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万通六君子案例分析
创业管理各小组小作业要求(下次上课前带上)
案例3 万通六君子
1、梳理案例,按时间顺序或发展顺序,500字以内(如果认为表达能力强,能够做到言简意赅,字数无下限,但是上限是500.)
1991年下半年,潘石屹在漂泊的岁月中结识了漂泊的冯仑、王功权、刘军、王启富、易小迪等几个意气相投的朋友,他们共同创立了海南万通,后来人们把他们称为“万通六君子”。
1992年初,潘石屹加入了公司,最初担任总经理助理兼财务部经理,后来也变成副总。1992年,通过运作海口“九都别墅”项目,“农高投”赚得了“第一桶金”。1993年,“农高投”增资扩股,改制为万通集团。
1993年,由万通集团投资组建了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同年,万通在北京开发了“新世界广场”项目并大获成功,卖到了当时市价的三倍。奠定了两个地产大佬冯仑和潘石屹的“江湖地位”。
1995年,六兄弟进行了第一次分手,王启富、潘石屹和易小迪选择离开; 1998年,刘军选择离开;
2003年,王功权选择离开,至此,万通完成了从六个人到一个人(冯仑)的转变。从第一次分手到最后王功权离开,冯仑等人也越来越接受和认可了这种退出机制。分手后,万通六君子都实现了各自的精彩。冯仑、潘石屹和易小迪成为了地产界的大鳄,王功权成为了知名的风险投资家,王启富和刘军也在其他领域开创了一番事业。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商业史上,万通六君子“以江湖方式进入,以商人方式退出”的事件则成为了一段佳话。
2、万通这个案例的团队是如何组建的? 理性或非理性
非理性:这一点可从他们当初约定的利益分配方式“座有序,利无别”可明确看出
互补还是相似
认知冲突还是情感冲突 相似性
1、人们往往愿意同在许多方面与自己具有相似性的人交往,觉得相互之间更加了解,而且更容易自信地对彼此未来的反应和行为加以预测。
2、有些创业者遵循“相似性导致喜欢”的规则,倾向于选择在背景、教育、经验上与他们非常相似的人,许多新企业团队成员来自同一领域或同一职业。
3、最重要的缺点就是冗余问题。知识、培训、技能和欲望重叠的程度大,所接触的能够从对方获取财务支持等资源的人就很有限,不利于企业获取必要的财务资源以及有效运营。互补性
1、创业团队中宽泛的知识、技术和经验有利于新企业。
2、如果一个团队成员所缺少的东西可以由另一个或者更多其他成员提供,那么,整体的确大于各部分之和。不要屈从于只和那些背景、教育、经历状况与你自己相似的人一起工作的诱惑。这样做将在许多方面显得容易和令人愉悦,但它不能提供新企业所需的丰富的人力资源基础。
3、强调互补性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更好的策略,因为它可以提供给新企业一种强有力的和多样化的人力资源基础
创业团队在组建时一般要考虑两个基本问题:互补性和冲突。关于互补性,一个基本的原则是在理念、价值观等方面要高度相似,即所谓的志同道合,这一点“万通六君子”做得不错,这也是该团队能够维持的重要原因。在突出志同道合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在技能、经历、经验等方面要体现互补,要有差异性,这样才有助于创新,才能做到资源整合。
从案例信息看,“万通六君子”在这方面似乎体现得不够好,更多的还是相似性。这也是团队在运行中尽管总能够克制情感性的冲突(论人不论事的冲突),但并不意味着情感性冲突不存在,怨言和投票表决等就已经说明这一点。从案例信息看,“万通六君子”似乎缺乏富有建设性的认知性冲突(简单地说是论事不论人的冲突),这显然与创业团队组建更多地突出了相似性有关。
当然,上述问题的存在也是客观的,甚至带有必然性。因为创业具有显著的不确定性,需要承担风险,团队组建偏重相似性也是正常的。这就需要在运行中予以弥补,即对创业团队进行合理的调整,这是很难的工作,而在实践中则需要创业者特别注意。美国企业家老洛克菲勒有句名言:“建立在商业基础上的友谊永远比建立在友谊基础上的商业更重要。”
3、他们团队管理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为什么?什么原因?他们如何解决的?做个评价。
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1)创业团队在组建时一般要考虑两个基本问题:互补性和冲突。关于互补性,一个基本的原则是在理念、价值观等方面要高度相似,即所谓的志同道合,这一点“万通六君子”做得不错,这也是该团队能够维持的重要原因。在突出志同道合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在技能、经历、经验等方面要体现互补,要有差异性,这样才有助于创新,才能做到资源整合。从案例信息看,“万通六君子”在这方面似乎体现得不够好,更多的还是相似性。这也是团队在运行中尽管总能够克制情感性的冲突(论人不论事的冲突),但并不意味着情感性冲突不存在,怨言和投票表决等就已经说明这一点。从案例信息看,“万通六君子”似乎缺乏富有建设性的认知性冲突(简单地说是论事不论人的冲突),这显然与创业团队组建更多地突出了相似性有关。2)美国企业家老洛克菲勒有句名言:“建立在商业基础上的友谊永远比建立在友谊基础上的商业更重要。”由于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更多的是注意友谊,万通采取“梁山泊模式”的“座有序,利无别”就很典型。在创业阶段,因为不确定性等因素,创业团队往往习惯于用道义凝聚成员,但这缺乏持续性,也不稳定,最后还是需要依靠商业规则和制度的力量来妥善地解决。
3)企业和事业的发展归根结底还要靠组织的力量,需要培育出组织能力。也就是说创业者要把创业团队引导发展成组织,在组织的框架中仍然可以允许甚至有必要发挥团队的力量。为此需要构建必要的管理机制,尽管可以不很成熟和规范。对此,万通的创业者们做得并不够。
4)1995年起,万通的业务开始分布到北京、上海、长春等地,六兄弟分布在不同省份,负责各地的业务。由于当时沟通不便,造成信息不对称。再加上六个人性格不同、地域和管理企业的情况不同,不可避免的,大家在一些事情上形成了分歧,相互之间越来越不容易协调。
5)在经济上六个人都没有计较,但大家对生意的看法和理解出现了分歧。另一方面,六个人对公司的发展战略也产生了分歧。解决方法
1)面对进退维谷的形势,冯仑试图通过学习来解决。
2)一是1995年,王功权去了美国管理分公司,在美国吸收了很多商务、财务安排的方法以及产权划分的理论;二是1992年,张维迎把《披荆斩棘,共赴未来》这篇文章带到了英国,张欣看到这篇文章后很兴奋,决定回国,张维迎就把张欣介绍给了冯仑。
3)王功权和潘石屹都接受了西方的思想,开始劝说冯仑。冯仑开始不同意,但后来去了一趟美国,见到了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两人聊得很投机,冯仑讲了困扰自己已久的问题,周其仁讲了“退出机制”和“出价原则”,给冯仑以很大启发。于是,六个人中的三个人接受了新的游戏规则。回国后,冯仑提出“以江湖方式进入,以商人方式退出”。
4)“以商人方式退出”的万通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团队创业精神的扩散效应。万通六君子好聚好散的团队解体经历,既可以使曾经拥有“同甘苦,共患难”的团队创业精神成为各自续写精彩人生的宝贵财富,又让万通集团有效地通过经营业务整合、组织结构转型、重塑管理体系和企业文化再造等活动在新起点上实现可持续性成长。
4、每组总结(学到什么,有什么启示,学到什么经验,以后实际工作中或创业过程中如何避免······字数不限
首先看到万通六君子的创业始末可以知道
1创业必须有一定的激情,理想,信念,追求。这样才有可能战胜那些在创业期间面临的那些挑战
2团队创业比个人创业更容易成功。
3在寻找创业合伙人时找那些有相同志向并且在能力上能互补的队友 4在创业成功后及时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以便形成高质量的决策
5创业成功后的建立有关创业团队成员之间的利益分配体制和相关的权利分配体制
6创业队员经常的反省自己的管理方式和如今企业的发展情况是否能够同步,并要通过学习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7保持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沟通和掌握信息的一致性可以减少一部分的分歧 8当矛盾产生时要积极寻找合适的解决办法 9当矛盾不可调和时能找到最好的分手方式 10一个团队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成员之间要各有所长,相互配合,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决策者在关键时刻作出决定,成员要有自己在团队的中的定位,只有这样一个团队才能长久的合作生存下去。
11当人跟不上事的时候,不要急于调整人,而应认真调整事情本身,要认真考虑这个事情本身怎么样。,可不可以努力一下,把事情控制在与现有的人比较匹配的状态,很多事情才能很好运作。
12当事与人发生矛盾时,要正确看待人。我们现在做的事,从本质上说,是前所未有的开拓性事业。而现行体制、教育制度都不可能给我们提供现成的人才。这是一个基本判断。因此,决不能企求一下就能找到不经过磨合、现成可用的人才。
13一个企业经营状态的好坏,并不在于有无资金,或项目优劣,关键在于你能不能为天下最优秀的人创造一个能施展抱负和才华的良好坏境,同时使其获得与贡献相称的实际利益,要让这些人愿意来,来了之后干得好,干得痛快,干完之后一想干得值。没有这三点,道理讲得再好,说破天,也无法吸引人才团结奋斗。相反,具备了这种条件,企业就会轻而易举获得全总部竟争优势和比较优势。一流人才干一流事业。
第二篇:模块六必选案例分析
1、在杨老师的教学评价方案中参与评价的主体有哪些?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在杨老师的教学评价方案中参与评价的主体有学生、教师和家长。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评价主体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反思式的学生自评是学生自我认识的过程,它能有效地促进学习的深化,促进孩子的自我评价功能的完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成长能力的活动。为此,要求学生在学习态度、表现活动等方面加以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是指让家长参与学生的日常过程性评价,它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孩子的成长和进步的活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让家长参与评价做孩子的热心观众,为孩子写评语,也进一步促进了家长和老师的联系沟通,同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有力的督促自己的孩子。家长的赏识评价,犹如给孩子注入了一支兴奋剂,让他们激动无比,信心百倍。老师评价是对学生、家长评价的总结和扩展,在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价的基础上,老师运用鼓励的方式进行合理的评价,以达到引导与激励的效果的活动。评价真正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合作进行的有意义的建构过程。
2、在杨老师的教学评价方案中使用了哪些评价工具?
答:在杨老师的教学评价方案中使用的评价工具有:⑴杨老师准备为每个学生创建一个学习档案袋,发给每个学生一个袖珍文件夹,让他们写上自己的名字,指导学生在档案袋中每星期放入一张“进步卡”,每个月放入一张“阶段评价卡”,并要求学生从每一单元中收集至少一篇自己满意的作业放进文件夹。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她将不断引导学生对学习档案袋中的内容进行反思,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进行交流。⑵诊断性评价也称教学前评价或前置评价,一般是在某项活动开始之前,为使计划更有效的实施而进行的评价。学期初的《学生观察记录表》,目的是便于家长和教师了解学生在上一学期和假期中的学习情况。⑶形成性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评价,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习者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以便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如进步卡、阶段评价卡、每月的月评表⑷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某一相对完整的教育阶段结束后对整个教育目标实现的程度作出的评价。它以预先设定的教育目标为基准,考察学生发展达成目标的程度。如期末终结性评价、学期末终结性评价。⑸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
3、你认为杨老师的教学评价方案体现了教学评价设计的哪些原则?
答:目标性原则:无论是进步卡还是期末终结性评价的评价内容都体现了教学目标;
关联性原则:使用了档案袋、作业、调查问卷等多种评价工具;过程与结果统一原则:杨老师的评价方案是面向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整体性原则:杨老师对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评价。
4、杨老师的教学评价方案体现了新课程评价的哪些理念?
答:新课程评价的理念是:教师对学生评价的重点是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并建立自信;同时,主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即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这些在杨老师的教学评价方案中都有所体现。
5、你如何看待杨老师设计的教学评价方案?你认为有哪些优点和待改进的地方?
答:杨老师的方法值得我学习,杨老师设计的评价方案让老师、家长、学生都参与进来,更好的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杨老师设计的方案使用了不同的评价工具,实现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杨老师的评价涉及的内容丰富,不仅涉及了学生的知识掌握,还涉及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如果把测验评价、考试评价方式加进来;涉及学生个人隐私问题不要公开,就更完美了。不过呀我们是做不到杨老师那样完美的,我们的学生家长大多数都到外省打工去了。
第三篇:模块六案例分析《牛刀小试》案例分析
《牛刀小试》案例分析
1、案例中老师们的争论哪些是合理的,如果是你,你会站在哪一方?为什么?
答:我认为合理的有:对第一位老师的做法的争论是合理的。对第二个老师的争论中大部分是合理的,我是站高老师的对的一方。因为纸笔测验考察的只是学生的机械记忆能力,有悖于新课程评价的特点。把二者合理的接洽起来对学生进行评价
2、高老师设计的量规还存在哪些不足?
答:设计描述评价的具体要求时,尽量使用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描述语言,尽量不要使用概括性的语言。同时在交流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量规设计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这样的问题。而且没有对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合理设计。我个人认为在设计中还可以适当增加主要评价要素,要对学习计划的内容进行充分的分析。再根据这些来确定影响学习计划执行的主要学习环节或要素。
3、高老师设计的学生档案袋还可以怎样完善?
答:我认为高老师设计的学生档案袋内容还是比较简单。可以加以丰富,如加入教师和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过程中有特殊意义或价值的信息等学习资料。学习周期计划、同学之间的交流分享情况,促进学生的发展。
4、你认为哪类问题适合用纸笔测验来评价?哪些问题适合设计表现性评价的任务来评价?答:我认为基本上来说我们所教学的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概念的理解等问题适合用纸笔测验来评价。考察学生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问题适合设计表现性评价的任务来评价。
5、你认为实施表现性评价的阻碍有哪些?如何克服?
答:我认为实施表现性评价的阻碍有应试教育的教学评价影响了表现性评价的实施,评价内容还是围绕书本为主,评价方法仍以考试为主,被评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评价重心过于关注结果。要克服以上障碍我认为:改革现有的应试教育制度,大力实施素质教育。
第四篇:模块六必选案例分析
一、在杨老师的教学评价方案中参与评价的主体有哪些?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在杨老师的教学评价方案中参与评价的主体有:老师、学生、家长。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虽然也作为评价者参与评价过程,但更多的是作为评价的监控者和组织者,但评价的主体主要是学生。
二、在杨老师的教学评价方案中使用了哪些评价工具?
答:杨老师的教学评价方案中使用了以下几种评价量规和档案袋:
在杨老师的教学评价方案中使用了评价量规和档案袋评价两种评价工具。其中,评价量规主要是发给学生的三种卡片,包括进步卡、阶段评价卡、期末终结性评价卡。每张卡都有三种形式,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还有发给家长的三张评价表,分别为学期初的观察记录表,每月的月评表,学期末的终结性评价表。而档案袋则是让学生用来装卡片的。档案袋用于收集和保存装学生各种评价卡,老师不断引导学生对学习档案袋中的内容进行反思,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进行交流。
三、你认为杨老师的教学评价方案体现了教学评价设计的哪些原则?
答:杨老师的教学评价方案体现了教学评价设计的六大原则:目标性原则、关联性原则、过程与结果统一原则、客观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指导性原则。
四、杨老师的教学评价方案体现了新课程评价的哪些理念?
答:杨老师的教学评价方案体现以下新课程理念:
评价的角度应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更多关注学生的现状、潜力和发展趋势。就是说,新课程理念主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根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而杨老师的教学评价方案也体现了这一理念:评价的目的——促进发展;评价的内容——综合化;评价的标准——分层化;评价的方式——多样化;评价的主体——多元化。杨老师运用了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表现性评价,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这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
五、你如何看待杨老师设计的教学评价方案?你认为有哪些优点和待改进的地方?
答:我认为杨老师的教学评价方案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她突出评价的激励与控制功能,激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
优点:它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在最大限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需改进的地方:由于当今考试指挥棒的大形势没有改变,学生家长、学校领导重视学生分数的现象可以理解,所以考试分数是评价中重要的一部分。杨老师精心设计的教学评价方案,还是必须要有测验评价。如何使评价不流于形式,增强实效性,也是杨老师有待改进的地方。
第五篇:模块六可选案例分析
模块六可选案例《牛刀小试》案例分析
乌兰县第一中学
杨雪
1.案例中老师们的争论哪些是合理的,如果是你,你会站在哪一方?为什么?
答:案例中老师们的争论都有合理之处。第一种意见认为第一位老师使用传统纸笔测验,没有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的评价手段与方法,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这是正确的,第二种意见认为另一位老师让学生种植指定植物的种子,并要求学生设计完成一个为期两个月的实验,根据观察的结果,撰写报告描述这一实验,这种新课程下的表现性评价 “太过于强调一个单一的实验”。他们指出,只是基于一个单一的实验,关于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真实掌握情况,教师不能给出一个有说服力的评价意见,并且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难以保证,也是正确的。我当然更多愿意综合双方的意见,像文中的高老师一样将两者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会更为全面的考察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2.高老师设计的量规还存在哪些不足?
答:⑴主要评价要素过少,可增加“数字处理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两个评价指标。⑵没有对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合理设计。⑶在对“观察能力”评价指标的描述中,语言的描述太笼统、不具体,可操作性不强。高老师设计的量规存在的不足有:A:主要评价要素过少,可增加“数字处理能力”。如果高老师能把传统的纸笔测试和表现性评价相结合,进行分阶段评价,我想会更好一些。
3.高老师设计的学生档案袋还可以怎样完善?
答:高老师设计的学生档案袋还可以在评价项目里增加:阶段评价、教师评价、总体评价三项。也可以增加档案袋的内容,如⑴我的学习作品⑵学习生命周期的计划。⑶我的学习伙伴等等。
4.你认为哪类问题适合用纸笔测验来评价?哪些问题适合设计表现性评价的任务来评价?
答:我认为对于那些难度不大,立即就会解决的问题适合用纸笔测验来评价,对于那些比较复杂,难度较大一时难于解决的问题,最好用表现性评价,比如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历史小论文等。
5.你认为实施表现性评价的阻碍有哪些?如何克服?
答:我认为实施表现性评价最大的障碍来自老师对评价项目的设计,因为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对专业知识、对课标要求的重点难点掌握准确,还要求备好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并给予不同的指导,更加人性化,进一步彰现因材施教。要克服这个阻碍,就要加强对教师有关教学评价的培训,提高教师对新课改教学评价的认识,掌握新课改教学评价的方法,另外老师要更加深入的备课和教研,吃透教材,吃透课标,全面考虑问题,全面设计评价项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