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秦始皇统一六国》优秀教案

时间:2019-05-12 22:50: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12课 《秦始皇统一六国》优秀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12课 《秦始皇统一六国》优秀教案》。

第一篇:第12课 《秦始皇统一六国》优秀教案

第12课 秦始皇统一六国(中国古代史第一册)

教学目的:

1. 基础知识 长平之战。秦灭六国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建立专制集权统治和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焚书坑儒。匈奴的崛起。修筑万里长城。开凿灵渠。秦的疆域。

2. 思想认识

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秦的统一以及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教学重点:秦灭六国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专制集权统治的概念和作用

教学方法:历史结构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战国时期为什么秦国由弱变强?

导入新课 战国七雄长期混战,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灾难,不利于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渴望结束割据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安定已成为当时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由诸侯割据向统一的封建国家发展,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

讲授新课

一、秦灭六国

公元前260年 长平之战―――东方六国更无力抗秦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221年,秦王嬴政灭掉东方六国,建立秦朝,都城咸阳。

秦统一的意义: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 1 的愿望。

(让学生看P70李白的诗句和《秦灭六国顺序表》)

二、专制集权统治的建立

秦始皇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灭了六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而且还在于他完成了统一后,又为巩固统一制订和推行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措施。

专制集权统治制度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①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 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③ 在地方,秦始皇接受大臣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政治上巩固统一的措施)

三、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从文化、经济上巩固统一)

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各不相同,影响各地经济文化交流。(让学生看P71插图)

秦始皇统一的措施:

① 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后又出现隶书。)

② 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

③ 统一度量衡。

意义:有利于巩固政治统一,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

四、焚书坑儒

(让学生阅读P71-72内容)讨论“怎样看待焚书坑儒?”

① 当时旧的思想意识,分邦建国的传统仍具有巨大的历史惯性,反映了社会保守势力还有广泛市场,镇压敌对势力,加强思想控 2

制以维护秦的统一和专制集权统治,则势在必行。

② 秦始皇采用焚书坑儒,极其粗暴野蛮地破坏文化的手段,来维护他的至高无上的权威,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莫大的损失。

五、匈奴的崛起和秦长城的修建

看P72《匈奴骑兵铜像》、《公元前3世纪匈奴南下形势》

介绍匈奴的情况

秦统一后,派大将蒙恬从匈奴手中夺取河套地区,政府还移民戍边。

为抵御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介绍秦长城的情况(讲孟姜女的故事)(看P73《秦朝疆域》长城的位置、起止点)

六、越族地区的开发

秦统一后,征服越族地区,设桂林、南海、象郡等数郡,迁移50万人到那里戍守,为解决交通问题,开凿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连接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介绍灵渠的修建方法 梯级运河的滥觞)

七、秦的疆域

讲清四至(看《秦朝疆域》图)。人口2000万,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小结:秦始皇的功绩不但是他统一全国,更在于他为统一所采取的措施。

作业:P741-3题

第二篇:《秦始皇统一六国》教学设计

《秦始皇统一六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设计

1.知识目标:掌握秦统一六国,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度等重要概念,掌握巩固统一的措施,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梁两项古代伟大工程。

2.方法和能力目标:收集历史上有关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资料,进行初步的归纳和分析,提高阅读有关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归纳“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等问题。

利用地图;教具,投影仪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通过学习初步学会客观,全面地评价,比较历史时间,人物和方法,提高掌握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二、教学重点

秦统一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焚书坑儒。

三、学法,教法,教具

学法:讨论归纳教法。学具:挂图,幻灯机,实物。

四、教学过程

(一)提问:我在这节课讲秦朝,秦始皇,同学们想到了什么呢?今天还有什么痕迹呢?(同学的回答略)

(二)简要回答商鞅变法,讨论归纳“秦完成统一的原因”。(同学的回答略)

引出秦统一六国建立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三)新课内容

1.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1)秦灭六国(板书)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东方六国更无力抗秦。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灭掉东方六国建立秦朝,都城咸阳。

秦统一的意义: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让学生看书李白诗句和《秦灭六国顺序表》)

(2)专制集权统治的建立(板书)

秦始皇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灭六国,完成国家的统一,而且还在于他完成了统一后,又为巩固国家统一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措施。

专制集权同志制度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B.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C.在地方,秦始皇接受大臣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

2.(板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从文化,经济上巩固统一)

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各不相同,影响各地经济,文化交流。(让学生看书中插图)

措施:(1)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后出现隶书)。

(2)在全国统一后使用圆形方孔钱。

(3)统一度量衡。

意义:有利于巩固政治统一: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

3.焚书坑儒(板书)

难点:“焚书坑儒”的处理:(讨论法)问:人们的思想是最不容易统一的,秦始皇是怎样做的?你赞成他的做法吗?大家可以通过时光隧道替秦始皇出主意。

(1)当时旧的思想意识,分邦建国的传统仍具有巨大的历史惯性,反映了社会保守势力还有广泛市场,镇压敌对势力,加强思想控制从维护秦的统一和专制集权统治,则势在必行。

(2)秦始皇采用焚书坑儒,极其粗暴野蛮地破坏文化手段,来维护他的至高无上的权威,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莫大的损失。

4.匈奴的崛起和秦长城的修建(板书)

让学生看《修怒的崛起》《公元前3世纪匈奴南下形势》图,展示有关长城;兵马俑;灵渠的图片,把握基本的学史方法。介绍秦长城情况(讲孟姜女的故事)。看《秦朝疆域》长城的位置,起止点。

问:同学们;关于长城的知识,你都知道哪些?

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面向生活,面向社会,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

5.越族地区的开发(板书)

秦统一后,征服越族地区,设桂林,南海,象郡等数郡,迁移50万人到那里戍守,为解决交通问题,开凿灵梁,沟通湘水和漓水,连接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介绍灵渠修建方法)。

小结:秦始皇的功绩不但是他统一全国,更在于他为统一所采取的措施。

活动与探究

(师)学习这一课,自始至终都涉及到一个重要人物――秦始皇,关于对秦始皇的评价,一直众说纷纷,褒贬不一,现在同学们就是历史学家,你们看应如何评价他?请同学们合作讨论,中心发言人要把你们组的观点整理好。

(讨论 发言略)教师归纳并评价。

(责任编辑:张华伟)

第三篇:第12课教案

题目: 第十二颗民族团结之家:

教学目标:

一、交际能力训练目标

1.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句话,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2.以课文为材料,通过听说读写训练,扩展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3.围绕“民族团结”的话题,提高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结合民族团结教育和周围的民族团结事例,谈谈认识和体会,不断提高汉语交际能力。

二、汉语知识训练目标

1.通过课文学习,识读本课词语,重点掌握下列词语。

安静、动听、穿戴、打招呼、大方、带头、敬爱、精致、间、和睦、泡、善于、品尝、朴素、无比、跳。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学会下列句子的运用。(1)提起我们家呀,嘿!可真有意思。

(2)二婶性格温顺,待人热情,而且总是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3)满族和汉族的风俗虽然差不多,但是也各有特点。(4)我为生长在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家庭而感到幸福和自豪。3.能用本课所学的汉字“戴、致、泡、善、品、尝、朴、素、跳”组词、书写、使用,逐步掌握识记汉字和用汉字组词的规律。

三、德育渗透目标

1.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能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2.通过汉语学习活动,调动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树立学好汉语的信心。教学时间: 7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1.识读本课词语,重点掌握词语的词意和实际运用。2.能在实际生活中来那个货运用本课生字和词。

过程与方法:1.运用讲解,查词典,互相讨论的方法理解每个生字、词的意思和实际运用。

2.利用课文教材,通过听说读写训练,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学会感恩,使学生体会到友善,宽容,如何对待比自己强的人

教学重点:1.识读本课词语,重点掌握词语的词意和实际运用。教学难点:1.重点掌握态度,安静、动听、穿戴、打招呼、大方、带头、敬爱。等的词意和实际运用。2.掌握生词的书写规律。课型,课时:新课,两课时

教学手段:教科书插图,生字和词语卡片。

教学方法:范读法,领读法,讲解法,合作探讨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谈你的家庭生活,家庭气氛怎么样,平时和过节时大家是怎样度过的。

二、阅读课文

学生自己阅读课文,不懂的词语、句子可以和同学讨论,也可以记下来问老师,直到读懂为止。提倡在小组中采用合作互助的阅读方式,先自己阅读然后和同学交流,深入讨论,解决疑难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阅读时要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民族团结与和谐。老师可以就课文的内容进行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从课文中寻找答案。例如:

1.邻居李大婶为什么说“我们”家是民族团结大家庭? 2.算一算“我们”家十一口人是哪些人,哪个民族? 3.二婶有些什么特点? 4.三婶具有哪个民族的特点? 5.大家为什么喜欢吃奶奶做的饭? 6.除夕夜,奶奶做了几种饭? 7.“我们”一家人是怎样吃年夜饭的?

8.新年钟声敲响以后,“我们”几个小孩干什么了? 9.为什么课文一开头就说“我们”家很有意思? 10.最后一句歌词是什么意思?

11.课文从哪些方面描述了“我们”家的和睦和团结?

三、讨论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在小组中学习讨论,分配学习任务,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分工合

作学习。

2.在小组中,同学之间互帮互学,深入了解课文的内容,获得问题的答案。各组可以讨论相同的问题,也可以讨论一两道题,然后互相交流。3.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课文的情况。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回答问题,由一个小组的同学提问,请其他小组的同学回答;也可以由老师提问,各小组的同学回答。目的是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4.抢答教科书上的课文练习。由学生自己主持,看哪一个小组的同学抢答的题多,回答得正确。

四、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在小组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老师可以抽查学生进行朗读,适当帮助其纠正读音的错误。

课文朗读,可以采取领读和抽读相结合、集体读和个人读相结合的形式,争取使每位同学在课堂上都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对于学生的发音错误,教师要有耐心,慢慢帮助他们解决。

板书设计: 第十二课:民族团结之家 词语 看拼音,查词典,学习下列词语。2.从汉字的意思和组合方式学习词语。

作业布置:1.把每个词语抄写五遍 2.预习后面的词语 课后反思:

第十二课:民族团结之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识读本课词语,重点掌握词语的词意和实际运用。

2.能在实际生活中来运用本课生字和词。

过程与方法:1.运用讲解,查词典,互相讨论的方法理解每个生字、词的意思和实际运用。

2.利用课文教材,通过听说读写训练,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教学重点:1.识读本课词语,重点掌握词语的词意和实际运用。2.能运用划,和睦、泡、善于。

教学难点:1.和睦、泡、善于,拖等词语的词意和实际运用。2.掌握生词的书写规律。

教学手段:教科书插图,生字和词语卡片。

教学方法:范读法,领读法,讲解法,合作探讨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师生合作在黑板上听写上节课学过的生字、词语,进行组词、组成词组、造句。

一、听力训练

1.完成教科书课文一课后练习的“听力练习”。

2.老师讲述一个民族大家庭团结、和睦的故事,突出和谐、欢乐的家庭气氛,然后让学生就其内容回答问题,做练习,达到提高听力的目的。在听力训练上,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听力基础好的学生,要求他们说出老师改编课文的地方;听力基础不太好的学生能够回答出老师的提问即可。

二、说话训练 1.复述课文。

每位同学在小组中复述课文,要求不看书,凭自己的理解和记忆复述,尽可能做到完善。复述课文有困难者,其他同学可以帮助,直到他们能够基本上讲出课文的内容。2.进行朗诵表演。

(1)以小组为单位作准备,学生可以个人朗诵,也可以集体朗诵。(2)进行小组朗诵表演,小组之间进行评比,看哪一个小组朗诵得好。3.分析课文结构,归纳段意和中心思想。

课文分为三段,第一至第二自然段为第一段,第三至第四自然段为第二段,第五自然段为第三段。请学生总结各段的意思。

“我们”家是一个和睦的民族大家庭一“我们”一家人欢度除夕夜一“我们”一起唱起民族团结歌。

“我们”家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在平时的生活中,在过春节时,家里都充满了欢乐、喜庆和祥和的气氛。板书设计: 第十二课:民族团结之家

一、听力训练 1.复述课文

二、说话训练

三、布置作业

口头作业:熟练地复述课文。

书面作业:写一写“我们”家的幸福和谐气氛 课后反思:

教学题目: 第十二课:民族团结之家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智能:1.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熟读课文内容,读懂每句话,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本课句型,能结合情景实际运用。

3.能根据提供的话题进行真实交际,并能独立完成课后练习。过程与方法:1.运用读书,讲解,小组互相讨论的方法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并理解课文内容。

2.利用课文教材,通过听说读写训练,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学会感恩,使学生体会到友善,宽容,如何对待比自己强的人。

教学重点: 1.读懂每句话,理解课文内容。

2.能根据提供的话题进行真实交际,并能独立完成课后练习。教学难点:学习本课句型,能结合情景实际运用。

2.能根据提供的话题进行真实交际,并能独立完成课后练习教学手段:教科书插图,课件。

教学方法:领读法,讲解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教学过程:

一、用情景法学习词语

1.不知是谁:不知是谁把我的东西碰到了地上。

2.。。得跟。。一样。。:他说得跟真得一样,我可不会上当。3.的:我们班的板报是古丽娜设计的。

二、用组合法学习句子

第一步:用提问的方式,引出要学习的词语;第二步:设计情景,运用词语进行表达。第三步:设计情景运用词语。例如: 和睦

师:邻居李大婶是怎样夸“我们”家的?

生l:她说,你们家真是一个和睦的民族大家庭啊!师:我们班和睦吗?

生2:我们班很和睦,大家相亲相爱,互相帮助,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师:你们家和睦吗? 生3:我们家当然很和睦。生4:我们家特别和睦。无比

师:大家为什么喜欢三婶的祝酒歌?

生1:她那优美动听的歌声给全家人带来了无比的欢乐和喜悦。师:听了民族团结的报告后,你们有什么感想? 生2:我们无比高兴。

生3:我们无比珍惜民族团结。

一、用情景法学习词语

1.不知是谁:不知是谁把我的东西碰到了地上。

2.。。得跟。。一样。。:他说得跟真得一样,我可不会上当。3.的:我们班的板报是古丽娜设计的。

二、用组合法学习句子先明确关联词语“不仅„„而且”“虽然„„但

是”的意义和作用,然后运用它们把下面的句子连成复句。例如: 师:二婶怎么样?

生1:二婶性格温顺,待人热情,而且总是把家里收拾得千干净净。师:用“„„而且”把下面的句子连结成复句。(1)夏天到处是绿色,空气好。好玩的地方也多。

(2)在学校学习大家可以互相帮助。老师还可以指导我们。(3)我们要学好汉语。我们还要用汉语学好数学和科学课。(4)在学习上他经常帮我。他还经常带我去公园玩。师:汉族和满族的风俗相同吗?

生2:满族和汉族的风俗虽然差不多,但是也各有特点。师:用“虽然„„但是”把下面的句子连结成复句。(1)天气很热。球赛仍旧按时举行。(2)考题有一点难。同学们还是做对了。(3)超市的人很多。购买东西还是很方便。(4)你说得都很对。他恐怕还是不肯接受。

尽量设计情景,让学生结合自己熟悉的生活和学习内容,用所学句子进行造句。口语好的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运用词语、句子说话; 没有口语基础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用这些词语、句子进行替换、模仿训练即可。

板书设计: 第十二课民族团结之家:

一、用情景法学习词语

二、用组合法学习句子

作业:朗读课文(三遍)。按课文内容提出三个小题。课后反思:

第十二课:民族团结之家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谈我们的学校,包括学生的民族成分、大家的学习情况、课外活动气氛、同学之间的团结和友谊等。

下面我们来阅读课文,了解一所山区的民汉合校的学习生活吧。

二、阅读理解课文

1.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共同理解课文的意思。边读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1)早晨大家是怎样来上学的?(2)校园被什么打扮得更加美丽?

(3)课堂上学生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说窗外格外安静?(4)课文写了哪些动物、植物?为什么要这样写?

(5)下课后同学们是怎么玩的?为什么又写鸟儿、动物赶来凑热闹呢?(6)民汉合校的生活怎么样?

(7)课文既写学生的生活,同时又写动物、植物的情况,为什么要这样写?

2.回答问题。

(1)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学生口语能力差的班级。(2)在小组中作准备,学生自由提问和回答,获得完善的答案。(3)小组作准备,由一个小组的同学提问,其他小组的同学回答,答对者记分,并获得提问权。3.概括课文的主要意思。

课文分为三段,第一自然段为第一段,第二至第三自然段为第二段,第四自然段为第三段。请学生总结各段的意思。

各民族小学生来到学校上学一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一起上课、做游戏一他们在民汉合校学习、生活得很快乐。

课文讲述了一所山区的民汉合校学生们的校园生活,突出了学生们在学校生活的和谐、有趣和欢乐。

三、朗读课文

每位同学在小组中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的程度。老师可以抽查学生进行朗读,帮助学生纠正读音的错误。

学生口语较差的班级,可以由老师领读、学生跟读,或是跟录音读,最终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目的。老师领读时,要按正常语速读,要求发音清楚、停顿得当,以利于学生整句模仿读,直到学生看着课文能够自己读。

板书设计: 第十二课:民族团结之家

阅读课文 按课文内容讨论并回答问题,按自然段分析课文 作业:口头作业:熟读课文二。

书面作业:写一写这所民汉合校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情景。课后反思:

第十二课:民族团结之家(练习)第五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按课文内容回答问题)二,讲授新课

把练习题先一个一个的让学生在书上和练习本上自己独立做做,老师检查学生做的练习题,然后做对的学生上黑板做,做完师生一起判断正误。

一、听力训练

把课文改编成一篇听力短文,突出民汉合校中各民族学生学习在一起、玩在一起、欢乐在一起的主题。听后做练习,回答问题。

二、说话训练 1.复述课文。

每位同学在小组中复述课文。复述课文有困难者,其他同学可以帮助,直到他们能够基本上讲出课文的内容。2.进行朗诵比赛。

(1)分小组作准备,学生可以个人朗诵,也可以集体朗诵。(2)各小组的同学参加朗诵比赛。然后由学生自己评价,评出优胜小

组。

三、布置作业

口头作业:熟练完整地复述课文。

书面作业:写一写同学们在一起的欢乐和谐场面。关于第六节课的安排

第六节课用于机动,可以结合前五节课的学习,发现学生的不足,通过本课学习进行弥补。此外,还可以安排疑难字词和句子的强化训练。如果汉字多,也可以安排专门的汉字学习。四年级的汉字学习以熟悉汉字结构和运用汉字结构组字为主。

板书设计:第一课:校园里的画(练习)

一、听力训练

把课文改编成一篇听力短文,突出民汉合校中各民族学生学习在一起、玩在一起、欢乐在一起的主题。听后做练习,回答问题。

二、说话训练 1.复述课文。

每位同学在小组中复述课文。复述课文有困难者,其他同学可以帮助,直到他们能够基本上讲出课文的内容。2.进行朗诵比赛。

(1)分小组作准备,学生可以个人朗诵,也可以集体朗诵。(2)各小组的同学参加朗诵比赛。然后由学生自己评价,评出优胜小组。

第六节课用于机动,可以结合前五节课的学习,发现学生的不足,通过本课学习进行弥补。此外,还可以安排疑难字词和句子的强化训练。如果汉字多,也可以安排专门的汉字学习。四年级的汉字学习以熟悉汉字结构和运用汉字结构组字为主。3.用指定的词语完成句子。

三、布置作业

口头作业:熟练完整地复述课文。

书面作业:写一写同学们在一起的欢乐和谐场面。关于第六节课的安排 课后反思:

教学题目: 第十二课.课文二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本课生词的读和写法,理解生字的部件和结构。

2、学习本课生词,能正确书写、理解生字的部件和结构。3.能正确读准词语的音,理解词语的意思。4.能用“生词语组词而造句;

5.词语讲解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6.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会本课词语使用。

教学重点:要求学生熟练的掌握词语的意思,并能熟练的写出词语。教学难点: 能够用词语进行简单的造句。教学方法:引导法,启动法,范读法,讲解法等

教具:字典、课本、黑板 教学内容:

一、掌握词语的读音与词义,并用词语造句。

1.首先老师引导分析汉字结构,找出部件,分析它们在够字中的表音或表意功能,用它们来组成词组。学生查词典找出下列词语地词义,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词语。然后师让生说出自己找出的词义并让他们造句。看拼音,查词典,学习下列词语。

一、汉字学习

分析汉字结构,找出部件(构字的单位),分析它们在构字中的表音或表意功能,用它们来构成新字。1.对本课的重点汉字进行分类。左右结构的字:戴、致、泡、朴、跳。上下结构的字:善、品、尝、素。2.形声字“致、泡、朴、跳”。3.会意字。

善:羊大(肥)入口为善(好吃)。品:三个口来品尝。4.形近字比较。

戴——载戴帽子、戴头巾、戴红领巾装载、载物 泡——跑泡茶、泡开水、泡馕 跑步、跑走 尝——赏品尝、尝试、尝一口 欣赏、赏识 朴——扑朴素、朴实 扑灭、扑火、扑去

二、学写汉字

1.教学时,主要应加强部件组合练习,让学生先分析汉字的部件,然后联系以前学过的汉字,找到部件相同的字,得出其中的构字、表音、表意规律。

2.用足字旁、戈字旁、口字底组汉字,然后组词,看谁组得多。

三、分析词语结构,学习词语的组合规律 1.榆树、松树。

具体的事物名+树/车/店(表示“类”的名词)树:苹果树、梨树、杏树、桃树。车:汽车、牛车、毛驴车、马车。店:商店、布店、饭店、鞋店。2.穿戴、飘扬、敬爱、安静。

两个意义相近的动词或形容词组合在一起,表示类似的动作。动词:穿戴、飘扬、饮食、行走、跳跃。形容词:安静、敬爱。

关于口语交际活动

五、总结词语

老师讲解生词的读音和用法。特强调发音。解释本课每个词语的用法。老师去掉拼音,小火车读生词,拿出词语卡,老师出示一个词语,让学生大声地读出词语,对词语进行了比较词性、意义、搭配、造句几个方面要求同学们会认与写词,而且理解词意。学好词为课文大好基础。

四、布置作业:1.用所学的汉字部件组字。2.按组合规律把学过的词分类。

板书设计: 第十二课 课文二词语)

词语学习词语裂解

课后反思:

第十二课(课文二)第七课时

教学目标:

1.熟练流利的朗读课文、按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2.能只读课文并掌握课文的重要内容。能够复述文内容。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尊重老师意识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积极参与生活,提高学生的熟读法和快认识读法。扩展口语交际能力和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要求学生熟练的朗读课文,按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读句子能力。扩展口语交际能力和阅读能力 教学方法:引导法,启动法,鼓励法,讲解法等。教具: 字典、课本、黑板,白板

教学过程: 通过学习词语和课文内容进行复习,上一节所学过的词语和课文让学生读写,抽发纸条学生读课文,别的学生一边听一画出读错的词语。后来老师又让全班学生朗读课文,谈话并提问方式来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喜欢美术吗?给你们上美术课吗?

二、课文学习提示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生字的音。

四、老师引导学生按课文内容回答问题并讨论课文内容。

五、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

二、阅读理解课文

小组准备,由一个小组提问,让其他小组的人回答,答对者记分。小组合作学习,互帮互学,共同理解课文的意思。老师可以就课文的内容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从课文中寻找答案。下面问题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一、真实交际

口语交际是汉语学习的最终目的。要在已学课文和汉语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课文的话题,联系真实情境进行表达。

这一节课应该完全脱离教科书进行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进行讨论、交流、表演等。老师给出情景,要求学生作准备,并联系现实生活实际进行表达。不知道的词语可以问周围的人或老师,也可以绕开不说,只要能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即可。

可以先让口语能力强的学生进行示范,然后每位同学在小组中进行口语交际(对话或一个人讲),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补充完善。最后由每个小组的同学向全班汇报。

二、口语交际

1.完成教科书课文一课后练习的“交际活动”。

2.结合本课的话题,设计以下情景,让学生进行讨论表达。情景1:说说我们班由几个民族的学生组成,大家在乎时是怎样和睦相处、互帮互学的。

情景2:不同民族的学生应该怎样和睦生活和学习? 兰、反思、总结全课的学习,布置作业

1.反思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学生是否完成交际任务,有何不足。

2.总结本课的学习,肯定成绩和进步,从方法上提出值得注意的方面。3.布置作业。

(1)完成教科书课文一课后练习的“写作练习”。(2)预习下一课的内容。按照教科书中的提示,自学词语。

阅读课文一,读懂意思,把不懂的词语、句子挑出来,向其他同学请教。

板书设计: 第十二课(课文二)阅读课文 按课文内容讨论并回答问题 审批人意见:

课后反思

第四篇:第9课_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教案

第9课 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的开篇,讲述了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秦朝由此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趋势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在中国历史上起了重要的导向性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中的一些人或许对秦始皇、长城、兵马俑知道点。大多数恐怕什么都不知晓。再加上其年龄特征决定他们对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对本课的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概念不易理解,对巩固统一措施的作用及秦始皇的评价也较为困难。

三、设计的指导思想

改变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自主构建学习模式。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有一定的求知愿望和激情,并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能力

1、通过阅读课文及相关资料,获取有效信息。

2、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

3、通过结合地图,查找秦朝的长城、疆域四至等掌握基本的识图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示的方法增强历史的直观性、形象性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运用比较分析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使学生认识到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秦朝开创了中华民族统一的局面,在中国历史上占重要地位。

2、使学生认识到“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要辩证地评价秦始皇。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2、难点:

一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述法及图示法来突破。

二是评价秦始皇。引导学生从秦始皇的所作所为来做评判。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观看图片,问:

1、图片展示的是什么?

2、我们会想到哪一个人物?

3、我们前面学过的他做了一件什么事?(回顾以前的内容)

(二)新课教学;

1、教师提问“秦统一六国后会面临哪些问题?”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可能得出的结论: 政治方面:一是六国的诸侯、贵族不甘心失败;二是疆域扩大了,怎样管理。经济方面:一是货币、尺寸,斤两等不一样;二是货币、尺寸,斤两等不一样。

文化思想方面:语言、文字不一样。

军事方面:北方匈奴南下进攻,南方许多少数民族还没有纳入版图。

2、教师提问“你想知道秦始皇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吗?”

3、让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4、教师通过幻灯图片,展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及货币、度量衡、文字的 图片,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利弊,以引导学生理解课本内容,增强历史的直观性。

5、总结回顾,教师引导学生对刚刚学习的内容进行归纳。

6、练习抢答

7、如何正确评价秦始皇?学生讨论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历史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残酷的暴君。他派军队南开灵渠,攻越族;北筑长城,击匈奴,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他采取一系列措施,如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他实行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他以法家理论为治国指导思想,制订颁布了秦律,并规定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他下令焚书坑儒;在他统治期间,刑罚严酷、徭役繁多,赋税沉重。

8、最后告诉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一是要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地、从正反两面辩证的评价。二是要看他的所作所为是否推动历史的进步。

戴向东

第五篇:第9课 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教案

第9课 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教学设计

昆明铁五中 黄琼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的开篇,讲述了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秦朝由此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趋势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在中国历史上起了重要的导向性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中的一些人或许对秦始皇、长城、兵马俑知道点。大多数恐怕什么都不知晓。再加上其年龄特征决定他们对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对本课的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概念不易理解,对巩固统一措施的作用及秦始皇的评价也较为困难。

三、设计的指导思想

改变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自主构建学习模式。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有一定的求知愿望和激情,并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能力

1、通过阅读课文及相关资料,获取有效信息。

2、通过分组合作学习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

3、通过结合地图,查找秦朝的长城、疆域四至等掌握基本的识图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运用视频、图片,图示的方法增强历史的直观性、形象性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去感知历史。

3、采用分组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使学生认识到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秦朝开创了中华民族统一的局面,在中国历史上占重要地位。

2、使学生认识到“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要辩证地评价秦始皇。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述法及图示法来突破。

2、难点:一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述法及图示法来突破。二是评价秦始皇。可引导学生从秦始皇的所作所为来做评判。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播放视频后,问:

1、秦王是谁?

2、扫六合指什么事?

3、人们为什么称他为秦始皇?他在中国历史上究竟是个什么人物?这就是今天我们将学习了解的。

(二)新课教学;

1、让学生阅读课本导言框及第一段,获取“秦始皇”的信息及统一六国的信息。并完成学案中问题1。

2、教师提问“秦统一六国后会面临哪些问题?”

让学生以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最后引导学生归纳: 政治方面:一是六国的诸侯、贵族不甘心失败;二是疆域扩大了,怎样管理。经济方面:一是货币、尺寸,斤两等不一样;二是货币、尺寸,斤两等不一样。

文化思想方面:语言、文字不一样。

军事方面:北方匈奴南下进攻,南方许多少数民族还没有纳入版图。(以上幻灯片打出)

3、教师提问“假如你是秦始皇,你怎样来解决这些问题?”

让学生看书后以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并完成学案中问题2。听取学生发言,并予以肯定和鼓励。

教师通过幻灯图片,展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及货币、度量衡、文字的图片,以增强历史的直观性。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秦始皇焚书坑儒和长城的修建。引导学生通过秦始皇攻打东越,南越等少数民族地区,认识到把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纳入了版图(学生指图找到会稽郡、闽中郡、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这样秦朝成为一个疆域辽阔的大帝国。有关秦朝的疆域四至指导学生识读地图,让学生说出来。

(三)教学小结

1、通过我们的学习,谁来说说秦始皇通过哪些举措建立多民族统一国家?

2、从他的这些所作所为来看,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教师引导学生对刚刚学习的内容进行归纳,并以此作为评价秦始皇的依据,得出相应的结论。最后告诉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一是要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地评价。

二是要看他的所作所为是否推动历史的进步。

板书设计:

第9课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 通过以下措施:

政治: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拆除路障并统一车轨 文化思想:统一文字、焚 书 坑 儒 军事:北击匈奴,南攻越族

教学反思:

本课参加了2010年10月昆明盘龙区初中历史竞赛获得一等奖。教学后,有以下感受:

1、创设情景,让学生走进历史,感知历史。利用电视剧《始皇大帝》简短的片头曲,直接导入到本课的学习中。还创设了“假如你是秦始皇,你怎样来解决这些面临的问题?”把学生置身于历史中,与历史人物同呼吸共患难。这就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愿望和激情,许多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都围绕着学案(由于是借班上课,上课时才发给学生)阅读教材、思考、讨论。教学中教师的激情、睿智,感染着学生。大多数学生较为兴奋地与教师相互呼应。

3、突出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中通过对秦始皇所作所为的归纳分析,来评判秦始皇。并告知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这就是历史学科的论从史出的方法及思维定势。

4、当然在教学中还有少数学生没能很好的参与,也存在一些细节问题有待改进。

下载第12课 《秦始皇统一六国》优秀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12课 《秦始皇统一六国》优秀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12课 民族团结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2.掌握各民族共同发展。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

    第12课教案页面设置

    第12课 《Word页面设置》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使用“文件”菜单打开“页面设置”对话框,并对纸张类型和页边距进行设置。 2.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掌握“页面......

    第12课 团结互助 教案

    第12课 团结互助 教案 第1站 团结就是力量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团结互助的感受和对团结互助意义的教学,使学生明确团结互助是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要......

    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阮桥镇中心学校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 2.概述新文化......

    第12课《采蘑菇》教案

    《12采蘑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五个生字:树、草、地、去、采。复习单韵母i、u、ü,学习认读它们的四声。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草、个”。 2.朗读儿歌,做到不添字,不......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第 1 页 共 1 页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南昌起义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

    第12课 团结互助 教案

    第12课 团结互助 教案 第1站 团结就是力量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的团结互助的感受和对团结互助意义的教学,使学生明确团结互助是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要......

    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过程和方法:从多个角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