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学中表现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2 22:25: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物理教学中表现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物理教学中表现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范文模版)》。

第一篇:中学物理教学中表现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范文模版)

中学物理教学中表现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目前,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比较多的评价方式是在课堂上采用分组形式,对实验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并在此基础上给出反馈信息,激励学生进步;课后更多的是通过习题评价学生对该节课的知识与技能是否掌握,而对学生个体思维方法与过程是否得到发展,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是否形成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缺乏关注和沟通。

针对传统教学评价的弊端,新课程提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宗旨和改革方向。其中,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作为质性评价的一种具体方式,因其发展性特征而备受人们关注,它将学习与活动结合起来,依据学生在实际解决问题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因此,它不仅能够评价认知领域的内容,而且也能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探究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评价。

一般来讲,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表现性评价的实施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前期准备阶段、具体执行阶段和后期处理阶段。

一、前期准备阶段

表现性评价的最初阶段主要是为评价的具体实施做准备。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做以下几项工作。

(一)制定评价目标,明确评价内容

任何评价活动都需要有明确的评价目标,它能够为学生的活动表现提供方向。因此,评价目标的确定一定要清晰、明了,以保证评价主体时刻清楚评价的目标是什么。评价目标可以是由教师草拟,然后征求学生意见制定而成,也可以是师生共同参与进行的。

评价要依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物理课程标准》,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因此评价的内容应体现“三维目标”的基本要求,即考查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与进步。所以中学物理教学活动中表现性评价的内容应涵盖以下方面:(1)物理学基本知识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的训练;(2)科学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发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体验。具体内容可根据每次评价的目标而定,由教师灵活把握。不要求每次评价都包括以上所有方面,可以就物理知识与技能或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一方面进行评价,也可将它们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综合起来评价。

(二)建立评价标准,设计评价工具

成功实施表现性评价的关键,在于清楚、明晰地界定学生活动表现的评价标准。一个好的评价标准应该用具体、简练、易操作的目标术语描述出来。在制定评价标准时,我们可以借鉴以下几项行动策略:

(1)对要评价的活动表现,教师自己先实际操作一下,记录和研究自己的活动表现以及任何可能的表现成果;

(2)列出这些活动表现的重要方面,作业指导和评价学生活动表现的标准;

(3)按活动表现出现的顺序列出评价的标准,以便观察和判断;

(4)活动表现评价标准的数量不宜太多,一般限制在10项至15项之间;

(5)尽可能用可观察、可测量和可量化的学生行为和成果特质来界定表现性评价的标准,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字眼。

有了评价标准之后,需要教师设计恰当的评价工具。目前,在中小学表现性评价操作过程中,使用的一般工具是评价表,常见的有核查表和等级量表。核查表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对行为或结果的描述,二是记录“是”或“否”进行判断的地方(见表1);等级量表在形式和用途上与核查表类似,它能够提供不同水平的等级(如优秀、良好、一般、较差)或频率等级(如总是、经常、有时、从不),相比之下较核查表精确一些(见表2)。来自不同评价主体的评价可设计在一张评价表上,也可用不同的表格区分开来。另外,评价表格的设计要体现“以质性评价为主”的理念。

表1 评价学生物理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核查表

评价标准

1.是否具有最基本的物理知识

2.能否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是否具有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4.是否具有识别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5.能否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

表2 评价学生物理实验技能的等级量表

评价标准

优秀

良好

一般

较差

1.根据课题选择常用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

2.会使用这些简单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

3.正确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误差处理方法

4.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5.用科学术语和简单图表描述实验结论

(三)确定评价方式,选择评价方法

表现性评价实施的具体方式要考虑评价主体多元化的需要,使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和教师的综合评价结合起来。允许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能够充分调动评价对象的参与积极性,可以为他们提供自我反思的机会,以发现自己与他人的长处和不足,从而使自评和互评的过程成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分析和自我提高的过程。

此外,评价的实施还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这也是在评价的准备阶段应做的重要工作。对于学生在物理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访谈、讨论或由学生递交书面调查报告等多种方法来进行。

二、具体执行阶段

这是物理教学活动中表现性评价的第二个阶段,即对反映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表现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的过程。这个阶段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实验、合作和交流活动,并对他们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记录。具体包括选择评价实施的时间、地点或者提供需要的设备仪器,以及创设恰当的表现性情境等等(见表3)。

表3 学生活动表现评价表

姓名:

班级:

学号:

****年**月**日

等级水平:A、B、C、D

评价标准

自评

他评

教师评价

1.有没有提出自己的猜想与假设

2.有没有找到合理的评据支持自己的假设

3.发言和讨论是否积极认真

4.语言表达是否清晰、有条理

5.讨论中能否倾听其他成员的意见和建议

6.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否合理、简洁、有特色

7.记录实验数据是否及时、认真、实事求是

8.是否善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9.是否乐于与他人合作

10.能否按照实验操作规范的要求完成实验

11.能否安全地使用各种实验器材

12.遇到困难时,能否积极寻求其他解决方法

13.能否分析实验数据的相关性并得出结论

14.能否独立思考,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

15.是否认真书写实验报告

(说明:评价等级A优秀,B良好,C一般,D尚需努力)

【案例】在“浮力”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行为表现,对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价。

教师演示:用夹子夹住一木块,使其完全浸没在水中,处于静止状态。提问:当夹子移开后,木块的运动情况如何?最终木块将怎样?木块上浮的过程中所受的浮力将怎样变化?

结合以上实验,组织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讨论:

(1)浮力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你的假设并说明理由是什么?

(2)借助身边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假设;

(3)进行实验,选用恰当方式处理实验结果;

(4)你的结论是什么?

三、后期处理阶段

这个阶段包括评价结果的评定、反馈和收入学生成长记录袋,以使评价真正发挥激励和促进功能。

(一)评价结果的评定和反馈

表现性评价作为一种质性评价方法,它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改进、促进发展。因此,评价的结果不能简单地只给学生打上分数或等级,还要使用恰当的描述性的评语,对学生的学习表现给出客观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要点。评语要使用激励性的语言来表达,构建一种有利于沟通和发展的心理氛围,以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进一步发展。

结果评定可分步进行:先由学生按评价标准的要求自评,然后再进行小组内学生互评,由组长写出评价意见,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自评与互评的结论,参照观察、记录情况作出综合评价结论(见表4)。

表4 表现性评价的结果评定

____同学在____活动中评价结果记载卡

****年**月**日

我本次活动中我认为最得意的表现:的

本次活动中我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签名:

与上次实验相比的进步是:

不足之处及今后努力方向:

签名:

教师

综合

评语

签名:

评价活动结束后,要及时将结果反馈给学生,使学生获得自己学习的有关信息,即在哪些方面表现突出,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以便学生及时进行自我反思。另一方面,要讲究评价结果反馈的具体方式和策略。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时要尽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全面了解学生心理状况的基础上决定是单独反馈还是公开反馈、全部反馈还是部分反馈、正面结果反馈还是负面结果反馈等等。

(二)收入学生成长记录袋

为了全面记录学生的发展过程,将评价结果收入学生成长记录袋是十分必要的。所谓学生成长记录袋,就是指用以显示有关学生学习成就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发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教师应该在学期开始就公布建立成长记录袋的方法、形式与要求,并结合各阶段教学内容、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给予逐步完善,以便于平时特别是期末或者学年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使学生重视评价对学习活动的促进作用,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表现性评价是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它能较好地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只是简单地对其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目前,我国中小学课程评价方式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如何在物理课堂中更好地利用表现性评价还有赖于广大中学物理教师的不断实践探索和广泛交流,使其日趋成熟。

【参考文献】

[1] 周卫勇:《走向发展性评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版.[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物理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第二篇:教学中有效使用表现性评价

教学中有效使用表现性评价之我见

说实话,在学习本模块之前,我对“表现性评价”是陌生的,也许老师们会说我是孤陋寡闻,但这的确是事实。学习后,我才发觉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也曾有意无意中用过“表现性评价”,只不过那是无意识的“杰作”。可以这样说,本模块的学习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她至少让我从心里真正认识和领悟了表现性评价的以下方面:

一、认识了“表现性评价”概念:在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情境里,通过对学生完成实际作业表现的观察,依靠教师的专业判断,对学生学业成就进行整体判断的教学评价方式,它可以系统地衡量一个学习者使用以前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或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

二、明确实施“表现性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评价时要重视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重视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定目标、自我评价、自我调整,从而促进学生学习非结构性知识,发展实际操作能力,获得全面发展。

三、感悟了“表现性评价”的好处:有效的评价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也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

四、掌握了“表现性评价”关键:首先要确定所要评价的能力(倾向)、表现性任务、评分的方法,然后直接对能力(倾向)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继续去理解、探索有关表现性评价的优势和价值,并尽最大可能地有效使用,力求表现性评价在我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优势和作用„„

第三篇:开展基于表现性评价的教学设计

浅谈表现性评价

摘要:表现性评价,顾名思义就是由表现来进行评价,许多学者都对表现性评价作出界定,我比较赞同美国评价专家斯蒂金斯说的:表现性评价就是让学生参加一些活动,要求他们实际表现出某种特定的表现性技能,或者创建出符合某种特定标准的成果或作品。究竟什么是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的由来,以及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学力问题;表现性评价的实施以及与现今教育的结合等,这些都是我们所要理清的思路。学习评价一直是教育界研究的热点,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就出版发行了一份倡导提高学力的报告性文件《处于危机中的国家》(a nation at risk)引起了美国民众的极大关注,“真实性评价”论正是基于批判和质疑“标准化考”的声音所诞生的。而真实性评价又是什么呢?下文,我将予以赘述。表现性评价在我国也有悠久的历史,我们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就大量使用了表现性评价,在考生中举之后,吏部在正式任命之前还要施以表现性评价,其标准为“身言书判”,即要考察应试者的字体是否“楷法遒美”文章是否“文理优长”表达是否“词论辨正”,仪表是否“体貌丰伟”等,但是到近代以来,评价适应科学化,客观化的潮流,表现性评价日趋式微。在我国,对表现性评价的研究还处在实验和探索阶段,对表现性评价的运用基本处于感性的,随意实践阶段。并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影响了这种方法潜在优势的发挥和功能的实现。所以,我们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上对表现性评价做充分的研究,促进表现性评价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学力;评分规则 ;相对评价;基于目标评价;真实性评价

一、教育评价的主要形式及发展,优缺点对比

首先出现的是相对评价,何为相对评价,就是一群体为基准的评价,是通过评定学生在群体中的相对位置来评价学生状况的。我们所熟知的排名次就是这一评价模式,它所采用的就是学生在学年,班级中的相对位置评价,相对评价具有客观性和可靠性,但是他也存在一系列问题。首先,相对评价只能显示学生在所属集体中的名次式排名,不能让人具体理解某一位学生达到了什么程度的学习目标,其次只注重位置关系,并不能细致地顾及到各个学生的有点,潜力及进步情况,再次依照统计学建构的方法,针对五六十人的班级很难发挥其作用。尤其1969年二月日本发生的成绩册大讨论事件,将相对评价推上了批判的层面。相对评价是以“一定会有掉队生存在”这一不具有教育意义的见解为基础的,以相对评价作为评价的手段,容易产生“学习就是成王败寇”的学习观,就使排他性竞争普遍化。而且一旦学生学习不好就归咎于学生不努力或能力不足,这就违背了教育评价本来的目的和作用。根据历史上对相对评价的批判,另一种教育评价的观点开始诞生,这便是到达度评价,到达度评价是基于“学力保障”的观点而提出的,即通过教育让所有孩子都掌握在公共社会中生存下去所必需的学习能力,采用相对评价时,对学习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教师容易将责任归咎于学生本身,即认为学习成绩落后学生不努力才会在学习竞争中败北,而到达度评价中,老师要根据评价的结果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最终实现所有学生的“学力保障”,另外,基于目标的评价还有美国教育家斯克里文提出的“形成性评价”,但是基于目标的评价也存在一系列问题,第一,基于目标的评价以教师规定的“目标”为评价基准,容易忽视没有被规定但也十分有益的学习活动,第二,基于目标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是外部评价,并没有着眼于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内部评价。第三,基于目标的评价因为重视客观性,所以其测试范围相对狭窄。

鉴于此,真实性评价产生,真实性评价是质疑和批判“标准化考试”的声音中诞生,真实性评价又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档案袋评价,一种是表现性评价,下面就有关真实性评价论的几项指标做一番说明。真实性评价的情境具有“真实性”,“真实性”是指布置的评价任务和教学活动必须具有真实性;以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为前提,学习并不是知识的量性积累,而是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由主体不断构建出自我经验的内涵,从而获得新的知识技艺的过程。评价不只注重学习结果,也注重学习过程;开发评价学习成果的方法,并且让学生也可以选择评价方法;评价必须促使自我评价的提高,评价不仅仅是为了让教师给学生评定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天天向上,所以评价的“所有权”也应该归于学生自己;评价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加,更是家长和社区居民等利益共同体共同参加的教学实践活动。但是表现性评价性评价也存在一系列不可避免的局限性,首先,表现性评价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劳动力,对老师的教师素养要求很高,其次,任务题的数量有限,在数量极为有限的表现任务当中,只能针对某些特定范围内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考察,再次是与客观题相比“可靠性”较低,最后是制定评分规则比较困难。

二、学力与表现性评价的关系

学力即学习的能力,在表现性评价中不可避免地要出现衡量学力的评价指标,学力又分为容易可视化学力和不容易可视化学力,可视化学力是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计算能力的基础性学力,而不容易可视学力,则是支撑这些基础性学力的基石——父母的文化水平和学生经验的内涵,表现性评价中,希望通过教育让所有孩子都掌握在公共社会中生存下去所必需的学力,在相对评价中,排名靠前的学生,说明他学习成绩好,并不能说明他是否获得了“扎实的学力”而真实性评价则是学生是为了获得扎实的学力,以便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表现性评价的方法

表现性任务:设计题目时尽量让试题满足以下四个特征和条件。A要求学生描述自己的思考全过程

B学生能够使用各种各样的表现手法(公式语言图表绘图)C采取与现实世界中相同或相似的情境设计 D解法可以有很多种 评分准则和设计流程:

评分追则所要评价的包括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推论与学习策略,交流能力等。

表现性评价的流程就是学生的解答、评分准则以及评分结果之间反复校对的一个过程,寻找学生背后所隐藏的学生思维过程及表现特征。解法的种类,针对学生在卷面该学生运用的的记述,需要评分者一面预测学生运用的是哪一种解法,一面遵循该学生的思维过程分析并诠释他的学力水平,并最终作出合理判断。解题方式的类型: A单纯型:运用事先想好的解法之一解题

B列举型:在区别多种解题思路的基础上,列举了好几种解法 C混合型:运用好几种解法,但没有区别描述不同的解题思路 D新型:没有运用事先预想到的任何一种解法 E不恰当型:没有找到任何一种确切的解法。需注意,这些解题方式并不是为了关注类型本身,而是为了利用不同类型的特点更加简便有效地辨别学生的思维方式的不同。概括来说,评价准则可分为以下步骤:

每个学生的解答——答题特征的归纳——数字化——分类进行评分——得出总分——受试群体的平均得分及标准偏差等——样本群体的顺序 要让表现性评价在教学中发挥作用,最重要的是从个案分析入手,仔细分析每一个学生的状况,因此,统计总分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但如果要直观性、总体性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总分发布状况统计表入手比较便捷。

四、对于开展表现性评价对我国的启示

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评价不能只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重视学生多方面潜能和素质的发展。传统的学生评价在很多方面已经不能适应这一趋势,而起源于美国的表现性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学生评价的不足。在我国,对表现性评价的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性为对评价理念的理解不全面、评价标准缺乏弹性、表现性任务设计不当、评价反馈无效等四个方面,我国《新课程标准评价建议》指出,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向表现性评价迈出的一大步。

启示:教师要树立表现性评价观,从 “从考试观”到“评价观”,提高教学质量,考试的分数并不能代表学生的学习能力;尽快建立包括表现性评价在内的多元评价系统,单一的评价模式来评定学生的成就与能力是不科学的,也无法使学生们感受到学习与成长的快乐与动力;国家要加强对教育评价的重视 多培养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另外,表现性评价虽然是当今潮流,但并不意味着可以用表现性评价代替一切,充诉各种评价与考试,表现性评价虽然具有众多优势,但是也存在着许多待于解决的问题,作为评定者,应当了解各种评价方式,配合教学目标及素质的目标,妥善灵活地进行运用,最终充分发挥考试评价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学习评价的挑战 表现性评价在学校中的应用》郑谷心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表现性评价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 申宣程 大象出版社 《教育测量与评价》黄光扬 中国知网 百度文库

第四篇:表现性评价与初中作文教学

课程简介

表现性评价与初中作文教学

【课程简介】

表现性评价从 2000 年开始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但只停留在观点译介和理论探讨方面,鲜有学者关注如何将表现性评价与中学语文教学相结合,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流程与评价流程。本课程以“表现性评价与初中作文教学”的结合为核心内容,着力探讨如何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嵌入”表现性评价,帮助学生了解优秀作文的评价标准,判断自身与标准存在的距离,并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渐“内化”标准,自觉“接近”标准,逐步提升写作水平。本课程旨在解决初中作文教学中表现性评价标准的确立以及具体的操作方式。课程目标如下:

1.了解表现性评价的一般特点及操作方式。

2.了解表现性评价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3.借助案例明确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初中作文教学流程。

【学习要求】

在学习过程中,学员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要注意实验校与本校实际情况的差异,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表现性评价的一般理论,即表现性评价的特点、基本原则、操作方式。

2.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标准的确定依据及评价维度。

3.准确理解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标准的分级表述。

4.明确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初中作文教学基本流程。

5.了解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6.深入思考如何立足于本校实际开展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初中作文教学实验。

专题讲座

表现性评价与初中作文教学

吴欣歆(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一、表现性评价的基本理论

(一)表现性评价的概念

在教育评价领域,表现性评价最初只是一个与传统多项选择题目为代表的标准化测验相对立的术语,是以客观测验以外的一类以行动、作品、表演、展示、操作、写作、制作档案资料等更真实的表现来展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思维思考力、随机应变力、想象力创造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及学习成果与过程的测验。

表现性评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有助于测查高级思维能力。

2.有助于测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问题的真实性与情境性。

3.重视学生解决问题得出的结论,更重视评定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

4.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的潜力尽可能得到发展。

(二)表现性评价兴起的现实背景

表现性评价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210 年我国汉代的取士制度,即通过考试与推荐来选拔各级官吏。它之所以重新引起国外教育评价与测量领域研究者的关注,是由于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各国教育界期望通过评价的革新来更好地选拔人才,与此同时,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来促进教学与学习质量的提高。国外学者认为表现性评价方式产生的三个基本原因是:

其一,知识的更新每三年成倍增加,要求学生们采用“记忆”的方式是极为愚蠢的。

其二,高级思维及问题解决过程常常非常复杂,要求多个步骤、多个问题解决这,要求跨时间、跨学科知识与技能的运用,要求补充一些校外工作。

其三,当前评价面临困境,即大部分的教育结果不能转化为客观纸笔测验题目的形式。

其实,表现性评价的出现表现出教育界对以选择题为代表的标准化测验的普遍不满。许多教育者认为,与常见的标准化测验形式相比,表现性评价而已更进一步地测量学生实现志向的能力,甚至可以作为解决当前教育问题的重要方式。

(三)课程嵌入式表现性评价

课程嵌入式表现性评价,又称课堂表现性评价,指的是以教师为评价主体,以学生日常学业表现为评价课题的表现性评价形式,其特点在于与所学课程内容匹配,风险性较低,属于校内评价的范畴。国外学者认为,只有通过经常的、有规律的课堂评价与反馈,学生们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因此,许多研究者建议将表现性评价作为一种课堂教学工具。还有学者通过研究指出,在实施课程嵌入式表现性评价时,通过在自然背景对学习者的观察与资料积累,表现性评价的重点在学习过程;在实施后期,评价虽然也包括对学生成长的观察,但要越来越注意学习的产品。我们在这里探讨的就是课程嵌入式表现性评价。

(四)表现性评价的特点

根据学术界对表现性评价特点的界定,我认为表现性评价的主要特点有五个。

1.任务框架

表现性评价与学习任务紧密联系,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学习任务应该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学习任务之间联系紧密,形成系统的框架体系。表现性评价的目的即为整体推进学习任务的完成。

2.评价先行

基于表现性评价的作文教学,评价是带动学习任务前进的“火车头”,而非判定任务完成情况的“火车尾”。学生先明确写作的评价标准,在写作过程中主动向“标准”靠近,逐渐将评价标准内化为自身对写作的认识与理解。

3.标准自定

表现性评价标准是基于学习任务和学生情况制定的,情境特点较为突出。因此,依据同一个评价标准体系,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自定”充分体现出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性,体现出教师对写作教学的认识与理解。

4.主体多元

表现性评价的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其他成员。评价主体多元有助于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了解自身的写作情况,多方获得鼓励与支持。主体多元也有利于写作教学的多元互动和资源共享,扩大学生思考的广度,增加学生思考的深度。

5.自主修正

学生参与了评价过程,对自己的习作与评价标准的差异有较为清晰的认识,有利于发挥评价的完善、修正功能。评价过程对学生的自主修正起到了较好的启发和激励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养成主动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二、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没有为学生的写作营造良好的作文环境。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大,很多教师都是走进教室,在黑板上写一个题目,要求学生完成写作任务,教师批改,发回作文本,一次写作教学宣告结束。这样的写作教学,一是缺少序列性,二是缺少学生自主感受、修正的空间。另外,学生在写作前和写作过程中都没有得到教师的有效指导,只是在完成写作任务后得到教师的几句评语,学生处于“被匡正”的状态,写作能力的提高没有“助推力”。

这里所说的“作文环境”,不是指作文时的课堂气氛、课堂纪律、训练的状态,而是指学生在作文之前和作文之时这两个时段中,对作文的动机、欲望、冲动、兴奋,这是一种作文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是源于学生自身的。

良好的写作环境包括四个因素:

第一,学生想写,有写作的动机、欲望和冲动。

第二,学生有的写,教师帮助学生营造现实情境,引发学生的回味与联想,帮助学生在生活体验与作文题目之间建立起联系,第三,学生能写,教师帮助学生深化情感、思考与感悟,帮助学生找到与写作内容相适合的表达方法与写作方法。

如果教师能够从整体上设计写作教学的序列,每次作文教学都注意写作前的指导与写作后的点评,学生就能在良好的写作环境中整体提升写作能力与写作水平。

三、表现性评价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表现性评价的最大作用就是帮助教师和学生明确标准。

首先,教师借助标准明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方向,借此设计写作任务,为学生寻找达到标准的路径。

其次,学生借助标准明确自己写作努力的方向,并在写作过程中努力实践。最后,师生通过评价明确学生现有水平,进而明确现有水平与标准的差异,共同制定计划,整体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写作水平。

表现性评价并非独立于作文教学的“评价”,而是融入作文教学全过程的,是作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表现性评价的引领下,师生更容易明确方向,确定方法,了解差距,教师的教学更有的放矢,学生的完善、修正更有路可循。

四、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标准的制定

评价标准的制定一般可以有“自上而下的演绎”和“自下而上的归纳”两种形式,如果采用两种形式得出的评价标准一致性较高,评价标准的信度就比较好。相比较而言,“自上而下的演绎”更多地体现着社会的要求,“自下而上的归纳”则更多地反映学生的需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明确规定了第四学段写作的阶段目标,学生的中考作文能够反映其写作水平及有待提高的角度。本方案结合《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表现确定评定标准,“自上而下的演绎”和“自下而上的归纳”相结合,既能反映学生的发展成长也能表现出他们各自的弱点,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评价标准的基本框架如下表所示:

价评价维度 项

作搜集列纲修改加工 过素材 起草

内容 表达 文面

对象

明确

视角详略写独特 得当 作书写美观 材料语句结格式规范 真实 生动 果 标点正确 发散词汇

合理 丰富

感悟

真切

每个评定维度又分为 3 — 0 四个分数等级。具体描述如下。

“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评价项目及评价维度描述

写作过程

搜集素材

3.能够根据写作目的和内容自觉搜集丰富的写作素材。

2.能够根据写作目的和内容自觉搜集写作素材。

1.能够在教师的要求下根据写作目的和内容搜集写作素材。

0.没有搜集写作素材。

列纲起草

3.能够根据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构思立意。

2.能够根据构思立意自觉列纲起草。

1.能够在教师的要求下列纲起草。

0.没有列纲起草的过程。

修改加工

3.已经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修改作文,做到文从字顺。

2.已经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能借助语感修改作文,做到文从字顺。

1.能够在教师指导下修改作文,借助语感修改作文,做到文从字顺。0.没有修改作文的过程。

写作成果

内容·对象明确

3.写作对象明确,能根据写作目的和对象选择恰当的写作内容。

2.写作对象明显,能根据写作目的和对象选择写作内容。

1.写作对象不明显,能根据写作目的选择写作内容。

0.选择写作内容时没有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内容·视角独特

3.能够选择独特的写作视角呈现写作内容。

2.能够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呈现写作内容。

1.有选择切入点的意识,但在行文中表现不明显。

0.没有选择切入点的意识。

内容·材料真实

3.写作内容真实具体,叙事有细节,描写景物特征明显。

2.写作内容真实,叙事清晰,描写角度明确。

1.写作内容比较真实,叙事完整,有描写。

0.写作内容不够真实,叙事不完整,没有描写。

内容·发散合理

3.合理运用联想和想象,写作内容丰富且发散合理。

2.合理运用联想和想象拓展写作内容

1.写作内容有所发散,但发散不够合理。

0.就事论事,写作内容没有发散。

内容·感悟真切

3.情感真挚,能够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真切感悟。

2.情感真挚,能够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真实感悟。

1.情感真实,能够借助别人的观点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0.情感不够真实,没有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

表达·详略得当

3.能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能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1.能显现出叙事的先后和详略,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0.写作顺序不合理、详略不得当,表达不清楚。

表达·语句生动

3.能根据表达对象和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表情达意。

2.能根据表达对象和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语言准确、流畅。

1.能根据表达对象和中心选择表达方式,语言通顺。

0.不能根据表达对象和中心选择表达方式,语言不通顺。

表达·词汇丰富

3.词汇丰富,能够选择有表现力的词语。

2.词汇比较丰富,能够选择表达准确的词语。

1.词汇不够丰富,但用词准确。

0.词汇贫乏,词不达意。

文面·书写美观

3.文面整洁,汉字书写美观。

2.文面整洁,汉字书写规范。

1.文面不够整洁,汉字书写正确。

0.文面凌乱,汉字书写有错误。

文面·格式规范

3.标题位置正确,分段符合要求。

2.标题位置正确,能够准确分段。

1.标题位置不正确,段落划分不准确。

0.标题位置不正确,没有分段。

文面·标点正确

3.能够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借助标点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2.能够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1.能够有意识地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0.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

五、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初中作文教学流程

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方案采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评价方式以他评为主,虽然评价结果客观、科学、全面,但不利于评价标准的内化。评价标准是外在于评价者并要求评价者接受的社会要求,这种接受过程在以他评的方式进行时,由于认知差距等因素的影响,接受的速度比较缓慢,评价标准内化的过程变长。而通过自评,可以通过评价实践加深领会评价标准,使评价标准变成自我接受的准则,加速评价标准的内化。

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在保证评价结果客观的同时,对学生写作能力的促进作用也更加明显。另外,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方案的评价标准是在分析学生实际状况的基础上确定的,是一种期待性的评价标准,其意义主要在于借助评价标准的导向性,期待更合理、更有效的写作策略的出现,帮助学生的写作水平逐步提高,最终实现阶段目标。

评价过程是学生写作过程的一部分,与整个写作过程紧密联系。传统意义上的评价活动大都在写作后进行,延误了评价的最佳时机。评价应该是促进学生写作的动力,而不是“跟着车头走的车厢”,如果学生一开始脑子里就有评价的概念,他们就能够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在更高的层次上去思考、探讨问题,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

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方案的评价流程如下。

(一)公布写作任务和评价标准。

(二)学生依据评价标准完成写作任务。

(三)作者本人、小组成员和教师三方共同完成“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报告单。

第五篇:表现性评价与初中作文教学

表现性评价与初中作文教学

一、表现性评价的基本理论

(一)表现性评价的概念

在教育评价领域,表现性评价最初只是一个与传统多项选择题目为代表的标准化测验相对立的术语,是以客观测验以外的一类以行动、作品、表演、展示、操作、写作、制作档案资料等更真实的表现来展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思维思考力、随机应变力、想象力创造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及学习成果与过程的测验。

表现性评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有助于测查高级思维能力。

2.有助于测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问题的真实性与情境性。3.重视学生解决问题得出的结论,更重视评定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4.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的潜力尽可能得到发展。

(二)表现性评价兴起的现实背景

表现性评价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210 年我国汉代的取士制度,即通过考试与推荐来选拔各级官吏。它之所以重新引起国外教育评价与测量领域研究者的关注,是由于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各国教育界期望通过评价的革新来更好地选拔人才,与此同时,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来促进教学与学习质量的提高。国外学者认为表现性评价方式产生的三个基本原因是:

其一,知识的更新每三年成倍增加,要求学生们采用“记忆”的方式是极为愚蠢的。

其二,高级思维及问题解决过程常常非常复杂,要求多个步骤、多个问题解决这,要求跨时间、跨学科知识与技能的运用,要求补充一些校外工作。

其三,当前评价面临困境,即大部分的教育结果不能转化为客观纸笔测验题目的形式。

其实,表现性评价的出现表现出教育界对以选择题为代表的标准化测验的普遍不满。许多教育者认为,与常见的标准化测验形式相比,表现性评价而已更进一步地测量学生实现志向的能力,甚至可以作为解决当前教育问题的重要方式。

(三)课程嵌入式表现性评价

课程嵌入式表现性评价,又称课堂表现性评价,指的是以教师为评价主体,以学生日常学业表现为评价课题的表现性评价形式,其特点在于与所学课程内容匹配,风险性较低,属于校内评价的范畴。国外学者认为,只有通过经常的、有规律的课堂评价与反馈,学生们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因此,许多研究者建议将表现性评价作为一种课堂教学工具。还有学者通过研究指出,在实施课程嵌入式表现性评价时,通过在自然背景对学习者的观察与资料积累,表现性评价的重点在学习过程;在实施后期,评价虽然也包括对学生成长的观察,但要越来越注意学习的产品。我们在这里探讨的就是课程嵌入式表现性评价。

(四)表现性评价的特点

根据学术界对表现性评价特点的界定,我认为表现性评价的主要特点有五个。1.任务框架

表现性评价与学习任务紧密联系,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学习任务应该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学习任务之间联系紧密,形成系统的框架体系。表现性评价的目的即为整体推进学习任务的完成。2.评价先行

基于表现性评价的作文教学,评价是带动学习任务前进的“火车头”,而非判定任务完成情况的“火车尾”。学生先明确写作的评价标准,在写作过程中主动向“标准”靠近,逐渐将评价标准内化为自身对写作的认识与理解。3.标准自定

表现性评价标准是基于学习任务和学生情况制定的,情境特点较为突出。因此,依据同一个评价标准体系,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自定”充分体现出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性,体现出教师对写作教学的认识与理解。4.主体多元

表现性评价的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其他成员。评价主体多元有助于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了解自身的写作情况,多方获得鼓励与支持。主体多元也有利于写作教学的多元互动和资源共享,扩大学生思考的广度,增加学生思考的深度。5.自主修正

学生参与了评价过程,对自己的习作与评价标准的差异有较为清晰的认识,有利于发挥评价的完善、修正功能。评价过程对学生的自主修正起到了较好的启发和激励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养成主动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二、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没有为学生的写作营造良好的作文环境。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大,很多教师都是走进教室,在黑板上写一个题目,要求学生完成写作任务,教师批改,发回作文本,一次写作教学宣告结束。这样的写作教学,一是缺少序列性,二是缺少学生自主感受、修正的空间。另外,学生在写作前和写作过程中都没有得到教师的有效指导,只是在完成写作任务后得到教师的几句评语,学生处于“被匡正”的状态,写作能力的提高没有“助推力”。

这里所说的“作文环境”,不是指作文时的课堂气氛、课堂纪律、训练的状态,而是指学生在作文之前和作文之时这两个时段中,对作文的动机、欲望、冲动、兴奋,这是一种作文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是源于学生自身的。

良好的写作环境包括四个因素:

第一,学生想写,有写作的动机、欲望和冲动。第二,学生有的写,教师帮助学生营造现实情境,引发学生的回味与联想,帮助学生在生活体验与作文题目之间建立起联系,第三,学生能写,教师帮助学生深化情感、思考与感悟,帮助学生找到与写作内容相适合的表达方法与写作方法。

如果教师能够从整体上设计写作教学的序列,每次作文教学都注意写作前的指导与写作后的点评,学生就能在良好的写作环境中整体提升写作能力与写作水平。

三、表现性评价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表现性评价的最大作用就是帮助教师和学生明确标准。

首先,教师借助标准明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方向,借此设计写作任务,为学生寻找达到标准的路径。

其次,学生借助标准明确自己写作努力的方向,并在写作过程中努力实践。

最后,师生通过评价明确学生现有水平,进而明确现有水平与标准的差异,共同制定计划,整体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写作水平。

表现性评价并非独立于作文教学的“评价”,而是融入作文教学全过程的,是作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表现性评价的引领下,师生更容易明确方向,确定方法,了解差距,教师的教学更有的放矢,学生的完善、修正更有路可循。

四、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标准的制定

评价标准的制定一般可以有“自上而下的演绎”和“自下而上的归纳”两种形式,如果采用两种形式得出的评价标准一致性较高,评价标准的信度就比较好。相比较而言,“自上而下的演绎”更多地体现着社会的要求,“自下而上的归纳”则更多地反映学生的需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明确规定了第四学段写作的阶段目标,学生的中考作文能够反映其写作水平及有待提高的角度。本方案结合《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表现确定评定标准,“自上而下的演绎”和“自下而上的归纳”相结合,既能反映学生的发展成长也能表现出他们各自的弱点,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评价标准的基本框架如下表所示:

评价项目

写作过程

搜集素材

内容 对象明确

视角独特

写作结果

材料真实 发散合理

评价维度

列纲起草 表达 详略得当 语句生动 词汇丰富

修改加工 文面 书写美观 格式规范 标点正确

感悟真切

每个评定维度又分为 3 — 0 四个分数等级。具体描述如下。

“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评价项目及评价维度描述

写作过程

搜集素材

3.能够根据写作目的和内容自觉搜集丰富的写作素材。2.能够根据写作目的和内容自觉搜集写作素材。

1.能够在教师的要求下根据写作目的和内容搜集写作素材。0.没有搜集写作素材。列纲起草

3.能够根据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构思立意。2.能够根据构思立意自觉列纲起草。1.能够在教师的要求下列纲起草。0.没有列纲起草的过程。修改加工

3.已经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修改作文,做到文从字顺。2.已经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能借助语感修改作文,做到文从字顺。1.能够在教师指导下修改作文,借助语感修改作文,做到文从字顺。0.没有修改作文的过程。

写作成果

内容·对象明确

3.写作对象明确,能根据写作目的和对象选择恰当的写作内容。2.写作对象明显,能根据写作目的和对象选择写作内容。1.写作对象不明显,能根据写作目的选择写作内容。0.选择写作内容时没有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内容·视角独特 3.能够选择独特的写作视角呈现写作内容。2.能够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呈现写作内容。1.有选择切入点的意识,但在行文中表现不明显。0.没有选择切入点的意识。内容·材料真实

3.写作内容真实具体,叙事有细节,描写景物特征明显。2.写作内容真实,叙事清晰,描写角度明确。1.写作内容比较真实,叙事完整,有描写。0.写作内容不够真实,叙事不完整,没有描写。内容·发散合理

3.合理运用联想和想象,写作内容丰富且发散合理。2.合理运用联想和想象拓展写作内容 1.写作内容有所发散,但发散不够合理。0.就事论事,写作内容没有发散。内容·感悟真切

3.情感真挚,能够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真切感悟。2.情感真挚,能够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真实感悟。

1.情感真实,能够借助别人的观点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0.情感不够真实,没有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表达·详略得当

3.能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2.能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1.能显现出叙事的先后和详略,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0.写作顺序不合理、详略不得当,表达不清楚。表达·语句生动

3.能根据表达对象和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表情达意。2.能根据表达对象和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语言准确、流畅。1.能根据表达对象和中心选择表达方式,语言通顺。0.不能根据表达对象和中心选择表达方式,语言不通顺。表达·词汇丰富

3.词汇丰富,能够选择有表现力的词语。2.词汇比较丰富,能够选择表达准确的词语。1.词汇不够丰富,但用词准确。0.词汇贫乏,词不达意。文面·书写美观

3.文面整洁,汉字书写美观。2.文面整洁,汉字书写规范。1.文面不够整洁,汉字书写正确。0.文面凌乱,汉字书写有错误。文面·格式规范

3.标题位置正确,分段符合要求。2.标题位置正确,能够准确分段。1.标题位置不正确,段落划分不准确。0.标题位置不正确,没有分段。文面·标点正确

3.能够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借助标点增强语言的表现力。2.能够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1.能够有意识地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0.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

五、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初中作文教学流程

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方案采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传统的评价方式以他评为主,虽然评价结果客观、科学、全面,但不利于评价标准的内化。评价标准是外在于评价者并要求评价者接受的社会要求,这种接受过程在以他评的方式进行时,由于认知差距等因素的影响,接受的速度比较缓慢,评价标准内化的过程变长。而通过自评,可以通过评价实践加深领会评价标准,使评价标准变成自我接受的准则,加速评价标准的内化。

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在保证评价结果客观的同时,对学生写作能力的促进作用也更加明显。另外,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方案的评价标准是在分析学生实际状况的基础上确定的,是一种期待性的评价标准,其意义主要在于借助评价标准的导向性,期待更合理、更有效的写作策略的出现,帮助学生的写作水平逐步提高,最终实现阶段目标。

评价过程是学生写作过程的一部分,与整个写作过程紧密联系。传统意义上的评价活动大都在写作后进行,延误了评价的最佳时机。评价应该是促进学生写作的动力,而不是“跟着车头走的车厢”,如果学生一开始脑子里就有评价的概念,他们就能够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在更高的层次上去思考、探讨问题,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

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方案的评价流程如下。

(一)公布写作任务和评价标准。

(二)学生依据评价标准完成写作任务。

(三)作者本人、小组成员和教师三方共同完成“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报告单。“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报告单

评定项目

评定维度

作者评定 小组评定

老师评定

搜集素材

写作过程

列纲起草

修改加工

对象明确

视角独特

材料真实

内容

发散合理

感悟真切

对象明确

写作成果

详略得当

表达

语句生动

词汇丰富

书写美观

文面

格式规范

标点正确

注:评定分数在 3 — 0 之间,根据评价维度确定。

(四)整合报告单相关数据,返回评价结果报告单。“初中写作表现性评价”反馈报告单

评价项目

教师评价

学生评价

写作过程

写作成果

下载中学物理教学中表现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物理教学中表现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表现性评价与初中作文教学)表现性评价与初中作文教学作业

    联系自身的写作教学实践,对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写作(写话/习作)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探讨当前写作教学的经验与不足。在我的作文教学中,部分语文功底薄弱的学生对......

    表现性评价与初中作文教学作业

    (表现性评价与初中作文教学)表现性评价与初中作文教学作业 联系自身的写作教学实践,对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写作(写话/习作)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探讨当前写作教学......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表现性评价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表现性评价研究 摘要: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学生自己给出的问题答案和展示的作品来判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表现性评价的常用形式有......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表现性评价论文

    [摘要]表现性评价是要求学生在一定的真实情境中完成一项任务,根据事先确定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表现或者作品进行评定,以确定学生学业成就的一种评价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获得......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 实施创新教育,教师首先要优化教学目标,应该考虑到学生所要发展的创新意识、创造......

    表现性评价与初中作文教学作业[5篇模版]

    表现性评价与初中作文教学作业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就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写......

    中学物理教学过程评价初探

    中学物理教学过程评价初探 福清市教师进修学校翁其松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教育的要素、过程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它对于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表现性评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表现性评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除了有对原理方法的理解、技能的形成,更多的是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仅在教学结束后通过纸笔测验可以对从简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