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政策与法规_教学设计
农村政策与法规
教案
2013年9月份 《农村政策与法规》教学设计
本教材依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立足于实用实效和能力培养,从有利于理解和掌握好农村政策与法规,有利于更好地宣传、贯彻和落实农村政策与法规,有利于培养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能力出发,精选了部分主要的农村政策与法规。
教材分三个部分共11个单元。第一部分时导论,是农村政策与农村法规概述;第二部分法规篇,主要介绍了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规、农业生产经营法、合同法及农业承包合同;第三部分政策篇,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减轻农民负担政策、农村改革发展政策、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政策、农业投入和农业科技政策。
第一部分
导论
1农村政策与农村法规概述
学习目标
(1)掌握农村政策与农村法规的本质与特征以及农村政策与农村法规的关系。(2)了解农村政策与农村法规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3)培养在农村社会经济活动中,贯彻实施农村政策与农村法规的能力。
1.1农村政策(理论2课时)
1.1.1农村政策的内涵与特征
政策是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和任务而规定的行为准则。政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农村政策,是指党和国家为了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农村政策除具有政策的一般特征外,从其本身性质出发,还具有以下特征: 1.1.1.1内容上的纲领性
1.1.1.2适用范围的广泛性 1.1.1.3具体应用上的灵活性
1.1.1.4政策效力的有限性 1.1.2农村政策的具体目标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农村政策的基本目标包括农业产值目标、农村产业结构目标、农民收入目标、农村环境目标以及农村社会目标。
1.1.3农村政策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实践证明,党在不同时期制定和实施的农村政策使我国农村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政策指导农村社会经济活动。
农村政策协调农村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农村政策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积极性。农村政策实现国家对农村发展的宏观调控。农村政策规范和约束农村经济社会活动行为。1.2农村法规(理论2课时)1.2.1农村法规的本质与特征 1.2.1.1法规有关概念的解释
(1)法是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目的在于保护、巩固与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2)法律是指立法机关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是法的具体形式之一。(3)法规一般是法律、法令、条例、规则、章程等法律文件的总称。
(4)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行政工作,制定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类法律法规的总称。
(5)地方性法规是指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制定和颁布的,在本辖区内实施,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
(6)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是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而制定的。
(7)规章是国务院各部门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的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与行政法规制定、发布、实施于本部门或本地区的规范性文件。
(8)国际条约是指国家之间关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规定相互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1.2.1.2农村法规的概念
农村法规是指由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以及地方机关制定和颁布的、适用于农村生产经营活动领域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政府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1.2.2农村法规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任务 农村法规的任务是由我国农业发殿的目标决定的。我国《农业法》明确规定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目标是:
努力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的生产力;开发利用农村劳动力、土地和各种资源,增加农产品有效供应;满足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增加农业劳动者的收入,提高其生活水平,建设共同富裕的文明的新农村,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村法规的任务就是保障农业发展基本目标的实现,为国家干预农村社会经济,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任务:
努力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开发和利用农村劳动力、土地和各种资源,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满足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增加农业劳动者的收入,提高其生活水平,建设共同富裕文明的新农村,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
1.3农村政策与农村法规的关系(理论2课时)1.3.1农村政策与农村法规的联系
农村政策与农村法规有着密切的联系,党在农村的政策经实践证明是成功有效的、通过一定的程序使之稳定下来,就形成了农村法规。其联系具体表现在:
1.3.1.1农村政策与农村法规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都是广大农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都是党和国家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工具,都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1.3.1.2农村政策是制定农村法规的依据,农村法规是党的农村政策的体现和法律保障 农村政策是党和国家指导、组织农村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
1.3.1.3农村法规是实现党的农村政策的重要形式,又对党的农村政策有制约作用 实践证明:
农村法规是定型化、规范化、条文化的党的农村政策。1.3.2农村政策与农村法规的主要区别
1.3.2.1制定机关不同:农村法规由国家机关通过法定程序制定或认可,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具有强制和普遍约束力。
1.3.2.2实施方式不同:农村法规的实施,除依靠宣传、教育手段处,还要依靠国家强制力,即对违法行为由国家专门机关依法给予民事、行政或刑事制裁。
1.3.2.3表现形式不同:农村法规表现为依法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它以国家名义明确规定了人们在农村经哜活动中的行为准则,确定了农村经济主体在农村主体在农村经济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
1.3.2.4调整的范围不同:农村政策涉及的范围比农村法规要广,它可以通过各个不同的渠道渗透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
1.3.2.5稳定性不同:党的农村政策和农村法规都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农村法规的稳定性更强,因为其制定、修改的程序比较复杂。
1.3.3农村政策与农村法规辩证运用的统一 农村政策与农村法规的辩证关系:
农村政策与法规都是党和国家管理农村、发展农村经济的工具,两者既有区别。不能相互替代,又有密切联系,不能完全割裂开来。
实践运用中需掌握的原则是;有法律规定的,应依法办事和执行;无法律规定的,但有政策规定的,应依政策办事和执行;政策与 4 法规有矛盾或不一致的,应依据法律办事和执行。
在实施农村政策与法规过程中,根据农村经济发展情况,通过一定的程序,不断进行调整。1.4农村政策与农村法规的制定与实施(理论2课时)1.4.1农村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1.4.1.1农村政策的制定
是指党和国家根据一定时期内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的农业和农村的具体政策。农村政策的制定要从实际出发,以我国农村的实情为依据,既要考虑到全国农村的一致性,又要考虑到发达地区农村与落后地区农村的巨大差距,农村政策的制定要贯彻“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农村发展指导思想。
1.4.1.2农村政策的实施
是指农村政策制定出发后,把政策规定的内转变为现实行动的过程。(1)影响农村政策实施的因素。
(2)农村政策实施应遵循的原则。(3)农村政策实施的方法。行政命令、经济杠杆、法律手段、思想教育 1.4.2农村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1.4.2.1农村法规的制定
又称农业和农村立法,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规;国务院制定的有关农业和农村的行政法规;国务院有关部委制定的部门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有关农业和农村的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
农村法规的表现形式: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 以《农业法》为例,法律规定的程序为
(1)法律制定的准备阶段
(2)法律制定的确定阶段
1.4.2.2农村法规的实施:是指国家有关执法机关及工作人员、各级人民政府、农村基层组织及经济单位、公民等贯彻执行农村一系列法规的过程。
1.4.2.3农业行政执法:是具有执法主体资格的农业行政机关按照相关法规对农业、农林经济活动实现监督检、违法处理的过程。可分为行政检查、行政确认、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
单元小结
思考与实践
1、理解农村政策和农村法规的内涵,根据中国农村社会的特点,与一般政策和法规相关比较,国家制定的农村政策和农村法规具有哪些特征?
2、分析农村政策和农村法规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部分 法规篇
2农业法
学习目标
(1)理解农业法的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2)掌握农业法的基本内容和具体规定。
(3)深刻体会农业法对新阶段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意义。(4)全面理解我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5)培养运用农业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2.1农业法的立法目的与基本原则(理论2课时)2.1.1农业法的立法目的
根据农业法的立法目的和确立的基本目标,农业法立法目的概括为: 保障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三农”可持续发展目标 “三农”现代化目标 2.1.2农业法的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
2.1.2.1保障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原则 2.1.2.2保护“三农”利益原则
首先,农业处于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农业法将发展农业作为国家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其次,农业法体现了保护农村利益的原则。第三,农业法体现了保护农民利益的原则。此外,农业法确立了农业保险制度。
2.1.2.3农业经济、生态与农村社会协调发展原则
首先,农业经济的发展应当与农业生态的维持和改善相结合。
其次,农业经济的发展应当与农村社会的发展同步,逐步实现农民的共同富裕目标。
再次,农业生态环境的维持与改善应当与农村社会的发展同步,实现农民、农村与自然的协调发展。2.1.2.4坚持科教兴农的原则
是指依靠农业教育和科技进步,全面振兴农业,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发展和经济效益、社会 6 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步提高,使农业走上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道路。
2.1.2.5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原则
是指在强调农业发展的同时,重视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农业环境保护,使农业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
2.1.2.6社会支持、共同参与原则
基本含义是:在现在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农业的基础地位薄弱和农村社会发展滞后的形势下,充分发挥我国政府、社会和个人以及国外的各种资源、共同支持和参与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建设。
第一,农业法确立了国家逐步提高农业投入总体水平的方针,政府也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力度。第二,农业法确立了鼓励社会力量以及国际国力量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方针。第三,农业法还确立了引导农民自身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投入的政策。第四,农业法还规定了除财政与资金投入外的其他农业支持措施。2.2我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理论2课时)2.2.1实行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制度 2.2.1.1我国实行土地社会主义公有制度 2.2.1.2我国的土地使用政策 2.2.1.3农村土地流转制度
土地的流转指的是土地使用权流转。
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印权,转让使用权。
(1)农村土地流转要明晰所有权归属。(2)农村土地流转必须保持农业用地性质不变。2.2.2稳定完善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度 2.2.2.1稳定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
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农户家庭作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承包经营集体的土地和其他大型生产资料,按照承包合同的规定履行上缴义务,其余所行全部归农户所有。
2.2.2.2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2.2.2.3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新农村建设 2.2.2.4加快发展多嘴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
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对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第一,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第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第三,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措施。2.2.3支持农业发展制度 2.2.3.1农业财政投入优先政策
(1)国家建立和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2)逐步提高财政农业投入的总体水平。(3)对政府农业投资监督。2.2.3.2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在实践中,应强化和落实以下具体措施:(1)切实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2)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4)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5)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6)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7)加强农村公共服务。(8)加强农村金融服务。(9)健全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单元小结 思考与实践
1、怎样理解农业法的基本原则?
2、谈谈如何规范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3、怎样发展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
3农村土地承包法
学习目标
(1)深刻体会农村土地承包立法的重要意义。(2)了解我国农村现行的土地承包经营制度。
(3)熟悉家庭承包经营中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权利与义务。
(4)增强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保护和经营权流转的认识。(5)培养学生依法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能力。3.1我国农村运动场承包经营制度(理论1课时)3.1.1农村土地的概念
农村土地是指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
3.1.2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 3.1.2.1家庭承包
是指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公平分配、人人有份的原则,统一将耕地、林地、草地承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一种承包方式。其特点是:
承包双方当事人不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关系。承包对象主要是耕地、林地和草地。承包期较长,30年 3.1.2.2其他方式承包
是指集体经济组织按照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调等方式,将“四荒”地、养殖水面等承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和个人的一种承包方式。
3.2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理论1课时)
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的承包方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3.2.1发包方与承包方的权利与义务 3.2.1.1发包方的权利与义务(1)发包方享有的权利。(2)发包方承担的义务。3.2.1.2承包方的权利与义务。(1)承包方享有的权利。(2)承包方承担的义务。3.2.2农村土地承包的原则和程序 3.2.2.1农村土地承包的总原则(1)公平原则(2)公开原则(3)公正原则
3.2.2.2农村土地承包基本原则
(1)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依法平等地行使承包土地的权利,也可以自愿放弃承包土地的权利。
(2)民主协商,公平合理。
(3)承包方案应当按照承包法第十二条规定,依法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4)承包程序合法。
3.2.3农村土地承包期限和承包合同 3.2.3.1农村土地承包的期限
承包期限是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存续的期间,在这个期间内,承包方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依照法律的规定和合同的约定,享有权利,承担义务。
3.2.3.2农村土地承包合同(1)土地承包合同概念。(2)土地承包合同的主要条款。(3)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管理。3.2.4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
3.2.4.1承包期间,发包方不得收回和调整承包地 3.2.4.2承包人应行的承包收益,依照继承法的规定继承 3.2.5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3.2.5.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式(1)承包(2)出租(3)互换(4)转让(5)入股
(6)四荒使用权拍卖
3.2.5.2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当遵循的原则(1)平等协商、自愿、有偿原则。
(2)不改变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和土地农业用途的原则。(3)流转的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剩余年限的原则。(4)受让方须有农业经营能力的原则,(5)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优先原则。3.2.5.3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的主要内容 3.2.5.4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
3.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争议的解决和法律责任(理论1课时)3.3.1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
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主要是指在土地承包过程中发包方与承包方发生的纠纷,也包括土地承包当事人与第三人发生的纠纷。
3.3.2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解决方式 3.3.2.1协商 3.3.2.2调解 3.3.2.3仲裁 3.3.2.4诉讼
3.3.3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法律责任
3.3.3.1侵害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民事责任(1)停止侵害(2)返还原物(3)恢复原状(4)排除妨害(5)消除危险(6)赔偿损失
3.3.3.2侵害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行政责任 3.3.3.3侵害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刑事责任 单元小结 思考与实践
1、分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立法的重要意义。
2、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有哪些主要条款?
3、分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式。
4、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遵行的原则。
4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规
学习目标
(1)了解土地资源的特征,掌握我国土地管理法的基本内容。
(2)了解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理解并掌握森林法的基本内容。(3)了解我国各类农业自然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学会利用法律手段对我国的农业自然资源进行保护和合理的利用。
(4)理解并掌握环境保护法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使学生树立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意识。
4.1土地管理法(理论1课时)4.1.1土地资源 4.1.1.1土地资源的特征(1)生产性(2)整体性(3)区域性(4)动态性
(5)可更新性与不可更新性(6)多功能性(7)面积有限性(8)不可替代性
4.1.1.2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1)耕地面积锐减(2)水土流失严重(3)土地沙漠化严重(4)土地盐渍化严重(5)土壤污染形势严峻
4.1.1.3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1.2土地管理法
土地管理法是指对人们在土地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加以特别调整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1.2.1土地所有权 是指土地所有者依法对土地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1)国家土地所有权(2)集体土地所有权 4.1.2.2土地使用权
是指单位或者个人依法或依约定,对国有土地或集体土地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有限处分的权利。(1)国有土地使用权(2)集体土地使用权(3)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和转让 4.1.2.3耕地保护 4.1.2.4法律责任
(1)非法交易土地的法律责任(2)非法占用土地的法律责任
(3)非法批准征用、使用土地的法律责任 4.2森林法(理论1课时)4.2.1森林资源 4.2.1.1森林资源的概念
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4.2.1.2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1)资源类型多
(2)资源总量多、人均少(3)森林分布不均(4)森林结构不合理 4.2.2森林法
是调整人们从事森林、林木的培育种植、采伐利用和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管理活动所发生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2.2.1植树造林的有关规定
(1)制定植树造林规划、明确奋斗目标(2)认真组织,广泛参与(3)明确造林范围(4)实行科学造林,提高林木的成活率。(5)因地制宜封山育林
4.2.2.2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有关规定
是指对森林、林木,林木种苗及木材、竹林的病害和虫害的预防和除治。(1)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方针(2)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责任制度(3)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的规定(4)森林植物检疫的规定(5)森林病虫害除治的规定 4.2.2.3森林防火的有关规定(1)森林防火工作的方针(2)森林防火工作的职责划分(3)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的规定 4.2.2.4违反森林法的法律责任
4.3其他农业资源的法律保护(理论1课时)4.3.1水资源保护
4.3.1.1水资源
是指由当地降水产生的,可以用于人们生产与生活各类用途,存在于河流、湖泊、地下含水层中的逐年可更新的动态水资源。
4.3.1.2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1)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2)用水浪费严重(3)水资源污染严重
(4)经济发展与生产力布局考虑水资源条件不够 4.3.1.3我国水资源的保护
是指对水的质量、功能、水与其他自然资源的相互关系以及水工程等方面加以保护。地下水保护、水域保护、水工程保护 4.3.2渔业资源保护 4.3.2.1渔业资源
又称为水产资源,是指具有经济价值的可供渔业养殖和采捕的水生动植物资源,及其适于发展渔业的自然条件的总体。4.3.2.2我国渔业资源的现状
(1)片面追求渔业产量,资源管理意识淡薄(2)漠视环境污染
(3)渔业资源开发模式落后,发展格局不合理(4)渔政管理力量薄弱 4.3.2.3渔业资源的法律保护 4.3.3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 4.3.3.1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特点
是指除人工养殖、栽培以外自然界在漫长历史演化过程中,自然生成的、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
物种丰富 物种的特有性高
4.3.3.2野生动植物资源濒危状况及其原因
(1)生物生活环境的丧失与改变
(2)过度开发 4.3.3.3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
立法保护、社会保护、专业保护、国际合作
4.4环境保护法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理论1课时)4.4.1环境保护法
是国家、政府部门根据经济发展、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与财产安全、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的需要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令和规定等法规,是调整环境保护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4.1.1环境与环境保护的概念 4.4.1.2环境保护的基本制度(1)土地利用规划制度(2)环境标准制度(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4)“三同时”制度(5)排污收费制度(6)其他制度
4.4.2我国农业环境问题及解决 4.4.2.1农业环境保护的含义
农业环境指的是以农业生物为中心的周围事物的总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排放的污染物对农业的影响加剧(2)不合理使用农药造成的生态系统污染(3)不合理使用化肥造成的生态系统污染(4)禽畜粪便污染
(5)农村工业造成的污染问题相当严重 4.4.2.2农业环境问题的解决 加强法规建设
加强面源污染防治,改善农业环境质量 设置农村工业园区统一管理
4.4.3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4.4.3.1农来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的主要内容 耕地保养制度、森林资源保护、渔业资源保护 发展生态农业、农药使用管理、污染排放管理 4.4.3.2监督管理职责 4.4.3.3法律责任 单元小结 思考与实践
1、土地资源的特征有哪些?
2、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有哪些?
3、如何对我国的水资源、渔业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
5农业生产经营法
学习目标
(1)了解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及其许可证办理程序。(2)熟悉种子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3)认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立法背景和意义,正确理解“促进”的含义。
(4)了解并掌握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主要内容。
5.1种子法(理论1课时)5.1.1种子的概述
5.1.1.1优良种子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和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的竞争力
5.1.1.2假种子、劣种子
5.1.2种子生产 5.1.2.1种子生产许可证制度
5.1.2.2种子生产许可证的管理:
种子生产许可证的管理范围、种子生产许可证的领取条件 种子生产许可证的领取程序、种子生产许可证效期限
5.1.3种子经营
5.1.3.1种子经营许可制度 5.1.3.2种子经营许可证的管理
种子经营许可证管理的范围、种子经营许可证的领取条件 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领取的程序、种子经营许可证有效期限
5.1.4种子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是指种子使用者在购买种子、使用种子时依法应当享有的权利。5.1.4.1知情权
5.1.4.2自由选择权
5.1.4.3公平交易权
5.1.4.4请求赔偿的权利 5.1.5法律责任
5.1.5.1种子生产、经营者违反《种子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5.1.5.2国家工作人员或其他人员违反《种子法》规定的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5.2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理论1课时)
5.2.1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立法目的 5.2.2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主要内容 5.2.2.1农业机械和农业机械化的含义
5.2.2.2《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主要内容:科研开发、质量保障、推广作用、社会化服务、扶持政策 5.2.3法律责任
5.3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理论1课时)
5.3.1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概述
5.3.1.1农产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含义 5.3.1.2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立法要义(1)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2)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3)有利于提升我国农产品竞争力,参与国际竞争。(4)有利于依法行政。
5.3.2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各法律主体的职责和义务
5.3.2.1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职责和义务 5.3.2.2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和义务
5.3.2.3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
5.3.2.4农产品生产、销售者的职责和义务 5.4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理论1课时)
5.4.1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立法目的 5.4.1.1《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含义 5.4.1.2《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的作用
5.4.2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 5.4.2.1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遵循的原则
5.4.2.2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设立和登记 5.4.2.3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机构
5.4.3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的权利和义务 5.4.3.1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享有的权利
5.4.3.2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承担的义务 5.4.4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务管理
5.4.4.1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 5.4.4.2财务公开制度
5.4.4.3建立成员专门账户 5.4.4.4盈余分配
5.4.5法律责任 单元小结
思考与实践
1、种子法关于种子生产许可证的管理范围、领取条件、领取程序和有效期限等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2、农业机构化促进法对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和政策扶持有哪些法律规定?
3、为了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法律规定的农产品销售者的职责和义务有哪些?
6合同法及农业承包合同
学习目标
(1)掌握合同的订立、变更、履行及违约责任等具体内容。(2)理解我国农业承包合同所包含的内容。(3)培养运用合同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4)学会签订农业承包合同,具备无效农业承包合同的确认和处理能力。6.1合同法(理论1课时)
6.1.1合同的概念:合同法,即有关合同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6.1.2合同的订立:是指合同的缔约人就合同的内容取得意思表示一致的过程。6.1.2.1要约
(1)要约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要约又称为发盘、出盘、发价或报价等。(2)要约的生效。(3)要约的撤回与撤销。(4)要约的失效。6.1.2.2承诺
(1)承诺的概念和构成要件。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同意接受要约的条件以缔结合同的意思表示。
(2)承诺的生效和撤回。
6.1.3合同的法律效力:合同的效力,又称合同的法律效力,是指法律赋予依法成立的合同具有约束当事人各方乃至第三人的强制力。
6.1.3.1合同的有效:类型包括、成立生效、附条件生效、附期限生效 6.1.3.2合同的无效:相对于合同的有效而言,是不发生法律效力的合同。
6.1.4合同的履行:合同的履行指当事人双方按照合同约定的内容,全面、适当地完成各自承担的义务的行为。
6.1.4.1合同履行的基本原则:是指当事人履行合同义务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6.1.4.2合同履行中的抗辨权
6.1.5合同的变更、转让和终止 6.1.5.1合同的变更
6.1.5.2合同的转让
6.1.5.3合同的终止:又称合同的消灭,是指因某种原因而引起合同债权债务关系的不复存在。合同终止的原因有以下几中情况
清偿、合同解除、债务抵消、提存、免除、混同、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 6.1.6违约责任
6.1.6.1概念:违约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义务不符合约定,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或法律的规定所应承担的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法律后果。
6.1.6.2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继续履行、补救措施、赠偿损失、违约金 6.1.6.3免费条件
6.1.6.4预期违约 6.2农业承包合同(理论1课时)
6.2.1农业承包合同概述
6.2.1.1农业承包合同的意义 6.2.1.2农业承包合同的法律特征 合同主体的特定性、合同内容的特定性 合同客体的特定性、合同多采用固定格式
6.2.2农业承包合同的签订
6.2.2.1签订农业承包合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6.2.2.2发包方与承包方的权利和义务
6.2.2.3农业承包合同的主要条款
6.2.2.4无效农业承包合同的确认
6.2.3农业承包合同的履行、变更或解除、转包和转让 6.2.3.1家业承包合同的履行
6.2.3.2农业承包合同的变更、解除和转包的法律规定 6.2.4违反农业承包合同的法律责任
6.2.4.1发包方和承包方的违约行为
6.2.4.2承担农业承包合同违约责任的条件
6.2.4.3承担违反农业承包合同责任的方式 思考与实践
1、如何理解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2、在履行合同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3、分析农业承包合同的意义,4、农业承包合同的主要条款包括哪些?第三部分 政策篇
7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学习目标
(1)深刻体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决策的重大意义。(2)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涵、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3)了解国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优惠政策。(4)增强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识。
(5)培养和提高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运用能力。7.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理论1课时)7.1.1关于农村改革和农业民展的重要政策文件 7.1.2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涵义和提出的历史背景 7.1.2.1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涵义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它包括新的生活条件、新的生产方式、新的农村环境、新的农村文化、新的农村政治等方面内容。概括地说,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型农村。
7.1.2.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历史背景 7.1.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7.1.3.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7.1.3.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战略 7.1.3.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扩大农村市场需求、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 7.1.3.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 7.1.3.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7.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理论1课时)7.2.1生产发展是新农村的物质基础 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生产发展。7.2.2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
7.2.3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农民整体素质提高的必然要求 7.2.4村容整洁是新农村改善农民生存状态的客观需要 7.2.5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健全村民自治制度的坚实基础 7.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理论1课时)
7.3.1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7.3.1.1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 7.3.1.2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7.3.1.3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7.3.1.4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7.3.1.5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7.3.1.6加快发展循环农业
7.3.2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7.3.2.1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7.3.2.2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 7.3.2.3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
7.3.2.4加强扶贫开发工作
7.3.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7.3.3.1大力加强膛田水利、耕地质量和生态建设
7.3.3.2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7.3.3.3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 7.3.4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7.3.4.1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7.3.4.2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
7.3.4.3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
7.3.4.4繁荣农村文化事业 7.3.4.5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7.3.5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7.3.5.1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7.3.5.2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 单元小结 思考与实践
1、分析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背景。
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3、结合当地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思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作是什么?
8减轻农民负担政策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农民负担问题的基本概况和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的演进。(2)掌握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的具体内容。
(3)能向农民宣传哪些是合理的负担,哪些是不合理的负担,能帮助农民采取正确方式抵制不合理的负担,维护自身的利益。
(4)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减轻农民负担政策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能力。8.1农民负担概述(理论1课时)8.1.1农民的法定权利 8.1.1.1财产所有权 8.1.1.2土地承包经营权 8.1.1.3参与决策和管理权
8.1.1.4拒绝任何摊派和不合理罚款权 8.1.2农民的法定义务 8.1.3农民负担问题 8.1.3.1农民负担含义
所谓农民负担,是指农民在生产经营活动和收益分配过程中,所承担的向国家、集体及社会有关部门缴纳税费、财物、提供劳务的总称。
8.1.3.2农民负担过重问题 税收负担 合同内负担
价格负担 制度处负担 劳役负担
8.2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理论1课时)8.2.1农村税费改革政策 8.2.1.1农村税费改革的目标 是取消农业税。
8.2.1.2农村税费改革的几个阶段 试点阶段 全面推广阶段 取消农业税 8.2.2惠农补贴政策 8.2.2.1农业补贴 种粮三项补贴 其他主要农业补贴 8.2.2.2农村教育补贴
8.2.2.3农村合作医疗补助经费 8.2.3村民“一事一议”筹资投劳制度 8.2.3.1“一事一议”筹资投劳的含义 8.2.3.2“一事一议”筹资投劳的议事范围 8.2.3.3“一事一议”筹资投劳的程序 8.2.4农村收费政策 8.2.4.1行政事业性收费 8.2.4.2农村教育收费
8.2.4.3农村服务性、经营性收费 8.2.4.4农村罚款、集资等政策规定 8.2.5减轻农民负担监管制度 8.2.5.1减轻农民负担五项制度 具体包括
涉及农民负担收费文件审核制、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农村公费订阅报刊限额制、农民负担监督卡制、涉及农民负担案件责任追究制。
8.2.5.2加大减轻农民负担监督检查力度 单元小结 思考与实践
1、农民的法定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2、分析造成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
3、分析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历程。
4、减轻农民负担监管五项制度是什么?
9农村改革发展政策
学习目标
(1)深刻认识到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2)充分理解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原则。(3)系统掌握农村改革发展的问题和政策规定。(4)提高解读和实际运用农村改革发展系列政策的能力。9.1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理论1课时)9.1.1改革开放后农村改革发展的政策演进 8.1.1.1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农村改革 9.1.1.2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 9.1.1.3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9.1.1.4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9.1.2新形势下继续推进改革发展的必要性
9.2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理论1课时)9.2.1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 9.2.2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 9.2.3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原则
9.3农村改革发展的制度保障(理论1课时)9.3.1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1)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不动摇。(2)完善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3)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9.3.2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9.3.3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9.3.4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
9.3.5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 9.3.6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
9.4积极发展现代化农业(理论1课时)9.4.1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9.4.1.1高度重视粮食问题
9.4.1.2确保粮食安全的具体政策措施 9.4.2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9.4.3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9.4.4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9.4.5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9.4.6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9.4.7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
9.5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理论1课时)9.5.1繁荣发展农村文化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9.5.2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发展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关键。
9.5.3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9.5.4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9.5.5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 9.5.6强化农村社会管理 单元小结 思考与实践
1、改革开放后,国家出台了哪些事关农村改革发展大局的政策?
2、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是什么?
3、为了保证农村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要建立和完善哪些基本制度?
4、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途经有哪些/
5、统筹城乡发展,重点要加快发展哪些农村公共事业?
10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政策
学习目标
(1)了解国家农村文化和教育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内涵。(2)培养对农村文化和教育事业发展政策宣传、执行的能力。(3)熟悉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主要内容。
(4)培养对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政策宣传、执行的能力。
(5)理解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性,掌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6)了解国家农民培训的总体规划,熟悉农民培训工程的相关管理办法。10.1农村文化和教育发展(理论1课时)10.1.1文化与农村文化 10.1.1.1文化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它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10.1.1.2农村文化
农村文化是指在农村地域,农民以民族特点、民俗活动等紧密结合所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10.1.2我国农村教育现状 10.1.2.1农村教育基础设施薄弱
10.1.2.2农村师资力量不足、且教师素质不高 10.1.2.3农村自然条件差异大、区域发展极不平衡 10.1.2.4农村学龄儿童辍学率较高 10.1.3农村文化和教育发展政策 10.1.3.1农村文化建设政策 农村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
10.1.3.2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政策 办好农村教育事业的重大战略意义 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的指导思想 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的目标任务 农村义务教育的两免一补的优惠政策 10.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理论1课时)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10.2.1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概述 10.2.1.1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特点 政府财政支持 以大病统筹为主
统筹范围一般以县级为单位 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 管理和监管的创新
10.2.1.2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应遵循的原则 自愿参加,多方筹资 以收定支,保障适度 积极稳妥,先试点逐步推广
10.2.2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基本内容 10.2.2.1组织管理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般采取以县为单位进行统筹。
要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管理体制。10.2.2.2筹资标准
农民个人每年的缴费标准不应低于10元。
有条件的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对本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给予适当扶持。地方财政每年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的资助不低于人均10元。10.2.2.3资金管理
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由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及其经办机构进行管理。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中农民个人缴费及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扶持资金。
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主要补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的大额医疗费用或住院医疗费用。
加强对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监管。10.2.3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规定 10.2.3.1农民自愿参加
首先,是不以任何形式强迫农民缴费参加合作医疗 二是不搞农民参合率的硬性指标 三是不向基层干部搞任务摊派
四是不强迫基层干部、单位以及任何个个代缴资金,等等。10.2.3.2多方筹集资金 农民个人缴费标准
政府对参合农民给予补助的标准 集体经济扶持
10.2.3.3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以大病统筹为主 要突出以大病补偿为主
对计划用于大病补偿的资金统一安排、集中管理、统筹使用 坚持以大病统筹为主,兼顾小病的补偿 10.2.3.4以县为单位统筹 以县为单位统一政策 以县为单位统一组织 以县为单位统一管理 10.2.3.5基金封闭运行 实现专户存储 规范基金支付 健全管理制度 查处违规行为
10.3农民培训工程(理论1课时)10.3.1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 10.3.1.1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目标
旨在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指导思想 主要目标 10.3.1.2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主要内容
提高农民生产技术水平的农业新知识、新品种、新技术。
提高农民环保和食品安全意识的农业环境保护、无公害农产品、食品安全、标准化生产等知识。
提高农民经营管理水平和适应市场经济能力的经营、管理和市场经济适应与技能。提高农民职业道德、法律意识和政策水平的职业道德、法律知识和农业、农村有关政策等。
提高农民转岗就业能力的所需知识和技能。10.3.2其他新型农民培训工程 10.3.2.1绿色证书工程
10.3.2.2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 10.3.2.3农民创业培训工程 10.3.2.4阳光培训工程 10.3.2.5农民远程培训工程
10.3.3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保障措施
10.3.3.1强化政府职能,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领导 10.3.3.2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10.3.3.3注重实际效果,切实提高农民科技培训的质量和水平10.3.3.4加强立法工作,积极推进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法制化建设 单元小结 思考与实践
1、分析办好农村教育事业对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
2、目前,我国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3、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两免一补优惠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5、农民培训工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1农业投入与农业科技政策
11.1农业投入政策(理论1课时)11.1.1工业反哺农业 11.1.1.1工业反哺农业的内涵
是相对于过去的“农业哺育工业”而言的。这里的工业和农业都是历史性的概括性概念,工业泛指非农业部门和城市,农业则涵盖着三农。
11.1.1.2工业反哺农业政策提出的背景 GDP的快速增加 国家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下降 城镇化进程加快。
11.1.1.3工业反哺农业的主要政策
并不是完全是工业产业或工业厂商对农业 直接反哺,而是以工业为基础的整个国民经济所提供的经济剩余,抽出一部分来扶持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是政府通过公共财政和产业发展政策对农业的支持政策。
政策反哺、财政反哺、公共服务反哺 11.1.2农业财政投入
11.1.2.1《农业法》对农业投入的法律规定
国家建立和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国家逐年提高农业投入的总体水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每年财政预算人安排的各项用于家严的资金应及时足额拨付 国家运用税收、价格、信贷等手段,鼓励和引导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增加农业生产经营性投入和小型农田水利等基本建设投入
国家鼓励社会资金投向农业,鼓励企业事烽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资设立各种农业建设和农业科技、教育基金
国家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加强农村信用制度建设,加强农村金融监管。11.1.2.2《农业技术推广法》对农业投入的法律规定 11.1.2.3《农业机构化促进法》对农业投入的法律规定 11.1.3农业投入现状 11.1.3.1财政投入总量不足 11.1.3.2农业投入结构不够合理
11.1.3.3财政支农投资效益不高 11.1.3.4信贷支农力度不足 11.1.4农业投入的政策措施 11.1.4.1增加农业投入总量 11.1.4.2加大农业补贴力度 11.1.4.3增加农业投入的重点方面.增加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 农业基础设施投入 农村社会公共事业投入 农业科技投入
11.1.4.4完善农业投入的立法 11.2农业科技政策(理论1课时)11.2.1中央有关农业科技文件
11.2.1.1 2007年中央1号文件;11.2.1.2 2008年中央1号文件; 11.2.1.3 2009年中央1号文件 11.2.2农业科技提升行动方案
11.2.2.1指导思想
11.2.2.2行动目标
11.2.2.3主要任务
11.2.2.4重点工作11.2.3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
11.2.3.1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的内涵 11.2.3.2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任务目标
11.2.3.4农业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 11.2.3.5农业科技示范户技术培训
11.2.4农业科技推广法 11.2.4.1农业技术推广的概念
11.2.4.2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 11.2.4.3农业技术推广保障措施 单元小结 思考与实践
1、工业反哺农业的内涵是什么?从哪些方面实施工业反哺农业?
2、国家对农业投入有哪些法律规定?
3、近几年中央出台的农业投入政策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4、分析近几年中央1号文件有关农业科技政策对农业的支撑作用。
5、农业技术推广法对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以及保障措施作出了哪些法律规定?32
实践课时安排:
思考与实践讲解分11个单元,每个单元1课时,共11课时。视频学习:10课时
电视新闻(有关农村政策与法规)学习:每周1课程,教学11周,共11课时 社会调查:11课时 探讨活动:5课时
第二篇:《农村政策与法规》课程教案
福建经济学校龙岩教学点涉农专业教案 《农村政策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特点
农村政策法规课程,是福建经济学校“乡镇管理”、“农村行政管理”、“农业经济管理” 等专业本科阶段一门必修的专业课。
开设本课程,旨在通过传授农业和农村政策、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以便使学生更好把握和理解、执行党的农村政策和国家的涉农法律、法规。
本课程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1)综合性。本课程既包括农村政策,也包括重要的农村法律法规。在农业领域,政策和法律联系非常密切。要准确认识涉农法律的主要制度,就必须理解相关的政策。同时,由于农业立法的滞后性,农业政策和农业和农村经济活动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综合理解政策和法律之间的关系。(2)时代性。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期,农业尤其如此。我国现行的重要农村政策和涉农法律均体现了这一时代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第一,农业和农村领域的立法进程较快,适应农村改革深化的要求,不断有新的农业法律法规颁布实施;第二,农业和农村发展中不断产生新的问题和矛盾,需要国家不断制定新的政策用以指导农村经济活动。为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基于我国农村改革的进程理解课程内容,同时需要主动学习新的政策和法律。(3)实践性。农业政策和法律的制定和颁布,是基于我国当前农业和农村改革的现实需要,因此本课程学习过程中,既要理解课程内容所涉及的基本理论,更要与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实践相结合,要能够根据学习的农业法律知识解决实践中的矛盾和问题。
二、课程的学时
本课程的课内学时为128学时。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正确认识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和教学任务,全面了解本课程的体系与结构,明确本课程在整个“乡镇管理”、“农村行政管理”、“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教育中的地位及其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2、在认清本课程性质、特点和教学任务的条件下,正确处理好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三者的关系,理解并掌握农村基本经济和社会政策以及主要法律制度。
3、在掌握农村政策法规基本理论和主要制度的基础上,要提高农村政策理论水平,并能够运用相关农业法律知识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的各类矛盾。
四、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根据本课程的内容特点,学生对课程内容所应达到的掌握程度,可分为了解、理解和领会、掌握三个层次。对于一般的知识性内容,要求达到“了解”;对于有关的政策和法律概念、特点和作用,一般性的政策和法律知识,要求达到“理解和领会”;对于重要的农村政策和重点法律制度,要求达到“掌握”。
五、教学环节
(一)教学与辅导
本课程的教学应以学生自学教材内容为主,教师通过面授、函授、电话、电视直播课堂及网络教学等多种形式提供学习支持服务。教师提供学习支持服务应以文字教材为主要内容和基本依据,但在教材内容因新的政策出台后法律修订而出现不一致时,教师应当将有关情况及相应内容向学生介绍清楚。
(二)平时作业(形成性考核)
本课程平时作业采取与形成性考核合二为一的方式进行。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向学生布置一定数量的平时作业(含《形成性考核册》的内容),由学生按照要求独立完成。平时作业(形成性考核)的成绩按30%的比例计入课程考核的综合成绩。
(三)课程教学实践要求
学习本课程应当进行一定的教学实践活动。即根据实践中经常出现的农村法律问题,例如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治理结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由学生根据所学的政策和法律知识,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进行农村政策、法规实施情况的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辅导教师应当对学生参加课程教学实践活动的情况及其所撰写的调查报告评定成绩并将其计入学生的形成性考核成绩中。
(四)课程终结性考试
本课程教学内容全部完成后进行终结性考试。终结性考试采取闭卷方式进行,卷面成绩按70%的比例计入课程考核的综合成绩。终结性考试的命题应适当安排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两部分内容。
六、案例教学
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面授、函授及网络等途径进行一定的案例教学活动,即选取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农村政策法规案例,指导学生从中发现政策和法律问题,指出应当适用的法律法规,并形成案例分析报告,以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部分 教学过程建议
一、教学资源的选择与使用
1、本课程教学资源应当包括文字教材、课件等。
2、文字教材是本课程教学与考核的基本依据,应当全面、系统地讲授农村政策法规的基本原理和各个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活动中涉及的各种具体农村政策法规的概念、特点、作用。
3、文字教材可分为主教材和参考资料。主教材应采取“合一式”,即将课程教学内容和对学生自学的指导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参考资料主要选取党和国家颁布的农业和农村重要政策文件和法律、法规。
二、教学建议
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本课程的教学应以教学大纲为核心,重点学习主教材涉及到的农村基本经济社会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穿插实践中的各种现实问题指导学生提出解决方案。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本课程的教学应以学生学习文字教材的内容为主,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面授辅导。
学生应当系统、全面地学习教材中农村政策和法规知识,完成课程规定的作业。
教师应当根据本大纲的知识层次要求,以文字教材为基本内容对学生进行辅导,辅导过程中需要注意到是:第一,教师不应只单纯地讲授理论或者简单地重复文字教材的内容,而是需要提炼出政策的基本精神、法律规定的主要制度。第二,更多阐释学生自学难以理解的政策背景、法律制度的内涵及其相互关联、相关法律知识的实际运用。
2、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本大纲和当地农业农村发展的实际,提出调研内容,并指导学生实施调研和撰写调研报告,以提高学生的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辅导教师在安排课程讲授内容及指导写作练习的时间时可按照下表所示各部分教学内容的课内学时予以确定,也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予以必要调整:
序号
教学内容2 3 4 5 6 第一章 农业基本政策和法律制度 第二章 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和法律制度 第三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政策和法律制度 第四章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制度 第五章 农业资源保护法律制度 第六章 农村公共事务管理法律制度
课内学时20 20 15 15 30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章 农村基本政策和法律制度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农村政策法规概述
一、农村政策法规的概念
二、农村政策法规的特点
三、农村政策和法律的关系
四、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政策的沿革
五、涉农法律体系
第二节 农业法概述
一、农业的概念、地位和功能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
三、农业法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农业生产经营体制
一、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概述
二、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基本形式
三、家庭承包和双层经营体制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
第四节 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法律制度
一、农业生产法律制度
二、农产品流通法律制度
第五节 农业支持保护体系
一、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概述
二、国家对农业的财政投入
三、农业支持保护的其他制度
第六节 农民权益保护
一、农民权益保护概述
二、农民权益保护的具体制度
第七节 农村经济发展
一、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
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与非农产业发展
三、小城镇建设
四、农村劳动力转移
教学要求
全面了解农村政策和法律的概念、特点、体系和沿革,了解农业的概念与功能、农村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农业生产和流通法律制度;理解和领会农业法的基本原则、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和农民权益保护的主要制度;掌握作为我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基础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第二章 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和法律制度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农村土地承包法概述
一、农村土地承包法的立法目的二、农村土地承包法的适用范围
三、农村土地承包的形式
四、农村土地承包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家庭承包经营权的保护
一、保护农民承包土地的权利
二、保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
三、保护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第三节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实意义
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基本政策和法律依据
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基本形式
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原则
五、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和流转登记
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包与出租
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
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
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
第四节 其他方式的承包
一、其他方式承包与家庭承包的区别
二、其他方式承包的合同
三、“四荒”承包治理
四、其他方式承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第五节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解决机制
一、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特点与类型
二、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
三、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
四、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诉讼
教学要求
全面了解农村土地承包的基本政策和法律制度;理解和领会农村土地承包法的适用范围、承包的形式和原则、其他方式的承包;掌握农村土地承包法的立法目的、保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的法律制度、承包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原则和主要形式,能够掌握不同流转形式之间的区别,掌握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解决的基本形式。
第三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政策和法律制度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概述
一、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背景
二、当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类型
三、国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政策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立法
第二节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概述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立法目的和适用范围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地位
第三节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设立和登记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设立条件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章程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登记程序
第四节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和组织机构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条件和结构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机构设置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内部治理
第五节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务管理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账户制度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盈余分配
第六节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并、分立、解散后清算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并和分立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解散和清算
第七节 国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政策
一、产业政策倾斜
二、财政补助
三、税收优惠
四、其它扶持措施
教学要求
全面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主要内容;理解和领会国家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政策、设立登记、合并、分立和解散、清算、国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各项扶持政策;掌握法律的适用范围、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原则、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内部治理结构和盈余分配制度。
第四章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制度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制度概述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表现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形成的根源
三、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立法规制
第二节 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一、市场准入的含义与背景
二、农产品质量标准制度
三、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资格
第三节 农产品生产安全制度
一、农业生产资料许可制度
二、农产品生产记录制度
第四节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的含义
二、农产品包装和标识制度
第五节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意义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方式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效力
教学要求
全面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主要内容;理解和领会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的要求;掌握对农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安全监管制度。
第五章 农业资源保护法律制度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述
一、自然资源及其分类
二、自然资源的特点
三、自然资源保护
第二节 耕地资源保护法律制度
一、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
二、保证耕地总量不减少
三、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补偿制度
四、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五、保护土地与节约用地
六、开发未利用土地
第三节 森林资源保护法律制度
一、森林保护法律制度的基本问题
二、森林经营与管理
三、森林保护
四、植树造林
五、森林采伐
第四节 草原资源保护法律制度
一、《草原法》的调整范围
二、草原利用方针
三、草原权属
四、草原规划
五、草原建设
六、草原利用
七、草原保护
第五节 渔业资源保护法律制度
一、适用范围
二、渔业生产方针
三、渔业养殖
四、渔业捕捞
五、渔业资源的增殖和保护
教学要求
全面了解我国现行农业资源保护的主要法律制度;理解和领会渔业资源保护的主要法律制度;掌握基本农田保护措施、森林采伐许可证和采伐限额制度、草原资源保护的基本措施、捕捞许可证制度。
第六章 农村公共事务管理法律制度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农村公共事务管理概述
一、农村公共事务的含义与特点
二、农村公共事务管理的原则
第二节 村民自治制度
一、村民自治制度的现实意义
二、村民自治的性质和特征
三、村民自治的基本原则
四、村民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一、土地基本国策
二、土地权属制度
三、土地整理
四、农用地转用审批
五、土地征收制度
六、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第四节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一、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
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
第五节 农村社会治安管理
一、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治安现状
二、农村社会治安管理的法律依据
三、农村社会治安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四、农村社会治安管理需要妥善处理的几个问题
教学要求
全面了解农村公共事务的特点和主要法律;理解和领会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农村社会治安管理的基本内容;掌握村民自治制度、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
第三篇:农村政策与法规期中试题答案
《农村政策与法规》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2、ABCE3、ABCDE4、AB5、ACD6、ABCDE7、ABCDE8、ACDE9、C10、ABCDE11、D12、ABCDE13、D14、B15、ABCDE16、B17、E18、ABC19、BCE20、ACD
二、辨析纠错题
1、农业信贷政策的基本目标是通过资金的回笼与投放,调节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产品的需求。判断:错
改正:需求改为:供给
2、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由国家行政部门批准发布,国家标准部门统一编号。
判断:错
改正:技术监督改为:卫生
3、乡镇企业的主要结构应设在乡(镇)村,一般不超过县城的范围。
判断:错
改正:县城改为:乡村社区
4、义务教育具有引导性质。
判断:错
改正:引导 改为:强制
5、动物资源的保护是知识产权的具体内容。
判断: 对
改正:
三、案例分析
(一)论述中央帮助农民增加收入的政策举措
1、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从事同类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民,为了维护和实现共同利益,按照自愿互利、民主商的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指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产品生产经营者或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资源联合、民主管理的辅助性经济组织
2、引入供销社作法人股东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农业法》规定:国家鼓励农民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自愿组成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尤其是各种服务型组织,为农民提供生产技术和信息方面的服务。《上海市政府关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鼓励发展多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具体形式上,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可以是生产合作性,销售合作型、科技服务型,在具体对象上,可以是农户与农户的结合,也可以是企业与农户的结合、供销社与农户的结合。上述的供销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结合,有力地提升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整体实力。
3、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入供销社作法人股东的分析
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再加上信息等方面的闭塞,生产的产品往往不对路而滞销,因此,需要供销社那样的销售组织加盟,因为这些组织具有丰富的销售经验,市场信息比较灵通,因此,把供销社作为法人股东能扬长避短,发挥他们的优势,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整体力量;另外,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入供销社做股东,能很好地发挥供销社的独特的功能,使供销社将农民急需的产前、产中、产后的项目办起来,并逐步扩大服务内容,使产品能顺利进入超市,将农家乐、农业旅游结合起来,形成比较完备的服务体系,发挥了内联广大农户,外联其他服务组织的纽带作用,可以覅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企业形态进入市场,延伸产业链,促进农民增收。
4、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入供销社作法人股东的意义分析
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入供销社作法人股东是坚持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体现,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有力举措,初步形成了农业市场化经营体系,壮大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整体实力。有利于优化农业结构;也有利于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提高农业标准化、农业市场化程度,提高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增产、增效的目标。
四、论述题
(一)联系上海实际论述实行村民自治的意义
1.集中力量支持粮食生产区发展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粮食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必需品;农业生产的其他作物也必须依靠粮食为基础而生产、生存,粮食生产,不仅是农业生产内部的工作,更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因此,中央加强了对粮食主产区的建设。坚持实行粮食自给的方针,稳定粮食生产,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基本农田以及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大型商品粮食生产基地和粮食产业带,保护农民利益。增加对粮食主产县的奖励。
2.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农业产业结构是国家、地区或农业内部各生产部门及其生产项目的组成情况和比例关系。它的合理与否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起着重大的作用。调整产业结构要保证两面产量的稳定增长;要全面发展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要发展适销产品,并大力发展工商、工农、工贸联合、以整体优势搏击市场。
3.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业法规定:国家坚持城乡协调的方针,扶持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调整和优化 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村收入。要洗手农民和社会资金投资小城镇开发建设,发展第二、三产业,引导乡镇企业相对集中。
4.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增加务工收入。这是农村劳动力政策的主要内容,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要兼顾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提高作为资源的农村劳动力的利用率;第二,大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因此,要通过调整宏观经济结构,改变农村劳动力过分集中在农村的结构;鼓励农民跨地区流动,平衡中国各地由于人口数量和资源公布不对称带来的农村劳动力在空间上的不平衡。
5.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搞活农产品流通。农产品的购销实行市场调节,国家对于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产品的购销活动实行必要的宏观调控,建立中央和地方分级储备调节制度,完善仓储运输体系,做到保证供应,稳定市场。这就规定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的方向。
6.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农业生产中的基础设施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搞好农田基础设施的内容还要是抓好水、土、肥及防护林建设与管理,建设高产农田。
7.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民增收减负提供体制保障。对影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旧的观念、体制,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行改革,尤其要改革增加农民负担的机制,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8.继续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农村的生产力得到了迅速提高,但地区之间不平衡,家庭之间不平衡,贫富差距依然存在,因此,要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尤其要解决农村贫困人口与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
9.加强党对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领导,确保增收政策落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实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10.实施以工哺农政策建设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要千方百计发展工业,加快小城镇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逐步缩小农民与城镇居民收入的差距,促进农业与公民经济发展相协调,农村与社会沟通进步。
(二)联系上海实际论述实行村民自治的意义
1、村民自治的概念
村民自治是指在党的领导下,按照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里的干部由村民自己选,村里的事务由村民自己管,村里的财务由村民自己理,村里的事情由村民自己办。全面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农民当家作主,依法自己管理自己。
2、村民自治的意义
(1)实行村民自治是实现农村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
在上海实行村民自治是因为:在上海郊区,尤其在崇明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如:我所在的村,确实存在影响农村稳定的不利因素,干群关系较为紧张,有的乡村干部对农村政策理解不深,工作方法简单,甚至以权谋私,违法乱纪,引起群众的不满之外,关键的是农村发扬民主不够,这样影响到社会的稳定。而我们村实行民主自治后,选举村干部,村民参与村里决策;约束了村干部,化解了矛盾,这样社会就稳定了,为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2)实行村民自治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强大动力
要调动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必须在经济上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在政治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如在我所在的村,通过农民的选举权、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实现农民的民主权利,维护农民的经济利益,激发了农民的参与村里重大事务的意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村的各项工作开展得红红火火,成为全镇的先进村,这说明,实行村民自治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动力。
(3)实行村民自治是做好农村各项工作的制度保证
农村工作都要有人去办,有钱去办,要做好农村各项工作,必须要有制度作保障。如我们村,实现民主自治后,把品质优秀的人选进村干部班子,解决了有人办事的问题;让村村民参与决策,能减少决策的失误和浪费损失,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让村民参与村里日常事务的处理,解决村民纠纷,做到“有章可循”;让村民参与民主监督,防止村务活动中违法乱纪的现象,因此,有人监督村干部的各种管理和服务活动,是他们的行为规范了,这样,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跨上了新台阶。
第四篇:农村政策与法规期末复习题
农村政策与法规复习题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上机考试 考试时间:60分钟
考试题型:判断题20个,每题1分;单选15个、每题2分;多选25个,2分
判断题
1.目前,我国农业经营形式以个人单干为主。F。
2.农村法规是根据党的路线、方针和原则,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为实现农村方面所要达到的目标而制定的准则。F。3.制定农村政策的前提是调查研究。T。
4.《农业法》的适用范围是农业生产活动以及各种服务于农业生产活动的其它相应活动。F。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城市所有制和农村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F。
6.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包括完善分散的家庭承包经营和集体统一经营。T。
7.国家在农村坚持和完善以按土地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F。
8.1987年后,我国农业集体经济组织的形式基本是以乡村和农户统分结合的形式为主。T。
9.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当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依法在其章程规定的范围内开展活动。F。
10.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投资形式的股份化和组织形式的多样化。F。
11.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坚持社会总资产中企业所有和集体所有的资产占优势。F。
12.国有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和实行无偿使用。F。13.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由村民经营、管理。F。
14.凡是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的,都应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对占有耕地进行补偿。T。
15.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可以由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承包经营。T。
16.任何单位和个人需要使用土地进行建设的,必须申请闲置土地。F。
17.违反土地管理法的责任是指因实施违反土地管理法的行为,即侵犯土地权利或者不履行土地义务的行为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T。
18.农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试验、规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T。
19.农业投入泛指在一定时间内投入到农业再生产过程的固化劳动和活劳动。F。20.实现农业财政政策目标的手段主要是合理运用农业税收和农业费用两个杠杆。F。
21.农业信贷政策的基本目标是通过资金的回笼与投放,调节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产品的需求。F。
22.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基本建设应以农业机械化为重点。F。23.国家实行农药生产登记制度。F。24.主要农作物种子和主要林木种子的生产,并且主要用于销售以获得利润的,必须申请种子生产营业证。F。
25.卫生部《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于2002年7月1日实施。T。
26.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由国家技术监督行政部门批准发布,国家标准部门统一编号。F。
27.发生食物中毒的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向所在地安全行政部门报告。F。28.HACCP作为科学的预防性食品安全体系,不是零风险体系,但使食品生产最大限度趋近于“零事故”。F。
29.绿色食品是一个获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标准的荣誉商标。F。30.集贸市场的主要特点是自给自足和充分竞争。F。31.动物资源的保护是知识产权的具体内容。T。
32.品种权的经济利益是用国家强制力来实现的。F。
33.水土保持的管理体制实行以村民为主,由水土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与分级实施相结合的管理体制。F。
34.绿色农业技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绿色”两字上,体现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的功能上。F。
35.乡镇企业是以乡村组织为主兴办的从事商品生产、交换和服务活动的盈利性经济组织的总称。F。
36.乡镇企业的主要结构应设在乡(镇)村,一般不超过县城的范围。F。37.乡镇企业结构性调整的重点是发展农副产品,并大力发展工商、工农、工贸联合,以整体优势搏击市场。F。
38.享受税收信贷优惠的乡镇企业原则上应当是符合一定条件的大型乡镇企业。F。
39.“十一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三大基本任务是确保粮食和农产品的有效供给,确保农村社会和谐发展以及确保农业增效和农民相对增收。F。40.统筹城乡发展,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是“十一五”期间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的原则之一。T。41.义务教育具有引导性质。F。
42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村委会为主管的体制。F。
43.农业劳动力的产业转移既指农业劳动力在农业内转移,也指由农业部门向服务业等部门转移。T。
44.村民委员会是乡镇下属的工作机构,负责村级事务的日常管理工作。F。45.一般来说,违反了农村法规,必然也违反了农村政策,而违反了农村政策的则不一定违反农村法规。T。
46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制定农村政策的原则。F。
47.农村政策一直是党和国家指导和推动农村发展和改革的基本手段,通过农村政策来指导农村工作是党的基本领导方法。T。
48.由于农业问题和农民、农村问题的密切关系,广义的农村政策也涉及农村、农业和农民领域,也称为“三农政策”。T。
49.在整个农村法规体系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是保障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运转和发展的基本法律,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政策、基本体制和基本制度作了规定。T。50.农村政策的实施主体是国家司法机关,即各级人民政府及农业主管部门,这是宪法赋予国家司法机关实施政策的职权。F。
51.我国实施土地社会主义公有制,农业实行土地承包经营制度。T。52.我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T。53.我国坚持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T。54我国在农村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T 55.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农村集体的土地。F。56.宅基地和自留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T。
57我国国有土地依法可以确定给全民所有制单位或者集体所有制单位或个人使用。T。
58.集体所有土地可以依法确定给集体或个人承包经营,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T。
59集体土地实行农民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使用权与所有制分离。T。60.基本农田保护实行全面规划、合理利用、用养结合、严格保护的方针。T。6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的70%以上。F。
62.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2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闲置费。F。
63.农业信贷资金是我国农业投入的重要来源之一。T。
64农业专项基金是国家为保证农业第一领域事业的发展,而单独设立的一种专用资金形式。T。
65.实现农业财政政策目标的手段,主要是合理运用农业税收和财政支农两个杠杆。T。
66.农业基本建设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提高农业一方面是抓好农业生产,另一方面更要抓好农业基本建设。T。
67.我国的农药管理实行对口管理、分级管理的体制。T。
68.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农药登记和农药监督管理工作。T。69.国家实行农药生产许可制度。T。
70.国家对进口兽药实行注册管理制度。正确答案:T。
71加强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的核心和基础是安全性评价。T。
72.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合同法》的规定。F。73.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格式条款。F。
74.提供格式条款一方不得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否则该条款无效。T。
75.合同的变更不影响当事人请求损害赔偿的权利。T。
单项选择题
1.农业的基本特点是
A、季节性强、生产周期长 B、受自然环境条件影响大
C、农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小 D、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交织 E、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 正确答案:D 2.1993年7月2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并于()起公布并施行。A、1993年7月1日 B、1993年8月1日
C、1993年10月1日 D、1994年1月1日 E、当日 正确答案:E 3.政策制定主体的本质特点决定了政策具有()的特点。
A、目标指向性 B、阶级性 C、系统性 D、阶段性 E、实践性 正确答案:B 97.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A、单一公有制经济 B、单一私有制经济 C、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自由发展 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E、以公有制为主体与私有经济共同发展 正确答案:D 4.现阶段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下,集体经济组织主要承担的职能是()。A、生产服务和管理协调等职能 B、行政管理和组织生产等职能 C、政策制定和行政管理等职能 D、社会服务和生产服务等职能 E、社会服务和行政管理等职能 正确答案:A 5.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必须从()的观点来思考。A、大农业、大社会、大流通 B、大农业、大流通、大服务 C、大社会、大农业、大服务 D、大社会、大服务、大流通 E、大流通、大市场、大服务 正确答案:B 6.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地权争议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之日起()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A、10日 B、30日 C、60日 D、6个月 E、一年 正确答案:B 7.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承包经营,承包经营期限为()。A、10年 B、20年 C、30年 D、40年 E、50年 正确答案:C 8.违反土地管理法的责任主要是()。
A、法律责任 B、刑事责任 C、民事责任 D、行政责任 E、道德责任 正确答案:D 9.通过农业科技单位与农民在自愿原则下签订技术合同,使农民获得农业技术的方法属于()。
A、技术转让 B、技术指导 C、技术承包 D、技术入股 E、无偿获得 正确答案:C 10.农业投入的主导是()。
A、贷款 B、国家财政投入 C、自身积累 D、股份基金 E、举债 正确答案:B 11我国农药管理实行()的体制。
A、垂直管理 B、地方管理 C、垂直管理与地方管理相结合 D、对口管理、分级管理 E、以分级管理为主 正确答案:D 12.食品生产经营和食品商贩合法经营的首要条件是()。A、取得营业执照 B、取得从业人员健康证
C、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 D、取得治安合格证 E、取得食品购销渠道证明 正确答案:C 13目前我国农产品的购销主要实行()。A、计划调节为主 B、市场调节
C、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调节 D、统购统销 E、以经济、法律调节为主 正确答案:B 14.《种畜禽管理条例》规定()主管全国种畜禽管理工作。A、国务院 B、中央人民政府 C、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D、国务院畜牧行政主管部门 E、国务院农林部门 正确答案:D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是由()在1997年3月20日正式发布的。
A、国家主席 B、国务院 C、全国人大 D、全国人大常委会 E、全国政协 正确答案:B 16 盗伐、滥伐森林或者其它林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A、民事责任 B、行政责任 C、刑事责任 D、单位责任 E、个人责任 正确答案:C 17.绿色食品的内容要求是()。
A、原料要求 B、理化要求 C、感官要求 D、产地要求 E、微生物要求 正确答案:B 18.《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于()由八届人大常务会审议通过,并于次年1月1日起实施。
A、1990年6月3日 B、1993年9月1日 C、1996年7月1日 D、1996年10月29日 E、1997年10月23日 正确答案:D 19.国家规定,为了解决乡镇企业在设立和发展中的资金困难问题,()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设立乡镇企业发展基金。
A、省 B、市 C、县 D、乡(镇)E、地区 正确答案:C 20.对于侵犯乡镇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乡镇企业法》第38条规定,应当由()级以上人民政府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
A、省 B、地 C、市 D、县 E、乡(镇)正确答案:D 21.法律规定,凡年满()周岁的适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都应当入学接受规定期限的义务教育。
A、4岁 B、5岁 C、6岁 D、7岁 E、8岁 正确答案:C 22.中国农村劳动力政策必须兼顾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实现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二是()。
A、提高农民生活水平B、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C、调整农村生产结构 D、改善农村生产条件 E、转变农村生产方式 正确答案:B 23.实行农科教结合,()是关键。A、突出农村经济中心 B、加强培训
C、发展职技教育 D、政府统筹 E、改革农业教育内容 正确答案:D 24.乡镇人民政府与村民委员会之间的关系是()。A、行政上下级关系 B、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C、指导与被指导关系 D、平行关系 E、相邻关系 正确答案:C 25.实行村民民主监督的有效形式之一是村务公开,村务公开的重点是(),关键是真实。
A、政务公开 B、事务公开 C、财务公开 D、政策公开E、计划公开 正确答案:C
多项选择题 120.“十一五”期间,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的原则是()。
A、加快现代农业建设 B、深化改革开放
C、统筹城乡发展 D、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E、转变增长方式 正确答案:ABCDE。
121下述属于侵犯乡镇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有()。A、非法改变所有权 B、非法占有企业财产
C、非法撤换企业负责人 D、侵犯经营自主权 E、不承担支援农业的义务 正确答案:ABCD。
122.国家对乡镇企业给予扶持的政策有()。
A、税收优惠B、信贷优惠 C、人才扶持D、科技扶持E、设乡镇企业发展基金 正确答案:ABCDE。
123.乡镇企业依法拥有的权力是()。
A、财产权 B、登记审批权 C、生产经营自主权 D、企业用地权E、减免税收权 正确答案:AC。
124.我国乡镇企业的地位是()。
A、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B、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扶持社区事业的力量 D、以工补农的渠道 E、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 正确答案:AB。
125.从法律角度看,乡镇企业的特征是()。A、投资主体的特殊性 B、地域分布的社区性
C、生产方式较落后 D、管理比较单一 E、承担支援农业的义务 正确答案:ABE。
126.政府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有()。A、建立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管理体系 B、用法律手段保护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
C、制定环保规划,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环保的关系
D、制定农村能源发展计划,提出开发利用能源的重点和方向
E、制定农业资源区划,改善或改造农业生产条件 正确答案:ABCDE。127.绿色生产品生产与一般物质生产的本质区别是()。A、追求目标的不同 B、采用技术的不同
C、包装标志的不同 D、产地的不同 E、生产产品的不同 正确答案:ABE。
128绿色食品的本质特征主要反映在()。
A、外观 B、口感 C、营养 D、清洁度 E、安全性 正确答案:BCDE。129.森林的典型特征是()。A、不动产性 B、永续利用性
C、保护的复杂性 D、生长的周期性 E、利用的多功能性 正确答案:ABDE。
130.水土保持的管理原则是()。
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B、全面规划,综合治理 C、注重适当经济效益,坚持开发性治理
D、坚持可持续发展 E、全社会共同参与 正确答案:ABCDE。131.水土保持的管理原则是()。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B、全面规划,综合治理 C、注重适当经济效益,坚持开发性治理
D、坚持可持续发展 E、全社会共同参与 正确答案:ABCDE。132.品种权的法律保护包括()。
A、品种权的行政保护 B、品种权的民事保护
C、品种权的行政诉讼保护 D、品种权的民事诉讼保护 E、品种权的刑事诉讼保护 正确答案:ACDE。
133.农产品贸易争端在国际货物贸易争端中居于重要地位,其主要原因是()。
A、国际惯例文件认识上有差异 B、WTO有关法律文件不够完备 C、争端解决机制公平、有效便捷 D、各成员间的利益冲突 E、农产品质量问题比较突出 正确答案:ACD。
134.农民在市场依法维护自己权益的途径有()。A、要求市场管理者调解 B、向工商、物价等主管部门举报
C、自行协商解决 D、要求公安机关介入 E、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正确答案:ABE。
135.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主要表现在()。A、为人类提供基本生活资料 B、对国民经济稳定作用 C、作为外汇来源的手段 D、为其它部门提供劳动力 E、为其它经济部门提供产品和市场 正确答案:ABCDE。136.农村政策的实施主体是()。A、国家行政机关 B、国有农村企事业单位
C、各级人民政府及农业主管部门 D、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E、农民 正确答案:AC。
137.农村政策实施的方法一般是()。
A、行政方法 B、经济方法 C、法律方法 D、道德方法 E、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正确答案:ABCE。
138农村法规是适用于农村生产经营活动领域的()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政府规章 E、决定或意见 正确答案:ABCD。
139.下述属于其它多种分配形式的是()。
A、土地股金分红收入 B、私营企业工资收入 C、出租房屋收入 D、个体劳动税后收入 E、信息服务收入 正确答案:ABCDE。140.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包()。
A、县级集体经济组织 B、乡(镇)农业集体经济组织
C、村农业集体经济组织 D、村民小组为单位的村内农业集体经济组织 E、村民 正确答案:BCD。
141.农业集体经济组织享有所在范围内的权利有()。A、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独立的所有权 B、经营管理权 C、收益分配权 D、行政管理权 E、社会管理权 正确答案:ABC。
142.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原则有()。A、接受服务自愿原则 B、量力而行原则
C、配套服务原则 D、基本有偿原则 E、公正公平原则 正确答案:ABD。
143.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原则是()。
A、坚持家庭承包、统分结合的原则 B、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 C、坚持有偿与无偿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D、坚持对内服务、对外开拓的原则 E、坚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 正确答案:ABDE。144.公有制经济包括()。
A、全民所有制经济 B、集体所有制经济
C、股份制经济 D、外资经济 E、合伙经济 正确答案:AB。145.建设单位使用国有土地规定的有偿使用方式为()。A、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 B、国有土地所有权出让 C、国有土地租赁 D、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 E、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 正确答案:ACDE。146.我国实行的土地所有制形式为()。
A、公有制 B、私有制 C、国家所有制D、集体所有制 E、混合所有制 正确答案:ACD。
147.下述属于全民所有及国家所有的土地是()。
A、城市市区的土地 B、国有农业企业和事业单位使用的土地 C、宅基地 D、自留地 E、依法不属于集体所有的全部土地 正确答案:ABE。
148.基本农田保护实行()方针。
A、全面规划 B、合理利用 C、用养结合 D、严格保护 E、适时征用 正确答案:ABCD。
149.土地承包经营的形式分为两大类,即()。A、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承包
B、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承包
C、国家建设需要由单位承包 D、用于非农业生产承包 E、个人承包用于建造住宅 正确答案:AB。150.征用土地的补偿费用包括()。
A、土地补偿费 B、安置补助费 C、地上附着物补偿费 D、青苗补偿费 E、交通补助费 正确答案:ABCD。151.下述属于违反土地管理法行为的是()。
A、破坏土地的行为 B、非法占地的行为 C、非法批准用地的行为 D、非法出租集体土地使用权的行为 E、村民非法占地建住宅的行为 正确答案:ABCDE。
152.农业技术推广应当遵循的原则是()。A、尊重农业劳动者意愿 B、有利于农业发展
C、因地制宜,经过试验示范 D、国家、农村集体组织扶持 E、讲求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正确答案:ABCDE。153 国家对农业投入的渠道有()。
A、国家财政 B、农业信贷资金 C、国家农业专项基金 D、农业股份基金 E、农业利用外资 正确答案:ABCE。154.我国农业利用外资的基本原则有()。
A、坚持平等互利 B、坚持自力更生为主 C、重视投资的经济效益 D、保证偿还能力和合理利润 E、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正确答案:ABCDE。
155.农业财政政策的目标是()。
A、稳定和发展农业 B、调节农业生产结构 C、影响农业收入分配 D、调节农产品流通 E、加速农业机械化水平正确答案:ABCD。156.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应坚持的原则是()。A、以市场为导向 B、依靠科技进展 C、运用经济手段
D、尊重农民自主权 E、国家行政干预为主 正确答案:ABCD。157.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应注意的问题是()。
A、要因地制宜 B、要保证一定速度 C、要保持动态
D、要尊重农民意愿 E、要适应对外开放形势 正确答案:ACDE。158.下列农药属于劣质农药的是()。
A、以非农药冒充农药的 B、不符合农药产品质量标准的
C、失去使用效能的 D、过期农药 E、混有导致药害等有害成分的 正确答案:BCE。
159.食品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有()。
A、外观性状 B、毒性 C、过敏性 D、营养成分 E、抗营养因子 正确答案:BCDE。
160.我国食品卫生监管制度组成内容是()。
A、许可证制度 B、安全性监督制度 C、广告发布检查制度
D、营业执照检查制度 E、商标标志检查制度 正确答案:AB。161.ISO9000认证的益处是()。
A、获得了国际贸易“通行证” B、有效避免产品责任 C、强化了品质管理 D、有利于国际间经济合作
E、在产品品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正确答案:ABCDE。162.“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推进措施有()。A、加强生产监管 B、推行标准化生产 C、净化产地环境
D、推行市场准入制度 E、完善保障体系 正确答案:ADE。163.知识产权的基本特征是()。
A、无形财产权 B、专有性 C、时间性 D、地域性
E、知识产权的获得需要法定程序 正确答案:ABCDE。164.品种权的法律特点有()。
A、无形性 B、地域性 C、专有性 D、时间性 E、经济性 正确答案:ABCD。
165.国家对粮食棉花等重要农产品实行宏观调控。具体来说是()。A、以市场调控为主 B、以直接调控为主 C、以间接调控为主
D、以经济手段调控为主 E、以法律手段调控为主 正确答案:ACDE。166.农民在市场依法维护自己权益的途径有()。A、要求市场管理者调解 B、向工商、物价等主管部门举报
C、自行协商解决 D、要求公安机关介入 E、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正确答案:ABE。
167.农产品贸易争端在国际货物贸易争端中居于重要地位,其主要原因是()。
A、国际惯例文件认识上有差异 B、WTO有关法律文件不够完备 C、争端解决机制公平、有效便捷 D、各成员间的利益冲突 E、农产品质量问题比较突出 正确答案:ACD。168.农业生产的特点包括()。A、农业生产必须遵循生物学规律进行
B、土地是农业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C、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条件影响大
D、农业生产在时间上具有季节性,而且生产周期长
E、农业生产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 正确答案:ABCDE。169.农业的作用包括()。
A、农业为人类社会提供基本的生活资料 B、农业为其他经济部门提供产品和市场 C、农业对国民经济稳定具有贡献作用 D、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贡献作用
E、农业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正确答案:ABCDE。170.农村政策的特点包括()。
A、内容的原则性 B、调整范围的广泛性 C、应用的灵活性
D、政策效力的有限性 E、政策效力的无限性 正确答案:ABCD。171.农村政策与农村法规之间的密切联系主要表现在()。A、农村政策与农村法规本质上是一致的
B、农村政策是制定和实施农村法规的基本依据 C、农村法规是农村政策的具体化
D、农村法规是农村政策的条文化 E、农村法规是农村政策的定型化 正确答案:ABCDE。
172.农村政策与农村法规的主要区别包括()。A、制定的主体不同 B、表现形式不同,内容范围不同
C、实施方式不同,强制力不同 D、稳定性不同 E、灵活性不同 正确答案:ABCDE。
173.农村政策实施的方法一般有()。A、行政方法 B、经济方法 C、法律方法
D、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E、强制方法 正确答案:ABCD。174.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原则包括()。A、坚持家庭承包、统分结合的原则
B、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 C、坚持对内服务、对外开拓的原则
D、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E、坚持讲求实效的原则 正确答案:ABCDE。
175.土地的政策和制度包括()。
A、总量控制制度 B、占用耕地补偿制度 C、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D、耕地充分利用制度
E、地力维护、土地整理好和土地复垦制度 正确答案:ABCDE。
176.我国《土地管理法》主要针对以下违法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A、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行为
B、破坏土地的行为 C、不履行复垦义务的行为
D、非法占地的行为 E、农村村民非法占地建住宅的行为 正确答案:ABCDE。)177.获得农业技术的方法包括()。A、无偿取得 B、通过有关培训获得
C、通过技术转让的方式获得 D、技术指导 E、技术承包和技术入股 正确答案:ABCDE。
178.农业投入的特点包括()。
A、农业中资金运动的快慢决定农业生产中资金利用经济效益的高低 B、农业中资金的周转期长,周转速度慢 C、农业中资金的周转期短,周转速度快 D、农业中的资金运动具有很强的季节性
E、农业中资金利用的效益有很大的不稳定性 正确答案:ABDE。179.农村政策的实施原则包括()。
A、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B、领导与群众相结合
C、执行与创新相结合 D、直接与间接相结合 E、上级与下级相结合 正确答案:ABC。
180.制定农业基本法贯彻的原则是()。A、保护农业、加强农业
B、巩固农村改革成果,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C、突出重点
D、反映中国的国情、农情,同时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 E、突出难点 正确答案:ABCD。
181.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当坚持为成员服务的宗旨,按照()的原则,依法在其章程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
A、加入自愿 B、退出自由 C、民主管理 D、盈余返还 E、盈余充公 正确答案:ABCD。
182.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原则包括()。A、农民接受服务实行自愿的原则
B、服务体系的发展实行量力而行的原则
C、基本实行有偿服务的原则 D、基本实行无偿服务的原则 E、农民接受服务实行自愿和非自愿相结合的原则 正确答案:ABC。
183.各地搞好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主要经验包括()。A、积极开拓市场 B、办好龙头企业 C、建设生产基地
D、服务系列化 E、完善经营机制 正确答案:ABCDE。184.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原则包括()。A、坚持家庭承包、统分结合的原则
B、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 C、坚持对内服务、对外开拓的原则
D、坚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 E、坚持对外服务的原则 正确答案:ABCD。
185.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和管理的措施包括()。A、要明确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条件 B、鼓励发展多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C、规范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章程和管理制度
D、确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地位 E、政府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 正确答案:ABCD。
186.积极扶持和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措施包括()。A、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支持保护政策 B、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农业保险服务 C、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大科技和人才支持 D、切实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
E、切实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领导 正确答案:ABCD。187.农村集体土地在实施土地使用权流转时要注意()。A、必须自愿互利,不能强迫命令 B、必须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
C、必须有利于农村的生产发展,不能弃耕丢荒 D、必须保证土地集体所有,不能改变土地所有权
E、必须保证农业用地,不能改变土地的用途 正确答案:ABCDE。188.农业承包经营的范围包括()。
A、土地 B、山岭 C、草原 D、荒山 E、滩涂 正确答案:ABCDE。
189.农业投入主要由()等三个方面组成农业投入(资)体系。A、国家 B、集体 C、农民 D、政府 E、个人 正确答案:ABC。190.我国农业吸收直接外资的方式包括()。
A、合作经营 B、合资经营 C、外商独资经营 D、补偿贸易 E、来料加工 正确答案:ABCDE。
191.农业信贷政策的目标与农业财政政策的目标是基本一致的,但是农业信贷政策的目标更侧重于生产与流通领域的发展,具体体现在()。A、扶持粮、棉、油生产 B、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C、调节农业生产所需的资金余缺
D、保障农副产品的收购 E、支持贫困地区经济开发 正确答案:ABCDE。
192.实现农业信贷政策目标的手段包括()。A、农业信贷规模调控 B、农业信贷结构调控
C、农业信贷优惠政策调控 D、提供担保和豁免债务调控 E、农业信贷额度调控 正确答案:ABCD。
193.完善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投资包括()。
A、实行农业财政投资稳定增长 B、以法律手段保障农业投资 C、实行农业投资无偿与有偿相结合
D、农业投资突出重点和适当集中 E、实行农业财政投资高速增长 正确答案:ABCD。
194.农业生产结构通常用()等指标来反映。A、农业总产值构成 B、农业用地构成
C、播种面积构成 D、劳动力占比构成 E、资金占用构成 正确答案:ABCDE。
195.为推进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我国提出了如下新的政策()。A、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B、继续执行有关税收政策
C、大力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D、加强优质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和加工转化 E、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正确答案:ABCDE。196.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A、调整一定要因地制宜 B、调整要保持动态 C、调整要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的形势
D、调整要尊重农民意愿 E、调整要保持静态 正确答案:ABCD。197.农药经营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A、有与其经营的农药相适应的技术人员
B、有与其经营的农药相适应的营业场所、设备、仓储设施、安全防护措施以及环境防治设施和措施
C、有与其经营的农药相适应的规章制度
D、有与其经营的农药相适应的质量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
E、符合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并在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领取营业执照 正确答案:ABCDE。198.种子经营必须遵守以下法律规定()。
A、按照种子经营许可证规定的种子经营范围、经营方式及有效期限、有效区域经营种子
B、禁止伪造、编造、买卖、租借种子经营许可证 C、主要农作物和主要林木的种子要经过审定 D、禁止经营假、劣种子,并要对种子质量负责 E、遵守国家对林木种子收购和经营的限制性规定 正确答案:ABCDE。
199.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A、平等原则 B、自愿原则 C、公平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 E、权利不得滥用原则 正确答案:ABCDE。
200.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合同一般包括以下条款()。A、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
B、标的 C、数量 D、质量 E、价款或者报酬 正确答案:ABCDE。201.债权人提起代位权诉讼,应该符合以下条件()。A、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合法
B、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失 C、债务人的债权已到期
D、债务人的债权不是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债权
E、债务人的债权已近到期 正确答案:ABCD。
202.可撤销或者可变更合同的确认依据包括()。A、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B、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合同
C、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
D、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合同
E、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 正确答案:ABC。
203.下列情况,当事人一方可以单方面通知对方解除合同。A、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B、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C、当事人一方延迟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D、当事人一方延迟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E、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正确答案:ABCDE。204.知识产权一般包括以下基本特征()。A、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的财产权
B、知识产权的专有性 C、知识产权的地域性 D、知识产权的时间性 E、知识产权的获得需要经过法定的程序 正确答案:ABCDE。205.ISO9000认证的益处包括()。A、强化品质管理,提高企业效益
B、获得了国家贸易“通行证”,消除了国际贸易壁垒 C、节省了第二方审核的精力和费用
D、在产品品质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E、有效地避免产品责任 正确答案:ABCDE。
206.农业生产者经营者实施标准化生产,要遵守以下几方面的规定()。A、国家有强制性农产品标准的,任何农业生产者必须遵守
B、进行优质农产品生产并申请使用有关标志的农业生产经营者,必须遵守有关优质农产品生产的标准
C、对于国家没有标准的,农业企业可以制订企业标准,并据此生产 D、农业企业还可以制订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并据此生产
E、国家有强制性农产品标准的,农业生产者可以视自身情况决定是否遵守 正确答案:ABCD。
207 “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推进措施包括()。A、加强生产监管 B、推行市场准入制度
C、完善保障体系 D、提高食品质量 E、加强食品监管 正确答案:ABC。208.农产品的购销实行市场调节的特征主要有()。A、农产品的价格由供销双方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自主确定 B、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商业组织参与农产品的购销主体 C、农产品购销渠道趋向于多渠道少环节
D、地区间的农产品流通主要通过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 E、农产品的价格由政府决定 正确答案:ABCD。
第五篇:14级农村政策与法规复习题库
复习重点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农村 农民 农业 政策 法规
“三无农民”:即无土地、无岗位、无低社保的农民 《农业法》的立法目的 《农业法》的立法必要性 农业产业化经营体制 城乡二元结构 城乡一体化 农产品流通主体 农业投入 农业保险 “四乱” 农用地 “四荒”:荒山,荒坡,荒沟,荒滩 土地所用权 土地承包制度 转包权
农民专业合作社 罗虚代尔原则 成员大会
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机构 合同 有名合同 要约 承诺 抗辩权 代位权 撤销权 担保 有效合同 无效合同 债权让与 债务承担 合同的内容 标的
合同的终止 违约金 农业资源
农业自然资源保护法律制度 基本农田保护区制度 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森林 渔业资源 水法 草原资源 农业生物资源 村民自治制度 “双过半”原则 村务公开制度
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是在政府组织、引导下,城乡居民自愿参加,由政府、集体和个人多方筹资,以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为主的互助医疗保险制度。农村医疗救助制度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农村五保供养制度
社会流动: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的过程叫做社会流动。
社会分层:按照一定的标准将社会成员划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和序列的过程。组织资源:也可称权力资源,主要指依据国家政权组织和执政党组织系统拥有的支配社会资源(包括人和物)的能力
经济资源:指生产资料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 文化资源:指对社会以证书或资格加以认可的知识和技能的拥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学历文凭
办事人员阶层:协助单位和部门负责人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专职办公人员,主要由党政
机关中的中低层公务员、各种所有制企业单位中的基层管理人员和非专业性文职人员等组成;他们是体制内或体制外不占有生产资料的较低层非体力劳动者 婚姻:通常是指男女依照社会风俗和法律的规定所建立的关系 核心家庭:指由父母及其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
主干家庭:指由父母或父或母加上子、媳或女、婿再加上孙子女或外孙子女所组成的家庭。
联合家庭:指由父母或父或母加上其子代中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夫妻再加上其孙子女或外孙子女组成的家庭
贫困:是一个地域的、动态的综合概念,通常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绝对贫困又称生存贫困
中国的贫困标准:主要考虑的是支出问题;而世界银行公布的贫困标准按每人每天生活费不低于1.25 美元的标准来计算, 它主要考虑的是收入问题。在实践中, 分别以收入和支出作为贫困标准来衡量 扶贫开发的方针措施: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强调扶贫到村到户;重视科技教育扶贫;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展东西部协作扶贫;实施自愿移民扶贫开发;输出贫困地区的劳动力;实行扶贫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计划生育相结合;开展扶贫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低碳经济:是依靠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要能源,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新型经济发展方式。73.碳限制排放交易许可机制:由政府确定可以允许的二氧化碳排放规模,然后通过市场交易提高碳生产和消费活动的效率。
74.碳汇:是指自然界中碳的寄存体,或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与之相对的概念是碳源,它是指自然界中向大气释放碳的母体。75.“APEC蓝”:北京APEC会议前后,北京等6省市区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逐渐显效,北京空气质量明显好转
76.转基因食品:由转基因动植物制作和食品就称为转基因食品 77.转基因动植物:过基因工程技术分离的某一种或几种确定的基因导入动、植物个体的基因组中,而且新获得的基因能够遗传到后代。由此产生的这些个体称为转基因动物或转基因植物。
78.单病种:指发病原因明确,发病机制清楚,没有其他并发症、合并症的单纯性疾病;有比较明确的诊疗规范和治愈标准,疗效确切,预后良好,质量易于控制,成本易于核算的常见病、多发病。
案例分析
一、成都市城乡一体化工作背景:1.综合竞争力亟待提高。在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上,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无支撑性产业,且产业关联度不强,产业链条不长,产业集中度不高。2.空间资源和环境容量约束加剧。成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乡居民生活需求的日益提高,对土地等空间资源、环境容量及环境质量提出更高要求,环境准入政策更加严格,资源环境约束将日益突出。3.就业和社会稳定压力增大成都城乡结构调整。面临新增劳动力、企业下岗职工、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形成的巨大就业压力,且伴生的社会转型和收入分配等各类矛盾可能增多。4.规划编制质量不高,规划工作重城市轻乡村。导致规划编制质量不高、规划滞后、规划意识不强以及规划不够全面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5.农村发展建设无序。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传统农业比重大,现代农业发展滞后,农产品加工业规模偏小,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农民增收难度较大。试从城乡一体化的方向结合农村政策与法规基础知识提出成都农村发展政策建议。
二、农村出生的小梅是某商场的化妆品销售人员,在其内打拼了十余年已经积累了自己的关系网络,但是她发现自己每月几千元的死工资和销售化妆品巨大利润相去甚远,所以就想自己开个化妆品专卖店,经过市场调查预计开店会花费50万元,但是小梅所有的积蓄只有30万元,试从社会流动及社会分层理论出发从组织资源、文化资源、经济资源的比较和转化给小梅一个建议。
三、假如你是某某专业合作社监事长在审查本社生产经营业务时发现本社有的理事利用合作社的门路经常偷偷帮助自家亲朋卖蔬菜,你认为这有“假公济私”的嫌疑,应该禁止,但又考虑理事平常比一般社员辛苦,经常跑市场,难免帮助下自己亲戚。请简单叙述作为监事长的你将如何处理。
四、1988年1月,周某承包了本村的一个鱼塘,承包合同约定:承包人每年承包费500元,承包期为四年。周某想要外出做临时工,便在1988年3月将自己承包的鱼塘转包给同村姜某,双方签合同的内容与前承包合同的内容相同。姜某当时交款500元作为第一年的承包费,随即对鱼塘实施管理。5月初,姜某准备姜塘中水放干,除掉害鱼,然后重新放鱼苗。在放水过程中,本村赵某等人因欲承包此鱼塘未被村干部同意而不满,当他们看到姜某放水时,便提出“鱼是集体的,要分大家分”。双方发生口角。赵某等人乘机抢打了10公斤鱼,后被村长制止。姜某从该鱼塘中打上百公斤鱼卖得鱼款200元。但姜某看到承包鱼塘招惹麻烦,鱼又被别人抢了一部分,就找到周某表示不承包了。要把500元钱退回,鱼塘仍由周某承包。周某不同意,请求村委会调解,假如你是村委会调解委员会成员请你按照法律规定给出合适的调解建议。
五、李明的家庭类型是核心家庭,其母亲下岗失业,父亲开了一个小型的废品回收点,某日小明父亲不慎摔倒昏迷,被送往区中心医院,由于家里的所有现金资金都被父亲用来回收废品了,还没来得及出手。请你试着从合理利用政策及法规的角度帮助小明,给他建议,助他度过难关。
六、部分农村领导干部中,对民主法制建设的地位作用认识不高,习惯运用行政手段管理社会事务,忽视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问题。试分析此情况针对这个问题谈谈农村法制建设所面临的困难。
补充:
① 商业服务人员:指在商业和服务行业中从事非专业性的、非体力的和体力的 工 作人员,即体制内和体制外从事第三产业的受雇者或自雇者;
② 优势:占有少量文化资源和组织资源; ③ 分类:(1)商业服务业基层监管人员
(2)商业服务业准白领员工
(3)商业服务业蓝领员工
④ 主要特征:有较多上升流动机会且人数不断膨胀的较低阶层;
⑤ 代际流动性:这一阶层没有受到家庭背景的明显影响,唯有工人家庭出身的人成为商业服务业员工的几率较高;
⑥ 来源:商业服务业员工约有30%一开始就业就从事商业服务业工作,约50%来自 产业工人和农业劳动者,不到20%的人来自中间阶层;
⑦ 流出情况:53.9%不流动,25%向上流动很少比例流向三大优势阶层,20%流向产 业工人、农民和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