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应用题,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感受到探索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掌握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现在正值金秋时节,在这个丰收的季节里,老师给带来了这么多的红枣和大家分享,好不好啊?那你们思考一下:“如果老师吃了八粒红枣,那么老师吃的红枣占这袋红枣的,这里面一共有几粒红枣
呢?”其实这是本节课所学实习的内容: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一),大家先认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后再来抢答,看哪些学生回答得又快又好,老师就把这些红枣奖励给这些同学。
二、小组合作,快乐交流 大屏幕出示以下题目:
画出下列各题对应的线段,写出相应的数量关系式。① 甲数的是40,把()看作单位“1”。线段图: 等量关系式:
②小明体内的水分占体重的,把()看作单位“!”。线段图: 等量关系式:
1、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一二三小组学生探究第1小题,三四六小组学生探究第2小题。
2、汇报交流探究结果 各题中的单位“1”是已知量还是未知量。
3、引导学生组内讨论交流;a.你能用什么方法求题中单位“1”。
b.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汇报讨论结果
B、列式解答。
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六年级学生小明的体重为35千克,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1)让学生观察题目.师:题目中所给的三个条件是否都用得上? 学生思考后回答,并说明理由。
明确:求“小明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与“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这个条件无关。只需要“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六年级学生小明的体重为35千克,”这两个条件就行了。
(2)随着学生回答,隐去第一个条件。
提问:谁是单位“1”的量?这道题里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学生回答:小明的体重。数量关系是:小明的体重×=小明体内水分的重量(3)指名口头列式计算。
(4)师指出:如果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求它的几分之几直接用乘法计算。
三、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探究例1的第一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多少?
大屏幕出示例1的已知条件和第一个问题。
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用线段图怎么表示? 随着学生的回答,一步一步出示线段图。
教师引导写出数量关系式 小明的体重×=体内水分的重量
师提出问题:这道题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相同点是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一样的;不同点是已知条件和问题交换了。
师进一步提问:这道题什么是单位“1”?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
学生口答;小明的体重是单位“1”。单位“1”是未知的? 提出问题:能不能直接用乘法计算出来? 小组交流得出结论:列方程来解决问题。生在练习本上做,指名板演。设小明的体重为x千克,X=28 X=28÷ X=35
2、探究例1的第二个问题:爸爸的体重是多少
大屏幕出示第二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进一步考虑题目中的第二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把谁看作单位1 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
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线段图。
进一步提问:刚才分析第一个问题时,画的线段图是一条线段,这道题为什么要两条线段表示?
引导学生回答:这道题里是爸爸和小明两个人。
师小结:对。第一题里的小明体重和他体内的水分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用一条线段表示就行了,这一道题里爸爸的体重和小明的体重是两个相对独立的量,所以要用两条线段表示。
让学生自己写出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并完成解答。爸爸的体重×=小明的体重
生独立列方程解答。指名板演
解:设爸爸的体重是χ千克。χ=35 χ=35÷
χ=75
启发引导: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你能把 爸爸的体重×=小明的体重这个等量关系改写成除法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小明的体重÷=爸爸的体重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式解答。
四、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大屏幕出示
1、基本练习题
六一班有男生32人,占全班总人数的 4/7。六一班共有学生多少人?
(1)、找出单位“1”,列等量关系式。(2)、单位“1”的量未知,列方程解答
2、拓展延伸练习题
一辆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已行240千米,还剩下,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回到情境导入,学生思考、抢答,分发红枣。
五、总结汇报,交流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应用题中“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我们知道了,如果分率句中的单位“1”是未知的话,可以用方程或除法进行解答。
六、布置作业
多媒体展示:
1、某校美术组有40人,美术组人数是音乐组人数的,音乐组人数又是数学组人数的。数学组有多少人?
2、长方体的宽是长的,长是高的。已知宽是40厘米,高多少厘米?体积是多少?
3、一条路已经修了,再修复600米正好修完一半。这条路长多少米?
第二篇:《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定稿)
《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中宁九小
张春香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的结构特征。
2、能借助线段图的分析,以及关键句子的描述,学会这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和技巧。并通过巩固练习达到熟练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这类应用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进一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比较,找出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区别和联系,从而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规律,弄清当单位“1”的量未知时,可以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这类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这类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并正确解答实际问题。
四、教具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分数除法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就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根据测定,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把谁看做单位一呢?确定出单位“1”,并引导学生画线段图说出数量关系式。
儿童的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
(3)、现在同学们能根据这个关系式算出自己体内的水分吗?
二、教学新知。
1、小明根据这则信息也算出了自己的水分。
(1)小明体内有水分28千克。问题是小明的体重有多少千克?
(2)我们一起来看,28千克水分是指线段图中的哪一部分呢?是指对应五分之四的那部分。
(3)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式,并写出等量关系式。
小明的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
(4)这道题与我们计算自己体重的问题相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一样的;不同点是已知条件和问题变了)
(5)你能根据我们发现的关系式解决这个问题吗?
(6)根据数量关系式,将未知的单位“1”设为χ,列方程来解决问题:
小明的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
解:设小明体重为χ。
χ×4/5=28
χ=3
5(7)检验并写答。
(8)有学生用算术方法来解答相同问题吗?学生汇报。
28÷4/5==35(千克)
(9)这是一个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我么可以根据关系式用方程或除法来解决。那一种更方便呢?
(列方程解答比较简单。因为用算术方法解这些实际问题,需要逆向思考,即从“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角度去理解数量关系和算理。用方程解,只要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利用关系式顺向思考,就能找到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了,很方便。)
2.小明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715,你能算出小明爸爸的体重吗?
(1)我的体重是爸爸的715”是把谁的体重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怎样用线段图表示?接下来怎么画呢?
(2)为什么上一题的线段图,只画一条,这一题要画两条?使学生知道它们的区别。
(3)观察线段图你能找到这题的关系式吗? 爸爸体重×7/15=小明体重
(4)根据关系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解法进行计算。
(5)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题意的,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
方程解:解:设爸爸的体重是χ千克。
7/15χ=35
χ=35÷7/15
χ=75
算术解: 35÷7/15=75(千克)
3.成人体内水分约占体重的32千克,你能算出爸爸体内的水分吗?
三、巩固练习
1.课本38页“做一做”。
(1)学生先独立审题完成。
(2)全班学生一起分析题意、并评讲。
2.练习十第9题。
(1)分析数量关系式,确定单位“1”。
(2)进行解答。
四、总结全课。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2.分数应用题中“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由于单位“1”未知,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
《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一)》教学反思
中宁九小
张春香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是由分数乘法意义扩展到除法意义而产生的应用题,这类应用题历来是教学中的难点。这类应用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应用题的逆解题。因此,紧扣已掌握的分数乘法应用来组织教学显得比较重要。此外,由于分数除法应用题和乘法应用题都存在着“单位„1‟的量×几分之几=对应数量”这样的数量关系,不同的仅是一个条件和问题不同,因此教材强化用列方程的方法解,这样做就能利用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统一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已下几点:
一、重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分数除法应用题和乘法应用题都存在着“单位„1‟的量×几分之几=对应数量”这样的数量关系,因此在探索新知之前,精心设计复习练习。一是找单位“1”和写数量关系式练习;二是出示与例题有关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复习与新知有密切联系的旧知,为新知的探究铺路搭桥,为学生更好地从旧知迁移到新知做准备,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
二、重视思路教学。
思路,是学生确定解题方法的分析、思考过程,这个过程应是有条有理的,有要有据的。本课分析、具体地设计了使学生形成思路的过程:首先,分步思考;接着,引导学生完整地复述思考过程;最后,通过个别、集体训练,使学生形成完整思路。
三、重视训练学生讲题。
应用题教学重在分析数量关系。学生只有理解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才会进一步进行思考。若在学生不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的情况下进行分析,则思无源,想无据。所以,讲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是分析的基础,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四、重视列方程解答。
本节课没有设计算术思路,因为用列方程解答分数应用题是有限的,能比较熟练地解答,但达不到熟练的程度,发现不了解答规律。
五、重视指导与自主相结合。
充分把握教材,有机处理教材。在教学例题的第一个问题时,教师起到主导的作用,重在引导学生如何分析、解决这个问题,在学生有了解决这类问题的基础后,第二个问题则让学生自学课文,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老师不帮扶了,从指导到自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当然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在时间按排上有点太紧凑了,整节课容量过大。在教学新课时,没有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性,学生说的还不够。一堂课下来后,学生能解这类题目,但对分数乘除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还不够.。
分数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
中宁九小
张春香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用方程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文字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决问题一样,本小节的教学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是多少”的解决问题,也是由于分数乘法意义的扩展,相应的除法意义的具体含义也有了扩展,从而产生了新的解决问题。这类解决问题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材安排仍采用先列方程求解的方法,加强了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解决问题的联系,重点帮助学生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特别是对单位“1”的量的准确分析,明确它是已知还是未知,以此来确定怎样用方程解。此外也加强了方程解与算术除法解的联系,使学生通过方程解领会此类解决问题的特征,学会用算术法直接列式计算。这样既培养学生灵活解答分数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广度。
二、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学会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尝试、创新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两种方法解答解决问题的体会,感受获得成功体会的经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有良好的数学情操。
(二)教学重点
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也是由于分数除法意义的扩展,相应的除法的意义的具体含义也有所扩展,而产生新的解决问题。掌握这类解决问题的结构特征,能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决,是难点所在。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真正地落实新课程标准,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探索发现成为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让他们主动参与探索学习的过程,变教为主为学为主,提高获取知识的本领,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并且仍具有好玩、好奇的特征,因此我主要指导学生采取以下的学法,使学生不仅“学会”,更要“会学”。以分组合作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有充分的时间讨论、思考,自己主动的获取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到学习带来的快乐,真正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说教学过程
(一)引出新知
第一个环节:复习旧知,促进迁移
该环节主要复习与新知有密切联系的旧知,为新知的探究铺路搭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计如下:
1、解方程
2、出示与例题有关的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学生练习后,提问:这道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怎样用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把谁看作单位“1”?
第二个环节: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对小学生来说,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取新知,就是一种再创造,第二个环节的教学,我设计如下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独立探索
出示例1后,激励: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解决这个难题,开始行动吧!先放手让学生尝试列式计算。教师提示可根据复习题的数量关系式,用未知数X帮助自己解这道题。
第二层次:合作探索
在学生计算出例1的结果后,再组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交流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我做得对吗?存在什么疑问?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画图表示题意,找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该环节是学生学习时的难点所在,只有让学生深入理解题意,了解此类题型的结构特征,把握题中所含的数量关系,才能真正把知识内化为能力,做到举一反三,运用自如。我如此设计,正基于此。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调整的能力。
第三个环节:变式练习,巩固深化
练习的设计要抓基础知识与发展创新能力紧密结合起来,以达到发展思维,形成技能的目标。在此环节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1、定位练习。
仿照例1出示类似的两道解决问题,要求学生读题,画图,深入理解题里的数量关系,列出数量关系式。强化难点,形成技能。
2、提高题:同来互相编题,互相解答。
通过以上练习,促使学生将新的知识溶入到已有认知结构中,以利于更好的迁移和运用。
第四个环节课堂作业反馈信息
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三第4-7题
(三)说“诱思探究”在本节课的具体体现
1、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多次引导学生尝试练习,引导学生把旧知与新知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亲身体验,切实把学生推向学习探索的第一线。体现了“诱思探究”对当代课堂教学的要求。
2、设计多层次,多形式的练习,促使知识的形成和内化。教学中,我做到复习铺垫练,新知尝试练,难点强化练,是练习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参与,全员动手,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得到了落实。
教学追记:
本堂课我设计了“题目——线段图——等量关系式——解决问题”这样四个环节来教学例(1)的2个问题,本是很清晰的一个教学思路,意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教给他们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但由于教学时,我对线段图环节的教学引导不足,没有充分发挥线段图的作用,有些流于形式,因此学生在等量关系的推导上就未能如教师预计般顺利。下次如果再有类似的教学,我将注重思索如何将题目、线段图和等量关系式三者更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三篇:《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恒涛双语
徐元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
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复习题:
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六年级学生小明的体重为35千克,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2、让学生观察题目,看看题目中所给的三个条件是否都用得上,并说说为什么。
3、选择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确定出单位“1”,并引导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 =体内水分的重量
4、指名口头列式计算。
二、新授
1、教学例1的第一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1)读题、理解题意,并画出线段图来表示题意:
(2)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式,并写出等量关系式。
小明的体重× =体内水分的重量
(3)这道题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一样的;不同点是已知条件和问题变了)
(4)这道题什么是单位“1”?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怎样求?(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式,将未知的单位“1”设为χ,列方程来解决问题)(5)启发学生应用算术解来解答应用题。(根据数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 =体内水分的重量,反过来,体内水分的重量÷ =小明的体重)
2、解决第二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1)启发学生找到分率句,确定单位“1”。
(2)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解法进行计算,独立解决第二个问题。(3)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题意的,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出示线段图)
①方程解:
②算术解:
35÷ =75(千克)
3、巩固练习:P38“做一做”(学生先独立审题完成,然后全班再一起分析题意、评讲)
三、练习
1、练习十第1—3题。(先分析数量关系式,然后确定单位“1”,最后再进行解答。第二题注意引导学生发现250ml的鲜牛奶是多余条件)
2、练习十第6题(引导学生先求出单位“1”——爸爸妈妈两人的工资和1500+1000,再根据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应用题中“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我们
知道了,如果分率句中的单位“1”是未知的话,可以用方程或除法进行解答。
第四篇: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2.学习列出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3.在分析数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准备
1.根据题意,看图写出代数式。
(1)灰兔有x只,白兔只数比灰兔只数多。
白兔比灰兔多()只,白兔有()只。(2)鸡有x只,鸭的只数比鸡少。
鸭比鸡少()只,鸭有()只。2.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1)六(1)班有男生25人,占全班人数的,六(1)班共有多少人?(2)美术小组的人数比航模小组多,美术组的人数比航模组多5人。航模组有多少人?
二、课程讲授
(一)【例题1】出示例题场景: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占体重的,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照这样计算,小明体内有 28kg的水分,体重是爸爸的,小明的体重是多少?爸爸的体重是多少?
1.审题。
(1)学生看插图,理解题目的意思并复述题意,说说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2)分析题意,说说你对“、、”这三个分数的理解。
(三个分数对应的总体分别是:①幼儿体重为“1”,体内水分所占份额;②成人体重为“1”,体内水分所占份额;③爸爸体重为“1”)
(3)理解数量关系,让学生自己试着画图表示每个分数对应的关系。(学生可以选用条形、线段或其他图形表示人数)
2.分析、解答。(1)出示线段图。
(2)说说数量关系。根据已知条件得出数量关系:(3)学生根据得到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4)交流各自的解法。
(二)【例题2】出示情境图:美术小组有25人,比航模小组多,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1.审题。
(1)看例题的插图,理解题目的意思。复述题意,说说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2)分析题意,说说你对“美术小组的人数比航模小组多”这一条件的理解。
(航模小组人数看作单位“1”,美术小组的人数多,多的人数相当于航模小组4等份中的1份。)
(3)理解数量关系,试着独立画图表示两个小组的人数关系。(学生可以选用条形、线段或其他图形表示人数)
2.分析、解答。(1)出示线段图。
(2)说说数量关系。
根据已知条件“美术小组的人数比航模小组多”直接得出数量关系: 航模小组的人数+美术小组比航模小组多的人数=美术小组的人数 或者:航模小组的人数+航模小组的人数×=美术小组的人数
(3)学生根据得到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4)交流各自的解法。
(5)阅读课本,完成课本上的填空。3.改变例2。出示:航模小组有20人,美术组的人数比航模小组多,美术小组有多少人?
(1)根据题意改变线段图。(只要改变已知数与未知数的位置)(2)根据图意解答。
(3)启发学生与例2进行比较,说说你发现什么?
(数量关系相同,已知条件与未知问题交换后,仍然可以根据例2的数量关系列式)
教师:上面用方程解例2的思路与分数乘法问题的思路统一,我们应该好好理解、掌握它。
4.再次改变例2。
出示:美术小组有24人,美术小组的人数比航模小组少14,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1)根据题意改变线段图。(2)改变方程,解方程。
5.小结:关键是搞清哪两个量比较,谁多谁少,多或少了谁的几分之几。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根据条件列方程。
(1)小红买了一本书和一枝钢笔,书的价格是10元,正好比钢笔价格少,钢笔的价格是多少元?
(2)白兔的只数比黑兔多,白兔有450只,黑兔有多少只?(3)白兔的只数比黑兔多,白兔比黑兔多180只,黑兔有多少只? 2. 根据所给方程口头编实际问题。(小组内交流)
;
;;
四、全课总结(略)
第五篇:《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对比复习》教学设计
设 计 者: 陈弯弯/新郑市外国语小学 课 型:复习课
学习内容: 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对比复习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会准备找到单位“1”,说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式。
2.能正确解答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在运用分数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比较、概括、归纳的能力,增强数感,发展数学思考。
3.进一步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点:能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能理解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概括出一类问题的做题方法。评价任务: 任务1:课堂提问,会准确找到单位“1”,说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式。(测评目标1)任务2:课堂提问、练习,充分利用典型习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举一反三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测评目标2、3)学习过程: 口算天天练
一、创设情境 自主发现
看来同学们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计算掌握得已经比较扎实了,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用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主要步骤有哪些?
1、画(关键句)、2找(找出单位“1”的量)、3列(等量关系)4解(列式解答)5验(检查验算)。
最关键的一步是什么?
对,下面我们一起找找单位“1”。
找出单位“1”的量,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31.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542.一本书,已读的页数占这本书的。
713.杏树的棵数比梨树棵数少。
334.黄花朵数的是红花的朵数。
4请学生逐题说出每句话中单位“1”的量并说出数量关系式。师:结合这些题,你能说说如何巧妙地找到单位“1”吗?
同学们总结的很到位,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进行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对比复习。(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请看大屏幕: 对比练习一: 先分析,再列式
1.池塘里有12只鸭和4只鹅,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
12.池塘里有12只鸭,鹅的只数是鸭的。池塘里有多少只鹅?
313.池塘里有4只鹅,正好是鸭的只数的。池塘里有多少只鸭?
3学生逐题分析并列式口算,老师问这是我们学过的哪种类型的题?做题方法是什么? 对比总结:
1.观察这三个算式,这三道题有没有关系?
2.后两个题,为什么一个用乘法,一个用除法计算? 学生讨论回答。对比练习二: 先分析,再列式
4.池塘里有12只鸭,鹅的只数比鸭少5.池塘里有4只鹅,比鸭的只数少。池塘里有多少只鹅? 32。池塘里有多少只鸭? 3
学生逐题分析并列式,老师问这是我们学过的哪种类型的题?做题方法是什么? 对比总结:这两道有什么不同? 合作探究,提炼方法:
1 池塘里有12只鸭,鹅的只数是鸭的。池塘里有多少只鹅?
31 池塘里有4只鹅,正好是鸭的只数的。池塘里有多少只鸭?
32 池塘里有12只鸭,鹅的只数比鸭少。池塘里有多少只鹅?
32 池塘里有4只鹅,比鸭的只数少。池塘里有多少只鸭?
3对比前两道题和后两道题,你能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自己先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学生汇报:
1.关键句不同,数量关系不同,前两个是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后两个是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题。2.计算方法不同。三.综合练习自主运用
一、只列式不计算:
1.科技书有60本,故事书有80本,科技书是故事书的几分之几? 2.果园里有苹果树100棵,梨树占苹果树的,梨树有多少棵? 413.一件衬衣降价 后,售价是100元。这件衬衣原价多少元?
5(1)学生独立解决;(2)组内讨论结果;(3)个别汇报。
预设:第三小题有难度,要重点分析数量关系。
二、对比练习
1.五年级同学收集了160个易拉罐,是六年级同学收集的个易拉罐?
2.五年级同学收集了160个易拉罐,比六年级同学少收集了,六年级同学收集了多43,六年级同学收集了多少4
少个易拉罐?
学生独立解决,两个学生板演,共同评价。
提问:为什么两道题的结果相同呢?学生会说清两者数量关系相等。
三、市政工程队整修金城路,第一天修了80米,第二天修了100米,两天一共修了全3长的,?
51.你能提出一个用分数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2.你会解决提出的问题吗? 四.总结回顾 自主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