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以内加法竖式计算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2:42: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0以内加法竖式计算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0以内加法竖式计算教学设计》。

第一篇:10以内加法竖式计算教学设计

10以内加法竖式计算

xxx学校 xxxx 教学内容:

上海教育出版社《实用数学》第六册第二单元第一部分,10以内加法竖式计算。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二单元的起始课,第二单元属于数与数的笔算,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单元之一。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竖式,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重点强调了对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掌握,初步了解竖式与算理的联系,体会相同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学情分析: 本课是这学期的新课,是在学生复习了上学期所学1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通过复习,第一、二层次学生能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有了笔算的前提和基础,本课的教学将使学生初步了解用竖式进行笔算的方法,为以后进位加法打下基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10以内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会用竖式正确计算。2.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加法的竖式计算过程,初步了解竖式与算理的联系,体会相同数位对齐进行相加的算理。3.教学重点:

会写加法竖式,掌握书写规则,会用竖式正确计算。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教学过程:

一、借助情境,导入新知

1.出示课件,在情境中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参观博物馆吧,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增长我们

的知识。好不好?

生:好。

师:看大家都已经集合好,准备出发了。

二、探究新知

2.出示图片和题目

师:学生和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3.指名列式,板书

7+2= 抽学生回答,7+2=多少?

师:你是怎么得到的,能给大家说一下吗?(指名说一说)

师:很好,说的很清楚,他是借助数的组成来解决问题的。还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可以计算呢? 4.经历计算过程,探究竖式算理

通过动手操作,了解竖式的写法,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能不能通过算式的形式来表达呢,让别人知道你是把7和2合起来的?

5.把算式竖过来写就是竖式,板书: 7 + 2

师:竖着写有什么好处呢?更清楚的告诉别人,是把7和2合起来。6.写成竖式,你会吗?试着写一写,比比谁写的美观。

写竖式要注意些什么?怎么才美观?

分开点写,相同数位要对齐,加号往前写,不要忘掉。

三、1.出示3+5=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2.订正,说说要注意什么? 生:相同数位对齐。

师:看谁书写工整,计算正确。3.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3= 5+4= 3+3= 2+7= 0+8= 5+2= 7+0= 8+1=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生:10以内的加法竖式计算。师: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生:相同数位要对齐,书写要工整。课后作业: 完成课本试一试第1题。

板书设计:

10以内加法竖式计算 7+2=9 7

+ 2 相同数位要对齐

书写要工整

第二篇:竖式计算不进位加法教案改后

二年级上册数学《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垂中心 黄春丽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课本P8---P10例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二单元的起始课。第二单元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数计算,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单元之一。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竖式,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重点强调了对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掌握,即: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竖式计算过程,初步了解竖式与算理的联系,体会相同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百以内不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会用竖式正确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竖式计算过程,初步了解竖式与算理的联系,体会相同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

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认真计算的态度

教学重点:

1、2、加法竖式的写法。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难点:

会写加法竖式,会用竖式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旧知做引,激发兴趣,借助情境,导入新知:

1、出示口算卡片,复习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口算:

还记得我们的小火车游戏吗?让我们的小火车开起来吧!

2、比一比,谁算的又对又快(口算卡片)

(二)、借助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P8主题图,在情境中引入新知: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参观博物馆吧,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增长我们的知识。好不好?

看,大家都已经集合好,准备出发了!

2、出示图片和题目: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复习旧知:

3、指名列示:

4、出示课题:加法。

二、经历计算过程,探究竖式算理

(一)、通过动手操作,了解竖式的写法,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

1、出示例一,指名口算:35+2=37,37,你是怎么得到的?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

2、指名说一说

4、很好!说的很清楚,他是借助数的组成来解决问题的。

还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让人一眼就看到,你是把5个一和2个一合起来的呢?

同学们是借助手中的小棒,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的形式,帮我们理解的。能不能通过算式的形式来表达呢,让别人知道你是把5和2合起来的?

5、把算式竖过来写,就是竖式(板书)

竖着写有什么好处呢?

更清楚的告诉别人,是把5个一和2个一合起来。

6、写成竖式,你会吗?试着写一写。比比谁写的美观。

写竖式要注意些什么?怎么就美观了?

分开点写,清楚

用尺子,整齐 加号往前写,不丢

相同数位的数相加,不错。

(二)巩固练习:

1、出示:35+32 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2、订正,说说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

看谁书写工整,计算正确

(三)回顾过程,总结竖式计算方法,加深理解算理:

1、回顾下,刚才我们的竖式是怎么写的呢?

2、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三、巩固练习,正确计算:

1、巩固算理: 出示书后面做一做:

独立做,提示:注意对位正确

订正:说说你是是怎么想的。

2、数学医生:判断并改正

17+2=37

17+20=19 1 7

7 + 2

3 7

3、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四、课堂总结:

1、观察,今天我们研究的什么内容? 2、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3、你还想说些什么?

板书:

笔算加法(竖式)

相同数位对齐

+

7

第三篇:竖式计算教案

4.三位数加法-竖式计算

教学内容:三位数加法(竖式计算)P30—32 教学目标:

1、通过尝试探究,掌握三位数竖式计算的方法。

2、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3、理解并掌握三位数的竖式加法算理,能正确进行计算。

4、发展迁移能力、建模能力,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重 点: 三位数竖式计算方法。

难 点:两位数竖式计算迁移到三位数竖式计算。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口算:

9+4= 6+7= 8+6= 4+7= 9+3= 8+509= 124+5= 560+30= 40+680= 500+130

2、游戏情境,引入新课

1、情景引入。

师:请同学们同桌两人,每人编一个两位数,然后把这两个数相加,组成一道加法算式,写在卡片上,并依此呈现在黑板上。

2、分类整理。

师: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一下,按照一定的标准将这些加法算式进行分类。引导学生从计算过程方法考虑。

不进位 进位 连续进位

3、挑选一道一次进位的加法算式进行复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学生说教师板演。

小结两位数竖式计算方法: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満十向十位进1.师:竖式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好帮手,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竖式计算?(板书:竖式计算)

二、探究新知

1、从第三类连续进位加法算式中挑选一题进行探究。学生尝试练习,并观察与上一题的异同。个位相加満十,向十位进1。十位相加満十,向百位进1.10个十就是1个百。师:现在谁来完整地说说该算式的竖式计算方法?(师根据学生回答补充板书)

师强调: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上X+X=1X,在个位上写X,向十位进1,再算十位上X+X+X=1X,在十位上写X,向百位进1,最后再将百位上的1 拖下来,在百位上写1.同桌互说。

2、模仿练习:

从第三类中任选1题,做一做,说一说。请学生板演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来做的同学的书写步骤。你有没有什么发现?

强调书写时要注意从低位向高位写起。尤其进位时,先写低位上的答案,再书写进位的1.请同学们按正确的书写步骤完成剩余一道。

小结:我们发现个位相加満十,向十位进1。十位相加満十,向百位进1。那么如果百位相加満十呢?也就是说不管哪一位相加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1。

板书: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三、多层练习,巩固新知

1、改错: 3 6 4 8 6 4 + 8 3 + 5 2 + 3 8

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其他小朋友的?

2、列竖式计算: 58+6= 89+28= 186+167=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第四篇:乘法竖式计算教学反思

乘法竖式计算教学反思——李稳

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由于一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过加法和减法的竖式计算,乘法的竖式计算和加法的竖式计算的书写规律大体相同,所以学生学习起来相对简单,掌握起来也比较容易。这节课的学习主要是为了以后学习更复杂的乘法竖式计算做准备,所以本节课重点是让孩子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试着独立的完成乘法的竖式计算,注重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学伊始,先从复习旧知导入,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加法算式,学生错误较多,有的忘记进位,并让学生说说用竖式计算加法时要注意些什么?为学习乘法竖式做好铺垫。教学乘法竖式时,正是有了前面的铺垫,我放手让学生自学。出示横式,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自己写。我一边巡视,一边收集有价值的错误信息。我没有把乘法竖式的格式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把乘法竖式计算的方法和步骤一一说出,然后带着学生一起加以总结,然后出示让学生错误的练习本,让学生一一指出来错在哪里?应该怎样做?发现许多孩子做乘法竖式时,也写上进1的符号。再通过比较乘法竖式与加法竖式,这样一来,学生能清楚地明白乘法竖式的格式,比简单地讲授效果要好得多。从练习的反馈情况来看,效果的确不错。看来,错误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

本节课主要从知识技能,到数学思考,再到问题解决,最后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完成了教学目标,通过让学生自己试着做解决了简单的乘法竖式计算问题,使学生有了成就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有兴趣。由加法竖式的写法迁移到乘法竖式的写法,引发了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思考。最终解决了乘法竖式计算的问题,使学生获得了知识技能。

第五篇:除法竖式计算教学反思

除法竖式计算教学反思

除法竖式计算教学反思1

《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是二下的内容,在这之前,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会用小棒摆一摆得出结果,而这节课主要是关于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掌握试商的方法和懂得余数比除数小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因此,在师傅和邢老师的指导下,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1、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会表内除法以及会用竖式计算没有余数的除法,所以,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安排了一道6÷3的计算题和4题括号里最大能填几的题目,让学生通过“算一算” 并多数学生根据示例:几乘几最接近几又小于几来“说一说”,既巩固旧知,又为后面的学习做充分的铺垫。在学习7÷3之后,又及时利用课件将其与6÷3进行比较,让学生自主沟通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和表内除法竖式在书写格式和计算方法上的异同,明确各注意点,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

以往计算教学往往只重视计算技能的训练,强调速度,使计算教学变得枯燥无味,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二年级孩子的身心特点出发,创设了“为小猴开庆祝会遇到难题”和“给小猴布置场景”等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知余数的意义,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并联系平均分东西时最后剩下的“不够再分”的经验,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规律是合理的、必然的。

3、在教学中要合理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把握生成资源。

计算教学中的练习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自主探索的空间,教学中我敢于面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如在写竖式时学生可能会看到被除数是几,下面就写几;可能会把余数直接写成0,也可能会由于商试小了导致余数比除数大,因此,我充分利用教学中生成的这些资源,并安排了“小小医生“这一环节,展示各种错误现象,让学生在不同意见的交流、辩论和分析中认识到错误,在互相帮助中,纠正错误,巩固新知。

本节课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如:

1、在探索“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后,可以让学生继续深入练习巩固,让他们去发现正确的计算中,每道题余数都是比除数小的,并在以后的学习中,及时用这一规律来检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完成“试一试”的题目时,应该用17÷5来列式,有的学生列式为15÷3,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3、在教学中,我还要注意运用好教学评价这一手段,而且评价的方式也要多样化,让学生在互动中进一步辨清概念、理清思路、优化算法、把握实质,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好所学知识。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反思,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除法竖式计算教学反思2

今天这节数学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用竖式来计算除法。由于孩子们是第一次接触竖式的除号,所以我在上课的时候没有急于完成本节课的任务,而是一步一步慢慢讲,在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一是商的位置不对,我们现在学的除法商都是一位数,有孩子把商写到了十位上,有孩子把商写到了十位和个位之间。二、上商时不够熟练,对于没有余数的除法,直接依据乘法口诀,而对于有余数的除法,就有点困难了,我重点要求孩子是看被除数里面最多有几个除数,由于有的孩子口诀有遗忘,上商有困难。三、部分孩子竖式可以写出来,横式上不会写有余数的情况,可能是我上课强调不够。针对以上问题,在明天的学习中,我将增加一些如“21里面最多有个5”这样的练习,还要强调横式的书写格式,从现在开始,解决问题要写答句了。可以先让学生和我模仿写。另外,关于除法的竖式的书写顺序,虽然有多种写法,我还是比较赞同先写被除数,再写除号,最后写除数的这样的顺序,这样低年级也许问题不大,但高年级后有的孩子就不容易错了。

除法竖式计算教学反思3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具体物体的平均分,理解什么叫有余数的除法,再体会什么情况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了解余数的含义,知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教学重点和难点是通过实际操作感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通过合作交流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下面对本节课的教学作如下反思:

一、在问题情境中理解意义本课的设计

我充分利用问题情境让学生用数学眼光去发现生活里的“有余”现象。例如本节课让学生通过“摆草莓”的生活情景,充分了解到平均分有两个结果:一是刚好分完;一是余下少许不能再平均分,并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讨论、辨析,大家都参与了有余数除法、余数等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在情景体验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气息,感受生活中的余数问题需要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让学生们获得了成功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在心理上驱动着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情感上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在动手操作中提升学生能力本课的通过教学“摆草莓”、“摆小棒”的操作活动

教师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几次自主操作,在操作比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通过“摆一摆”、“猜一猜”等活动独立地完成从表内除法到有余除法的学习,自己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在活动中,学生还注意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探究、归纳,既提升了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在有趣游戏中拓展学生思维课的开始

在“猜一猜”的游戏中导入新课,既激起了同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巧妙地照应了本课的教学内容,轻松自然,直奔主题。最后,依然用“猜一猜”的游戏结课,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答老师课前游戏猜得准的奥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即做到了首尾呼应,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除法竖式计算教学反思4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是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会用小棒摆一摆得出结果,而这节课主要是关于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掌握试商的方法和懂得余数比除数小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因此,本节课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一、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

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会表内除法以及会用竖式计算没有余数的除法,所以,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安排了2道除法计算题和4题括号里最大能填几的题目,让学生通过列竖式计算,和说一说几乘几最接近几又小于几来,这样既巩固旧知,又为后面的学习做充分的铺垫。

在学习11÷3之后,又及时利用课件将其与12÷3进行比较,让学生自主沟通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和表内除法竖式在书写格式和计算方法上的异同,明确各注意点,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二、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

以往计算教学往往只重视计算技能的训练,强调速度,使计算教学变得枯燥无味,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二年级孩子的身心特点出发,创设了“分铅笔”和“做游戏”的有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知余数的意义,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并联系平均分东西时最后剩下的“不够再分”的经验,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规律是合理的、必然的。

三、在教学中要合理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把握生成资源。

计算教学中的练习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自主探索的空间,教学中我敢于面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如在写竖式时学生可能会看到被除数是几,下面就写几;可能会把余数直接写成0,也可能会由于商试小了导致余数比除数大,因此,我充分利用教学中生成的这些资源,并安排了“小小医生“这一环节,展示各种错误现象,让学生在不同意见的交流、辩论和分析中认识到错误,在互相帮助中,纠正错误,巩固新知。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效果良好。但是仅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就能保证每个孩子做到完美是不可能的,接下来的练习就是逐步修整的过程,针对个别孩子要做单独辅导。

除法竖式计算教学反思5

如何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是学生刚刚接触的新知识,所以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更感兴趣,主要是通过让学生操作,观察,思考这一系列活动完成的,这样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比较深刻地领会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余数要比除数小”是计算除法必需遵守的法则,教学中我并没有硬性地将这个法则讲给学生听,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去发现它,并从正反两方面去探讨如此规定的理由。最后,我还组织了及时的,必要的练习,使学生透彻地理解并掌握这种计算方法。

我先出示了例题,并让学生摆一摆并列出算式,在摆的过程中我通过问答的形式将13、4、12、3、1各表示什么使学生清楚的理解,并让学生自己试一试列竖式计算这个除法算式。

在列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将竖式列成了加法的形式,有的学生列的很准确,让他们将式子呈现在黑板上,通过对比的形式比较出优缺点,知道竖式要清楚地表示出每一步,不这么表示缺步骤。并将每个数表示什么弄清楚。

学生计算有余数除法时,一般会采用两种不同层次的方法:一是借助直观图或动手操作求得商和余数;二是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试商。试商的本质是依据除法运算的意义,着眼乘、除法的关系进行的一种较为抽象的.思考。初步理解并掌握试商方法,不仅是为了达成本节课的基本教学目标,也是为今后继续学习除法计算奠定基础。此段教学过程,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除法的经验,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试商的思考方法,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化过程,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逐步提升数学思考水平。

除法竖式计算教学反思6

我教学了三年级教材《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教材是表内除法的延伸和扩展,我在教材内容安排上一方面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另一方面重视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学习有余数除发的计算。本节课我先创设情境,让学生分组活动,动手分一分,由没有剩余引入到有剩余,初步建立余数的概念,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有余数除法”来源于生活实际,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大胆尝试“转化”,这就是给学生提供思考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余数和除数关系。这样经过学生的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活动,让学生自己找到规律,解决问题。教学程中,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性高。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让学生从动手平均分铅笔,这一具体行为直观感知。使学生形象感知正好分完与有余数的两种不同分的结果。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很好,学生思维活跃,在最后的巩固练习中,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进一步验证了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从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合作意识。

以上是我感到满意的地方,当然其中也有不足点,虽然整堂课的重点部分—对余数的理解,已不成问题,但有些细节还需改进,例如:有关除法应用题中单位名称的书写,如何把应用题答完整,都是我在课堂上没有预想到的,这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需改进。

除法竖式计算教学反思7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如何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是学生刚刚接触的新知识,所以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更感兴趣,主要是通过让学生操作,观察,思考这一系列活动完成的,这样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比较深刻地领会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余数要比除数小”是计算除法必需遵守的法则,教学中我并没有硬性地将这个法则讲给学生听,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去发现它,并从正反两方面去探讨如此规定的理由。最后,我还组织了及时的,必要的练习,使学生透彻地理解并掌握这种计算方法。我先出示了例题,并让学生摆一摆并列出算式,在摆的过程中我通过问答的形式将13、4、12、3、1各表示什么使学生清楚的理解,并让学生自己试一试列竖式计算这个除法算式。在列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将竖式列成了加法的形式,有的学生列的很准确,让他们将式子呈现在黑板上,通过对比的形式比较出优缺点,知道竖式要清楚地表示出每一步,不这么表示缺步骤。并将每个数表示什么弄清楚。

学生计算有余数除法时,一般会采用两种不同层次的方法:

一是借助直观图或动手操作求得商和余数;

二是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试商。试商的本质是依据除法运算的意义,着眼乘、除法的关系进行的一种较为抽象的思考。初步理解并掌握试商方法,不仅是为了达成本节课的基本教学目标,也是为今后继续学习除法计算奠定基础。此段教学过程,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除法的经验,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试商的思考方法,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化过程,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逐步提升数学思考水平。

除法竖式计算教学反思8

这节课主要学习例3,即除法的竖式计算,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知道除法有两种:

1、没有余数的除法,

2、有余数的除法。

例3的第(1)题讲的是没有余数的除法,在学生读题后首先判断这题是不是解决平均分的问题,如果是,又是什么样的平均分,由题目的第2条信息“每4个放一盘”,明确这一题的确是解决平均分,说详细点就是知道总数和每份数,要求份数,应该用除法解决。确定了方法,学生就可以列式了,然后借由学生列出的横式引出:除法也可以用竖式计算,介绍竖式的知识,首先,竖式的运算步骤,第二,确认被除数、除数和商的位置。第三,知道竖式中第2个12是怎么来的,具体表示的是怎样的数量。第四,0是怎样得来的?它有表示什么?结合题意,竖式中第2个12不是总数,而是在每盘放4个苹果的情况下得出3(商)盘可以放12个。0则是总共的12个苹果与分掉的12个苹果的差,表示12个苹果正好分完,没有剩余

有了第(1)题做铺垫,我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完成第(2)题,让学生自己探求的竖式,再想一想竖式中每个数的意思。学生汇报后,比较(1)(2)两题的竖式,看看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和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其中第(2)题小萝卜的话给出了一种求商的方法,思考12里最多有2个5,所以商2。这题还要注意的一点是算式中商和余数的单位不一样,具体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做练习时,学生刚学习除法的竖式,还不太熟练,尤其在做完第1题,紧接着做第2题时,有很多同学不知道4÷2的竖式怎么算,是因为过于死板的记忆知识,将没有余数的竖式当做有余数的竖式计算。通过第2题可以知道在有余数的除法竖式中求商的第二个方法——看除数想乘法算式,找和被除数最接近的积,再和总数相减求余数。第4、5两题先明确题目的已知信息和所求的问题,能列出算式和竖式,知道竖式中每一个数的是怎么得来的,根据情境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这堂课竖式对于学生比较复杂,一堂课过后发现很多同学仍不能明确竖式的写法和格式,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和理解。

除法竖式计算教学反思9

本节课是让学生在分东西的活动中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以下方面:

一、注重学生的合作与动手操作

小学生学习新概念,一般从感知具体事物,获得感性认识开始的,所以在教学中我联系生活实际首先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分10枝铅笔的操作,一方面加强学生的感知,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然后再把分的结果填在表格中,并让学生根据平均分的结果分成两类:即分完后没有剩余和分完后还有剩余。

二、联系操作的结果列除法算式,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没有剩余的情况学生之前已经学过,通过列除法算式帮助学生回忆算式各部分名称以及算式的含义,再根据“10枝铅笔,每人分得3枝,还剩1枝”这种情况为例,讲述怎样写成除法算式,使学生知道剩余的1枝在除法算式里叫余数,这样的除法是有余数的除法,并且注重让学生说说算式的含义。整个教学环节紧凑有序,学生对余数的理解也特别深。接着让学生完成试一试,独立写出另外两种有剩余情况的算式,再通过交流进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中商和余数的含义。然后观察他们所列的算式,通过比较,进一步明确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在“想想做做”中,让学生继续进行分圆片、分三角形纸片等活动,观察把花插入花瓶的现象,比较概括地认识平均分东西的时候,如果没有正好全部分完,都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计算。最后一个游戏设计,学生兴趣也比较浓厚。

总之,本节课使学生通过动手分铅笔,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在展示与汇报中使学生正确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算式写法,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同时,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课堂表现也还不错。但是,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例如,我对分是“平均分”的强调还不够,后面的练习由于时间关系处理得有些仓促,还应多让学生说一说,加深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游戏环节要加一个根据抱团的情况说除法算式可能会更好。另外,语言还应更加规范简洁,问题指向还要更明确,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应适时地归纳总结,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思维。

除法竖式计算教学反思10

?有余数的除法》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从表内除法向表外除法过渡的桥梁,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从教材上看,内容抽象,概念性强。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一方面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加强有余数的除法意义的认识;另一方面重视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难点内容,尤其是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这部分内容还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这部分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我们教研组把这部分内容作为本次集体备课的内容,开展了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再二次上课等一系列活动。这次活动使我收获不小。

一、要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

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归宿,《数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在设计教案之前,我认为如何联系学生的生活情景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为此,我以奖励小花引入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二、要让学生学会实践操作,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

科学家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生产新知识的过程,而小学生的认识过程则是一种再生产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践操作是学习知识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只有给学生自由探究的空间,自由摸索的时间,自由发挥的舞台,自由展示的天地,他们的潜能才能最大地得到开发。我在这一堂课中有意识地采用操作实践等活动方式,让学生学好新知。例如:在引出余数概念时,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活动来实现的。教学片段如下:

同学们将校园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教室,还是每5盆摆一组,最多可以摆成几组?

动手操作:你们是不是也能用学具代替23盆花来摆一摆。看看每5盆摆一组,能不能全部分完?还剩几盆?剩下的够不够再分一组?

学生通过摆发现不能正好分完,还有剩余,亲身经历分学具的活动过程中发现矛盾,当剩下的学具不够分时就产生了“余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再通过与例1的除法算式的比较,将整除和有余数的除法相结合,抓住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来组织教学,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初步感知余数的概念。

但是这节课在实际教学的过程时,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在第一次授课时,由于在例1教学中用的时间过多,致使一些应该有的教学环节没有进行,比如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后的巩固练习没有完成。在第二次授课时又急着赶时间,导致例1中除法竖式的教学不够扎实,有些同学没有掌握。另外,在两次教学的比较中发现学生的自学还是非常重要的,在第一次教学中学生自学后再学习除法竖式的写法,学生掌握较好,而在第二次教学中把这环节省去了,由教师直接讲授,有学生掌握的就不是很好。

当然,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要上好一堂课,很不容易,比如学生学习新知的环节如何设计更加完美等,都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当我上完一节课,静下心来仔细想想,把它们都一一记录下来,成功的以及失败的,那都将是自己积累的一笔巨大地财富。

除法竖式计算教学反思11

?有余数的除法》选自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的知识。本着教材是知识的载体这一原则,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我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规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体验中建构。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来自生活、回归生活的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寻找身边的数学,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所以导入的时候,我拿出了7根棒棒糖,让同学们帮助我将这些糖分给同学们,每个同学分三根。看看能分几根。这样学生就运用了上节课学到的知识,轻松解决了问题。这样的导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而且能较好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很自然的引出新课。我们将要继续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导入新课后,我将所有的学习内容放手给了孩子,如果源于生活的导入是本课的亮点化,那下面的学习新课的过程更是本课的另一个亮点。我结合学生的实际,创设了“动手摆一摆”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体验新知。因为每个小组的同学用的小棒的根数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摆出的结果,列出的算式也是不一样的,这样的设计是为了更好的发挥接下去的组研和升研。当自学结束后,就是我对教材深挖重组。我认为“有余数的除法”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包括两个层面的教学。第一层次,利用平均分概念,让学生在分实物的过程中理解什么是有余数的除法,并根据这一过程整理表格,发现算式的共同点。这里的商和余数都是通过分得到的,而不是计算出来的,第二层次,与第一层次不同,学生在整理的过程中,就会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在通过论证得出余数小于除数的概念。所以我让同学们以小组单位进行整理,小组长将结果统计在指定的表格中,然后通过整理的过程,发现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提出疑问。进而顺利进入下一个学习流程,深入探究有余数的除法。

我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筛选,然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两个问题。并充分发挥同学们的自主能力,我让同学们自由选择一个问题进行探究。经过学生的讨论、举例、论证,老师的巡视、点拔。学生共同得出一个结论余数比除数小。让学生明白是因为不够分,所以这些小棒不能正好分完,这个剩下的“1”就叫余数。如此建立余数概念,不仅准确,而且学生印象深刻。使学生再次明白只有分到不能再分时所剩下的那个数,才是余数。

学习到尾声的时候,随着学习目标的完成,学生成就感也油然而生。因为整节课从导入到例题的整理,发现新知余数比除数小。都是在同学们实践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论证得出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完成了对学习方法的引导。并设计了一些课堂检测。来检验学生学习的情况。

整体学习过程比较顺畅。是按我课前预设而来。亮点也很多,但仍然存在不足。

一:教师教学机智不够,在导入时,我让学生分将七根棒棒糖,每三个分给一同学,看看能分几人,学生列的算式是7÷3=2﹍﹍1,而我做在课件的算式却是7÷2=3﹍﹍1,当时我说了一句老师打错了。过后,我进行了反思,如果此时我能让学生根据这个算式。在来动手分一分,不更能体现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吗?教师的课堂教学机智对于学生何其重要,它不仅能机智灵活地处理各种偶发事件,开发学生的潜能,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二:留给学生交流讨论的时间太过仓促。初入探究和深入探究这两个学习环节的小组自主交流中,思维敏捷,表里能力好的优生能充分的进行交流,但那些学困生就没有更好的发挥出来。如果这块的时间在稍微长一点,学困生就能在小组长的帮助下。老师的引导下阐述出自己的想法,充分的发挥“四研”互助式教学的作用了。

除法竖式计算教学反思12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要利用乘法口诀求商,要把商和除数相乘,要用被除数减商和除数的乘积。如果把上述的这些计算写成竖式,记忆的负担就被分散,思维难度就会降低。如果用口算进行有余数的除法,那么难度相当大,所以,教材让二年级学生笔算有余数的除法,不要求他们口算出商和余数。

计算有余数除法和计算表内除法一样,都利用乘法口诀求商,但求出有余数除法的商,比计算表内除法难许多,况且,表内除法的商与除法相乘的积刚好等于被除数,而有余数除法的商与除数的乘积小于被除数,因此,在教学时由易到难地先安排表内除法的竖式,再教学有余数除法的笔算。

反思不足之处如下:

1、教师引导大少,放手有些过度。导致后面孩子们出现了很多问题。

2、孩子们说的机会和时间太少。

3、展示孩子们的错题时间太少,没有纠正环节。

4、从学生完成的作业来看(很多学生在算式上只写商,没有写余数),我疏忽了一个细节,没有把口算算式与坚式打包成一个整体介绍给学生。虽然我的板书上面是横式,下面是相应的坚式,虽然沟通了算式与竖式间的联系,但没有提醒学生,一个完整的用竖式计算的题目,要既有算式,又要有竖式,如果没有余数,那么在算式上就写商是几,如果有余数,那么在算式上既要写商是几,还要写余数是几。

除法竖式计算教学反思13

这是这个学期开学后的第一课,又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摆小棒的活动抽象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二是在活动过程中体会到在平均分物体时有时会有余数,并理解余数的含义,渗透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根据两个班级的学习情况,本部分知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一步的实际含义是比较困难的。原因在于学生不明白“被除数”和“商与除数的乘积”有什么区别。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楚,本次教学我采取了以下设计:

一、分一分。

学生每人有10根小棒,每3根分一组,可以分成几组?(学生很快分完)借助“分小棒”的活动,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比较容易地理解了“余数”的意义。学生经过动手和动口已经对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有了一定的认识,对除法竖式的写法也已接触,只是不熟练。让学生摆小棒,为下面除法的竖式的写法与理解作好好的铺垫,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有好处。

二、写一写。

除法还可以用竖式表示,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怎么表示。我采用的是示范讲解的方法进行教学的。因为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需要,不一定每节课都由学生自主探究。尤其是数学,有些知识是规定性的,不适合学生探究。有余数除法算式的写法是已经规定的、现成的知识,所以对于除法竖式的写法我没有让学生探究,而是直接告诉学生应怎样写。但是这也并非是死记硬背式的机械学习。学生通过摆一摆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教师的直接讲授过程是建立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基础上的。然后又让学生进行了回顾与提炼,加深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同时通过学生对10根小棒能分几组的讨论,也渗透了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观念,为下节课探讨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作了铺垫。

除法竖式计算教学反思14

这节课主要学习例3,即除法的竖式计算,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知道除法有两种:

1、没有余数的除法;

2、有余数的除法。

例3的第(1)题讲的是没有余数的除法,在学生读题后首先判断这题是不是解决平均分的问题,如果是,又是什么样的平均分,由题目的第2条信息“每4个放一盘”,明确这一题的确是解决平均分,说详细点就是知道总数和每份数,要求份数,应该用除法解决。确定了方法,学生就可以列式了,然后借由学生列出的横式引出:除法也可以用竖式计算,介绍竖式的知识,首先,竖式的运算步骤,第二,确认被除数、除数和商的位置。第三,知道竖式中第2个12是怎么来的,具体表示的是怎样的数量。第四,0是怎样得来的?它有表示什么?结合题意,竖式中第2个12不是总数,而是在每盘放4个苹果的情况下得出3(商)盘可以放12个。0则是总共的12个苹果与分掉的12个苹果的差,表示12个苹果正好分完,没有剩余

有了第(1)题做铺垫,我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完成第(2)题,让学生自己探求的竖式,再想一想竖式中每个数的意思。学生汇报后,比较(1)(2)两题的竖式,看看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和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其中第(2)题小萝卜的话给出了一种求商的方法,思考12里最多有2个5,所以商2。这题还要注意的一点是算式中商和余数的单位不一样,具体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做练习时,学生刚学习除法的竖式,还不太熟练,尤其在做完第1题,紧接着做第2题时,有很多同学不知道4÷2的竖式怎么算,是因为过于死板的记忆知识,将没有余数的竖式当做有余数的竖式计算。通过第2题可以知道在有余数的除法竖式中求商的第二个方法——看除数想乘法算式,找和被除数最接近的积,再和总数相减求余数。第4、5两题先明确题目的已知信息和所求的问题,能列出算式和竖式,知道竖式中每一个数的是怎么得来的,根据情境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这堂课竖式对于学生比较复杂,一堂课过后发现很多同学仍不能明确竖式的写法和格式,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和理解。

除法竖式计算教学反思15

《有余数的除法竖式计算》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内容。在学习本课时孩子们已经对有余数除法的有了的初步认识。本节课重难点引导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懂得除数要比余数小的道理。

本学期在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学生初步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但是如何用竖式计算对孩子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主要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摆一摆、独立尝试列竖式计算、说一说除法竖式各部分表示的含义等活动完成的、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还增加了必要的习题。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的掌握并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通过第本次磨课,我们二年级数学老师给我提供了宝贵的意见。课下我不断反思教学,我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创设情境,复习引新。出示试题检测一下生知识掌握情况会更有效。

2、新授环节,孩子们看图时,例题一教师可以引导生先说一说图中的信息,再列出除法算式。最后教师师范除法竖式的计算步骤。例题2可以让孩子自己说,通过观看图片理解图意后,引导学生大胆去表达,然后列出算式,鼓励生再说出计算方法并上台演板。最后通过对比观察两个式子的不同,引导生自己说出不同。在教学中,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观察思考。

3、巩固练习环节。掌握表内除法的竖式写法和有余数护法的竖式写法后及时进行巩固练习。设计的练习题的要有层次。第一小题,鼓励生上台摆一摆,再进行计算。第二小题竖式计算,应该找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加强语言表达能力和叙述能力。第三小题,解决实际问题要让生自己先说出题意,再列式子,要培养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4、最后小结环节,找学生说一说本节课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竖式计算的各部分名称掌握的还不熟练,在教学过程中缺少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和比较除法除法竖式的过程。

5、板书设计上。注意书写规范,字体大小间隔距离适中,必要时用带颜色的粉笔加以突出。在本节课上对学生的评价还不够,今后的教学中应该运用好评价这一手段,对学生进行全方面、多样化的评价。

通过本次磨课,我会不断反思我教学中存在问题,努力在今后的教学中,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更精彩、更有效。

下载10以内加法竖式计算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10以内加法竖式计算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两位数乘三位数竖式计算教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口算) 14×3= 12×5= 200×30= 25×3= 50×300= 100×70= 16×4= 60×400= 40×99......

    两位数乘三位数竖式计算教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口算) 14×3= 12×5= 200×30= 25×3= 50×300= 100×70= 16×4= 60×400= 40×99......

    列竖式计算教案

    课时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会列竖式计算表内除法。 2、继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认真书写的习惯。 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2题。 教学重难点:掌握除法竖式的......

    除法的竖式计算

    简介: ppt制作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除法的竖式计算》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50页》 “除法的竖式计算”。 教学目标:1、利用学生已......

    除法竖式计算教案

    篇一:除法竖式教案及反思除法竖式教学设计高静静 教学内容:除法竖式(课本49页主题图及例1) 教学目标:1、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学竖式计算表内除法。 2、认识除法竖式,掌握除法......

    除法竖式教学设计

    除法竖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通过平均分小棒的活动,沟通平均分小棒的操作过程与除法竖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知道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名称,并理解除法竖式中......

    除法竖式教学设计

    篇一:除法竖式教案及反思 除法竖式教学设计 高静静 教学内容:除法竖式(课本49页主题图及例1) 教学目标:1、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学竖式计算表内除法。 2、认识除法竖式,掌握......

    除法竖式 教学设计

    除法竖式 主备教师:课时编号: 备课时间: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例题和“想想做做”,除法竖式。 教学目标: 1、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会列竖式计算表内除法。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