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蚯蚓教学设计
《蚯蚓》说课稿
一、说教材: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
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对于一个生物来说,周围的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有动
物、植物、微生物等。非生物环境有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在这节课
中学生将通过两个对比实验,了解蚯蚓生活需要的环境条件--黑暗潮湿,从而让
学生认识到动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
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比如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设计控
制变量实验等,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以及探究方法的培养,让他们从事物表面兴趣发展为对科学探究持久的兴趣,让他们体验到探
究中思考与发现的乐趣。
三、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过程。根据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
程应该具有开放性这一基本理念,针对《蚯蚓》这堂课,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利用实物创设情境法。
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学的伊始,我为学生创设猜一猜,看一看实物蚯
蚓的情境,让学生对蚯蚓这种小动物产生喜爱之情,同时点燃了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2.引导-探究法
引导-探索教学法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学着像科学家那样自己 去探索大自然秘密的探索者。
四、说学法
1.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身经历活动的全过程。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创
造科学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提问、猜想、设计、实验、表达、交流的探
究活动中,2.注意合作交流
通过团结合作来完成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协作精神。
六、教学流程
五、说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今天我给同学们请来了一个动物朋友,想不想见见?是谁呢?教师板书。今
天我们请来了蚯蚓跟我们一起上科学课。
2、大家在哪儿见到过它们?
二、质疑猜测,引发前概念
根据大家的经验,你能大胆地猜测一下蚯蚓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呢?
(潮湿、干燥,阴暗、明亮)教师随机板书。
(三)实验设计,探究科学概
念
实验设计一: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环境中:
1、看来大家的猜测是有生活依据的,到底蚯蚓是不是喜欢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
境中,我们在课堂上可以怎么证明呢?(做实验)先自己想一想,再到小组讨论一下,潮湿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怎么做?(设
计实验)为什么?
假如老师提供给大家一些材料,教师逐一出示:如蚯蚓、土壤、喷壶、盒子等,我们怎么利用这些材料去做?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随机点拨。
3、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较合理的实验步骤及要求:
(1)在一个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
润。
教师引导学生创设干湿两种不同的环境。然后通过讨论、交流、补充逐步完善实
验方案。同时引导出怎样设计对比实验,并知道对比实验中的相同条件,和不同
条件。明确在对比实验中要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2)把7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教师画草图辅助学生理解)(3)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记录。(提醒中途不要打开或者移动蚯蚓)
(4)反复做几次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适时提出:蚯蚓是我们的朋友,它们的胆子比较小,所以做实验时同学
们要小心,不要惊吓了我们的朋友。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引导概括: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
实验设计二: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学生独立设计实验
1、接
下来我们再来研究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该怎样设计实验呢?
2、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进行对比实验,并注意控制条件。
3、出示实验器材,讨论实验步骤及要求:
(1)把长方形盒子里面涂成黑色。盒盖一端剪去一部分。制造出阴暗和明亮的环境,由于室内光线很弱实验结果不明显,所以我给同学们准备了手电筒以加强
光亮的程度。(2)把7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3)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4)反复做几次。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6、引导学生总结归纳:通过两个实验,我们能说说蚯蚓适合怎样的生活环境 拓展探究,形成科学概念:
1、课件出示:书中11页几幅动物图片,(企鹅等学生不常见的动物)请学生根据 课前收集的材料进行汇报,教师补充总结。
2、联系生活:请学生举例说说身边的动物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
3、当环境不适应动物生存的时候,它们会怎样?谁能说说相关的例子吗?我们
能做些什么呢?渗透思教
4、引导总结: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动物和环境是相互依存的,所
以我们要保护和创造动物生存的环境,也就是保护小动物,爱护大自然。
五、回归生活,应用科学概念
所以最后,陪我们上了一堂课的蚯蚓兄弟,我们该如何对待它们呢?
六、板书设计:
4、蚯蚓的选择
潮湿 干燥
四
阴暗 光亮
蚯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能说出蚯蚓的外形特征,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2了解蚯蚓对外界不同刺激做出的不同反应,如对外力刺激反应和对水反应。3喜爱蚯蚓这种小动物,不随便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蚯蚓,了解蚯蚓的身体形态特征。
教学准备:几只蚯蚓,一只浅水碟子,记录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引出蚯蚓 1引出蚯蚓
师: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先出个谜语考考你们,好不好?(ppt)“细细长长一条龙,天天躲在沃土中。没手没脚会劳动,钻来钻去把土松。” 有谁猜出来了吗?
生:蚯蚓。(揭题板书)
2、学生对蚯蚓的了解
师:说说你从哪些地方能看猜得出来是蚯蚓呢?
生:没手没脚、把土松、细细长长„„
师:哦,原来这么多地方可以看出是蚯蚓,大家都非常棒。那你们在哪些地方见过蚯蚓呢?
生:花坛、菜园、墙角、草地上、下雨后的地上、石头下„„(板书)
二、新课展开
师:为什么它们喜欢呆在这些地方,谁能来说说?
生:因为它们喜欢阴暗、潮湿的地方。
师:这几张照片是老师我挖蚯蚓的情景,也是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强调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地方)
你们知道蚯蚓的身体结构是怎样的,谁能来说说?
预设情景:
生:1一节一节的2有环带3有口腔和肛门4有眼睛
师:你们要想确切知道蚯蚓有没有眼睛、嘴巴等器官,你认为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
生:亲眼观察
师:同学们看到蚯蚓后,想一想,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蚯蚓?
生:用眼睛看、用手摸摸、用鼻子闻闻、用手量量„„
师:那我们待会就用这些方法来观察一下蚯蚓,在观察前老师有几点小小要求: 1认真观察,仔细记录 2轻拿轻放,不能伤害 3相互合作、相互讨论
现在请每个小组一号同学上来领蚯蚓,师:现在请同学拿出一只蚯蚓轻放在玻璃培养皿中开始观察蚯蚓。
(教师到各小组巡视,重点3个,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注意记录表格的填写)师:好的,现在请大家来说说都观察到什么。
预设情景:
生1:我看到蚯蚓没有眼睛和耳朵
生2:我看到蚯蚓身上的环带
生3:我看到蚯蚓有嘴巴 生4:我发现蚯蚓身上一节一节的„„(对学生的几个发现我适当的点评)师:蚯蚓身上最明显的部位是什么?篇二:三年级科学上册 蚯蚓 教学设计
三年级科学上册《
4、蚯蚓》教学设计
六拨子小学 李德春
一、教材分析
1、单元概述:
本单元共有《寻找动物和植物》、《蚯蚓》、《凤仙花》三课,在开门课《认识自己》的基础上,以动物、植物为研究对象,培养学生学习观察、记录、测量、猜想、实验等探究方法。由于学生易与对身边的事物产生兴趣,因此安排了学生对周围的生物进行研究。通过学生对动物和植物的研究,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引起学生多学习科学课的深层次的认识。
2、本课概述:
本课在学生寻找身边动植物的基础上,选择一种小动物(蚯蚓)进行观察。通过用感官和借助工具观察蚯蚓,使学生体验到使用工具比单纯使用感官更有效。从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和运动方式到观察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从定性观察到定量观察,观察水平和难度逐渐增加。通过学生提问、猜想、观察、整理观察到的信息、根据实验结果修正自己的猜想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方法,而不在于多蚯蚓的认识有多深刻。
二、教材分析:蚯蚓只是一个范例,可以选择其他动物。通过观察蚯蚓,培养学生用感官和工具认识蚯蚓。教师事先要带领或指导学生收集蚯蚓,平均每组要有二个蚯蚓,供课堂应用。在观察蚯蚓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保护蚯蚓的训练,不要伤着蚯蚓。在观察中,要引导学生体验用工具比用感官更科学。用感官和工具观察小动物,也是自然教学的发展,而我们科学课的特色在于把使用感官和工
具的训练融于科学知识的学习之中,而非独立的为训练而训练,这正是教材的综合性表现之一,把科学探究的训练、方法的训练与知识、情感的培养有机地融为一体。
三、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气氛和谐的情境,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在师生共建的科学氛围里,通过学生提问、猜想、观察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教师适时地点拨学生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提出关于蚯蚓的形态、结构、习性等方面的问题。
2、能用简单的工具和方法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研究蚯蚓的习性。
3、能对观察结果进行记录。
二、能力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蚯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掌握观察小动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小组实验中愿意和其他同学在一起完成。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1、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2、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材料与工具:
蚯蚓 直尺 放大镜 线绳 纸 玻璃 纸盒 湿土 干土 餐巾纸 筷子 课前活动: 让学生猜谜语,教师和学生互动(课件展示)。(老师听说我校的学生个个聪明伶俐,上课特别爱回答问题,今天我要亲身的体验一下,看看你们的精彩表现。现在我来考考你们。)课件出示各种谜语,学生猜谜语。大家真的很聪明,老师这还有一个比较难的谜语,看谁能猜出来。课件出示,学生猜出是蚯蚓。那咱们看看是不是蚯蚓(课件出示蚯蚓的图片),噢,真是!他们可真聪明!教学过程: 篇三:蚯蚓教案
《蚯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蚯蚓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和所吃食物等;
2、使学生能提出问题,初步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观察
3、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精神,教育学生要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蚯蚓的基本习性。
教学难点:通过对蚯蚓习性的观察,培养学生了解观察事物的能力。教学准备:蚯蚓、学校附近的土壤、放大镜等。
教学过程:
1、引入活动。
教师课前捉几条蚯蚓,上课时出示蚯蚓并提出问题:“认识这是什么吗?”“蚯蚓的家在哪儿?”“蚯蚓平时都吃什么?”根据回答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生活经验,把握他们的学习起点,为后面的教学活动提供依据。
2、提出问题和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
探究活动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我们还有哪些问题?”就是训练学生成为敢提问、爱提问、会提问的孩子。学生在“问题银行”里存入了许多问题,但不是每个问题都适合自己研究。接下来组织学生讨论 “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并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具备的条件选择研究问题。教材中卡通任务的对话是为孩子提供一个引导。
3、观察蚯蚓的“家”。
关于土壤的问题只有“真刀真枪地”观察和研究土壤才能得到解决。这一环节包括室外观察和室内观察两个层次,旨在创设条件让学生运用多种感
官和工具进行自主发现,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4、思考蚯蚓吃什么、蚯蚓的“脚”在哪和蚯蚓呼吸等问题。
蚯蚓生活在土壤里,那蚯蚓就是吃土吗?蚯蚓是靠什么来运动的?蚯蚓像人一样需要呼吸吗?让学生回忆之前户外的观察,通过感官的认识抽象出蚯蚓的真实生活。
5、交流与总结。
结束观察活动后,围绕“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什么?”进行交流,要引导学生把所有的发现都表达出来,以丰富事实资料。接着启发学生概括总结蚯蚓的基本习性,这里要注意不要强求孩子们的语言十分严密十分科学,教师不要代替他们作出结论。
6、最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把在观察活动中所发现的新问题存入“问题银行”,并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这样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后续研究活动,不仅为下面的教学创造条件,而且能够保护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增长才干。篇四:蚯蚓的选择教案
蚯蚓的选择
教学目标
1、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2、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
3、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教学重点
设计对比实验。教学难点
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教学准备
剪掉一半盖子的长方形盒子、盘子、蚯蚓、干土、湿土、小木棒。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同学们,课前老师交给大家一个任务,寻找大自然中的蚯蚓,你们找到了吗?
2、你是在哪里找到的?
3、推测:蚯蚓喜欢怎样的环境?为什么这么认为?(根据学生交流板书)
(二)质疑猜测,实验验证蚯蚓喜欢的环境
1、蚯蚓真的喜欢你们猜测的那种环境吗?我们可以用实验来验证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
2、湿润和阴暗是两个不同的条件,我们可以用两个实验分别来验证。
3、小组讨论:蚯蚓真的喜欢湿润的环境吗
(实验一蚯蚓喜欢湿润的还是干燥的环境)
4、全班交流:
1)你们准备怎么做?
2)提示:营造两种不同的环境让蚯蚓自己去选择 3)需要哪些材料? 4)你们觉得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 5)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6)同时放几条蚯蚓?
7)相同条件是什么?不同条件是什么?
5、同学们的设计方案真好,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完成实验,老师再给大家一些小提示。ppt:注意点
1)轻声实验,蚯蚓的胆子比较小,做实验的时候同学们要小心,不要惊
吓了我们的朋友。
2)中途不要打开或者移动蚯蚓 3)及时记录(出示实验表格)
6、实验过程中请大家注意这些要求。每组派两位同学来领取实验材料。(师分发实验材料)
7、小组实验。
8、请同学们把实验器材放到桌肚里,在等待实验结果的时候我们一起来交流下一个实验吧。
9、小组讨论: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
10、交流: 1)你们准备怎么做? 2)需要泥土吗? 3)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 4)出示教师准备的器材:剪掉一半盖子的盒子
为什么盖子的面积光亮的地方少黑暗的地方多? 5)实验中需要注意些什么?
11、小组实验
12、同学们,在等这些蚯蚓做出选择时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实验的结果吧.13、记录员到讲台上记录
14、交流:从这些数据中我们能发现什么?为什么?
15、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个实验的结果吧,观察完以后到讲台上来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
16、交流:从这些数据中我们能发现什么?为什么?
17、引导学生总结归纳:通过两个实验,我们能说说蚯蚓喜欢怎样的生活环境?
(三)了解蚯蚓的作用
1、了解了蚯蚓喜欢的环境,那你们知道蚯蚓对人类有什么帮助吗?(生交流师归纳)
2、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我们一起来看看。
3、蚯蚓对人类的生活有这么大的帮助,所以我们应该爱护蚯蚓,让它们为人类做更多更大的贡献。今天咱们请来做实验的这些蚯蚓,实验完后应该怎么办呀?(把它送回家,放回土壤里去),真是有爱心的好孩子。
(四)知识拓展
1、同学们,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地方。其他动物都喜欢这样的环境吗?
2、企鹅生活在哪里?它身体的哪些特征适应了这个环境?
3、狼生活的环境是什么样的?它身体的哪些特征适应了这个环境?
4、总结: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家,我们要做动物的好朋友,保护好他们的生存环境,如果同学们还想了解更多的动物和他们的生存环境,可以课外查一查资料,或养殖观察,了解它是怎样适应环境的。板书设计:
蚯蚓的选择
潮湿
干燥 ? 阴暗
光亮 篇五:蚯蚓教学设计
蚯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能说出蚯蚓的外形特征,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2了解蚯蚓对外界不同刺激做出的不同反应,如对外力刺激反应和对水反应。3喜爱蚯蚓这种小动物,不随便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蚯蚓,了解蚯蚓的身体形态特征。
教学准备:几只蚯蚓,一只浅水碟子,记录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引出蚯蚓 1引出蚯蚓
师: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先出个谜语考考你们,好不好?(ppt)“细细长长一条龙,天天躲在沃土中。没手没脚会劳动,钻来钻去把土松。” 有谁猜出来了吗?
生:蚯蚓。(揭题板书)
2、学生对蚯蚓的了解
师:说说你从哪些地方能看猜得出来是蚯蚓呢?
生:没手没脚、把土松、细细长长?? 师:哦,原来这么多地方可以看出是蚯蚓,大家都非常棒。那你们在哪些地方见过蚯蚓呢? 生:花坛、菜园、墙角、草地上、下雨后的地上、石头下??(板书)
二、新课展开
师:为什么它们喜欢呆在这些地方,谁能来说说?
生:因为它们喜欢阴暗、潮湿的地方。
师:这几张照片是老师我挖蚯蚓的情景,也是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强调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地方)
你们知道蚯蚓的身体结构是怎样的,谁能来说说?
预设情景:
生:1一节一节的2有环带3有口腔和肛门4有眼睛
师:你们要想确切知道蚯蚓有没有眼睛、嘴巴等器官,你认为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 生:亲眼观察
师:同学们看到蚯蚓后,想一想,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蚯蚓?
生:用眼睛看、用手摸摸、用鼻子闻闻、用手量量?? 师:那我们待会就用这些方法来观察一下蚯蚓,在观察前老师有几点小小要求: 1认真观察,仔细记录 2轻拿轻放,不能伤害 3相互合作、相互讨论
现在请每个小组一号同学上来领蚯蚓,师:现在请同学拿出一只蚯蚓轻放在玻璃培养皿中开始观察蚯蚓。
(教师到各小组巡视,重点3个,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注意记录表格的填写)师:好的,现在请大家来说说都观察到什么。
预设情景:
生1:我看到蚯蚓没有眼睛和耳朵 生2:我看到蚯蚓身上的环带
生3:我看到蚯蚓有嘴巴
生4:我发现蚯蚓身上一节一节的??(对学生的几个发现我适当的点评)
师:蚯蚓身上最明显的部位是什么?
生:是环带
师:那环带离口近还是离肛门近?
生:1离口近2离肛门近
师:你们赞同谁呢?是的环带离头只有8、9节,而离尾还很远呢
师:你们刚有观察蚯蚓的运动吗,谁能说说蚯蚓如何爬行的,能来模仿一下吗,大家看看他
是否模仿得像(一伸一缩的)(蚯蚓是伸缩前进的)
学生表演各种动作,给予肯定的评价。
环带离肛门近还是离口近?(学生猜测,教师给予正确答案)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作业本把你所观察的蚯蚓画出来,注意老师要求你们标出蚯蚓的口、肛门和环带。老师给你们三分钟时间。
师:老师发现有同学是这样画的,大家当小老师来评评对不对。
(教师找几本环带位置画错的)
师:请同学用笔去轻轻触碰蚯蚓的身体,一定要轻要保护它,观察它有什么反应并把现象记
录在小字条上
预设情景:
生:蚯蚓会退缩、缩紧身体?? 师:下大雨后,我们常常会看到蚯蚓就会从地下爬上来,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我们来做个实
验,看看蚯蚓在水里的反应,观察蚯蚓是否喜欢在水里生活。现在往培养皿中倒水,观察蚯蚓的反应。
第二篇:蚯蚓教学设计
《蚯蚓》教学设计
王红霞
教学目标
1、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2、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发生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3、喜欢蚯蚓这样的小动物,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教学准备
每组几条蚯蚓
放大镜
一只浅水碟
一张白纸 小棍 教学设计
(一)谜语引入
上课前咱们先猜一猜,读,是什么?(看见过蚯蚓吗,你对它有哪些了解?)昨天我们布置了去寻找蚯蚓,你找到了吗,在哪里找到的?你对他有哪些了解?
今天蚯蚓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让我们欢迎他们。通过今天我们对蚯蚓的细致观察,可能你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二)实验1:蚯蚓的身体和运动
1、在认识《蜗牛》一课时,我们探究了关于蜗牛的哪些方面的问题?今天你希望了解蚯蚓的哪些方面的问题?(板书 边板书边回忆蜗牛的运动,食物等)
2、认识一个人首先看他长什么样。怎么就首先看看蚯蚓是什么样子的,他是怎么运动的。
3、你会观察吗,你有什么好办法?(板书
看:形 颜色 大小
摸:软硬
听
闻)还可以借助一些东西观察,比如:棍 碰 放大镜
观察的顺序可以是:
然后我们把自己的发现真实地记录。组长领记录表。
4、看记录表的要求,你能抓哪些是关键词。(可以画图,标注各部分名称
真实)
5、请男士将蚯蚓轻轻放在白纸上,开始观察。
6、学生观察,教师巡视纪律,指导记录。10分钟
7、展示:看一生画的蚯蚓。画得很细致。有哪几部分,跟你标注的一样吗?两端很相似,怎样区分头尾?环带有什么用吗?可以繁殖。
8、怎样运动的?跟蜗牛一样吗?可以动作模仿。伸缩运动
9、还有什么发现吗?对刺激有反应.(二)实验 蚯蚓的反应
1、蚯蚓会游泳吗?猜一猜有什么反应。
2、试一试,请女生轻轻将蚯蚓放在水中,看有什么反应。(不用担心,他不会伤害人。勇敢)
3、有什么反应?他可能会说: 由此可看出:
4、观看一段视频。现在你知道蚯蚓为什么要爬出来了?
(四)课外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蚯蚓的外形、运动以及反应,可是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你有什么办法?(饲养,观察,记录,交流)
第三篇:《蜗牛和蚯蚓》教学设计
《蜗牛和蚯蚓》教学设计与实录
第十小学 卢百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
3、能表达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所受到的启发。
4、认识本课4个生字。教学重、难点:
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说出自己所受到的启发。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刚刚学习了一则寓言,谁来说说什么叫寓言?《知了学飞》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寓言二则中的第二则寓言。(板题:蜗牛和蚯蚓)齐读课题。
解题:蜗牛是一种什么样的小动物?(软体动物,头部有两对触角,腹部有扁平的脚,壳略作扁圆形、球形或椭圆形,黄褐色,有螺旋纹,吃草本植物的表皮。)蚯蚓是一种环节动物,身体柔软,圆而细长,生活在土壤中,能使土壤疏松,是益虫。那么,这两种不相干的小动物身上,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二、新授
请同学们把书打开。
1、自由轻声读文,标上自然段,找出生字、新词。卡片:蜗牛、蚯蚓、墙脚边、继续、钻进、忍不住、空想。
2、再读问,边读边想:这则寓言主要内容是什么?
蚯蚓看不起蜗牛,不相信它会爬到墙顶上去。但是蜗牛却用脚踏实地的行动证明了自己是可以爬到墙顶的。
3、小组合作学习:哪几个自然段是说蚯蚓看不起蜗牛,不相信它能爬到墙顶上去?从哪看出来的?找出相关的语句画上线,再读一读。
汇报:语言、表情、行动上看出来。(板书:蚯蚓取笑蜗牛)(1)指名读、分角色读。在这里,蚯蚓一共笑了两次。
(2)面对蚯蚓的嘲讽与不屑,蜗牛的行动是怎样的?(不理它、继续向上爬。)
4、师:不管别人嘲讽也好,泼冷水也好,蜗牛始终都有自己的主见,坚定着自己爬上墙头的信念。想像一下,蜗牛就这样坚持不懈地努力着,结果会怎样?
5、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板书:蜗牛爬上墙顶)
6、你对寓言中的两位主人公有什么看法?
蚯蚓是一个满足于现状、害怕辛苦的人,它的生活不会改变。而蜗牛有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地努力,它会成功,它爬得慢不假,但正是靠着一股脚踏实地、坚忍不拔的劲头,实现了理想。
三、通读全文
这则寓言对你有什么启发? 反思:
本单元以“脚踏实地”为主体,要让学生受到教育和启迪:无论学习或从事一切工作,都要脚踏实地,刻苦努力。这则寓言的学习目标有三个:一是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二是复述这个故事;三是理解寓意,说出自己受到的启发。第三个目标同时也是教学的重难点。
1、注重阅读渗透。
由于已经有前一篇《知了学飞》的铺垫,加之二年级时对寓言已有接触,所以我由复习旧知导入,温故而知新,调动了学生平时阅读寓言书的积极性。接着让学生练习生活积累谈一谈对两种动物的了解,同时明白了“留心处处皆学问”的道理。
2、难点突破。
我觉得与《知了学飞》相比,《蜗牛与蚯蚓》语言更加凝练,学生读起来缺少感性认知,于是我采用扩句的形式,设置阶梯帮学生理解内容,体会人物性格。语言描写是前半部分的精华所在,也是体会人物精神的关键。只有通过不同形式的读,才能逐渐体会出人物的不同性格,如蜗牛的执著、勤奋、坚持不懈;蚯蚓的傲慢、懒惰、满足现状等。在读中,学生渐渐悟出。
3、及时升华。
蜗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达到了目标,他内心的喜悦是不投入的学生无法体会到的,通过一起唱歌,欢庆胜利,强化它的胜利果实,让学生明白“苦尽才能甘来”。只有不断努力、坚持不懈,才会取得胜利,从而揭示寓意。
第四篇:《蜗牛和蚯蚓》教学设计
《蜗牛和蚯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生字,正确书写生字。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寓言所揭示的寓理,并指导学生练习说话。重点和难点:理解寓言所揭示的寓理。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好朋友,想认识吗?出示蜗牛的画面,介绍蜗牛的特点:软体动物,身上有一个重重的壳,爬行速度很慢。再来认识一下他的名字,教师板书:蜗牛。再出示蚯蚓的画面,介绍蚯蚓的特点:他身体柔软,生活在土壤中。教师板书:蚯蚓。
假设有一天,蜗牛和蚯蚓相遇了。大家猜猜看,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呢? 过渡:
让我们带着各自的阅读期待,轻轻地把语文书打开,快速标出自然段序号,然后听老师读课文。
二、新课:
(一)整体感知课文:
1.让我们带着各自的阅读期待,轻轻的把语文书打开,快速标出自然段序号,然后听老师读课文。学生认真听,把不认识的字标上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学生接读课文,重点指导学生读准“去啊”“慢啊”“蜗牛”等字的读音。4.开火车读词语: 蜗牛 墙脚 墙顶 睡觉 太傻 蚯蚓
5.用以上词语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小结:
抓住课文的关键词,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 3
(二)理解寓意,学习语言:
1.学生默读课文1——3段,思考:蚯蚓为什么忍不住笑了?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过渡:
面对蚯蚓地阵阵嘲笑,蜗牛还会爬吗?
3.启发,引导学生体会蜗牛在实现目标时所付出的艰辛。
当太阳高照的时候,蜗牛汗珠滚滚 ,但他继续向墙顶上爬。蚯蚓觉得蜗牛太傻了,笑了笑,就钻到泥里去睡觉了。
当狂风刮来的时候,蜗牛_________ ,但他继续向墙顶上爬。蚯蚓觉得蜗牛太傻了,笑了笑,就钻到泥里去睡觉了。
当_______的时候,蜗牛_______,但他继续向墙顶上爬。蚯蚓觉得蜗牛太傻了,笑了笑,就钻到泥里去睡觉了。
过渡:
这些困难是我们想到的,可能还有很多困难我们想不到,蜗牛能爬上去吗? 5.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过渡:
这只蜗牛真了不起,让我们再齐读一遍课文,重新认识一下这只蜗牛。6学生齐读课文。过渡:
其实,故事还没有结束,精彩还在继续。
蜗牛站在墙顶上欣赏着美丽的风景,一低头看见了蚯蚓,笑着说:“蚯蚓老弟,做事情只要有目标,并且_______,就会成功。”蚯蚓红着脸低下了头。
7.学生练习说话。小结:
这只蜗牛做事有目标,并且锲而不舍,最终实现了目标;而像蚯蚓那样,做事没目标,还爱享受,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
三、写字: 1.观察“睡”字。2.学生说说注意什么。
/ 3
3.师范写。4.学生练写。5.师生评价。
/ 3
第五篇:蚯蚓的日记教学设计
《蚯蚓的日记》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感知有趣的故事情节,激发儿童尝试初步的多元思考。2.鼓励儿童乐意运用多种表现方式大胆表现。3.初步了解日记和日记的不同表现方式。活动准备:
1、事先找到的小蚯蚓若干,每个小组都有一份供观察用。
2、故事书《蚯蚓的日记》。
3、视频展示仪。
4、绘画用的纸和笔人手一份。
重点:欣赏故事内容的同时感受故事画面的奇异和情节的风趣; 难点:通过故事启发儿童的多元思考的习惯。活动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出示“蚯蚓”,启发学生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它吗?它是什么?对,它是蚯蚓,生活在那里?土壤中。说说你对蚯蚓的了解。
2.出示封面,观察,你看见了什么?(这只小蚯蚓戴着红色的小帽子正用身体卷着一支笔在蘑菇桌上写日记呢?他会写些什么呢?你们想知道吗?)看的真仔细,下面我们就偷偷看看他写了什么,静静听,认真看,不要被它发现了。
二、走进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1.看照片,认识蚯蚓的成绩单和全家福。
2.3月29日,猜猜蜘蛛能学会钻地吗?蚯蚓能不能倒立行走?
3.4月4日,蚯蚓为什么要钻到更深的地方?引导看小图。为了防止被当成鱼饵,更深的地方显然更安全。
4.出示4月10日的插图,问:人行道上小朋友在玩跳房子的游戏,这么危险,蚯蚓为什么一整天的呆在人行道上呢?(介绍科学常识,蚯蚓靠皮肤呼吸,下雨天雨水多把蚯蚓的孔隙堵住,只好到地面上来透透气。)
5.4月20日,你觉得这是一条怎样的小蚯蚓?(是啊,像个顽皮的小男孩)
(二)第二次走进故事,观察感受趣事
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通过仔细观察,(板书:观察)大胆想象(板书:想象)来发现故事的答案。
1、出示课件(5月1日的日记)(1)请一个声音响亮的同学读,其他同学请仔细观察,把这一页日记有趣的地方说给同学听听好吗?(2)指名同学扮演小蚯蚓和小蚂蚁。(3)教师小结。(你们扮演得非常可爱,手指板书:观察、想象。你们通过观察、想象把这独一无二的快乐都体会到了,而且把快乐告诉了全班,同学们你们快乐吗?向表演的同学说声谢谢好吗?)
2、出示课件(5月8日的日记)请看这天的日记除了有趣之外,看来还是可怕的。
3、出示课件(5月28日的日记)接着还有更有趣的,(1)齐读28日的日记。(2)让学生配上动作边读边表演蚯蚓跳舞的动作。(3)评议。(你们真有天赋,把小蚯蚓的舞蹈动作都学会了。看来你们中还有未来的舞蹈家呢。)
4、出示课件(6月5日的日记)这幅图是这本书中最有趣的作品之一。(1)学生说说有趣之处。(2)仔细观察蚯蚓一家的表情。(3)师生齐读爸爸的话。(4)启发学生想象姐姐和妈妈会说什么?
三、总结
你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都可以挑战作者了,咱们刚才分享了这本书中有趣的地方,你看你把读书的快乐,发现都告诉了同学,让同学和你一起发现和分享快乐,这是多么有趣的是啊!作者肯定是非常了解有喜欢蚯蚓才会写这么有趣的绘本,可能这只小蚯蚓身上有自己小时候的影子,由于时间关系,书中还有很多有趣的地方,我们下节课一起分享。如果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读一读《蜘蛛的日记》。
四、拓展延伸
这只小蚯蚓,静静地陪着我们上了一节课,肯定和同学们一样有很多收获,课后同学们一起也帮帮他把今天的事用图画加上简单的文字写下来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