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上:《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5课时 教案
二上:《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第5课时
教案
教学目标:
1.会用画图的方法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2.经历观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沟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借助迁移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用画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若干个圆片、三角形、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一)摆一摆,说一说。
教师在黑板上粘贴一行○,共6个。
1.要求学生摆一行数量一样多的△。(摆放时指导学生上下行对齐,一一对应。)
2.如果要使△比○多2个,该怎么摆?(让学生上黑板摆,并说一说想法。)
3.圈出△和○同样多的部分,再圈出△比○多的部分,△可以分成哪两个部分? 4.怎样计算△的数量?
(二)揭示课题并板书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且直观的动手操作入手,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索新知
(一)探究解决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1.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1)出示教材第23页主题图。
(2)学生交流:哪一列的班级在评比中荣获第一名?你还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从简单的统计图中,搜集有效的信息。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各个量之间的大小。】(3)课件出示例4第(1)小题的条件部分。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理解数量关系。
怎样求出二班得到的小红旗的面数?
(1)根据黑板上的圆片和三角形的对比图,学生模仿着用小棒摆。
(2)同桌互相说一说摆法和算法。
【设计意图:有了导入摆一摆的基础,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摆,通过动手操作和相互交流,加深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
3.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23页小红旗摆法图,演示画图过程。
(2)学生交流图中数量之间的关系。(3)学生列式、解答。
4.学生交流。
你还能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能会直接分析出数量关系,也可能运用线段图分析。)
【设计意图: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要求上因人而异,在引导学生运用画图法解决问题后,留给学生交流其它解法的时间,让有能力的学生在学习上得到拓展延伸。】
5.引导学生用减法来检验。
二、探究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1.课件出示24页第2小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 学生尝试用画图的方法表示三班和一班的数量关系,并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3. 学生汇报解法及解题思路,课件同时演示解答过程。4. 口答检验方法。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经经历了分析、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利用先前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地类推出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
三、应用提升
(一)教材第25页练习四的第1题。
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理解解决问题的关键句,再列式计算。
(二)教材第25页练习四的第2题。
(三)教材第24页做一做。
1.课件出示图示,生独立解答。
2.比较这两个问,有何不同?(学生自主交流)
3.教师小结: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时,关键是要找出哪个数量较大,哪个数量较小。
【设计意图:这道题是在同一背景下的两个并列的实际问题,将这两个问题放在一起对比解决,有利于学生沟通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此类加减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畅谈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第二篇:《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3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圆片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2.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3.在情境中体验减法计算的价值,在探究中培养迁移类比推的能力,同时感受爱国主义教育。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一年级下册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前一课时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之上的。通过在学生熟知的情境中展开探索,在动手操作中理解算理,在知识迁移中体会笔算减法的算法。让学生真正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课件演示奥运金牌榜情境图。
1.读懂情境图。
(1)2008年北京奥运会金牌榜前5名的国家分别是谁呀?分别获得多少块金牌呢?
(2)谁获得的金牌数最多啊?(中国)
2.交流情境图。
(二)根据图中信息揭示课题。
1.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减法问题)
2.提取不退位减法的问题,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课件演示其中的三个不退位减法问题: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美国比德国多多少枚金牌?德国比英国少多少枚金牌?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让学生充分了解图中信息,根据图中信息提出减法问题,教师有意识地将其中三个不退位减法的问题梳理出来,作为学生探究的基点。同时在信息的对比中,发现中国金牌数第一,让学生感受爱国主义教育。】
二、探究算法,明确算理
(一)自选问题,分组探究
1.各组选题,尝试列式。(选三名学生上台板演)
36-23= 36-16= 19-16=
2.回顾加法,列出竖式
(1)回忆加法笔算方法。(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2)尝试列出竖式。
3.利用圆片,探究算理
(1)理解圆片在不同数位上的含义.例如:在个位和十位各摆放四个圆片,说说这个数是几?这两个圆片代表的含义是否一样?如果老师现在在个位划去一个圆片、十位划去两个圆片,一共划去的数是多少?剩下的数是几?
(2)利用圆片摆一摆,算一算。
4.组内交流,全班反馈
(1)各组摆好后,组内分别说一说。
(2)上台板演,交流做法。
5.竖式计算,交流发现
(1)列竖式计算减法应注意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
(2)遇到结果的个位是0时要占位。
(3)遇到结果的十位是0时不用写。
(二)尝试练习,分组比赛
1.教材第18页做一做第一题,根据数位上的圆片计算。
2.做一做第二题,计算结果中的个位和十位有0时的处理。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了之前学习列竖式计算加法的基础,因此,本课教学,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做好充分引导。尤其对圆片在数位上的含义做出指点,以帮助学生突破理解笔算减法算理这一难点。在分组合作的同时,设计分组比赛的环节,活跃课堂,让计算不再枯燥。】
三、巩固应用,深化理解
(一)教材第20页练习三的第1题。
让学生理解减法竖式的注意事项。
(二)练习三的第2题。
让学生列竖式计算减法,进一步巩固新知。
(三)练习三的第3题。
图文并茂,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全课总结,个人评价
(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你对自己这节课的学习表现有什么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和评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
第三篇:《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
一、教学内容
主要是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加减法的验算。
以前这部分内容与万以内的加减法
(一)共同编排在第四册。
和九义教材相比,有以下变化:
1.原来把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问题编排在这一单元。现在这部分内容在三册已经出现。
2.原来按不连续进位――连续进位、不连续退位――连续退位的顺序编排,现在基本不教学不连续进位和不连续退位,改革的步子更大。
3.原来把加法验算、减法验算分别编排在加法和减法部分,并且验算的方法单一(加法只能用交换加数的方法验算,减法只能用差加减数的方法验算)。现在把加减法验算结合编排,更突出加减法的互逆关系,并且验算的策略更加多样化。
4.根据课标要求,万以内的加减法限于三位数以内的加减。更多位数的可以用计算器计算。
5.对于算理,不再借助直观图,也不再用动态的竖式计算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三、编排特点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计算。
(1)加法:计算中国部分野生动物的种数。
(2)减法:云南旅游。
(3)加减法验算:购物。
2.加强估算。
加法和减法都是先估算再精确计算。
3.体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1)计算500-185时体现算法多样化。
(2)加减法验算策略的多样性。
(3)加减法的法则归纳不再给出现成的结论,而是让学生讨论得出。
4.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能力进行计算。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不进位加、不退位减不单独出现例题。
*三位数加三位数,和是四位数的情况也不单独出例题,只在练习中出现。
*三位数减三位数,被减数中间有0的计算过程,让学生利用前面的计算方法自己完成。
四、具体编排
(一)加法
1.主题图
(1)通过四类动物全球已知种数、中国特有种数、濒危和受威胁种数的统计,一方面为后面的计算问题提供信息,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2)等学生学会后面的计算方法后,可以回过头来让学生选择这个统计表中的信息,再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计算,充分利用主题图。
2.例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和超过100)
(1)从主题图中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计算方法。
(2)对于笔算加法的注意事项与进位的思想和技巧,学生已经掌握,这儿主要是让学生利用迁移类推来学习连续进位加,并为后面的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奠定基础。
(3)不再借助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3.例2(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
(1)题材仍是从主题图中抽取出来的。
(2)先估算后精确计算,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培养判断结果合理性的习惯和能力。
(3)把例2的连续进位加的原理类推到三位数加三位数,加以一般化(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这也是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的体现。
4.p18做一做
最后一题是三次连续进位加,和超过1000,要求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进行计算。
5.练习五
有各种形式的计算,从加数的位数来说,有三位数加两位数的,也有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从进位的次数来说,有不进位的,有一次进位的,两次、三次连续进位的。从形式来讲,有单纯计算的,也有结合实际问题计算的,还有改错题。
第9题,体现了很大的开放性。如果不考虑路程只考虑路线,可以采用多种走法,然后再根据路程选择最近的路线。要使整个路线最短,就要每段局部路线最短,其中,从家到邮局,从邮局到书店都只有一条路线,而从书店到超市的两种走法中,回到邮局再去超市的走法更近,从超市回家的路线中,不经过学校的走法是最短的。在比较两条路线的路程长短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际需要采取估算的策略,如要比较75+329和440的大小,可以用80+330估算,要比较410+125与510的大小,只要想410+100=510即可。
(二)减法
1.例1(一般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
(1)借助于云南之游的情境,一方面,为自然地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学习地理知识的机会。如,昆明的标志性旅游景点是石林、大理是三塔、丽江是玉龙雪山。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向学生介绍这方面的知识。
(2)三个插图体现了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图中给出三个城市的相对位置及昆明到大理、昆明到丽江的路程,第二个图给出故事的具体情境,这是不涉及到时间、速度的最简单的行程问题,给出了出发点、终点、此刻位置、相对距离等要素,很自然地提出问题。第三个图是一个线段图,是把实际问题数学化的一种方式。从这个图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各种条件(如行走的方向、昆明到大理和丽江的路程、求的是什么,等等。)
(3)也是先估算再精确计算。教材上只是给出一种估算的策略,实际教学中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如520-150。
(4)笔算的详细过程教材没有给出,而是让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退位减法知识,通过小组讨论来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5)和加法一样,教材上也没有借助直观的操作和动态的退位过程图来帮助理解算理。
2.p23做一做
可以提出各种问题,加法和减法都可以。
3.例2(被减数十位是0的连续退位减)
(1)在例1的基础上改变数据。
(2)教材上只列出竖式,具体计算让学生自己完成,编排意图同前,都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自行解决计算问题。
4.例3(被减数是整百数的连续退位减)
在这儿,教学的重点不是连续退位减的计算方法,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的技巧,在这儿不作重点讲解。重点是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教材上提供了三种不同的算法,并鼓励学生想出更多的算法。
5.练习六
编入了连减、加减混合的题目,如第2、3题。
第6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考虑三个点相对位置的不同可能情况,根据小明家、小红家在学校的同侧或异侧,可以分别列出减法和加法算式。
(三)加减法的验算
1.主题图
提供了小朋友和妈妈一起购物,通过计算两个物品的总价,计算找零两个问题引出例
1、例2的内容。
把加减法验算同时放在加法、减法后面编排,有利于对加强加减法互逆关系的认识,并且验算的方法也可以更加多样。
2.例1(加法的验算)
重点突出验算方法的多样性(三种:交换加数位置,和减去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
隐含的数学知识:加法交换律、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
3.例2(减法的验算)
同例1,突出验算方法多样性(两种:被减数减去差等于减数,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
4.练习七
第8题,鼓励学生提问题,如学生可以提出某两种商品总价是多少,某种商品比另一种商品贵多少钱。在解决问题时,注意体现开放性,如解决小精灵提出的问题时,第一个问题可以用估算的方法加以解决,然后再用精确计算解决第二个问题。
(四)整理和复习
1.万以内笔算加减法的法则的复习
让学生自己通过讨论加以解决。
2.运用计算解决问题的复习。
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加以解决,体现开放性。
五、教学建议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计算。
教学时,要从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产生解决计算问题的欲望。教学时可以利用教材上的题材,也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自行设计情境。
2.放手让学生探索,自己完成计算任务。
要让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运用迁移类推能力,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交流、讨论,自己解决计算问题。
但有一点也要注意,如果学生掌握起来有困难的话,还可以借助直观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虽然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的算理不难理解,但学生在学习时还是很容易出错,教学时还是要保证一定的训练时间和数量。
第四篇:最新苏教版二上1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苏教版第三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执笔人:周文宇 2013年9月
单元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1—11页。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100以内三个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口算和笔算,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2.学会如何把两个不相等的量变成相等的量,能辨别两个量之间的多少关系,并能借助具体情境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3.理解并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动手操作,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培养提出问题的意识,提高提出问题的能力水平。
4.开展师友互助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指导预习和丰富评价手段,使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提高预习的质量,逐步形成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好氛围。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如何从具体形象的动手操作中较好的进行数学抽象,把握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并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规则,能够正确运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提出问题”意识的培养和能力提升,主动融入到“师友互助”学习模式中去。单元课时安排: 6课时 苏教版第三册数学教案
第一课时: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例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竖式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10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教学准备: 挂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用竖式计算 45+17 80-59 指名板演,并说一说用竖式计算加法和减法时注意什么?
2、口算下面各题
2+4+3= 30+40+20= 2+30+5= 70-30-20= 17-7-5= 14-9-2= 提问:在计算连加、连减的算式时,要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二)揭示课题:连加 连减
(三)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探究连加
1、出示例1图,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苏教版第三册数学教案
(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
(2)师:根据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只纸船)
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同桌说,齐说。
2、尝试列式。
师:要知道一共有几只,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加法)为什么?
(1)随生答板书:(1)19+27 46+26
(2)19+27+26或27+26+19 26+19+27
3、尝试竖式计算:
师:你准备怎么计算算出来的?(生先讨论,再尝试)
师:(启发)这是一道三个两位数连加的算式,想一想,要先算什么?19+27能口算吗?竖式该怎么列?接着要算什么?又该怎么计算?(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
汇报板演,组织交流学生的计算方法,如果只出现第一种,师引导孩子继续想第二种竖式书写方法,如果两种都有,两种方法一一理解每一步算得什么
4、比较两种算法,哪种更便捷? 探究连减
出示试一试 90-25-28= 提问:这是一道怎样的算式?计算时,要先算什么?
谈话:在用竖式计算时,竖式可以怎么写?自己先在下面试一试,再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是怎样算得。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四)巩固练习基础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写,并说说怎样用竖式计算连加 连减的,两个竖式连写时,要注意什么 提高练习苏教版第三册数学教案
2、想想做做第3题
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
(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
(2)师:根据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同桌说,齐说。
3、尝试列式。
师:要知道一共有几人,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加法)为什么? 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4、想想做做第4题
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 要求一共摘了多少个?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2、师:还剩多少人?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减法)为什么? 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五)全课总结、延伸课外
师:今天,怎么计算连加和连减呢?指出:像今天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在我们的身边也经常可以看到。比如,小朋友们一起到操场上去跳绳,先去了几个,又去了几个,然后又去了几个,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不就是连加吗?
作业设计: 课作书2页第2题
课后作业:课后找找身边的连加和连减故事,比比谁找的多!苏教版第三册数学教案
(六)、板书设计
100以内的连加连减
从左往右计算
19+27+26 90-25-28= 1 9 9 0 + 2 72 8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书第3—4页例2,想想做做。教学目标:
(一)掌握不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二)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三)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板演
26+25+38=
70-18-26=
指名两人到前面板演,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并用简便方法书写. 苏教版第三册数学教案
2.口算
其余学生口算,要求学生说出口算过程.复习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12+8+20=
50-30-6=
42+8-30= 78-18-8=
78-40-6=
52-12+8=
订正板演,由学生讲解计算过程.
(二)学习新知
1.复习订正后,教师用简练的语言引出新课.我们已经学会了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看看同学们会做吗.
2、出示例3图,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
(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你准备怎么列式呢?
3、尝试列式。启发提问:
(1)这道题都有什么运算符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用竖式怎样计算?
学生动笔在小黑板上试算,教师行间巡视,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先出示正确的做法.即: 4 8 8 2 0-3 3
小结性提问:
(1)加减混合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应注意什么?
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由学生独立计算“试一试”的一道题.
(1)60-38+40=(1)这道题有什么特点?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苏教版第三册数学教案
(三)巩固练习
基本练习
1、练习
2.想想做做第2题,在书上填数.
3、想想做做第3题。提高练习
4、想想做做第4题
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 要求还剩多少棵?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
现在一共多少棵?又该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
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5、想想做做第5题
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 全班一共栽树多少棵?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
女生栽树多少棵?又该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 作业设计:
书第3页想想做做第1题
苏教版第三册数学教案
板书设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
从左往右计算
38+42-33 60-38+40= 3 8 6 0 + 4 23 3 +4 0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练习一
教学内容: 书第5页练习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练习形式,达到对连加 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正确、熟练计算。
2、通过具体情境,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熟练计算
难点: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化 教具准备: 课件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口算 苏教版第三册数学教案
1、口算下面各题(书第5页第一题,学生写在数学书上)
2、出示口算卡片:要求二人合作:一人读算式,一人作答。然后判断,错误的改正。练习时要强调先想什么,再想什么,练习过程中,可以从中抽出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加强对口算方法的具体指导。
二、提高练习
1、数学书第5页第2题,先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用竖式计算,学生自己算,算好后板演反馈
2、数学书第3题,先让学生理解题意
引导学生分别用竖式计算每一条线上三个数的和
3、出示数学书第4题,引导学生理解表格。再想怎么计算三天一共拾了多少个?
三、拓展练习
思考题 读题审题,理解“尝试---调整”的策略解决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设计: 数补第3页
六、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
教学内容:
书第6---8页例3 想想做做。教学目标:
苏教版第三册数学教案
1、通过操作使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增加和减少及移多补少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一、出示例3课件
学生读题审题,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根据题中的条件能提出什么问题?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芳芳和小军穿的两串彩珠相差4个,在此基础上,提出“要让两串彩珠同样多,你有什么方法”的问题?
引导学生用圆片代替彩珠摆一摆,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 反馈交流三种摆法
(1)增加法(2)减少法(3)移多补少
组织学生对三种方法回顾和反思,整理思考方法
二、巩固练习
1、基础练习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读题审题,根据题中每一问摆小棒,填空 反馈 讨论:多多少根,就增加多少?减少多少?就要把多出来的怎样移多补少
2、提高练习
课件出示第2题,学生读题审题,根据题意填空 反馈 讨论:多多少根,就增加多少?减少多少? 比较(1)和(2)
提问:(1)这一题中为什么不能把多的部分再移多补少?引导孩子比较得出结论:多的双数可以移多补少,单数不能。
苏教版第三册数学教案
课件出示第3 4题,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独立思考,在书上做好,师巡查,反馈。让学生自己说出理由。
作业设计: 数补第4页 板书设计: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2)
教学内容
数学书第8~10页的例4题,“想想做做”第1~5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的方法,学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量关系。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谈话:在黑板上摆出8个正方形和5个三角形。(一对一摆)苏教版第三册数学教案
提问: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口头提出问题,并说出算式。
谈话:三角形和正方形一个对一个各摆成一排,三角形摆完了,正方形还3个,我们就可以说正方形比三角形(多3个),或者说三角形比正方形(少3个)。
二、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课件。
引导看图,并指名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小英做了11朵花 小华比小英多做3朵花 小平比小英少做3朵花
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选择板书:(1)小华要摆多少个?(2)小平摆了多少个?
2、解决第1个问题。
启发:如果用圆片代替花摆一摆,怎样摆就可以求出小华做了多少朵? 让学生动手“排一排”,组内合作,集体交流。(提醒学生注意一对一)反馈提问:你知道小华摆了多少个吗?你是怎么想的? “算一算”。
可以怎样列式算出小华做了多少朵?学生列出算式后,问:为什么要用加法算?第二排圆片可以看作哪两部分?
指出:根据摆圆片的过程可以知道,求小华做了多少朵,就是求11与3的和,所以要用加法计算
3、解决第2个问题。
启发:如果用圆片代替花摆一摆,怎样摆就可以求出小平做了多少朵? 让学生动手“排一排”,组内合作,集体交流。(提醒学生注意一对一)反馈提问:你知道小平摆了多少个吗?你是怎么想的? 苏教版第三册数学教案
“算一算”。
可以怎样列式算出小平做了多少朵?学生列出算式后,问:为什么要用减法算?第一排圆片可以看作哪两部分?
指出:根据摆圆片的过程可以知道,求小平做了多少朵,就是求11与3的差,所以要用减法计算
比较两题: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不同? 集体交流。小结:
三、巩固练习基础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各自读题,指名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学生各自在书中画一画,填一填,列式。指名回答,并说说这样列式的道理,集体评议。提高练习
2、“想想做做”第2、3题。学生各自读题,独立列式计算。指名汇报答案。
提问:谁来说说解答这道题时的想法?
比较两题: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不同?
3、“想想做做”第4题。拓展练习
4、“想想做做”第5题。让学生读题审题,师帮助学生审查出多余条件。
四、全课总结
谁来告诉小朋友们,今天学会了什么新的本领? 作业设计: 数补第5页 苏教版第三册数学教案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练习二
教学内容 数学书第11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按运算顺序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得数;进一步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列式解答。
2、使学生能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算法,提高合理运算的能力;能表述相关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获得成功的乐趣;能积极参与数学练习,逐步形成独立思考、追求正确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教学过程
一、揭题认标、举例梳理。(预设5分钟)
1、计算。
(1)85-27-39(2)45+29-361.
列竖式计算,把计算过程和得数写在本子上,集体核对。让做错的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看图填空。☆ ☆ ☆ ☆ ☆ ☆
○ ○ ○ ○ ○ ○ ○ ○ ○ ○ 苏教版第三册数学教案
(1)○比☆多()个。(2)□比○少5个,□有多少个?
① 想一想:怎样移,使得两行的数量一样多? ② 如果□比○多9个,□有多少个?怎样列式计算。
3、今天我们将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加减计算和实际问题的练习。(板书课题)
二、分层练习,内化提升。(预设25分钟)1.基础练习:
完成“练习二”第1、2题
交流要求:同桌轮流发言,另一个小朋友先认真倾听,然后再补充、纠正。(1)学生计算并指名板演。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集体核对,同桌相互批改并订正。
(2)出示第2题第(3)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最后35是怎样得到的?□里的数要怎么算?小组内讨论讨论。
指明:用“倒推”的方法解决。
2.专项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3题
提问:哪种旗最多,哪种旗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求红旗多少面和绿旗多少面为什么算法不一样?让学生读题,说说知道哪些条件,要求哪些条件。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校对,同桌互相检查。
(2)完成“练习二”第4题 想一想:谁拍的最多,谁拍的最少? 全班交流:
① 小军可能拍了多少下?最多拍了多少下? ② 小强可能拍了多少下?最少拍了多少下?
交流要求:请一个小朋友发言,其余小朋友先认真倾听,然后再补充、纠正。苏教版第三册数学教案
3.综合练习
完成“练习一”第5两题。
让学生说说知道的条件,并根据条件再提出几个问题?同桌互相讨论讨论,等会儿交流。学生说说怎样算,教师适当板书求和、求相差数的问题。
三、当堂检测,评价反思。(预设10分钟)1.学生反思。
2.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作业。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帮助学困生的作业情况。集体校对,同桌互批。错因分析。16
第五篇:苏教版二上数学第1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班级:
姓名:
一、口算。
(15分)14-6=
13-5=
75+4=
56-56=
40+27=
16-8=
11-9=
9+4=
15-8=
13-7+5=
24+10=
10+55=
70+16=
74+20=
6+82=
64+5=
43+6=
52+40=
41+50=
40+56=
14-6+7=
6+7-8=
90-20-30=
5+32+40=
13+5-2=
二、填空题。
(20分)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2.二十七写作(),七十八写作().
3.1个十,5个一是();6个十,1个一是().
4.个位上是2,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它比最小的两位数多().5.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把下面的数字排列起来.
99:。
6、()里最大填几?4()>44;()7>67;
4()>39
;78>()5;
7、用7、0、4组成两位数。两位数有:()。其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8、在O里填上“+”“-”号,使等式成立。
6=18
=4
40=50
8=30
30=59
=49
三、看一看,找出规律,想一想填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