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13周案例1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6:31: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政治13周案例1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政治13周案例1教学设计》。

第一篇:政治13周案例1教学设计

一摩

高中一年级经济生活 学分认定考试 第Ⅰ卷

一、成绩分析:出错率较高,平均5个左右。1丢分原因:课本看得少,一些基本点不清楚

2补救措施:新课开始前先读课文。以后的检查措施不在以默写为唯一,要多样化,例如在学生读课文后,接着练几个相关内容的选择题。

二、课堂学习:

第一步:下发答案,学生先自己找出出错的,作对了但没搞清楚的;通过自我查询、思考自行解决;

第二步:自己解决不了的,学习小组内讨论,通过相互碰撞,相互帮助解决; 第三步: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通过课堂全班集体解决,方式是个别同学发言; 第四步:通过以上措施仍解决不了的,老师启发,诱导,还是要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较大的可能性:3、9、15、21、(实际操作情况:第5、8题考察的知识: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仍有很大一部分同学没搞清,原因是对于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不清楚。部分同学能明确,并且能给同学讲清楚。第三题对于易货交易不清楚,还有部分同学把什么是非现金结算理解错了(理解成只要不用钱得交易)

15题对于材料中的物权法出台背景、目的不清楚。

21题对于题肢中的供需结构普遍不理解。导致错选。通过查字典明确结构的含义后,联系题干内容,学生能区分供需结构问题和供需问题。

三、总体要求:明确题目所考察知识点,学会揣摩出题者意图,利用正选法和排除法等基本方法,提高答对率。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将答案在试卷上标出,然后转涂到答题卡上,每题2分,共25题,50分)

1、某国去年的的价格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他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C A 1.8万亿元

B 2万亿元

C 2.2万亿元

D 2.4万亿元

2、下列哪些是商品

①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②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废品

③赠给妈妈的生日礼物④母亲亲手为你织的毛衣⑤家庭用的电、自来水

⑥2004年12月26日印尼发生大地震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中国政府提供的紧急援助。

B A ②④⑤

B ②⑤

C ②⑤⑥

D ②④⑥

3、有一道趣味智力题:某商店出售汽水,每瓶1元,每2个空汽水瓶可以换得一瓶汽水,但不可兑换现金。使用10元现金,通过购买、换领、借入汽水并归还等方式,最多可享用20瓶汽水。在获取这20瓶汽水的过程中,出现的经济现象包括:

A ①商品流通②易货交易③货币支付④货币借贷⑤非现金结算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①②④

D ②③⑤

教师引导:此题考察的知识点是什么?(货币的职能、非现金结算)什么是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什么是易货交易?(货物与货物的直接交换)

什么是货币支付?(判断支付手段要看有无时间差,是否有赊销。)什么是货币借贷?(货币的借入和贷出)什么是非现金结算?(信用卡、支票)明确上述是什么的层次后,一一对应题中是否有符合的选项?分别判定购买是商品流通,换领是易货交易,借入汽水并归还是货币支付。4、2005年7月21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是1:1.81,2007年2月27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是1:7.74。这种变化表明

C A美元汇率升高

B美元升值

C人民币汇率升高

D人民币汇率降低

5、在同一市场中,等离子电视机这类高档商品的售价比阴极射线管电视机这类普通商品的售价要高,这是因为

A A高档商品包含较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高档商品包含较多的个别劳动时间 C高档商品的使用价值比较大 D高档商品的使用功能比较完善

(5、8考察知识点相同,基本每次必考,因此一个同学不能丢。

板书: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大,价格就高;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二者成正比关系;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关系。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量无关,存在的意义在于生产者在市场上的竞争力。)6、2006年三季度,北京商品房批准预售面积447.7万平方米,与二季度相比,新增供应面积降幅为22.8%,由此导致商品房价格出现快速上涨态势。这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是

B A房价受需求影响

B房价受供给影响

C房价由价值决定

D房价由企业决定

7、如果一个国家发生了通货膨胀,且假定人民的收入水平不变,那么这个国家的恩格尔系数会

A A上升

B下降

C变动不大

D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8、下面是某家服装厂生产出现的三种情况,在下述三种情况下该服装厂生产一件衣服的价值量变化依次是

A ①该服装厂的劳动生产率不变,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②该服装厂的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同水平提高 ③该服装厂的劳动生产率先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 A降低降低不变

B不变提高降低 C提高不变降低

D降低不变提高

9、甲说:“谢天谢地,我的购房款申请终于被批准了。”乙说:“好不容易,我多年积蓄的钱终于可以买一套房子了。”这说明

C A甲的消费方式优于乙的消费方式 B乙的消费方式优于甲的消费方式

C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应适当鼓励甲的消费方式 D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应适当鼓励乙的消费方式 10、2007年11月13日,广东高州市一位刘老板花费数百万元为儿子举办“豪华婚礼”。当天婚车就有33辆。婚宴凡出席者都有1000元红包,婚宴108桌。对这种消费行为的正确认识是:

D A消费支出不花别人的钱,与国家无关 B生活消费是家庭的是,与国家无关 C国家要干预个人的生活消费

D国家要加强对个人消费的引导,改变愚昧、无知的消费习惯。

11、甲省和乙省的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5.3%和36.1%,这表明

C 从收入水平来看,甲省城镇居民略高于乙省城镇居民 从收入水平来看,乙省城镇居民略高于甲省城镇居民 从生活水平来看,甲省城镇居民略高于乙省城镇居民 从生活水平来看,乙省城镇居民略高于甲省城镇居民 12、2007年我国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人们的消费需求开始升级换代,对住宅、汽车、环境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这说明

C A消费具有生产功能

B生存消费的比重逐步增大 C消费结构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发展决定的 D消费结构的变化失去了生产结构的进步

13、在生产、分配、消费三者关系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①分配连接着生产和消费②生产决定分配和消费,分配和消费影响生产 ③分配是生产的目的,消费的动力④消费是生产和分配的前提、基础 A ①②③④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②

14、某优质大米在我国市场每公斤售价近100元,约为普通大米价格的20倍,但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其销售状况依然良好。这体现了

A A 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B 求异心理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 C 价格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D 攀比心理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

15、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玫个人不得侵犯。这一规定

D ①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②重在保护个人的私有财产

③重在提高股份制经济在公有制经济中的比重

④有利于促进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教师引导:物权法的出台背景目的:保护私有财产,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更好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错选②重在保护个人的私有财产,错在此项指向单一。

当前,在我国196个工业行业中,国有经济逐步从服装、纺织、食品、部分家电制造业等146个行业中退出;在煤炭、石油开采、航天、电子等35个支柱产业中保持了一定的控制力;在军工、电子等15个行业中居民垄断地位。回答16—17题

16、上述做法

D A会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B必然使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C必然千万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D有利于优化所有制结构

17、上述材料表明,在我国,国有经济

A A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B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C适应不同层次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D逐步失去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18、就业是民生之本。下列措施中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的是

D ①实行企业破产制度②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③清理和消除对农民工进城务工等方面的歧视性规定 ④劳动者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A 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9、债券与股票的共同点是

D A都是由股份公司发行的,都可以上市交易 B都是商品,都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C都体现了投资者与筹资者之间的债务关系

D都是集资手段,都是能获得一定收益的金融资产

20、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兼并和破产现象也越业越多。企业间的兼并和企业破产

D ①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②是股份制改造的最付佳途径 ③是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④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客观要求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1、近年来,具有专业技术等级的专业技师严重短缺,技能等级越高,短缺适度越严重。其中,对一级技师的需求量是供给量的3.2倍。上述事实说明

A ①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供求结构失衡②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供求问题失衡 ③政府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④年轻人要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教师引导:查字典。明确供求结构是供给和需求中所需要的各类人才所占的比重;供求问题是供给和需求各自所占的比重

22、自2002年到2005年,江苏省个体私营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28.3%增长到34.2%,江苏省个体私营经济显著发展的原因是,个体经济

B A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要求 B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C在国民经济中逐渐起主导作用

D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3、为了预防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政府可以选择的措施

B ①扩大消费资料需求②提高存贷款利率

③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④提高个人存款所得税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4、“五一”黄金周,小张出游时购买了20元旅游保险。对小张而言,这种购买保险的行为属于

B A存款储蓄行为

B投资行为 C交换行为

D生产行为

25、“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和放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这对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积极意义。下列属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的是

B ①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奖金 ②股金分红、技术股份分红、房屋租金 ③农民出售各种劳动产品获得的收入 ④国债、利息和购买彩票获得的奖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做题方法总结

1、基本方法:正选法、排除法

2、做题时要胆大心细,该出手时就出手

3、要注意第一印象,没有百分把握,不要轻易改动

4、实在不会的,动用第六感觉 第Ⅱ卷 成绩分析:

1差距很大,最高分50分,最低分:2分

2最致命的:很多同学因为是文科不去记忆,上课不听

3其余丢分原因:答题不分层次,没有章法,具体表现在不写上序号,原理和材料瞎掺和 4补救措施:文理不应过早划分,应加强记忆,上课加强落实,形式多样化

二、课堂学习:

1、下发答案,学生明确以后答题标准;对应答案找不足。

2、学生背诵记忆相关知识点(这是最重要的)

3、基本思路:原理+材料分析

二、简答题(共2个大题,50分)26、2008年10月份以来,猪肉价格持续下跌,养猪户损失惨重。与之相对应的是,2008年2、3月间猪肉价格持续上涨。也正是由于当时许多农户看到有利可图,纷纷扩大生猪饲养,而今年10月、11月恰恰是生猪出栏期,导致出现严重的供需不平衡。还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粮食价格下降,人工成本下降,在这条生产链条环节的猪肉价格下降也是必然。由于价格的下降,许多养猪户又纷纷减少生猪养殖或改养味美肉鲜营养价值极高深受市场欢迎的特种猪。

(1)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猪肉价格在今年10月份以来下降的原因。(12分)

(2)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价格变动对消费者和养猪户的影响。(13分)

27、情景一:2014年,我们大学毕业,你的一位同学和某公司初步达成了用工意向。在正式成为公司员工一员之前,他想了解有关劳动者维权的知识。

情景二:2020年,经过了数年的打拼,你终于完成了从打工仔到企业老板的转变,经营着一家规模较大的公司。

(1)假如情景一中的那位同学电话向你咨询,你会就如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哪些建议?(12分)

(2)在情景二中,公司应怎样才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经营成功?(13分)做题方法指导:

1、一般题型:要先审读题目设问,然后再审读材料,这样可以准确地把握题目要求和考查意图。有利于找全、找准条件与信息。(1)审读设问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确定考查的学科范围。

②确定考查的主体。如党、国家、社会、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个人等。③确定设问的逻辑层次:是什么、为什么还是怎么做。④审清设问关键词。

(2)审读材料一般可采用分层法,根据设问要求和材料自身内容分为不同层次,然后再找出每一层中的关键词和语句,然后结合设问要求和课本知识以及时政热点作答;分层时注意删去对答题无用的信息,提炼主干、关键的内容;答题时除根据划分层次分层组织答案外,还要注意层次之间的联系和整合,防止遗漏答题要点;审材料建议从被考查主体行为的时间、目的、范围、措施、意义、效果几个方面去把握;提取信息要善于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2、图表题信息解读策略:

一读:读设问,明确答题的指向性要求 二比:横比和纵比,找成就和问题。三看:一看表格名称;二看表格内容;三看表注 四找:一找表格内容和备注之间的联系; 二找表格与表格,表格和材料之间的联系; 三找表格材料与设问之间的联系; 四找特殊数据和特殊时间

二摩

高中一年级经济生活 学分认定考试 第Ⅰ卷

一、成绩分析:出错率较高,平均5个左右。1丢分原因:课本看得少,一些基本点不清楚

2补救措施:新课开始前先读课文。以后的检查措施不在以默写为唯一,要多样化,例如在学生读课文后,接着练几个相关内容的选择题。

二、课堂学习:

第一步:下发答案,学生先自己找出出错的,作对了但没搞清楚的;通过自我查询、思考自行解决;

第二步:自己解决不了的,学习小组内讨论,通过相互碰撞,相互帮助解决; 第三步: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通过课堂全班集体解决,方式是个别同学发言; 第四步:通过以上措施仍解决不了的,老师启发,诱导,还是要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较大的可能性:3、9、15、21、(实际操作情况:第5、8题考察的知识: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仍有很大一部分同学没搞清,原因是对于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不清楚。部分同学能明确,并且能给同学讲清楚。第三题对于易货交易不清楚,还有部分同学把什么是非现金结算理解错了(理解成只要不用钱得交易)

15题对于材料中的物权法出台背景、目的不清楚。

21题对于题肢中的供需结构普遍不理解。导致错选。通过查字典明确结构的含义后,联系题干内容,学生能区分供需结构问题和供需问题。

三、总体要求:明确题目所考察知识点,学会揣摩出题者意图,利用正选法和排除法等基本方法,提高答对率。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将答案在试卷上标出,然后转涂到答题卡上,每题2分,共25题,5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将答案在试卷上标出,然后转涂到答题卡上,每题2分,共25题,50分)

1、某国去年的的价格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他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C A 1.8万亿元

B 2万亿元

C 2.2万亿元

D 2.4万亿元 书上的基础知识,尤其注意提高效率,题中16万亿元可以不用。

2、下列哪些是商品

①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②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废品

③赠给妈妈的生日礼物④母亲亲手为你织的毛衣⑤家庭用的电、自来水

⑥2004年12月26日印尼发生大地震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中国政府提供的紧急援助。

B A ②④⑤

B ②⑤

C ②⑤⑥

D ②④⑥

注意商品的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一是必须是劳动产品,一是必须用于交换。

3、有一道趣味智力题:某商店出售汽水,每瓶1元,每2个空汽水瓶可以换得一瓶汽水,但不可兑换现金。使用10元现金,通过购买、换领、借入汽水并归还等方式,最多可享用20瓶汽水。在获取这20瓶汽水的过程中,出现的经济现象包括:

A ①商品流通②易货交易③货币支付④货币借贷⑤非现金结算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①②④

D ②③⑤ 注意非现金结算是银行的业务。

教师引导:此题考察的知识点是什么?(货币的职能、非现金结算)什么是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什么是易货交易?(货物与货物的直接交换)

什么是货币支付?(判断支付手段要看有无时间差,是否有赊销。)什么是货币借贷?(货币的借入和贷出)什么是非现金结算?(信用卡、支票)明确上述是什么的层次后,一一对应题中是否有符合的选项?分别判定购买是商品流通,换领是易货交易,借入汽水并归还是货币支付。4、2005年7月21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是1:7.81,2007年2月27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是1:7.74。这种变化表明

C A美元汇率升高

B美元升值

C人民币汇率升高

D人民币汇率降低

5、在同一市场中,等离子电视机这类高档商品的售价比阴极射线管电视机这类普通商品的售价要高,这是因为

A A高档商品包含较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高档商品包含较多的个别劳动时间 C高档商品的使用价值比较大 D高档商品的使用功能比较完善

售价---价格---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量成正比,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反比。(5、8考察知识点相同,基本每次必考,因此一个同学不能丢。

板书: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大,价格就高;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二者成正比关系;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关系。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量无关,存在的意义在于生产者在市场上的竞争力。)6、2006年三季度,北京商品房批准预售面积447.7万平方米,与二季度相比,新增供应面积降幅为22.8%,由此导致商品房价格出现快速上涨态势。这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是

B A房价受需求影响

B房价受供给影响

C房价由价值决定

D房价由企业决定 审题是关键。

7、如果一个国家发生了通货膨胀,且假定人民的收入水平不变,那么这个国家的恩格尔系数会

A A上升

B下降

C变动不大

D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恩格尔系数直接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生活水平。越大,生活水平越低。

8、下面是某家服装厂生产出现的三种情况,在下述三种情况下该服装厂生产一件衣服的价值量变化依次是

A ①该服装厂的劳动生产率不变,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②该服装厂的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同水平提高 ③该服装厂的劳动生产率先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 A降低降低不变

B不变提高降低 C提高不变降低

D降低不变提高 和第五题考查的是同样的道理。

9、甲说:“谢天谢地,我的购房款申请终于被批准了。”乙说:“好不容易,我多年积蓄的钱终于可以买一套房子了。”这说明

C A甲的消费方式优于乙的消费方式 B乙的消费方式优于甲的消费方式

C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应适当鼓励甲的消费方式 D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应适当鼓励乙的消费方式 买方市场---供大于求---扩大需求---鼓励贷款。10、2007年11月13日,广东高州市一位刘老板花费数百万元为儿子举办“豪华婚礼”。当天婚车就有33辆。婚宴凡出席者都有1000元红包,婚宴108桌。对这种消费行为的正确认识是:

D A消费支出不花别人的钱,与国家无关 B生活消费是家庭的是,与国家无关 C国家要干预个人的生活消费

D国家要加强对个人消费的引导,改变愚昧、无知的消费习惯。

11、甲省和乙省的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5.3%和36.1%,这表明

C 从收入水平来看,甲省城镇居民略高于乙省城镇居民 从收入水平来看,乙省城镇居民略高于甲省城镇居民 从生活水平来看,甲省城镇居民略高于乙省城镇居民 从生活水平来看,乙省城镇居民略高于甲省城镇居民 和第七题一样,考查恩格尔系数。12、2007年我国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人们的消费需求开始升级换代,对住宅、汽车、环境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这说明

C A消费具有生产功能

B生存消费的比重逐步增大 C消费结构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发展决定的 D消费结构的变化失去了生产结构的进步

13、在生产、分配、消费三者关系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①分配连接着生产和消费②生产决定分配和消费,分配和消费影响生产 ③分配是生产的目的,消费的动力④消费是生产和分配的前提、基础 A ①②③④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② 错误的,注意审题。

14、某优质大米在我国市场每公斤售价近100元,约为普通大米价格的20倍,但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其销售状况依然良好。这体现了

A A 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B 求异心理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 C 价格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D 攀比心理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 审题能力

15、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这一规定

D ①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②重在保护个人的私有财产

③重在提高股份制经济在公有制经济中的比重 ④有利于促进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教师引导:物权法的出台背景目的:保护私有财产,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更好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错选②重在保护个人的私有财产,错在此项指向单一。

当前,在我国196个工业行业中,国有经济逐步从服装、纺织、食品、部分家电制造业等146个行业中退出;在煤炭、石油开采、航天、电子等35个支柱产业中保持了一定的控制力;在军工、电子等15个行业中居民垄断地位。回答16—17题

16、上述做法

D A会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B必然使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C必然千万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D有利于优化所有制结构

注意关键词:公有制是主体,国有经济是主导,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

17、上述材料表明,在我国,国有经济

A A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B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C适应不同层次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D逐步失去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考查国有经济的主导。

18、就业是民生之本。下列措施中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的是

D ①实行企业破产制度②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③清理和消除对农民工进城务工等方面的歧视性规定 ④劳动者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A 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9、债券与股票的共同点是

D A都是由股份公司发行的,都可以上市交易 B都是商品,都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C都体现了投资者与筹资者之间的债务关系

D都是集资手段,都是能获得一定收益的金融资产

注意几种投资方式的特点,区别及联系,以及发行主体。

20、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兼并和破产现象也越业越多。企业间的兼并和企业破产

D ①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②是股份制改造的最付佳途径 ③是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④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客观要求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③本身不对,企业间的兼并和破产是市场发挥作用的表现,不是市场失灵的表现,而是市场“显灵”的表现。

21、近年来,具有专业技术等级的专业技师严重短缺,技能等级越高,短缺适度越严重。其中,对一级技师的需求量是供给量的3.2倍。上述事实说明

A ①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供求结构失衡②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供求总量失衡 ③政府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④年轻人要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审题,材料反映的是供求结构,而非供求总量的问题。

教师引导:查字典。明确供求结构是供给和需求中所需要的各类人才所占的比重;供求问题是供给和需求各自所占的比重

22、自2002年到2005年,江苏省个体私营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28.3%增长到34.2%,江苏省个体私营经济显著发展的原因是,个体经济

B A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要求 B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C在国民经济中逐渐起主导作用

D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有经济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而非个体经济。

23、为了预防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政府可以选择的措施

B ①扩大消费资料需求②提高存贷款利率

③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④提高个人存款所得税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注意通货膨胀是流通中的货币过多,因此,抑制通货膨胀就是减少流通中的货币。只要有利于减少流通中的货币就是正确的选项。

24、“五一”黄金周,小张出游时购买了20元旅游保险。对小张而言,这种购买保险的行为属于

B 存款储蓄行为投资行为 交换行为生产行为

注意投资理财的行为共有四种:存款、股票、债券、保险。

25、“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和放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这对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积极意义。下列属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的是

B ①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奖金 ②股金分红、技术股份分红、房屋租金 ③农民出售各种劳动产品获得的收入 ④国债、利息和购买彩票获得的奖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审题:注意是非劳动收入。做题方法总结

1、基本方法:正选法、排除法

2、做题时要胆大心细,该出手时就出手

3、要注意第一印象,没有百分把握,不要轻易改动

4、实在不会的,动用第六感觉

第Ⅱ卷 成绩分析:

1差距很大,最高分50分,最低分:2分

2最致命的:很多同学因为是文科不去记忆,上课不听

3其余丢分原因:答题不分层次,没有章法,具体表现在不写上序号,原理和材料瞎掺和 4补救措施:文理不应过早划分,应加强记忆,上课加强落实,形式多样化

二、课堂学习:

1、下发答案,学生明确以后答题标准;对应答案找不足。

2、学生背诵记忆相关知识点(这是最重要的)

3、基本思路:原理+材料分析

二、简答题(共2个大题,50分)26、2008年10月份以来,猪肉价格持续下跌,养猪户损失惨重。与之相对应的是,2008年2、3月间猪肉价格持续上涨。也正是由于当时许多农户看到有利可图,纷纷扩大生猪饲养,而今年10月、11月恰恰是生猪出栏期,导致出现严重的供需不平衡。还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粮食价格下降,人工成本下降,在这条生产链条环节的猪肉价格下降也是必然。由于价格的下降,许多养猪户又纷纷减少生猪养殖或改养味美肉鲜营养价值极高深受市场欢迎的特种猪。

(1)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猪肉价格在今年10月份以来下降的原因。(12分)

(2)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价格变动对消费者和养猪户的影响。(13分)

27、情景一:2014年,我们大学毕业,你的一位同学和某公司初步达成了用工意向。在正式成为公司员工一员之前,他想了解有关劳动者维权的知识。

情景二:2020年,经过了数年的打拼,你终于完成了从打工仔到企业老板的转变,经营着一家规模较大的公司。

(1)假如情景一中的那位同学电话向你咨询,你会就如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哪些建议?(12分)

(2)在情景二中,公司应怎样才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经营成功?(13分)做题方法指导:

1、一般题型:要先审读题目设问,然后再审读材料,这样可以准确地把握题目要求和考查意图。有利于找全、找准条件与信息。(1)审读设问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确定考查的学科范围。

②确定考查的主体。如党、国家、社会、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个人等。③确定设问的逻辑层次:是什么、为什么还是怎么做。④审清设问关键词。

(2)审读材料一般可采用分层法,根据设问要求和材料自身内容分为不同层次,然后再找出每一层中的关键词和语句,然后结合设问要求和课本知识以及时政热点作答;分层时注意删去对答题无用的信息,提炼主干、关键的内容;答题时除根据划分层次分层组织答案外,还要注意层次之间的联系和整合,防止遗漏答题要点;审材料建议从被考查主体行为的时间、目的、范围、措施、意义、效果几个方面去把握;提取信息要善于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2、图表题信息解读策略:

一读:读设问,明确答题的指向性要求 二比:横比和纵比,找成就和问题。

三看:一看表格名称;二看表格内容;三看表注 四找:一找表格内容和备注之间的联系; 二找表格与表格,表格和材料之间的联系; 三找表格材料与设问之间的联系; 四找特殊数据和特殊时间

第二篇:幼儿园大班第十周教学案例1

5的分解组合

————做中学1(科学)

活动目标:

1、通过让幼儿实际操作,记录、探索“5”的分解与组成,观察寻找出递增、递减规律,感知两个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的关系。

2、培养积极主动探索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1、记录卡12个,小盘24 个,“5”的分合数字12套,大数字一套,大计数器一个,小青蛙手偶一个,各种水果干果60个,麦田两块,小虫若干,青蛙胸卡同幼儿人数相等。

2、示范教具:5的分解组合两套。

3、胸卡每人一个数字,[5(8)个、4(4)个、3(4)个、2(4)个、1(4)个 ] 活动过程:

一、出示手偶青蛙、以打电话的游戏形式复习“4”的分解组合。

“ 叮铃铃、叮玲玲,我的电话发出声,我的电话拨个”3“,你的电话拨个”1“.”嘟..“咱们的电话已拨通..二、游戏:”我的小手真能干“让幼儿两人一组,其中一人把水果分别放在两个盘子里,每次要分得不一样,看有几种分法。另一个人在计数卡上做记录。

三、请个别幼儿说出”5“的四种不同分法的记录结果,教师演示并作以记录,再请幼儿说说这些幼儿分得对不对,自己分得和他们一样不。

5/14 23 32 41

四、请幼儿观察计数卡,找出它们左边都有数字几,右边都有数字几?引导幼儿观察并找出规律(递增、递减、两个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等)

五、为了便于记忆,请一组小朋友把计数卡上的数字按顺序排列一下:左边从小到大,右边从大到小。请小朋友看一看,记一记

六、游戏:”小青蛙捉害虫“要求按规律、巩固5的分解组合活动延伸:”找朋友“提问:今天,咱们学的是”几“的分成?(5)请有胸卡”5“的小朋友到前边来、其余小朋友胸卡合起来是”5“.手拉手到”5“跟前,看那一组先找到朋友,哪一组得胜。

五、小组活动,学习5的组成

第一组:分苹果,教师把5个苹果分到两个小筐里,有几种分发? 第二组:给圆点涂色。

数数,每个格子有几个圆点,将5个圆点分成两份。

第三组:翻双色花或者瓶盖。

六、完成做中学1第16、17页。

拉拉钩 ——玩中学2(律动)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中人物情绪的变化,学习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来演唱歌曲前后两部分。

2、探索在歌表演中运用眼神、动作、表情与他人交往。

3、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活动准备:录音机、音乐磁带《拉拉勾》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情绪经验,为歌曲学习做好准备。

1、你和好朋友之间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吗?事情发生后心情是怎样的?

2、当你和好朋友不吵不闹在一起玩的时候,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3、如果你和好朋友之间发生矛盾,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

二、幼儿学唱歌

1、教师范唱歌曲《拉拉勾》,引导幼儿重点关注歌词内容。请你们仔细听一听,老师的歌里唱了些什么?

2、教师再次范唱歌曲,引导幼儿重点关注歌曲中的情绪变化。教师:你们感觉这首歌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3、教师引导幼儿初步学唱歌曲,注意在唱到切分音符和休止符处,教师要有较明显的动作暗

示。

4、教师引导探索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演唱歌曲前后两部分(用断顿的唱法演唱前半部分,轻快的唱

法演唱后半部分。)

三、幼儿按歌词内容创编动作,学习与同伴合作表演。

1、幼儿根据每一句歌词内容,分乐句创编响应的动作和表情。

2、教师引导幼儿不仅注意动作还可以运用表情来表现歌曲内容,重点创编动作:生气、不理睬翘嘴巴。

活动延伸

当幼儿熟悉歌曲后,在歌曲的最后两句,教师还可以启发幼儿做出各种表示友好的动作,以突出歌

曲中同伴友好相处的积极情感。唱歌曲前半部分时,用较弱的力度表示害羞;唱后半部分时,用欢

快的情绪表示同伴间成功和好的自豪感!

4的分解组合

————做中学1(科学)

活动目标

1.在实物操作的基础上,了解4的分解组合。

2.初步学习有顺序的分合一个数,引导幼儿归纳分合式中两边数列分别是递增、递减的关系。

3.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记录的习惯,并发展幼儿表达能力。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让幼儿学习4的分解和组成。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归纳出分合式中两边数列的关系。活动准备

每个幼儿4条小鱼,两个鱼缸,1、2、3数字卡片每人一份,数学练习册,画有分合号的纸条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复习3的分解和组成”

教师:“上次我们学习了3的组成和分解,一起来复习一下吧。” 导入,“我们来看这是数字几呢?”(3)我们将数字3分解,可以有几种分法?(有两种)分别是:(1和2、2和1)。小朋友真聪明,下面我们可以用3的分解来玩一个游戏,我说一个数字、请你也说一个数字,我和你们的数字合起来是“3”。如:“我说1”、幼儿答出“我说2”。

二、讲述问题情境,引起幼儿对数字的分解组合的兴趣。

小兔家里有两个鱼缸,小兔子买回来四条金鱼,要把四条鱼分开养在两个鱼缸里不过不知道怎么分了,想请小朋友们帮忙分一分。你们愿意吗?有几种分法?

三、解决问题,了解4的分解组合。

1、教师:“小兔有四条金鱼,想请小朋友把它们分到两个鱼缸里,可以怎么分呢?谁想来试一试?”“我要把它们记下来,不然过会儿我就忘了。”

2、教师:“教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份,请小朋友们都来分一分,分完以后做记录。”教师出示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操作并记录。

3、幼儿操作完后,请几个幼儿分别讲述自己是怎样分的,有几种分法。并把幼儿的分法记录在黑板上,教师有意识的选取两种分法,即按顺序分和无序分。

四、发现问题,学习有顺序的分合一个数。

1、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哪种分法好,容易看得清楚,记着方便,不容易漏掉,为什么?

2、教师小结:按顺序分,一边的数越来越大每次多一个,另一边的数越来越小,每次少一个。分出来的两个数合起来总数不变,都是4。

3、幼儿操作练习:按顺序分合一个数,然后再在有分合号的纸条上用数字进行记录。

教师进行小结,用分合式表示,和幼儿一起读出分合式并讲解分合号,总数与部分数。

五、游戏“我的伙伴在哪里”听音乐做游戏。

请幼儿自由选择数字[或实物卡片]拿在手里,随音乐自由表演,音乐停止,根据卡片上的数字找到另一个数字卡片,要求两人卡片上的数字合在一起是4.可以自由交换卡片重新进行游戏。

我应该怎么做

————快乐阅读2(社会)活动目标

1.学习处理突发事件的一些简单的应急方法。2.学会关爱自己和周围的人。活动准备:

1.活动前编排好情境表演(见”教学材料“)。2.幼儿用书:《应该怎么做》。活动过程:

1.师幼观看情境表演。教师引导幼儿讨论遇到突发事件时应该怎么做。教师:如果你遇到了这些事,你会怎么做? 幼儿讨论,同伴间相互交流自己的处理方法。教师小结:当奶奶突然生病时,可打电话告诉爸爸、妈妈;如果找不到爸爸、妈妈,可以打120急救电话。如果在外面和家人走散了,可以在原地不动等候;也可以找工作人员通过广播寻找。一个人在家时,有陌生人敲门时不能开。

2.讨论常用的紧急电话号码。

教师:如果我们遇到一些紧急事情时,可以使用哪些电话号码? 幼儿交流,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相应的号码。师幼讨论:打紧急电话时应该说什么? 师幼共同小结:打紧急电话时要说清自己家的地址及所发生的事情。幼儿完成幼儿用书《应该怎么做》上的操作。3.玩模拟游戏”拨打紧急电话"。

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做紧急电话的接线员,一组做报警的人,学习如何拨打紧急电话。交互进行游戏。

幼儿交流游戏中的感受,如报警的人是否说清自己的地址以及发生的事情等。

教师(提醒、强调):紧急电话不能随便拨打,在遇到紧急事情时才可以拨打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快乐宝贝 ————生成课(健康)

活动目标:

1、在轻松的环境中敞开自己的心灵,快乐地交朋友,表达自己真实的心理想法。

2、在优美、浅显的语言中调整自己的心理行为。活动准备:

1.轻音乐、小椅子布置的小树林。

2.区别不同班级幼儿的标志从不同的班级选取若干名幼儿,他们相互间不是很熟悉。

活动过程:

一、轻松活动——营造轻松的心理氛围(播放轻缓的音乐)

伴着轻缓的音乐,请小朋友随意找个位置,摆个舒适的姿势坐下来,闭上眼睛。

老师配乐解说:

“让我们听着音乐,闭上眼睛,放松小手,放松小脚,让快乐来到我 们中间吧。”

“早上,太阳出来,阳光暖洋洋,好舒服!”

“爸爸爱我,妈妈爱我,老师也爱我!我,是个快乐的孩子!”(请大家睁开眼睛)

二、游戏《找朋友》——主动与别人交流

小朋友面对面围成两个圆圈。不停地交换位置,用语言和动作认识新朋友。

1、师幼认识

2、幼儿游戏,相互认识(1)讨论:怎么认识新朋友呢?(2)游戏找朋友

“那我们来玩个找朋友的游戏,认识一下新朋友,好吗?” 一半小朋友围成圆圈站好,别一半小朋友去找朋友,老师用语言的 动作提醒小朋友问候、相互介绍。(3)找个新朋友聊聊天。

3、表达:“当你和新朋友说“你好”、拥抱朋友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4、小结“生活中不能没有朋友,有了朋友,就有了快乐。老师希望小朋友有更多的朋友

三、游戏《树林散步》——关爱朋友、信任朋友 闭上小眼睛,让朋友牵着小手在“小树林”散步。

1、请一对小朋友先走走,随机问一下他们的感觉。(相信、放心、、、、、、)“小朋友,想到树林去散步吗?”

2、说一说感受

你闭上眼睛走,朋友牵着你的手,在“树林”散步,有什么感觉呢?”

3、全体幼儿伴着音乐在“树林”里散步。

4、小结:相信你的朋友、帮助你的朋友,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四、游戏《跟我不一样》——勇敢地承认错误

老师说相反的话,跟老师说做相反的动作,如果错了,就举起小手,大声说:“对不起,我错了。”

1、跟老师说的相反。

2、跟老师做相反的动作。

五、小结:

老师希望小朋友天天快乐,做个人人喜欢的快乐宝贝。

第三篇:考验政治案例及材料分析1

这是我找的答案没有写的同志们可以参考下!案例及材料分析

一、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l:“凡是毛王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摘自《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1977—02—07 材料2:有些同志说,我们只拥护“正确的毛泽东思想”,而不拥护“错误的毛泽东思想”,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材料3:“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恢复毛泽东同志的那些正确的东西嘛,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一种态度。(2)根据材料2,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另一种态度。(3)指出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是什么。

(4)根据材料3,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是什么。【要点提示】

(1)材料1是对毛泽东思想采取教条主义态度,认为凡是毛泽东讲过的话都是不可移易的真理,只能照抄照搬,甚至不肯实事求是地承认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并且企图在新的实践中坚持这些错误。“两个凡是”的观点就是想原封不动地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坚持下去。(2)材料2是因为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就企图否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否认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这是错误的。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与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其中有正确的思想,也有错误的思想是不同的。毛泽东个人的错误思想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范畴的。

(3)上述两种错误倾向都是没有把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加以区别,而这种区别是十分必要的。

(4)对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应当是:一要恢复、继承和坚持毛泽东思想,把毛泽东那些正确的东西恢复起来,加以贯彻执行;二要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从反面吸取教训;三要以符合实际的新原理和新结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就是发展了的毛泽东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二、案例:半个世纪人类发展观大反省

自从18世纪工业革命在西方发轫以来,人类便以为自己寻到了自我发展的终极密码,随着滚滚的车轮与隆隆的机器轰鸣,一番无边无际、无限无量的乐观发展前景被反复展示。但这种乐观最终被环境问题击碎,“技术万能论”与“无限发展观”一步步沦陷。

作为一个富于潜力的专有名词,“可持续”最早是出现在19世纪关于林木的“可持续产量”的研究之中,此后关于渔业的“可持续产量”问题再次被提及。

然而最终促发人类大反思的机会,却是一系列充满死亡气息的公害事件: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48年美国宾州多诺拉烟雾事件、1961年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1955年开始的日本富士山县骨痛病事件„„这些动辄令人大面积患病甚至死亡的环境事件,成为“自然界的报复”,冲击着一味掠夺自然进而破坏环境的片面发展模式。

1962年,一本读后令人毛骨悚然的作品登上美国畅销书的排行榜——这本名为《寂静的春天》的大作,并非什么惊悚小说,而是美国生物学家卡森论述杀虫剂、特别是滴滴涕对鸟类和生态环境造成毁灭性危害的著述。此书的问世,给作者带来了一些麻烦,但发展必须顾及环境问题的思维,却从此根深蒂固地走进了全球政治、经济议程的中心;书中提到的“可持续性”一词,逐渐成为流行概念。

一个真理,往往需要被不断地论说,才可能在人类“致命的自负”里挤出引起注意的空间来。而这样的一种注意,自然还跟整个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要求“以理性质疑理性”的社会热潮紧密相关:嬉皮士、摇滚乐、同居潮„„一系列要求在工业文明基础上再“启蒙”的热浪“颠覆了世界”。

而在更为根本的“认识世界”层面上,也开始有了以哈耶克为代表的进化论理性主义者的反诘——人类的理性虽然是独一无二的禀赋,但它并不足以安排整个人类社会的进程——事实上,连经济运作的进程也左右不了。

在这样的思潮下,人类可以一力主导经济前行与社会进程的认识论基础也发生了动摇。1968年,来自全球(主要是欧洲)的100多位学者、名流聚会罗马,讨论当时人类的困境与出路。聚会中,基于共同的担忧,与会者以人口增长、工业发展、粮食生产、资源耗费和环境污染等人类面临的五大严重问题为研究对象,成立了一个名为“罗马俱乐部”的组织。4年后,这个组织发表了震动世界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报告根据数学模型预言:在未来一个世纪中,人口和经济需求的增长,将导致地球资源耗竭、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除非人类自觉限制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否则这一悲剧将无法避免。

报告也给出了一个激烈的解决方案:零增长。这显然有失偏激而遭诟病,以至反对者以同样的关键词撰书《没有极限的增长》进行反驳。

但这样的瑕疵不能淹没《增长的极限》的后劲,在“可持续发展”大行其道之后,这个闪耀着人类自我反省光辉的报告,被奉为了“绿色行动”的“圣经”。

1972年实在是新发展观的一个好年头,除了罗马俱乐部的经典奉献之外,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举行,同年联合国环境署(UNEP)成立。在经过了“有机增长”、“全面发展”、“同步发展”、“协调发展”等一系列概念观念的嬗变之后,联合国选择从民间机构手中接过了“可持续发展”的大旗。

1980年代初,在美国连续出版《公元2000年的地球》与《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两本报告之后,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共识的时机已经日益成熟。1983年11月,联合国成立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

经过4年的研究与论证,WECD于1987年提交了成果——《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正是在这份报告中,“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被正式提出。这一全新的发展模式深刻地检讨了“唯经济发展”理念的弊端,强调需要从当代和后代两个维度谋划发展,并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明确提出要变革人类沿袭已久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并调整现行的国际经济关系。及至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通过《21世纪议程》,更进一步确认和明晰了“可持续发展观”的理念与内涵。

几十载的理论突破,终于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开始有了实践的收获。美、德、英等发达国家与中国、巴西等后发国家,都先后提出了自己的21世纪议程或行动纲领,不约而同地强调要在经济、社会与环境等方面协调共进。

针对传统发展模式的质疑与突破,无疑是首先在西方国家发轫并逐渐成熟的,这跟西方发达国家首先完成了经济繁荣并遭遇相应问题有关。事实上,传统模式聚焦于经济的片面发展,一方面是人类的理性认知存在时代局限,同时更跟发展的程度有关——发展的自由要优先于发展的正义。如今,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呈现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路线,后发国家理当可以避免踏入同样的误区——不少后发国家在自己的经济赶超阶段都声明,自己不会重复“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然而结果还是往往存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发展自由优先于发展正义的阶段,但前车之鉴在眼,国际潮流所示,这样的阶段可以得到尽量的缩短,而跟随人类文明的进步,越来越多不限于人口问题与环境问题的人本关怀,被纳入协调、持续的科学发展理念中。在这个意义上,可以最丰富地吸纳新发展观的内涵,而尽量缩短步向新发展时代的必要过程,是后发国家的一个重要后发优势。思考讨论:

1.人类在享受发展的成就之时,同时遭受了发展的危机。人类发展的实质是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发展?

2.经过半个世纪的自我反省,人类终于踏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怎样看待发展观的转变过程?

3.中国共产党人站在时代前列,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创新特点?

发展是个古老而常新的概念,发展观是人类对发展认识的概括。半个世纪以来,人类对发展的认识从未间断过。粗略梳理,先后经历了经济增长的发展观,经济增长和社会变革的发展观、合理的可持续发展观、以人为中心和社会综合发展的发展观四个不同阶段。

如果没有自然界对人类的一连串报复,如果没有《寂静的春天》旷野中的警示呐喊,如果没有《增长的极限》震动世界的危言,人类还将继续重复粗放经营的、环境污染的、人口剧增的、资源浪费的生产模式。可见,人类只有不断的反省自己,才能在以理性质疑理性的过程中得出正确的判断。“先发展,后治理”的自由发展要尽量避免,这样才能进入到一个可持续的正义发展阶段。

当代中国形成了创新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必须是全面的,要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强调发展是必须协调的,要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强调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并给后代留下发展空间;强调发展必须是以人为本的,要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可见,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一个新阶段,也是对人类发展观的新贡献。

三、案例:“来个调查研究年”

从 1958 年至 1960 年的 3 的“大跃进”,由于急于求成,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加上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撕毁合同,致使我国国民经济进入极其严重困难的时期。到 1960 ,国民经济陷入严重的比例失调,全民人民的吃饭、穿衣都成了大问题。不少地区都发生了浮肿病、人口外流和非正常残废等严重情况。这种实际状况逐步透过左倾思想的封锁,反映到中央,反映到毛泽东那里。对此,毛泽东听说全国城镇居民的粮食和副食品削减定量供应时,也马上宣布要实行三不,即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定量,他曾连续七个月没有吃一口肉。当时,毛泽东的心情是十分沉重的,多次作自我批评。1960 年 11 月 28 日,他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一个发给全党的文件的批语中,以中央的语气写道:“毛泽东同志对这个报告看了两遍,他还想看一遍,以便从中吸教训和经验。他自己说,他是同一切愿意改正错误的同志同命运,共呼吸的。他说,他自己也曾犯了错误,一定要改正。”在深刻自省的同时,中共中央和毛泽东重新提倡调查研究,希望能够以此来制定出一套迅速摆脱困境的方法,也以此来重新探索我国应如何走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961 年 1 月 13 日,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着重提出了调查研究的问题。他指出:调查研究极为重要,今年要搞个实事求是年。我们党是有实事求是传统的,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过去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调查研究比较认真,情况表明决心大,解决问题的措施也比较有力。解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调查研究工作不大做了,不大摸底了,大概是官做大了,我这个人就是官做大了,从前在江西那样的调查研究,现在就做得少了。请同志们回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党的八届九中全会上,毛泽江再次强调全党“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使今年成为调查研究年。”就在八届九中全会结束的时候,毛泽东重新看到了他 30 年前写的一篇文章《调查工作》(即后来的《反对本本主义》),这使他感到十分高兴。后来他把这篇文章印发下去作为推动全党大搞调查研究、转变思想作风的有力武器。案例讨论:怎样理解实事求是的内涵?

案例点评: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包括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内容中占据着核心地位,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党的生命线和一切工作的准则,是党领导的革命与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1961年1月13日,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着重提出了调查研究的问题。毛泽东倡导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对制定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政策,有效地纠正当时已经认识到的错误,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四、下面是一组 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处理国内矛盾问题的材料。

材料1: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摘自毛泽东:《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材料2: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材料3:我国社会制度的改革,除了农业合作化和手工业合作化以外,私营工商业改变为公私合营企业,也在 1956 年完成了。这件事所以做得这样迅速和顺利,是跟我们把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当做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密切相关的。——摘自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 1,当时提出的“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否正确?为什么?(2)在此之前,为什么把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

(3)材料 2 中所规定的“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否正确?试说明理由。(4)参照材料 3 说明党是如何“把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当做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的?这样处理的依据是什么?

[ 答案要点 ] 1、这一判断是正确的。因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已经被打倒,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而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因为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要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统治的任务,民族资产阶级虽与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有着反对它们的一面,革命的一面,是无产阶级应该争取和团结的力量,所以称为中间阶级。、刘少奇所作的中共八大政治报告对“国内的主要矛盾”的分析是正确的,因为此时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4、即把私营工商业通过社会主义改造,改变为公私合营企业,对资本家进行思想改造,依据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五、材料分析:下列是一组关于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材料:

材料1: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則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道理所在.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道理所在.我们党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曾经犯过错误,甚至遇到严重挫折,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指导思想脱离了中国的实际.我们党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战胜挫折继续胜利前进,根本原因就在于重新恢复和坚持贯彻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方面的经验教训,我们党在《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分中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大家必须牢牢记取.全党同志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材料2:坚持马克思主义,绝不能采取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态度,而应采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坚持一切从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土义看作是不断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

材料3: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三个代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请回答:

(1)依据材料1,说明怎样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2)依据材料1、2,说明马克思主义必须与吋俱进的依据.(3)依据材料2、3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不能采取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态度,(4)在当前,我们怎样做到使马克思主义与吋俱进,(1)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道理所在。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要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2)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时俱进的理论依据。①关于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体系的原理。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它的价值不仅仅是提供了现成的理论观点和结论,更重要的是它为人们开辟了发现真理、认识真理的广阔道路。②关于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理论的基础,是理论发展的动力,实践是不断发展的,理论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③关于人类认识规律的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推动人类认识的深入,随着人们认识事物规律的深入,理论也必须与时俱进。

④关于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原理。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是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统一。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总结的真理,我们必须坚持;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与其他真理一样,具有相对性。只是对人类社会规律在一定阶段的认识,有待发展。

(3)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的重要特征是,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诊断和具体行动纲领,反对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如果采取这种态度,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道理所在。

(4)①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就必须看到,马克思主义创立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国内,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条件、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变化。我们要充分认识这些变化所提出的新课题。②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就必须在理论上创新,不断丰富与发展马克思主义。③“三个代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在当前,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主要表现。

六、材料分析

材料1:毛泽东在《关于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问题》中指出:“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两个方面。”

材料2: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毛泽东指出:“完成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准备在一切必要条件具备的时候把它准备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阶段上去,这是中国共产党光荣的伟大的全部革命任务。”“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而一切共产主义者的最后目的,则是在于力争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后完成。”

请回答:结合毛泽东的论述,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什么?其“新”在何处?其前途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前途是发展社会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新的领导阶级,因为:①从领导阶级来看。由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这是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②从世界革命阵线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不在属于旧的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③从革命的指导思想和革命的方法来看,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理论武器。④从革命前途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新的前途—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要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七、下面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内关于革命道路问题的几组材料:

材料一:

1、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的最后的死命。——摘自李立三:《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1930年6月)

2、(有人)以为中国象西欧各国一样,大城市的经济力量可以统治全国,所以大城市暴动成功以后可以影响小城市及乡村;而在中国,则找不到一个大城市的经济力量能统治全国的。——摘自中共六届二中全会的政治问题报告(1929年6月)

3、中国豪绅资产阶级因为资本主义发展的落后,不能成为一个整个阶级势力,他们内部分裂冲突,而没有组织全国家中央集权政府的能力。因此,革命不能有夺取“首都”,一击而中的发展形势。——摘自瞿秋白:《武装暴动的问题》(1927年12月)材料二:

1、不要城市就是否认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就是否认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结果共产党只有变成小资产阶级农民党。(你们)在斗争的布置上有用乡村包围城市的企图,这种倾向是极危险的。

——摘自中共中央致湖北省委信(1929年2月)

2、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摘自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

3、现在就全国看来,农民运动的发展比较城市的工人运动要快得多。在这一种情势之下,若我们依然是将大部分的力量都用在城市中,实不如用在农村中为好。革命势力占据了广大农村之后,可以结合起来包围城市,封锁城市,用广大的农村革命势力向城市进攻,必然可以得着胜利。

——摘自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

4、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摘自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24日)材料三:如果革命的队伍不愿意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妥协,而要坚持地奋斗下去,如果革命的队伍要准备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的敌人作决定胜负的战斗,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摘自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回答问题:

1、分析材料1,说明近代中国社会城乡关系的特点及其原因。

2、阅读材料2,分析材料中的不同观点及其分歧的实质。

3、综合材料1、2、3,指出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客观依据和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基本点。

.【答案要点】(1)特点:城市没有力量统治广大的农村,农村可以脱离城市而相对独立地存在。原因: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发展极端不平衡,自然经济占着显然的优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很微弱;统治阶级内部四分五裂,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的状态。

(2)在材料2中,①、④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②、③主张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分歧的实质,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还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

(3)客观依据:近代中国国情决定了强大的敌人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广大的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基本点:将党的工作重心放在农村,把落后的农村变成先进的根据地,在农村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八、材料分析:

材料一:1949年10月1日

下午15时整,北京天安门城楼,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

广场沸腾了!震天的欢呼直冲云霄,帽子、围巾甚至报纸在空中飞舞......身着深色旗袍的宋庆龄站在城楼上,看着眼前涌动的人潮,看着广场上矗立的孙中山画像,不禁热泪盈眶。8天后,她这样向世人讲述在天安门城楼的那一刻。

“连年的伟大奋斗和艰苦的事迹,又在我眼前出现。但是另一个念头抓住我的心,我知道,这一次不会再回头了,不会再倒退了,这一次,孙中山的努力终于结了果实,而且这果实显得这样美丽......”——摘编自2009年9月6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2009年10月1日

上午10时整,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20晚军民以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欢庆伟大祖国的这一盛大节日。天安门城楼红墙正中悬挂着新中国缔造者毛泽东的巨幅彩色画像。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竖立着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画像,纪念碑两侧超宽电子屏上“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等标语格外醒目。广场东西两侧,56根绘有各族群众载歌载舞图案的民族团结柱,象征着56个民族共同擎起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基业。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6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近代以来100多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夺取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毛泽东主席在这里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摘编自2009年10月2日《人民日报》 回答问题:

1、如何理解宋庆龄所说的“孙中山的努力终于结了果实”?

2、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1)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它的失败,表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以建立资产阶级国家、资本主义社会为目的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就让位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以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其前途是社会主义)为目的的新民主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说,孙中山的努力终于有了果实。

(2)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第一,结束了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中华民族一洗百年来蒙受的耻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强林。第二,结束了本国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第三,结束了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夷不断的历史,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第四,荡涤了旧社会的污泥浊水,开始树立起健康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人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九、材料分析: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一九二七年,革命遭到了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二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经过长征,这三十万人缩小到两万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在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写了一些论文,例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替中央起草过一些关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经验的总结。那些论文和文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在以前不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

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儿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阶段才革,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或者说没有完全弄清楚。——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1月30日)

回答问题:

1、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初回顾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艰难地但是成功地认识中国革命规律的这段历史,是要说明什么问题?

2、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今天,如何看待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艰辛探索? 答案要点:

(1)对中国革命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是在经历了成功和失败的实践之后得到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实践基础。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还缺乏经验。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的认识,必须有一个过程。我们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勇于实践,大胆探索,不怕失败。

(2)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既取得了成绩,也遭遇了挫折与失败。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所得的若干理论成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探索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误,也为后人的成功探索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十、材料分析: 新中国成立前夕,朱德在全国工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职工,他们在经济上还没有获得完全解放,他们还受资本家的剥削,这种剥削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只能够受到限制,而不能够消灭”;为了工人阶级根本的长远的利益,还必须在“现阶段自觉地忍受资本家之一定限度内的剥削”。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1)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成了国家的主人,为什么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职工还要“忍受”资本家的剥削?

(2)既然如此,为什么从1953年开始又要对私人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要点】(1)新中国成立,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具有过渡性质的社会,在经济、政治等方面既确立了公有制的领导地位,又允许非社会主义因素,包括资本主义因素的存在。允许资本家一定限度内的剥削,对安排工人就业,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具有积极意义,符合工人阶级根本的长远的利益。

(2)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性和部分资本家破坏经济秩序、危害国家利益的不法行为,表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民经济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国内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越来越不适应国家大规模有计划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迅速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必要的条件。

十一、材料分析题:这是一组关于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改造的材料 材料1:“有人说,过去搞社会主义改造,速度太快了。我看这个意见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比如农业合作化,一两年一个高潮,一种组织形式还没有来得及巩固,很快又变了。从初级合作化到普遍办高级社就是如此。如果稳步前进,巩固一段时间再发展,就可能搞得更好一些。”“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163页

材料2:“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55页 请问:(1)为什么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稳步前进,巩固一段时间再发展,就可能搞得更好一些”?请分析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失误及其原因。(2)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答案提示:(1)该问题是对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评价问题,可1955年夏季后出现的偏差入手,分析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再来分析“稳步前进”的好处。(2)要求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区别与联系来分析。

第四篇:初中政治教学案例

初中政治教学案例

这是一篇关于初中政治教学案例的文章。有的学生把班级的垃圾进行分类,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类;又有学生进一步回答,可以把可回收的垃圾变废为宝,做一些手工艺品;有的学生回答可以成立班级的卫生督导队,并提出督导在与学生一起学习《我国法律规定的保护环境的基本原则》时,我不是一上课就开始按照教材介绍一系列的环境法规,也不是直接讲我国保护环境有哪些基本原则,而是在上课时就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愉悦地参与教学,深刻地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

刚一上课我就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作为我们班级的一份子,你将为我们班级的环境卫生做出什么贡献,使我们的环境卫生评比能够在年段评比中脱颖而出,名列前茅?”有的学生就当场回答道:“我们可以制定班级卫生公约,大家一起来遵守,从而提高我们的班级的卫生评比成绩。”于是我接着假设道:“如果让你来制订一部《班级卫生管理办法》你将会订出哪些规定?请大家先讨论五分钟,五分钟后请同学们来讲讲你的想法。

学生经过小组讨论以后,有了很多的想法和看法,都争着回答,于是我就逐个满足他们的愿望。有的学生回答可以把班级的垃圾进行分类,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类;又有学生进一步回答,可以把可回收的垃圾变废为宝,做一些手工艺品;有的学生回答可以成立班级的卫生督导队,并提出督导队的人数可以是四至五人;马上又有学生对人数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提出应多几个人,或者是轮流督导;还有的学生提出应建立惩罚制度,对于一些乱扔垃圾的同学进行处罚,对此项制度班级的同学反应就更激烈了,有提出乱扔垃圾就应该罚扫地,有提出罚唱歌的,有提出要把劳动和学习结合起来的,就是对于一些作业没有完成的同学进行罚扫,于是这时又有新问题产生了,有的又提出会出现为了不被罚扫而抄袭作业的现象,所以此举行不通„„

学生的思想火花在回答甚至于辩论中进行了激烈的碰撞,产生了老师意想不到的效果,实在是叫老师感到欣慰。在学生进行了一番激烈的辩论式回答后,我又及时进行了引导,如果让你管理的不是班级的卫生,而是整个国家的卫生;如果要你制定的不是《班级卫生管理办法》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那么,你能想到这中应该会有哪些原则吗?学生在刚才讨论的《班级卫生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对于书中提到的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就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并懂得将刚才班级卫生管理办法中的一些规定与之相比较。比如说:我国的最大任务是进行经济建设,所以必须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发展;而学生的最大任务是学习,因此考虑班级的卫生管理时,必须把搞好学习与搞好卫生工作相协调。还有比如我国的环境保护原则有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那班级环境卫生管理也有督导原则,而且这督导不能简单地靠某几个人,应该是轮流督导或者是每个人互相监督等等。

这时可以说学生已经对书本上的知识点理解得差不多了,这时我又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其实同学们刚才在制定我们班级的卫生管理办法时,那场面跟我们国家的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样,人大代表也是齐聚一堂经过激烈的讨论,最后投票决定最终的环境保护法是否通过。不同的是他们是人大代表,我们是普通学生,他们管理的是全国的环境卫生,而我们管理的是我们一间教室的卫生。通过一番刻苦学习,苦学本领,你们以后也可以成为我们国家的人大代表,为我们国家的各方面管理出谋划策。

于是这节课的知识能力目标和思想觉悟目标就这样在师生的愉悦互动中很自然地完成了。

第五篇:初中政治教学案例

一瞬的转变

背景:上学期我在繁峙县砂河四中支教,带的是初一三个班的思想品德课。因为我自己是历史学专业的。刚开始带思想品德(政治)课有点陌生,也有点力不从心,加上在支教的第二天我得知三个班上个学期的政治成绩分别排到全校倒数第一、第二、第四,十个班,他们三个班的思想品德是最差的呀!我顿时感到身上的压力好大,我生怕自己教不好他们。平时自己研读书本,习题,还买了参考书,打印新课标,看了许多名师备课,听示范课,也总结了一些方法。同时,最重要的一点是我对他们很严格,一般上课都不会笑,下课学生叫我出去玩也通通拒绝!但,直到临近期中考试的一个晚自习„„

具体过程:

一个周四的第三自习,在176班,176班是我带的三个差班中最差的一个,上课纪律差,整体成绩差,作业平时表现最糟糕。每次去他们班上课我最愁,就连班长都带头扰乱纪律,更别说其他人了。当然,平时我在他们班上课也就最凶了,对学生的惩罚也是最多的。

这天,同平时一样,上课铃响完了,还有大批学生在门外“游荡”,我大吼一声:“上课了!!”,这才陆陆续续进教室。一个个灰头土脸的,我开口说:“都初中生了,不讲卫生,整天脏兮兮的,以后注意卫生!我都替你们不好意思!”教室慢慢静下来,我安排好这节课的内容。在教室转了几圈,回到讲台上,刚坐下,左边后面角上开始吵吵嚷嚷的,我假装没看见,咳了一声,静了一些。不一会儿,声音又起,我抬头,还是那几个人!!我有点生气了,瞪了一眼,又静了不到一分钟,声音比之前都高了。我简直忍无可忍了,但还是不想当堂发火,影响其他学生学习。我从讲台上走下去,在那片儿停了一会儿,一个个低着头,装模作样的,一看就不是专心看书。我看没什么,继续转,听到身后有人嘀咕:“老师一来咱们班就板起脸,去177/178还和他们笑呢„„”我没有听下去,也没有看是哪个孩子说的。一阵脸红,从走道的另一侧绕回讲台,心想,是不是我真的从没给过他们好脸色?从没公平地待他们?是不是从来就这么凶?他们会不会和我越来越远?这样做,我是不是真的,错了?想着,我抬起头,“同学们,停下手中的事”,有好多学生抬起头,又低下头,以为我又要训斥他们了,“今天这节自习,咱们聊聊吧!”话音刚落,一股诧异袭来,眼神、语气都是诧异!“我们聊聊吧!”我又笑着说了一次,下面安静了。就这样,第一次,我和176班的学生平心静气地,聊了开来,他们的学习,兴趣,梦想,爱好,生活„„随心所欲地敞开心扉地,我看到孩子们也是可爱的!原来我不该那样想他们的!聊到后来,我和他们说“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人,但愿意和你掏心掏肺地交流的人少之又少,所以珍惜那些真心带你们的人。现在的你们还小,每个人未来过什么样的生活,走什么样的人生路,都是要自己把握的,而现在你们可能会把假象当做真相,可能会分不清是非真假,就需要真心对你的人来引导一下,这些人,是家长,是老师,或者是好朋友。这些人的忠告,现在听起来也许觉得老套,不好听,但等你浑浑噩噩地走过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再想这些话,你会后悔没有听,我愿意帮你们,愿意看你们健康、幸福地成长,希望我的话你们能听进去,也许不全对,但对你有帮助。好好思考自己的路,你该怎么规划人生,十年,二十年之后,自己该干什么,该为什么而活„„”说着说着,我看到有的学生居然哭了,我想

他们是后悔没好好学习?是感动?是激动?委屈???“我相信我们这个集体不比别的差,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不能比别人差!”我从好学生的眼中又看到了信心„„后来的一段时间,班长好好维持纪律了,上课没人吵了,作业本摆在办公桌上明显比以前高了,不交作业的名单也短了„„凡此种种,在期中考试中得到了印证,176班,思品,全校第五!虽然不是最好的,但能进步就是最棒!成绩出来那天,我和孩子们都开心地笑了,我知道那是发自内心的幸福!反思:

韩愈说“师者,传到授业解惑者也”,作为一名教师,教书不是唯一的职责,更应该教学生做人、做事,教他们人生的道理。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老师,更应该注意思想品德的引导,不论是平时的授课,还是课后的交流,都应该努力做到。我在开始做的并不好,只是孩子的一句话,让我转变,态度决定很多,他们有了转变,是对我那一段话最好的回应。“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起初的那些不愉快,很多还是归咎于我的。他们 的话也教育了我,不论对于好班还是差班,应该一碗水端平,对每个学生更应如此!我想,在以后的生活中,这种转变还会让我成长的!

下载政治13周案例1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政治13周案例1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4九年级政治教学案例

    2013年——2014学年 教学案例(一)高洪梅 星期三上午第三节思政课,我走进三(2)班教室,班主任老师也跟着进来,微笑着坐在讲台旁边。这时,教室里热闹开了,“王老师不是病了,怎么今天又来......

    政治教学案例反思

    高中政治教学案例反思 -----浅谈培养学生兴趣的几种途径 爱因斯坦曾经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在兴......

    初一政治教学案例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案例: 第八课 学会拒绝 第一节 身边的诱惑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追求科学、健康、充实的初中生活。鼓起敢于战胜不良诱惑的勇气。学会依......

    政治教学案例反思

    关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反思陈若兰平顶山外国语学校 二○一二年十二月二日关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反思思想政治学科是一门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德育课程,......

    案例1:语言训练教学设计

    案例1:语言训练教学设计 词语教学片断赏析 ———《跳水》一课中教学“显然”一词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06年第7-8)期 师:最后练习用“显然”造句。 (出示小黑板:它显然知道......

    数学弦教学设计案例1

    数学教学设计案例 课题名称:余弦定理 教学年级:高一年级(下)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主要内容 本节课是“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教学的第二节课,其主要任务是引入并证明余弦定理,在课......

    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1(精选5篇)

    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设计者冯杨案例摘要本课要求学生从教师提供的短片《十面埋伏》和教材配套光盘中声音、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一下多媒体。 教学题目 第三单元感受多媒体第......

    政治课堂教学设计1

    2.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的含义;评价、权衡四种选举方式的利弊;理解民主选举的意义。识记民主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