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继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黄继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有感情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需求,感悟文章,感受黄继光的伟大形象。
3.链接有关资料,拓展内容,认识黄继光牺牲的伟大意义,学习英雄的优秀品质,受到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课前准备】
教师:有关上甘岭战役的资料;课件。学生:课前搜集抗美援朝战争以及上甘岭战役的有关资料,查找黄继光的生平资料及抗美援朝中的其他英雄。
【教学设计】
一、诵读课题,启动情感。
(用课件1:呈现题目及丰碑的画面),教师动情诉说:“同学们,这是一座为纪念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而高高耸立的丰碑。这座丰碑是由千千万万个为祖国、为朝鲜、为和平而壮烈牺牲的烈士的英灵筑就的。在这些英灵当中,就有这样一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
二、组织研读第二段,体验发现黄继光的伟大精神。1.课件2(大炮的轰鸣声)
听——最激烈的上甘岭战役的第5个夜晚的战斗打响了。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二大段,思考黄继光为什么要主动请求任务?
2.反馈交流:(注:交流顺序不定,以学生发言为准,初拟交流重点如下)★(课件3)“突然,敌人一个火力点凶猛地射击起来。机枪喷出火舌,交织成严密的火网,阻挡着战士们前进。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压了回来。负伤的同志越来越多了。”
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这句话,你还能读懂什么?
(出示课件4:枪弹的多、密,敌人火力点的凶猛的情景)背景链接:
上甘岭战役的火力密度在战争史上是空前的,在当时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火力密度的最高纪录。在仅4平方公里的阵地上,“联合国军”先后投入6万人的兵力,倾泻了190万发炮弹和5000枚航弹,最多的一天达30万发。
想象当时黄继光是怎么想的? 感情朗读。
黄继光主动请战还有其它原因吗? ★(课件5)“东方升起了启明星,指导员看看表,已经4点多了。如果不很快地拿下这个火力点,黎明前攻不下597.9高地,一夜奋战所夺取的山头就会全部丢失。”
仔细品读这两句,你读懂了什么?
这仅仅是山头的丢失吗?那意味着什么?感情朗读。★(课件6)“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好像要把满腔的仇恨向敌人喷射出去。”
此时,他会怎么想?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心想:„„
黄继光对敌人的满腔仇恨和高度的责任感驱使着他坚定地向指导员请战,生齐说“指导员,请把任务交给我!”
愿意当指导员的请快点举手,指名读,集体评议。啊!指导员答应了,黄继光充满了信心和力量,喊了一声(生齐说)这是黄继光保证完成任务的誓言,让我们再一次读一读。这坚定的誓言体现了黄继光怎样的品质?
三、组织研读第三段,进一步体验黄继光的伟大精神。
1.过渡:那黄继光又是怎么完成任务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三段,用~找出让你感动的句子。
2.学生找出句子读、说、议、读
△学生可能说从黄继光在完成任务时处境艰难,可看出他是那样的顽强。教师可让学生抓住“匍匐→爬→站起→举起→晕倒→又站起→扑向→堵住”等词语,理出英雄的行动线索,使黄继光的英雄形象清楚地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体会到英雄多么顽强,多么勇敢。
△学生可能从省略号和数字中可看出黄继光的顽强意志。“20米、10米”的距离是很短的,但对身负重伤的黄继光来说,每移动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他凭着坚强的毅力,一点一点地接近了敌人的火力点。师抓住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学生还可能会从“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这部分来理解英雄的壮举。规定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必须扫清战友冲上高地的障碍。他感到战友们在期待着他,他想到的是祖国人民的重托。因此,他这时明知会牺牲,还偏偏这样做。
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读,出示的句子,读出黄继光不怕牺牲、敢于献身的伟大精神。(课件7)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组织讨论交流:黄继光腿已被打断,身上有七处重伤,又没有武器,按常规来说,他不可能站起来。可他为什么能站起来呢?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他站起来,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课件8)出示“他感到指导员在望着他,战友们在望着他,祖国人民在望着他,朝鲜人民在望着他!”
为什么黄继光感到他们在望着他?小组合作探究。该想到的他都想到了,唯独没想到什么?
责任感、战友情、祖国爱、国际主义精神化为力量,让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创造出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因此,他也获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高荣誉——他被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如今上甘岭战役留下唯一的有形纪念物,就是黄继光烈士纪念碑,这是根据金日成的指示建造的。
指导朗读。
四、补充材料,深情读文。
黄继光的事迹是十分感人的,他的壮烈牺牲的场面让人难忘。请英雄搜集组汇报有关资料:黄继光牺牲三四天后,收容所的卫生员找到了他尸体。他的两只手仍然高举,保持趴在地堡上的姿态。他的胸膛被火药烧黑了,子弹眼儿像蜂窝一般。脊柱骨被子弹打断,形成一个很大的血洞。衣服上的鲜血早已干透,紧紧沾在他的身上,是卫生员用剪刀慢慢剪开,然后用热水慢慢地润着一块一块撕下来。在给他穿新衣服时,他那高举的双手怎么整也整不下来,后来是大家用热水毛巾捂他的手臂,整整捂了三天三夜才让双臂软下来的。
(课件9打字形式出现)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英雄的伟大壮举。(观看课件10电影片段《上甘岭》或《黄继光》舍身堵枪口的情景)
采访几名同学,刚才你看得很专注,你有什么话想说吗?你此时此刻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五、拓展延伸
1.黄继光为了保卫祖国人民的安全,为了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他的光辉事迹,谱写了一曲中朝人民团结战斗的胜利赞歌;他英勇顽强的光辉形象,闪耀着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灿烂光辉。中朝人民将永远记住这伟大的战士——(齐)黄继光。英雄儿女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但他们的精神是永恒的。
(出示课件11:师朗诵诗歌搜集组搜集的诗《永恒》)。
永恒
——献给黄继光
在那千钧一发的时刻,你的胸膛是一道胜利的高墙。
敌人的罪恶的枪口被堵住了,你生命的火花像长虹一样闪耀。
你死得那样年轻,却活得那样久长。
谁说庄严的刹那不就是永恒!
……
你响亮的名字永远不会磨灭,和平塔将刻下你不朽的功勋。
你生命的火花,在人类的历史上,也同那些辉煌的名字一起放射光芒!
2.同学们,抗美援朝中的英雄儿女除了黄继光,你还知道哪些? 3.英雄的壮举永远铭刻在心,英雄的精神永放光芒,现在让我们在歌曲搜集组搜集的《英雄赞歌》中缅怀我们的英雄。放(课件13:在《英雄赞歌》的歌曲中展示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胡修道、孙占元、郭忠田、黄家富、罗盛教、孔庆
三、赵宝桐、孙生禄、杨连弟的照片)
六、布置作业:(选做)
1.课后请大家搜集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2.朗诵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3.写一篇读后感。
七、板书设计 黄继光
主动请战
英勇顽强、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
英勇献身
——摘自新河小学网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每个自然段各讲什么内容?
(二)讲读课文
1.指名学生读第1自然段,思考:从这段中你了解到什么内容?
(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营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第五个夜晚,上级下达命令,要在黎明前夺下敌人占领的597.9高地。)
追问:你觉得这任务怎样?(艰巨)
从哪里看出任务艰巨?(战士们已“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身体已相当疲劳;完成任务的时间很紧,“在黎明之前”;任务很重,要“夺下敌人占领的”高地。)
2.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进攻开始了,我军遇到了什么困难?当时情况怎样?
引导学生从以下两点理解当时情况的危急:
(1)我军进攻屡次受挫。(引导学生读“突然,敌人的一个火力点凶猛地射击起来,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压了回来。”这里的“突然”说明火力点是原来没有发现的,因而没有被大炮摧毁。“屡次”、“都被压了回来”说明敌人火力很凶猛,我军进攻阻力很大。)
(2)时间紧迫。(引导学生看第3自然段文开头“东方升起了启明星”,“已经四点多了”,说明此时离黎明时间不远了。)
3.我军在进攻597.9高地主峰时,受到敌人火力点的疯狂阻击,时间紧迫,必须很快拿下火力点,才能攻下主峰,取得战斗的胜利。情况这么危急,黄继光怎么做呢?请默读第3自然段。
(1)看到这种情况,黄继光是怎样做的?
(主动要求指导员把拿下火力点的任务交给他去完成。)
他是怎样说的,找出书中句子读一读。
(2)展开讨论,针对黄继光说的话,想想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当时,黄继光想的是整个战斗的胜利,要巩固战士们浴血奋战的成果,否则这些天的心血都将白费。)(还会想,自己一定要完成任务,哪怕用生命去交换。)
这种想法,这种信心力量来自什么?
(这种信心和力量来自对朝鲜人民的爱、对祖国人民的爱和对敌人的恨。)
那么,黄继光说这句话时的语气应是怎样的?
(坚定、充满信心)
(3)先指名学生用坚定的语气读这两句话。后请学生勇敢地走到讲台前,把教师当作指导员,请求这个任务。教师如课文中所说,紧紧握住“黄继光”的手说:“好,我相信你一定能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4.请学生用四个字概括本段的内容。(主动请战)
板书小标题:坚定
5.黄继光接受任务后,是怎样执行任务的?
教师范读课文4、5二个自然段。
(1)提出自学要求:画出这两段文字中最使你感动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使你感动?
(2)学生自学课文。
(3)组织学生讨论下列句子。
“啊!黄继光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板书:站起来了
思考:
①黄继光在什么情况下站起来了?(黄继光是在一个战友牺牲,一个战友负伤,只剩下他自己一个人,而且又身负重伤时面对敌人的密集子弹站起来的。)
②找出说明黄继光已身负重伤的词句,分析黄继光站起来的困难。(“肩上腿上都负了伤”、“用尽了全力”、“艰难”、“挪动”,说明黄继光是在极为艰难的情况下坚持前进的。“挪动”说明爬得很慢。即使爬得很慢,而且要用尽全身的力量,但是他仍在前进。)
③“前进,前进!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这里的数字和省略号是什么意思?(说明黄继光每前进一步都要用尽全身的力量。他的前进是多么不容易啊!)
④小结: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连挪动都很困难的黄继光居然站起来了。多么顽强,多么了不起啊!多么令人感动啊!作者连用了三个感叹号表达这种感情。作者连用了三个感叹号表达了这种感情。这三个感叹号表示什么意思?(第一个的“啊!”是惊讶的意思,黄继光能站起来,出人意料。第二个着重讲,连挪动都很困难的黄继光居然站起来了。多么顽强,多么了不起呀!多么令人感动啊!作者连用了三个感叹号表达了这种感情。)
(4)指导朗读这一句话,要求读出当时黄继光顽强战斗的精神,读出对黄继光的敬佩之情。
板书:顽强
(5)小结:课文第4、5自然段表现了黄继光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坚持战斗的顽强精神。请同学们读这两段课文,要读出黄继光英勇、顽强、坚持战斗的精神。(6)学生读第4、5自然段。
6.总结学习方法。
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第4、5自然段的?指名总结,打出投影。(①默读课文后,画出最使你感动的句子。②再想想这句子为什么使你感动。③通过朗读加深对这一句子的理解。)
7.请你用这种学习方法学习第6自然段。
(1)最令人感动的句子是“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板书:又站起来了
(2)这句话为什么感人呢?
思考:
①黄继光在什么情况下又站起来了?(引导学生想象又站起来是多么困难。)(黄继光在“身负七处重伤,已经没有一件武器”、“天快亮了,规定时间马上到了的情况下又站起来的。)
②这时,黄继光想到什么?唯独没有想到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四个“望着”。)(黄继光想到指导员对他的信任,想到战友的安危,祖国人民的嘱托,朝鲜人民的解放,唯独没有想到自己身负重伤,自己生命的安危。)
③想到这里,黄继光全身迸发出无穷的力量,他怎么做?
(全班齐读第6自然段末句。)
④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最后英勇献身了,这表现了他怎样的一种精神?
板书:表现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
(3)练习演读第6自然段。
8.战斗的结果怎样?请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战士们为什么能这么快拿下597.9高地?(战士们在黄继光大无畏的精神鼓舞下,怀着为黄继光报仇的信念,所以很快占领了597.9高地。)
(2)小结:黄继光用自己的身体为战斗的胜利铺平了道路,他所在营夺取了胜利。
9.仿照第3自然段总结小标题的方法,总结4、5自然段和7自然段小标题。
板书:执行任务 英勇献身〈壮烈〉
取得胜利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黄继光是在什么情况下主动请战?他是怎样主动请战的?
2.黄继光是怎样执行任务,英勇献身的?
(二)指导分段,概括段意
1.文章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
2.文章该怎样分段?每段各讲什么内容?
(1)学生分组讨论。
(2)讨论后归纳。
第一段(第1自然段)黄继光所在营接到攻占597.9高地的战斗命令。
第二段(第2至3自然段)黄继光向指导员请战,指导员答应了他的要求。
第三段(第4至6自然段)黄继光顽强战斗,最后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胸膛堵住了敌人枪口而壮烈牺牲。
第四段(第7自然段)黄继光所在营攻占597.9高地,夺取了胜利。
①黄继光顽强战斗的精神和英勇献身的精神令人感动,令人敬佩,请从文中找出最能打动人的语句或段落,体会其意思,并有感情地朗读。
②指导学生上讲台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欣赏并评议。
(三)复述《黄继光》的故事
1.黄继光的事迹是非常感人的,课文描写他壮烈牺牲的场面令同学们难忘。老师从课外书上还了解到:就在黄继光壮烈牺牲后,指导员在打扫战场的时候,发现黄继光那结实、坚强的身躯仍然扑在敌人的射击孔上,他的手还牢牢地抓住周围的麻袋,宽阔的胸膛还紧紧地堵着敌人的枪口。在中心火力点的前面,留下了一条深深的10米多长的血印。看到这一切,参谋长、连长流出了热泪,所有人的眼睛都湿润了,指导员抱起黄继光,紧紧地搂在怀里,禁不住失声痛哭。
2.请同学们把这动人的事迹说给大家听,也可以把老师讲的材料补充进去讲。
(四)总结全文
黄继光为了保卫祖国人民的安全,为了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的光辉形象谱写了一曲中朝人民团结战斗的胜利赞歌。他的光辉形象,闪耀着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灿烂光辉。他将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的心中,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五)延伸教学
五十年代,美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向我们这些无辜的国家,企图进行侵略,英勇顽强的中国人民使他们的美梦彻底破灭。而今,在世纪末的今天,相似的一幕又在南联盟上演,使无辜的南联盟人民遭受家破人亡的惨运。同学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你们是怎样看待这种行为的呢?你们对此了解多少,期待如何呢?请同学们畅所欲言,发表言论!
(六)布置作业
1.把《黄继光》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写一篇读后
第二篇:《黄继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教学目标
1.体会比喻手法在表达上的作用。
2.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学习英雄的优秀品质,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黄继光舍身堵枪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黄继光是一位什么样的战士,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你感受最深的段落或句子。
生读有关段落和句子。
同学们,这些句子你为什么感受最深,从中能理解些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
二、深入学习第三段
(1)体验战争经过
①观看黄继光英勇献身经过的录象
②说说你认为黄继光是一个怎样的人?
③简单交流
(2)小组研读
①个人读课文,要求找出最能表现出黄继光的英勇顽强的词句和描写了黄继光心理活动的词句。
②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反馈
学生汇报研读收获,师引导点拨,指导学生有感情读文。
①有学生找出他用尽全力艰难地挪动着自己的身体。前进,前进!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
教师可点拨:从黄继光在完成任务时处境艰难,可看出他是那样的顽强;从省略号和数字中可看出黄继光的顽强意志。20米、10米的距离是很短的,但对身负重伤的黄继光来说,每移动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他凭着坚强的毅力,一点一点地接近了敌人的火力点。师抓住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黄继光身负重伤,仍顽强地向前爬。这里的数字和省略号说明黄继光每前进一步都十分艰难。朗读时应慢一些,有力些,并注意适当的停顿。
②有学生找出啊!黄继光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他举起右臂,手雷在探照灯的光亮中闪闪发光。
教师可点拨:在三个短句中连用三个感叹号。黄继光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竟然站起来了,而且是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多么令人惊讶、赞叹!朗读时要怀着对英雄崇敬的心情,把握好赞扬的基调,读啊站起来了暴风雨一样等词要加重语气。
③有学生找出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组织讨论交流: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学生回答。
三、学习第三大段
(1)观看战争胜利录相
(2)品读:战场上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喊声,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冲向敌人,占领了阵地。
读出战士们在黄继光精神的影响下奋勇直前,势不可挡的战斗气势,以及声势浩大的战斗场面。
四、补充材料,深情读文:
黄继光的事迹是十分感人的,他的壮烈牺牲的场面让人难忘。老师从课外书上还了解到:就在黄继光壮烈牺牲后,指导员在打扫战场的时候,发现黄继光那结实、坚强的身躯仍然扑在敌人的射击孔上,他的手还牢牢地抓住周围的麻袋,宽阔的胸膛还紧紧地堵着敌人的枪口。在中心火力点的前面,留下一条深深的10米长的血印。看到这一切,连长流出了热泪,所有人都流出了热泪,指导员抱起黄继光,紧紧地搂在怀里,失声痛哭&&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对黄继光又有了新的认识,请你把你此时此刻的心情读出来,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五、布置作业:(选做)
1.课后请大家搜集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
2.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3.你站在烈士墓前,想想过去,看看今天,心里一定有好多话想说。请把你想说的话,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第三篇:黄继光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黄继光》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1、学习黄继光英雄的优秀品质,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3、体会比喻手法在表达上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2、联系上下文和学生生活实际,体会重点句子是如何歌颂黄继光大无畏精神的。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在朝鲜战场上,在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为了战斗的胜利,一位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难知道这个伟大的战士就是-------黄继光(课件出示英雄形象)他是如何牺牲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黄继光》。
(二)讲读课文
1.检查复习,理清脉络。
师:请同学们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生:起因是黄继光所在的部队接受命令,夺取高地; 经过时黄继光主动请战,壮烈牺牲;结果是:黄继光的大无畏精神激励了战友,部队夺取胜利。
2.潜心会文,领悟情感
师:下面请同学们默读文章的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时候?上级下达了什么命令? 生:黄继光所在的营持续战斗了4天4夜,第五天夜里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在黎明之前夺下敌人的597.9高地。师:你觉得任务怎样? 生:很艰巨,不容易完成? 师:为什么?从哪看出来的?
生:黎明,是指天快亮的时候。从第五天晚上到黎明之前,时间很短暂,所以这项任务难度很大。
师:你从时间的紧迫看出了任务的艰巨,分析得很好。那么我们还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这项任务的艰巨呢?
生:我从以下两句话看出了任务的艰巨:这是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一次阵地战。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最激烈”点明了战斗的激烈程度,“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进一步说明战斗很激烈,所以这项任务难度很大。
师:你从战斗的激烈看出了任务的难度大,能结合重点词语分析,做得很好。我军面临的困难不仅是任务的艰巨,在进攻开始时,我们又面临了巨大的困难,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文章的3.4自然段,思考我军遇到了什么困难?情况怎样? 生:由于敌人火力点凶猛地射击,我军进攻屡次受挫。时间非常紧迫。
师:你能在短时间内作出这样的分析,真不简单。告诉大家,哪句话最能让你感到进攻开始的困难。
生: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集的枪弹压了回来。
师:非常好,请坐。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比较一下这两句话的不同,说说哪句写得好,为什么?
生:次数不同,一句是多次突击,一句是一次突击。“屡次”说明多次突击没有成功。上面那句写得好。更突出了完成这个任务的艰难。
师:你抓住了重点词“屡次”来体会,非常好。还有没有哪个词让你体会到了任务的艰难? 生:“比雨点还密”,写枪弹的多、密,看出战斗非常激烈,所以战士们一次又一次的突击才会被“压”回来。更说明拿掉这个火力点,对战斗胜利的重要作用,以及完成这个任务的艰难。
师:在这样紧急的情况下,哪位主要人物出现了,他做了什么?请同学们齐读文章的第五自然段。
生:黄继光主动请战。师:他对待敌人是怎样的?
生:从他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看出他对敌人充满了愤恨。师:那“坚定”一次又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生:“坚定”一次体现了黄继光完成任务的决心,表现了完成任务的高度责任感。师:哪位同学能勇敢地站起来,像黄继光那样坚定地向我——指导员请战。师握生手。师引读:黄继光带上两个站士,拿了手雷,喊了一声什么?(生接读)生: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师:这句话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这是黄继光保证完成任务的誓言,体现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师:这是一个光荣的任务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为了战斗的胜利黄继光不怕牺牲自己。他是怎样完成这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的呢?老师请几名同学分别朗诵文章的7-11自然段。其他同学,画一画最让你感动,震撼的句子。师:黄继光和战友在完成任务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生:敌人发现他们了。无数照明弹升上了天空,黑夜变成了白天。炮弹在他们周围爆炸。师:黄继光和两个战士又是怎样冲上去的? 生:他们冒着浓烟,冒着烈火,匍匐前进。
师: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分析一下在这里用哪一句更好?为什么?
生:原句更好,因为原句重复用“冒着”,更加突出 了黄继光和他的战友英勇无畏的精神。师:你们理解得很到位,分析得很准确。请继续看大屏幕。句中的数字和省略号起什么作用呢?说明了什么?
生:20米,10米的距离是很短的,但对身负重伤的黄继光来说,每移动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他要忍住伤痛,躲避敌人的枪弹,因此他爬得很慢。
师:但同时也说明,他凭着坚强的毅力,一点一点地接近了敌人的火力点,胜利的曙光就在 眼前。请同学们再次阅读文章的9-11自然段,思考:黄继光几次站起来,分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站起来的?
生:他两次站起来,第一次是在身负重伤,离敌人越来越近的情况下,“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的。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黄继光每前进一步都要用尽全身的力量。他的前进是多么不容易啊!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连挪动都很困难的黄继光居然站起来了。作者连用了三个感叹号,这三个感叹号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生:第一个的“啊!”是惊讶的意思,黄继光能站起来,出人意料。第二个着重讲,连挪动都很困难的黄继光居然站起来了。多么顽强,多么了不起呀!多么令人感动啊!作者连用了三个感叹号表达了这种感情。
师:你体会的真好,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这一段。……那他为什么这样做?
生:他炸毁了敌人的火力点——敌人的火力点塌了半边,他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祖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站起来。师:第二次呢?
生: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师:同学们,要摧毁敌人的火力点,除了用胸膛堵枪口外,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生:没有了,武器没了,时间到了,情况严峻。
师:在枪林弹雨中,黄继光拖着重伤的身体,两次顽强地站起,在没有任何武器的时候,他用自己宽阔的胸膛挡住了敌人罪恶的枪眼!同学们,那不是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没有感觉的铁板呀!那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呀!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难道他不珍视生命吗?是什么力量让他置生命于不顾?是物质的奖励吗? 生:不是 师:是什么? 生:是精神。
师:对!是精神,为了保卫祖国人民的安全,为了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爱国精神,他英勇顽强的形象,闪耀着国际主义精神的灿烂光辉。
师:同学们,假如你就是黄继光的战友,亲眼目睹了这惊天动地的一幕,你会怎么想?把你内心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以“黄继光啊,你是我的好战友——”开头说几句话 生:黄继光啊,你是我的好战友,我为你感到骄傲,我们一定会夺取战斗的胜利。生:黄继光啊,你是我的好战友,我一定要为你报仇。
师:年轻的战士用生命谱写了一曲英雄赞歌,战友们的心怎能平静,复仇的火焰熊熊燃烧,带着你的感受,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师:战斗的结果怎样? 生:胜利了!师:为什么会胜利?
生:在黄继光精神的鼓舞下,战士们的力量是势不可挡的。最后大家带着给黄继光报仇的愤怒,取得了战斗的胜利。师:黄继光用生命铺就了一条胜利之路,战友们冲上阵地后发现,黄继光敦实的身躯仍然压在敌人的射击孔上,他的手仍然牢牢地抓着周围的麻袋,腿已被打断,身后是一道十多米长的血印,卫生员整理遗体时,用热毛巾捂他的手臂,捂到第三天,那高高举起的手臂才放下来。课文学完了,老师相信你们也被深深地震撼了,黄继光没有照过一次相,这尊塑像是根据连长的回忆塑成的。此时此刻,面对英雄的塑像,你想说点什么吗?
生:黄继光,您虽然牺牲了,但是您那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永远继承和发扬下去。
生:胜利是用像您一样的英雄的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师:同学们,这就是黄继光纪念馆,让我们全体起立,怀着对烈士无比崇敬的心情,倾诉内心的独白:黄继光,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师: 同学们,有了这种精神的军队是伟大而不可战胜的!老师相信,这种精神一定会代代相传,永放异彩!
最后,让我们以一首诗来结尾,希望同学们也能意识到肩负的重任,带着对英雄们的无限感激与敬佩,带着这种精神,让祖国的未来,大放异彩!
第四篇:《黄继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学目标:
1、通过看录象,看标点,抓重点词掌握朗读的技巧。
2、感情朗读第三段,感受黄继光为革命利益,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伟大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课件出示填空:上甘岭()是抗美援朝()中最激烈的(),其中夺取敌人占领的597.9高地的()是最关键的一仗。
2、请你用如果&&就&&说说黄继光为什么主动请求任务?
课件出示:如果&&就&&
生答:a 如果不很快拿下这个火力点,黎明前攻不下597.9高地,一夜奋战所夺取的山头就会全部丢失。
b 如果不尽快攻下597.9高地,我军的伤亡情况会越来越严重。
c 如果不很快拿下这个火力点,黎明前攻不下597.9高地,一夜奋战所夺取的山头就会全部丢失。如果不尽快攻下597.9高地,我军的伤亡情况会越来越严重。
二、提出本课任务
1、这节课你想研究什么问题?
指名学生说(黄继光怎样完成任务?他为什么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
出示课件:
1、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是怎样接近火力点的?
2、是什么力量使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课文。
三、学习第三段
1、我们先一起到朝鲜战场上看一看(出示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
2、是呀,敌人的炮火多凶猛啊!我军要夺取597.9高地将面临重重困难,课文中是怎样描述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自由读一读第三段,找一找,黄继光遇到了哪些困难?做好记号。
3、反馈,读句。
1)几发照明弹升上天空,黑夜变成了白天。炮弹在他们周围爆炸。
(战争环境非常严酷:天空被照亮了,黄继光和战士们的行动很容易被敌人发现;炮弹在爆炸也说明他们的处境很危险。)
2)一个战士倒下了,接着另一个战士也负伤了,只剩下黄继光一个人了。
(敌人的炮弹防不胜防,战士们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
3)敌人的机枪一齐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他肩上腿上都负了伤。
(像冰雹说明子弹很猛,很密,敌人很凶狠,而黄继光又受了伤,要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就更困难了。)指名2-3人读句,读出子弹的猛和密。学着样子齐读。
4、战斗那么激烈,战士们遇到了如此多的困难,在枪林弹雨中他们还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吗?请同学们再读一读第三段,划出黄继光和战士们是怎样接近火力点的句子。
5、反馈,指名读句子。
6、同学们读了这么多句子,老师也挑了几句,让我们一起来研究。
课件出示三句话:a 他们冒着浓烟,冒着烈火,匍匐前进。
b 黄继光更加顽强地向前爬去。
c 他用尽全力艰难地挪动着身体。前进,前进!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
第五篇:《黄继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黄继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有感情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需求,感悟文章,感受黄继光的伟大形象。
3、认识黄继光牺牲的伟大意义,学习英雄的优秀品质,受到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课前准备】
教师:有关上甘岭战役的资料;课件。学生:课前搜集抗美援朝战争以及上甘岭战役的有关资料,查找黄继光的生平资料及抗美援朝中的其他英雄。教学设计
一、诵读课题,启动情感。
(用课件1:呈现题目及丰碑的画面),教师动情诉说:“同学们,这是一座为纪念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而高高耸立的丰碑。这座丰碑是由千千万万个为祖国、为朝鲜、为和平而壮烈牺牲的烈士的英灵筑就的。在这些英灵当中,就有这样一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
二、组织研读第二段,体验发现黄继光的伟大精神。
1、课件2(大炮的轰鸣声)
听——最激烈的上甘岭战役的第5个夜晚的战斗打响了。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二大段,思考黄继光为什么要主动请求任务?
2、反馈交流:(注:交流顺序不定,以学生发言为准,初拟交流重点如下)(课件3)“突然,敌人一个火力点凶猛地射击起来。机枪喷出火舌,交织成严密的火网,阻挡着战士们前进。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压了回来。负伤的同志越来越多了。”
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这句话,你还能读懂什么?
(出示课件4:枪弹的多、密,敌人火力点的凶猛的情景)想象当时黄继光是怎么想的? 黄继光主动请战还有其它原因吗?(课件5)“东方升起了启明星,指导员看看表,已经4点多了。如果不很快地拿下这个火力点,黎明前攻不下597.9高地,一夜奋战所夺取的山头就会全部丢失。”
仔细品读这两句,你读懂了什么?
这仅仅是山头的丢失吗?那意味着什么?感情朗读。(课件6)“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好像要把满腔的仇恨向敌人喷射出去。”
此时,他会怎么想?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心想:„„
黄继光对敌人的满腔仇恨和高度的责任感驱使着他坚定地向指导员请战,生齐说“指导员,请把任务交给我!”
愿意当指导员的请快点举手,指名读,集体评议。
啊!指导员答应了,黄继光充满了信心和力量,喊了一声(生齐说)这是黄继光保证完成任务的誓言,让我们再一次读一读。这坚定的誓言体现了黄继光怎样的品质?
三、组织研读第三段,进一步体验黄继光的伟大精神。
1.过渡:那黄继光又是怎么完成任务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三段,用~找出让你感动的句子。2.学生找出句子读、说、议、读
△学生可能说从黄继光在完成任务时处境艰难,可看出他是那样的顽强。教师可让学生抓住“匍匐→爬→站起→举起→晕倒→又站起→扑向→堵住”等词语,理出英雄的行动线索,使黄继光的英雄形象清楚地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体会到英雄多么顽强,多么勇敢。
△学生可能从省略号和数字中可看出黄继光的顽强意志。“20米、10米”的距离是很短的,但对身负重伤的黄继光来说,每移动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他凭着坚强的毅力,一点一点地接近了敌人的火力点。师抓住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学生还可能会从“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这部分来理解英雄的壮举。规定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必须扫清战友冲上高地的障碍。他感到战友们在期待着他,他想到的是祖国人民的重托。因此,他这时明知会牺牲,还偏偏这样做。
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读,出示的句子,读出黄继光不怕牺牲、敢于献身的伟大精神。(课件7)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组织讨论交流:黄继光腿已被打断,身上有七处重伤,又没有武器,按常规来说,他不可能站起来。可他为什么能站起来呢?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他站起来,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课件8)出示“他感到指导员在望着他,战友们在望着他,祖国人民在望着他,朝鲜人民在望着他!”
为什么黄继光感到他们在望着他?小组合作探究。指导朗读。
四、补充材料,深情读文。
黄继光的事迹是十分感人的,他的壮烈牺牲的场面让人难忘。请英雄搜集组汇报有关资料:黄继光牺牲三四天后,收容所的卫生员找到了他尸体。他的两只手仍然高举,保持趴在地堡上的姿态。他的胸膛被火药烧黑了,子弹眼儿像蜂窝一般。脊柱骨被子弹打断,形成一个很大的血洞。衣服上的鲜血早已干透,紧紧沾在他的身上,是卫生员用剪刀慢慢剪开,然后用热水慢慢地润着一块一块撕下来。在给他穿新衣服时,他那高举的双手怎么整也整不下来,后来是大家用热水毛巾捂他的手臂,整整捂了三天三夜才让双臂软下来的。
(课件9打字形式出现)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英雄的伟大壮举。(观看课件电影片段《上甘岭》或《黄继光》舍身堵枪口的情景)
采访几名同学,刚才你看得很专注,你有什么话想说吗?你此时此刻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五、拓展延伸
1、黄继光为了保卫祖国人民的安全,为了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他的光辉事迹,谱写了一曲中朝人民团结战斗的胜利赞歌;他英勇顽强的光辉形象,闪耀着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灿烂光辉。中朝人民将永远记住这伟大的战士——(齐)黄继光。英雄儿女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但他们的精神是永恒的。
(出示课件11:师朗诵诗歌搜集组搜集的诗《永恒》)。
2.同学们,抗美援朝中的英雄儿女除了黄继光,你还知道哪些?
六、布置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
七、板书设计 黄继光
主动请战
英勇顽强、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
英勇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