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梯形的认识练习
梯形的认识
练习设计
一、巩固练习
1.判断。
一个梯形中只有一组对边平行。()每个梯形只有一条高。()梯形也是平行四边形。()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能画无数条。()梯形的两腰相等。()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2.填空。
下图中每个方格的边长都是1厘米,这个梯形的上底是(()厘米
下图中每个方格的边长都是1厘米,这个梯形的高是(二、课堂检测
教科书第67页练习十一的4-9题。
三、探究练习)厘米,下底是)厘米。)
1.一个梯形的上底是4厘米,下底是5厘米,高是5厘米。如果将上底延长()厘米,那么梯形就变成了平行四边形。
一个等腰梯形的周长是48厘米,上底是10厘米,下底是12厘米,这个等腰梯形的一条腰长()厘米。
一个等腰梯形的上底是2厘米,下底是6厘米,一条腰长4厘米。要围成这样的等腰梯形至少需要()厘米长的铁丝。
2.画一个上底3厘米,下底5厘米,高2厘米的直角梯形。
第二篇:梯形的认识练习课
基础练 1.填空。
(1)只有()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分别是梯形的()和()。从上底的一点到下底的()是梯形的高。
(2)()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有一个角是()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2.下列四边形中,哪些是梯形?在括号里画“√”。
()
(()
()
()
()3.判断。
(1)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是特殊的梯形。()
(2)一个梯形能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平行四边形。()(3)下图中,线段AB是这个梯形的高。()
(4)梯形有无数条高。()
(5)两个高相等的等腰梯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4.在下面的方格纸中画一个梯形,并标出它的上底、下底和腰。)
5.过点A画出BC边上的高。
6.在梯形中画一条线段,按要求分成两个图形。(1)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
(2)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3)两个梯形。
(4)两个三角形。
7.下面是一个等腰梯形,∠A=60°,求其他各角的度数。
综合练
8.一个梯形,上底是4厘米,如果将上底延长2厘米,则该梯形可以变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梯形的下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9.数一数,下面各图中分别有多少个梯形?
()个
()个
10.画出上底是2厘米,下底是4厘米,高是2厘米的两个形状不同的梯形。11.张大爷在小河边围了一块梯形菜地,菜地的上底是5米,下底是13米,两腰各是7米,他只用了19米长的篱笆。你知道他是怎么围的吗?
围法一:把河岸作为梯形的上底,围这个菜地需要篱笆()+()+()=()米。围法二:把河岸作为梯形的下底,围这个菜地需要篱笆()+()+()=()米。围法三:把河岸作为梯形的一个腰,围这个菜地需要篱笆()+()+()=()米。
(4)比较以上三种围法,可以判定张大爷采用了围法()。参考答案
1.一组 上底 下底 垂直线段(2)两腰 直角 2.(1)(√)(3)(√)(5)(√)(6)(√)3.(1)√(2)×(3)×(4)√(5)× 4.略
5.6.略
7.∠B=60° ∠C=120° ∠D=120° 8.下底和高都是6厘米。9.3 4 10.略
11.(1)13+7+7=27(2)5+7+7=19(3)5+13+7=25(4)二
第三篇:说课稿:认识梯形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中班的数学活动——认识梯形。
一、说内容
由于幼儿已经认识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此基础上认识梯形,对中班幼儿来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因为梯形是有且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概念比较抽象,是幼儿所要认识的平面图形中最难的一种。因此,中班幼儿认识梯形,只要理解其特征,能找出相应的图形即可,不必要求幼儿用语言描述梯形的特征。
二、说目标
基于上述内容的特殊性,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 1.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在组合图形中找出梯形。2.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和动手能力。3.激发孩子学习图形的兴趣。
三、说准备
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我做以下的准备: 1.教师演示教具: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腰梯形以及各种形式的梯形各一个。
2.幼儿学具:画有房子、汽车(含有梯形)操作纸若干: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图形若干。
四、说重点
由于梯形的概念不容易理解,所以本节课我把重点定为:初步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
五、说难点
幼儿认知的特点是先入为主,容易形成思维定势,而梯形又是多样性的,所以我把难点定为:感知不同形状的梯形。
六、说教法
1.观察法:观察是幼儿认知活动中比较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活动中我充分让幼儿观察、感知梯形的特征,从而区分出梯形和长方形的不同。
2.操作法:动手操作能引起大脑的积极思维,大脑皮层的分析和综合活动来自运动感官的信号,当幼儿注意的目标变为幼儿直接的操作的对象时,就使大脑皮层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引起高度的学习兴趣。
3.游戏法: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开展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游戏活动,是激发幼儿学习,提高课堂效益的途径。
为了更好地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幼儿听一听、说一说、做一做、涂一涂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手,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七、说流程
课堂教学是幼儿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程序:复习整理的基础上渗透新知识点——新授活动——巩固活动——生活化延伸 1.利用课件复习几何图形,激发幼儿学习几何图形的兴趣。2.观察了解梯形特征。
(1)出示等腰梯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进行比较,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2)小结:这个像滑梯的图形,名叫——梯形。
(3)梯形宝宝可调皮呢,它一会儿翻跟头,一会儿躺下睡觉,你们看这样还是梯形吗?(小结: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竖着放,它们都是梯形。)(4)分别出示直角梯形、不等腰梯形,让幼儿了解它们也是梯形。幼儿认识梯形的另外一个难点是梯形的多样性。幼儿认识的特点是先人为主,容易形成定势,所以活动开始时就要让幼儿接触各种梯形,每个环节中幼儿所看到的、制作的梯形都是各种各样的。
3.幼儿巩固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1)游戏:找朋友
让孩子在布置的环境中找到和老师手中样板一样的梯形。(2)游戏:喂小动物
①来了一些小动物,他们说肚子饿了,想吃梯形饼干,小朋友能帮助他们吗? ②先请小朋友们从各种形状的图形挑选出1个梯形饼干,举起来给老师检验。
③再选择2块不同的梯形饼干,给同伴检验后喂小动物,并对小动物说:“我请×××吃梯形饼干”。
此环节是我在教学中有意设置的一个难点,给小动物喂梯形饼干,幼儿得选择2块不同的梯形饼干,给同伴检验后喂小动物,并对小动物说:“请吃梯形饼干”。这里必须选择不同的梯形饼干,对一部分幼儿来说是需要思考一下的。只有让幼儿经过一定的努力跨越过去才能从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心底里得到满足。
4.通过动手操作寻找图中的梯形,加深对梯形特征的认识。
在很多图形中找出梯形并涂喜欢的颜色。
在整个指导过程中我注重“三最”:即最大的观察(努力观察每位幼儿,避免笼统评价);最小的干预(教师角色退位,不干预替代):最多的鼓励(鼓励幼儿的点滴进步)。
另外,努力把握“玩数学”的度。不在游戏中刻意地“教”,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发泄情感,感受愉悦。5.活动延伸
请幼儿找出生活中的梯形。
这节课,通过五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指导幼儿观察、游戏、操作,获取新知,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和各项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使幼儿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活动评价:这四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既遵循了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指导幼儿观察、游戏、操作、获取新知;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和各项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动口、动手、动脑为主,使孩子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第四篇:梯形的认识
梯形的认识
徐传颖
教学目标:
1、2、使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的过程。掌握梯形的特征。让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定义,同时形成对梯形的完整认识。
3、掌握梯形高的画法。
教学重点:
梯形概念的认识和梯形高的画法。教学难点: 梯形高的画法。学具准备: 小棒若干根、彩纸。教学过程:
一、自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明标。
1、你学过哪些图形?
2、你在哪见到过梯形?
3、课件出示生活中的梯形例子,让学生感知梯形的特征。(板书:梯形的认识)
4、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什么是梯形,即梯形的定义。(2)会画梯形的高。
(二)、自主学习出示自学任务:1、2、3、4、自学教材66页例3。
梯形各条边有什么特点?什么是梯形? 梯形高的画法。
什么是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
要求:学生自学后,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一个梯形并指一指梯形的各部分名称。总结梯形的特征。
二、展示
1、合作交流
(1)小组说一说自己摆的梯形的各部分名称,讨论梯形的特征及梯形的上底、下底、腰的位置。(2)讨论高的画法。
教师通过巡视,倾听来发现学生研讨过程中存在的共性疑难问题。
2、展示点拨
展示:各小组长将本组的研究结果进行展示,其他组进行补充、点评、质疑。
预设:用长方形纸折一个梯形并标出高。教师点拨:根据梯形的定义折梯形。
三、反馈
(一)训练拓展
1、下面哪些图形是梯形?
3、以展开图上的10个交点为顶点,画出不同的梯形,并说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4、同学们,我想用一根木棍试试水槽的深度,这种方法对吗?如果是你,你该怎么做?
5、判断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2)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3)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并且相等。()(4)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5)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二)提升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第五篇:梯形的认识
《认识梯形》教学设计
西柳林小学 白美云
一、教材分析
《梯形的认识》是小学数学苏教版实验实验教材第八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第二课时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之上学习梯形的认识的。在整个小学阶段属于最后一类直线型平面图形,与前面已学的各种图形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可以相互转化)。所以新课标指出:这一学段的教学,应注重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形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
二、学情分析:
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和平行及平行线间的距离等有关内容,为本课教学作好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准备。梯形虽然是学生初次接触的图形,但在生活实际中,学生已建立了一定的表象。只是很难准确的抽象出它的本质属性,另外对于梯形高的概念的理解和作法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梯形各部分名称;理解掌握梯形的本质特征,认识几种特殊的梯形及其属性;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类比归纳、操作想象等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
2、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分类、比较、操作等方法,引导进行自主探究活动。
3、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验成功,建立自信,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审美情趣,感受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梯形的本质属性,理解梯形高的概念,会作梯形的高。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梯形的本质属性。教学环节
一、情景导入,目标引领。
1、谈话:我们以前认识了那些平面图形呢?
学生指名回答,随机出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
2、出示梯形:这个什么图形呢?与上面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吗? 揭示课题:认识梯形
3、出示:学习目标(阅读,了解本节课学习目标)
二、探究新知。
1、谈话:梯形在我们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出示课件图片。根据手中的材料,你能想办法做出一个梯形吗?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做法最多!
2、学生小组活动。
各小组展示交流,展示同学说说怎么做的。
3、提问:用你们手中的梯形与上节课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比较一下,有什么区别?
(1)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里交流。
(2)全班交流。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板书)
4、找找下面梯形的共同点(都是四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有一组对边平行)什么叫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5、看谁观察最仔细(下面那些图形是梯形,为什么?)
6、认识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a、小组活动
自学课本47页内容,明白梯形各部分的名称,并尝试画高。小组内展示自己自学成果,向同伴介绍梯形各部分名称及画高的方法。
小组评选最优讲解员。b、全班展示
6、出示:等腰梯形
提问:这是梯形吗?仔细观察,跟我们所做的梯形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1)学生观察比较后交流,发现:两腰相等。(2)请同学们进行验证。
(3)指出:像两个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三、巩固练习,比一比,谁学得最棒。
1、填一填
谈话:现在我们已经对梯形有了一定的认识。出示:请同学们说出下面每个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第二个图形的高也可以在哪里?随机告诉学生这样的梯形也叫直角梯形。)
2、判断正误 指名交流(说理由)
3、画下面梯形的高,并指出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独立完成,小组评议,全班展示。
四、拓展创新
把下面的梯形画成等腰梯形,有几种改法?
五、课堂小结。
1.谈话: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
六、课堂评价
本节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比较为主线,以师生互动、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原有经验,使学生主动学数学,探究学数学,快乐学数学,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互动生成的动态结构模式,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四、教学方法
本课设计理念为:
●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知识成长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新知。
●数学学习理应成为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
基于以上理念,教学中,我遵循“引导探究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教改思路,力求体现教学中的主动学习原则、最佳动机原则、阶段渐进原则及直观性原则。主要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采取“分类、比较、操作”等方式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2、组织学生开展有意识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3、适时运用CAI课件和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越性。
五、说教学流程:
对照新课程理念、教学目标及学情实际,我尝试构建一种探索性数学课堂教学的纵向结构模式,主要分为:“初步认识梯形—→操作体验,了解特征—→操作探究,深化新知—→游戏活动,拓展新知—→交流评价,总结升华”五大教学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