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一节 荒漠化成因分析 教学设计湘教版必修III

时间:2019-05-12 06:40: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一节 荒漠化成因分析 教学设计湘教版必修III》,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一节 荒漠化成因分析 教学设计湘教版必修III》。

第一篇: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一节 荒漠化成因分析 教学设计湘教版必修III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一节 荒漠化成因分析 教学设计湘

教版必修III

必修Ⅲ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成因分析”教学设计

sgcdj

一、课标的要求

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

二、教材分析

1.由于课标中把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并列提出,即没有把水土流失归属于荒漠化。因此,关于荒漠化的定义,我们可以理解为土地沙质荒漠化,即沙漠化;

2.土地荒漠化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教材开始以阅读加活动的形式给我们呈现了“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3.关于荒漠化的原因,教材是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加以说明的,其中重点在于分析人为原因在加速荒漠化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分析描述了包括干旱(基本条件)、地表松散物质(物质基础)、大风吹扬(动力因素)等原因。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恰恰具有这些发生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荒漠化的人为原因包括过度农恳、过度放牧、过度樵采和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等。

三、设计思想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充分运用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层层深入,从而使学生形象理解荒漠化的基本内涵及成因:

2.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兴趣爱好,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引导学生自行建构知识体系;

3.学习过程充满趣味性和实用性,真正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理解荒漠化的含义;

⑵理解荒漠化的成因。

2.过程与方法

⑴结合本县荒漠化的一些现象,理解荒漠化的含义;

⑵结合西北荒漠化的因素分析,了解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了解人类活动对整个地理环境的影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科学的环境观;

⑵通过案例分析,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⑶通过欣赏有关荒漠化的景观图片,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紧迫感。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荒漠化的成因。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教学难点:理解荒漠化的成因。

六、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七、学情分析

我校虽然是一所市一级学校,但学生都来自本县各乡镇,是本县生源最差的一间普通高中。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缺乏空间想象力。通过调查,大多数学生对地理的学习仅仅是应付式的,但更多的学生希望能从地理课堂上学到一些实用的东西。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状况,教师应该从学生身边的地理现象讲起,层层深入,尽量多讲一些对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境】 电脑室

【课前准备】

1.教学设计与多媒体课件制作;

2.将全班同学分为四组,让学生推举一位会熟练操作电脑的同学为组长。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几张有代表性的西北荒漠化景观图: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问题导入:我们班有没有同学到过西北地区?

学生回答:没有!

教师继续问:大家想不想亲身去体会一下呀!

学生回答:想!

教师点拔:好!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究一下西北荒漠化的成因。

【讲授新课】

探究活动1:

主题:理解什么叫荒漠化。

探究途径:教师提示本县的一些荒漠化景观(如学校后山的红砂岩山、本县正在开发的东华寺旅游区的石山景观)。让学生思考这些景观属不属于荒漠化?

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小组讨论后得出:

对荒漠化的理解:

(1)由于气候变化或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

(2)土地退化是由于土地使用不当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耕地、森林、草地等生产力下降。

过渡:在我们身边有没有这种土地退化的情况?

小组讨论后得出:

如我们养在花盆里的泥土,长期只给它浇水而不施肥,就很容易板结;家里开的荒山,如果耕种不合理,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而使农作物减产......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教师归纳:现在地球上因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荒漠化已经演变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所以,我们应该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共同来保护我们的家园。

探究活动2:

主题: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哪些。

探究途径:通过多媒体演示实验探讨答案。

要求:分别设计3个形状大小大体相同的锥形土堆,其中一个土堆覆盖上草皮,另外两个什么也不盖。

①将等量的水轻轻倒向两个土堆(一个有草皮,一个没有),观察水土流失的情况;

②将等量的水分别用不同的速度倒向两个没有草皮的土堆,观察水土流失的情况;

③将不等量的水分别倒向两个没有草皮的土堆,观察水土流失的情况。

实验结论:(1)有草皮的土堆水土保持较好,没有草皮的水土流失较严重;

(2)水倒得越急,水土流失就越严重;

(3)水倒得越多,水土流失越严重。

引导:根据实验情况,小组探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学生小组讨论后得出:

结论: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因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⑴自然原因有:黄土高原自身土质比较疏松,地势崎岖,加上该地夏季暴雨比较集中;

⑵人为的原因有:破坏植被造成黄土缺少植被的保护,使水土流失加剧,人类在此起到关键的作用。

过渡:对于黄土高原来说,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水土流失导致荒漠化。这里主要是水蚀的作用。那么,对于西北内陆地区一大片沙漠景观,又是怎样形成的?

探究活动3:

主题: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自然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

探究途径:展示相关图片“西北地区位置和地形图”、“中国年降水量图”。

西北地区位置和地形图

中国年降水量图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找相关内容,小组讨论后得出:

分析过程: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地形--高大山地,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水文--多为内流河,水量小;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植被--稀疏,对地表保护作用差。

引导:以上各要素都促成了干旱的特征,这里主要是风蚀的作用。

结论:⑴西北荒漠化的原因有:

自然原因:①西北地区土质疏松,地表缺乏植被的保护,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②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于降雨量,促进土地荒漠化进程。

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程建设等。

展示相关图片:

草原退化

水土流失

土壤盐碱化

土地石漠化

⑵荒漠化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有:水蚀作用和风蚀作用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B、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是气候异常造成的 C、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

D、盐渍化不属于土地荒漠化

2、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地区,正确的是()

A、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

B、西南喀斯特地区--红漠化

C、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

D、华北平原--石漠化

3、在荒漠化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气候异常

B、人类活动

C、雨量的变化

D、干旱环境 4.在开发和利用当地的灌溉水源中,最容易衍生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A.地下水位下降

B.土地盐碱化

C.土地荒漠化

D.生物种群灭绝

5.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A.位于非季风区,基本不受季风的影响

B.温带大陆性气候,东西有显著差异

C.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D.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都在200毫米以下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6.下列荒漠中,比较容易治理和利用的是()

A.由于自然原因形成的荒漠

B.塔克拉玛干沙漠

C.原生沙质荒漠和砾漠

D.水分和植物条件相对较好的荒漠

7.下列不符合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的是()

A.增加牧区水井数量

B.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C.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D.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答案:1.C 2.C 3.B 4.B 5.B 6.D 7.A

【课后活动】

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完成课本P38活动第2题。

【教学反思】

1.本节课堂教学效果基本达到了设计意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也顺利地掌握了课标所要求的知识。同时引起学生对身边生活的关注,让学生学会了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共同分享学习的乐趣。

2.由于教学过程需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依托,知识归纳能力要求较高,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或生活经验缺乏等,都有可能会影响上课进度,导致整个教学过程延时。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用心

爱心

专心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第二篇:高一地理必修3“荒漠化成因分析”教学设计汇总

高一地理必修3“荒漠化成因分析”教学设计

一、课标的要求

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

二、教材分析

1.由于课标中把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并列提出,即没有把水土流失归属于荒漠化。因此,关于荒漠化的定义,我们可以理解为土地沙质荒漠化,即沙漠化;

2.土地荒漠化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教材开始以阅读加活动的形式给我们呈现了“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3.关于荒漠化的原因,教材是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加以说明的,其中重点在于分析人为原因在加速荒漠化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分析描述了包括干旱(基本条件)、地表松散物质(物质基础)、大风吹扬(动力因素)等原因。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恰恰具有这些发生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荒漠化的人为原因包括过度农恳、过度放牧、过度樵采和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等。

三、设计思想

1.充分运用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层层深入,从而使学生形象理解荒漠化的基本内涵及成因:

2.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兴趣爱好,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引导学生自行建构知识体系;

3.学习过程充满趣味性和实用性,真正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理解荒漠化的含义; ⑵理解荒漠化的成因。2.过程与方法

⑴结合本县荒漠化的一些现象,理解荒漠化的含义;

⑵结合西北荒漠化的因素分析,了解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了解人类活动对整个地理环境的影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科学的环境观;

⑵通过案例分析,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⑶通过欣赏有关荒漠化的景观图片,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紧迫感。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用心

爱心

专心 教学重点:荒漠化的成因。教学难点:理解荒漠化的成因。

六、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七、学情分析

我校虽然是一所市一级学校,但学生都来自本县各乡镇,是本县生源最差的一间普通高中。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缺乏空间想象力。通过调查,大多数学生对地理的学习仅仅是应付式的,但更多的学生希望能从地理课堂上学到一些实用的东西。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状况,教师应该从学生身边的地理现象讲起,层层深入,尽量多讲一些对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境】 电脑室 【课前准备】

1.教学设计与多媒体课件制作;

2.将全班同学分为四组,让学生推举一位会熟练操作电脑的同学为组长。【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几张有代表性的西北荒漠化景观图:

用心

爱心

专心

问题导入:我们班有没有同学到过西北地区? 学生回答:没有!

用心

爱心

专心 教师继续问:大家想不想亲身去体会一下呀!学生回答:想!

教师点拔:好!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究一下西北荒漠化的成因。【讲授新课】 探究活动1:

主题:理解什么叫荒漠化。

探究途径:教师提示本县的一些荒漠化景观(如学校后山的红砂岩山、本县正在开发的东华寺旅游区的石山景观)。让学生思考这些景观属不属于荒漠化?

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小组讨论后得出: 对荒漠化的理解:

(1)由于气候变化或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

(2)土地退化是由于土地使用不当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耕地、森林、草地等生产力下降。

过渡:在我们身边有没有这种土地退化的情况? 小组讨论后得出:

如我们养在花盆里的泥土,长期只给它浇水而不施肥,就很容易板结;家里开的荒山,如果耕种不合理,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而使农作物减产……

教师归纳:现在地球上因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荒漠化已经演变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所以,我们应该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共同来保护我们的家园。

探究活动2:

主题: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哪些。探究途径:通过多媒体演示实验探讨答案。要求:分别设计3个形状大小大体相同的锥形土堆,其中一个土堆覆盖上草皮,另外两个什么也不盖。

①将等量的水轻轻倒向两个土堆(一个有草皮,一个没有),观察水土流失的..........情况;

②将等量的水分别用不同的速度倒向两个没有草皮的土堆,观察水土流失的.....情况;

③将不等量的水分别倒向两个没有草皮的土堆,观察水土流失的情况。...实验结论:(1)有草皮的土堆水土保持较好,没有草皮的水土流失较严重;(2)水倒得越急,水土流失就越严重;(3)水倒得越多,水土流失越严重。

引导:根据实验情况,小组探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学生小组讨论后得出:

结论: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因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用心

爱心

专心 ⑴自然原因有:黄土高原自身土质比较疏松,地势崎岖,加上该地夏季暴雨比较集中;

⑵人为的原因有:破坏植被造成黄土缺少植被的保护,使水土流失加剧,人类在此起到关键的作用。

过渡:对于黄土高原来说,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水土流失导致荒漠化。这里主要是水蚀的作用。那么,对于西北内陆地区一大片沙漠景观,又是怎样形成的?

探究活动3:

主题: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自然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 探究途径:展示相关图片“西北地区位置和地形图”、“中国年降水量图”。

西北地区位置和地形图

用心

爱心

专心

中国年降水量图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找相关内容,小组讨论后得出:

分析过程: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地形——高大山地,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水文——多为内流河,水量小;

植被——稀疏,对地表保护作用差。

引导:以上各要素都促成了干旱的特征,这里主要是风蚀的作用。结论:⑴西北荒漠化的原因有:

自然原因:①西北地区土质疏松,地表缺乏植被的保护,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②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于降雨量,促进土地荒漠化进程。

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程建设等。展示相关图片:

用心

爱心

专心

草原退化

水土流失

土壤盐碱化

用心

爱心

专心

土地石漠化

⑵荒漠化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有:水蚀作用和风蚀作用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B、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是气候异常造成的 C、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 D、盐渍化不属于土地荒漠化

2、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地区,正确的是()

A、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 B、西南喀斯特地区——红漠化 C、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 D、华北平原——石漠化

3、在荒漠化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气候异常 B、人类活动 C、雨量的变化 D、干旱环境

4.在开发和利用当地的灌溉水源中,最容易衍生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A.地下水位下降 B.土地盐碱化 C.土地荒漠化 D.生物种群灭绝 5.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A.位于非季风区,基本不受季风的影响 B.温带大陆性气候,东西有显著差异 C.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D.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都在200毫米以下 6.下列荒漠中,比较容易治理和利用的是()

A.由于自然原因形成的荒漠 B.塔克拉玛干沙漠

用心

爱心

专心 C.原生沙质荒漠和砾漠 D.水分和植物条件相对较好的荒漠 7.下列不符合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的是()

A.增加牧区水井数量

B.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C.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D.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答案:1.C 2.C 3.B 4.B 5.B 6.D 7.A 【课后活动】

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完成课本P38活动第2题。【教学反思】

1.本节课堂教学效果基本达到了设计意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也顺利地掌握了课标所要求的知识。同时引起学生对身边生活的关注,让学生学会了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共同分享学习的乐趣。

2.由于教学过程需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依托,知识归纳能力要求较高,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或生活经验缺乏等,都有可能会影响上课进度,导致整个教学过程延时。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三篇:高中地理 《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教学设计

《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过程

(一).教材内容的地位及作用

环境保护和发展经济是当今世界关注的重大问题。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被称作地球的“癌症”。其影响和危害的深远性,在于它摧毁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和环境,直接威胁着人类社会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空间;危害的时间可延续几代人甚至不可逆转。在中国,荒漠化也是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和土地问题,荒漠化面积的扩大已成为土地资源逐渐丧失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21世纪议程》提出了我国防止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战略与措施,并指出防治荒漠化是中国一项长期的任务。西北干旱地区是我国荒漠化发展的典型地区和荒漠化防治的重点地区,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强化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参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载体。

(二).学生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

从全球环境问题角度考虑,学生或多或少地了解到一些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教师带领部分同学进行了“荒漠化治理措施”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对我国四个地区的荒漠化成因及治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课前收集了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通过学案为此课教学作了一定的铺垫。

(三).教学目标

⒈运用地图、图片及材料,了解影响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理解人类活动对荒漠化的影响。⒉了解荒漠化防治所需注意的问题;强化科学的人地观念,渗透环境人口容量及可持续发展观念;对如何打破荒漠化与贫困相伴这种恶性循环,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形成自己的想法,培养批判精神。

⒊通过案例的感知体验——“吉林4年治荒520万亩”、“沙坡头治沙”,形成积极主动学习态度,启示学生对如何打破荒漠化与贫困相伴这种恶性循环,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念,渗透国情教育及危机意识;引导学生理解荒漠化的防治既是科学问题又是社会问题;通过合作学习,交流想法,培养批判精神、创新精神,提高实际联系理论,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人为因素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中的作用和表现。2.通过案例的分析,对如何打破荒漠化与贫困相伴这种恶性循环,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形成自己的想法,并解决实际问题。难点

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方式的荒漠化整治措施。

(五).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处理

荒漠化的成因,需要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从图入手,推理分析。在自然因素方面,引导学生从地理空间位置和气候进行分析;理解人为因素是影响荒漠化的决定因素,分析理解人为因素影响的不同表现,并挖掘根源,帮助学生认识“治沙与治穷相结合”是荒漠化治理的正确思路。荒漠化的防治,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结合具体实际,围绕突出矛盾,因地制宜,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水平。这部分是本节,也是本单元知识的重点。荒漠化防治的核心在于协调人地关系,要针对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并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实施科学的管理,以获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2.知识关系

通过教材的分析,本节知识的内在联系是:由于气候因素和贫困→不合理的人类生产活动→土地荒漠化→制约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治沙与治穷相结合→防治荒漠化→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

3.教学设计

⑴从世界环境日引入新课,目的让学生一起关注一下我们的生存空间,通过阅读资料,问:你希望的地球应该是什么样?资料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增加绿色。荒漠化严重)⑵通过读图、析图、用图,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了解荒漠化的成因,得出具体防范措施。如观察某地区等降水量线分布图,通过经纬网进行空间定位及所属自然区;分析该地区突出的气候特征、降水的分布规律、原因、植被类型,进而引导分析风力大小及地表沙质沉积物变化的分布规律及导致自然景观变化的原因。最后,归纳导致荒漠化问题的自然原因:基本条件——干,动力条件——风,物质条件——沙 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和资料,使知识直观化。通过设问,结合资料思考:蒙古国东部比我国呼伦贝尔草原荒漠化进程慢的原因。以商都县为例看该地土地荒漠化的状况。(课本P40图4.9分析:①从1962年到1978年,该地荒漠化土地比例呈现怎样的变化?为什么?②从1978年到1988年,该地荒漠化土地比例又呈现出怎样的变化?为什么?归纳影响现代荒漠化发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人类的活动。)

再据课文p40-41有关内容思考阅读材料所表现的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⑷深入引导学生分析导致上述问题的根源是什么?(——贫困)。

展示结构图,(见课件)学生回答:由于人口过快增长往往导致人们生活贫困,增大对现有生产性土地的压力,人们迫于生计而无可选择地采取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和落后的灌溉方式等非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形式,开发现有资源,从而加快了荒漠化的发展。

师结:荒漠化是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于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结果。尤其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则使土地荒漠化进程加速形成恶性循环。

进一步思考:如何打破荒漠化与贫困相伴这种恶性循环,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⑸分析法、案例教学法相结合。以学生活动为主线,通过科尔沁和沙坡头治沙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每一环节,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渗透科学的人地观,及可持续发展观 [案例1]吉林4年治荒520万亩

科尔沁沙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及毗邻的吉林、辽宁省的部分地区,属重度沙漠化地区。一亩草场正常载畜量应为1.3只羊,而吉林白城市通榆县(位于科尔沁草原最东端)到2001年竟要承载13只羊,整整翻番了一倍。科尔沁65%以上的草原成为沙化、碱化、退化草地,一度出现“碱进人退”、“碱撵人搬家“的现象。

在沙地治理工程中,当地人提出了因地制宜的生态草建设思路即——采取封原育草、植灌种草、林草结合等手段综合治理荒..............漠化土地,实行围封禁牧,启动生物的自然恢复能力,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植被生态系统。

当地人还选择耐旱、耐寒、耐盐碱、耐贫瘠的羊草种植,不仅改变了荒芜的沙地面貌,还可作为牧草中的细粮,出口日本,售价170美元/吨(干草),比出口玉米(135美元/吨)的投资回报率还高。至2004年底,吉林用4年时间治理了520万亩荒漠化土地,这520万亩生态草,每年产生的综合生态效益可达7.8亿元人民币。

—摘自《中国青年报》2005/04/14(有改动)思考:

⑴科尔沁沙地土地荒漠化治理的具体措施是什么?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⑵根据主导风向,绘出林灌草的排列与风向的关系示意图。⑶吉林西部人是如何打破贫困与荒漠化相伴这种恶性循环,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生:选择羊草种植,出口日本,售价170美元/吨(干草),投资回报率高,治沙又治穷,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草产业是个典型的循环经济,可带动养殖业,丰富百姓餐桌,可为下游皮革加工类企业提供工业原料,牛羊的粪便还可用来发电,产业链条长,效益高。中国草产业有上亿元的空间,现在开发的还不到10亿元,前景十分广阔)。

[交流点评]通过科尔沁治沙的成功经验,归纳治沙治穷结合,发....展草产业是形成沙区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的根本出路。

据案例一的思路,思考分析与案例2治沙的异同点。[案例2]沙坡头治沙

沙坡头位于宁夏中卫县西,滔滔黄河在这里经过,包兰铁路沿着黄河,横穿腾格里沙漠南缘。这里年降雨量仅有18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3064毫米。特别在冬春季节风力强劲,对包兰铁路形成了威胁。每当狂风肆虐时,这里便飞沙走石,连绵起伏的流动沙丘掩埋村庄,吞噬良田。

为保护包兰铁路,当地林场工人,采取以下防风沙措施:工程措施,如阻——防护带外站立式栅栏、固——麦草方格沙障;生物措施,如种植沙生植物:第一道防线——阻沙带(主要是站立式栅栏)、不灌溉人工植被带(包括麦草方格),分布宽度为铁路北500米、铁路南20米;第二道防线:灌溉绿带(树木)。

经过以上措施,包兰铁路至今畅通无阻。结合书中图4.13“沙坡头试验站的流沙固定”。

——摘自百度

思考:⑴读图分析沙坡头所处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如何?

⑵沙坡头试验站采用什么措施来固定流沙?效果如何? ⑶麦草方格在铁路南北的分布宽度说明什么?采用这种措施的主要原因及作用是什么(是如何起到固定流沙作用的)? [小结过渡] “沙患不止,沙区难富,沙区不富,沙患也难止。”因此,“治沙与治穷结合是形成沙区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的根本出路。荒漠化主要是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使固沙植被遭破坏而引起,因此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

〔6〕观察—— 不同的自然环境下植物的生态适应性不同。课件中三幅景观图与课本图4.14的三种类型植被有何对应关系?他们适应干旱环境的生态特征分别是什么?你认为上述两地应选择什么样的植被进行生态恢复?(学生回答:略)总结:(见课件)这节课我们从自然和人为两个角度分析了荒漠化的成因。由于人为因素是决定性因素,因此防治核心是加强人与自然的协调,我们通过科尔沁和沙坡头两个案例分析了防治荒漠化最有效的措施是恢复荒漠区的自然植被做到“人退沙退”。通过科尔沁也看到了治沙治穷、寓环境保护于经济发展之中,既控制了沙漠化的蔓延,又为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探索出一条良性循环的新路。尽管有这么多新措施,我们也不能指望所有的措施都能立竿见影,让咱们的环境马上就变成人间仙境。我们要给大自然恢复的时间。

荒漠化防治的注意原则:

预防重于治理.建立早期预警系统(治沙是科学问题); 以消除贫困为核心,重视地方参与(治沙是社会问题)。4.板书设计

4.2 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

一、荒漠化的成因 1.概念 2.荒漠化的成因

二、荒漠化的防治

1.防治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 2.核心内容:预防、扭转、恢复 3.荒漠化的整治模式(1)有明确的整治目标(2)采取因地制宜的治理措施(3)建立健全和完善治理实施系统 4.主要原则:

(1)预防重于治理——建立早期预警系统(2)重视地方参与——关注地方群众的利益和需求

三、治理措施和经验

1.措施: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

2.优良的固沙植物:梭梭、拧条和沙拐枣

第四篇:教学设计:高中地理 湘教版 必修三 第一节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李老师)[推荐]

1教学目标

1、了解GIS的基本构成

2、了解GIS的基本功能,理解GIS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

3、会使用常见的GIS产品,能使用电子地图查询所需信息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GIS的基本原理;

了解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3.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探索活动:

问题:GIS是如何做到预防犯罪的?(学生答)其操作过程是什么?

(犯罪地点)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分析(空间分析)——分析犯罪频率与犯罪模式(哪些地方易发生哪些案件)——据分析信息,分配警力

问题:GIS具有哪些功能?空间分析(犯罪的空间分布),模式分析(犯罪案件与其它因素的相关性),趋势分析(分析哪些地方可能发生案件),决策应用(分配警力)活动2【讲授】

一、GIS

1、概念:依靠计算机实现地理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分析和应用的系统。

2、功能:

制作电子地图 数据采集 空间查询 数据分析 空间分析 决策应用 模拟空间规律和发展趋势

3、工作流程:如P96图

4、构成:硬件 软件 数据 人员(其中软件是核心)GIS与其它系统的区别

GIS有别于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GIS具有以某种方式对空间数据进行解释和判断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数据管理,这GIS是能对空间数据进行分析的DBMS,GIS必须包含DBMS。

GIS有别于MIS(管理信息系统)。GIS要对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库共同管理、分析和应用。MIS则只有属性数据库的管理。GIS有别于地图数据库。地图数据库仅仅是将数字地图有组织地存放起来,不注重分析和查询,不可能去综合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深层次的空间分析和提供辅助决策的信息,它只是GIS的一个数据源。

GIS有别于CAD系统。二者虽然都有参考系统,都能描述图形,但CAD系统只处理规则的几何图形,属性库功能弱,更缺乏分析和判断能力。GIS:突出空间数据,反映的信息为地理信息。

活动3【讲授】

二、GIS应用:(可以解决的四类基本问题)

1、与分布、位置有关的基本问题

显示了GIS对信息空间表达的功能,它实际是回答了以下两个问题:(1)对象(地物)在哪里?(2)哪些地方符合特定的条件?

2、趋势分析:

传统地图:某个时间的空间特征与属性特征。GIS:可以表示空间特征与属性特征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因此:可以分析该地物的发展趋势,即回答:从何时起发生了哪些变化?

3、模式问题:

对象的分布存在何种空间模式?即揭示各种地物之间的空间关系。

GIS由许多图层组成,每图层都表示不同的地理因素,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的融合表示了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例:三层数据:交通、人口密度、商业网点分布。

通过图层的融合可以看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其用途:决策商业网点的布局。

4、模拟问题:利用数据及已掌握的规律建立模型,就可以模拟某个地方如具备某种条件时将出现的结果。

即回答:如果……将如何?

高程与被淹没地区的关系 温室效应与海平面上涨的关系。活动4【讲授】

三、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功能的应用: 电子地图 空间查询 空间分析 空间模拟 趋势分析 决策应用

1、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电子地图、查询

2、规划:决策应用

3、道路交通管理:查询——决策应用

4、抗震防灾:分析模拟

5、环境管理:分析、决策

第五篇: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教学设计

地球在宇宙中

任娅红陕西省勉县第一中学

【课题】 必修模块一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 【所需课时】:2 节 【课标要求及分析】

课标要求: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 特殊的行星

课标分析:地球在宇宙中,从地球角度分析宇宙,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地球 的宇宙环境。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 阳系中所处的位置。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是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 又特殊的行星。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 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这些资料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从而也培养学生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材及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本节是高中地理的开篇,涉及较多的天文知识,这些内容很容易激发学 生的兴趣。教材设计了典故叙述宇宙环境,教材在介绍天体的具体形式时用了很贴切的 形容词,让学生有比较直观的认识。对于天体系统的层次,教材是以图加材料说明的形 式从小范围到大范围来讲述。为了说明地球的普通性,教材把八大行星的有关数据归纳 成图表,引导学生应用数据分析探究,把地球与其他行星进行比较,说明地球是太阳系 一颗普通的行星。而对于本节的重点内容,教材主要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地球的 体积和质量适中和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特征,分析地球上具备了生命存在的温度、大气 和安全的宇宙环境等条件,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本节课后活动的目的 是以地球上出现生命的条件作为一个参照,培养学生迁移和应用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 大胆想象,但要有理论根据。

1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从各种媒体了解宇宙与地球的相关知识,但多数不系统,更不 能聚焦于地球的宇宙环境这个核心上,发散度高。另外学生对宇宙的充满了好奇,特别 是一些地外生命的信息,所以合理引导和正确诠释地球的特殊性很关键,再就是利用学 生丰富的宇宙知识开展课堂讨论,有利于学生培养利用资料解释自己观点的能力,对于 学生中一些常含糊不清的概念和观点,教学中有必要进行适当的纠正。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宇宙环境包括宇宙的概念和层次。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作为普通的行星是与八大行星比 较,在运动特征上和结构特征具有共同性和相似性;作为特殊的行星是自身和宇 宙环境造就了存在生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生积极查阅相关资料和参与课堂讨论的活动,感受到世界是物质的、普遍联系得和运动发展的,世界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 能为人类认识的;科学发展可以存在不同观点的,从而激发学生利用资料证明自 己观点的勇气,促进学生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确定的理由:是核心知识,是说明地球宇宙环境 的基础。

2、特殊的行星的特殊之处——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确定的理由:是地球 特殊性的具体体现,地球有了生命和人类才有可能探讨地球的宇宙环境以及四大 圈层环境的发展规律。

教学难点:

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确定理由:学生易于从自然常识角度认识地球上为什 么有生命,而难以从地球的宇宙环境探索地球为什么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方法与方式】

1、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幻灯、投影、录像等直观教具,进行直观教学。

22、运用读(学生读课本、读图)、讲(教师启发式提问、板书板画、讲述 讲解)、练(学生讨论发言、随堂练习)、论(讨论、争论)等教学法。

【教学设计思路】

抬起我们高贵的头颅,仰望星空,繁星点点,这就是宇宙,给学生一个直观 的感觉,不要觉得宇宙很空泛很神秘;从宇宙开始,讲到天体,在这里可以设置 一个讨论,什么是天体?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从飞禽走兽到宇宙飞船,加深学生 对天体概念的理解;运动是永恒的,静止是相 对的;运动需要中心的,天体是 有系统的,引入天体系统,在这里设计学生活动,读图 1-1-2,根据图中信息,邀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天体系统的层次,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读图能力的培养; 谈天的目的是为了说地,这样便顺利进入了太阳系的学习,学习太阳系同时就为 地球宇宙环境做好铺垫,引导学生阅读图 1-1-3 和表 1-1-2,提出地球在太阳系 中地位如何?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很不起眼,很普通的结论;进入地球内容的学习,设置两个讨论,一个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另一个 地外生命是否存在,扩展学生思维,这个讨论不必设置什么结果,学生言之有理 就可以,培养学生整理资料说明自己观点的能力。

【教学资源】

1、课本上提供的各种图表

2、引导学生收集相关图片,资料,这种资料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老师做 出引导和解释,材料需要最新的,最具有说服力的。

3、影视材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播放《斗转星移》系列节目中个别与宇 宙和太阳系有关的专题,或者介绍一些关于宇宙的影视节目,提醒学生利用课余 时间观看。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学习两个内容,宇宙和天体系统的层次

导入:仰望苍穹,繁星点点,浩渺宇宙,就是由星星点点组成,那么这些星 星点点怎么构成宇宙空间的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3一、宇宙

1、宇宙的含义:讲述:我国古代哲学著作《尸子》解释说:“四方上下曰 宇,古往今来曰宙”,可见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它在时间上是无始无终 的,在空间上是无边无际的,即宇宙是无限的。所以,科幻片中,所谓的穿越时 空一定是通过宇宙空间来实现的,特定的时间对应的是特定的空间,只有穿越的 时间和空间一致,就会回到想像的曾经或者未来。

承转:宇宙好虚无缥缈呀!宇宙到底什么样子呢?

2、宇宙的特点:

1)宇宙的物质性特征——宇宙是由各种天天组成的物质世界

结合课本图 1-1-1,对各种天体作简要介绍。并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进行比 较,如恒星与星云的比较、流行体与彗星的比较等,总结概括天体的概念;强调,天体是物质的,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讨论:a.什么是天体?地球大气层中飞行的飞机是天体吗?航天飞机呢? 讨论结束,老师总结并提问引入下一环节:天体是组成宇宙的各种形态的物 质;大气层中的飞行器不是天体,因为他是地球的一部分,是地球这个天体的组 成部分;航天飞机,在没有被发射到太空中的预定轨道以前,属于地球,所以不 是天体,在进入预定轨道以后便成为天体,我们把他们成为人造天体。那么这些 不会碰撞吗?(转入)

2)宇宙的运动性特征——天体系统

运动是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有中心的;运动的天体是有层次的。①天体系统的概念:

临近天体彼此吸引,形成以质量大的天体为中心(公共质心),形成了天体 “集团”,成为天体系统。

讨论:什么是公共质心?

4学生讨论,老师总结,举例说明,比如月球围绕着地球运动,那么地球就是 月球的公共质心;八大行星围绕着太阳运动,太阳就成为公共质心,这样,我们 的宇宙中的天体都是在不停的运动,而且是有规律、有中心的运动,小的围绕着 中等大小的转,中等大小的带着小的围绕着大的转;大的带着一群中等大小的及 小的天体围绕着更大的中心转,这是什么?(承转)这是天体系统的层次。

②天体系统的层次:

设问:目前人类认识的天体系统,从低级到高级共有几个层次? 学生阅读图 1-1-2,老师引导,完成板书。

课堂小结:宇宙无限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观测到的宇宙范围在不 断扩大。由于科学技术有限,我们现在所能看到最远的地方就是总星系的边缘,这就是我们现在的宇宙的边缘,但我们相信,随着人类技术的革新,宇宙的范围 会随着我们眼界扩展而扩大。

【板书设计】

一、宇宙

1、宇宙的含义: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宇宙是无限的。

2、宇宙的特性

(1)、宇宙的物质性:宇宙是有各种物质组成的。①、天体的概念:组成宇宙的各种形态的物质

②、天体的组成: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组成 了宇宙,其中星云和恒星是宇宙中的基本天体。(2)、宇宙的运动性——天体系统

①、天体系统的概念:临近天体彼此吸引,形成以质量大的天体为中心(公 共质心),形成了天体“集团”,成为天体系统。

②、天体系统的层次:

5河外星系

总 星

其他恒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月球

引导学生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天体系统的层次。引出思考,在天体 系统中,我们的地球处于什么地位?

【课堂评价】

引导学生完成以下问题: 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①地球 埃⑤陨星 ②河外星系 ⑥流行体))

③天空中漂动的云

④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

其他行星系

地球

2.天体系统的层次,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 B.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总星系 C.总星系→河外星系→银河系→太阳系 D.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第二节课: 复习导入:

1、提问个别学生,要求在黑板上写出天体系统的层次

2、讨论地球在宇宙环境中的位置,学生讨论,老师总结,关键在于检查学 生提前预习课文的情况及对于天体系统的理解。

开始新课:

6讨论总结可知,地球在宇宙的天体系统中处于最低一层,是太阳系中一颗普 通但又不普通的行星,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和讨论的问题。

二、太阳系

引导学生读图 1-1-3,太阳系示意图,老师在黑板上画出简图。

太阳

星 球

金 地

海 王 星

引导学生识记从太阳向外一次轨道顺序进行记忆,并强调人肉眼可看到的是 前无可行星。

学生讨论:在这个太阳系示意图中,我们看到的地球,如果不告诉你说这是 地球,能认识他吗?

学生讨论,老师总结:不能认出,因为地球和其他行星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继续引导学生阅读表 1-1-2,八颗行星主要物理性质比较,引导学生将地球 的各种物理性质与其他行星比较,有没有特别的地方?

讨论总结:从这些物理性质可以看出,我们的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样,是太阳 系中一颗很普通的天体。

真的地球是普通的吗?如果地球是普通的,我们又算什么呢?带着这个问 题,我们来学习我们的地球

三、地球

71、地球的普通性:就大小和质量等物理性质而言,地球在太阳系中并不起 眼。

2、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宇宙中现在可知的条件下唯一有生命,特别是高 级智慧生命的天体。

讨论: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 太阳光照稳定 太阳从诞生至今没有明显的变化; 运行轨道安全 地球附近的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自身条件:有适宜的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使地表平均气温为 15℃;

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气体形成大气层,并 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以氮和氧为主的大气;

有液态的水,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体积收缩,产生热量,不断产生水汽,并随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带到地表,形成原始海洋;

小结: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但我想很多同学此时内心正在反驳我 “外星人不是真的吗?”下来我们就讨论关于外星人的真伪!

开展课堂讨论,地外生命是否存在?如果存在生命,请阐明你的理由?如果 不存在,也请阐明理由?

老师说明:开着这个课堂讨论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整理思维和利用材料的能 力,所以在讨论过程中强调,第一,先表明态度,再加以阐述;第二,坚持自己 的观点,再找理由证明观点的正确性。

学生讨论,老师总结,在总结过程中切忌对学生观点做出错误或者正确的定 论,这是一个开放式问题,只要学生能表明观点就可以了。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对课本的学习,明确了太阳系的相关内容和地球的普通性和 特殊性,重点是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这些条件“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8一切恰到好处”正因为这些恰大好处的条件才能使得我们可以生存和发展,这些 “恰到好处”很有可能是在宇宙形成中一个“偶然”,我们要爱护我们的地球环 境,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

【板书设计】

二、太阳系

太阳

星 球

金 地

海 王 星

三、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地球是太阳系乃至宇宙中很普通的一员

2、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宇宙中现在可知的条件下唯一有生命,特别是高 级智慧生命的天体。

3、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①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 ②液态的水——生命之源

③适量的大气——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④安全的宇宙环境——各天体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地球宇宙环境 【课堂评价】

9地球自身条件 1.备选答案:A.太阳 B.月球 C.金星 D.比邻星(1).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2).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3).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4).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是()2.材料分析

与其他行星相比较,地球的条件是非常优越的。

首先,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加上自转周期(1 天)与公转周期(1 年)适当,使 得全球能够接收适量的太阳光热。整个地球表面平均温度约为 15℃,适于万物生长,而 且能够使水在大范围内保持液态,形成水圈。而水星和金星离太阳太近,接受到的太阳 辐射能量分别为地球的 6.7 倍和 1.9 倍,表面温度达 350℃和 480℃;木星、土星距太 阳又太远,所获太阳辐射的能量仅为地球的 4%和 1%,表面温度是—150℃和—180℃; 更远的三颗行星的表面温度则都在 —200℃以下,环境条件十分严酷。

(1)、由上文看出,生命存在应具有 ℃— ℃之间的温度,这是液态水的温度范 围。

(2)、为什么水星、金星表面温度很高,而天文星、海王星、冥王星表面温度很 低?温度过高或过低对生命形成,发展有什么影响?

(3)、地球在太阳系中独特的优越条件是。

【课后反思】

宇宙是一个很广阔的课题,对于刚刚不上高中,对什么都充满好奇的学生来 讲,这个广阔的空间太具有吸引力和想象力了,同时宇宙也有着很多未知的东西,因为未知所以学术界便存在争议,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老师,如何处理好这样的 一节课对于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很关键,处理不当就会让他们觉得地理很枯燥很 死板,这对以后的教学影响一定很大。特别是现在媒体的宣传,很多学生对于宇

10宙多少有了自己的理解,老师如何引导学生用自己已知的材料证明自己的观点,对于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培养也很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我个人认为要注意的是在讨论过程中老师如何做到合理引 导,既符合科学依据又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在这里设置的“地外生命是 否存在”这样的课堂讨论,对调动学生积极性作用很大,但很多来自农村的孩子 找有听的份,因为他们接触的东西太少,这个时候老师是否可以帮助他们呢?在 这个环节的讨论过程中,老师切忌不可掺杂自己的观点和所谓的专家的观点,这 个本来就是一个开放式问题,学术界也是有争议的,我们应该允许学生之间也存 在争议。通过这个讨论也可以告诉学生,所谓的科学就是在不断的争议过程中完 善和证明的,大胆表述自己观点和证明自己观点,这就是创新。

下载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一节 荒漠化成因分析 教学设计湘教版必修III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一节 荒漠化成因分析 教学设计湘教版必修III.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