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2、过程和方法:
从多个角度分析秦统一中国的原因;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秦始皇在国家统一过程中的雄才伟略,领略中华民族的政治智慧。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秦灭六国及其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措施及其作用,如何客观全面评价秦始皇一生功过是非?
3.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标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如何分析了秦统一的原因?
首先界定问题的时间范围:要找出秦统一的原因,当然应当从秦统一以前去考虑,从而把时间范围界定在春秋战国时期。
然后,以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的阶段特征为突破口,层层深入,分析秦统一的原因。一讲到春秋战国时期,我们马上想到了诸侯间的混战,而这种混战导致了三方面的结果,就成了秦统一原因中的三个:①诸侯间的混战使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给广大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于是人民渴望统一;②诸侯间的混战必然导致大国吞并小国,使诸侯国的数量逐渐减少,这样就使统一成为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③诸侯间的混战使华夏族与周边各少数民族频繁接触,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而这正是统一的有利条件。其次,我们想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又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适应这一时代特点,④各国相继开展了变法活动,而秦国的商鞅变法,使秦国的旧制度被废除了,封建经济得到发展,秦国逐渐成为七个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⑤韩非子提出了他的历史发展观点和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主张,为秦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有此五端,再加上⑥秦王政的雄才大略,采取了正确的统一方略,发动了大规模的兼并战争,终于在公元前221年灭关东六国,初步完成了统一。
二、教学设计
1、秦统一六国
(1)原因:(从课前导学中学会分析秦统一的原因)(2)过程:韩赵魏楚燕齐
课堂练习: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
2、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
(1)政治上,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在中央,建立皇帝制度;建立三公九卿制;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2)经济上,统一度量衡、货币;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3)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征百越,设立四郡。(4)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3、秦始皇的暴政——秦朝速亡的原因
文化专制,焚书坑儒。
穷兵黩武,兵役繁重
大兴土木,徭役无度
加紧盘剥,赋税沉重
严刑峻法,囚徒无数
课堂练习:试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四、通用课件:另附第一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PPT
五、课后练习:
1、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C)
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在七国中实力最强 B、秦在统一的过程中采取了远交近攻的正确策略 C、统一条件成熟,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D、秦王赢政的雄才大略和将领的英勇善战
2、李白的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指的是(D)A、陈胜、吴广起义
B、楚汉战争
C、长平之战
D、秦王嬴政完成统一
3、秦始皇之所以被称为“千古一帝”,主要是因为(A)A、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
B、他首创并建立了专制王义中央集权制度
C、他修筑了万里长城,保护了中原的安宁
D、他焚书坑儒,维护了思想统一
4、秦朝实行郡县制适应了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D)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六、资料汇编:
1、秦始皇外貌: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王为人,峰准,长目,挚鸟膺,豺声。”郭沫若据此分析,秦始皇有生理缺陷:“峰准”就是马鞍鼻,“挚鸟膺”就是现代医学的“鸡胸”,“豺声”表明气管炎;其胸形、鼻形变异与气管炎常发,显示他是个软骨病患者。
2、确立皇帝称号: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後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
3、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
《史记•秦始皇本纪》: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於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後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课堂小结
秦始皇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还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课后习题
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
板书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第二篇: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过程和方法:从多个角度分析秦统一中国的原因;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秦始皇在国家统一过程中的雄才伟略,领略中华民族的政治智慧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秦灭六国及其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措施及其作用,如何客观全面评价秦始皇一生功过是非?
3.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标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教学过程
【导入】:直接导入法:先介绍选修4的学习内容和重要意义,然后介绍“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的学习指导书面材料,再转入单元序言内容的讲述,并引入新课: 【教学】:
一、秦统一六国(以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的阶段特征为突破口,层层深入)BC770-BC221,呈现的政治状况:天下分裂,诸侯割据,战争频繁。
1、条件
①春秋:诸侯林立——战国七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②长期战乱,人民深受战争之苦=======人民渴望统一,统一是民心所向; ③封建经济发展,民族交融======社会基础;
④法家关于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理论======思想基础 ⑤商鞅变法,秦国实力增强======为秦统一提供条件
⑥秦王赢政雄才伟略======个人因素(广纳贤士、正确的统一方略)
▲思考、提升与巩固(1、秦统一的主客观条件分别是哪些?
2、从政治、经济、民族、群众、思想基础概括客观条件)客观条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①经济基础:封建经济的发展,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 ②政治基础:封建制度建立,争霸、兼并战争实现局部统一 ③民族基础:各民族逐步融合,民族凝聚力加强
④群众基础:长期战乱,人民厌战渴望统一
⑤思想基础:法家关于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理论
主观条件:
①秦国商鞅变法后实力最强,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 ②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广纳贤士、统一方略正确
2、概况: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
3、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封建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二、建立集权统一的国家——加强集权、巩固统一的措施
(试从以下几方面概括)
措 施 影 响
政治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秦、后世)经济 文化 军事 交通 法律 ▲复习内容: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演变流程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确立对秦朝和后世的影响
3、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2、: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③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3、都属于统治和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但两者又有着明显的区别。其一,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
其二,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其三,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央对地方的制约关系及其地方权力的大小。第1节、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第二课时)措 施 影 响
政治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秦、后世)经济 统一度量衡、货币 促进经济发展、交流 文化 统一文字:小篆;焚书坑儒 利用国家统一、国内经济文化交流 思想控制,摧残文化
军事 征百越、击匈奴、设四郡、筑长城 奠定国家基本疆域 交通 修筑驰道、直道、人工渠道 交通发展、各地交流,巩固统治 法律 颁布秦律 刑法严酷、激化矛盾
三、秦始皇的暴政
1、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急建长城:伟大象征,暴政见证、隔断联系
3、大兴土木:阿房宫、骊山陵
4、赋役繁重:
激化矛盾
5、严刑峻法:
四、评价秦始皇(结合史实,一分为二)
评价古代政治家的一般方法 :了解基本史实、一分为二评价
史实——
1、是否有利国家统一;
2、是否保持政治安定;
3、是否促进经济发展;
4、是否促进文化繁荣;
5、是否促进民族融合;
6、是否反抗外来侵略。功:
①统一中国,结束了国家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
②开创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扩展疆域,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发展交通,对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重大贡献,开创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过:
①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②修筑长城、大兴土木、严刑酷法,赋役繁重,激化矛盾 ③秦始皇的暴政导致秦朝很快灭亡
总之,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政治家、有作为的皇帝,其功大于过。【板书】
课堂小结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政治家、有作为的皇帝,其功大于过。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封建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反思:
1、导入设计要精心设计:李白的诗句
2、秦为什么能统一的问题,注重对学生解题思路的引导和培养
3、问如果没有秦始皇,中国能不能统一?让学生明白英雄和时势之间的关系
4、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可以先用表格形式出现,让学生对照学案回答,然后再把重点材料呈现,设计问题,加强对阅读史料能力的培养。
5、评价时注意方法的指导
课后习题
1、如果没有秦始皇,中国能不能统一? 思路:让学生明白英雄和时势之间的关系。
2、如何客观全面评价秦始皇一生功过是非?
板书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板书】
一、秦的统一
1、条件
2、概况
3、意义
二、建立集权统一的国家——加强集权、巩固统一的措施
1、经济
2、文化
3、军事
4、交通
5、法律
三、秦始皇的暴政
四、评价秦始皇(结合史实,一分为二)
第三篇: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教案
河北省华北油田三中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第一单元第1课教案
本单元介绍古代中国的政治家,选取了封建王朝草创时期的秦始皇、鼎盛时期的唐太宗和走向衰落时期的康熙帝,很有代表性。
第一单元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课程标准: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历史功过。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2、过程和方法:从多个角度分析秦统一中国的原因;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秦始皇在国家统一过程中的雄才伟略,领略中华民族的政治智慧。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秦灭六国及其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专制集权的政策措施和作用 教学过程:
每个人对历史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但是在人类存在的三、四百万年间,在历史的舞台上存在过的难以计数的人当中,至今能为我们所知的又有多少呢?这些名人们(知名人士)到底有哪些过人之处,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深深的足迹,并且至今为我们所提及。
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在这些为人类历史作出过特殊贡献的人当中,大多是能审时度势,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并最终在历史的转角处(突变的过程中),推动了历史向前发展。我们给他们一个称谓——历史中的“自觉者”,而大多数的芸芸众生都只是历史中的“自发者”。“自觉者”与“自发者”的区别何在呢?希望我们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的解读,能得到一些启示,在获得这些启示后,今后或许会在我们中间诞生一个历史的“自觉者”,说不定就是你哦,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现在还是让我们去看看中国古代历史中的“自觉者”是如何把握时机,并且在历史的舞台上一展雄姿的。穿越时空的隧道我们所见的第一位人物是秦始皇。
一、秦统一六国
1、历史条件:(1)客观条件:
①经济基础:封建经济的发展要求结束分裂,同时又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②政治基础:争霸、兼并战争使国家由区域性向大一统发展。③民族基础:各民族逐步融合,民族凝聚力加强。
④群众基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割据混战,加深了人民的困苦,人民厌战渴望统一。⑤思想基础:法家关于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理论。(2)主观条件:
①秦国商鞅变法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实力最强,具备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根本原因)②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施展雄才大略,广罗人才,谋略正确。
2、过程:
(1)先灭弱韩:前230年。“先取韩以恐他国”
(2)离间灭赵:前228年。秦王对秦国的劲敌赵国采用离间计,先使赵王杀死名将李牧,自毁长城,随后攻下赵都邯郸并俘虏赵王。
(3)水灌灭魏:前225年。王贲引黄河水淹没魏都大梁,使魏都城墙倒塌,魏国灭亡。(4)王翦灭楚:前223年。对楚国,秦王请出老将王翦,并倾全国之兵归王翦指挥,强攻灭楚。(5)北灭燕国:前222年。荆轲刺秦,无功不返。(6)完胜灭齐:前221年。孤掌难鸣,一败涂地。
3、意义
1(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封建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
(2)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二、建立集权统一国家
1、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皇帝制度
他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便将传说里三皇中的“皇”与五帝中的“帝”合称为皇帝,自称始皇帝。
(2)中央确立三公九卿制度
秦始皇将大权集于一身,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百官之长,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是武官之长,管军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督百官。三者之间互不统属,都对皇帝负责。这样,国家大权都集中在皇帝身上。
(3)地方实行郡县制
如何管理辽阔的疆土和臣民,丞相王绾主张分封制,廷尉李斯建议实行郡县制。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在全国设立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的要害在下强干弱枝,避免国家重新陷于四分五裂的局面。
2、军事上:统一六国、开疆拓土
秦始皇征服百越,北击匈奴后,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使秦朝的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居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
3、文化上:统一文字
战国时期文字不统一,同一个字,各国写法不同,甚至一国之内写法也不同。
秦始皇下令统一文字,以秦小篆为准,令李斯等人用小篆书写统一文字的样本,推行全国。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
4、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战国时期的度量衡制也很混乱,影响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秦始皇发布统一度量衡制的诏书,官府制作标准的度量衡器,将诏书和度量衡标准刻在标准器上,发放全国。同时还将各国流行的形状、重量、大小、单位不一的货币统一起来。
5、交通建设:陆——驰道、直道;水——渠道
为了巩固国家的统一,秦朝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陆上交通由驰道、直道等各种规格不同的道路组成,水上修筑人工渠道以沟通自然江河。
三、秦始皇的暴政
1、表现(1)焚书坑儒
秦始皇对思想文化严加控制,接受李斯的建议,他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有关医学、占卜和种植等书,其余一律集中焚毁。后来,一些儒生又批评秦始皇滥施刑罚。秦始皇大怒,认为这些儒生妖言惑众,下令追查,结果活埋460名儒土。
(2)修筑长城
目的:为了阻止北方游牧民族匈奴人南下。
概况:秦始皇在派大将蒙恬率兵30万北击匈奴的同时,下令把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接扩建,形成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延袤万余里的长城。秦始皇强制征用40万民夫修筑长城。由于工程艰巨,施工条件简陋,民夫大量死亡。
地位: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后来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3)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骊山墓
秦始皇穷奢极欲地大兴土木。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每灭一国,他就下令绘制该国王室宫殿图样,在 2 咸阳城北的山麓上,逐一仿建。他还下令修建规模更大的阿房宫。阿房宫的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上可同时坐一万人。所需木材和石料要从现在江西、四川、湖北等地翻山越岭运送。人民以童谣的形式咒骂秦始皇大兴土木的暴政:“阿房阿房,始皇亡”。
此外,秦始皇还为自己修骊山墓,加上伐南越,戍边疆等其他徭役,每年征发200万人,导致民怨沸腾。
2、影响:激化阶级矛盾,加速秦的灭亡
3、评价: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这是秦始皇重大的历史贡献;他的暴政又导致秦很快灭亡。
秦朝建立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历史根源、基本内容、特点和意义
1、概念: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专制主义是指皇帝位终身制与皇位的世袭制。即帝王一旦登基便终身为帝。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利于一身,封建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2)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
2、历史根源:
(1)经济根源:春秋末年,随着井田制的瓦解,产生了封建剥削方式。由于封建的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安定,以保护小农经济的生产与再生产,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因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出现是由封建经济基础决定的。
(2)社会根源: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逐渐形成。为巩固封建国家的统治,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同时长期的分裂割据,也需要中央集权来巩固统一。
(3)思想根源,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子,从理论上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主张,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由于这种主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在战国时期得到发展,被秦国所采纳,到秦朝开创了这一制度。也就是说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反映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键。
3、内容:包括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中央集权的三公制度和地方机构的郡县制度。
4、特点:皇帝通过直接任免中央和地方的官吏而掌握了人事大权。这相对战国以前的分封诸侯制度来说能更有效地行使统治权,具有很大的进步性。
5、意义:
(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③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学思之窗:你认为过于严酷的刑法对百姓和社会能产生什么影响?
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虽大大增强了统治人民的力量,但严刑酷法,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 3 秦末农民战争的爆发,秦朝因此灭亡。
本课测评
1.谈谈秦始皇为什么能统一六国?
商鞅变法,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实现统一要具备三个客观条件:(1)社会基础;(2)人民的需要;(3)秦国的实力。
2.秦统一后主要采取了哪些加强中央集权制的措施?怎样评价中央集权制的历史作用?
秦始皇建立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皇帝是国家最高统治者,在中央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废分封制,设郡县两级,在经济、文化上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
中央集权制的建立有利于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巩固发展、国家的统一起了重要作用。但中央集权制大大加强了统治人民的力量,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
学习延伸
1.探究活动(略)
2.阅读与思考:如果你是客卿,你会留在秦国为秦王嬴政效力吗?试抒己见。
如果我是客卿,我会留在秦国为秦王嬴政效力,因为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实力最强,人民渴望统一,具备统一的条件。秦王嬴政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最终完成统一大业。
第四篇:《秦始皇统一六国》教学设计
《秦始皇统一六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设计
1.知识目标:掌握秦统一六国,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度等重要概念,掌握巩固统一的措施,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梁两项古代伟大工程。
2.方法和能力目标:收集历史上有关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资料,进行初步的归纳和分析,提高阅读有关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归纳“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等问题。
利用地图;教具,投影仪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通过学习初步学会客观,全面地评价,比较历史时间,人物和方法,提高掌握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二、教学重点
秦统一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焚书坑儒。
三、学法,教法,教具
学法:讨论归纳教法。学具:挂图,幻灯机,实物。
四、教学过程
(一)提问:我在这节课讲秦朝,秦始皇,同学们想到了什么呢?今天还有什么痕迹呢?(同学的回答略)
(二)简要回答商鞅变法,讨论归纳“秦完成统一的原因”。(同学的回答略)
引出秦统一六国建立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三)新课内容
1.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1)秦灭六国(板书)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东方六国更无力抗秦。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灭掉东方六国建立秦朝,都城咸阳。
秦统一的意义: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让学生看书李白诗句和《秦灭六国顺序表》)
(2)专制集权统治的建立(板书)
秦始皇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灭六国,完成国家的统一,而且还在于他完成了统一后,又为巩固国家统一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措施。
专制集权同志制度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B.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C.在地方,秦始皇接受大臣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
2.(板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从文化,经济上巩固统一)
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各不相同,影响各地经济,文化交流。(让学生看书中插图)
措施:(1)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后出现隶书)。
(2)在全国统一后使用圆形方孔钱。
(3)统一度量衡。
意义:有利于巩固政治统一: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
3.焚书坑儒(板书)
难点:“焚书坑儒”的处理:(讨论法)问:人们的思想是最不容易统一的,秦始皇是怎样做的?你赞成他的做法吗?大家可以通过时光隧道替秦始皇出主意。
(1)当时旧的思想意识,分邦建国的传统仍具有巨大的历史惯性,反映了社会保守势力还有广泛市场,镇压敌对势力,加强思想控制从维护秦的统一和专制集权统治,则势在必行。
(2)秦始皇采用焚书坑儒,极其粗暴野蛮地破坏文化手段,来维护他的至高无上的权威,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莫大的损失。
4.匈奴的崛起和秦长城的修建(板书)
让学生看《修怒的崛起》《公元前3世纪匈奴南下形势》图,展示有关长城;兵马俑;灵渠的图片,把握基本的学史方法。介绍秦长城情况(讲孟姜女的故事)。看《秦朝疆域》长城的位置,起止点。
问:同学们;关于长城的知识,你都知道哪些?
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面向生活,面向社会,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
5.越族地区的开发(板书)
秦统一后,征服越族地区,设桂林,南海,象郡等数郡,迁移50万人到那里戍守,为解决交通问题,开凿灵梁,沟通湘水和漓水,连接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介绍灵渠修建方法)。
小结:秦始皇的功绩不但是他统一全国,更在于他为统一所采取的措施。
活动与探究
(师)学习这一课,自始至终都涉及到一个重要人物――秦始皇,关于对秦始皇的评价,一直众说纷纷,褒贬不一,现在同学们就是历史学家,你们看应如何评价他?请同学们合作讨论,中心发言人要把你们组的观点整理好。
(讨论 发言略)教师归纳并评价。
(责任编辑:张华伟)
第五篇:第12课 《秦始皇统一六国》优秀教案
第12课 秦始皇统一六国(中国古代史第一册)
教学目的:
1. 基础知识 长平之战。秦灭六国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建立专制集权统治和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焚书坑儒。匈奴的崛起。修筑万里长城。开凿灵渠。秦的疆域。
2. 思想认识
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秦的统一以及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教学重点:秦灭六国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专制集权统治的概念和作用
教学方法:历史结构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战国时期为什么秦国由弱变强?
导入新课 战国七雄长期混战,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灾难,不利于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渴望结束割据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安定已成为当时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由诸侯割据向统一的封建国家发展,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
讲授新课
一、秦灭六国
公元前260年 长平之战―――东方六国更无力抗秦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221年,秦王嬴政灭掉东方六国,建立秦朝,都城咸阳。
秦统一的意义: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 1 的愿望。
(让学生看P70李白的诗句和《秦灭六国顺序表》)
二、专制集权统治的建立
秦始皇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灭了六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而且还在于他完成了统一后,又为巩固统一制订和推行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措施。
专制集权统治制度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①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 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③ 在地方,秦始皇接受大臣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政治上巩固统一的措施)
三、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从文化、经济上巩固统一)
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各不相同,影响各地经济文化交流。(让学生看P71插图)
秦始皇统一的措施:
① 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后又出现隶书。)
② 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
③ 统一度量衡。
意义:有利于巩固政治统一,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
四、焚书坑儒
(让学生阅读P71-72内容)讨论“怎样看待焚书坑儒?”
① 当时旧的思想意识,分邦建国的传统仍具有巨大的历史惯性,反映了社会保守势力还有广泛市场,镇压敌对势力,加强思想控 2
制以维护秦的统一和专制集权统治,则势在必行。
② 秦始皇采用焚书坑儒,极其粗暴野蛮地破坏文化的手段,来维护他的至高无上的权威,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莫大的损失。
五、匈奴的崛起和秦长城的修建
看P72《匈奴骑兵铜像》、《公元前3世纪匈奴南下形势》
介绍匈奴的情况
秦统一后,派大将蒙恬从匈奴手中夺取河套地区,政府还移民戍边。
为抵御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介绍秦长城的情况(讲孟姜女的故事)(看P73《秦朝疆域》长城的位置、起止点)
六、越族地区的开发
秦统一后,征服越族地区,设桂林、南海、象郡等数郡,迁移50万人到那里戍守,为解决交通问题,开凿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连接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介绍灵渠的修建方法 梯级运河的滥觞)
七、秦的疆域
讲清四至(看《秦朝疆域》图)。人口2000万,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小结:秦始皇的功绩不但是他统一全国,更在于他为统一所采取的措施。
作业:P741-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