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于永正《倔强的小红军》教学实录与思考
于永正《倔强的小红军》教学实录与思考
[教学实录]
师:今天,我们学一篇课文《倔强的小红军》,跟我一起写。(师板书课题,生跟写)
师:一起读课题。(生齐读两遍)
师:平时我们读书、读报时,遇到几个不认识的字是不会影响我们理解课文的。请你们读读课文,遇到生字、不理解的词语跳过去读!(生自由读课文)
师:想一想,读完课文,你对小红军有哪些了解?
生:不为自己,为别人着想。
师:这是从思想品德角度来说的!(板书:思想)
生: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
生:小红军很倔强!
师:这是从性格上说。(板书:性格)
生: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师:这是写了小红军的外貌、年龄。(板书:外貌、年龄)多大了?
生:十二岁了!
师:正是读五六年级的年龄。
师:看一个人就要全面地看。我们通过读,了解这么多,想到了这么多,真能干!下面再来读一读课文,注意多音字、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它。通过这次读,把课文读正确、流畅。(生自由读课文,师板书生字词:络腮胡子 牛膝骨 赓。拼音略)
师:(检查生字:指名读——师正音领读)这个字念“赓”,你对陈赓了解吗?(生齐:不了解。师简单介绍陈赓)他年轻时在上海,长期做地下工作,长征时当团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他长着“络腮胡子”。知道什么叫“络腮胡子”吗?
生:就是满脸胡子。
师:“满脸胡子”是笼统的说法。看着我,头发和胡子连在一起,胡子沿着鬓角长下来,就是“络腮胡子”。生活中,许多人都是长“络腮胡子”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图像见过吗?他们就是长着“络腮胡子”。
师:(小结)两遍书读完了,我们收获不小!
师:谁愿意来读第一、二两段?(指名读,齐读)
师:“回顾”可以换个词吗?(生:回想)
(师板书“疲惫”一词,生读两遍)
师:如果让你“联系上下文”解释这个词会吗?请你先读读这段话,画一画有关解释这个词的句子!(生自由读、画)
师:请读一读你画下来的句子。(指名读完)
师:长时间的行军没吃没喝,累不累?(生:累)
师:这次他掉队了,他怎么走的?(生读:一步一步地朝前走着!师接着示范读)
师:走得怎么样?(生:非常艰难)合起来就是“疲惫”的意思了。
师:这就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以后遇到这样的词,就采用这种方法来解释,注意在这个词的上下文去找,不要走得太远!(板书:联系上下文)
师:谁来接着读3~10小节。(指名读)
师:(评价)读书要有停顿,不能太快,给自己思考和想像的时间。句子要有停顿,听的人也要有思考的时间,听我来读。(师范读)
师:读书要用心读,读出味道,读出他的样子。读出他的语气,自己练习读。(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师:(快要读完时师打住)停!不要每一句都读得这么响,每句最后一个字不要都读得这么重。(师范读)
师:一起把小家伙的样子再来读一读吧!读时多关注作家怎么写的,读多了,记住了,以后写人物外貌的时候,你就会写了!
(师继续让学生读下去!随时纠正读音,指导读词:络腮胡子、倔强、姿势。生读完后,师板书:倔强。生再读,联系上下文理解“倔强”一词)
师:把3~10小节读熟了,记住了,今后就会写人物的对话了,一个人说的话就是一段。再默读3~10段,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看看作家是怎样写人物对话的,读到心里去!(生默读,师指名读最后一小节,纠正读“立刻调转马头”,齐读三遍,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师:(小结)书要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读,学语文最重要的不是了解人物特点,思想只是一方面,关键是要看作者是怎样写的,要读得准确、流利,记住它。
师: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再来读读全文,把你最感动的句子画下来。抓重点、抓关键词句也是读书的好方法!(生默读)
生:(交流)就在这时,小鬼停止了呼吸。
师:(深情地)小鬼牺牲了!(板书:停止)
生: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师:(深情地)不是青稞面,而是发黑的牛膝骨。(板书:牛膝骨)
生:„„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
师:(示范读)从“牛膝骨”想到了什么?(让生读9~10小节)
生:轻轻地拍。(板书:轻轻地拍牛膝骨)
师:小鬼为什么要“轻轻地拍”?
生:如果拍得重的话,就会露出破绽的。
师:对呀!如果重重地拍,陈赓同志就会看出破绽,多懂事的孩子啊!(生齐读9~10小节)
师:(读13小节)作者写文章的时候是前后照应的,不读到后面你就怎么也不明白“轻轻地拍”是怎么回事?所以读书要注意前后联系,读词语、读课文、读厚厚的一本书也一样。这样,才能全面地把握文章。(板书:前后联系)
师:读读“停止”这段话,你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前面的„„(学生读有关句子作答,教师随机板书:强、多等)
师:真的强吗?真的多吗?真的等吗?(生:不强,不多,不等)这都是假的,这就是前后联系。
师:读读“打自己嘴巴”这句话,你想到了哪里?(生读第①自然段,师板书:深情地打嘴巴)
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
生:感动之情。
生:后悔、愧疚之情。生:自责的感情。
生:难忘之情。
师:还有教育、敬佩、怀念之情,只有读了课文,才能真正地理解!(教师小结“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前后联系读懂课文”方法后,继续引导、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出示:要求用“浮现”、“满不在乎”造句)
师:不要小看造句!于老师还是有点担心你们能不能行呢?
师:先请你找到有“浮现”的句子,读一读,再找有“满不在乎”的句子,读一读,看看书上是怎么用的?
师:反复读,反复想,想好了再写,写好了再反复读。如果你觉得简单的话,可以用上这两个词写一段话,更可以用上学习课文的体会来写!(生自由写)
(生交流自己写的句子,师随机评改,师生共同评改)
师:(小结)造句可不是容易的事,千万别小看它!
[思考]听完于老师的两节课,笔者感触很深。于老师始终围绕让学生“会读书、读好书”这一目的展开教学,把读与感悟、读与理解、读与思考、读与想像、读与指导、读与表达等有机结合在一起,真正体现了“读是为了感悟,读是为了积累,读是为了运用”的教学新理念。于老师每时每刻地提醒学生要用心去读书,又无处不在地指导学生怎么样读书,还不失时机地为学生示范读书,更不厌其烦地向学生传递着读书的妙处。于老师非常重视学法指导,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就是让学生跟我学!我就是让学生在我的引领下把书读好、读熟、读透,力求读中有感悟,读中有思考,读中有习染,读中有积累,读中有内化,就足够了!”于老师的课,更加坚定了笔者对语文教学改革的信念。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妙西兰亭中心小学
第二篇:于永正教学实录
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只有情趣盎然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情趣盎然的氛围才能引领学生进入语文的自由王国。
――于永正
教育案例
于老师教学古诗《草》,进入复习阶段。
师:小朋友,回到家里,谁愿意把新学的古诗《草》背给妈妈听?(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好,现在我当你妈妈,你背给我听好吗?想想回到家里该怎么说?
生:妈妈,我今天学习一首古诗,背给你听听好吗?
师:好。(生背诵)我的女儿真能,老师刚教完就会背了。
师:谁愿意回家背给哥哥听?(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现在我当你哥哥,你该怎么说?
生:哥哥,我背首古诗给你听听好吗?
师:哪一首?(生答《草》)弟弟,这首诗我也学过。他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生:哥哥,你记错了,是白居易写的。
师:反正都有个白字。(众笑)我先背给你听听: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哎,最后一句是什么?
生:春风吹又生。
师:还是弟弟记性好,谢谢你。(众笑)谁愿意背给奶奶听?(指一生到前面)现在,我当你奶奶,你奶奶没有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注意。
生:奶奶,我背首古诗给您听好吗?
师:好。背什么古诗?(生答背《草》)
师:草?那么多花儿不写,为什么写草啊?
生:因为草有一种顽强的精神,野火把它的叶子烧死了,可是第二年春天,它又长出了新芽。
师:哦,我明白了。你背吧。(生背)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生:这句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众笑)
生:不是!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叶子黄了,干枯了;荣,就是茂盛。
师:后面两句我听懂了。看俺孙女多有能耐!小小年纪就会背古诗。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有钱上学呀?(众笑)
[记者感悟]
这个教学片段受到了华东师大李伯棠教授的高度称赞,已经成为于老师教学中的经典片段。笔者认为这一教学环节的最大成功就在于富有情趣!于老师匠心独运,一会儿变成妈妈,一会儿变成哥哥,一会儿又变成奶奶,把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教学环节通过角色换演绎得曲折有致、情趣盎然。尤其是能过耳朵有点聋的奶奶,巧妙地引导学生准确说出了诗意,强化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肯定能够在学生心灵深处留下鲜明的印记。可见,情趣犹如教学的润滑剂,它让课堂变得生机盎然,让学习成为愉快的享受。
第三篇:于永正教学实录
于永正教学实录——《草》片断赏析 教育格言
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只有情趣盎然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情趣盎然的氛围才能引领学生进入语文的自由王国。
――于永正
教育案例
于老师教学古诗《草》,进入复习阶段。
师:小朋友,回到家里,谁愿意把新学的古诗《草》背给妈妈听?(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好,现在我当你妈妈,你背给我听好吗?想想回到家里该怎么说?
生:妈妈,我今天学习一首古诗,背给你听听好吗?
师:好。(生背诵)我的女儿真能,老师刚教完就会背了。
师:谁愿意回家背给哥哥听?(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现在我当你哥哥,你该怎么说?
生:哥哥,我背首古诗给你听听好吗?
师:哪一首?(生答《草》)弟弟,这首诗我也学过。他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生:哥哥,你记错了,是白居易写的。
师:反正都有个“白”字。(众笑)我先背给你听听: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哎,最后一句是什么?
生:春风吹又生。
师:还是弟弟记性好,谢谢你。(众笑)谁愿意背给奶奶听?(指一生到前面)现在,我当你奶奶,你奶奶没有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注意。
生:奶奶,我背首古诗给您听好吗?
师:好。背什么古诗?(生答背《草》)
师:草?那么多花儿不写,为什么写草啊?
生:因为草有一种顽强的精神,野火把它的叶子烧死了,可是第二年春天,它又长出了新芽。
师:哦,我明白了。你背吧。(生背)“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生:这句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众笑)
生:不是!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叶子黄了,干枯了;荣,就是茂盛。
师:后面两句我听懂了。看俺孙女多有能耐!小小年纪就会背古诗。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有钱上学呀?(众笑)
[记者感悟]
这个教学片段受到了华东师大李伯棠教授的高度称赞,已经成为于老师教学中的经典片段。笔者认为这一教学环节的最大成功就在于富有情趣!于老师匠心独运,一会儿变成妈妈,一会儿变成哥哥,一会儿又变成奶奶,把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教学环节通过角色换演绎得曲折有致、情趣盎然。尤其是能过耳朵有点聋的奶奶,巧妙地引导学生准确说出了诗意,强化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肯定能够在学生心灵深处留下鲜明的印记。可见,情趣犹如教学的润滑剂,它让课堂变得生机盎然,让学习成为愉快的享受。生:冬天,小草都冻死了,叶子变黄了。生:到了冬天,小草叶子黄了,耷拉脑袋了。
师:(指着黑板上的四季的草)小草一年当中,有两次明显的变化,谁看出来了? 生:一年当中,草绿一次,黄一次。师:多聪明!
生:草春天夏天长得茂盛,到了秋天和冬天,就枯黄了。
师:小朋友这么聪明,我想一定知道枯和荣是什么意思了。(学生纷纷举手)不过,我不想让你们说。现在,我请一位小朋友到黑板前边来,看看“枯”该写在哪一幅图的下面,“荣”该写在哪幅图的下面,能写对,说说明他懂了。(一位小朋友把“荣”写在夏天草的下面,把“枯”写在冬天草的下面。众赞叹。)
师:写对了!请你说说“枯、荣”的意思。
生:“荣”就是茂盛的意思,“枯”就是黄了,干了的意思。师:“一岁一枯荣”什么意思?
生:就是一年当中,草茂盛一次,干枯一次。(众赞叹)
[评:利用图画来让学生解释“枯”和“荣”的含义,这样便把含义深奥的“枯”和“荣”,变得浅显易懂了。] 师:再看“野火烧不尽”这一句。“烧不尽”就是烧不—— 生:(齐声)就是烧不完!
师:“尽”就是完的意思。这可奇怪了!到了冬天草叶子都冻死了,枯黄了(边说边将“草原图”上的草涂成黄色),大火一烧(说着又用红笔在草上画上火苗),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把草烧得干干净净,白居易为什么说烧不尽呢?(学生看图疑思。)生:大火有烧不到的地方。生:河边上的草烧不完。(笑声)
师:白居易说的“烧不尽”肯定不是这个意思,是什么没烧完?联系下一句想一想。
[这一句点拨得好。] 生:地下的草根没烧着。
[评:学生很能动脑筋,说虽然烧着了地上的草,但草根没有烧着,这是老师循循善诱的结果。这叫“会教”。] 师:对呀!草根没烧着,所以说没烧尽!(说完画了下面的图。)师:学到这儿,我想,小朋友一定明白了第四句的意思了。(许多小朋友举手)谁能到前边来,把第四句的意思在老师画的画上画出来?
[评:教师教学第四句“春风吹又生”,教学时是利用图画让学生自己画“春风吹又生”的情况,这是一个独特的、意想不到的设计。](小朋友看图思考。于老师请一位举手最高的小朋友到黑板上画。这位小朋友用绿粉笔在地平面上画上了草叶,如下图。)师:请你把画的意思讲给大家听一听。
生:(指着图)春天来了,春风一吹,小草又长出来了。
师:意思你理解了。不过,大家对这位小朋友的画还有什么意见吗? 生:他画的草太高了。春天来了,草不能一下子长那么高。(众笑)师:请你来改一改,好吗?(该生将草叶擦掉,改为草芽.)师:说说你画的意思。生:第二年春天,春风一吹,小草又发芽了。师:改得有道理。
生:于老师,还有一样东西没画上去。师:你能把春风画下来吗?
生:能!(他走到黑板前,用白粉笔在草的上方画上了几条斜线。)
师:噢,这就是风!(众笑)可是风看不见呀!想一想,怎样画,能使人感到在刮风。
[评:这就叫循循善诱。](该生把线条和草擦掉,又改为下面的样子。)(听课老师赞叹不已,并为之鼓掌。)
[评:这位小朋友真聪明,风是看不见的,风从左边吹来,草向右边倾斜,这就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 师:(抚摸着该生的头)你是位很会动脑筋的小朋友。从你的画中,我看出了,春风是从这刮向那边的,而且风很轻很轻,像一只温暖的大手,抚摸着小草的脑袋。现在请小朋友跟于老师朗读这首诗。(于老师抑扬顿挫、有感情地领读全诗。)小朋友,大火烧得那么厉害,可是第二年春天,春风一吹,小草齐刷刷地生长出来了。你觉得小草怎么样? 生:小草不怕烧,很勇敢。生:小草像刘胡兰一样坚强。
师:(把“强”写在黑板上)“强”字前边的“坚”字换一个什么字更合适?确切地说,是什么“强”? 生:是顽强!
师:对!是顽强!(顺手将“顽”写在“强”前边,并在“顽”上加上拼音wán。小草的生命力多么顽强!火把叶子都烧光了,第二年照样发芽,多么了不起呀!正因为这样,白居易才写诗赞美它。请小朋友朗读这首诗,看谁能背诵出来。[评:对小草生命力的评价,其实是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的巧妙结合。](学生认真朗读,老师指名背诵。)师:小朋友,放学回家谁愿意背给妈妈听?(学生纷纷举手,于老师请一名小朋友到讲台前)现在,我当你妈妈,你背给我听听好吗?想想,到了家里该怎么说。[评:最后教师和学生扮演角色背诵这篇古诗,在背诵古诗的过程中,教师寓教于嬉,寓庄于谐,把教学过程推向了高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是于老师把课堂教学戏剧化了,把检查跟语言训练结合起来了。] 生:妈妈,我今天学了一首古诗,背给你听听好吗? 师:好!(生背)
师:我女儿真能,老师刚教完就会背了。(众笑)[评:教师带着风趣的口吻,表扬这位学生,给这位学生极大的鼓励。] 师:谁愿意回家背给哥哥听?(指一名学生到前边来)现在我当你哥哥,你该怎么说?
生:哥哥,今天我学了一首古诗,我背给你听听好吗? 师:哪一首? 生:《草》
师:噢。这首诗我也学过,它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生:哥哥,你记错了,是白居易写的!
[评:教师故意把作者白居易说成是李白,以加深学生对作者的记忆。] 师:反正都有个“白”字!(众笑)我先背给你听听:离离原上草,一岁—— 生:一岁一枯荣!
师:野火烧不尽,春„春„„哎,最后一句是什么来着? 生:春风吹又生!
师:还是弟弟的记性好!(众笑)
[评:教师故意把诗句背得结结巴巴,让学生背出来,这又是一种检查和鼓励方式。] 师:谁愿意背给奶奶听?(指一名学生到前边来)现在,我当你奶奶。你奶奶没有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注意。生:奶奶,我背首古诗给你听听好吗? 师:好!背什么古诗?什么时候学的? 生:背《草》,今天上午刚学的。师:那么多的花不写,干嘛写草哇?
[评:教师故意反问,那么多花不写,干嘛写草哇?学生回答,因为草很顽强,以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 生:(一楞)嗯,因为„„因为草很顽强,野火把它的叶子烧光了,可第二年又长出了新芽。
师:噢,我明白了。背吧!(生背)
师:“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生:这句诗是说,摹上的草长得很茂盛。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众笑)
[评:教师故意把“枯荣”说成“窟窿”,两个词音相近,义不同,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辨间能力,一方面又丰富了学生词汇。] 生:不是“一岁一窟窿”,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干枯;荣,就是茂盛。春天和夏天,草长得很茂盛;到了冬天,就干枯了。
师:古诗!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有钱上学啊!(众大笑)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小朋友,放学回家后请把《草》这首古诗背给家里的人听。
[评:教师故意说,“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有钱上学啊”,这以又一次进行了今昔对比的思想教育。]
第四篇:于永正教学实录
于永正课堂实录
于:衣着革履,西装革履,改一改,改成西装革履,比我穿得好,活得休闲,西装革履,听见吗?接着读。
生:一个夏天的下午,车站上排满了人,一位穿着时尚女裙,穿着高跟鞋的女青年,被那位穿着西装革履的男青年狠狠地推了一把。他十分粗鲁。“年纪轻轻的,哎,你挤什么挤?没长眼啊 ?说完话,又狠狠地瞪了男青年一眼。“年轻轻的,怎么不说人话?”男青年眉毛一挑,瞪圆了眼,毫不示弱地大骂。他的眼睛瞪得比女青年的还圆,眼光变成了火苗。于:停下来,投影出示
这段话
大家看看,写得好不好?到这儿念(叫学生过来)把这句话再念一遍。
生:男青年眉毛一挑,瞪圆了眼,毫不示弱地大骂。那眼睛瞪得比女青年的还圆,眼光变成了火苗。
师:是不是叫生动?是不是叫具体?这就是最好的回答。
读了这句话就好象看到了男青年一样,他的目光不是一般的,不是亲切的,不是温柔的,是火苗,是火苗,这句话加20。
于:往下读
生:女青年把男青年推了一把,“凶什么凶,你挤着我了,你!”说着双手往腰里一叉。男青年看女青年要动武了,把袖子都撩了起来,呵,好一副我是老大我怕谁的架势。于:停下来,好一副我是老大我怕谁的架势,加引号的。你引用了一句俗语。这句话为他的文章增色不少,加十分。
生:“来劲了是吧?”“算了,算了。”一位老年人心平气和地劝着二位。“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了。”女青年听了仿佛懂得了什么。她的脸红得像烧熟了的螃蟹壳,这时—— 于:停下来。像螃蟹就不错了,像螃蟹壳就难看了,把壳去掉 生:女青年慢慢向男青年伸出右手。
于:停,这时,逗号,女青年慢慢地向男青年伸出了右手。伸出右手,什么意思? 不但承认错误,而且主动热情以实际行动表示自己的认识。提高了认识了。
生:一辆公交车缓缓地停了下来,男青年对女青年示意你先上吧。
于:没想到吧,不打,不识,不成交。说不定这二位还会成为好朋友。女青年那么有礼貌,男青年有绅士的风度,“你先上。”这就是文明人。听见了没有,这篇文特别优秀,这个结尾再加20。一共多少分? 生:50 于:总得分 100加50,等什么?掌声啊!生:热烈鼓掌
于:(对学生)你有话对我说吗? 生:谢谢 于:谢谁?
生:谢谢于老师
于:不对,你今天展示的是你的昨天,要感谢所有教过你的老师。同时要感谢自己的努力。握个手,祝贺你。这位同学你请站起来。(指另一个男同学)于:听了二位的作文,你有什么想法? 生:写得很好
于:什么对你帮助最大?
生:他们的动作写得很传神,会改这篇作文吗? 生:会
于:请坐,咱们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节继续。咱们哪个同学是班长。下课。
第二节
于:上节课,我们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通过我们的想象写出了优秀的作文。这节课,我们继续练习写人物对话,记住:好多事都是通过写话表现的,对话写好了事情就结束了。一定要掌握好写人物对话的方法。这节课咱们来个相反的练习,这节课叫只见其人,不见其声。看一幕哑剧。什么叫哑剧?
于:顾名思义,哑剧就是光有演员的表演,就是不说话,哑巴剧。但是你完全可以凭着自己的想象推断出,猜出他们会说些什么。完全可以,人人都有一对想象的翅膀,今天一会演出的是,叫什么名字?(问两个学生的名字)于老师在剧中扮演一位老师,该学生扮演一位学生。扮演的一位老师姓什么,学生扮演的姓什么你们自己取。起名字也要想象,一边看一边想剧中的人会说什么。这是重点,开始。师生表演哑剧
剧情大意:老师让一位学生把作业本送到讲台 前让老师检查。老师一会儿眉开眼笑,竖起大拇指加以赞许,一会儿皱起眉头,一边表示惋惜,一边进行批评。检查完毕,令该生回到座位,把错误改正过来。
于:这个哑剧表演些什么看懂了吗?很简单的事,检查作业。至于检查什么作业,你们想。老师在做这个动作时怎么夸他,在不该错了却错了时候,老师会怎么批评他,会说些什么话语。把老师的心情表达出来,只见其人,不见其声。好想想剧中的人会说什么?难不难有意思没意思?这件事情在对话过程中进行的,对话完了事情就结束了。怎么样?叫你写下来有没有困难(对一个学生说)
生:有一点点困难。但是我可以写出来。
于:咱们期待着。我最喜欢听这句话。就凭你这句话,呆会儿你上来的话,于老师会给你加分。困难是有的,但我可以写。先取题目吧。(3遍)生写片段,教师指导。
于:写作是庄严的事情,是非常庄重的。写对话要分段,还是上节课的两个要求。2,是写好提示语。还要注意提示语的变化。加油,孩子。(对一生)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剧中人物的设定。(指导学生)好,(中间指导一个学生)坐好。加油加油(对一生)分段了,你进步了(对一生)继续指导刚才那个学生。教师巡视学生。做好改的准备,让我听得见你的声音。(学生自己修改,自己读。)你写的很好(指向一学生)咱们先听同学的题目,然后你点喜欢听那个人写的题目。再改改。好不好?指着一列同学报题目:表扬与批评
师生之间
大意失锦州
听见没有
大意失锦州
一学生还没写好,快点
表扬与批评
表扬与批评 批作业
不专心
对与错
作业**
师(作业的对与错)
作业的质量
乖乖老师的阴阳谱
检查作业
好
这4行同学报的题目,你想哪个/? “ 大意失锦州
乖乖老师的阴阳谱”两个意见,听哪个?请乖乖老师的阴阳谱上去,对大意失锦州再好好念念,做好准备
生:乖乖老师的阴阳谱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的脚步随着铃声踏井了教室,静候乖乖老师。停下来,“静候”词语用的好,“静候”着乖乖老师,什么概念,很守纪律,鸦雀无声,只等老师竟来上课,听上去很有礼貌,恭候老师。不一会儿,老师捧着一大堆书进了教室,他今天的心情似乎格外不错,宽厚的脸上荡漾着灿烂的笑容,乖乖老师搓了搓手,乐呵呵地问大家:作业完成了吗?完成了,大家说。乖乖老师接着说,那咱们开始检查了。于:停下来写地好读的好,从他的语气当中,可以看出老师很温柔。
生:二麻豆
于:二麻豆好名字,大家一笑不要紧,加五分。读 生:“今天就从你开始吧,本子拿过来!”老师架起大眼镜,眯缝着眼睛说。二麻豆利索地从 2 书包里抽出作业本。
于:从利索中可以看出他很自信,动作很快。“利索”的动作前面加五分 生:走上讲台把小脸跟乖乖老师的脸凑地近近的。师:观察的仔细,才能写得这么仔细。
生:好,不错,乖乖老师的心情越来越不错。乖乖老师摸了摸二麻豆的头,和颜悦色地说:这几道的题的方法你用的恰当好处,思路清晰,技巧灵活。小脑袋瓜子,真好使。于:看来夸得好,会夸,他说老师会夸,实际上是他会夸,夸的好,加十分
生:二麻豆摸摸撩撩亮光光的头发,拍拍乖乖老师的马匹:这离不开您的精心教导。于:拍得好
生:乖乖老师检查他的第二页:检查计算。乖乖老师的脸像夏日的天说变就变。在他的本子上打了个大叉叉,气得鼻子上的眼镜都掉了下来。于:夸张,夸张好啊。加十分
生:这么简单的题目都做错,前面的题目是不是都抄的,啊? 于;好,语气多好啊,啊?
生:二麻豆,委屈地哭了起来,呜呜地说着大家听不来的见解。于:呜呜地说着大家听不来的见解。加十分 生:“被老师气得轰下了台”,还没写好 于:继续往下说,你有这个才能
生:无语
于:到这儿也可以出示学生的文稿:字多清晰,看起来多舒服。刚刚分数都忘记算了。加了几分,写得好读得好,180分,掌声鼓励。
生:鼓励
于:请大意失荆州的 来这是关羽哦,身材够高了的哦
听说关云长身高两米多 生:大意失荆州。早上于老师拿着备课本走进了教室。于:于老师演于老师
生:把作业本拿上来让老师瞧瞧,于老师站在讲台上说。小明拿上作业本大摇大摆地走上讲台。
于:拿上作业本,拿起作业本,上给个起
生:小明拿起作业本大摇大摆地走上讲台,信心十足地说:给你,于老师。于老师接过作业本一看,字迹端正,很清晰,便赞到:字写得不错,要好好表扬一番。于是翘了一个大拇指送给小明。
于:恩,翘个大拇指
生:小明也接受了,不时还摆出一副胜利者的架势 于:挖塞!做手势
生:那当然,我可以经过精心辅导的 于:又拍马屁
生:这些难题对我来说,简直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于:棒,这些难题对我来说,简直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加二十 生:小明挺了挺胸。“小明啊,好好干,争取成为举世瞩目的数学家,报效祖国。于:素质教育,高度够高的
生:可是于老师,一会儿就变了一副神情。对小明火冒三丈地说:
于:应该是火冒三丈地对小明说
生:火冒三丈地对小明说,小明啊,前两道你都做对了,后面这么简单的题目你怎么做错了呢?
于:如此简单的题,你怎么能做错呢?
生:这太令我失望了
于:这表现了老师的心情
生:这太令我失望了,于老师在讲台上转来装去,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于:这说到我心里去了。我就是恨铁不成钢。凡是用了恨铁不成钢的都站起来,太遗憾了
只有两个人。同学们什么叫观察,观察要会思考。要会想象的。生:小明凑了过来,果然错了,漏掉了一个小数点
于:就一个小数点啊
生:他难过极了,眼泪像雨点一样往下滴,“哎,眼泪要是能变成小数点,那该多好啊” 于:好,这么好的愿望啊。掌声鼓励20分 生:关羽大意失荆州,小明大意失百分。
于:关羽大意失荆州,小明大意失百分。这段好不好(投影出示)分段多清晰啊!他要加多少分?140分,鼓励!于:询问其他同学的题目
生:述
(大地与蓝天 表扬与批评
批作业
对了,错了,黑老师的脸
检查作业 马失前蹄
于: 想听谁的? 生:述
于:想不想听
大地蓝天
大地蓝天
谁演的?
过来!生:《大地与蓝天》
丁零零,大地老师迈着轻快的脚步走了教室,于:明白了题目,老师叫大地,生:我上节课布置的作业完成了吗?完了,同学们齐声回答。蓝天同学,你的作业做完了吗/于:哦,老师叫蓝天,学生叫大地。加20分
生:大地老师和颜悦色地问道。蓝天胸有成竹地回答。做完了。还大幅度地点了点头。于:还小幅度?太自信了。
生:把你写的作业拿上来吧。大地老师说。我看看你做的怎么样?蓝天拿着作业满怀信心地走了上去。恩,不错。大地老师点点头。字迹很工整。恩,有进步。蓝天开心地抓抓了后脑勺。嬉。看着蓝天的作业,大地老师喜上了眉梢。哇,蓝天,你不错。初中的数学题都会做了,真聪明。将来说不定会成为数学家。让老师也跟着你一起光荣。好好干吧。在众人羡慕的眼光下,蓝天涨红了脸。
于:在羡慕的眼光中,不是眼光下,生:在同学羡慕的眼光注视下,不对,应该是幸福的涨红了脸,因为大地老师给了大熊式的拥抱。
于:大熊式的拥抱,妈呀,真吓人,但这样的拥抱我情愿不要,夸张,有意识,加10分 生:这道题好象不对,大地老师露出了疑惑。在哪里,蓝天马上紧张了起来。“哎呀,蓝天,这么简单的题都做错了。“大地老师气得团团转。“你这样怎么能让我放心,这样蓝天就要塌下来了。
于:天塌下来大地垫在那儿呢
生:大地老师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眉毛都拧到了一块,“对不起老师,蓝天抹着眼泪走下了讲台。
于:走下来讲台,精彩不精彩?十分精彩。
出示:《大地与蓝天》多清晰啊,掌声鼓励。最后时间关系,我想请这位同学来读,你的写完了吗?为他写完了鼓掌,对他来说写完就是了不起的进步。读慢一点,把声音读清晰一点
于:题目
生:笑与哭在一瞬间 于:继续
生:上课了,徐老师拿着课本走进了教室,“请大家拿出我昨天语文课布置的作业,我来检查一下。王二把你的作业本拿上来。”王二不紧不慢地拿上作业走上讲台。“给,老师。”王二自信地说。“恩,不错,第一题做对了,好。”老师点了点头说,“恩,第二题也做对了,不愧是我们班的学习尖子!”老师赞叹不已。老师看到第三题时,徐老师破口大骂:“怎么了?这样的难题都做对了,这么容易的一题倒做错了? 于:最简单的那一题倒做错了
生:徐老师,急了起来,用手指在王二的头上,戳了一下。王二哭了起来,眼泪不停地往下流。“哭什么?快回自己的位置上去改一下,还不快去?真是气死我了。”老师对王二瞪了一眼,王二擦着眼泪向自己的座位走去。这一瞬间,王二的脸由笑变哭。于:出示 学生作文。分段了,大多数的形式写得很好,字有点,有点„„ 生:有点歪
于:大家说多少分 ?你得到这么高的分吗? 生:没有
于:你想对我说什么? 生:谢谢老师
于:你应该谢谢你现在的老师,也应该谢谢你自己的努力。
生:鼓掌
于:同学们坐好,回去以后把你最好的一篇拿出来修改,抄到作文本上交给班主任老师。我相信班主任老师对他的评价一定比我高。通过这两堂课,我相信你在读课外书的时候,会特别注意作家是怎么样来写人物变化的?当你关注作家对人物描写的时候,那么反过来,你的作文会更好。你还有什么对我说? 于:略
第五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实录
《倔强的小红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倔强、荒无人烟、忍饥挨饿、疲惫、口吻、递给、香港、硬邦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读出人物相应的语气,了解人物的内心。
3、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教学重难点:
1、从课文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思想);
2、联系上下文,从“陈赓明白了什么”理解小红军的高贵品质。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出示长征路线图)导入: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突破敌人的包围…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1、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发生在长征途中的一个故事--《倔强的小红军》(板书课题),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这两个字(“倔强”)怎么读?“倔强”什么意思?题目的意思是——
2、从课文的题目可以看出这是篇写人的课文,我们要怎样学习?
一、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一定把课文读通读顺了,哪几位同学来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要边听边想,字音读准了没有。
(要指导读准第三声“忍”“吻”)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么样?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
3、交流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二、抓住“对话”,体会思想
1、课文对小红军的描写,哪方面给你的印象最深?是动作、语言、还是神态?
2、本课有个特点,就是在小红军与陈庚的对话中表现小红军的思想感情。课前已经要求大家画出对话部分。请同学们再次认真默读对话部分,想一想,课文写了几次对话?从每次对话中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画出有关语句,在旁边简单写出你的感受,再与同桌交流。
3、小红军和陈庚的三次对话,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比较具体指导理解第一次对话,第二、三次对话主要是自学)
答题要点
听到
看到
想到
第一次:
体力强
赛跑
拒绝让马
第二次:
等同伴
坚决
拒绝同行
第三次:
粮食多
拍拍
拒绝让粮
4、小红军为什么不骑陈庚的马?为什么拒绝与他同行?为什么拒绝他让出的青稞面?小红军到底想的是什么?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自己就是小红军,当时是怎么想的,然后用上“(我)虽然……还是(不能)……因为……”的句式表达。
5、想象要有依据,小红军筋疲力尽,小红军饿得发昏,你是从课文找到依据的吗?说说看。
6、已经累的走不动了,要是能骑会儿马,那该有多好;已经好几天是孤单一人了,要是有个伴那该有多好;已经饿了好几天了,要是能吃上一口,那该有多好。可是,小红军在特别需要帮助的时候,却拒绝了帮助,这又是为什么?他是个怎样的人?
(二)练习朗读
1、接下来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话部分,请看要求:
先自己读一读,注意体会“用命令的口吻说”“倔强地说”“无可奈何”“轻轻地拍了拍”等词语的意思,读出相应得语气,再由同桌分角色朗读。
2、哪位同学来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3、哪两位同学来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要读出相应的语气。
要指导评读,是不是读出了相应的语气。
评读时,相机指导读好下面的句子。
(投影:
1、“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马走吧。”
2、“你要同我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
3、“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你快骑上马走吧”“那就比一比吧”“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都表示强烈感情,可是句末用的却不是感叹号,而是句号。朗读的时候,语调要上扬好,还是不上扬好?大家读一读,体会体会。
三、读懂“感动”,明白“倔强”
1、小红军瞒过了陈庚,陈庚骑上马走了,课文的后半部分,谁来读一读?
2、陈庚回头找到小红军,他看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想一想,用上“陈庚全明白了:小红军说自己……其实……,说自己……其实……,小红军这也拒绝,那也拒绝,是……”等提示语说一说。
3、小结。课文的后半部分,表面上是在写陈庚,其实还是在写小红军。陈庚受的感动有多深,小红军的精神感人就有多深。
四、朗读全文,升华情感
板书设计
13、倔强的小红军
小红军
体力强
陈庚———— 小鬼
等同伴
拒绝同行
关心、爱护
小同志
粮食多
不拖累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