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典结构的欣赏》教学设计案例_1
《经典结构的欣赏》教学设计案例
XX年海南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程教师研修作业(教学设计)
五指山市中学
吉柳青
一、教学内容
《经典结构的欣赏》是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2”第二单元第四节(苏教版)的内容。通过对赵州桥、飞檐、斗拱、蛋形椅、补充案例的欣赏,引导学生赏析具有典型人文意义的结构,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对结构设计的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在以后的设计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学生分析
高中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艺术的欣赏具有较好的基础,加上前三节的学习,对结构的欣赏有一定的知识准备。但大多数都是零散、片面的。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师生互动、观看视频、作品的赏析等环节,进行积极思考,形成欣赏角度,加深对结构的理解,丰富设计的内涵。
三、设计思路
在本节的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教学,分析经典案例,播放补充案例的视频,引导学生讨论、自主探究、自动构建知识,实现学生能力拓展,开阔学生视野,达到知识迁移目的。总体教学流程为:“复习回顾——情境导入——合作探究、能力展现——归纳、讲授新——能力拓展——开阔视野——总结”。本节内容按排2时(连排)。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对典型结构的欣赏,学会观察结构的实用性和美。
2能力目标:
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典型结构的欣赏,提高自身的技术素养,拓展学生对设计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透过经典结构的欣赏,让学生学会观察结构的实用性和美。
2难点:学生能从技术、文化等角度欣赏并评阶典型结构的设计案例,并在自己以后的设计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活动
时间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结构的有关知识
复习回顾
2分钟
提问:
什么叫结构?常见的结构有哪些?受力特点如何?
2结构的两个重要性质是什么?
学生回忆、再现、作答
知识准备
新导入
情景导入
9分钟
、播放视频
①赵州桥
②侗族的风雨桥
2、提示:在观看时注意
①两桥的结构特点
②两桥的受力分析
③两桥的文化寓意和民族特色
根椐教师的提示,带着问题进行思考、观看并作好记录。
通过观看经典设计,加深对结构的理解,同时感受中华民族建筑文化的高深。
结构欣赏的角度、技术角度。
2、文化角度
合作、探究、能力展现
分钟、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选派代表汇报结果。
2、提出问题
①两桥的结构各有什么特点
②对两桥进行受力分析
③两桥具有什么价值和民族特色?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讨论、回答:
、赵州桥
结构:拱肩加拱的敞肩结构。
受力分析:压力—拱圈—拱角—基础
价值:历史价值;
艺术价值;科学价值。
2、侗族风雨桥
结构:集桥、廊、亭一体。受力特点:木板下面受拉力。
民族特色:公益性、团结性。
通过两桥的结构特点,受力分析,理解两桥文化价值、民族特色和设计的文化内涵。
教师归纳讲授新
0分钟、归纳学生的汇报结果。
2、利用投影进行结构欣赏时可从技术和文化两个角度进行。
技术角度:使用功能、稳固耐用、设计创意和表现力,材料的合理使用、工艺制造的精湛程度等。
文化角度:文化寓意、美学原则、反映的时代、民族、习俗方面的特征、结构的个性的个性特征等。
3、举例:丹麦设计师雅格布森的作品“蛋形椅”。从技术角度和文化角度进行赏析。
结合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观看的视频、理解欣赏结构可从技术和文化角度进行。
学生欣赏的角度可能是单一,片面的,通过教师的归纳、举例、形成评价,欣赏的角度。
学生能力拓展
0分钟
、提问:
2、在对作品进行欣赏,除了技术和文化两角度外,还可以从哪些角度欣赏。
3、投影图片:客家土楼
4、思考:多角度来欣赏客家土楼的建筑文化。
、教师归纳(可从“客家人”的由来,客家土楼的结构,布局等进行欣赏)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思考回答。
根据部分学生来自客家,对这一典型的建筑具有一定的了解、亲切感。通过这一部分学生的带动,调动全班学习的积极性,达到能力的拓展。
多角度欣赏作品
开阔学生视野
30分钟
1、播放“故宫”视频;
2、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欣赏
⑴巧妙而科学的木结构体系;
⑵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⑶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①富有装饰性的屋顶;
②衬托性建筑的应用;
③色彩的运用。
根据教师的提示欣赏、观看作品,并作好适当记录。
通过观看“故宫”这一经典建筑,加深同学们对结构知识的理解,领会欣赏作品可从多角度进行,开阔学生的视野。
总结
小结4分钟
小结本节内容
结合具体案例,理解在进行作品欣赏时除了可从技术和文化角度外,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欣赏。
加深知识的理解。
七、作业
上网查找资料,写一篇小论文,对具有700多年历史的我国特色建筑“四合院”进行赏析。
八、教学反思
1、本节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而且较为抽象,教师在上前要搜集相关资料,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2、借助多媒体教学,通过视频播放经典案例,将抽象具体化,带给学生真正美的感受,感受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形成爱国热情。
3、文中的案例只是从技术角度和文化角度进行欣赏,教师要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如故宫),拓展学生的视野,能从多角度进行赏析。
4、作业的安排也很重要,作业的完成是学生自我学习、领会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学会怎样去学习。
第二篇:《经典结构的欣赏》教学设计案例_2
《经典结构的欣赏》教学设计案例
设计者: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陈春光
一、教学内容
《经典结构的欣赏》是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2”第二单元第四节(苏教版)的内容。通过对赵州桥、飞檐、斗拱、蛋形椅、补充案例的欣赏,引导学生赏析具有典型人文意义的结构,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对结构设计的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在以后的设计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学生分析
高中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艺术的欣赏具有较好的基础,加上前三节的学习,对结构的欣赏有一定的知识准备。但大多数都是零散、片面的。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师生互动、观看视频、作品的赏析等环节,进行积极思考,形成欣赏角度,加深对结构的理解,丰富设计的内涵。
三、设计思路
在本节的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教学,分析经典案例,播放补充案例的视频,引导学生讨论、自主探究、自动构建知识,实现学生能力拓展,开阔学生视野,达到知识迁移目的。总体教学流程为:“复习回顾——情境导入——合作探究、能力展现——归纳、讲授新课——能力拓展——开阔视野——总结”。本节内容按排2课时(连排)。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对典型结构的欣赏,学会观察结构的实用性和美。2.能力目标:
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典型结构的欣赏,提高自身的技术素养,拓展学生对设计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五、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透过经典结构的欣赏,让学生学会观察结构的实用性和美。
2.难点:学生能从技术、文化等角度欣赏并评阶典型结构的设计案例,并在自己以后的设计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活动 时间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结构的有关知识 复习回 顾 2 分 钟
提问:
1.什么叫结构?常见的结构有哪些?受力特点如何?
2.结构的两个重要性质是什么?
学生回忆、再现、作答 知识准备 新 课 导 入 情 景 导 入 9 分 钟
1、播放视频
①赵州桥
②侗族的风雨桥
2、提示:在观看时注意
①两桥的结构特点
②两桥的受力分析
③两桥的文化寓意和民族特色
根椐教师的提示,带着问题进行思考、观看并作好记录。通过观看经典设计,加深对结构的理解,同时感受中华民族建筑文化的高深。结构欣赏的角度
1、技术角度。
2、文化角度 合作、探究、能力展现 15 分 钟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选派代表汇报结果。
2、提出问题
①两桥的结构各有什么特点
②对两桥进行受力分析
③两桥具有什么价值和民族特色?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讨论、回答:
1、赵州桥
结构:拱肩加拱的敞肩结构。
受力分析:压力—拱圈—拱角—基础
价值:历史价值;
艺术价值;科学价值。
2、侗族风雨桥
结构:集桥、廊、亭一体。受力特点:木板下面受拉力。
民族特色:公益性、团结性。
通过两桥的结构特点,受力分析,理解两桥文化价值、民族特色和设计的文化内涵。
教师归纳讲授新课 10 分 钟
1、归纳学生的汇报结果。
2、利用投影进行结构欣赏时可从技术和文化两个角度进行。
技术角度:使用功能、稳固耐用、设计创意和表现力,材料的合理使用、工艺制造的精湛程度等。
文化角度:文化寓意、美学原则、反映的时代、民族、习俗方面的特征、结构的个性的个性特征等。
3、举例:丹麦设计师雅格布森的作品“蛋形椅”。从技术角度和文化角度进行赏析。
结合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观看的视频、理解欣赏结构可从技术和文化角度进行。
学生欣赏的角度可能是单一,片面的,通过教师的归纳、举例、形成评价,欣赏的角度。学生能力拓展 10 分 钟
1、提问:
2、、在对作品进行欣赏,除了技术和文化两角度外,还可以从哪些角度欣赏。
3、2、投影图片:客家土楼4、3、思考:多角度来欣赏客家土楼的建筑文化。
5、4、教师归纳(可从“客家人”的由来,客家土楼的结构,布局等进行欣赏)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思考回答。
根据部分学生来自客家,对这一典型的建筑具有一定的了解、亲切感。通过这一部分学生的带动,调动全班学习的积极性,达到能力的拓展。多角度欣赏作品 开阔学生视野 30 分 钟
1、播放“故宫”视频;
2、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欣赏
⑴巧妙而科学的木结构体系;
⑵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⑶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①富有装饰性的屋顶;
②衬托性建筑的应用;
③色彩的运用。
根据教师的提示欣赏、观看作品,并作好适当记录。通过观看“故宫”这一经典建筑,加深同学们对结构知识的理解,领会欣赏作品可从多角度进行,开阔学生的视野。
总结
小结
4分钟
小结本节内容
结合具体案例,理解在进行作品欣赏时除了可从技术和文化角度外,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欣赏。加深知识的理解。
七、作业
上网查找资料,写一篇小论文,对具有700多年历史的我国特色建筑“四合院”进行赏析。
八、教学反思
1、本节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而且较为抽象,教师在上课前要搜集相关资料,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2、借助多媒体教学,通过视频播放经典案例,将抽象具体化,带给学生真正美的感受,感受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形成爱国热情。
3、课文中的案例只是从技术角度和文化角度进行欣赏,教师要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如故宫),拓展学生的视野,能从多角度进行赏析。
4、作业的安排也很重要,作业的完成是学生自我学习、领会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学会怎样去学习。
第三篇:通用技术教学设计案例经典结构的欣赏
通用技术教学设计案例
经典结构的欣赏(第2课时)
海南华侨中学 徐道安
一、教学目标分析:
(一)通过对典型结构的分析,引导学生赏析结构的实用性和美。
(二)使学生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评价自己设计的作品。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上节课,让学生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赵州桥、飞檐等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结构。本节课除了课文中的蛋形椅以外, 教师补充同学的作品,如“椰子壳花瓶”、“椰子壳企鹅”等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实现知识的迁移。重点是通过对经典结构的欣赏使学生关注结构的技术和文化特征。
三、教学媒体、资源的运用:
通过不同的渠道、收集更多的图片、资料制作成电子课件,以丰富教学课堂内容,扩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对来自各种不同的经典结构的识别及赏析能力。
四、学生学习状态分析:
学生在语文、历史、美术课中已学习了有关经典结构方面的知识,对艺术作品欣赏有比较好的基础。学生对赵州桥、飞檐等典型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多数学生分析结构在技术上的突破还有一定困难。在教学中要进行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同学的作品,帮助学生加深对结构的理解。使学生从欣赏和评价结构中获得创造的灵感,并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五、教学策略:
教学中, 教师可收集更丰富的结构设计作品, 包括收集学生的有创意的未成形的结构设计作品,可用实物或多媒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欣赏,指导学生分析、评价。
六、教学过程:
(一)提问:
1、(上节课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要把赵州桥和英国的福思桥放进清华大学的工科教材?赵州桥在技术上有哪些重大突破?赵州桥有几条曲线?赵州桥的桥面是平面?还是曲面?赵州桥的桥面为什么是曲面?而不是平面?你能从力学的角度来解释吗?
2、赏析结构设计作品,可从哪些角度进行?
引导学生回答(从技术与文化两个角度进行)
技术的角度包含哪些方面?(结构功能、稳固耐用、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材料使用的合理性,工艺制造的精湛程度等。)
文化的角度包含哪些方面?(文化寓意与传达,公众认可的美学原则,反映的时代、民族、习俗方面的特征、结构的个性特征等。)
3、课文只从技术角度和文化角度进行了评价元素的列举,同学们是否能想出更多的评价角度和评价元素?
(政治、经济、教育……等等评价角度。)
(二)让学生阅读案例
阅读案例时思考:蛋形椅
1、蛋形椅的结构设计表现在哪些方面?
2、如何赏析蛋形椅?
(三)对丹麦建筑师阿纳·雅格布森进行简要介绍:
蛋形椅是阿纳·雅格布森的作品,阿纳·雅格布森被认为是20世纪丹麦最有成就的建筑师、室内设计师、家具设计师和手工艺品设计师,也是仅有的几个将自己的名字镑刻在建筑与设计这两个领域历史里的设计师。
(四)师生互动
1、蛋形椅的结构设计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2、你是如何赏析蛋形椅这一结构设计作品的?
(四)师生共同探究
从技术角度赏析“盖里椅”:
(引导启发学生)说说你对“盖里椅”的总体感觉,可以找一个参照物,如我们教室里的椅子,或者家里的椅子,或者中国传统的椅子——“太师椅”。
你对“太师椅”感觉如何?
严肃
对称
霸气……
好了,“盖里椅”与“太师椅”有什么不同?
“盖里椅”结构上简洁大方,线条明快,有流动感。
功能上呢?
功能上具有和其它椅子相同的功能。
从文化角度赏析“盖里椅”:
(引导启发学生)形状象什么?象很宽面条?由下往上,盘旋上升?
对了,“盖里椅”结构传达出一种盘旋上升、奋发向上的精神。
知道什么是雕塑吗?你在哪里见到过雕塑?
校园,公园里……
“盖里椅”与雕塑有什么联系?
“盖里椅”具有雕塑般的美感和强烈的时代气息。
喜欢文学作品的同学请举手。
文学作品可以分为两大类,你知道是哪两大类吗?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作品。
谁喜欢诗歌?诗歌也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诗歌之分。
现实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有什么区别?
李白是现实主义诗人还是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
如果我们把椅子也这样分类的话,那么,我们教室里的椅子,家里的椅子,“太师椅”属于哪一类?。
那么,“盖里椅”又属于哪一类?
(启发学生回答)
“盖里椅”形成了优雅的浪漫主义设计风格。
(五)教材拓展
教师展示高二(4班)学生符巧同学的作品:“椰子壳台灯”、“椰子壳花瓶”、“椰子壳企鹅”符巧同学用了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时间到一个专门制作椰子壳工艺品的民间艺人那里学习,又用了一个星期天的上午制作这三件作品。
(展示三件作品)
这个“椰子壳花瓶”上面没有图案,谁来为它设计一个图案?
同学们现在使用5分钟时间,用刚才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图案。
一个同学设计图案的是“椰子树”“白云”、“海岸线”“帆船”组成的画面。
这个图案有什么文化寓意?请这个同学来说一说。
学生:海南的特点是阳光、沙滩,椰风、海韵,我用这个图案来表达旖旎的海南岛风光。
提问:
“椰子壳花瓶” 属于哪一类风格的作品?
现实主义设计风格
再来看看“椰子壳企鹅”,它属于哪一类风格的作品?
浪漫主义设计风格(“椰子壳企鹅”的肚子很大,非常夸张)
(六)课堂练习
从技术和文化两个角度赏析高二学生设计的海南华侨中学雕塑。
(七)布置作业:(二选一)
请你为海南华侨中学设计一座雕塑或者为即将在海南华侨中学召开的“海南省中学生运动会”设计会徽。
七、教学反思:
在本课时中,我灵活运用文学作品欣赏知识,从文化角度欣赏“蛋形椅”的结构。我分别提问学生“蛋形椅”案例中所描写的文化寓意和美感,学生的多种回答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学习了“蛋形椅”经典结构的欣赏后,我布置了一道练习题要求学生马上做,赏析丹麦设计师雅格布森的作品“盖里椅”。通过启发,学生能够说出“盖里椅”结构、功能和文化的特点。
我要求学生为“椰子壳花瓶”设计一个图案,由于“椰子壳花瓶”是学生自己的作品,学生的目光全部都吸引到作品上面,积极性非常高。学生设计出了形态各异、寓意不同的图案。
我要求学生评价高二学生设计的海南华侨中学的雕塑,也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紧扣教学内容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为海南华侨中学设计一座雕塑或者为即将在海南华侨中学召开的“海南省中学生运动会”设计会徽,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批改作业来看,学生设计的校圆雕塑和运动会会徽,有的结构上简洁大方,线条明快,有流动感;有的传达出奋发向上的精神,有的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有的形成了优雅的浪漫主义设计风格,有的透出现实主义的美感。
八、案例点评:
看了徐老师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方案,更深地认识到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赵州桥、蛋形椅等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结构是人类文化财富的一种积累形式。在这些经典结构中凝结一定的原理、体现科学性的同时,都携带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体现着一定的人文特征。在本课时中,徐老师灵活运用文学作品欣赏知识,引领学生从技术和文化角度欣赏赵州桥、蛋形椅等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结构的同时,还要求学生运用学习到的方法赏析丹麦设计师雅格布森的作品“盖里椅”;要求学生设计并评价本校——海南华侨中学的雕塑, 学生设计了形态各异、寓意不同的校圆雕塑,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徐老师这节课不仅用技术内在的神秘感、创造性和独特力量吸引学生的参与, 而且用技术所蕴藏的艺术感、文化性打动了学生的心灵。
第四篇:《经典结构的欣赏》教学设计案例
《经典结构的欣赏》教学设计案例
一、教学内容
《经典结构的欣赏》是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2”第二单元第四节(苏教版)的内容。通过对赵州桥、飞檐、斗拱、蛋形椅、补充案例的欣赏,引导学生赏析具有典型人文意义的结构,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对结构设计的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在以后的设计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学生分析
高中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艺术的欣赏具有较好的基础,加上前三节的学习,对结构的欣赏有一定的知识准备。但大多数都是零散、片面的。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师生互动、观看视频、作品的赏析等环节,进行积极思考,形成欣赏角度,加深对结构的理解,丰富设计的内涵。
三、设计思路
在本节的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教学,分析经典案例,播放补充案例的视频,引导学生讨论、自主探究、自动构建知识,实现学生能力拓展,开阔学生视野,达到知识迁移目的。总体教学流程为:“复习回顾--情境导入--合作探究、能力展现--归纳、讲授新--能力拓展--开阔视野--总结”。本节内容按排2时(连排)。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对典型结构的欣赏,学会观察结构的实用性和美。
2.能力目标:
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典型结构的欣赏,提高自身的技术素养,拓展学生对设计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五、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透过经典结构的欣赏,让学生学会观察结构的实用性和美。
2.难点:学生能从技术、文化等角度欣赏并评阶典型结构的设计案例,并在自己以后的设计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六、教学过程
结构的有关知识、复习回顾:2分钟
提问:
1.什么叫结构?常见的结构有哪些?受力特点如何?
2.结构的两个重要性质是什么?
学生回忆、再现、作答
知识准备、新导入、情景导入:9分钟
1、播放视频
①赵州桥
②侗族的风雨桥
2、提示:在观看时注意
①两桥的结构特点
②两桥的受力分析
③两桥的文化寓意和民族特色
根椐教师的提示,带着问题进行思考、观看并作好记录。
通过观看经典设计,加深对结构的理解,同时感受中华民族建筑文化的高深。
结构欣赏的角度
1、技术角度。
2、文化角度
合作、探究、能力展现:1分钟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选派代表汇报结果。
2、提出问题
①两桥的结构各有什么特点
②对两桥进行受力分析
③两桥具有什么价值和民族特色?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讨论、回答:
1、赵州桥
结构:拱肩加拱的敞肩结构。
受力分析:压力-拱圈-拱角-基础
价值:历史价值;
艺术价值;科学价值。
2、侗族风雨桥
结构:集桥、廊、亭一体。受力特点:木板下面受拉力。
民族特色:公益性、团结性。
通过两桥的结构特点,受力分析,理解两桥文化价值、民族特色和设计的文化内涵。
教师归纳讲授新
1、归纳学生的汇报结果。
2、利用投影进行结构欣赏时可从技术和文化两个角度进行。
技术角度:使用功能、稳固耐用、设计创意和表现力,材料的合理使用、工艺制造的精湛程度等。
文化角度:文化寓意、美学原则、反映的时代、民族、习俗方面的特征、结构的个性的个性特征等。
3、举例:丹麦设计师雅格布森的作品”蛋形椅”。从技术角度和文化角度进行赏析。
结合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观看的视频、理解欣赏结构可从技术和文化角度进行。
学生欣赏的角度可能是单一,片面的,通过教师的归纳、举例、形成评价,欣赏的角度。
学生能力拓展(10分钟)
1、提问:
2、在对作品进行欣赏,除了技术和文化两角度外,还可以从哪些角度欣赏。
3、投影图片:客家土楼
4、思考:多角度来欣赏客家土楼的建筑文化。
、教师归纳(可从”客家人”的由来,客家土楼的结构,布局等进行欣赏)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思考回答。
根据部分学生来自客家,对这一典型的建筑具有一定的了解、亲切感。通过这一部分学生的带动,调动全班学习的积极性,达到能力的拓展。
多角度欣赏作品、开阔学生视野:30分钟
1、播放”故宫”视频;
2、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欣赏
⑴巧妙而科学的木结构体系;
⑵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⑶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①富有装饰性的屋顶;
②衬托性建筑的应用;
③色彩的运用。
根据教师的提示欣赏、观看作品,并作好适当记录。
通过观看“故宫”这一经典建筑,加深同学们对结构知识的理解,领会欣赏作品可从多角度进行,开阔学生的视野。
总结:小结4分钟
结合具体案例,理解在进行作品欣赏时除了可从技术和文化角度外,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欣赏。
加深知识的理解。
七、作业
上网查找资料,写一篇小论文,对具有700多年历史的我国特色建筑“四合院”进行赏析。
八、教学反思
1、本节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而且较为抽象,教师在上前要搜集相关资料,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2、借助多媒体教学,通过视频播放经典案例,将抽象具体化,带给学生真正美的感受,感受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形成爱国热情。
3、文中的案例只是从技术角度和文化角度进行欣赏,教师要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如故宫),拓展学生的视野,能从多角度进行赏析。
4、作业的安排也很重要,作业的完成是学生自我学习、领会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学会怎样去学习。
“技术与设计1”与“技术与设计2”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修学的程内容,它们共同为后续的选修程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并为高中毕业生规定了必须达到的最低技术素养要求。
“技术与设计1”是通用技术程的导入模块,也是技术与设计的基础学习内容,模块中的设计以产品设计为依托,从问题的发现开始,经过设计方案的制定、原型与模型的制作、方案的优化,直到最终方案的确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设计过程。它强调的是对技术的理解和对设计过程的把握。
“技术与设计2”则是在“技术与设计1”基础上的深化学习内容,它以“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控制与设计”这4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与技术发展密切相联系的主题为内容展开。强调的是学生技术的思想和方法形成,批判、反思等思维习惯的养成,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理解和关注设计与社会、设计与科学、设计与人、设计与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开放境界,追求技术与生活、技术与科学、设计与文化的完美结合、设计与人的需求的完美结合的技术理想。本模块共设“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控制与设计”等四个主题。“结构与设计”强调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等问题,关注简单的结构设计;“流程与设计”强调对流程和流程优化的理解,以及简单流程和流程改进的设计;“系统与设计”则重在对系统的理解,以及运用系统的思想解决一些生活中问题的设计;“控制与设计”应注重理解控制的涵义和控制的应用,以及生活生产中的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
四个主题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因为它们涉及的是不同的技术领域;同时,它们又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例如,“系统与设计”中整体与部分、独立与关联、优化的思想和方法,“控制与设计”中反馈调节的方法,“流程与设计”中流程改进的思想等等均可运用在其他主题的一些技术问题的解决中。模块中这些技术与设计的思想和方法,与“技术与设计1”共同构成了本程的选修模块的基础。
本模块的设计不再仅仅延用以点到点的经验和技能的线性积累方式呈现内容,而是试图依据非线性科学教育的论点,从世界观、方法论的层次上将技术与科学、技术与哲学、技术与文化内在地统一起来,形成有别于传统科学技术的独特的探究方法和实验手段,实现跨学科、跨文化的有效融合,重塑线性程意义上的时空观、学科界线观和学生的能力观。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学科素养,本模块力图通过展示给学生更为复杂、综合的案例和模型,引导学生发现并选择生活中有研究价值的、有足够挑战性的问题尝试设计,并在设计过程中获得技术素养。本模块的学习,为高中生顺利地进入大学或社会搭接了一层友好的阶梯。
本模块教学中,教师要走出单纯的为了某一节的教学,走向形成丰富的技术教学动机并从中挖掘技术教学的潜能,改变固有的对制度程的服从和对教参等资源的依赖,形成对本模块理解的独到思想和话语体系,寻找技术设计教学和研究的使命感和成就感。
第五篇:《经典结构欣赏》教学设计1(第2课时)
经典结构的欣赏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分析
(一)通过对典型结构的分析,引导学生赏析结构的实用性和美。
(二)使学生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评价自己设计的作品。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上节课,让学生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赵州桥、飞檐等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结构。本节课除了课文中的蛋形椅以外, 教师补充同学的作品,如“椰子壳花瓶”、“椰子壳企鹅”等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实现知识的迁移。重点是通过对经典结构的欣赏使学生关注结构的技术和文化特征。
三、教学媒体、资源的运用:
通过不同的渠道、收集更多的图片、资料制作成电子课件,以丰富教学课堂内容,扩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对来自各种不同的经典结构的识别及赏析能力。
四、学生学习状态分析:
学生在语文、历史、美术课中已学习了有关经典结构方面的知识,对艺术作品欣赏有比较好的基础。学生对赵州桥、飞檐等典型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多数学生分析结构在技术上的突破还有一定困难。在教学中要进行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同学的作品,帮助学生加深对结构的理解。使学生从欣赏和评价结构中获得创造的灵感,并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五、教学策略:
教学中, 教师可收集更丰富的结构设计作品, 包括收集学生的有创意的未成形的结构设计作品,可用实物或多媒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欣赏,指导学生分析、评价。
六、教学过程:
/ 6
(一)提问:
1、(上节课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要把赵州桥和英国的福思桥放进清华大学的工科教材?赵州桥在技术上有哪些重大突破?赵州桥有几条曲线?赵州桥的桥面是平面?还是曲面?赵州桥的桥面为什么是曲面?而不是平面?你能从力学的角度来解释吗?
2、赏析结构设计作品,可从哪些角度进行?
引导学生回答(从技术与文化两个角度进行)
技术的角度包含哪些方面?(结构功能、稳固耐用、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材料使用的合理性,工艺制造的精湛程度等。)
文化的角度包含哪些方面?(文化寓意与传达,公众认可的美学原则,反映的时代、民族、习俗方面的特征、结构的个性特征等。)
3、课文只从技术角度和文化角度进行了评价元素的列举,同学们是否能想出更多的评价角度和评价元素?
(政治、经济、教育„„等等评价角度。)
(二)让学生阅读案例
阅读案例时思考:蛋形椅
1、蛋形椅的结构设计表现在哪些方面?
2、如何赏析蛋形椅?
(三)对丹麦建筑师阿纳·雅格布森进行简要介绍:
蛋形椅是阿纳·雅格布森的作品,阿纳·雅格布森被认为是20世纪丹麦最有成就的建筑师、室内设计师、家具设计师和手工艺品设计师,也是仅有的几个将自己的名字镑刻在建筑与设计这两个领域历史里的设计师。
(四)师生互动
1、蛋形椅的结构设计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 6
2、你是如何赏析蛋形椅这一结构设计作品的?
(五)师生共同探究
从技术角度赏析“盖里椅”:(右图如示)
(引导启发学生)说说你对“盖里椅”的总体感觉,可以找一个参照物,如我们教室里的椅子,或者家里的椅子,或者中国传统的椅子——“太师椅”。
你对“太师椅”感觉如何?
严肃
对称
霸气„„
好了,“盖里椅”与“太师椅”有什么不同?
“盖里椅”结构上简洁大方,线条明快,有流动感。
功能上呢?
功能上具有和其它椅子相同的功能。
从文化角度赏析“盖里椅”:
(引导启发学生)形状象什么?象很宽面条?由下往上,盘旋上升?
对了,“盖里椅”结构传达出一种盘旋上升、奋发向上的精神。
知道什么是雕塑吗?你在哪里见到过雕塑?
校园,公园里„„
“盖里椅”与雕塑有什么联系?
“盖里椅”具有雕塑般的美感和强烈的时代气息。
喜欢文学作品的同学请举手。
文学作品可以分为两大类,你知道是哪两大类吗?
/ 6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作品。
谁喜欢诗歌?诗歌也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诗歌之分。
现实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有什么区别?
李白是现实主义诗人还是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
如果我们把椅子也这样分类的话,那么,我们教室里的椅子,家里的椅子,“太师椅”属于哪一类?。
那么,“盖里椅”又属于哪一类?
(启发学生回答)
“盖里椅”形成了优雅的浪漫主义设计风格。
(六)教材拓展
教师展示高二(4班)学生符巧同学的作品:“椰子壳台灯”、“椰子壳花瓶”、“椰子壳企鹅”符巧同学用了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时间到一个专门制作椰子壳工艺品的民间艺人那里学习,又用了一个星期天的上午制作这三件作品。
(展示三件作品)
这个“椰子壳花瓶”上面没有图案,谁来为它设计一个图案?
同学们现在使用5分钟时间,用刚才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图案。
一个同学设计图案的是“椰子树”“白云”、“海岸线”“帆船”组成的画面。
这个图案有什么文化寓意?请这个同学来说一说。
学生:海南的特点是阳光、沙滩,椰风、海韵,我用这个图案来表达旖旎的海南岛风光。
提问:
/ 6
“椰子壳花瓶” 属于哪一类风格的作品?
现实主义设计风格
再来看看“椰子壳企鹅”,它属于哪一类风格的作品?
浪漫主义设计风格(“椰子壳企鹅”的肚子很大,非常夸张)
(七)课堂练习
从技术和文化两个角度赏析高二学生设计的海南华侨中学雕塑。
(八)布置作业:(二选一)
请你为海南华侨中学设计一座雕塑或者为即将在海南华侨中学召开的“海南省中学生运动会”设计会徽
七、教学反思:
在本课时中,我灵活运用文学作品欣赏知识,从文化角度欣赏“蛋形椅”的结构。我分别提问学生“蛋形椅”案例中所描写的文化寓意和美感,学生的多种回答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学习了“蛋形椅”经典结构的欣赏后,我布置了一道练习题要求学生马上做,赏析丹麦设计师雅格布森的作品“盖里椅”。通过启发,学生能够说出“盖里椅”结构、功能和文化的特点。
我要求学生为“椰子壳花瓶”设计一个图案,由于“椰子壳花瓶”是学生自己的作品,学生的目光全部都吸引到作品上面,积极性非常高。学生设计出了形态各异、寓意不同的图案。
我要求学生评价高二学生设计的海南华侨中学的雕塑,也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紧扣教学内容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为海南华侨中学设计一座雕塑或者为即将在海南华侨中学召开的“海南省中学生运动会”设计会徽,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批改作业来看,学生设计的校圆雕塑和运动会会徽,有的结构上简洁大方,线条明快,有流动感;有的传达出奋发向上的精神,有的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有的形成了优雅的浪漫主义设计风格,有的透出现实主义的美感。
八、案例点评
/ 6
看了徐老师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方案,更深地认识到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赵州桥、蛋形椅等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结构是人类文化财富的一种积累形式。在这些经典结构中凝结一定的原理、体现科学性的同时,都携带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体现着一定的人文特征。在本课时中,徐老师灵活运用文学作品欣赏知识,引领学生从技术和文化角度欣赏赵州桥、蛋形椅等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结构的同时,还要求学生运用学习到的方法赏析丹麦设计师雅格布森的作品“盖里椅”;要求学生设计并评价本校——海南华侨中学的雕塑, 学生设计了形态各异、寓意不同的校圆雕塑,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徐老师这节课不仅用技术内在的神秘感、创造性和独特力量吸引学生的参与, 而且用技术所蕴藏的艺术感、文化性打动了学生的心灵。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