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道德规范

时间:2019-05-13 06:40: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封建道德规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封建道德规范》。

第一篇:中国封建道德规范

、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忠主要指臣对君的竭诚;孝指子女对父母的顺从;节主要指妻子对丈夫的服从;义具有封建道德准则的意义,这里主要指君臣之间或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之间的一种道德责任。忠孝节义明清时期开始盛行。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提倡“ 忠孝节义 ”的实质,在于强化封建礼教,增强封建道德对人心的约束力,并掩盖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忠孝思想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美德和社会责任。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只能发扬光大,决不能淡化和削弱。我们应该把忠和孝完美地结合起来,以此促进民族素质的提高。同样,塑造银幕人物也应遵循这一法则。孝悌是儒家的伦理范畴,孝是指还报父母的爱;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也包括了和朋友之间的友爱。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孝悌也是中华民族伦理思想之基础即家庭主义的本根。孝悌的价值,有伦理方面的,也有思想方面的。孝悌是一种“礼”,孝悌更是中国人创造新代以代替吾代的桥梁。对于整个中华民族而言,孝悌都具有着多方面的意义与作用。在任何一种社会制度下,孝弟都是人心灵深处所包含的亲近亲人、为亲人着想的美好心理。就整个社会而言,孝弟是人心去除私欲,自然去关爱他人之亲的朴素美德。孝弟是个人生活中最基本的伦常关系。是整个中华民族人伦思想的核心,它一直横艮于中华民族深远而广博的文化基土中,成为了中国社会两千余年来维系民族稳定的情感纽带。中华文明历经了五千多年而没有衰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种“孝弟”精神的贯穿。在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孝弟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就个人的信仰而言,初级群体尤其是家庭的影响远远大于次级群体的影响。要利用传统“家”的观念强化廉政文化建构,要立足人的共同情感,实现反腐倡廉与创建和谐家庭的结合。?只有当我们个人的家庭关系都和谐美满的时候,社会的和谐构建才会成为可能。

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自春秋战国时期孔子诞生之后,由于孔子和历朝历代贤人的努力贯输,忠孝 思想就慢慢形成了人们一种良好的道德观念。忠孝思想主宰了中国人几千年,是维系国家和家庭不可或缺的纽带,自从有了这根纽带,国家的**和家庭的矛盾就成不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自春秋战国时期孔子诞生之后,由于孔子和历朝历代贤人的努力贯输,“忠孝” 思想就慢慢形成了人们一种良好的道德观念。“忠孝”思想主宰了中国人几千年,是维系国家和家庭不可或缺的纽带,自从有了这根纽带,国家的**和家庭的矛盾就成不了主流,总可以平息**,化解矛盾,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保证家庭的温馨和睦。同时,也保证了中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人民安居乐业。

???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哪一个没有“忠孝”思想意识?宋朝的岳飞、明朝的文天祥他们都是具有中国传统“忠孝”思想的杰出代表。他们为臣尽忠、为子尽孝,在忠孝不能两全的情况下,弃孝尽忠舍身报国。中国人如果没有“忠?孝”思想,我们的国家就不可能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和十三亿人民,也许早就象欧洲那样分裂成无数个小国,象中东地区长年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之中,更不可能取得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这样伟大的胜利。“忠孝”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只能发扬光大,决不能淡化和削弱。一旦抛弃了“忠孝”思想,国家和民族就会遭受重大的灾难。

???近代以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人们更多地提倡个性和自由,有几千年传统的“忠孝”被认为是封建腐朽的东西而逐渐被国人摈弃。尤其是文革中,“忠孝”思想受到了强烈的批判,很多家庭因父子、夫妻政治观点不一致,闹得父子反目,夫妻离婚。十年**,把一个即将驶入经济发展快车道的国家搞成一团糟。更可怕的是抛弃了传统的“忠孝”思想,毁坏了人们的道德观念,造成了现在一些人的诚信危机,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少数政府官员的堕落腐败。

??? 在国人中倡导“忠孝”思想,并不是要恢复封建社会的愚忠愚孝,而是要树立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孝敬父母、孝敬尊长的良好社会风气,恢复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观念,再现中国礼仪之邦的风彩。当然,国家也应该视人民为父母,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特别是对那些仍然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老百姓,要积极救助和扶持,帮助他们尽快摆脱贫困,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近几年来,中央提出“以德治国”的策略,通过“以德治国”来缓和矛盾,解决多年来困扰国人的社会问题。如果能在国人中补上“忠孝”思想教育这一课,那么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刘汉风)孔子的“忠孝”思想是儒家提倡的一种普遍的道德规范,主宰了中国人几千年。由于 “忠孝”思想小可保证家庭的温馨和睦、化解邻里矛盾,大可保证中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人可以说,“忠孝”思想是维系国家和家庭不可或缺的纽带 那么在社会主义社会,“忠孝合璧,家国一体”思想还有什么意义吗?

夏学銮:在目前的中国社会,因为我们坚持的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这种“家国一体”在意识形态上实际上是进行批判的,因为社会主义以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以及由此衍化的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思想为理论依托,它们都是经过实践检验过的。

现在我们讲挖掘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近年来的“国学热”就是在批判地使用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内容已经很好地被吸收了,比如“忠孝”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很好的部分,甚至可以看作是其精髓。对于忠孝合璧,其实它是一种理想化的人文伦理的体现,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只要结合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体系进行批判地使用,完全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

记者观察:“忠孝”在社会主义转型期有什么特殊性呢?

夏学銮:封建社会的“家国一体”具体表现在物质化方面,“家国重构、忠孝合璧”等封建社会的东西随着经济等物质形态的变化发生了改变。目前我们在批判地使用传统文化时,要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要求来一分为二地区分其精华和糟粕。

我们现在可以说是个世俗社会,社会主义转型期的文化形态包括感性文化和理性文化两个方面,由感性文化到理性文化的层面转变也是转型的一方面,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提出也反映了我们由世俗社会向神圣社会转变的要求,转型的完成也是有其标志的。

作为意识形态的“忠孝”已经是我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而“忠孝观念”上升为一种理性文化,它可以看作是转型期完成的标志。

“忠孝合壁”与“和谐家庭”“和谐社会”

记者观察:家庭可以看作是组成国家的细胞,你认为与建设“和谐社会”相比,我们建设“和谐家庭”有什么重要意义?

夏学銮:古人认为,人伦之道自夫妇始,家庭和睦有助于治国平天下的大业。现代家庭继承了中华民族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国家并且以法律的形式把赡养老人和保护未成年人这些传统美德制度化,从法制上保证了家庭的和谐。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它包含着血缘关系和非血缘关系这两种基本的社会关系,同时包括供养和社会化两种基本的社会功能。处理好家庭关系,做到夫恩妇爱、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保证家庭关系和谐,才能为社区和谐和社会和谐奠定坚实基础。

记者观察:和检验“和谐社会”相比,检验“和谐家庭”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夏学銮:遵纪守法、夫妻恩爱、敬老爱幼、文明民主、勤俭节约、睦邻爱国是一个和谐文明家庭必须具备的特质。它们既是量度和谐家庭的指标,又是检测和谐家庭的标准。

记者观察:最后你能说一下“忠孝”这一传统文化观念对于“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意义吗?

夏学銮: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传统的礼义廉耻等是有亲缘关系的,可以认为我们的传统价值观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的一个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传统观念的创新,是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包括“忠孝”在内的传统价值观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全国人民为之奋斗的思想基础,它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包括促进家庭和谐,促进人际关系和谐,促进双亲与子女的和谐等等,一定会发挥积极有益的作用。

建设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全面的工程,这个系统全面工程要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诸多方面来考虑,如何建设一个现代性的和谐社会非常重要。文化对建设和谐社会无疑是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如何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来作为今天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借鉴或者参考应该是非常有意义的。

汤一介说,在中国历史上我们有所谓的儒,释、道三个思想传统,其中儒家和道家都有关于和谐社会的一些构想,当然这些构想在历史上并没有实现过,因为它只是一种理想,甚至于还有一些是空想成份,所以一直也没有得到实现,尽管没有得到实现但确实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意义的可以参考的价值。

汤一介主要介绍了儒家关于理想和谐社会的构想。他说,儒家的一部经典叫做《礼记》,这里面有一篇叫礼运,其中有一段是孔子谈“大同社会”的话,这个“大同社会”的话分解一下大概可以有四个要点:第一个也是孔子认为最重要的,最好的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天下为公”的社会。也就是说这个社会它是为大众的,不是为个人的,这是它的一个要点;第二,孔子认为一个和谐社会应该能把有道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让他们来为社会服务,使得这个社会能够非常讲信用,非常和睦相处,这应该是一个非常美好的社会;第三,他认为是各种人都能够有他的适当位置来为社会贡献他们的力量,比如说孤寡老人或者是有残疾的人也都能够得到很好的供养,让他们能够很好的来生活,所以这样就可以保持社会每个人都能够对社会做出贡献;第四,这个社会是诚信的社会,是没有欺诈的,也没有偷盗的,是一个夜不闭户的美好社会。所以孔子认为这种社会就叫“大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

我们正在构建的和谐社会,既要有人类社会理想的共性,也应该有中华民族的特性。只有把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在中国历史文化和中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之上,才不至于使和谐社会失去坚实的基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应该充分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文化资源。

首先,要从认识上高度重视中国历史文化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不管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涵义和标准做怎样的理解,从历史文化角度看,和谐社会概念既承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涵,又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发展,在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我们不能忽视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而是应该把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才能使和谐社会构建有历史的和文化的根基,才能彰显和谐社会的中国特色。

其次,要从中国的历史文化方面去理解和谐社会的内涵。关于什么是和谐社会,人们多从现代的角度进行阐释。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既然是在中国历史文化基础上构建和谐社会,那么从传统文化方面认识和谐社会的内涵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视角。“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也是和谐社会重要的文化内涵。作为传统哲学范畴的中庸,其完整意义包括中、和两个方面。“中”表示采取正确的方法,“和”反映达到理想的目的。《中庸》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所谓“执中致和”,就是通过正确方法,实现美好理想,达到事物发展的最佳境界。故此,和谐社会应该是社会的各种要素相互协调,社会结构合理,社会运行有序,社会中的各种事物具有良好的生长和发展环境的社会。“和”的本义是风调雨顺。《说文解字》中“和”也写作“咊”,从口禾声,从口表示入口的食物或发自口中的声音。禾声,则反映它来源于农作物之禾。只有风调雨顺,禾苗才能茁壮成长并喜获丰收,所以殷周时期有大量向天帝卜禾的记录。从此来看,“和”也就是顺。和谐社会应该是人各得其所,地各得其用,物各得其流的社会。《说文解字》段玉裁注又说,因为“和”字流行,从而使得“盉”、“龢”二字皆废,这说明在上古时期,“和”也写作“盉”、“龢”。五味调和曰“盉”,五音调和曰“龢”。“和”用调味器“盉”与乐器“龢”作为象征,说明“和”的状态不仅要让人感受口味好(生理上的快乐),还要悦耳(精神上的愉悦)。因此,和谐社会不仅仅在于它的物质意义,更在于它的精神意义,不仅要物质丰富,更要让每个社会成员之间互相认同和接纳,身心愉快。孔子的学生有若说:“礼之用,和为贵。”从有若的话来看,以“和”为原则的人际关系在尊尊、长长和男女有别的前提下,融入了亲亲意识,在身份和等级不能完全消除的情况下,不同身份、不同等级的人之间,用亲情、友情、温情连接着。所以从伦理的角度看,和谐社会又应该是一种充满仁爱,到处洋溢着温情、善良和互相帮助的社会。虽然古代的“和”没有反对等级和差别,也没有指望消灭不平等,反而在一定意义上肯定了等级和差别的合理性。但孔子又说“君子和而不同”,用“和”与“同”相对立,否定了单一排他所造成的发展机能萎缩。所以“和”又有反对绝对同一,反对简单服从,主张思想文化上的多元化的意义。因此,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思想活跃,包容万芳,多种文化共存的社会。

其三,要重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建立理想社会提出的许多精辟的论述和设想。在中国历史上,曾有多种社会和谐的设想,如儒家的“天下为公”理论、“大同之世”理论,道家的“小国寡民”和“至德之世”理论等等。他们从不同侧面,为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想资源。社会和谐问题说到底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而人际关系问题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着力要解决的,因而中国传统文化中这部分内容的现代价值值得深入发掘。在儒家的和谐社会观念里,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更是社会和谐的主体,离开了人的交往关系,社会和谐就无从谈起。儒家讲人伦的和谐是依靠礼乐制度来保障的。重视道德教化、纲常名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强调道德自觉与追求理想人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属性,而孔子的仁礼学说,孟子的性善主张,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逻辑起点。“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论语·雍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这些修身立德的金玉良言显然具有其普遍长久的价值和意义。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社会和谐的另一个重要问题。道家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为和谐社会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空间。老子把“小国寡民”作为他的和谐社会理想,庄子所构想的和谐社会里,有“至德之世”、“建德之国”、“至治之世”等等。在老、庄这些理想的和谐社会之中,人的文化本性同样被充分地解构,剩下的只有人的自然本性。人生以回归自然为主要目的,人摆脱了一切文化的羁绊,与自然和谐相处,与万物融为一体。这样,在道家看来,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的统一,是人对自然的顺从,并把自我意识看作是不和谐的根源,是自我意识造就了自身与自然的对立。这种取消自我意识与物融为一体的和谐,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和谐。但道家的和谐观为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思想借鉴。

其四,我们还应看到,在中国几千年的漫长岁月里,长治久安的太平盛世虽不乏其例,周期性的社会动荡和农民起义也屡见不鲜。社会不和谐及社会动荡的原因何在?我们既要从正面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还要认真地从反面探讨中国历史上社会出现不和谐的原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代思想家的许多“盛世危言”及他们对社会不和谐状况及其原因的指陈和披露,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理论参照和历史教训。在这个意义上讲,要构建现代和谐社会,对此进行总结和研究也很有必要。总之,发掘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探索中国历史上社会不和谐的原因,对我们今天构建现代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当然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个工程成功与否,还有待于诸如现代民主政治与法治社会的建立。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阐述“和谐社会”的特征时所强调的,我们今天着力构建的和谐社会首先是要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这显然极具政治眼光和政治智慧。

第二篇:中国封建司法机关的发展演变

中国封建司法机关的发展演变

秦朝:中央司法机关是廷尉,长官名称也是廷尉,是九卿之一。是最高司法审判机关它的主要任务是:a负责皇帝诏令审理的案件,b审理地方送来的疑难案例以及重大案例的复审。这部分内容在教材的第110页。

汉朝:a.中央有廷尉,在东汉时曾改名为大理寺;职责:诏狱、上报的疑难案件。属官:廷尉正、左右监、左右平等;丞相有诛罚大权,尚书也在汉武帝之后有司法审判权。御史台是监察机关,职责是监察百官,参与重大案件的审判。b.地方:郡县两级,郡守、县令下也设有专职的司法官吏,如贼曹、辞曹等。乡有有秩、啬夫、游缴等,调解处理轻微刑民案件。这部分内容可参考教材第157到158页。

魏晋南北朝:中央仍为廷尉或大理寺,只有北周称为秋官大司寇。东汉以后中央三省制逐渐形成,尚书台成为是高行政机关,尚书台下属都设有掌管司法行政和兼理刑狱的机构,如三公曹、二千石曹。地方上,形成了州、郡、县三级,由县令、郡太守、州刺史掌握地方司法审判。这部分内容参见教材第180页。

隋唐:大理寺是最高的审判机关,刑部是中央司法行政机关,御史台是最高监察机关。注意说明这三大机关的各自的职责。地方上,形成州县两级,州设有司户参军事和司法参军事。参见教材第227页。

宋元:元朝,元初中央审判机关是大宗正府,后还权于刑部和地方政府。此外,内史府、枢密院、奥赛、宣政院等部门也有一定的司法审判权。地方上,有路、府、县的达鲁花赤掌握地方司法。还有监察机关,具体说明中央的御史台,地方的行御史台以及提刑按察使(肃政廉访司)。注意元朝司法机关的特点,这些在教材第 249页都有。

明清:中央司法机关:大理寺、刑部和都察院,注意大理寺和刑部之间职责的变化。地方上,县、州、府、省四级,有关审级的规定,会审制度也应该稍加说明。这些在教材的第276页。

清末:司法机关,刑部改为法部,专门负责司法行政;大理寺改大理院,是最高审判机关;设总检察厅。四级三审制。清末是司法机关近代化的时期,封建时代的司法机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应该说明的。参见教材第323页。

第三篇:反对封建倡议书

全镇居民朋友们:

上党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间习俗众多,但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科学知识的普及,一些习俗已明显不合时宜,特别是所谓的“大师”、算命先生、“神婆”占卜算卦行为和婚丧嫁娶活动中的低级粗俗、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败坏社会风气、损害人际关系、浪费社会财富,有悖中华传统美德,影响社会文明进程,广大人民群众不胜其烦、欲罢不能、反应强烈。为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弊革风清、重塑江苏形象、促进富民强省”的号召,进一步弘扬优良传统,净化社会风气,建立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引领全社会以实际行动移风易俗,革弊立新,镇宣传办向全镇居民发出倡议:

一、婚事雅办。提倡不比排场,不比彩礼,不给家庭增添不必要的负担。提倡举办庄重俭朴、温馨祥和的新式婚礼,以参加公益活动、夫妻共植纪念树、文明旅游等方式纪念新婚。避免婚车堵路、炮声扰民等不良现象。文明迎新娘、文雅闹洞房。

二、丧事简办。提倡厚养薄葬,缩短下葬时间,减化丧葬程序。尽量不在街道、广场和居民小区等公共场所搭建灵棚、高音演奏哀乐。提倡以“献一束花、植一棵树、敬一杯酒、开一个家庭追思会”等方式祭奠逝者。坚决摒弃设道场、搞占卜、撒纸钱等封建陋习。

三、节俭操办。提倡节俭办理婚丧嫁娶等有关事宜,尽量降低宴请的次数和标准,尽量减少邀请的对象和范围,尽量降低使用车辆的数量和档次,尽量减少餐桌上、车轮上的浪费。老人过寿、乔迁新居、子女满月、升学等喜庆事宜,尽可能只在直系亲属范围庆贺。

四、反对迷信。提倡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不参加任何封建迷信活动,不轻信所谓“风水”先生、“大师”、“神婆”等从事封建迷信活动的人员。树立正确的宗教观,不参与违反国家宗教政策的宗教活动,反对盲目烧高香、攀比从众等现象。

革弊立新,势在必行;移风易俗,利国利民。我镇理应成为新时代文明风尚的先行军。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激浊扬清,以健康文明、勤俭节约、崇尚科学为荣,以大操大办、奢侈浪费、愚昧无知为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新风正气的积极倡导者、主动传播者和自觉实践者,不断为社会注入正能量,让左权更文明,让人民更幸福,为我镇开创风清气正、奋发向上的新局面作出更大贡献!

第四篇:《红楼梦》中体现的中国封建阶层礼制

浅探《红楼梦》中体现的中国封建阶层礼制

【摘要】中国,作为一个长久以来的礼仪之邦,一直以来以传统的礼仪文化著称,人们为“法”和“礼”还有道德等各种规范共同约束。在文学作品《红楼梦》中,小到丫头小子的日常规范、吃穿住行,大到贤德妃元春省亲的整个过程,不同群体和处于不同阶层的人们各自遵守着不同的行为规范,受相应礼制的约束,它们无不体现出封建中国的“礼”文化,更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封建中国严格的阶层礼制文化。

【关键词】《红楼梦》 阶层群体 阶级差异 阶层礼制

中国封建时期的礼仪传统,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华历史中扮演了不可忽视的角色,不仅规范了当时人们的日常行为,树立了符合时世的行为典范,更重要的是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协助统治阶级管理国家,巩固封建等级制度的关键性作用。这些传统的礼仪规范不仅在实际生活中无处不在,甚至在文学作品中也被体现的淋漓尽致。在《红楼梦》中,不管是贾府丫鬟小子们的生活规范、众姑娘的言行举止,还是各房奶奶爷们的自由与约束、掌权人的权力与该遵守的体质等,都呈现出鲜明的阶层礼制。

所谓“礼制”,就是从王侯到平民在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准则。人们平时的衣食住行,乃至婚嫁丧葬,都有严格的礼制约束,礼仪被认为能“通神明,立人伦,正情性,节万事”。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生活在我国封建时期末期——清朝,这个时期的社会有着高度礼教化的特点。《红楼梦》一书所包含的内容丰富繁杂,包罗万象,但是作者却能针对不同的群体和阶层,站在具体的人物角度,将那些生活在同一社会文化形态下的不同身份等级的人们描写的细致到位,更是从他们身上体现出不同的礼制规范。可是“礼”文化的核心对应的其实就是封建等级制度,最高的统治阶级在最高的等级上,他们是制定礼数的阶层,而他们之下,都是要臣服于礼仪等级制度的臣民。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大体的阶层可划分为:皇帝、王侯、士、农、工、商,再往下就是不入流的伶人歌伎等。不同的阶层一律要遵守其所在阶层特有的礼貌规章。这一点在《红楼梦》中有着充分体现,如丫鬟主子之间存在的绝对苛严的主仆关系,他们各自遵守践行着一条无形的规范制度,及书中第十七至十八回——贤德妃贾元春归省庆元宵,这两点足将封建中国的阶层礼制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贾府中主子奴婢之间存在着严格明显的等级界限。

在《红楼梦》中,贾府对于礼仪规范看得极其重要,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之下,不可避免地要遵循大户人家所固有的礼制。书中所表现的不同群体不同阶层之间,符合着一定的长幼尊卑的顺序,同时,更为严苛的等级规范明显地体现在各房主子与他们房中各自所安配的丫鬟之间的关系上。

(一)从纵向上来看,主子与丫环之间的等级差异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例如王熙凤与身旁服饰的丫头平儿,作者笔下的平儿其实是有两重身份的,其一是王熙凤多年以来的贴身丫鬟,还有一个便是贾琏的妾室。身为丫鬟,平儿自是尽心服侍,为人处事都避免出半点差错,对凤姐儿绝对是忠心耿耿,一心为主,在这一点上,平儿无疑是达到甚至高于贴身丫鬟的标准的。但身为实实在在的陪房妾侍,贾琏夫妇及贾府中说得住话的人却没有给平儿半点名分,在这一点上,平儿一直以来都是忍气吞声过日子的。

书中第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喜出望外平儿理妆》中写到,凤姐儿因无意撞见贾琏与鲍二之妻之间的不轨行为而大发雷霆,王熙凤怒极便撒起泼来,大骂鲍二家的媳妇,凤姐儿“说着又把平儿打几下,打得平儿有冤无处诉,只气得干哭”,“凤姐儿见平儿怕贾琏,越发气了,又赶上来打着平儿,偏叫打鲍二家的”。在这个过程中,平儿在这个过程中反遭到了凤、琏齐打,逼得平儿只得寻死,看得出来,首先,平儿的地位绝对没有像实际上应有的那么高,虽然她也是贾琏房中你的人,可是由于它是王熙凤自家带过来的丫头,这个身份在有王熙凤的日子里是永远也不能改变的;其次,虽然平儿在平日里与贾琏有夫妻之实,但在关键时刻,贾琏竟没有半点呵护平儿之意,反将打起来,平儿在心底里也是“怕贾琏”的。这显然不是夫与妾之间应有的平等关系。而在他们之间存在着的这道无法跨越的鸿沟,也正是封建中国千百年以来长期形成的阶层等级制度。

(二)从横向关系上看,同为房中侍奉的丫鬟,在他们中间也存在着和级别差异。如在贾母房里的鸳鸯,自然因为侍奉主子的级别高,加之为人厚道办事细致妥帖,深的老太太和太太们的喜欢,因此地位远远比其他房里的丫鬟们高许多,平日里说话的分量也自然重于其他丫鬟;再比如宝玉房里的贴身大丫鬟袭人、晴雯等则比那些地位相对较低的小丫鬟地位高出许多,因此晴雯经常对下面的丫头们大声呵斥,而这种现象的产生也自然是因为地位的差异所导致的。

二、贤德妃贾元春省亲时体现出的不可逾越的阶层礼制 贾元春是贾政与王夫人所生,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中,起初掌管王后的礼职,充任女史.不久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作为封建时期最高权力的代表,皇帝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和荣耀,而贾家和皇帝结成姻亲关系,自然改变了贾元春的阶级地位,这就意味着从自她与贾府中众人,包括贾政夫妇及祖母史太君成为了君与臣的关系,而君臣之礼则更是不可逾越动摇。在书中第十七至十八回对元妃省亲场景的叙述,鲜明地体现出了这种阶层变化伴随的相应礼制。

元春省亲本是回娘家,但因她是皇妃,全家自贾母起“俱按品大妆”恭候。现在的贾元春是代表皇家气派、天子之尊的贤德妃,因此,在门外恭候的已经不是她的长辈和亲人,双方之间已是子民与臣下的关系。而只有在最后元春跨过那道富丽堂皇的大门,进入内室行过国家礼之后,她才回到之前孙女、女儿、长姐等身份来。当元春刚到的时候在贾母正室,贾母等一干人等对元春行礼,就连祖母,也得给自己的孙女下跪行礼。而贾政面对贤德妃,含着泪说:“臣草莽寒门······”话语行为之间俨然不似父女间那般亲密,因为此时的元春已经不单单是他贾政的女儿这么简单的一个身份了,她还是贵妃,是贾政的“上级”,下级在对上级说话时又怎能不小心翼翼,这个时候两人的对话势必要符合封建礼制所要求的等级规范。在阶级社会中,礼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礼规定了社会了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区分,规定了社会各个等级的尊卑贵贱,贾母贾政等一干人所行的诸种礼节正是这种阶级差异带来的必须遵循的礼制。

红楼梦中所描绘的人物场景是当时封建社会的高度浓缩和集中反映,折射出特定时期的社会真实,同时充分地再现了传统中国礼法道德规范,再现了处于高度礼教化的封建社会不同阶层所要遵守的相应行为规范和礼法规范。

第五篇:2015“感动中国人物”及“全国道德规范人物”

感动中国人物:

吴锦泉:高节卓不群;

张宝艳、秦艳友:阳春布德泽; 郎平:雄心志四海; 屠呦呦: 春草鹿呦呦; 阎肃:弦歌感人肠: 徐立平:大国多良材; 莫振高:化作光明烛; 官东:天下英雄气; 吾买尔:盛德表一乡; 王宽:君子抱仁义; 抗战老兵:精忠报国。全国道德规范人物: 助人为乐:

王福昌;舍身忘己、保家卫国、严于律己、助人为乐; 毛秉华(“活雷锋”):助人为乐; 嘎罗:助人为乐; 周丽娜:助人为乐; 高君芷:助人为乐; 孔胜东:助人为乐; 张宝:助人为乐; 房泽秋:助人为乐; 文兵:助人为乐; 盛春德(“村路愚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

彭伟平:舍身救人、见义勇为; 周美玲(“小雷锋”):见义勇为; 秦开美(“护童天使”):见义勇为; 王林华(“护童天使”):见义勇为; 金汉(“人艺好汉”):见义勇为;

阿不力孜·买买提尼牙孜:善良、勇敢、无畏、见义勇为; 刘发燕:见义勇为; 张青彬:见义勇为; 任凤祥:见义勇为; 吴永秀:见义勇为; 王喜阳:见义勇为; 赵勇波:见义勇为。诚实守信: 方联海:诚实守信、乐善好施、贫富不分、勤劳节俭、童臾无欺、和善待人、诚信待人;

江玉珍,江远斌:诚实守信;

杜长胜:诚实守信; 李江福:诚实守信; 刘真茂:诚实守信; 朱国萍:诚实守信;

刘平贵,李继林:诚实守信; 杜正云:诚实守信;

刘萌刚:诚实守信、专业、真诚、热情; 孙世福:诚实守信。敬业奉献: 于敏(“中国氢弹之父”):敬业奉献; 官东:敬业奉献、无私无畏;

许光:敬业奉献、淡泊名利、一生清贫; 高宝来:敬业奉献; 王忠心:敬业奉献; 朱彦夫(“保尔·柯察金”):敬业奉献; 赵亚夫:敬业奉献; 黄志丽(“知心法官”):敬业奉献; 胡双钱:敬业奉献;

沙吾尔·芒力克:敬业奉献; 吉日嘎拉:敬业奉献; 俞复玲(“小巷总理”):敬业奉献; 马善祥:敬业奉献; 郑久强:敬业奉献; 高德荣(“老县长”):敬业奉献、不求回报。不谋私利。孝老爱亲:

李玉枝:孝老爱亲; 宁宏昌:敬老爱亲、省吃俭用、乐善好施、热心助人; 樊桂英(“大爱慈母”):敬老爱亲; 米德格玛:敬老爱亲、敬老爱亲; 陈春林:敬老爱亲; 陈明:敬老爱亲; 陈若星:敬老爱亲;

陈如豪,吴清琴:敬老爱亲; 周淑琴:敬老爱亲; 冷木:敬老爱亲; 由艳丽:敬老爱亲; 王峥嵘:敬老爱亲; 赵小参:敬老爱亲;

任全来:敬老爱亲、省吃俭用; 姜威威:敬老爱亲; 贺频:敬老爱亲。

下载中国封建道德规范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封建道德规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测绘职工职业道德规范

    中国测绘职工职业道德规范(试行)(2004.05.25) 爱岗敬业、奉献测绘。测绘职工应当大力弘扬“爱祖国、爱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增强职业荣誉感,热爱测绘,乐于奉献,......

    中国矿业大学大学术道德规范学习心得(大全五篇)

    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是科学研究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伦理和规范,是保证学术正常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实现学术积累和创新的根本保障。近年来,学术活动中道德失准、行为失范的问题时......

    西亚的封建国家教案

    西亚的封建国家 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伊斯兰教:背景、时间、地点、创始人、教义、作用、经典;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阿拉伯帝国的形成和分裂;奥......

    中国古代史教案--第五章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最终五篇)

    中国古代史教案 第五章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五代、辽、宋、夏、金、元 单元阶段特征: (1)这一阶段主要特征是:民族关系上:民族大融合进一步加强时期,出......

    道德规范进万家

    “道德规范进万家”活动领导小组 为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动我校“道德规范进万家”活动的扎实开展,现成立九龙中学“道......

    职业道德规范★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8年修订)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

    员工道德规范

    奥美员工道德规范 公司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辛勤劳动。只有公司的发展壮大,才有每一位员工的回报和收益;也只有公司的日益完善进步,才会有我们个人工作素养的不断提高......

    学术道德规范

    学术道德规范无论是古希腊的至理名言“知识即美德”,还是我国的传统观念“知书而达礼”,都说明学术与道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术道德是指在从事学术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