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年级科学上册观察蚯蚓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1:26: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三年级科学上册观察蚯蚓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三年级科学上册观察蚯蚓教学设计》。

第一篇:1三年级科学上册观察蚯蚓教学设计

开公开课教案 4 蚯蚓

执教人:吴

教学目标:

1、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2、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3、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结构,能用维恩图比较相同和不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经历对蚯蚓的观察,初步理解动物身体结构的多样性。

2、对蚯蚓的细致的观察,对蚯蚓身体结构的认识。教学准备:

1、蚯蚓,放大镜,水盘

2、课前布置寻找蚯蚓同,带几条来观察,在寻访中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教学过程:

一、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

1、你在哪里找到了蚯蚓?

2、学生交流。

3、这些地方的环境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4、概括蚯蚓的生活环境:潮湿、疏松、肥沃的土壤中

5、我们有什么办法能更方便地找到蚯蚓?

6、学生交流。

7、小结:利用蚯蚓的粪便。

二、观察蚯蚓的身体

1、每组提供装有蚯蚓的盒子。

2、讨论如何观察蚯蚓,引导联系蜗牛的观察活动,思考观察的顺序,记录的方法。

3、交流汇报。

4、小结。

5、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予指导,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注意到肛门、环节、和环带,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6、观察完毕,整理材料,汇报交流。蚯蚓的身体是怎样的?

身体柔软,身体分节,有环节和刚毛,一端有口,一端有肛门。

7、教师补充介绍: ①如何区分口、肛门; ②环带的繁殖作用。

三、观察蚯蚓的运动。

1、提问:蚯蚓是怎样爬行的?与蜗牛相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汇报。

3、概括小结:蜗牛的运动整体上是爬行,腹足如波浪般前进,而蚯蚓的运动整体上是爬行,身体是伸缩前进。

四、观察蜗牛的反应。

1、观察蚯蚓时,如果碰到了它的身体,它会有什么反应吗?

2、学生交流。

3、体会:用笔尖轻轻触碰蚯蚓的身体,观察它的反应。

4、小结,蚯蚓对外界刺激会有反应。

5、蚯蚓会游泳吗?如果将蚯蚓放入水中,它又会有什么反应。

6、试验:提示操作要求,不可长时间放在水中。观察蚯蚓的反应。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蚯蚓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7、教师小结:将蚯蚓放入水中,蚯蚓会拼命向盘子的边沿爬行,试图脱离水中的环境。

蚯蚓不能适应水生的环境。

9、生活中的现象:为何夏天暴雨过后,蚯蚓往往爬出地面。

五、比较蚯蚓和蜗牛的相同和不同

1、上两节课我们观察了解了蜗牛,今天我们观察了解了蚯蚓。这两种小动物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请小组讨论,填写维恩图。

2、学生分组讨论,把上节课学的蜗牛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蚯蚓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圈里,找到相同点写在中间重叠部分。

3、学生小结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教师归纳补充:

A、牛的特点是生活在地面潮湿之处,有壳,身体柔软,有触角和眼睛,吃菜叶等食物,会排泄,对外界刺激有反应。

B、蚓的特点是生活在地下,身体有环节,柔软,吃落叶等食物,会排泄,对外界刺激有反应。

C、们的相同点是:适应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

六、我们通过饲养蜗牛,发现了很多的秘密,如果我们也将这些蚯蚓饲养一段时间,一定也能发现许多关于蚯蚓的秘密。

板书设计:

第二篇:三年级科学上册4观察蚯蚓教学设计

蚯蚓

一、教材分析

《蚯蚓》是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动物和植物》单元的内容,本课在学生寻找身边动植物的基础上,选择一种小动物进行观察,通过用感官和借助工具观察蚯蚓,使学生体验到使用工具比单纯使用感官更有效。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而不在于对蚯蚓的认识有多深入。

二、设计理念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我们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气氛和谐的情境,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在师生共建的科学氛围里,通过学生提问、猜想、观察,整理观察到的信息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教师适时地点拨学生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

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小动物的情感。能力:1.初步掌握科学的观察小动物的方法。2.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3.使学生养成乐于观察、勇于探索的习惯。

知识:通过学生提问、猜想、观察,整理观察到的信息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四、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收集一些研究蚯蚓的资料,用培养皿装一条较大的蚯蚓、直尺、线等。

学生:课前捉一些蚯蚓,准备好记录本、笔、硬的透明塑料片、放大镜、毛巾等。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学生出示课前捉到的蚯蚓。2.从培养皿里轻轻拿出蚯蚓,让所有的同学看到,并把蚯蚓拿起来放在手上。3.学生介绍自己已了解到的有关蚯蚓的知识。

(二)提出课题,进行探究

1.引导学生提出探究课题,选出有价值的课题,展示。2.说明探究要求:

(1)明确探究步骤,进行合理分工。

(2)边观察,边作记录,做好汇报交流准备(3)探究时要让蚯蚓始终保持湿润。

3.各组开始观察探究活动,教师有目的地进行分组活动指导。4.探究完毕,整理实验材料,并要求学生用毛巾擦干净手。

5.要求学生用简短精练的语言填写“我的观察报告”的前半部分。

(三)组织研讨,深化认知 用答辩会的形式进行汇报,请各组汇报人先进行汇报,其他没有研究这个问题的小组的同学可以提出他没有汇报清楚或自己想了解的问题,请研究组回答。

各组汇报、答辩。师生评价、鼓励。

(四)巩固应用,课外延伸

1.应用今天学到的研究方法再研究一种小动物。

2.说明下节课还要用到蚯蚓,并要求学生回家后把蚯蚓养起来,研究蚯蚓爱吃什么,不吃什么。

在引导学生充分提出问题基础上,把学生发散的思维集中起来,有利于学生确立探究重点内容。

说明探究要求,让学生有明确的目的,能有条理地开展探究,减少在实验过程中的盲目性,使探究更加全面。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自由观察的空间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有了这些时间、空间的保证,学生就会玩得尽情尽兴,观察也就更加深入细致。

整理实验材料,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研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一块来思考,互相交流每个人在“探究”中获得的印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提高认知水平。

学生通过亲自实验掌握了观察方法以后,还应引导学生课后继续参与探索活动,要给学生以进一步发现的动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扩大和延伸探究范围。把对大自然的探究活动变成他们乐于从事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第三篇:三年级科学 蚯蚓

阳泉市第五届“三优工程”评选参选教案

4、蚯 蚓

矿区刘家垴小学 王晓静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气氛和谐的情境,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在师生共建的科学氛围里,通过学生提问、猜想、观察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教师适时地点拨学生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材分析:

《蚯蚓》是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动物和植物》单元的内容,本课在学生寻找身边动植物的基础上,选择一种小动物进行观察,通过用感官和借助工具观察蚯蚓,使学生体验到使用工具比单纯使用感官更有效。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而不在于对蚯蚓的认识有多深入。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提出关于蚯蚓的形态、结构、习性等方面的问题。2.学会用估算和测量的方法对蚯蚓进行观测。3.能用简单的工具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

4.能用画图、填写观察报告的形式对观察结果进行记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小组实验中愿意与其他同学一起完成实验活动。2.能在观察蚯蚓后将它放回大自然。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蚯蚓的运动特点和生活习性。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说出蚯蚓对农作物生长的益处。教学重点和难点:

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2014-6-19 阳泉市第五届“三优工程”评选参选教案

2.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讨论交流与教学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 材料与用具:

活动1:蚯蚓、直尺、放大镜、绳子等 课时:1课时 教学设计:

一、谜语引出学习内容,提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蚯蚓。

二、学习引入:关于蚯蚓,同学们都知道些什么?

预测:

1、断开还能活。师:为什么?

2、钻来钻去。师:在干吗?

3、生活在泥土中。师:生活在什么样的泥土中?为什么?„„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师进行反问,引起学生探究兴趣,并将学生的提问适当板书。

三、活动:观察蚯蚓

(一)、活动步骤:

1、先确定观察重点内容:★身体外观、结构

★运动方式

★身长、体重

★其他

2、小组分工:组织者(小组长)、观察员、记录员、辅助员、发言人。

3、进行观察,并以画图或文字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4、小组发言人发表观察结果。

教师适当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补充。师提问:你还发现了什么?

(二)、师提问:每条蚯蚓的身长一样吗?蚯蚓的身长怎样测量更准确?

1、教师适时拿出绳子,引导学生分小组再次对蚯蚓进行测量,并将结果记

2014-6-19 阳泉市第五届“三优工程”评选参选教案

录在书中15页图表中。

2、小组发言人汇报结果。

四、学习总结

1、师:对今天学习活动中组织好,观察细致的小组进行表扬。

2、师:同学们知道蚯蚓有什么好处吗?(蚯蚓也有缺点,根据课堂具体情况看是否说)。

3、学生:说说本课的学习感受。

师总结:课堂上同学们提出的关于蚯蚓的更多知识,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在科学学习中,要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同时认识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好就有坏,要客观看待事物。(根据具体情况来说)。

板书设计:

4、蚯蚓

身体结构 运动方式 生活习性 重量长度

2014-6-19

第四篇: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

篇一: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 导学案

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

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2、校园的树木

3、大树和小草

4、观察水生植物

5、植物的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

动物

1、寻访小动物

2、蜗牛

(一)3、蜗牛

(二)4、蚯蚓

5、蚂蚁

6、金鱼

7、动物的共同特点

我们周围的材料

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2、谁更硬一些

3、比较柔韧性

4、它们吸水吗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6、砖和陶瓷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水和空气

1、水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3、谁流得更快一些

4、比较水的多少

5、我们周围的空气

6、空气占据空间吗

7、空气有重量吗

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 植物

第一课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教学后记:

第二课,校园的树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态 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准备】

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教学过程】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

4.比较:我们能比书上的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单的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

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这是树的果实。这是我的树皮拓片。(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 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

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总结: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对总结的内容须得从学生实际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什么程度,书上总结内容仅作样本供参考。)

树的不同之处:

树冠有大小

树干有粗细

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

结的果实不一样

叶片不一样 ?? 板书设计:

树的相同之处:

它们都长在泥土里

都需要阳光、水

都有树干、树皮

都有树叶、果实 ?? 教学后记:

第三课,大树和小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

【教学重点】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小草

1.师生交流: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我们认识这些小草吗?这些小草长在校园的哪些地方?

2.教师指导:对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认识?提供认识的方法及资料。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

1.教师引导: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

2.观察记录要求: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3.小组学生活动:观察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的样子画下来。上台描述互相补充:这是我们观察的狗尾草。(能把狗尾草的主要特征根茎叶果实大致画下来即可。)4.组间活动: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启发引导: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变化规律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说说你对小草的想法,是呀,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我们应当呵护它们。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

1.引导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交流汇报: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引导学生了解: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 篇二: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

2009年9 月

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

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2、校园的树木

3、大树和小草

4、观察水生植物

5、植物的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

动物

1、寻访小动物

2、蜗牛

(一)3、蜗牛

(二)4、蚯蚓

5、蚂蚁

6、金鱼

7、动物的共同特点

我们周围的材料

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2、谁更硬一些

3、比较柔韧性

4、它们吸水吗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6、砖和陶瓷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水和空气

1、水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3、谁流得更快一些

4、比较水的多少

5、我们周围的空气

6、空气占据空间吗

7、空气有重量吗

三上册始业教育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内容。

【教学准备】调查表格。

【教学过程】

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

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

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作。)

3、阅读反思,了解科学学习内容:

师: 组织学生看封面,了解图中意思。阅读目录,本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也来了解一下。有哪些内容需要课外补充完成,请做好记录。

生:完成调查表内容:针对三上册教学内容已经有的初始概念呈现及问题提出。

小结: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课堂内外的科学学习来逐一解决,当学期结束后,回过头来再来看一看这份调查表,希望我们从中看到自己成功了。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一单元 植物

第一课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1.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2.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3.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4.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2.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3.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 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篇三: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一单元 植物 第一课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课 校园的树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教学准备】

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教学过程】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

4.比较:我们能比书上的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单的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

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这是树的果实。这是我的树皮拓片。

(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 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

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总结: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对总结的内容须得从学生实际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什么程度,书上总结内容仅作样本供参考。)树的不同之处: 树冠有大小 树干有粗细

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 结的果实不一样 叶片不一样

板书设计:

树的相同之处: 它们都长在泥土里 都需要阳光、水 都有树干、树皮 都有树叶、果实 ……

教学后记:

第三课大树和小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

【教学重点】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教学难点】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小草

1.师生交流: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我们认识这些小草吗?这些小草长在校园的哪些地方?

2.教师指导:对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认识?提供认识的方法及资料。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 1.教师引导: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

2.观察记录要求: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3.小组学生活动:观察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的样子画下来。上台描述互相补充:这是我们观察的狗尾草。(能把狗尾草的主要特征根茎叶果实大致画下来即可。)4.组间活动: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启发引导: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变化规律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说说你对小草的想法,是呀,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我们应当呵护它们。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

1.引导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3.交流汇报: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引导学生了解: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让学生在汇报中能使用这些词语即可,不要求对概念进行背诵,以下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例同。)

四、整理相同和不同

1.比较汇报内容:总结大树和小草的不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非交叉位置中。2.全班讨论:大树和小草有哪些相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交叉框内。(这是教学重点)

大树小草 3.总结:从以上唯恩图的表达内容中我知道了树和草的共同点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基本形态结构相同);都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水分等(基本生活环境和生活需要相同),我还知道了树和草的寿命不同,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他们的具体结构特征也各有不同。(唯恩图的作用是梳理学生的观察比较结果,形成比较明确的概念,并显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比较相同点就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植物生命体的特征,从而指向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对概念内涵的梳理还得从学生实际出发。)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四课观察水生植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教学重点】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的共同特征。【教学难点】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

1.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出示实物或图片,这就是两种常见的水生植物水葫芦和金鱼藻。你课外调查到的水生植物有哪些?你曾经看到过哪些水生植物?(补充认识水花生、浮萍、莲、菱、菖蒲、茭白等。

第五篇:四年级科学《蚯蚓找家》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蚯蚓找家》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蚯蚓找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设计对比实验研究蚯蚓喜欢的环境,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2、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关爱生命,保护自然环境,实验完毕应把蚯蚓放回大自然。

3、知道蚯蚓适于生活的环境,并进而认识到动物和环境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设计对比实验研究蚯蚓喜欢的环境。

教学难点:学生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

三、实验准备:

5条蚯蚓,14个套黑色方便袋的水槽,7块黑湿布,干土(要事先晒干),湿土(刚刚采集的自然湿土)7张黑色卡纸做盒盖,7张一半黑卡纸一半透明塑料粘在一起做盒盖。课件,有关蚯蚓身体特点的视频,有关动物与环境关系的视频。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深化参与,唤醒经验)

师:同学们都喜欢交朋友,今天老师就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请同学们从抽屉洞里拿出培养皿,里面就是老师给同学们带来的好朋友,同学们看一下是什么?生:蚯蚓。师:蚯蚓对于有些同学来说比较熟悉,但也有些同学对他们还比较陌生,同学们先和这些好朋友打个招呼吧。(细心观察,丰富经验)

师:你对蚯蚓有哪些了解?生答。师:同学们对蚯蚓的了解还真不少,老师今天也带来了有关蚯蚓的一段视频,同学们认真看一下,对这位好朋友完整的了解一下。(借助媒体,丰富经验)学生观看视频。观看完视频师:蚯蚓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他们,不要伤害它们。同学们手中的这些蚯蚓都是老师从老家带来的,它们来到这个陌生的环境,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你能帮它们找到自己的家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帮蚯蚓找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实物,引起学生兴趣。然后让学生与蚯蚓打招呼,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消除学生对蚯蚓的恐惧感。再通过提问,提取学生对蚯蚓的认知点,最后通过一段视频让学生对蚯蚓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二)、探究蚯蚓与环境的关系(探究体验,转化经验)

1、质疑,猜想。(科学猜想)

师:蚯蚓的家究竟在哪里呢?蚯蚓可能适合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呢?

生1:蚯蚓适宜生活在潮湿的土壤里。老师板书:潮湿

师:还有吗?学生没有回答。(巧妙点拨,扩充经验)

师:刚才同学说蚯蚓生活在潮湿的土壤里面,它是生活在土壤里面还是外面,为什么?生:土壤里面,它害怕太阳晒。

师:也就是说蚯蚓适宜什么样的环境?生:阴暗。师板书:阴暗。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学生与蚯蚓的近距离接触,观看视频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对蚯蚓的生活环境有了一些初步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提出探究问题的假设时有了一定的依据。能培养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的学习方法。)

2、设计实验计划。

(1)、师: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里,这只不过是同学们的猜想,怎样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生:做实验。

师:在做实验之前我们必须要先设计一份实验计划。同学们考虑一下,这是一个什么类型的实验?它与我们以前做的什么实验一类?生1:这是一个对比实验。与以前的《馒头发霉了》一类。生2:与《种子发下了》一类。生3:与《铁生锈》一类。

师:为了便于操作,南边的7个小组探究阴暗这个条件,北边的7个小组探究潮湿这个条件。老师给同学们准备的实验器材是:5条蚯蚓、套黑色方便袋的水槽、黑湿布、干土、湿土、黑色盒盖、半黑半透明盒盖。(边说边出示实验材料,课件出示实验材料。)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研究的条件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现在请同学们制定本小组的实验计划并记录下来,实验方法可以画图也可以语言描述。

(2)、学生小组设计实验计划,教师巡视指导。(细化方案,点拨指导,调整经验)

(3)、学生小组汇报。(辩论质疑,反思经验)

师:研究阴暗条件的小组,哪个小组先汇报一下?

组1:我们的猜想是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实验器材是:5条蚯蚓、套黑色方便袋的水槽,里面铺上湿土,半黑半透明的盒盖。实验方法是在水槽的底部铺上湿土,把5条蚯蚓放在水槽的中间,盖上一半明一半暗的盖子,看蚯蚓向哪边爬的数量多。

师:其它小组有没有不同意见?

组2:应该把水槽里的湿土改为湿布,如果是湿土的话,蚯蚓会钻到土里,就没法做实验了。

师:这个同学修改的很好,其它小组还有没有不同意见?没有了。研究潮湿条件的小组,谁来汇报一下?

组1:我们的猜想是蚯蚓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实验器材是:5条蚯蚓、套黑色方便袋的水槽,干土和湿土。实验方法是在水槽的底部铺上一半干土和一半湿土,中间隔一小段距离,把5条蚯蚓放在水槽中间的空隙里,盖上黑色的盖子,看蚯蚓向哪边爬的数量多。

师:其它小组有没有不同意见?

(设计意图:设计探究的实验方案是这节课教学的一个重点,为解决这个重点,在设计计划之前,我先让学生说出这是一个对比实验,与以前的《馒头发霉了》等课属于一个类型的,这样学生就可以凭借以往的经验,对下面所要设计的计划有一个大致的模式。然后让学生小组设计,老师巡视指导,对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加以指导。最后小组汇报的时候,分别从这两个条件中找一个小组汇报,其它小组补充修改,这样学生对自己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更清晰了,学生也能较快地学会设计实验方案的方法。)

3、探究蚯蚓的生活环境(细心观察,丰富经验)

师:在做实验之前同学们应该注意这些问题。老师课件出示实验提示,学生认真读实验提示。找学生分发实验材料,学生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小组汇报。(讨论交流,梳理经验。)

师:探究阴暗条件的哪个小组汇报一下?

组1:蚯蚓爬向阴暗的条数是4条,固定在中间的有1条,爬向明亮地方的没有。我们的实验结论是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组2:蚯蚓爬向阴暗的条数是5条,固定在中间的没有,爬向明亮地方的也没有。我们的实验结论是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组3:蚯蚓爬向阴暗的条数是5条,固定在中间的没有,爬向明亮地方的也没有。我们的实验结论是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师:探究潮湿条件的哪个小组汇报一下?

组1:蚯蚓爬向湿土的条数是4条,固定在中间的有1条,爬向干土的没有。我们的实验结论是蚯蚓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组2:蚯蚓爬向湿土的条数是5条,固定在中间没有,爬向干土的也没有。我们的实验结论是蚯蚓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组3:蚯蚓爬向湿土的条数是5条,固定在中间没有,爬向干土的也没有。我们的实验结论是蚯蚓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师:根据同学们的实验蚯蚓的家应该在哪里?教师PPT出示,学生选出蚯蚓的家。

师:蚯蚓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呢?同学们看大屏幕,默读一下。

师: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如果离开这种环境,它会怎么样?这说明了什么?

生:如果离开这种阴暗潮湿的环境蚯蚓会死亡,蚯蚓依赖这种环境。

师:蚯蚓只能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否则将无法生存,蚯蚓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

(设计意图:在实验中使学生学会探究学习方法、观察的学习方法、交流合作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爱护动物的情感。)

(三)、探究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实践应用,内化经验)

师:我们给蚯蚓找到家了,你知道其他动物的家在哪里吗?

出示课件(大象、北极熊、骆驼、企鹅、鲸鱼这些动物的图片)。

师:图片中的动物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生1:北极熊生活在寒冷的北极;

生2:鲸鱼生活在海洋中;

生3:骆驼生活在沙漠中;

生4:企鹅生活在寒冷的南极;

生5:大象生活在热带雨林地区。

师: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

生:各种动物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离开周围的环境,动物将不能生存。

播放视频(各种动物生存环境的视频)。(借助媒体,丰富经验)

师:各种动物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离开周围的环境,动物将不能生存。当环境变得不适于动物生存的时候,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保护环境,爱护动物。

(设计意图:播放视频使学生真正理解“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的事实。)

下载1三年级科学上册观察蚯蚓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1三年级科学上册观察蚯蚓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年级科学蚯蚓找家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蚯蚓找家教学设计 一、 课前准备 每组一份:长方形纸盒,黑布、透明的塑料薄膜,玻璃片,蚯蚓若干条,干土、自然湿土。二、 教与学的目标 、会设计对比实验,研究蚯蚓喜欢的......

    三年级科学上册 蚯蚓教案 教科版

    蚯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2.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 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结......

    三年级科学上册 蚯蚓教案 教科版

    蚯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2.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 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结......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观察金鱼教学设计

    观察金鱼(一) 备课人:牛冬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金鱼的外形结构、身上长有什么、是怎样运动的。 (2)能用科学的方法观察、记录、表达金鱼形态结构和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三年级科学上册《金鱼》教学设计

    金鱼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2、金鱼用鳍游泳,用腮呼吸。 3、金鱼和蚂蚁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 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的方法......

    一年级科学上册《观察水果》教学设计范文合集

    一年级科学上册《观察水果》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依据 1程标准相关要求: 观察、描述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能从观察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2教材分析: 《观察水果》是大象出版社XX......

    蚯蚓教学设计

    《蚯蚓》说课稿一、说教材: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蚯蚓教学设计

    《蚯蚓》教学设计 王红霞 教学目标 1、 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2、 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发生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3、 喜欢蚯蚓这样的小动物,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