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君子慎独》教学案例 朱丹

时间:2019-05-12 22:05: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庸·君子慎独》教学案例 朱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庸·君子慎独》教学案例 朱丹》。

第一篇:《中庸·君子慎独》教学案例 朱丹

《中庸·君子慎独》教学案例

松滋镇泰民族学校 朱丹

第一部分 设计说明 第二部分 教案: 第三部分 教学反思 第四部分 评委点评

第一部分 设计说明

所谓中庸之道,其实就是君子之道,就是君子模范遵守社会规则(原意还应该包括天道即自然法则)之道。

儒家哲学注重的是人的自身修养,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提倡人要到达温、良、恭、俭、让的道德境界。在我看来,它是做人的完美境界。

中庸之道是目前全世界最为重视的合理主义。它注重人在处世的行为及态度上的“适度”。要求人们时时检点自己的行为和心态,不断地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辨察、修正其中的丑恶,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准。以求在为人处事上达到最理想的效果!中庸之道的关键是对人的思想及精神世界的构建,重在时时刻刻对人的灵魂进行洗礼,让灵魂保持纯洁、高尚以及正直!

八年级学生学习《中庸》就会学会对待长辈要尊敬讲礼貌、朋友之间真诚守信用、做人有自知之明、尽份内事、尊重知识,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长大后对待上司更忠诚,为官者会更清廉爱民、仁政爱民,对待其它人更博爱。中庸不是教人软弱,而是教人自信、自立、自强不息!

李二曲曾对“慎独”的境界作过这样的描述:“暗室屋漏一如大庭广众之中,表里精粗,无一或苟。明可以对人对天,幽可以执鬼执 1 神。”似这种对道德主体的高标准要求,无疑有利于把道德建设引向崇高境界。正因为如此,刘少奇曾主张把“慎独”作为共产党员修养的方法加以运用。他指出,共产党员“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这说明“慎独”作为自我修身方法,到了现代,仍可为我所用,没有过时。

由此可见,“中庸之道”对初中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初中生学习《中庸》,学习《君子慎独》很有必要。

第二部分 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朗读并背诵。

2、积累文言知识,把握文意。

3、理解文中重要哲学概念的内涵。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讨论、交流

2、理解中庸之道的具体内容、主要原则与精神实质。教学重点:

文言知识、中庸之道的内容原则。教学难点:

文中重要哲学概念的理解。

一、导入新课:

说起“中庸”,人们往往把它和好好先生、折中主义者联系起来,如在评价某人的观点时,喜用“此人的话是对的,不过太新了”加以评述;又如中国人的信仰态度,讲究“不可太信,不可太不信”等,这些都被认为是“中庸”!久之,中庸被赋之以贬义的色彩。

中庸作为孔子思想的精华,却因人们的曲解和误解被“粗暴”扭曲,使它失去了应有的光彩。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中庸之道》来正 确地理解中庸,认知中庸,还原她本真的面目,进而感知她动人的魅力。

二、资料背景

1、《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中庸》是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的著作,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生孔鲤,字伯鱼,早卒;伯鱼生孔伋,字子思。

孔子去世后,儒家分为八派,子思便是其中的一派。子思学于曾子,孟子学于子思,所以后世也把子思、孟子学派称作“思孟学派”,并尊称子思为“述圣”,孟子为“亚圣”。

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

2、《中庸》的主题思想:

中庸的中心思想是儒学中的中庸之道,它的主要内容并非现代人所普遍理解的中立、平庸,其主旨在于修养人性。其中包括学习的方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也包括儒家做人的规范如“五达道”(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和“三达德”(智、仁、勇)等。中庸所追求的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至诚或称至德。

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三、初步了解“中庸”的概念:

展示中庸概念,指导学生初步了解其含义:

孔子曾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庸》)那么,何谓中庸呢?一般理解为:

①“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

②中庸,儒家的处世原则,主要指折中、适当、不走极端。庸,用,“中庸”即以中为用、取用其中的意思。一说,庸,常,“中庸”即中和可常行的意思。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中节,谓之和。”情感未发为中发而中节为和,恰如其分即中庸。也就是说,情感在内心时,是一种适中的状态;表达出来后,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不及”,没有充分表达,二是符合节度,合适而恰当,三是表现得过分。第二种就叫中和、中庸。

“中庸之道”就是通过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原则与方法达到最合适最恰当的状态。这个中间状态,标准状态是“天道”所要求的状态。“过犹不及”,离开了这个状态,都不合“中庸之道”。

以上为抽象的中庸概念,教师举例阐述:

如古人为父母守丧以三年为期,“贤者不得过,不肖者不得不及”。即超过三年之期,或不足三年,皆为不妥,三年就是“丧之中庸”;又如办一件事,办到九分,是为不够,办到十一分,是为过头,皆是不“中”。必须办到十分,恰当好处,始称为“中”,这就是中庸之道。

(板书:中庸①不偏不易②中和常行)

四、研读《君子慎独》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一)朗读,解决读音、断句问题并结合课后注释和文意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2、学生自由朗读 男生、女生各齐读一遍

3、齐读

(二)阅读感知,探究疑难

1、首先提出了“性”“道”“教”三个概念,请解释这三个概念,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性”指上天赋予人的本性、天理(包括仁爱道义等)。即:天赋禀 性特质。

“道”指人依照上天赋予人的正理行事(遵循本性做事)。“教”指修明道德,规范人的行为,使其完善。

“性”是上天赋予,“道”是“性”的表现,“教”为“道”服务。

2、实现“中庸之道”的主要原则有三条:一是慎独自修,二是忠恕宽容,三是至诚尽性。文中提出了慎独自修的原则。

思考并交流:(1)这一原则的意思是什么?(2)怎么慎?(3)为什么要慎独?

【明确】(1)意思是人们在自我修养的过程中,要坚持自我教育、自我反省、自我监督、自我约束。慎独自修是实现中庸之道的必由之路。(2)“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人不闻不睹之时亦谨慎警戒。即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

(3)因为“明道”非常重要,“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因为“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慎独自修是实现中庸之道的三原则之一,也是必由之路。用现在的话讲就是“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或者是“细节决定成败”。

3、中庸之道有何作用意义?

大本达道,可使“天地位”“万物育”,达到“太平和合”。

五、深化拓展

1、讨论:中庸之道在现在往往被人理解为平庸和圆滑,或者说是一种好好先生的处事原则,你觉得这是否是孔子所说的中庸之道?

好好先生

东汉时期,有个名叫司马徽的人,无论别人和他讲什么事,不管是好是坏,他都回答“好”。

有人问他身体怎样,他说“好”。有人说自己的儿子死了,他也说“好”。

他的妻子便责怪他:“人家以为你有德行,才把自己的噩耗告诉你,你怎么反倒说‘好’呢?”司马徽不紧不慢地说:“好,你的话太好了。”弄得他的妻子哭笑不得。这就是明哲保身,但求无过。

时下,像司马徽这样的“好好先生”多得可以扎成堆,他们的“光辉形象”大致是这么个模样:

“好好先生”把原则、正义、良心统统抛在了脑后,其本质是坏的。好好先生”多了,将会造成严重后果:

正气得不到发扬和扶持,歪风邪气得不到有效遏制,腐败分子为非作歹有机可乘,是非分明、主持正义者受孤立、冷落。这样发展下去,社会是很危险的。因此,我们坚决反对做“好好先生”!

2、我们民族有着“慎独”的优良传统,一些清官多能以“慎独”自律。相传,我国东汉时有一位清官杨震。他在赴荆州任刺史途中,道经昌邑。当时,昌邑令王密得知,欲以厚礼报答杨震知遇之恩(王密任昌邑令,乃由杨震举荐),深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杨震以“四知”自警自诫,拒受厚礼,是“慎独”的典范。他的事迹在我国历史上传为佳话。其人被奉为清官,写入正史。可见,若能“慎独”,就可以抵御贪欲滋生,堂堂正正地作人做官。慎独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一旦少了慎独精神,就会降低自己的道德水准,当个人私欲成为至高无上的追求时,就会腐蚀一大批的心灵,就会危害到社会的健康发展。

3、试从《论语》中找些例子,说说孔子在自己言行中是怎样贯彻中庸之道的。

过犹不及

子温而不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周而不比 事君数,斯辱矣

六、作业

1、摘抄文中名句并写点读书笔记。

2、背诵《君子慎独》

第三部分 教学反思

说到慎独,不该只是先哲和圣贤们的追求,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去践行之。无论何时何地,面对何人何境,我们都要做到严于律己,谨慎不苟。慎独的表现在于隐和微,它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便是此理。慎独来自于不断的反省自己。

课上,同学们听得很认真,提出,“君子慎独”能够很好的约束比较自觉地同学的言行,但是仅有这一句的不够的。因为毕竟还有部分自制力不够的同学,不能够做好“慎独”。班级仅仅做好“慎独”还是不够,要做到“慎群”。这个观点,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频频点头。同学们又讨论明确了“慎群”的含义:我们在集体生活的环境中,要时刻保持独立自由思考的意识,不为他人左右。慎独不易,要有很强的自治力;慎群颇难,在做好自己的同时,要承担肃清环境的重任。“君子慎独”已经深入同学们的内心。

第四部分 评委点评

一、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君子慎独》这则文言文,其内容和道理高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所以本课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和疏通文意、道德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二、教学重难点突出。《中庸》中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即在最隐蔽的言行上能够看出一个人的思想,在最细微的事情上能够显示一个人的品质,所以君子在独处时也能做到谨言慎行,不做坏事。这是本文理解的难点,也是阅读理解文言文的一种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在反复诵读和看听故事中,7 明白其意。我们知道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吸引学生阅读兴趣。

三、在教学中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研读课文、探究疑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初步的感受、理解和欣赏能力。这节课以读为主,读中感悟,使学生读懂,读出滋味来,以读为本,重在感悟积累教学。

第二篇:浅谈君子慎独

浅谈君子慎独

人生就应该活得风生水起,就应该有一种精神与信念让自己燃烧与沸腾。慎独是一种最好的体现方式。君子慎独一词最早出自【礼记中庸】,字典上是这样解释的:指人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为。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这是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评定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关键性环节。慎独是一种品德,一种精神,一种坦荡,一种伟岸。

说起慎独,不仅是先哲们追求的目标,就是今天处在喧嚣复杂、物欲横流社会里的人们,慎独也是人人努力追求的思想境界。

慎独是一种智慧,一种谦虚,一种淡定。一种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渴望。

慎独就是在默默无闻和无私奉献中,体会着生命的乐趣。而不是在张扬下吹嘘着自己,贬低着他人。慎独是心灵的井然有序,只有这样的生命才是美丽与永恒的。雷锋叔叔用平凡的善举诠释了慎独精神丰富的意蕴和内涵,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精神的丰碑。深山信使王顺友,心系山民,20年如一日,上高山,下深谷,冒严寒,顶酷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面对获奖他是这样说的:自己的头脑要清醒,绝不能轻飘飘的。作家最重要的还是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写作。家乡为其修造故居。遭到了他的拒绝。香港教育界的传奇——钟期荣和胡鸿烈夫妇,为创办树仁大学奉上毕生积蓄4至5亿元。真正的优秀者都是慎独和谦虚的。他们慎始敬终。不遗余力,默默无闻却又积极有为。让我们相信慎独能改变社会,而他们为慎独做出楷模。我们敬畏的不仅仅是他们做人所坚守的诚实与善良。更有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与豪迈。他们已经站在了灵魂与智慧的高处,向世人昭示了生命的雄奇与伟岸。他们生命的质量对于世人总是充满着魅力与诱惑。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人们的心田。鼓舞着人们正心诚意、身体力行的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

慎独是一种境界,一种情操。感受慎独这份情怀,人生的苦恼都会被抛到九霄云外。我们都会在自我陶醉中得之坦然,失之泰然。并且感受生命的恬然。只有具有慎独精神,才有宽容与礼让。才有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正是由于缺乏对于生命价值的思考,有人用自己的灵魂和人格作抵押而求一劳永逸。却不愿意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进行创造性的投资,获得属于自己的财富。也正是由于没有慎独的境界。于是有了贪官污吏,有了以下嚣张的几句话:我爸爸是李刚。我是县委书记。更有了那不知廉耻的一句: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在自行车上笑。于是乎人前是人,背后是鬼。人前不说,背后乱说。搅得局面一团糟的现象应有尽有。慎独就是挂在我们头上的一面镜子,时时为我们敲响警钟:不要因为别人看不见就放松对于自己的要求。要知道,张扬的日子永远不会有收获,让我们学会慎独。尽心尽力的实干,踏踏实实的奋斗。即便忙忙碌碌,默默无闻。也会感到充实与幸福。

第三篇:读《大学》有感于“君子慎独”

读《大学》有感于“君子慎独”

关于“慎独”的一点浅见

“慎独”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最先见于 《礼记〃大学》。《大学》中第一次出现“慎独”二字是“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这段话的意思是:所谓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就如同厌恶污秽的气味那样(不要欺骗自己),就如同喜爱美丽的女子那样(不要欺骗自己),这就叫做让自己对自己满意。所以君子(为了让自己对自己满意)就一定会独自面对自己的内心。

《大学》中第二次出现“慎独”二字是“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独也。”这段话的意思是:那些没有道德修养的人,在闲居独处的时候,无论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当他们见到那些有道德修养的人,却又躲躲藏藏企图掩盖他们所做的坏事。而装出一副似乎做过好事的模样,设法显示自己的美德。每个人来看自己的时候,都像能看到肝肺一样(直视内心),(自欺的结果只能是底气不足),那么(自欺)还有什么用吗?这就叫做内心的真诚会直达外表,所以君子一定会真诚面对自己。

那么“慎独”在我们工作、生活中的活学活用是什么样子的呢?有这么一个事例:后汉时,杨震四次调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到郡上任的时候,路过昌邑时,过去他曾推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正在做昌邑的县令。晚上,王密去拜见杨震,怀中揣了十斤金子,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这是怎么回事呢?”王密说:“这么晚了,没有人能知道这件事。”杨震说:“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王密羞愧地退出去了。

就此我们看到,如果要做到慎独,就要在个人独自居处的时候,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违道德的欲念和行为发生,从而使道义时时刻刻伴随主体之身。刘少奇同志也曾经对慎独作了更通俗的解释:一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时,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而做不做坏事,能否做到“慎独”,以及坚持“慎独”所能达到的程度,是衡量人们是否坚持自我修身以及在修身中取得成绩大小的重要标尺。“慎独”作为自我修身方法,不仅在古代的道德实践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对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作为一名普通的国家机关公务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中也要“慎独”吗?我认为,同样要做到。慎独就是要做到时刻以报效国家为己任,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慎独就是要做到时刻想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慎独就是要做到领导、同事在与不在一个样,不论人短长,不唯上、不薄彼,结交良师益友,努力提高自身道德水平和层次。慎独是一种情操;慎独是一种修养;慎独是一种自律;慎独是一种坦荡。

第四篇:国旗下讲话 君子慎独(定稿)

君子慎独,真诚面对自己的内心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我们是***班的,今天我 们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是“君子慎独,真诚面对自己的内心”。

“慎独”一词,今日的解释是“慎重承担自己具有的独立性的生命,谨慎面对生命本质中所具有的独立事实。”

“慎独”一词始见于《礼记·中庸》:“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在隐蔽的言行上能看出一个人的思想,在最细微的事情上能够显示一个人的品质。而品德高尚、有修养道德的人往往能够严于律己,表里如一。

慎独是最高层次的律己,是我们民族的传承文化。清代的中兴之臣曾文正公也曾这样说过:“慎独乃自强之道,寻药之方,守身之先务” 后汉东莱太守杨震到东莱郡上任时,路过昌邑县,原先他所推荐的秀才王密,这时做了昌邑县的县令,王密夜里怀中揣着十斤金子偷偷拜见,来赠送给杨震。王密说:“夜里不会有人知道这事。”杨震说: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王密惭愧地走了。杨震被后人称为“四知太守”,正是这种自知,令杨震拒绝这种不义之财,何谓无人知?可见其一颗坚定不可摧的正义之感,可见其一种强烈不可摧的自律意识。这也是社会对“慎独”精神的另一种褒扬。

《五元灯会》上曾载有这样一则故事:由于战乱,普陀寺的众禅者决定迁移庙址。在迁徙途中,只有豫通大师一人坚持早课,从不荒废。有人劝曰:“此处无佛,大师可不必如此。”意思是说,我们这是在躲避战乱迁移庙址的路上,路上没有庙更没有佛,大师可不必这么认真,还每天坚持早课修行。豫通大师答一偈子曰:“此处无佛,我心有佛。既诚我心,是诚我佛。”

今天也许有人认为先贤的行为过于执着,甚或有些傻。但是,正是这种坚持,这种为了心中的信仰而放下眼前利益的精神,才使我们今天读到时心生感动,并愿意效仿他们,做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

人,最大的敌人便是自己。古人的慎独在于正心修身,治国平天下,而身为高中生的我们,慎独是在于自律自省,完善自我,学习生活中没有老师的监督你是否能够独立完成试卷?没有家长的督促你是否能够按时完成作业?没有安静的环境你是否依然可以独善其身而不随波逐流?没有频繁的考试你是否能够三省吾身而不枉费学业?没有学校对仪容仪表和行为习惯的检查,你是否能够明白良好的校容风纪应该是我们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自觉养成的优秀学子形象。倘若你所有的付出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做做样子,那么这样的付出没有也罢,毕竟是自欺欺人。

君子慎独,慎于行为,独于自觉。作为未来社会的成员,走出学校,我们能够看到很多人能够自觉的维护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但也能看到需要我们自省的不文明现象。每每看到工体观众台上的一片狼藉便会感到

无奈而心酸,难道只有旁人的呵斥才可以自觉带走垃圾么?难道只有旁人的谩骂才可以自觉排队不加塞么?难道只有警察的罚单才可以警醒你自觉遵守交规么?总是说国人的素质有待提高,潜意识说是缺少道德观念,深层的说便是这种中华传统文化在一代代的传承中缺失了,“慎独”对于我们来说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境界,不过是自主自律,自觉自省。“慎独”让人得以自我完善,“慎独”让社会公德得以净化。

“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那么怎样才可以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不管有没有人在场都不能让任何微小邪恶的念头萌生,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精神品质日臻完善。“慎独”是一面精神盾牌,可助我们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慎独”更是一盏心灵明灯,在帮我们照亮前行之路的时候,更加教会我们明辫是非曲直;让我们成长为内心清朗,精神昂然,具有浩然正气之人。

传承民族文化精髓,就让我们用“慎独”精神来鞭策自己,老实、宜强坦荡为人,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校园更加文明,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连细小的节气都颇富韵味,不知同学们是否注意到,最近几天小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便是日益临近了,标志着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的时候。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芒种便是农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种节气中,天气日渐炎热,对于每天课业繁忙的我们中午小憩可助恢复疲劳,有利于健康。芒种过后午时天热,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换。在此友情提醒广大热爱运动的同学们,在出汗时千万不要立即洗澡更不可过于贪凉。

本周由我高二八班值周,我们会从自身开始做到自律自省,为大家做好服务工作。

高二八班全体同学

2012-6-4

第五篇:论慎独在大学中庸的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论文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学庸》研读

0713

学习中心北师大继教院校本部

姓 名牛宗汇

学 号162175355003

专 业传统文化

年 级1609级

偏离本质心最有可能的情况就是一人闲居独处时,这时候因没有其他人同在一室,最易任情恣纵,做出违背诚心的不善的举动,所以“独处”是真正考验一个人品行的时候。在独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心不要被欲望所蒙蔽,而偏离了善的本性。所以“慎独”更主要讲的是独自时的“自觉”。

再通过下文:“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着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然,则何意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可以看出人内心的真实总是要表现在外面的,是伪装不了的,内心没有诚,平时的意念、思想会在行为中,表现出来,别人一看就能看出来,隐藏不了。这就叫“诚于中,形于外。”

中庸亦有“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 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从表面看同样说君子会有自己看不见的地方而更加注意,会因有自己听不到的声音而更加谨慎,所以做好独处时的细节之处尤为重要。

慎独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与历史继承性,礼记里的慎独思想虽是古人所提倡的,但是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依然适用,并且同样具有生命力。“慎独”二字历来解释基本一致,那么为什么先人在大学和中庸上用“慎独”两个字来作为君子为人的规范。《荀子·不苟》篇:“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惟仁之为守,惟义之为变化代兴,谓之天德。天不言而人推其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其厚焉,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夫此顺命,以慎其独者也。善之为道者,不诚则不独,不独则不形,„„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唯所居以其类至。”《荀子·不苟》篇中所强调的是诚,言诚是“君子之所守,而政事之本也。”所以荀子将诚作为独的根本,对自己要诚,即使身旁无人亦慎其身。这是在战国末期,到了明代,刘宗周说:“圣贤千言万语说本体说工夫,总不离慎独二字,独即天命之性所藏精处,而慎独即尽性之学。”

总言一上所述,诸家对“慎独”二字的训释,一贯坚持的是君子人格秉性的培养,是发掘出的,而非要求人们去顺从,或是坚守。就如同大学里讲的“如恶恶臭如好好色”一样,处事当用诚,以使自己感到心安理得。

真正的慎独是什么?刘备所说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即是慎独自意诚而达到自觉的体现。

曾国藩总结自己一生的处事经验,写下了著名的“日课四条”,即:慎独、主敬、求仁、习劳。这四条,慎独是其根本,后三条是由慎独而发的枝叶,是“用”。

刘少奇对慎独做了更通俗的解释,一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时,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而做不做坏事,能否做到“慎独”,以及坚持“慎独”所能达到的程度,是衡量人们是否坚持自我修身以及在修身中取得成绩大小的重要标尺。“慎独”作为自我修身方法,不仅在古代的道德实践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对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慎独”作为自我修身的方法,在《大学》里亦是全书的精神。而反过来再看慎独就是

下载《中庸·君子慎独》教学案例 朱丹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庸·君子慎独》教学案例 朱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做个理想中的君子——读《中庸》有感

    与经典零距离接触,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做个理想中的君子,读《中庸》有感 2014—6-10 在印象中对中庸一词并无好感,认为它就是“折中调和”、“和稀泥”等的代言词,直到认真......

    朱丹艳--《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反思(五篇范文)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反思 箭竹溪希望小学 朱丹艳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这是一句多么熟悉、多么亲切、又是多么让人油然而生敬意的话。多少年来,当我们沐浴......

    万通六君子案例分析(小编整理)

    创业管理各小组小作业要求(下次上课前带上) 案例3 万通六君子 1、梳理案例,按时间顺序或发展顺序,500字以内(如果认为表达能力强,能够做到言简意赅,字数无下限,但是上限是500.) 19......

    《石灰吟》教学设计之二[朱丹梅](大全5篇)

    一、激情导入1、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教师板书:石灰吟。朗读课题。顺势解题:(1)吟是一种古诗的体裁。比如;有吟诵、赞美之意;(2)看着这个诗题,你会有怎样的疑惑?2、教师过渡:是啊,司空见......

    10.《君子之道》教学设计(打印)

    10.《君子之道》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君子之道的意思、明白其中所包含的哲理。 2.能诵读《过零丁洋》。 二、教学重难点:对君子之道的理解。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1中庸2礼记教学设计

    1、中庸(节选) 教学目标: 1、梳理字词障碍,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疏通文意,把握节选部分主旨。 3、反复诵读。 4、认真体会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并且做到辩证对待。 教学重难点: 1......

    《中庸》第十五章教学设计(齐家)(大全)

    《中庸》第十五章教学设计(齐家) 教学内容: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子曰:“父母其顺矣乎!......

    花之君子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五篇

    花之君子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自学诗句理解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诗歌大意。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