个样,“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刚刚还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瞬间就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赞美了庐山的云雾变化之快。

过渡:正因为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令无数游人流连忘返。

(五)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为什么庐山会让人流连忘返呢?(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三、总结全文

1.配乐朗诵 2.练习背诵

四、布臵作业

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板书设计:

3、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抓住想象的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乐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学生的学习也总是伴随着想象。在本课中有二处想象的训练点:

一、想象登山路上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情景。

二、看图想象庐山云雾有哪些动人的姿态。为了诱发学生的想象力,我展示动人的画面,让学生大胆想象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感受庐山云雾的壮美。课件动画的设计,不仅刺激着学生的视觉,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激发了情趣,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

3.庐山的云雾

一、看拼音,写词语。

lú shān pù bù biàn huàn wú chánɡ yí xiè qiān lǐ()()()()

lǒnɡ zhào sì hū qiān zī bǎi tài liú lián wànɡ fǎn()()()()

二、多音字组词。

sì()xì()似 系

shì()jì()

三、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云雾()的色彩()的感觉()的轻烟()的庐山()的天幕()的白马()的大海

四、按要求写词语。

1、“似乎”的近义词有:、、2、照样子写词语。

千(姿)百(态)千()百()千()百()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云雾弥漫山谷,它是 ;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

六、你知道有哪些与庐山有关的诗词名句,请背一背,并写下来。

3.庐山的云雾 作业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庐山 瀑布 变幻无常 一泻千里 笼罩 似乎 千姿百态 流连忘返

二、多音字组词。

sì(似乎)xì(关系)似 系

shì(似的)jì(系上)

三、填上合适的词语。(略)

四、按要求写词语。

1、仿佛、宛如、好像、犹如

2、千方百计 千奇百怪 千锤百炼 千回百转 千疮百孔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

笼罩在山头的云雾 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茫茫的大海 巨大的天幕

六、你知道有哪些与庐山有关的诗词名句,请背一背,并写下来。题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瀑布 江 为

庐山正南面,瀑布古来闻。万里朝沧海,千寻出白云。寒声终自远,灵派孰为分。除邓天台后,平流莫可群。

题西林壁 苏 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庐山瀑布 徐凝

瀑布瀑布千丈直,雷奔入海不蹔息。今古长如白练飞,练习1 教学要求:

1.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

2.书写时注意写好捺画,并巩固笔顺规则。3.熟记8个成语和记诵古诗《夏日田园杂兴》。

4.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一是让学生想说,二是让学生会说。5.练习两个笔画及含有这两个笔画(横撇、撇点)的字。

教学重、难点:

1.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

2.启发学生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3.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大致体会成语。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完成学用字词句的教学,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相融洽。

一、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1.出示中国地图。

帮助学生对中国地图有一个整体认识,即中国地图像一只傲然挺立的雄鸡。

2.接着,借助地图了解我国有34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

少数民族自治区: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内蒙古 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3.了解有关内容

直辖市是由中央直接领导的城市,自治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是相当于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区地方。

4.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简称。5.熟记并背诵简称歌。6.找朋友游戏。

巩固对简称与省、市、自治区名称之间对应关系的了解。

1.出示句子。启发学生边读边想:通过刚才的学习,哪些原本不理解的内容现在理解了?

2.交流。

3.巩固对简称所代表的含义的认识,初步知晓我国几大地方戏的名称。

小结:恰当地运用简称能使语言表述更简洁。4.运用简称的词句。(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如:黔驴技穷、湘江、滇池、京沪铁路等。

教后感:简称歌学生能熟练的读背,但要说出对应的全称有一定的难度。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写好钢笔字(“遮、越、处”三个字)注意写好捺画;进行读读背背。

一、写好钢笔字

1.看看写的字。(“返、越、处”三个字)要注意什么? 2.讨论要注意的地方。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三个字的捺画的不同走势。正确把握三个字的捺画起笔走势。“返”字一捺走势平缓;“越”字一捺比“遮”陡;“处”字一捺更陡。4.知道学生认真、仔细、规范地描红、仿写。5.注意写字姿势。

二、读读背背。

1.熟记8个成语。

(1)结合第一单元的课文,《庐山的云雾》加以理解。风云变换:像风云那样变动不定。比喻事物变化复杂或局势动荡不安。气象万千:气象,景象。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富于变化。飘飘欲仙:漂浮上升,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2)指导记忆。

2.背诵《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1)介绍:范成大写了一组《夏日田园杂兴》,今天学习《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2)引导学生看图,并借助图画读读古诗。(大致体会诗的意思与表现的情趣)

(3)小结:全诗用通俗的语言描绘了夏日农家昼耕也织的忙碌景象和儿童不会帮助织布,却在树下学种瓜的有趣情景。4)指导学生熟读背诵。

(5)搜集其他《夏日田园杂兴》进行积累诵读。

教后感:学习8个成语时,我结合第3课《庐山的云雾》进行理解,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效果还不错。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让学生想说、让学生会说)进行口语交际;指导连写毛笔字。

一、口语交际

聊聊春节

1.设问导入:今年的春节,你是怎么过的?你知道过春节时,咱们这儿有什么习俗吗?今天咱们一起来聊聊春节。

2.出示题目:聊聊春节

3.借助插图(贴春联、全家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舞龙灯、吃年夜饭、给老人拜年……)勾起回忆。

4.交流本地春节的习俗,也可交流其他地方过春节的习俗。

5.自由练说、同桌练说、全班交流。

6.指名说。

教后感:让学生说说寒假里的收获,孩子们兴奋不已,七嘴八舌,一下说了许多,有些习俗我都是第一次听说呢。

练习1 作业

一、看拼音,写词语。

Mín zú pǔ xiě jià shǐ lián mián qǐ fú

()()()()

chuànɡ zào liáo kuò dǎo yǔ xīnɡ luó qí bù

()()

()()

二、比一比,组词。

驾()

嘉()

礁()

朽()架()

佳()

瞧()

杭()浩()

豪()

漫()

折()洁()

毫()

慢()

拆()

三、写出下列句子中带点词的反义词。

1、老师反复叮嘱我们:课间活动要注意安全。()、太阳给地球带来了光明。

()

3、过去的城隍庙街道十分狭窄,如今可大变样了啦!()

4、开发大西北会使每一个黄土高坡上的人告别贫穷。()

四、在原句上修改。

1、植树节那天,兴致勃勃地参加了植树活动。

2、我们要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3、汽车在宽阔笔直的公路上奔跑着。

4、他一个人把教室打扫得整整齐齐。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

1、南沙是祖国巨大的_________________,她拥有_______________的珍贵的海洋生物,蕴藏着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矿产资源,贮存了_________________的海洋动力。

2、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它发源于青海省境内,经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十一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最后流入东海。全长6211千米。

青指()滇指()渝指()鄂指()湘指()赣指()皖指()沪指()

3、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七)。

练习1 作业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民族 谱写 驾驶 连绵起伏 创造 辽阔 岛屿 星罗棋布

二、比一比,组词。(略)

三、写出下列句子中带点词的反义词。

安全(危险)光明(黑暗)狭窄(宽阔)贫穷(富裕)

四、在原句上修改。(略)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

1、蓝色宝库 难以计数 极为丰富 用之不竭

2、青海 云南 重庆 湖北 湖南 江西 安徽 上海

3、(略)

习作1(大)

习作目标:

1、看例图,读例文,了解图文的主要内容。

2、阅读“习作要点提示”,初步懂得观察多幅图作文的方法。

3、根据“习作要求”,完成看多幅图作文。: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画面,学习例文,总结要点

1.图上有几个人物?能说清图上人物的关系并给他取个名字吗? 2.这四幅图写了一件什么事? 3.分图简洁说说图的意思。(1)妈妈给儿子穿上棉衣。(2)一棵小树在寒风中发抖。(3)两个小朋友为小树捆稻草。(4)小树也穿上了棉衣。

4.师生共同观察第二幅图上的景物,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叙述图上场景的顺序。

(1)要交代小树所在的地方。(2)要描写小树在寒风中的样子。(3)想象两个小朋友的对话。(4)引导学生看图口述。5.阅读全文。

6.教师小结: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他们看到了什么,是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

二、观察画面,运用要点,分图口述

1.分别观察这两组图,说说每组三幅图分别讲了一件什么事。给这件事加个题目,给图中人物起个名字。

2.观察组图中第一幅图:说说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3.观察组图中第二幅图:他们做了什么,想象他们可能会说什么,适当描述人物的表情。

4.观察组图中第三幅图:结果怎样?(同样结合人物的表情、动作来写,合理想象人物的语言。)

三、积累词汇,理解运用

自言自语 姹紫嫣红 兴奋不已 优美典雅

得意洋洋 耷拉脑袋 抓耳挠腮 目不转睛

灵机一动 夜以继日 身心投入 专心致志

一丝不苟 悄无声息 喜上眉梢 无言以对

(1)指名读

(2)师生共同理解

(3)指名说说这些词的意思或用法

(4)齐读

四、学生练写,指名点评,修改文稿 1.同桌先看图口述

2.指名连起来完整地说

3.师生点评

4.学生练写,师指导。

五、指导誉写

教后感: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看图方法,步骤。教学中确立重点就是指导学生发挥想象,补充图上没有画出的环境和行动,并且指导学生学会分段,按图分段。

第二课时

一、教师再次叙述三幅图的内容。

二、学生练习看图写作,教师行间巡视,板书学生不会写的字。

三、指名点评,修改文稿。

1、文稿写好后,同桌同学相互读稿,提出修改的地方。

2、选两名学生的习作点评。

3、修改文稿。

四、指导誊写。

五、批改记录:

第三课时

一、评讲内容。

1、如何根据图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想象。

2、多幅图作文,怎么样把图与图之间进行连贯。

3、评价等的作文。

4、强调双引号的用法。

5、订正错别字。

二、评讲过程。

重点:评析优作和双引号的用法。

习作1(小)

教学目标:

1、学会把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并要求做到语句通顺连

2、初步学会选材,从丰富多采的寒假生活中选取一件自己最想写又最有内容可写的事情。

3、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语句通顺连贯、有条理地把一件事情写清楚 教学过程:

一、作前准备

1、自读训练提示

2、明确要求

二、学习例文

1、阅读 一篇写事的范文

2、这篇习作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 ?

3、你觉得文章的“经过”部分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三、课堂指导

1、交流寒假生活,讲一讲每一件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什么事。(事情的经过暂不要求展开)

2、确定材料,编列提纲

(1)思考:你觉得哪一件事最想写,又取有内容可写?(2)把确定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列一个提纲。(3)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4)评析提纲

四、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评析个别学生习作

六、修改抄写。

教后感:寒假生活丰富多彩,孩子们说的头头是道,放鞭炮、打羽毛球、让座-----稍加指导,一篇篇作文就出来了。

第四篇:三年级语文 下册 第一单元教案

1、长城和运河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长城和运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电子白板 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中国的“人间奇迹”,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大家知道吗?

2、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杭州 嘉峪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3)指名理解词语(4)齐读出示的词语(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想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 学生读后讨论(名称、特点、抒发情感、点明创造者)

四、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长城和运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观察课文中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教学难点: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教具准备:电子白板 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听写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杭州 嘉峪关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1、2节(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看:第1、2节有什么相同之处?(引读)

(2)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航行在祖国的蓝天?(引读)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作者所看到的景象(很奇异)这应该怎么读呢?

(3)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找一找,读一读。(课件出示长城的图片)长城像什么穿行在大地?(板书:像巨龙)

书上是怎样写长城的?大家一起读一读,结合图理解:连绵起伏、蜿蜒曲折 引读:万里长城动起„„西到„„

她是多么雄伟壮丽。几千年来她谱写了„„ 怎么把这两句读好呢?(范读,生读)

你能把这两句话背出来吗?(试背、指名背、齐背)

(4)万里长城是这样一的雄伟壮观,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运河)引读:运河像„„(板书:像绸带)

与长城相比,你觉得运河怎么样?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

这一句该怎样读呢?

引读:京杭大运河北起„„南到„„几千年来,它谱写了„„ 学生再读描写运河的这两句。你能把这两句背出来吗?

(5)作者把“长城”“运河”称作是“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说明中华民族的祖先——?

再读这两句,你能背出来吗?(6)朗读全文

配图片,音乐欣赏朗读课文,激发情感。(7)背诵全文。

三、作业

1、多音字组词 行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长城——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奇迹(像巨龙)

运河——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课后反思:

2、美丽的南沙群岛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美丽的南沙群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6/1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体会,“星罗棋布”、“碧波浩淼”等词语,注重对学生的积累。

教学难点:体会,“星罗棋布”、“碧波浩淼”等词语,注重对学生的积累。教具准备:电子白板 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地图,解说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及概况。

2、出示投影:说说图上都有些什么?

3、指导读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体会有关词语的意思。(2)认真朗读课文,能大致说说南沙群岛美在哪里。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3、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浩瀚:广大。

浩淼:形容水面辽阔。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字音。

三、感知全文内容

1、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思考: 南沙群岛是祖国的,也是。

2、在课文中画出句子,齐读这几句话。

四、指导写字

1、巩固生字

同桌互猜字,并说说是怎么记住的。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礁”和“域”两个左右结构的字。

五、作业

抄写生字三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2、美丽的南沙群岛

教学目标:

1、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 教具准备:电子白板 ppt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了些什么?(指名回答,并相应板书)

二、精读感悟

1、过渡:传说中的南沙群岛是什么样的?

2、指名读第1自然段

(1)“晶莹的珍珠”指什么?“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说明了什么?(2)还从哪儿看出岛屿的多?边读边想象,并找出重点的词语。(3)指导读1、2两句。

(4)这段话还告诉我们什么?(指名说)(5)指导朗读第3句话。

3、默读第1自然段,回答课后第五题。

4、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自学,思考:你用什么方法打开“宝库”在“宝库”里你发现了什么?(2)四人一小组讨论。结合理解“蕴藏”“用之不竭”。

(3)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 生自由试读,再比赛读。

5、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我们讴歌了南沙群岛的富饶,你们想背上小画板去海边散步写生吗?(1)自由读第3自然段,把表示颜色的词画下来。(2)这些句子你们都读懂了吗?试着用彩色笔画下来。(3)指导学生边想象边创作绘画。(4)引导学生说,为什么这样画?(5)指导朗读。

(6)看图,试背第3自然段。

三、作业

1、摘抄课文中的妙词佳句。

2、仿段练习。

以“菜市场真是营养的宝库”为中心句写几句话。板书:美丽的南沙群岛 课后反思:

3庐山的云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庐山的云雾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教具准备:电子白板 ppt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总分段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映示幻灯片,简介庐山的云雾。2. 揭题。(板书:庐山的云雾)

3. 谈话导入:庐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通过学习我们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就上新课,齐读课题:

3、庐山的云雾 4. 范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 提出自学要求:

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 学生自读课文,同座位互相讨论第二个问题:每段写了什么? 3.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及时正音,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这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了庐山的云雾多和美,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写了庐山云雾的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三、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云雾的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千姿百态,二是瞬息万变)

四、教学生字词

突出下列字形的书写指导:幻、添 重点理解的词语:

秀丽、尤其、缠绕、弥漫、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五、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在习字册上描红、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庐山的云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电子白板 ppt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1. 听写生字词。2.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 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 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教师点拨,指导朗读引背。

第一句:“秀丽”是什么意思?(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用“秀丽”说一句话。齐读这句,突出“十分秀丽”。第二句:“尤其”是什么意思?(“特别”。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引导读书,找出“变幻无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词的意思)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句。

第三、四句: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云多)启发想象:在山上游览、漫步,眼前漂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驾起云雾,在天空中行走,进入了仙境。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上指导朗读,体会这种情境。

3.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引导背诵。

4. 小结:围绕云雾多,写出了游人漫步山道的感觉。总写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色彩。

三、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 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2. 齐读中心句,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庐山的云雾哪个特点来写的。(板书:千姿百态)

3. 轻声读文,联系情境,说说“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读书回答)

4. 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地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的。(打比方)5. 齐读第一句,引读分述部分: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云雾弥漫山谷~云雾遮挡山峰~(感悟总述和分述的关系,体会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千姿百态”的)

6.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比喻句之妙用并引背。

7. 联系语境说说“笼罩”、“缠绕”、“弥漫”的意思;练习用“千姿百态”造句。8. 小结:这一段围绕中心句,具体地描绘了云雾在四个不同的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

9. 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请总分关系——感受云雾现象——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四、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五、检查自学情况(读、议、背。重点是通过读议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云雾的特点写具体的)

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七、总结全文 1. 配乐朗读全文。

2. 小结: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云雾的三个特点——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3. 引导学生逐段背诵课文。教学板书: 庐山的云雾

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课后反思:

第一单元

教学内容:习作一 看图作文 教学目标:

1. 看例图,读例文,学习例文是怎样用语言描述图意的。2. 阅读例文后的习作要求指导,懂得观察多幅图作文的方法。3.根据练习要求,采用学得的方法,学习写多幅图作文。教学重点;1. 看例图,读例文,学习例文是怎样用语言描述图意的。2. 阅读例文后的习作要求指导初步懂得观察多幅图作文的方法。教学难点;初步懂得观察多幅图作文的方法。教具准备:电子白板 ppt 教学过程:

一、观察画面,学习例文,总结要点 1. 图上有几个人物

2. 这四幅图写了一件什么事? 3. 分图简洁说说每幅图的意思。4. 阅读例文

1.指名分段读例文,图文对照,说说每段分别写了哪幅图? 2.由例文的安排段方法,你知道了可以如何安排段落吗?

5. 教师小结: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他们看到了什么,是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

二、组织讨论,学习写法

1.读提示语,结合例文看图,自主思考这些问题。

2.学生围绕几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集体交流,明白多幅图的基本要求 a.仔细观察。看懂每幅图,弄清每幅图的意思和联系。

b.展开想像。图上看到的可以写,没有的内容可以展开丰富的想像和联想来写。c.层次分明,每段写一幅图。

d.重点突出。几幅图中选一两幅写具体些。3.你认为还有什么技巧和方法向大家推荐。

三、学习写法,尝试写作

(1)看图选择内容。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组进行重点细致的观察。(2)学生自由说说四幅图意,小组交流,班级交流。评议。

四、学生练写,指名点评,修改文稿 1. 同桌先看图口述 2. 指名连起来完整地说 3. 师生点评

4. 学生练写,师指导。

五、指导誉写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一 看图作文 教学目标:

根据练习要求,采用学得的方法,学习写多幅图作文。教学重点;

1、根据练习要求,采用学得的方法,学习写多幅图作文。

2. 阅读例文后的习作要求指导,初步懂得观察多幅图作文的方法。教学难点;阅读例文后的习作要求指导,初步懂得观察多幅图作文的方法。教具准备:电子白板 ppt 教学过程:

一、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并指导修改。

宗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讲了托尔斯泰改小说的故事作为范例。修改入手的几个方面

1、改病句。方法: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2、添词句。方法:小组讨论,互提建议。修改效果自评办法:自己读读修改前后的作文,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画上一朵红花。互评办法:请小组其他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读两篇作文,有进步就给打朵红花,看谁得的红花多。

二、优秀习作全班朗读。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按笔顺正确书写“隶”“族”“嘉”3个字。

2、读一读,区别几组音近字的读音。

3、区别同音字、字形相近的字并练习组词。

4、认识打比方的句子,体会打比方的表达作用。

5、熟记8条成语。

6、回忆过春节的感受,并按要求根据图意做口述。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具准备:电子白板 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名认读“隶”“族”“嘉”3个字。(2)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笔顺。

(3)让学生按照书上的笔顺练习书写,了解笔顺。(4)说说哪个字难写,难在哪里?(5)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嘉”字。

3、练习

学生练习,根据情况及时小结。

4、反馈

1、展示好的作业,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强化练习。

二、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轻声读8个词语,注意区别。(2)指名读词语。

(3)学生讨论交流每组加点字读音的区别。

3、练习

学生边读边记,读准容易混淆的字音。

4、反馈

将词语打乱顺序读,注意集体纠正。

三、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导分别读一读这四组字,注意纠正读得不正确的字音。(2)要求学生从这四组中找出同音的一组字。(3)分别引导学生比较同音字的异同。(4)要求学生找出另外三组字的异同。

3、练习

(1)学生尝试填写。

(2)学生分组练习口头组词。

(3)选择最有把握的最合适的词语写在书上的括号。(4)自由读一读。

四、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自由读,分别找出句中表示比喻的词语。

(2)指名读,想一想,两句中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了?(3)小黑板出示,体会打比方的句子的效果。

(4)让学生考虑,是否句中带有“像”就是使用了打比方的手法? 出示:小红长得像她的妈妈。

3、练习

反复朗读,加深印象。

二、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8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2)教师范读。(3)学生自由读。

(4)理解8条成语的意思。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习读。(2)同桌练习读。

4、反馈

(1)集体齐背。(2)指名背。

第三课时

一、第六题

1、审题

(1)谈话揭示话题:快乐的春节(2)指名读要求

(3)进一步明确要求。

2、指导

(1)分小组讨论:今年的春节,你过得好吗?

(2)出示教材中的图,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五幅图的内容。(3)选择其中任一幅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准备进行口述。

3、练习

(1)引导学生按照顺序,抓住重点来说。(2)学生分小组口述。(3)上讲台练说。

4、反馈

(1)对学生的口述,进行适当的评点。

(2)鼓励每个学生大胆地说,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课后反思:

第五篇: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被除数首位够除)。

2、让学生根据已有的除法知识经验,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以及笔算方法。

3、在计算的过程中注意估算意识的培养,注重验算,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重、难点:理解算理,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学习例1:

1、今年是鸡年,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养鸡场。(光盘演示例1)

把你看到的,用数学语言说一说。

(学生回答,老师注意适当地引导组织语句。)

(图上只能看到:整齐地排列着3排鸡笼,还有3排鸡蛋。)

问:利用这些信息你能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吗?

补充信息:一共有600只鸡,现在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平均每层有多少只?)

2、会解答吗?说给同桌听

交流:600÷3是什么意思?

算的时候你是怎么想到200的?

(注意发现学生合理的算法,尽管要注意算法多样化的问题,但也不要太刻意。

其中书上的第2种算法可能对后面的计算更有启发,要引导学生多说。

如果有说第3种算法的,那可以及时地把p.2的第1题拿出来让学生做掉,做完后,交流答案并说说自己从中发现了什么?

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可以看成几个百除以一位数,这样就相当于是在做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只是在后面别忘了加两个“0”,这样算可以使计算更快。)

二、学习例2:

1、说常识:(1)、养鸡场养的鸡主要有2种,一种是肉鸡,我们吃它的肉;还有一种是蛋鸡,我们吃它的蛋。

那图里的这些鸡是什么鸡?(蛋鸡)

(2)、鸡生蛋,也有它自身的规律,你大胆猜一下,这600只鸡一天可能会生多少个蛋?

指出:事实上鸡不可能每天都生蛋,所以不会等于甚至超过600个;也不能都偷懒,那样养鸡的人就亏大了。所以可能生400多或者500多都是合理的。

2、继续出示:这些鸡2天共生产鸡蛋986个,平均每天产多少个?

读信息后,一起列出算式,指名说说为什么要用除法。

板书:986÷2 第一步:估计

现在根据这个算式,你再来估计一下600鸡平均每天下多少蛋?并说明理由。

2、估计只是解决了一个大概是几百多的问题,那第二步就是算了。

板书竖式(略)

问:这里的被除数是三位数,你认为该怎么算?(先算百位上的9除以2)

老师有意把后面部分遮去,就让学生算9除以2部分,算到商4,问:4写在哪里?为什么?

(先继续把后面的遮起来说,在不遮的说。后者在说的时候就要强调:9个百除以2,得到的是4个百,所以4要写在百位上。)

你会接着算吗?学生自己完成在书上。

做完后,同桌互相检查。

请学生说说你有没有发现自己或是同桌的错误的地方?请大家一起说说道理。

3、我们平时做作业可没人帮着检查,所以我们该怎么办?

指出: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怎么验算呢?请大家写出验算的竖式。

小结:观察黑板上的除法竖式,你觉得和我们上学期学的有不同的地方吗?(特别长)

怎么会特别长的啊?(这学期学的除法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在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分三步除:百位、十位、个位。)

而且在算之前,先要估计得数可能是几百多,算之后还要验算自己的得数是否正确。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计算正确率。

三、练习:

1、完成书上的p.2第2题。

做之前问:这4道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提醒学生:这些“□”是提醒大家注意写数的时候要写对位置,不能不按规矩,该在什么位置就只能写在什么位置,你能做到吗?

请大家认真完成再交流。

2、讨论第5题:

先让学生自己读题,读完了问:你能解答吗?试试看。

把你的想法与你座位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你们的解答方法一样吗?结论一样吗?

全班交流。(注意这道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

四、布置作业:

p.2第3、4题。

课后小记:这节课是本学期的第一节数学课,学生的精神状态很好!在课堂上有一些小小的收获。

1、在开始观察养鸡场的图的时候,有学生说:每排有13只鸡。马上有学生指出:不对。最左和最右画得很淡,意思就是还有很多,类似与“„„”。我觉得学生能细心的观察图,这点很好,而且语言表达准确、到位,课堂上这方面需要及时地注意。

2、在说例1的口算方法的时候,第1种方法没人说,主要说了这3种(1)先不看“0”,6÷3=2,再加上“0”,“2”就变成了“200”。我引导学生认识:此时的6已不是我们平时所认识的的6,而是6个百,所以除得的是2个百,要在2的后面加2个“0”(2)受上面的启发,有学生提出:看成60÷3=20,这是把600看成了60个十在除,所以得到的是20个十,在20的后面加1个0即200。我觉得这种说法也非常好,在后面学的首位不够除的时候就会用的。(3)乘和除是好朋友,想200×3=600,也可以算出结果。

3、介绍一些鸡的常识学生很感兴趣。我平时很注重让学生多了解各方面的常识,这样慢慢积累之后,就可以对以后一些更为复杂的问题的结果养成一种初步估计结果是否合理的习惯,这对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利用常识先有一个大致的合理范围,再根据数据来估,就很自然了。

在估的时候,有学生说是400多的,也有提到500的。我分别让学生说理由。前者理由有2个。

1、先把986看成是1000,得数是500,毕竟986比1000少,所以得数比500少,所以只能是400多。

2、看9除以2商。我问:这里的被除数是三位数,为什么就只看了9除以2呢?后面的除就显得非常的容易。

4、练习没有时间按计划全部完成。

第二课时(首位不够除)教学内容:p.3、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根据已有的除法知识经验,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学生理解并掌握该方法。

2、把2种方法加以比较,从而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个比较清晰的整体把握,提高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百位不够除,要把前两位合起来再除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我们来估计一下这几题的商应该是几百多,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

如:984÷2

984÷3

984÷4

984÷5

问:是不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都会是几百多呢?说一说理由。

结合学生回答指出: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百位够除的,那商就是三位数;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另一种情况,也就是百位不够除该怎么办?

板书课题: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百位不够除)

二、出示例题:

1、光盘演示例题。问:把你看到的信息读一读,说一说。

要求“卖了多少千克鸡蛋?”要怎么列式?为什么?

板书:312÷4

2、估算:

它的得数大约是多少?和同桌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老师注意及时肯定一些好的估算法。特别是要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百位上的3不够除,要看前两位即要用31个十去除以4,得到的是几个十。

3、竖式计算:

写完后问:这第一步计算就有挑战,你说应该怎么办?为什么?

老师随学生的回答适当板书。强调:7要写在十位上

多问几个学生:为什么这个7要写在十位上?

接下去的你会算了吗?请大家继续算,写在书上。

4、验算。

学生自己验算,完成一开始的横式。

指出:这才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解题过程。

小结:这也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但它的得数就是一个两位数。请大家和同桌简单交流一下,同样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什么时候商还是三位数?什么时候商就是两位数了?

三、练习:

1、学生自己完成书上第3页的第1题。完成后请同桌互相交流:算对了吗?写得规范吗?

全班交流:你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想提醒大家?

四、作业:

p.4第2题。

课后小记:

学生在估算这个环节,反应不错,理由说得较清晰到位。在说“7为什么要写在百位上”的时候,学生自己也能说出理由:31个十除以4得到的是7个十,所以7要写在十位上。也有学生就说写在“1”的上面。我补充了一句:以后我们还会学习更多位数的除法,那时计算比较熟练之后,就会更加的简化,比如这道题是除到“1”,那商就写在“1”的上面;再除到“2”,商就写到“2”的上面;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注意两种说法,在一开始(984÷2)让学生估算得数是几百多的时候,出现了2种声音。

1、9除以2等于4(由于是估算得数是几百多,所以余数可以不说出来。)

2、9除以2商4。仔细比较这2种算法,我觉得第2种更规范。

练习一

教学内容:p.4的部分练习和p.5

教材简析:这部分主要是巩固前面两段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相关的计算技能。

教学目的:

1、通过一些对比练习,进一步理清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算理;继续加强估算教学,提高计算能力。

2、在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中,注意渗透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如p.4第4题)

3、通过计算,渗透连除和除乘之间的关系,为后面的相关学习做准备。

教学过程:

1、先估计商是几百多还是几十多,再计算

228÷3

712÷6

231÷5

944÷8

543÷2

197÷4

具体操作:先指名一道一道地说说自己的估算方法和估算结果。再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自己做题,时间到后,在检查是否正确的前提下,比比谁做得更多。

在讲评板演题的时候,注意发现并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

指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有2种可能,或是三位数或是二位数。

2、练习:800÷2÷2

900÷3÷3

600÷3÷2

800÷4

900÷9

600÷6

先请学生观察这组题目,你觉得上下两题有什么特点?你猜它们的结果会有什么特点?

猜得是否正确呢?请大家算一算。

学生计算。

交流:猜对了吗?谁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这上下两题的规律?

(这个语言要求不必太高,主要还是在于要摸清学生的知识水平,老师适当引导,使他们初步感知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3、(p.4第4题)下面三个图形的周长都是396毫米,每个图形中各条边的长度都相等。说出各图形的名称,并分别求出它们的边长。(图略)

读题后问:每个图形中各条边的长度都相等。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学生分别列式计算出每条边的长度。

问:看来你算出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初步感知:同样长的周长,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短。或者说:同样的数,除的除数大,商就小;除的除数小,商就大。)

4、(p.5第5题)小明从家出发,经过邮局到少年宫,一共用了9分(图略)(1)小明平均每分走多少米?(2)如果照这样的速度直接从家到少年宫,只要7分。小明直接从家去少年宫的路程是多少米?

要求学生对照图理解文字内容,并正确解答。

5、布置作业:p.5第1题,p.4第5、6题

课后小记:

今天这课练习课,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有几个地方的处理可能与教师用书上有点点不同。

1、p.5第4题。我的学生一看就题目就猜上下两题的得数是一样的。在说它们的关系的时候,他们说“÷2÷2”就是“÷4”,语言很直接,但他们已经对此有感悟,我没有要求他们在语言上再有多大的提高,而是在此基础上,问:那如果有“一个数÷3÷4”就相当于什么?“一个数÷2÷5”呢?那如果现在让你算“420÷12”你会算吗?此问旨在让学生更高层次地应用该题组,有学生提出可以把它看成“420÷3÷4”或是“420÷2÷6”就会算了,当然要求不能太高,学生还是蛮感兴趣。

2、p.4第4题。(此题昨天没时间处理,就放在今天了)书上有要求让学生要分别说出各图形的名称。我在请学生说第3个图形的时候,学生能说出这是“六边形”,我联系前面的“每条边的长度都相等”这一说,指出: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六边形,而是“正六边形”。当然第一个图形也不是一般的三角形,而是“正三角形”,说到这里马上有同学反应过来说:怪不得第2个图形是“正方形”,它的四条边也是完全相等的啊;还有学生说:当边的长度都一样长的时候,还应该有正五边形、正七边形„„吧。

3、p.5第5题。这题又有一个常识的问题:平均每分走多少米?我让学生解答完之后,让学生观察我平时走路的样子,他们一起说“滴答、滴答„„”,然后问:1秒时间内我大概走了几步?(2步)这2步大概有多长?(1米多)那根据这些信息,你估计老师1分钟大约能走多少米?学生基本猜:六七十米吧。我肯定了他们的猜。继续让他们说一说:常人1分钟正常速度大约能走多少米?你能给出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并说说判断的理由吗?学生对这类问题还是蛮感兴趣,说得挺好。(我本人的感觉还是蛮喜欢对学生进行这方面常识类认识的训练,学生感兴趣,能较综合地应用一些所学知识,且能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材简析: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有两种情况:一是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的要商0,用0来占位;二是0除以一个不是零的数商是0,这就要涉及到被除数是0的除法。所以这部分内容分两段安排:第一段先以采蘑菇和采桃为素材,引导学生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然后仍结合养鸡场的情景,教学装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第二段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另一种情况。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6~8。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使学生理解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并在此基础上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估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难点:百位够除有余数,十位是0,的除法计算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商中间或末尾是0的除法计算。

教学准备:光盘

一、学习例1:

1、大家先一起再认识“0”,你知道这个“0”有关的知识吗?

结合学生的讲,指出:0在计算中,非常的特殊,在加法中,加它等于没加;在减法中,减它等于没减;在乘法中,任何一个数乘0都得0。那在除法计算中,它又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这节课我们就会来研究。

2、光盘演示例1。问:看图后你能用数学语言来说一说图上的信息吗?

(1)3只兔子在平均分6个蘑菇,可以求每只兔子分得几个蘑菇?

学生列式,老师板书:6÷3=2(个),指板书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2)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可以说成是“0个桃子”,现在要把0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可以算每只猴子分得几个桃子?

你会列算式吗?板书:0÷3

得数是多少?说说你为什么会这么想?

(3)老师演一演:现在老师手里有桃子吗?那也可以说成是0个桃子。我现在要把手中的桃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做动作),你们看到了吗:每个同学分到了几个桃子?

你有什么想法?(老师手中根本没有桃子,平均分的时候,不管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其实都没得到桃子,或者说是得到了0个桃子。)

再换份数,再分;每分一次,都请同学说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说了几个后,不演了,问:类似的算式你还能说几个吗?

这么多的算式你能用一句话来说吗?

(可能同学们会说:0除以任何数都得0。)

请大家看书上第6页,读中间的一句话,想书上写的和大家说的两句话一样吗?不同在什么地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书上的这句话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除数不能为0”,这又是为什么呢?

教师简单介绍该道理。

小结:0在四种运算中,惟独不能以除数的身份出现,大家记住了吗?

二、学习例2:

1、我们前几节课的学习,例题都是从养鸡场中发现的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也不例外。请看:(光盘演示)

读:这个星期的前3天共生产鸡蛋306千克,请你提个数学问题:前3天平均每天产鸡蛋多少千克?

列式:306÷3

2、估算:估计一下这题商是多少?说说你为什么会这么估?

3、笔算:学生自己练习,注意在讲评的时候,比较哪种算法更简便。并指出:遇到这种情况,百位上正好除完没有余数,十位上是0的时候,我们可以直接在十位上商0。这样算比较的简便。我们的作业就该用这种格式进行书写。

4、改错:(p.8第3题)要求学生逐一说出题中做错的地方,应该怎么改。

5、学生练习: p.8第2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再同桌互相检查对方做对了吗?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重视0的占位的作用,努力减少计算中的错误。

四、布置作业:p.8第4题

课后小记:

在教学例1的时候,学生的学习兴致很高。特别是在老师演学生说算式的那一段,孩子们看得很仔细,在让他们用一句话来说的时候,一致认为:0除以任何数得0。我没有说对与错,而是让他们找书上的话来读一读,旨在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然后再找为什么?相信学生对这一幕印象应该比较地深刻。

在例2的学习中,学生一下子就说出了算式的得数。所以我没有按照我的教学预设提问,而是改成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你也能口算?说说你是怎么算的?随学生回答,我提到了“整除”这个概念(我们的练习册中已经出现了这个说法。)肯定了学生在计算的时候还是牢牢地依据先算百位上的再算十位上的最后算个位上的计算顺序。在讲解十位上“0”的处理的时候,我提了“直接商0”、“用0占位”等的说法,使学生知道这样可以使计算比较的简便,在学生的作业中,确实如我所预料的教学难点,出错较多。在下一节课中还得把这个问题拎出来交流。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p.11~12。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教学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这是上学期学习的连乘计算的实际问题的逆解题,也可以用两中方法解决,即可以用连除的方法,也可以用先乘后除的方法。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生活中一些问题可以用连除或是先乘再除的方法来解决。

2、能通过题中的图或文字找到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从题中找全信息,找到合适的解答方法;说出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学重点:掌握用连除或是先乘再除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发作业本,这件事天天做,大家熟悉吗?

为了使计算的方便,我们假设现在我们每组都是正好有10个同学。(老师拿一叠本子,做要发的样子),这里应该有多少本?

仔细听老师准备这么发:我先发给4个组长,再请4个组长发给每个同学。大家想一想,要求每人发到几本本子,你可以怎么列式? 学生可能会说:40÷4=10(本),10÷10=1(本)4×10=10(人),40÷40=1(人)

先交流第一种解答方法:指名说说每一步算式的意思。指出:发本子有2次平均分的过程,先是老师把40本平均分成4份,再由组长把10本本子平均分给了10个学生,所以对应的我们就可以列出2个连续除的算式。我们也可以把它们合起来写,写成:40÷4÷10=1(本)学生读一读该算式,联想:我们前面学习过有关连除的计算,回忆一下,你可以想起这类算式还可以怎么变化?

交流第二种解法:指名说说这乘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注意单位名称为什么是“人”而不是“本”?指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要正确确定单位名称,写错了,也就说明你对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还不能理解。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连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当然有的时候这类题还可以用先乘再除的方法来解决。但不管你用什么方法算,你要清楚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并正确写出单位名称。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书上的例题,请学生看题后说说看到的信息。

交流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找信息的时候,要从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两个方面找。文字信息:224本书。图片:有2个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

注意观察2个书架有什么特点,要让学生发现:两个书架非常的相似,都有4层,每层放的书都差不多。

指出:放得这么整齐,才能说成是“平均分”,才能问“平均每个书架上每层放多少本?” 现在请你想一想,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交流算法,注意要让学生说清楚每一步算式的意思。可能的方法:224÷2=112(本),112÷4=28(本)2×4=8(本),224÷8=28(本)

如果还有别的方法,可以请该学生说一说,但要注意一个度的问题:学生如果能清楚地说,那就可以认可;如果说得非常的勉强,大多数同学都不为接受,那没有必要刻意地去找出更多的方法。

2、练习(1)(p.11第1题)让同学分别从题中找到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然后再交流各自不同的解答方法。(2)(p.11第2题)方法基本同上,但要注意一点,学生可能读完题后,能感觉这是一道连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加上题中出示信息的顺序,估计会有学生列式为:150÷3=50,50÷2=25(天)如果真有,要问学生第一个算式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如果根本没学生能说个明白,那就要让学生选择更有把握的解法。

三、思考题:

商的十位可能是几?

被除数的百位可能是几?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布置作业: p.12第3~7题 课后小记:

这节课的作业错误明显比前几天多。主要问题还是计算方面没有达到熟练的程度,这节课的练习基本都是2步算的,只要有一步错那就是错了。还有一部分错,错得有点奇怪,比如题目明明是÷2÷3,但竖式里两次都÷2或是÷3。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p.9~10。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较熟练地进行相关计算。

2、进一步明白商0的必要性和什么时候需要商0,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正确地进行有关计算,切实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昨天我们的数学课上学习的是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从大家的作业中我来提几个问题大家一起来研究一下。

问题一:是不是被除数中间有0,商中间一定会有0?

问题二:是不是被除数中间有0,商中间才会有0?

问题提出后,注意学生的回答,及时引导,让学生就从自己做过的作业中选反例,如:604÷4。让大家一起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讲评板演时要请那些作业中出现该类错误的学生来说。

强调:除的时候不管商中间是否有0,一定要严格按照除百位、除十位、最后除个位的三步来算。并不是被除数中间有0,商的中间就一定有0。

下面我们继续学习,通过学习,我们再来回答第二个问题。

二、学习例题:

1、昨天我们从养鸡场前3天产鸡蛋的信息中提出了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可以从后4天产鸡蛋的信息中学习知识。

板书(昨天的信息)前3天

306千克

有个考验,根据你的认识,你能不能大概说说后4天可能会产多少千克鸡蛋?理由是什么?

(此问也是要引导学生从“估算”的角度来提出合理的想法,注意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学生可能会说:前3天差不多每天产100多,那后4天也应该差不多每天100多,4天400多。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板书:后4天

共产432千克。

问:后4天平均每天产鸡蛋多少千克?

一起列式后,让学生自己尝试着算一算。

指名板演,讲评。

注意:十位上的3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

引导学生发现:当被位上除完没余数,而十位上不够除的时候,商中间就会商0。

2、学生练习:(p.9“试一试”)

先说说商是几位数,再计算。(题略)

3、(p.10第2题)先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题略)

三、布置作业:

p.10第3题

课后小记:

学生昨天的回家作业中出现了比教材更难的题目。既然学生思考过了,我就补充了那部分的教学。题目是这样的: 1、6□3÷3,要使商中间有0,□可以填多少?

结合此题的讲解,我使学生明白:商中间要有0,需要符合2个条件。一是百位整除没有余数,二是十位上的数字比除数小,那样就不够除,要商0。

2、□5□÷5,要使商末尾有0,两个□分别可以填几个几?

通过此题,要使学生明白:商末尾有0,十位要整除,现在是几十五除以五肯定是整除的,所以前面的□中可以填1~9;末尾有0,也就是个位上要不够除,那就要填比5小的数,即0~4。3、305÷□=□„„2。此题先要从“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角度来考虑,所以除数可以从比2稍大一点的3开始考虑,然后再考虑商。

学生的练习中经常会出现超过教材难度的练习,所以在适当的时候要有选择地让学生接触各类问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事实上学生还是可以掌握的。

练习二

教材简析:这个练习主要巩固前面多学的两部分内容。第1~5题主要巩固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第6~9题,主要巩固用两步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通过具体练习,帮助学生区分各种情况,克服相近内容的相互干扰,达到巩固的目的。

教学内容:p.13~14第1~9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计算方面:让学生把估算与笔算相结合,进一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解决实际问题方面:通过一些具体习题的练习,使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说说商是几位数,指名说:你是怎么判断的? 640÷8

614÷6

750÷5

286÷7

2、口算:

(1)18÷6

20÷4

42÷2

63÷3 180÷6

200÷4

420÷2

630÷3(2)240÷2

360÷3

400÷4 240÷4

360÷9

400÷5 根据学生的实际速度,用一定的时间完成上面的口算题。指名交流答案。

3、思考题教学:

要使商的中间有0,要使商的末尾有0,两个 里可以填几?

里分别可以填几? 组织学生读题后交流,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第1题:要使商中间有0,百位一定要整除,现在这个条件已经符合,8÷4=2;十位上的数字要比除数小,所以 里只能填0~3。

第2题:要使商的末尾有0,首先要考虑被除数百位和十位合起来正好可以整除,百位上的数字可以从1开始依次考虑,一直到9,这样剩下2、5、8是可以的;再考虑个位上的数字,只要比3小就可以了,所以可以填0~2。)(在考虑百位上的那个 的时候,可以视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介绍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要强调:要试过才能确定能否整除。)

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

1、(p.13第4题)读一读:张老师4分钟打480个字,李老师5分钟打了505个字。

介绍我的打字:很多小朋友都看过吴老师打字,觉得怎么样?(快)一次,老师去电脑房,电脑老师建议我测一下打字速度,由于不熟练那套东西,我第一次的1分钟打字只有80多个字。电脑老师告诉我:出去比赛的学生打字1分钟至少要100个以上。老师告诉你们这些,要希望你们了解一点打字方面的常识,不要对别人吹牛说自己打字多快多快,1分钟可以打几百个,那是不可能的。

再看这道题,你估计一下两位老师1分钟能打满100个字吗? 列式算一算。

2、下面是四个小朋友拍球情况的统计:

赵平

吴小娟

金阳阳

张建一 时间(分)3 6 5 数量(下)

420 270 636 505 看了表格中的数据,老师发现金阳阳拍了636下,最多,那我能否直接就说金阳阳拍得最快?为什么?

指出:最快最慢,要在同样多时间的前提下才能那么说。那该怎么办?(可以先分别算出每个人每分钟拍球的次数,然后再比。)学生计算,交流,结论。

3、美术学院有一个2层的展览馆,每层有4个展厅。在这些展厅里一共放了240幅画,平均每个展厅放几幅?

读题后问:你能不能用手势来表示一下,这240幅画可以怎么分?对应的算式怎么列?

4、小军用27元买了3盒正方形蛋糕,每盒3块;小华用30元买了3盒圆形蛋糕,每盒2块;小力用32元买了2盒三角形蛋糕,每盒4块。哪种蛋糕每块的价钱最贵?哪种最便宜? 师:这道题的信息真多。请大家把问题读2遍,找找问题中什么地方要注意一下,把它读出来。

学生交流,注意是要求每块蛋糕的价钱,而不是每盒蛋糕的价钱。现在你会求“每块蛋糕的价钱”了吗?大家动手算一算。把算出的结果交流一下,找出最贵和最便宜的。

三、布置作业:

p.13第1、2题,p.14第6题。课后小记:

这是一节练习课。学生在前面一节课的作业中暴露了一些问题,很有必要通过练习课来帮助梳理算法,从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难点还在于“0”,这0什么时候商?写在什么位置上?所以在这节课的反馈中我主要是检查了这方面的计算情况。

解决实际问题,我觉得不急着让学生一读完题就说怎么算,而是结合手势,来理解具体的分法。分法清楚了,那怎么列式也就清楚了。我拿第7题为例,学生可以接受,关键还是要他们自己养成这方面的习惯。

复习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主要复习本单元所学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复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教材着重让学生对过去计算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比较,弄清楚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并结合计算的练习,帮助学生复习验算和估算的方法。教材安排的一些实际问题,体现了现实性和趣味性,注意把估计和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观察和探索规律的能力。教学内容:第1~9题 教学目标:

1、计算方面:让学生把估算与笔算相结合,进一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解决实际问题方面:通过一些具体习题的练习,使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们来复习这第一单元的知识。想一想,在这一个单元里,你学会了哪些数学知识? 板书:单元复习

一、计算:

1、口算,老师在改作业的时候,发现经常有学生错在“0”的问题上。为了减少这一错误,要加强估算意识,做题前做题后都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想一想。口算下面各题: 800÷2

280÷7

690÷3

300÷6 320÷8

500÷5

440÷4

460÷2

2、题组练习: 848÷4÷2

900÷2÷3

909÷3÷3 848÷8

900÷6

909÷9 出示该题组,问,你有经验对付这类题吗?

可老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还会遇到学生不会判断这题。板书: 848÷4÷2○848÷8 这题你觉得可以怎么判断?(根据它们之间关系直接判断,不用计算。)那什么样的题目要计算后才能判断呢? 板书:123÷4○150÷5 请大家分别把两个算式的结果算出来,再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商都是30,前一题有余数。)

你认为该决定哪个算式比较大?为什么? 那如果是都有余数呢?比如:123÷4○152÷5(让学生认识到,有余数的比较的时候先看商再看余数。)

打个不是很合适的比方:举重比赛的时候,如果最后有两个运动员同时举起同样的重量,那就要看谁是第一举就举起该重量的,那他就比第二次举才举起的厉害。如果同样是第一或第二举的话,那还要看体重。所以有的时候比的时候,不仅要看大的方面,有时还要注意一些比较细小的地方。

回到题组题,请大家较快地把得数算出来。交流。

二、解决实际问题:

1、你能分别算出各年级平均每班有图书多少本吗? 年级

班级数

图书的总本数

平均每班有图书的本数 一 315 二 720 三 852 让学生读懂表格,计算结果,再交流。

2、李庄挖一条长840米的水渠,如果8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如果7天、6天或5天挖完呢? 挖的天数 7 6 5 每天挖的米数 简单解释:挖水渠

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填表。

观察你填写的结果,有什么发现?

类似的规律,你能从你的生活中举一些例子吗?

3、买东西:大型积木132元、轨道火车408元、大型拼图116元、遥控汽车214元、遥控坦克150元。今天商店搞活动,一律按半价出售。“一律按半价出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那我们快来算一算半价之后,这些商品的价钱吧,怎么算半价? 学生分别计算出各物品的半价。

现在如果给你200元,你能买到哪些玩具?怎么想的? 最多能买几件?你该怎么选商品?

选一选,把你选中的商品告诉大家。一起算一算,选对了吗?

指出:能买的东西的总的价钱应该是少于或等于你有的钱,超过了,那这商品就买不成了。

4、再来做一道买东西的题目。出示商品及商品价目表:

钢笔8元、皮球7元、圆珠笔3元、乒乓球2元、笔记本9元(1)王老师买一种笔用去108元,买一种球用去60元。他买的是哪一种笔和哪一种球?各买了多少?

可都分别都有两种,怎么才能判断究竟买的是哪一种呢?(整除)算一算,把的出的结论告诉大家。

(2)如果把买的比和球的钱都买笔记本,够买20本吗?

这道题又该怎么解决?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一起算一算。交流。

三、思考题: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要指导学生按照计算方法去逐一找到突破口,直至最终完成整个的填写。

四、布置作业:p.15第2题和p.16第7、8题 课后小记:

题组练习我讲的时候走得比较远了,不过那确实是作业中的现实问题,学生自己没有想到,所以老师就只好提醒了。第5题,这“挖水渠”对于我们这地方的学生来说非常的陌生,所以在解决完书上的题目后,我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类似规律的现象。学生很能说,有说看一本书,吃一盒巧克力,用一笔零花钱„„

第9题,虽说教材不曾说过“整除”,但我还是在前面教过了,事实也证明,学生应该要对它有了解,才能很好地解决该类问题。

下载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苏教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苏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2.美丽的南沙群岛 教学要求: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 2.......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1、 燕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长句子,并初步掌握读懂长句子的基本方法。能用“增添、”“偶尔”造句。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俊俏、吹拂、舒展、光彩夺目、......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教学要求] 一、通过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巩固生字,理解本课生词:俊俏、阳春、盛会、生趣、掠、偶尔......

    三年级第一单元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初春》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分别从春雨、春色动植物的特点、人们的活动等方面把初春写得美丽、迷人。《妈妈,请别阻拦我》这首优美的散文诗表达了孩子们自......

    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

    有钱大家赚,利润大家分享,这样才有人愿意合作。假如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如果只拿9%的股份,就会财源滚滚来。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六)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挂图......

    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 一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正确书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方法,训练正确的书写方法,培养学生......

    三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备课模板 第一单元

    年级三学科语文章(组)四学习内容《启迪心智》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有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四组成。四篇课文分别是精读课文《古诗二首》《瀑布》《春天的小雨滴滴滴》和略读课......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作文

    我爱我的家乡 我家住在XX村。一到春天,那儿绿树成阴,鸟语花香。XX村交通便利,景色优美,有密如蛛网、纵横交错的小路;有多如繁星,叫不出名的野花…… 村前,道路两边都种植着一棵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