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亚的封建国家教案

时间:2019-05-12 22:30: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亚的封建国家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亚的封建国家教案》。

第一篇:西亚的封建国家教案

西亚的封建国家

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伊斯兰教:背景、时间、地点、创始人、教义、作用、经典;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阿拉伯帝国的形成和分裂;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和扩张。

2.要求学生理解:

①伊斯兰教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的产生和传播有利于阿拉伯半岛氏族制度的解体和统一。

②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曾繁荣一时,但由于建立在军事征服的基础上,缺乏牢固的基础,因此,200多年之后就瓦解了。

③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继阿拉伯帝国之后,又一个地跨三洲的大帝国,它是经过长期的对外扩张形成的。它的统治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3.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①通过学习伊斯兰教的创立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帝国的建立等史实,使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宗教与政治的关系。

②将西亚的两个封建国家进行对比,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对比的能力。

重难点

重点:伊斯兰教的创立和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难点:伊斯兰教创立的历史背景及其在阿拉伯帝国建立中的作用;奥斯曼土耳其扩张的后果。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阿拉伯的扩张》、《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

板书设计

一、伊斯兰教的创立

1.背景

2.创立:7世纪初、穆罕默德、麦加

3.发展:622年(回历元年)

二、阿拉伯帝国 1.形成:8世纪中期

2.强盛与分裂

三、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1.建立:16世纪

2.扩张及后果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伊斯兰教是当今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让学生回答世界三大宗教的名称。在当今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和民族信仰伊斯兰教,尤其是在西亚,更是穆斯林聚居的地区。那么,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伊斯兰教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讲授新课】

(一)伊斯兰教的创立

1.历史背景

学生看书,大字第一段,回答问题:(1)产生地点?(2)时代?(3)人们的生活习俗?(4)人们的宗教信仰情况?(5)6至7世纪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半岛出现了什么情况?

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指挂图),它位于亚洲西南部的红海和波斯湾之间,半岛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适于畜牧业,少数有绿洲的地方适于农业,在6至7世纪时,半岛处于氏族公社的解体过程中,社会和阶级危机严重,各部落由于宗教信仰不同,经常爆发残酷的战争,因此,阿拉伯贵族为了镇压人民的反抗,掠夺新的土地,急需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国家,人民也渴望打破部落局限,谋求一条生路。总之,阿拉伯不同阶级的人们从不同的愿望出发,都要求尽快实现统一。在这种前提下,一神教的产生,对阿拉伯国家的建立就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是伊斯兰教产生的历史背景。

2.创立和发展

创立:

学生看书,大字第二段,小字第一段,需要学生掌握的要点:时间、创始人、地点、教义、作用、经典。看完书后,请学生逐一回答问题。

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穆罕默德(注意书写要正确),课本对他创教前的活动有简要介绍,从而我们知道他幼年孤苦无依,少年广泛游历,青年时善于思考,隐居修行,这都为他创立新教创立了条件。请同学们看图:《阿拉伯的扩张》,在阿拉伯半岛西部红海沿岸,有一条通商要道,要道上有两座著名的商业城市麦加和麦地那。穆罕默德首先在麦加传教,因此,麦加就成为伊斯兰教的发源地。穆罕默德号召大家都信仰宇宙间惟一的神“安拉”,放弃信仰本部落的神,而他自己则是“真主”的使者、信徒的先知。他的说教后来集录成册,这就是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伊斯兰教宣称在信仰一神教的前提下,所有的穆斯林都以兄弟相称,这有助于打破狭隘的氏族界限,对促进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伊斯兰教的创立虽然符合阿拉伯半岛绝大多数人的愿望,但遭到有钱有势的麦加贵族的反对,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看插图,《麦加城中的克尔伯神庙》。克尔伯神庙中,供奉着许多神,其中一块黑色陨石被视为神物,最受人们崇拜,在每年的朝拜期间,神庙周围举行集市贸易,麦加贵族由此获利不少,他们害怕穆罕默德的说教损害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就百般迫害伊斯兰教徒。那么,伊斯兰教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发展:

622年,穆罕默德带少数信徒出走麦地那,麦地那的许多农民、手工业者接受了伊斯兰教,穆罕默德在那里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因此,622年后来被定为伊斯兰教教历元年,即回历元年。这是一个重要时间。630年,穆罕默德率大军从麦地那返回,进军麦加,麦加贵族无力抵抗,只好向穆罕默德妥协,承认穆罕默德为政治、宗教领袖,穆罕默德也做了让步,把克尔伯神庙改为清真寺,作为伊斯兰教的朝圣之地,克尔伯神庙内的黑色陨石成为伊斯兰教的圣物。伊斯兰教还规定,穆斯林做礼拜时,要面向麦加克尔伯神庙的方向。课本插图上即一个虔诚的穆斯林在旅途中做礼拜的情景。此后,穆罕默德的势力日益壮大,不久,基本统一了阿拉伯半岛。思考: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有什么作用?穆罕默德去世后,他的继承人最终完成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而且继续向外扩张,使阿拉伯最终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即阿拉伯帝国。

(二)阿拉伯帝国

形成:(指地图)

阿拉伯帝国最后形成是在8世纪中叶,它的疆域东到亚洲的葱岭与唐代的中国接壤,西到欧洲的西班牙与法兰克王国为邻,南达北非,形成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我国史书上称为大食帝国。在扩张的过程中,阿拉伯人承袭了被征服地区已经存在的封建生产关系,完成了从氏族部落向封建社会的过渡,促进了阿拉伯社会的发展。阿拉伯人还把伊斯兰教广泛传播到他们所控制的每一个地区,使伊斯兰教最终成为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尤其是西亚一带广泛信仰伊斯兰教,就不难理解了。阿拉伯帝国初期的百余年间,国势最为强盛。

强盛:

帝国最强盛时,农业发达,土地肥沃,农产丰饶,美索不达米亚南部、波斯湾东部等地,有“地上天堂”之称,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纺织业、金属加工业、制陶业等,都有很大发展。阿拉伯人善于经商,他们从陆路、海路到达亚洲、欧洲、非洲,中国唐、宋时的广州、扬州、泉州等地,都有阿拉伯人的足迹,帝国首都巴格达位于东西方商业大道上,是一座繁华的国际性大都市。埃及、印度以及中国的货物在这里都可以买到,巴格达还有专卖中国货物的市场呢。那么,阿拉伯帝国最后结局如何呢?

分裂:

由于阿拉佰帝国是建立在武力征服基础上的,缺乏统一的经济基础和民族基础,因此,各地人民起义不断爆发,被征服地区的各民族时刻都想恢复独立。10世纪时,阿拉伯帝国终于分崩离析,走到了它的尽头。在阿拉伯帝国分裂几百年以后,西亚又出现一个地跨三洲的大帝国,这就是奥斯曼土耳其。

(三)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和扩张

1.建国

让同学们看书,了解奥斯曼土耳其是什么民族建立的国家?我们在讲中国历史的哪个朝代曾提到过与突厥的关系?奥斯曼土耳其是西突厥的一个游牧部落,原居住在中亚一带,蒙古西征时被迫西迁,他们依附于在小亚西亚原突厥人建立的罗姆素丹国,得到一块不大的封地。到13世纪末,奥斯曼成为首领,宣布独立,建立了奥斯曼土耳其国。这是个军事封建国家,以伊斯兰教为国教,国家首领称为素丹,集政治、宗教权力于一身。(学生自己阅读小字,进一步理解奥斯曼土耳其的对外扩张)通过同学们阅读大字和小字,得出结论:奥斯曼土耳其是一个极富军事侵略性的国家。2.扩张

出示《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图。奥斯曼土耳其建国后,经过几十年的时间,占领了整个的小亚西亚,又逐渐渗入欧洲的巴尔干半岛,威胁到已经衰弱的拜占廷帝国,1453年,攻占拜占廷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土军经过53天的苦战,最终进入这座古文化名城,土军进入城市后纵兵抢劫,豪华的宫殿和其他壮丽的建筑被付之一炬,传世的艺术品和珍贵的手稿也遭到洗劫。此后,奥斯曼土耳其迁都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改圣索非亚教堂为清真寺,至此,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又存在了近千年的东罗马帝国也终于灭亡了。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土耳其继续扩张,到16世纪,它的疆域东起波斯湾,西至匈牙利,北抵高加索,南到非洲北部,控制着红海、黑海和地中海东部,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又一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对内对外都产生了严重的后果。

3.后果

学生看书归纳,教师补充:第一,由于实行严厉的统治和残酷的剥削,使被征服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被征服地区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不断掀起反抗斗争,导致土耳其国力逐渐衰弱,到了近代,土耳其也成为欧洲列强争夺的对象之一。第二,奥斯曼土耳其随着在地中海东部霸权地位的确立,控制了亚洲西部和里海的重要商路,向过境商人征收重税,阻碍了东西方贸易的进行,并成为西欧寻求新航路的重要原因。

巩固小结:本课我们学习了西亚的两个封建国家,(1)对比两个帝国的异同,(2)伊斯兰教的知识点和宗教的建立与阿拉伯半岛统一的关系。

【课堂练习】(略)

第二篇:东亚和西亚和封建国家-教学教案

东亚和西亚和封建国家

(一)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目标: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大部;李成桂建李朝并改国号朝鲜;大和统一日本;武士阶层的形成和幕府统治的开始;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和扩张2.思想教育目标:①新罗统一和李朝的建立,都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朝两国有着悠久的友好关系。②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③奥斯曼土耳其普国是经过长期的对外扩张形成的;它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3.能力培养目标:①通过新罗统一和朝鲜王朝的建立的教与学培养学生概括知识的能力。②通过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历史意义的教与学,培养学生评价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大部,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和意义,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和拜占延帝国的灭亡。2.难点:日本大化改新和日本社会性质的变化

(三)教学时数:1课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法

(五)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伊斯兰教对阿拉伯的统一有什么作用?[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阿拉伯帝国的有关内容,领略了充满神秘色彩的阿拉伯的历史风情,感受到了东方文明的悠久和灿烂。在亚洲的历史舞台上,西亚除阿拉伯外,还有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奥斯曼土耳其;东亚除中国外,还有与中国联系密切的朝鲜和日本。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讲授新课]朝鲜是东方文明古国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自古以来,中朝两国人民唇齿相依,关系密切。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朝鲜历史的发展轨迹。

一、古代朝鲜(板书)公元前后,居住在半岛北部的高句丽人的原始公社制度瓦解,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后来居住在半岛北部的韩人,在半岛的西南部和东南部,先后建立了百济和新罗两个奴隶制国家。从此,在朝鲜半岛上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史称“三国时代”。几百年里,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封建的生产关系逐渐发展起来。7世纪时,新罗联合唐朝,先后灭掉了百济、高句丽。676年,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的地区。9世纪时,新罗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赋税日益沉重,许多地方发生农民起义。10世纪,朝鲜半岛重新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称后三国。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废掉高句丽国王自立为王,建立了朝鲜王朝,定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朝鲜王朝是朝鲜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王朝。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结束了朝鲜王朝的统治。古代朝鲜王朝在政权不断更替的过程中,经济文化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课本小字部分作了介绍,同学课后阅读。这一时期,朝鲜的文化之所以得到发展,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新罗的统一为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二是外来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的影响。除朝鲜之外,与中国一衣带水的近邻日本的历史发展也深受中国的影响。

二、古代日本:(板书)日本是亚洲东北部的一个岛国,大量的旧石器时代的文物和很多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说明在日本列岛上很早就有人类居住。日本的古代居民除土著居民外,有一部分是从亚洲大陆移去的。远古时代的日本列岛曾一线相连,它的南、北两端与亚洲大陆接壤,一万五千年前才与大陆分离,这种地理条件有利于移民的迁徒。中国史书记载(秦始皇为求长生不老之药,曾派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并带五谷、百工和生产工具等东渡日本。这一史实在日本史学界有不同看法,但在日本民间却广泛流传至今,甚至将徐福神化,并经常举行祭祀活动。这一切史实都说明了中华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公元前3世纪到3世纪间,日本从中国、朝鲜传入了青铜器、铁器以及水稻种植和铸造金属的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从而逐步完成了日本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过渡,1世纪前后,日本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当时,日本列岛上有100多个小国,到曹魏时,同中国通使交往的有30国,其中最大的是邪马台国。3世纪时,在日本洲中部出现了另一个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大和”。1.大和奴隶制国家(板书)2世纪以后,大和成为中国文化输入本洲的门户,亚洲大陆移民也不断移来,促进了当地生产的发展,大和凭借着自己强大的经济势力不断扩张,到5世纪,统一了日本。大和的最高统治者称天皇。在孝德皇统治时期,日本实行了大化改新。2.大化改新(板书)①(板)7世纪时,日本奴隶社会的各种矛盾非常尖锐,政局混乱。一是阶级矛盾尖锐,当时,人们的生活困苦,受到天皇和奴隶主的压迫,人们反抗情绪强烈,阶级矛盾不断激化。二是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尖锐,当时,天皇所能直接支配的只限于自己的领土和上面的居民。皇室和奴隶主贵族之间为了争夺劳动力和土地不断进行斗争。这些矛盾、斗争往往又因发生大灾荒而加剧,造成了社会**,生产荒废,日本奴隶社会面临严重危机。日本社会的出路何在呢?日本皇帝和一部分留学中国的人,主张仿效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革,建立中央集权。645年,皇室和一部分要求改革的贵族发动政变,杀死了掌权的守旧大臣苏我入鹿,迫使皇极天皇退位,拥立孝德天皇,确立了改革派的统治。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革。孝德天皇的年号是大化,史称大化改新,那么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是哪些?(阅读)②内容:(板书)大化改新一方面围绕土地问题进行改革,效仿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班,是分、赐的意思。它规定,土地属于国家,国家每六年按人口把田地分配给农民,田地不得买卖,受田者死后归还。另一方面,改革行政制度,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大化改革使日本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土地、人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天皇成为最高的土地所有者,贵族成为政府的官吏,职务不能世袭,他们的势力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同时,由于实行了班田收授法,班田的农民有了田园、宅地,可以使用山林、池沼,在经济上获得了一定的独立性,成为自由农民。所以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这是其重要意义之所在。3.意义:奴→封(板)日本在政治改革方面效法隋唐,在文化上也积极吸收文化的营养,在教育、宗教、建筑、美术、文学等方面,都受到中国影响。(读60—61小字)(看图)《屏风仕女图》所绘仕女体态丰满,充分反映了受中国唐朝绘画风格的影响。空海擅长汉字书法,他的书法手迹《信风帖》,神彩飞扬,笔力刚劲,挥洒自如,是书苑艺术中的珍品。这说明了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之大。也说明了古代中国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是我们引为自豪的。大化改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很多豪强地主贵族通过各种方法获得大量土地,建立起庄园。随着封建兼并的进行,到10世纪中期,农村大批破产,庄园数量越来越多。国家已无田可班,班田收授法被废除。封建庄园经济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统治地位。各地的庄园主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蓄养武士,作为私人武装。武士有佩剑的权利,不从事生产,平时进行训练,一旦主人需要,就要为主人作战,甚至不惜牺牲生命。p61图为武士披甲佩剑,跃马持弓外出训练的场面。武士的力量不断壮大,地位不断提高,逐渐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武士阶层,武士对日本政治产生了很大影响,终于导致了幕府统治的建立。3.幕府统治的建立(板)随着武士力量的膨胀,形成了几个大的武士集团,互争权势和领地。12世纪末,天皇封武士大头领为征夷大将军,简称将军。将军的政厅叫幕府。从此,日本进入了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依靠武士作为支柱,自己设置官吏,分掌行政、军事、司法权力,还派人到首都京都监视朝延。幕府实际上是朝延以外的政府,幕府将军掌握了国家大权,天皇成为傀儡,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19世纪中期明治维新前夕,持续将近700年的时间,幕府统治实质上是军事封建贵族专政。在封建时代的亚洲,除了朝、日个封建国家外,还有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也对古代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三、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和扩张(板书)1.兴起(板书)奥斯曼土耳其的祖先是突厥族,约5世纪,居住在天山和阿尔泰山一带。6世纪中期,势力强盛,成为横亘亚洲北部的大国。隋朝时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唐朝时,突厥族西迁,一支西迁到小亚细亚,建立了罗姆素丹国;一支留在了中亚西亚,后来也西迁到小亚细亚,投奔了罗姆素丹国,得到了一块不大的封地。13世纪末,奥斯曼成为首领,宣布独立,建立了奥斯曼土耳其国。奥斯曼土耳其是个军事封建国家,以伊斯兰为国教。国家的首领称为素丹,意思为“最有权威的人”,集政治、宗教大权于一身。奥斯曼土耳其的军事封建性与其土分封制度紧密相联。素丹是全国最高的土地所有者,他把土地封给很多封建主,这些封建主必须率领武装跟随素丹外出征战。图中的土耳其战士跃马持弓,身背盾牌,正在前往战场。奥是个极富军事侵略性的国家。2.扩张(板书)(出示《奥„„扩张》)奥建国后,经过几十年的时间占领了整个小亚细亚,又逐渐渗入欧洲和巴尔干半岛,威胁到已经衰微的拜占延帝国。1453年,攻占拜占延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拜占延帝国灭亡。奥„„以君士坦丁堡作为首都,改称伊斯坦布尔,意为“伊斯兰教的城市”。此后,继续扩张,到16世纪,它的领土已从小亚细亚、巴尔干半岛、黑海北岸,延伸到两河流域,非洲北部从埃及到阿尔及利亚的广大地区,成为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17世纪时,版图达到最大规模(读p62关于君士坦丁堡之战的故事)奥斯曼土耳其的征服对内外都产生了严重的后果。

第三篇:西亚教案

高二区域地理《西亚》教学设计

浙江省湖州市第二中学 章徐芳

【教材分析】

本节是区域地理亚洲分区的西亚部分,高考考试说明认为区域地理是高中地理知识必要的载体,要求掌握本区域的主要地理特征,因此学生应该要掌握奔去的基本自然地理特征及对生产生活的指导作用,本区的石油储量及输油线路,理解本区重要的地理战略地位,而本区的**也是围绕该地区的地位、资源、宗教、水源展开,一直是每年关注的热点区域之一,自然与时事的结合也是考试中的常题,本区的学习可以为学习之后的欧洲、非洲和美洲打下基础,同时也可以为之前所学的气候、陆地与海洋的相关知识起到很好的巩固效果。【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教授对象为高二文科班,对区域的分布及一些基本常识能很好的识记和掌握,但在逻辑思维能力上,分析问题能力上还略有不足,因此课堂上也应注意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认识到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学会知识点的迁移应用,为高考大题打好基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西亚的地理位置及其战略意义

(2)理解西亚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内在的联系(3)了解西亚的能源资源及输出线路及市场

(4)理解西亚农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了解以色列农业特色,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在西亚地图上找出五海、三洲、二洋,主要地形区及河流(2)能够根据各种图表,指导学生读图,分析西亚的自然地理特征(3)能够分析西亚气候类型及成因 情感价值与态度观:

(1)通过对区域的学习,培养学生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念

(2)通过对本区域资源及战争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加强全球感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该区重要的战略地位(2)该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3)该区石油资源的输出线路(4)该区农业发展的优劣

(5)如何指导学生读图析图的基础上对该区的自然环境进行分析,并对该地的工农业区位进行讨论

(6)本区气候分布和成因及对该地区的影响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千年争端,今日焦点》,大家看这个视频,根据视频中给你的信息,去地图上找找看,这个区域位于世界的哪个角落?

学生活动:亚洲西部、地中海地区、非洲北部中东等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找地方,一方面考察学生对世界地图上事物相对位置的熟悉程度及对这地区的时事了解情况,另一方面也让同学们通过视频更了解此地区的现状,增加直观的感受

教师活动:这块区域我们电视上经常看到听到的名词叫中东,包括非洲北部和西亚部分,不管是在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特征都有很多的相似性,比如这里都信奉伊斯兰教,服装都是白色长袍,我们称之为阿拉伯国家,今天我们通过这一地区的一部分---西亚的学习来更好的认识和了解此地区,(呈图)刚才我们通过视频看到,这一区域目前为止仍战火连绵,依你平时的了解,你觉得战争的根源是 什么?

学生活动:石油、水、宗教、民族、大国之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战争的分析,找出战争的原因,从而点出本课的核心问题,为接下来的课程学习作为铺垫,从战争原因来分析该地区的基本状况,也培养了学生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观念

教学环节:明确地理位置

教师活动:通过从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总结出有以下几个原因,大国之争、石油之争、宗教之争、水源之争。自从新航线开辟以来到现在的21世纪,大国们都在为争夺此地区而明争暗斗了几百年,为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作适当的引导

师生互动:找出西亚地区的五海三洲二洋及三大海峡的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读图识图,对此地区的相对位置更熟悉,也为之后石油线路的输出作铺垫。

教学环节:干旱的自然环境

教师活动:尽管被五海包围,但命运之神并没有给这个地区带来湿润的水汽,反而此地区的国家为了生存而进行水源的争夺(呈现该地区的降水量图)请大家描述此地区的降水分布特点

学生活动:降水量总量较少,分布不均匀,西北多、东南少 教师活动:水量少而分布不均导致了这地区的水源之争,结合地图看看,他们争夺的水源有哪些? 学生活动:地表水,两河流域、约旦河

教师活动:本区干旱,地表水很少,表现在河流少,主要靠两河及约旦河的水源来满足生产生活用水,很多地方几乎没有河流,如阿拉伯半岛上很多国家没有河流,称为“无流国”,降水量的多少还是取决于当地的气候,大家结合西亚的经纬度特征、海陆位置特征和地形等因素分析西亚有哪些气候类型?

学生活动: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山气候

教师活动:(呈现西亚气候图和地形图)西亚大部分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只有西北部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高山地区为为高山气候,为什么这块区域的热带沙漠气候面积广大?

学生活动:受副高和信风带的控制,地形以高原为主,面积广大 师生互动:教师呈现此地区的气候练习题,学生讨论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对降水量的描述,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通过对气候特征的分布、气候类型、气候成因之间相互判读,考察了气候的这块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环节:农业

教师活动:由于干旱面积广大,水资源成了这里的稀缺资源,所以在西亚有两句话描述水的稀缺性,其中一句是水比奶贵,说明了本区的农业发展特点,从气候角度分析,西亚发展的农业的优势和限制性因素分别是什么?

学生活动:优势:光照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 劣势:水资源短缺

教师活动:(呈现该区农业分布图)西亚农业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这么分布?

学生活动:分布在两河流域和地中海沿岸地区,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教师活动:在西亚发展农业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活动:土地荒漠化与土地盐碱化

设计意图:通过西亚的农业分布和几个关于农业的题目,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的观念,从本区域的自然条件出发,联系当地的的农业生产活动。对以后区域练习起到指导作用

教学环节:石油资源及线路

教师活动:从西亚地形图上我们可以看到西亚总体地势较高,在仅有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地中海沿岸低地是以发展种植业,那广大的高原地区则可以用来发展畜牧业,这就是为什么这个地区水比奶贵了,这里还流行一句,水比油贵。大家知道是什么吧?

学生活动:石油

教师活动:(呈现石油储量图),波斯湾的石油可以通过哪些线路输送出去,目的地在哪? 学生活动:找出三条输往欧洲、北美、日本的三条线路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路线,从活动中明确石油的输出线路,更进步一了解本区的战略地位,也更熟悉本区地图,也了解大国插手干预此地的原因,培养了全球观

教学环节:宗教之争—巴以问题

教师活动:(呈现哭墙)从开头的视频中我们知道本地区**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宗教而战,最典型的是巴以之间的战争,看书上材料,找出原因

学生活动:这里是三大宗教发源地,争夺的耶路撒冷是三大教的圣城

教师活动:这里大部分人信奉伊斯兰教,但是以色列信奉犹太教,宗教信仰之争也成为了此区争论的话题。今天这节课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战争的表象出发了解真正战争原因,从而认识到西亚地区本身的地理位置和其特殊的自然环境,并且在这种特殊环境中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这几方面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只有找出其内在的联系才能更深入的了解一个区域

设计意图:教师总结,既为本堂课做小结,也指出了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更明确的指出事物的关联性。

【作业布置】

区域地理相应西亚作业

第四篇:《西亚》教案

《西亚》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西亚的国家及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明确西亚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及西亚石油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3.了解西亚的自然环境以及农牧业的发展。

二、能力目标

1.学会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当今的热点问题;

3.从西亚最具特色的节水农业中获取适宜发展我国农业的经验。

三、情感目标

1.联系当前西亚动荡不安的世界局势,进一步培养学生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

2.由我国的“丝绸之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努力建设祖国的热情。

教学重点:

1.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西亚丰富的石油资源及西亚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

教学难点:

1.西亚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西亚重要的石油运输线;

2.西亚的主要农业区和畜牧业区及农牧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3.西亚地区的动荡不安与本地区的位置、资源的关系。

教学准备:

(一)知识储备

l.引导学生经常收听、收看新闻节目,了解当今的世界局势变化,收集有关西亚局势的资料; 2.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状况,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开展调查农业生产中的用水问题; 3.了解西亚石油对世界各国尤其对部分发达国家的经济影响状况。(二)教学准备

1.收集西亚地区的局势变化资料制成录象片段或办成壁报; 2.收集有关西亚石油资源的资料; 3.节水农业的影视图片和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由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英联军轰炸伊拉克、美英联军进入巴格达、萨达姆铜象倒下及萨达姆被美军捕获的影视图片导入战争发生的区域:这是一个充满硝烟和血腥的地区,从古至今发生了多次战争,很多强国都想控制这个地区,以便从中获利。你知道这是什么地区?他们为什么要想控制这个地区?控制了这个地区会获取哪些好处?(板书:西亚)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各抒己见。

学法指导:由影视图片激趣入题,转入讨论研究。

二、讲授新课

教师导入:重要的地理位置。(板书:重要的地理位置)学生读图:《西亚的国家》,确认西亚的范围: 1.西亚的经纬度位置。2.西亚的海陆位置。3.本区主要的海峡。

4.丝绸之路、苏伊士航海线路图、土耳其海峡图。

(引导学生在图中依次找出并进行填图练习,注意大洲之间的界限)归纳:西亚位置极其特殊,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自古就是东西方贸易的交通要道,而今更成为海、陆、空运输的要道及中转站。

学法指导:读图分析,合作学习,巩固知识并解决问题。教师转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除了看中西亚重要的地理位置外,他们把自己的势力扩张到这里还有什么企图呢? 学生活动:讨论──探究──发表观点

教师导入:丰富的石油使得这个地区成为一个敏感的地区,谁控制了这个地区就意味着控制了这个地区的石油。(板书:丰富的石油资源)师生互动:观看有关西亚的石油资源的影视图片,共同读图分析西亚石油资源的特点。教师点拨、归纳:西亚石油资源的特点:储量大,埋藏浅,油质好,出油多。

教师补充:除了上述几点外,西亚石油成本低,易于开采,运输方便。由于这些特点,西亚石油所取得的经济效益是世界上任何一个产油区所无法比拟的。提问:西亚地区的石油主要集中分布在哪里呢? 学生活动:读图《世界石油分布图》、《世界主要国家石油储量扇形统计图》、《世界十大储油国统计表》、《西亚部分国家石油储量表(1995年)》,分析本地区石油在世界的地位。学法指导:读图──合作──探究──归纳

提问:西亚这么多石油都是供自己国家用的吗?如果出口,输出路线又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结合《西亚石油海上运输线路图》,讨论、分析。

师生互动:教师结合挂图讲解,学生结合挂图归纳。互动中间注意渗透西亚重要的地理位置以及苏伊士运河的重要作用。

归纳小结:石油资源是西亚人民的宝贵财富,可以说是西亚人民的命根子。我们应该站在第三世界人民一边,支持西亚产油国为保护石油资源、维护石油权益的斗争。

学生活动:自由阅读书上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明确它在国际上发挥的重要作用。教师转接:结合前面所学的《东南亚》、《南亚》进行比较,分析并总结西亚的优势。提问:西亚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条件有什么特点呢?西亚的居民、国家情况又是什么样的?

学生活动:读《西亚地形图》自由讨论。

师生互动:观看西亚的民族风情、地貌水文、气候植被等情况的影视图片。(画外音:看:一望无际的沙漠、新月形的沙丘;地面上河流很少,有一些地下泉水;气候干热、居民全用肥大的衣服把身体包起来;树木很少„„阿拉伯民族,人民信奉伊斯兰教并向真主祈祷,向未来祝福)(板书: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讨论l:为何西亚阿拉伯半岛上没有河流?从纬度、海陆因素、地形、洋流的影响等方面考虑。讨论2:在这种自然条件下该如何发展农业生产? 展示:播放一段有关以色列的节水农业的影视片段和枣椰树的相关图片资料。学生活动:读书上的阅读内容“以色列的节水农业”回答: 1.以色列为什么要发展节水农业? 2.以色列是怎样发展节水农业的?它在发展节水农业方面有哪些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 归纳小结:西亚的自然条件比较恶劣,气候干燥、炎热,沙漠广布,高原为主。艰苦的自然条件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但西亚人民充分利用自己的地区优势:丰富的石油资源和重要的地理位置,通过大量开采石油运往世界各地,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以此来弥补自然条件的不足。但是由于石油是非可再生资源,因此西亚的一些产油国都在考虑当石油资源枯竭后如何发展本国经济的问题。

学法指导:先通过读图、观看影视图片作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再阅读书上的相关资料、自由讨话探究学习掌握知识。最后再扩展到资源利用问题上。

三、小结

延伸与探究:西亚的发展给我们有所启示:近在我们的身边,远在我们的大西北与西亚在自然条件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如或气候干燥,或沙漠广布,或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西北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现在,党和国家把经济发展放在重要位置,随着大西北的进一步开发,我们都面临着一次千古难逢的机遇与挑战,能否从西亚地区的发展中借鉴其能适合我们的经验?就此试写200字左右的文章。

教学反思:

从各种传播媒体中了解当前国际局势的变化,结合本节知识能力要点进仃台作探究式的学习,可以使简单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从而使整个气氛活跃起来,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也就快了起来,真正做到在“乐中学,学中乐”。此其一。其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学习起来事半功倍。这是地理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将对学生终身学习地理乃至其他知识产生深远的影响。

其三,“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了《西亚》这节内容,我们从中获得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我们有用吗?从西亚经济的发展中学习可以借鉴的经验,就是对我们有用的知识。而这样的知识是极富有生命力的。

第五篇:西亚和北非教案

《西亚和北非》教案设计

【教材知识结构】

精简大洲大洋层次,以较大区域为单元安排教材章节,这是本教材编写体系的一个革新。西亚与北非虽分属两洲,但地理位置相互毗邻,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方面有着很多相同、相似的特色,所以,把西亚与北非编为一章,集中起来讲区域特征,显然顺理成章。

西亚和北非具有十分独特的区域特征:

(1)共处于两洋、三洲、五海之间的海陆交通要冲,对欧、亚、非三洲各国的交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典型的干旱环境,沙漠化是当前人类面临的一大环境问题。

(3)石油资源在世界能源构成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世界经济影响很大。

(4)居民社会构成更为十分相似,宗教影响大,有阿拉伯世界之称。

(5)灌溉农业、畜牧业发达。

(6)由于本地区位置和石油丰富的特殊性,致使大国争夺战略地位与政治经济冲突在此地不断发生,影响世界和平。所以,指导学生多关心、多了解一些西亚和北非的地理知识和新闻报道,对认识当前国际形势中一些有关问题很有意义。

本章第三节国家地理,选择了反映本区区域特征最为典型的埃及。

【智能因素】

1.能在空白地图上找到西亚和北非主要国家的位置;

2.学会利用地图分析说明西亚和北非交通位置的重要性。

【思想教育因素】

1.通过讲述西亚地区石油资源的掠夺与反掠夺的斗争,认识石油资源对本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的

一、使学生理解西亚和北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并能分析说明。

二、了解炎热干燥的气候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三、了解石油资源在本区的分布状况以及本区的石油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

四、了解阿拉伯世界的宗教、民情、风俗习惯。

《西亚和北非地理位置和自然特征》

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在西亚和北非引言中,(1)通过读图,找到本区的位置和主要国家。

(2)列举了西亚与北非在哪些方面有相同相似之处。

本节第一段“两洋、三洲、五海之地”教材阐述了两个要点:

(1)让学生自己读图找出两洋、三洲、五海的名称,通过“苏伊士运河图”、“土耳其海峡图”,配合做两道读图题,得出结论:西亚和北非的地理位置很重要。

(2)古代和现代在国际交通和互通贸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熟练掌握本区海上交通线路,对于学习西亚石油输出路线提供了方便。

“高原为主的地形”这一段课文的重点是讲河流冲积平原的重要意义,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分别是古代埃及文化和巴比伦文化的摇篮,今天是本区重要的农耕地区。此外,还介绍了一个特殊地区——死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炎热干燥的气候,是本区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点,由此而出现“无流国”的新知识。对本区农业发展亚热带作物具有意义的倒是地中海气候。教材采用了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对比图,加深对这两种气候的认识。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它作为典型代表,教材用一段正文和一段选讲课作了较详细的叙述,同时以四幅图形象地说明风力作用形成的地形特点。

【教学重点】

1.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平原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1.地中海气候的成因——为什么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冬季却吹西风?

2,撒哈拉沙漠地下有丰富的石油和地下水。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讲述的西亚和北非是一个文化历史最为悠久的地区之一,它有古巴比伦和古埃及的灿烂文化,令人神往;它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令一些大国垂涎;同时,它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和错综复杂的民族、宗教矛盾,又导致地区冲突不断,五次中东战争、持续八年的两伊战争、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盘踞阿富汗的恐怖组织、目前伊朗的核危机等都令这一地区长期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之下。这节课,我们将从地理的角度来解读这一地区。

1.海上交通位置,特别是苏伊士运河沟通两洋。

2.撒哈拉地区的石油

一、地理位置和主要国家

二、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1.指导学生找两洋、三洲、五海。2.说明里海是湖泊。

3.看“丝绸之路”示意图,简要交代路线、古代东西交通贸易的通道。4.重点讲述现代海、陆、空交通的意义

陆路——有铁路、公路通三大洲。

航空——由我国飞往东非、北非、西欧,都经过新疆、西亚。

5.结论? 西亚和北非处在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要求学生用笔勾画出来)。

三、高原为主的地形

四、炎热干燥的气候

五、撒哈拉沙漠

1.“做一做”

沿北回归线量算撒哈拉沙漠从大西洋岸到红海边的距离[约5200km]。

2.读图

刚才计算撒哈拉东西距离,表明横跨整个北非;现在再看一看南北纵贯情况,北起地中海,南抵苏丹草原。总共面积777万km2,占非洲总面积的1/3,比澳大利亚大陆(763万km2)还要大,堪称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

3.描述热带荒漠自然景观

根据课文或自选材料,说明“撒哈拉”原意是“一块广阔的不毛之地”。尽管“地上光秃秃,沙子砾石满地铺”,但是,地下却与地上有着截然不同的状况,地下水、石油能源、矿产资源丰富多彩。

4.讲述

人们已经意识到沙漠化的危害。这么大的土地应当如何利用,如何改造,逐步被人们所重视。(现修建了从阿尔及利亚纵贯撒哈拉沙漠的大公路,科学家们不断地进行考察,探险家、旅游者络绎不绝,到这里观光。总之,这一堂课讲完以后,绝不能给学生留下“沙漠可怕”的感觉,这一点在教学时要特别注意)

5.撒哈拉沙漠正在扩大蔓延,人类是可以用植树种草的生物措施来预防的。

学习方法辅导

学会编地理歌诀(或顺口溜)编地理歌诀可当作是学习知识的小结,它帮助你记忆,也可锻炼你的文思习作。编的好坏不要紧,那是一个提高过程。比方说,你对下面的顺口溜觉得不如意,就可以大胆地去改。

亚欧非洲紧相连,滨临四海一湖间;

“丝绸之路”连东西,海陆空运很方便;

紧临油区波斯湾,黑海海峡西北端;

南北运河苏伊士,三洲两洋航程短。

六、居民和宗教 小结

下载西亚的封建国家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亚的封建国家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教案

    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多媒体和黑板 课时安排 1课时 上课班级 九(1)、(2、、(4) 教材分析 本课上承奴隶社会,下启资本主......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共五则)

    ※※※※※※※※※ ※参评优质课教案※ ※※※※※※※※※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4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梁园区谢集镇第二中学 徐 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

    2.1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教学设计 教案(范文大全)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大化改新的背景、基本内容及其对日本的影响。简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2)通过学习,了解亚洲主要封建国家——东亚日本、西亚阿......

    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人教版]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标要求】 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日本大化改新的年代和伊斯兰教创立者的名字,知道......

    2.1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日本的影响,能描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2、能力目标:①通过描述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及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培......

    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教学教案

    戴冠(贵州省教育科研所)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要求: 秦灭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称号,中央集权的国家机构,郡县制度),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 2.思想教育要求: 通过对秦......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_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的教学设计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 吉林大学附属中学 梁妍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叙述亚洲封建国家日本和阿拉伯封建制度确立的过程。日本统治阶级内部的有识之士仿效中......

    九年级历史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教案(共5篇)

    武威第十一中学2013-2014学年度九年级1234 班 历史教案认认真真工作踏踏实实教书认认真真工作踏踏实实教书认认真真工作踏踏实实教书认认真真工作踏踏实实教书认认真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