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案例特殊地理现象的成因分析

时间:2019-05-12 22:58: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案例特殊地理现象的成因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案例特殊地理现象的成因分析》。

第一篇: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案例特殊地理现象的成因分析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案例:特殊地理现象的成因分析

(知识分析)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从而构成了自然环境的有机整体,但在这个有机整体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导致在一些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地理现象中出现了众多特殊的地域分异,而这些地域分异由于成因各异,是教材知识的延伸和拓展,能够考查学生的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已越来越成为近年来高考的重要内容。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专题的复习,掌握自然界中特殊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

2、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增强学生探究特殊地理现象成因的习惯与能力。

3、通过例题的讲解使学生明确这一类试题的审题与解题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分析,探究“特殊”的成因,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分析、发现特殊的地理现象,并加以解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独立思考,不断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产生的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重点:

1、特殊地区气候类型的成因分析(如:澳大利亚的热带草原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巴西高原东南沿海、澳大利亚东北部、中美洲东北部等地形成的热带雨林气候。等等。)

2、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原因。

3、河口三角洲的形成条件。

4、改造自然条件影响农业布局。

5、工业布局的特殊性。

6、交通线路布局的特殊性。教学难点:特殊地理现象的成因分析。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师生互动、分组合作探究学习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引入)利用热带草原气候的“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导入澳大利亚热带草原气候的分布并要求学生分析原因。

1、澳大利亚热带草原气候的分布

(课件显示)澳大利亚热带草原气候的分布图。问:该处热带草原气候呈半环状,那么A(北部)、B(东部)、C(南部)三地的气候成因一样吗?

分组讨论:A、B、C三地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原因。提示思考方向: ①湿季的季节; ②干季的季节。

(A地: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南移,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形成湿季。(或者: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偏转成西北风,风从赤道附近洋面吹来,给该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从而形成湿季。)

B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西侧,处于东南风的背风地带,形成了雨影区,与大分水岭东侧相比,降水明显减少,从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

C地:南部的热带草原气候介于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之间,其成因与地中海气候成因相同,夏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形成炎热干燥的干季,冬季在西风带的控制下,风从海洋吹来,较多形成湿季。)

典型例题:澳大利亚热带草原气候带各部分的主要成因或特征是(ABCD)A.北部赤道低压与东南信风交替控制 B.南部副热带高压与西风交替控制 C.东部地处背风区,降水较少 D.北部夏湿冬干,南部冬湿夏干 列举特殊气候现象的材料:

①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巴西高原的东南沿海、澳大利亚的东北部、中美洲的东北部。这些地区都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②东非高原虽有赤道穿过,但未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却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

③南美洲南端安第斯山脉东侧的巴塔哥尼亚高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在炎热的赤道地带,有一群气候寒冷的岛屿。岛上生长着寒带植物,还栖息着原本生长在极寒地区的南极企鹅。这群被称为热带“寒冷岛”的岛屿,名叫加拉帕戈斯群岛(科隆群岛)。

2、河流侵蚀问题。

(课件显示)某河段。(如右图)问:该河段哪岸受侵蚀呢?

再出示南半球某河段。(如右图)

问:该河段哪一岸被侵蚀呢?请分析原因。(河流流经弯道时,受惯性的影响远远大于地转偏向力,由于惯性,河水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因此就会出现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所以,在弯曲河道中不管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都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如右图))典型例题:

读某河道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港务局拟在A、B两处河段建港,请问是选在A处还是 B处好?,理由是 :。

2、小岛D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为什么? 参考答案:

1、A 因为A处位于河流的凹岸,流水的侵蚀作用显著,河床深。

2、与北岸(即左岸)相连 因为该河位于北半球,河水在流动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因而南岸侵蚀,北岸泥沙堆积。

3、三角洲问题。

(课件显示)各大河形成的三角洲图。

问:在河口地区一般会形成三角洲。你知道形成三角洲的条件是什么吗?(学生讨论)①河流挟带大量的泥沙。(物质条件)

②泥沙沉积。(河流动力减弱,流速变缓。如:河口地势低平、海潮的顶托等。)③内力作用(地壳的升降)典型例题:

刚果河口为什么没有形成明显的三角洲呢? 参考答案: 泥沙来源方面:

①刚果河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水土流失较轻。

②刚果河流经刚果盆地时,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入海泥沙量较少。泥沙沉积方面:

刚果河入海口附近因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泥沙不易沉积。因此在入海口地区未形成明显的三角洲。学生思考:

①从内、外力两个方面说明亚马孙河口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亚马孙河口处地壳下沉; 亚马孙河流域植被好,河流含沙量小。)②钱塘江口(杭州湾)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

(钱塘江泥沙含量稀少;涌潮的巨大冲刷力,使泥沙不能沉积下来。)

4、农业方面。(利用高考题导入)

我国某边防站(海拔4900米)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他们先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不能生长。后来,他们又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有了收获。

1.盖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A)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光照

2.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蔬菜才能生长,解决的问题是(C)A.蒸发量大 B.多虫害 C.地温低 D.太阳辐射强 列举农业方面的有关材料:

①我国将橡胶生产由热带向北推广到32°N;将双季稻生产推广到江淮平原;将小麦的种植高限扩展到海拔4000米的高度。

(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种植范围。)②温室大棚。(改善作物生长的热量因素)③修建梯田。(对地形的改造)

④我国宁夏平原、河套平原被称为“塞外江南”。尼罗河河谷形成“绿色走廊”。(引水灌溉)

⑤我国新疆天山和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水源)

5、工业方面。(利用高考题导入)

右图为某城市两个工业区的分布示意图,东部工业区包括冶炼厂、钢铁厂、石化厂等,西部工业区包括焦化厂、水泥厂等。该地盛行南风。回答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区不断扩展,要求西部工业区中的焦化厂、水泥厂搬迁的呼声越来越大。

问:既然要搬迁,为什么要在此地规划工业区呢?(原来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老城区郊外较为合理。)问:后来为什么要搬迁呢?

(现已完全被新城区包围,污染新城区,影响居住环境,需迁出城区。)列举工业方面的有关材料:

①普通家具厂是市场导向型;黑龙江省的伊春家具厂主导因素是原料;跨国公司在珠三角设立高档家具分厂则是利用土地和劳动力价格较低的优势,降低成本、占领市场。②电子装配、服装加工属廉价劳动力导向型;微电子、高级时装属技术导向型。③南京、北京的石化工业属市场导向型;大庆、辽阳的石化工业属原料导向型。④伊利集团呼和浩特乳品生产基地属原料导向型;北京、大庆液态奶生产基地的落成则是为了接近市场。

6、铁路选线

(出示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俄罗斯北亚地形图。)

问:俄罗斯亚洲部分南部多山,可西伯利亚大铁路不从北部经过而沿南部山区修建,这是为什么?(北部气候寒冷,冻土沼泽广布,人口稀少;南部气候较温暖,人口、城镇较多,运输量较大。)

作业布置:课后收集、归纳、总结。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通过对特殊地理现象的归纳与成因分析,不仅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真正透彻地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还加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了知识迁移水平,建立了分析问题的一般思路。

第二篇:初中地理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篇一:初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

发布者:周玲华发布日期:2010-11-14 21:05:20.0

一、设计理念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关键是改变地理的学习方式,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联系生活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比如读图探究、角色扮演、发挥想象等,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充分训练学生阅读地图、分析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创新的能力,以图忆文,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3)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有关地理现象的成因。

(4)阅读地图,说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规律,说明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读图、阅读、讨论等,培养学生的读图、动手、想象、推理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三)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2)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地理现象,说出主要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教学难点:

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成因。

三、学情分析

四、教法选用、学法指导

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不仅是学到了什么,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本节课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以启发探究为主,辅以读书指导法、讲解法和直观演示法等。

本节课的学习方法为:自主读图探究和合作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出示课时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目的有重点的进行学习。

(二)探究新知

【提出例证、质疑探究】

展示图片资料

1、学生小组合作,根据现象推断变化并简要解释。

在教学中,选择反差大的材料,让学生产生疑问,保持学习兴趣,养成善于动脑思考、敢于开口提问合作学习的习惯。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层层递进的分析解决重点。b、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设疑过渡,观察猜想】

观察非洲和南美洲轮廓特点,大胆进行猜想非洲和南美洲在很久以前是不是曾经连在一起?

引出:大陆漂移。环环相扣,层层设疑的学习过程不断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角色扮演、证实假说】

读材料了解魏格纳和大陆漂移假说。

小组合作收集资料、证据说明大陆漂移假说的科学性,同时采用直观演示的方法说明观点、看法。让学生自主参与、动手体验、反思交流。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c、板块运动

【观察动画,图说地理】

1、动画演示:大陆漂移

2、学生观察,描述,教师课件引导。

3、畅所欲言:从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多媒体演示大陆漂移,增强其直观性,畅所欲言的活动,启迪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探索精神。

【设疑过渡】

大陆为什么会漂移?人们经过不懈的探索,在大陆漂移说基础上创立了板块构造学说。质疑大陆漂移学说,引出板块构造学说理论。

【合作读图、理解学说】

1、引导学生读图,自主发现地理信息,合作总结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通过读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读图分析归纳的能力,发挥合作学习的功效,突出重点。

2、直观演示理解板块运动学说

(1)打鸡蛋,理解地球不是一个整体而是由板块构成的。

(2)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箭头,通过动动手活动,辅以动画演示,理解板块运动的模式,产生的现象。通过联系实际的小实验,形象的计算机动画演示挤压运动、张裂运动过程,使学生更好理解板块运动的内容,突破难点。

3、学以致用

由学生用板块构造学说理论讨论解释地理现象,加深学生对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解。

通过运用板块运动学生解释地理现象的过程,提高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读图思考、由表及里探究竟】

1、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归纳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了解两大火山地震带。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之间有何联系。

教师并联系生活实际,煮裂鸡蛋,蛋清冒出来的例子。通过读图归纳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从表层信息获取地理知识内在联系的深层信息,并联系生活突破难点。

【走进生活中的地理】

浏览汶川地理图片,烘托情景,探究汶川地震成因。

通过汶川地震的图片资料,感染学生,激发探究的欲望,体验地理知识的价值性,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培养爱国情感。

(三)课堂总结

1、学生自主小结质疑。

2、教师总结,激励探索。

激励学生不断求索达到课虽尽,而意不止的目的。

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以问题为探究学习的起点和方向,力求从学生感兴趣地理现象入手,注意生活中地理教学资料的积累和运用,采用实物展示、多媒体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逐步培养学生读图析图技能、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精神,教学目标圆满完成,教学效果较为理想。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

[ 录入者:吴杰 | 时间:2010-03-09 09:48:00 | 作者:吴杰 | 来源: | 浏

览:334次 ] 初中地理《大洲和大洋》教学案例

昝岗镇中学 吴杰

一、设计理念:

当今的新课程改革,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 为主的学习方式。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地理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学生自己动手做演示、教师指导、课件播放、练习体会等综合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学会运用地理图表资料说明和解决地理问题,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②能力目标:

③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渗透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通过组织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并加强了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三、重点和难点

2.七大洲、四大洋位置、分布及大洲轮廓—落实在地球仪和地图上

难点:熟悉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位置和关系。篇二: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三:初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

一、设计理念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3)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有关地理现象的成因。

(4)阅读地图,说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规律,说明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读图、阅读、讨论等,培养学生的读图、动手、想象、推理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三)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2)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地理现象,说出主要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成因。

三、学情分析

四、教法选用、学法指导

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不仅是学到了什么,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本节课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以启发探究为主,辅以读书指导法、讲解法和直观演示法等。

本节课的学习方法为:自主读图探究和合作学习。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以问题为探究学习的起点和方向,力求从学生感兴趣地理现象入手,注意生活中地理教学资料的积累和运用,采用实物展示、多媒体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逐步培养学生读图析图技能、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精神,教学目标圆满完成,教学效果较为理想。

第三篇: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及其分析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及其分析

________刘华春

高中地理新教材知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详实,是使学生们“获得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目的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学中应该避免照本宣科,让地理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们通过积极参与来获得知识和认识自然发展规律的一个平台。

高中地理中有很多知识是密切生活的,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的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内容。这一节中很多的知识学生在生活或者在电视上都能够经常接触到。天气的阴晴、冷暖学生司空见惯了,也切身感受到,但未必能掌握其变化的规律。这些问题的提出学生非常感兴趣,学习的激情比较高,而且教材对这一内容的介绍也表较详细。怎么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住天气变化规律呢?在思考如何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我先后想到了三个教学方法:

第一,联系生活。在上课之前给学生放一段学生经常接触的天气预报视频,学生看到其常看的节目时,感觉很亲切,学习的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而且视频中也富含的这一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有先入为主的思想,首先对所学知识有个大概的了解,凭借学生们的已有知识,将视频中的内容储存在大脑中,再经过加工、分析、比较,形成新事物的形象,来获取新知识。这样做对接下去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二,利用多媒体动画来演示锋面结构和成因示意图。多媒体的信息含量比较大,可以在课堂当中给学生提供较多的图片和动画。本节课的一些知识比较宏观、抽象,且学生们在初中时地理知识比较薄弱,单单通过文字表述,学生很难理解锋面的结构和变化过程。通过读图(锋面结构图)可使学生们加深对文字系统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他们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空间结构和空间联系。

第三,联系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天气在地球的各个地方都有其特殊性,而且心可改也提出了让学生多学习家乡的地理,所以 在将这个内容时,我大胆的加入了本地的天气变化来解释常见的天气系统。在上这节内容时,刚好有一股冷空气南下影响我市,结合此次的冷空气南下,形象地解释了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变化状况以及给我市带来的影响,通过这一例子学生很容易的理解了冷锋的知识。

第四,图表结合讲解法。鉴于教材中的图像统和文字系统都是我们要掌握的内容。而且常见的天气系统中又存在着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三种不同的天气系统,这三种天气系统既有相似的地方也不同的地方,对于这点学生非常容易混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通过列出表格对比三种天气系统的俯视图、侧视图、结构、气团运动状况、降水分布、降水特征以及过境的天气变化特征。这样做学生就可以直观的感受到三种锋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轻松的缕清知识点。

不过这节课的设计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

第一、是在时间的把握上,前面锋面的结构和成因上用的时间过多,使得后面列表比较三种锋面系统的异同上所用的时间相对较少。提到最近冷空气对我市的影响这一知识点,所用的时间也不够。很多学生没有很好的了解此内容。

第二、在讲到锋面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对所经过地区天气变化的影响时,过早的把答案公布给学生,使学生没有来得及思考问题,学生的动脑能力没有很好的调动起来,活动不充分。

第三、上课过程中,由于多媒体的出错,有几个动画没有展示出来。且多媒体的屏幕太小,前面的同学可以清晰地看到屏幕的内容,而坐在教室后面的同学由于反光并不能清晰地看到屏幕的内容,影响了课堂整体效果。这些问题都是在上课前所没有预料到的,在后面的几个班中我将做及时地调整。

这节课所有的案例都来源于实际,使教材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案例分析的过程,调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运用新学的知识来理解锋面系统,使知识变得鲜活、有趣。

案例分析的过程,采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促进思维,开阔视野,是学生得到综合能力的培养,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在这些案例的教学中,融入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体现了地理教学的育人功能。

自然界的许多现象和规律需要我们用地理知识去解释和研究,如何用更有效,更直接的方法去让学生们理解这些知识,是我们地理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和思考的问题。

第四篇: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及其分析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案例及其分析

潮安县铁铺中学

陈湘鸿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展现了各种各样的地理事物、现象,使我们对这些事物和现象充满了好奇心,并通过研究和探索未知规律,透过多种表象发现其是相互联系。而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高一地理新教材内容主要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详实,能使学生获得对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时常运用丰富的案例,让学生们通过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来获得知识和认识自然发展规律,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学生的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可以更好地培养其智力,锻炼其能力。

高一地理中有很多知识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如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的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就是其中一个最典型的内容。在这一节中有许多的内容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够经常接触到。比如天气的阴晴、冷暖对学生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也切身感受到,但未必能够掌握其变化的规律。如果在上课前提出这些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问题,并加以适当的导入,将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效果更为突出。此外,教材对这一内容的介绍也比较详细,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住这节课的内容呢?我想到了三个教学方法:

第一、联系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天气在地球的各个地方都有其特殊性,因此在讲这个内容时,我加入了铁铺镇近几天的天气变化来解释常见的天气系统。在上这节内容时,刚好有一股暖空气影响我市天气,结合此次的暖空气过境情况,形象地解释了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变化状况以及给我市带来的影响,通过这一例子学生很容易的理解了暖锋的知识。

第二、联系日常生活。在上课之前给学生放一段潮州市天气预报视频,学生看到其常看的节目时,学习的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且视频中也富含的这一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首先对所学知识有个大概的了解,将视频中的内容储存在大脑中,再经过分析与比较形成新事物的形象,来获取新知识。

第三、运用自制的模型来模拟锋。常见的天气系统中存在着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三种不同的天气系统,这三种天气系统既有相似的地方也不同的地方,对于这点学生非常容易混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通过自制的模型来模拟各种类型的锋。模型的制作相对简单,模拟的效果也比较理想,能够充分地模拟出各种类型的锋以及其控制下的天气。在实际操作中,学生都非常感兴趣并认真地观察整个演示过程,还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问题,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虽然这节课基本达到了教学要求,但是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

第一、播放视频过程中,由于多媒体系统问题,有些动画没无法展示出来。此外,多媒体的屏幕比较模糊,前面的同学可以清晰地看到屏幕内容,而教室后面的同学由于反光不能清晰地看到屏幕内容,影响了课堂整体效果。

第二、在时间的把握上,前面演示锋面的结构上用的时间过多,后面列表比较三种锋面系统的异同上所用时间相对较少。提到最近暖空气对我市的影响这一案例,由于上课前没想到学生积极地参与,所以所用时间相对较多。

第三、在讲到锋面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对所经过地区天气变化的影响时,由于过早地把答案公布给学生,使学生没有来得及思考问题,学生的动脑能力没有很好的调动起来,活动不充分,学生的智力无法得到很好的锻炼。

这节课所有的案例大都来源于实际,使教材贴近日常生活,激发学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案例分析的过程,调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运用新学的知识来理解锋面系统,使知识变得鲜活、有趣。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案例的教学方法有其实际的重要意义。

第五篇:地理教学案例分析[定稿]

地理教学案例分析:

意外收获与兴趣教学

宁安市 三陵学校 李金彪

古语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说明对事物影响很深,却又悄无声息、潜移默化。在教学的实践中,我发现我们地理教师合理恰当的选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往往也是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讲八年级下册《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时,我就采用了报告会加辩论赛的方式,男生为北方代表,女生为南方代表。我在学校同时负责多媒体的教学指导工作,利用学校方便的网络资源,给学生一片资助获取资料的空间。这时候我发现原来学生是那样优秀,远远的超出你的想象。一场游戏,更像一场竞争!以至于后来连我这位老师也被他们当成间谍给封锁起来。

记得那节课,女生利用区域代表介绍图片,实物展示,相关资料链接……详细的展示了江南之美.从自然风光到民俗文化,从天涯海角到苏杭二州,从地方美食到江南文化,从气候资源到鱼米之乡,从民族和谐到腾飞展望……最后以一首《远方的客人留下来》再一次重申了江南山美,水美,人更美!赢得了男生的喝彩.男生则以旅游团的形式邀请女生代表从茫茫林海沃土龙江开始,漫步北国,一路上详尽的介绍,细致的解说 ,热情周到的服务,把北方人的热情豪爽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样博得了女生的掌声.两组突出的特点是资料全,讲解细,看得出来他们充分利用了网络,并且分工明确,准备充分.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汇报展示-课堂辩论-师生评价总结”四个阶段,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最后在师生共同评价总结南方、北方各有优势各有自己腾飞的未来。江山如此多娇,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切实的完成了教学目标.那节课,我几乎成了观众,本来我以为用对比法概括出来两地的特征及差异的原因已就知足了,没想到他们竟然联系到很多我没有设想到的知识,课堂丰富了,学生热烈了,老师也欣慰了。一次小小的改变却带来如此丰厚的意外收获.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兴趣真的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这也引起了我的思考:怎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更好的利用在教学当中呢?

下载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案例特殊地理现象的成因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案例特殊地理现象的成因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必2 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深圳市滨河中学姜涛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学生通过对实际案例对比分析......

    “特殊”学生教学案例分析

    “特殊”学生教学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特殊”学生是指在体育课堂中不听话,不服从,活泼、好动的学生。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学生就会感到头痛,打也不是,骂也不是,布置......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地理案例教学运用》[五篇材料]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地理案例教学运用》 一、案例选编策略 选编好案例是顺利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不是学习的终极目标,而是用于揭示地理原理和规律、启迪学生思维、引导......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初探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初探 摘要: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而尝试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运用高中地理案例,分析、归纳了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特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初探范文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初探 隆昌一中 贺永芬 随着地理新课程的实施,案例教学越来越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和手段。无论是教材编写,还是具体的课堂教学,都需通过列举大量......

    高一地理必修3“荒漠化成因分析”教学设计汇总

    高一地理必修3“荒漠化成因分析”教学设计 一、课标的要求 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 二、教材分......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及其分析(小编推荐)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及其分析 高中地理新教材知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详实,是使学生“获得对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目的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学与会考复......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及其分析》[五篇范文]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及其分析》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实践能力,已成为学校教育的核心。为适应这一需要,教师的教学方法必然也要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