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语文第12课语文教案
12、想别人没想到的学习目标
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3、通过诵读品味,理解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4、结合生活实际,学会“想别人没想到的”创新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读课文,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的意思。
难点:
1、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
2、学习他人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一、自主学习
1、读准读熟下面的词语。
.......
召集骆驼连绵起伏若隐若现恰好
2、结合课文理解下面的词语的意思。
召集连绵不断恰好恍然大悟
3、从课文中找到三个AABB式的叠词写出来
4、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合作学习(默读一遍课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1、画师给徒弟出了一个什么样的题目?请在课文中画出来。
2、大徒弟是怎样画的?请用“ ”在课文中画出来。
3、二徒弟是怎样画的?请用“波浪线”在课文中画出来。
4、小徒弟又是怎样画的?请用“双直线”在课文中画出来。从哪能看到他的作品呢?
5、画师觉得谁画得最棒?为什么?
三、展示。
学习收获: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外延伸:在生活中,你想到过别人没想到的事吗?
第二篇:三年级 上册语文第12课教案
12、《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难点: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教学准备:录音带(适合做朗读背景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题:
1、师:秋的脚步轻轻,可我们还是分明听到了秋的声音,不信,你听!(录音响起)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聆听,想像一下,你的脑中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音乐中师范读全诗)
2、你觉得这秋天的声音美吗?生:秋天的声音很美。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请学生读课题,读得美一点。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学生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
3、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学生回答
4、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是否可以小组合作学习)
(其中的哪一种因学生说了拿来体验感悟)(朗读和想象、说话结合)
(1)、“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看课件)
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你看着像什么?黄叶对大树妈妈说:“
”哦,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呵,多美的黄叶啊。
(2)“蠷蠷”蟋蟀振动着翅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看课件)
蟋蟀在唱着“
”朗读指导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课件)舍不得走,因为这儿的秋天很美丽。朗读表现。
(4)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发出“
”的声音,(课件)这是秋风送来的丰收的歌吟。秋风吹过,田野里
果园里
……人们的心里
你能用朗读表现么?
配乐朗读1----4节。
三、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学生发散说,师引导到诗歌的形式,为写打下基础。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方式来说。
师:是啊,秋的声音,我们已经说了好多,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它们写下来好吗?
出示:听听,秋的声音
四人小组合作,写诗,每人一段,合成一首 展示:把小组合作写的诗,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来。
师小结:是啊,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到秋的声音,我们的心里多么——()
就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我们的喜悦吧!
感情朗读。
扩展,可以欣赏一首写秋的诗歌,送给大家作为礼物。布置作业。
1、为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搜集有关秋的诗歌,画面,歌等
3、感受秋天写诗:看看,秋的色彩——————
闻闻,秋的味道———— 板书:
12、听听,秋的声音
黄叶 蟋蟀 大雁 田野 匆匆来去
第三篇: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荷花》备课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12.荷花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前置性学习单。(见附件)教师:1.查看学生前置性学习单,了解学情。
2.搜集描写荷花的诗句。
3.搜集有关荷花的资料。
五、教学课时:2 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
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设疑导入
1、师:同学们,在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美丽的花,老师想这些花应该是大自然母亲的宠儿,要不然,怎么生长得那么婀娜多姿,让人喜爱呢?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自己喜欢的花呢?大家心中都有自己喜欢的花,那么老师今天跟大家一起欣赏出於泥而不染的花——荷花
2、播放课件:欣赏荷花各种形态的样子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都看得很入迷,好象被美丽的画面和美妙的音乐所吸引,老师忍不住要问了,你看到了怎么样的荷花?
3、指名学生说说
师:大家都看到了自己心中的荷花,那么我们去看看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是怎样?大家还是来读读课文吧!
4、板书课题:12 荷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注意读准字音。
挤
蓬
骨
胀
裂
幅
翩
蹈
昨
梦 好梦
饱胀
了不起
破裂
碧绿
花骨朵 挨挨挤挤
莲蓬
翩翩起舞
要求不但要读准确,还要读好,把词语的意思读出来。(2)①指名读②评价③再指名读④齐读
2、读课文。
(1)听读课文,跟着默读。
(2)轻声读课文,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3)分自然段指名读,要求正确、流利。
3.交流读书收获:通过初读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练读课文,不但要注意声音,还要表情。、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范读等多种形式分节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完成填空。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的马上要()似的。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小结
。有的)
四、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1、范写,明确注意点。重点指导“蓬 骨 翩 蹈”
2、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复习导入 听写生字词语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大家齐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朗读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把自己觉得难读的字或者认为最美的句子多读几遍。(2)用“_”画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
2、讨论、交流
(1)“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关联词说明了什么?(板书:清香)(2)、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一个碧绿的大圆盘。
A.师:这句话写了什么?美在哪里?(板书:挨挨挤挤 碧绿 圆)B.这是一个什么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一个比喻句,突出了荷叶绿、大的特点)
C.“荷叶挨挨挤挤的”又说明什么?(密)
D.老师这儿就有几片绿色的大圆盘,谁来把它们挨挨挤挤地贴到黑板上?
E.集体朗读这句话。
F.小结:作者用了一个比喻句让我们感受到了荷叶的美丽,其实,荷花更美(3)、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A.师:你觉得哪个字用得最美?(冒)
B.它还可以换成什么字?(长、钻、伸、探等等)C.那么同学们再想一想,怎么样才可以冒? D、演一演“冒” 师:假如你们就是荷花仙仔,我们这个教室就是一个池塘,现在睁开你们的眼睛,周围都是挨挨挤挤的荷叶,你们想不想冒出来?冒出来干什么?想怎样冒就怎样冒。
(4)、找出描写荷花姿势的句子并出示句子 A.师:这句话一共写了荷花几种姿势?(三种)B.你怎么知道是三种呢?(有的„„有的„„有的„„)
C.作者写了荷花的哪三种不同的姿态?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
(结合图片观察)
(5)、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完整的话(6)、学生再美美地把描写荷花姿势的句子读一读(7)、师范读句子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齐读第3自然段: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活的画”?
2、“作”是什么意思?(当作)
3、怎么会活起来?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请用“”画下来。
4、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
“这么多……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千姿百态,“看看这很美……那也很美”——朵朵荷花都非常美丽;“如果……可真了不起”——难以做到更显其美。这样写,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强烈的喜爱之情。
四、自学第4、5自然段
1、默读课文,想象:当作者陶醉在荷花盛开的美景中时,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象?
2、(再次出示图)学生看图个别说,再集体说。(教师出示课件进行点拨:①“我”变荷花的情景;②风起时,“我”和满池荷花舞蹈的情景;③风过后……④蜻蜓、小鱼告诉我……)
3、思考:为什么“我”由看荷花却情不自禁地变成了荷花,而蜻蜓和小鱼还要和荷花说上一阵悄悄话,是什么原因让荷花对人、物产生那么大的吸引力呢?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荷花清香四溢、洁白无暇,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4、第5自然段主要说什么?它对第四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环节
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结合
1.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将他闻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写了出来,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妙的世界,我们似乎也闻到了那股清香,看到了婀娜多姿的荷花,想到了自己变成荷花的情景。作者怎么能把课文写得那么好呢?(因为他对荷花充满了喜爱和赞美的感情)
2、请大胆想象:假如你也变成一朵荷花静静地站在那儿,小鱼会告诉你什么?小鸟又会告诉你什么„„
3、请“随心所欲”:读到这里,我们情绪高涨,激情飞扬,如果你站在荷池面前,会怎样大加赞赏呢?此时此刻,你最想做什么呢?
⑴ 想当主持人的:去绘声绘色美读课文,背诵课文。
⑵ 想当画家的:去画一画你心中的荷花,并配上精彩的解说词。
⑶ 想当作家的:去积累文中的美词佳句,用你的妙笔仿写一种你喜欢的花。如果能去读读《叶圣陶集》,将有更大收获。
⑷ 想当研究员的:查找资料,去研究荷花的根茎叶,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
七、板书设计:
荷花
叶
多 绿
大
一大幅活的画 花
千姿百态
教学反思: 做得成功方面:
一、新课程的实施给我留出了很大的空间,使我能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能增加课堂的活跃气氛。
二、注意的学生的主观能动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荷花》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如果说作者看到荷花感到的是“画意”,而学生们感悟到的既有“画意”,又有“诗情”。这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传递给我们的不正是诗情画意吗?学生的联想仿佛偏离了教师的预设。简直成了自由发言。其实,这自由发言正是学生独特感受的流露;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是来自“童心世界”的值得百般珍视的课程资源……如果说这是一个“教学意外”,那也称得上是个“喜出望外”,因为,这是学生“潜心会文本”的直接体现。
三、注意教学的“预设”。语文教学的“预设”是必须的,但要有弹性和留白;“生成”则更为重要,它是语文课程的活力所在。教师应该接纳和珍视教学中的“意外”,并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出发去拓深、拓宽语文课程的内涵和外延。这样教学就不会局限在“认知维度”一隅了。在课堂教学中,把“教学意外”建构生成为“高效的教学环节”,语文教学就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出望外的意境。
需要改进方面:
1、学生的读还没有到位。“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没有利用教学的各种契机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引导学生的品词、品句不到位。
2、三年级是培养孩子口头表达能力和写段的训练重要时期,说的训练落实到位,就为今后的水平表达打下基础,这节课上,利用知识引导孩子说一两句话,或写一段话.纵观整堂课,在培养学生说话方面训练和写是显得不足的,因而课堂更精彩的生成没有出现。
附1前置性学习单
一、自主识字学词
1.读正确,注意字的读音。不认识的字记住字形,不理解的词语查词典、联系课文初步理解。
挤
蓬
骨
胀
裂
幅
翩
蹈
昨
梦 好梦
饱胀
了不起
破裂
碧绿
花骨朵 挨挨挤挤
莲蓬
翩翩起舞
2.写正确、写美观。(先描红课后生字,再仿写,注意行楷字体的意连写法)
二、朗读课文,走进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2.完成填空。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的马上要()似的。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记下你在读书时的疑问。
三、查阅资料。
1、还有哪些描写荷花的诗句。
2、查找资料,去研究荷花的根茎叶,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第四篇:二年级语文第12课葡萄沟教案学案
一体化设计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10、葡萄沟
课时
2课时
授课人
教学目标设计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3、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教学方法设计
1、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多媒体创设的情景中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发学习的兴趣。
2、游戏识字法。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导引目标,激发情趣
导言:听说x疆的吐鲁番有个好地方。想去吗?要想去,事先要对葡萄沟有些了解,课文会告诉你。
1、下面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特别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生字更要多读几遍。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二、自主体验
1、通过刚才的了解,我们知道葡萄沟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沙果、蜜桃,十月份还有人们最喜爱吃的葡萄,既然人们最喜爱吃葡萄,那么老师就带你们去葡萄园玩一玩好不好?说去就去,快把书打开。
2、葡萄沟到了,快看看葡萄种在哪儿? 3、赶快登上山坡,用你们的慧眼仔细瞧瞧这里的葡萄生长的怎样?
⑴ 让大家一起画图理解“茂密”。
⑵ 这山坡上茂密的葡萄架就像什么?教师用手势表演让大家感悟出是“凉棚”。4、快抬头看,透过茂密的枝叶你发现了什么?
⑴ 用图片,让孩子到前面认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葡萄,悟出葡萄颜色的不同。并让孩子“挂”在葡萄架下。
⑵ 出示“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在比较中悟有什么不同。⑶ 实物演示“一大串”,同时悟出“一大串一大串”之意。
5、演一演,夸夸热情好客的老乡。
6、多么热情的老乡呀,非要带咱们去阴房看看,想想阴房是什么样?
7、观察、品尝葡萄干。
【重点难点】
1、识字与写字。
2、理解本课词语的意思。【识字】
⑴ 揭示课题识字:
沟
⑵ 查找地图识字:
疆 鲁 番 维 吾
⑶ 以旧带新识字:
难──堆
准──谁──维
语──吾
⑷ 利用形声字特点识字: 堡 沟
⑸ 形近字对比识字:
密—蜜
⑹ 编字谜、猜字谜识字: 多──句(够);
弟弟站在木头边(梯)。
⑺ 联系生活识字:
梯(电梯)
维(维生素)
蜜(蜂蜜)【写字】
⑴发现规律“双胞胎”:蜜──密(形似)
沟──够(音近)
同偏旁:搭──摘 同结构:吾、季、留、杏、密、蜜(上下结构)。坡、搭、摘、钉、沟、够(左右结构)。
⑵ 重点指导
蜜、密:第一笔“点”起笔要高,写在竖中线上;中间的“必”字尽量写扁,一撇不能漏掉。
够:右边的“多”字中,两个“夕”要上下排列,提醒学生不能写成左右并排。
摘:再次强调右边的同字框里是“古”。
3、一字组多词: 蜜:蜂蜜 蜜蜂 甜蜜 蜜罐 酿蜜 密:密码 秘密 密封 茂密 密林
4、辨字:
同音字:密(密切、亲密)
蜜(蜜蜂、甜蜜)形近字:季(季军、春季)
坡(坡田、陡坡)
李(桃李满天下)
披(披风、披肩)【词语全解】
茂密:茂盛而繁密。运用:人们爱到这棵枝叶茂密的大榕树下去纳凉。热情:热烈的感情,感情热烈。运用:小芳是一个热情大方的孩子。
1、自主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记生字。
2、小组合作:互学互教认识生字。
3、集体认读交流识字方法。
4、游戏:“开火车”巩固识字。
5、口头组词
6、指导朗读。
7、练写生字。(1)、教师指导重点字。(2)、练习正确书写。
8、积累文中的优美词语。课堂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
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三、拓展升华
1、看出来,同学们参观游览的真心。大饱眼福,大饱口福。就要离开葡萄沟了,难道你就没有什么话要说?x疆老乡要咱们留言,哪怕写一句话也好呀,现在请同学们签名留言。
2、旅游到此结束,回家把见闻讲给爸爸妈妈听。
喜爱:对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有兴趣。运用:看着这本书她眼里流露出喜爱的神情。【词语积累】
1、近、反义词:
近义词
茂密──茂盛
喜爱──喜欢
热情──热心、热忱有名──出名
流动──流淌
五光十色──五颜六色
反义词:
热情──冷淡
流动──固定 城市──乡村
展开──收拢
2、优美词语:
葡萄
茂密
凉棚
碉堡
一大串
五光十色
3、多音字钉:dīng(钉子、铁钉)
分:fēn(分开)
dìng(钉马掌、钉木板)
fèn(水分)
干:gān(干涉、干脆)
好:hǎo(好事、好人)
gàn(干部、干事)
hào(好学、好奇)
种:zhóng(栽种、种瓜)zhǒng(种子、种族)
二、在正确读音后面打“√”
好客:hǎo _______ 水分:fēn _____
hào ________ fèn ________
钉着:dīng ______ 阴:yīn _______
dìng _______
yìn ________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_______的枝叶
________的葡萄
________的凉棚
________的老乡
________的葡萄干 ________的沙果
四、按原文填空
葡萄种在________的梯田里,________的枝叶向________,就像搭起了________,到了秋季,葡萄________挂在绿叶底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要是这时你到葡萄沟去,________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_______的葡萄,让你吃外够。
板书设计
↗ 葡萄 ↘
葡萄沟 → 景色 → 美
↘ 人心灵↗
课后反思
上完课之后,感觉到有些完美的地方:如在品词读句时,教师的过渡句不是很流畅,引导学生体会葡萄的多时,还有个“一大串”的好词。另外因为时间的关系,课前本来还安排了一个句子操练,是仿照“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在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这个句子来训练学生说话的。并可在此地方拓展,引导学生从“形状、颜色、味道”三方面来描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的。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继续努力,争取改进。
第五篇: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2课《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2课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案例 参内乡罗内小学——王启平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骆驼的头,小徒弟虽然只画了两只骆驼,一只完整,一只只露出一个脑袋,但画面却营造出数不尽的骆驼的情境,让人拍案叫绝。让人拍案叫绝。课文的题目揭示了这篇文章的中心,插图揭示了小徒弟画面的内容,文章采用悬念的手法引人入胜,学生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二、设计思路
师先讲一个类似的故事——《三个王子》导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听录音范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同桌一起读课文,再由同桌两人按自学提纲的要求(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共设计了12个小题)进行自学,再然后师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挑学生难懂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并适当对课文内容进行延伸,最后进行总结、学生当堂作业反馈。
三、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3、通过诵读品味,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读课文,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的意思。教学难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
五、教学准备
1、师自制课件一份。
2、优生和学困生两人一组,共分20个小组,每组一张自学提纲。
六、教学时间: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1.师讲述三个王子的故事。
2.如果你是国王,你会选择谁做你的接班人呢?为什么这么选择?(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开课以教师讲一个类似的故事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故事,以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3、师指导课题中应该读重音的字——第一个“想”和“没”这两个字,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题为文眼,针对课题中的重点字进行感悟,让生初步理解题目的意思。为课文内容的学习埋下了伏笔,也能使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努力探寻答案,获得学习的满足感。】
二、读通课文
1、听录音范读课文。
2.按自学提示学生自由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2)画出生字词,并读一读。(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4、同桌两人一组一起读课文。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容易理解,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环节给学生充分朗读的空间,力求通过朗读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三、两人一小组合作学习
同桌两人一起做自学题目:
(1)给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这篇课文共有()个自然段。(2)同桌两人把文中带拼音的生词,一起读两遍。(3)请找出文中三个AABB式的叠词做上记号,并读一读。(4)你会给文中的多音字注上拼音吗?
(5)画师给徒弟出了一个什么样的题目,请找出来画上“——”。(6)大徒弟是怎样画的?请找出来画上“——”。(7)二徒弟是怎样画的?请找出来画上“——”。(8)三徒弟又是怎样画的?请找出来画上“——”。(9)画师觉得谁的画最棒?为什么?(10)你觉得谁画得最棒?为什么?
(11)在学过的课文中,你知道哪些主人公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事?在生活中,你想到过别人没想到的事吗?(12)从三个徒弟的画中,你体会到什么?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重在指导学生自学,三年级的学生虽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还是会无从下手,因此我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设计了12道题,有字词、多音字的学习、有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课外知识的延伸,并让学生做一题,就在那一题的序号上做记号,为接下来的教师指导奠定了基础。】
四、师有重点地检查反馈自学情况。
主要是针对学生没弄懂的,理解有困难的题目,比如:(2)生词的学习,可以点成绩不太好的同学,再读一读这些词,看是否会读。(4)多音字的补充,给这些多音字,多组几个词让学生读一读,体会它们的不同。
(9)课文第七自然段的学习,理解画师为什么觉得小徒弟的画是1生齐读、师生合作读、点人读○2找里面的一组关联词○3最棒的?:○
4看图理解若隐若现的意思○5读最给连绵起伏在文中找一个近义词○
6体会画之妙——用有限的两只骆驼代表后的反问句并改成陈述句○
了无限的可能,谁也说不清会有多少只骆驼,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11)在学过的课文中,你知道哪些主人公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事?在生活中,你想到过别人没想到的事吗?让学生充分发挥,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师挑学生大部分人没弄懂的问题,进行讲解,既节约了时间,又有重点地进行教学,学生愿学乐学,教学效果好。】
五、总结全文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师开场讲的故事、本课所学的故事、以前课文中出现过的类似的故事,让生明白我们的归结点是: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六、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做优质课堂作业第一二三四题。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中,留了6分钟时间,让学生作业:抄写词语、多音字组词、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把字句改成被字句、用词写句子。让学生当堂所学当堂消化。】 板书设计: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用细笔画满小骆驼 二徒弟——画许多骆驼的头
小徒弟——只画山、一头骆驼——画师满意(动脑、创新)——将来立足于社会
八、教学反思
上周在301班上了略读课——《想别人没想到的》,我设计此教案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教师适当指导、点拔。这节课上后,整体自我感觉还差不多: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环节清楚、学生参与度高、兴趣盎然、当堂作业,符合当前课改精神。
整节课的环节是:故事导入、指导学生读熟课文、学生两人一小组根据自学提纲进行讨论自学、师指导学生弄清没有掌握的问题、课堂小结、课堂作业。
自我感觉整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个环节。针对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且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的实际,我觉得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进行课文的理解,还是挺合适的。在进行分组时,我是采用一个优生搭一个学困生的原则,进行编排的。小组合作学习时,也是两人一个小组。自学提纲共安排了12道题,也是按由易到难、从字词的学习到课文内容的理解再到课外知识的延伸,这样的原则进行编排的,绝大部分题目学生通过自学、两人讨论是能掌握的。稍难点的,通过老师一点拔,相信同学们也一定能掌握。
反思课堂教学的生成情况,发现还有一些未尽的遗憾。一是课堂评价不丰富。教师的评价语言有些单调,而且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评价。二是对朗读的指导有待进一步细化,主要表现在品读课文这一环节,还需要更深入地读与评。三是教学仅限于学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太少,需要更进一步地发掘文本内涵,渗透人文教育。四是课前准备仍不够充分,特别体现在找文中的多音字上。
经历了此次以略读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为教学内容的三人一课研讨活动,感受颇深。课堂教学是一门常做常新的艺术,需要不断地学习,历练,反思,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