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1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教案
3.1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教学目标
1、了解文本信息加工的目的(P40)。
2、掌握几种常见的文本类型(纯文本文件.txt、Word文档文件.doc、WPS文件.wps)的文件图标与对应的软件名称。
3、掌握文本信息加工与表达中的排版术语。
4、掌握用Word 2000加工日常文本信息的要点。
5、学会欣赏、评价“教学案例”电子作品,并学会依照前者自己进行简单文本信息的加工。
教学重点:
1.利用Word 2000加工文本信息、图片,并以恰当的呈现效果(如图文混排、电子报刊等样式)来表达意图。
2.掌握Word 2000中有关加工文本信息的菜单、对话框的调用及各自的应用。
教学难点:
1.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Word 2000来加工文本信息,并选择恰当的效果形式表达主题内容。
2.学会Word 2000的排版。
3.如何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本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并选择恰当的效果形式充分表达主题内容。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欣赏作品、探究讨论、学生自主学习
教具:多媒体网络微机教室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通过前面两章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对信息与信息技术以及信息的获取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相信大家也深刻体会到: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比如说:通过计算机加工处理各种文本信息,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三章的内容: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对应课本40页。板书: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新授]:
欣赏案例,提出问题:会不会制作邀请函、电子贺卡、电子报刊?
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如果你要制作这些,会使用到哪些文字处理软件?(适当给予提示:微软公司的office系列办公软件:Word(Word程序图标展示)、国产软件wps、Windows自带的附件:非常简单实用的记事本与写字板)
由于不同的文本加工软件适用于加工不同的文本,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常见的文本类型有哪些?
常见的文本类型:报告、考试卷、课程表、通知、贺年片、报纸、杂志等。刚才我们已将讲了常见的文本类型,那么按照文本的复杂程度,我们可以把文本信息分为两类:日常文本信息和报刊类文本信息。(课本41页倒数第二段,勾画下来。)
由于日常信息的特点是:主题内容相对单一,结构相对复杂,因此标语、广告、通知、信函、报告、文章等,都属于我们的日常文本信息。那么在第三小节,我们将学到,电子板报和电子刊物是属于我们的报刊类文本信息,当然,他们表达的信息要相对丰富一点。
二、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案例欣赏,欣赏的过程中注意思考两个问题:
案例要表达什么信息?以及加工信息给谁看?(让学生分析:加工信息之前,要明确哪些问题。)我们用计算机进行文本信息的加工处理,目的是什么呢? 为了能够把想要表达的思想以清晰明了的形式准确地递给读者。加工信息之前,要明确下图所示的问题:
引出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要点:
下面我们就以大家最最熟悉的Word为例,来归纳一下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要点:(操作演示)(1)设置版面规格。
方法:通过点击“文件→页面设置→页边距/纸张/版式/文档网格”确定纸张规格大小、上下左右的页边距离、是否指定每页行数和每行字数。(2)确定文本正文主体样式
方法:选中文本,通过“格式→段落/字体”设置行距、段距、字距、字体、字形、字号等,也可通过样式表进行设置。
(3)对需要强调的文本内容添加相应的显示效果,如各级标题字的设定。方法:可通过“格式”菜单对文字大小、字形、字体、颜色、特殊格式等变化体现其层次变化。
(4)配合主题表达的需要,添加辅助图片、图案、背景等修饰,增强文本的表现力。
方法:通过“插入→图片”,可插入剪贴画、来自文件的图片、自选图形、艺术字等(注意文字与图片的排版),通过“格式→背景”可插入填充颜色、填充效果(包括过渡、纹理、图案、图片等)、水印效果(图片水印和文字水印),通过“格式→边框和底纹”可为文本或页面增加边框和底纹。(5)对多页文本添加页面提示信息。
方法:通过“插入→页码”设置页码形式,通过“视图→页眉和页脚”设置页眉与页脚内容。
(6)输出文本。加工好的文本通常打印成纸质文稿以方便于阅读,或输出为演示文稿格式以便在屏幕上展示,还可以存为网页格式在IE等浏览器中浏览。方法:通过“文件”→“打印”,可设置打印范围、打印方式、打印份数和打印质量等;通过“文件” →“发送” →“Microsoft PowerPoint”,可输出为PPT格式(演示文稿);通过“文件”-“另存为网页”,可输出为网页文件(Html格式)。
[练习]打开“中秋节的由来与风俗.doc”文件,将其上、下、左、右页边距分别设置为2cm、2cm、3cm、3cm,纸张定义为16开,竖放;标题:黑体二号并居中对齐;正文:宋体四号。
三、报刊类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上节课我们已经提到了,电子板报和电子刊物属于报刊类文本信息。电子板报和电子刊物又合称为电子报刊。(勾画)
电子板报和电子刊物并不是完全不同的,它们有相似的地方。它们的加工过程通常经过5个阶段:
确定主题→收集与选择素材→设计版面→制作作品→评价修改
1、确定主题(要注意:主题明确,内容健康)
主题明确,内容健康,选题要开阔视野,树立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良好意识。
2、收集与选择素材(需要筛选,选择合适素材进行加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收集围绕着主题内容的素材(文本、图片等)
3、设计版面(先绘制草图,再进行制作)
要注意形式和内容的和谐统一,使作品具有艺术性、思想性和创造性,可以先绘制草图,再进行制作。
(1)版面设计要点(掌握版面布局草图,同时要能够根据效果图画出草图。翻到活动册34页,做一做。)a:确定版面尺寸大小和页边距 b:确定主、次版面
c:确定版面的表现形式和风格 d:确定版面结构(2)报刊的版面结构
报头、报眉、标题、正文、图片、装饰图案
4、制作作品
在报刊类作品制作过程中通常运用到下面一些方法:(逐一操作演示给学生看)(1)艺术字的使用。(标题通常用艺术字来表示)
插入艺术字的四周将出现八个尺寸柄,我们可以改变艺术字的位置和大小,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艺术字的工具栏对其进行编辑修改。
标题是版面的眼睛,通过艺术字与图形的组合加工,使标题形状、大小和位置有所变化,增加版面的美感,如下图:
适当使用艺术字使版面更美观
(2)文本框的使用
在编排报刊类文档时,经常用到能在版面中灵活放置文本的工具--文本框。它可以实现横排或竖排,通过与空格的结合使用,可排出不同形状效果.如果不先插入文本框,图片难以放置。另外文本框有横排或竖排,通过与空格的结合使用,可排出不同形状效果。如果对图片进行编辑。选中图片,单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项中选择“设置图片格式”——“板式”,然后根据我们的需要选择环绕方式和对齐方式。单击图片将出现八个尺寸柄,用鼠标拖动可以移动图片,拖动尺寸柄可以改变图片的大小。如下图:
使用文本框排版出各种效果
(3)图形对象的组合
排版时通常需要把若干的图形对象、艺术字、文本框等组合成一个大的对象,以方便整体的移动等排版操作。操作方法时按住CTRL健不放,单击要组合的各个对象,单击鼠标右健,选择【组合】按钮,将选中的内容组合到一起。
图形对象的组合
(4)设置图形对象的移动步长
排版时通常会碰到要把图形对象移到适当的地方却移不到位的情况,这时可以通过打开【视图】->【工具栏】里的【绘图】工具,修改【绘图网格】对话框里【水平间距】与【垂直间距】的参数,设置精确的移动步长。 作品加工制作的方法还有很多,但制作时不是使用的方法越多越好,关键是能有效地表达作品的主题。
5、评价修改(快速浏览一下即可)
一个作品做下来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反复的进行自我评价或与同组的同学讨论交流,找出存在的问题,反复修改完善。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价:思想性、科学性、创造性、艺术性、技术性等。
[练习2] 二选一:
打开“放假之四步曲素材.doc”或者“感悟素材.doc”,依照已经完成的“放假之四步曲案例.doc”或者“感悟案例.doc”加工出相应的效果。
要求:边框和艺术字的使用等
课堂小结:本节课介绍了关于电子报刊的基本制作流程和方法,以及在制作过程中的一些技巧性的操作。课后希望同学们自己练习一下。
第二篇:文本信息加工与表达 教学设计
讲课比赛教学设计-----《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教学设计
上传: 刘小强
更新时间:2011-12-25 23:41:21
《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教学设计
南昌市第十九中学 李鸿琴
一、教学设计思想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知识构建和能力的培养必须经过有效的学习活动。因此,本设计注重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使用文字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的理解,在实践体验中培养应用能力。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思想,此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审美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材分析
《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是广东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讲述如何对文本信息进行加工,并利用电子板报的形式组织文本信息,生动丰富地表达意图。本节内容是在义务教育阶段文字处理工具软件使用方面的概括与提高。文本的简单加工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讲过,而信息的加工是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内容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根据具体需求采用合适的工具软件加工信息,挖掘信息加工的实际价值,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恰如其分地呈现主题和表达创意,进一步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信息能力内化为自己的思维习惯与行为方式。
三、学生分析
对于工具软件使用,高一年级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学习了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但对于根据任务需求解决实际问题,他们大多数缺乏问题分析、整体规划和设计制作等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了解日常文本信息加工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教师以电子板报的形式介绍如何用文本信息表现主题和内容,引导学生从分析任务需求着手,学会从各种需求中寻找技术解决的办法或策略,实现利用恰当的技术表现形式呈现主题,表达意图。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根据实际需要,借助结构化或形象化的表达形式,如:流程图、结构图、表格、项目和图形等形式加工表达信息;(2)熟练选择使用合适的文字处理工具加工信息;(3)理解电子板报的一般制作过程;
(4)熟悉电子板报的评价标准,学会评价和表达。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制作“走进合肥”电子板报,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工具和方式完成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任务;
(2)通过“学生用”素材资料文件夹中提供的所需素材和技术支持文档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学着做”去完成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以小组比赛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
(4)通过学习活动和欣赏作品让学生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作品进行合理评价。
3、情感目标:
(1)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本信息加工处理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
(2)让学生在创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欣赏中增强审美观;在小组合作中养成大胆表述观点和与他人交流的习惯。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学会根据实际需要,借助结构化或形象化的形式加工表达信息;(2)如何利用文字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并以电子板报形式表达意图。难点:(1)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工具加工信息,表达意图;(2)学会评价作品。
六、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法
2、任务驱动法
3、合作学习法
七、教学环境及软件资源
1、多媒体网络教室
2、大屏幕投影仪
3、“学生用”素材资料文件夹
4、《电子板报》评价量规表
5、教学网站的“学生上传资料”栏目、“协作学习”栏目的作品投票平台。
八、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引出任务(五分钟)
教师播放“走进合肥”幻灯片,①文字式表达“合肥简介”②项目式表达“游玩项目” ③结构图表达“旅游机构”④表格式表达“票价”⑤流程图表达“旅游投诉工作流程图” ⑥图形表达“旅游标志”。
师:文字是很好的信息表达方式,但是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我们要常常借助结构化和形象化的方式使表达更直观、更清晰。有时,同一种表达方式可以同时具有结构化和形象化的两种特点。不是所有的文本信息都可以采取结构化或者形象化的方式来表示的。采用哪种表达方式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教师播放“走进合肥”幻灯片意在锻炼学生思维方法,掌握结构化和形象化表达的思想。
师:字处理软件既是一种信息加工工具,也是一种信息表达工具。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电子板报、海报、名片、贺卡、合同等都可用字处理软件制作出来,而且为了节约设计制作时间,人们设计了好多格式的模板供用户使用,使用模板时,我们不需制作复杂的格式,只需组织编排文本信息,添加到相应的板块就能制作出美观实用的电子作品。教师播放多张不同用途的模板给学生观赏。
师:今天我们用老师提供的电子板报模板来制作作品。先看《走进合肥》电子板报样例。
教师展示《走进合肥》电子板报样例,学生观赏,分析板报版面结构。设计意图:引出任务,运用模板制作作品。让学生掌握电子板报的制作要素。
2、技能迁移 学习新知(十分钟)
以下是提供模板的文本信息加工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其中的一种或两种完成。活动一:设计艺术字标题,设置图片格式
学生打开桌面上教师提供的“学生用”素材资料文件夹中《走进合肥》模板1,设计艺术字标题,设置图片格式,如需帮助可打开技术支持文档“制作电子板报步骤”参看制作方法和设置步骤。
活动二:设置自选图形,组合文本和图形
学生打开《走进合肥》模板2,设置自选图形,组合文本和图形,如需帮助可阅读资料。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给予适当指导。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完成任务的差异性,提供多任务选择。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回顾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熟悉电子板报的制作要素。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当遇到问题时,会主动阅读资料从中找寻解决问题的途径。
3、竞赛引路 协作学习(二十分钟)活动三:合作探究
第一环节:布置、完成任务。
师:运用提供的模板3,制作一份围绕“走进合肥”为主题的电子板报,在这个主题下可以从合肥概况、合肥特产、合肥景观、合肥民俗4个方面选一个子课题设计制作,也可选其中的多个方面综合制作作品。
教师提供学习评价量规表,要求学生阅读,每3人一组,小组合作,利用提供的素材分组制作电子板报《走进合肥》。宣布比赛规则: ㈠以小组为单位,在20分钟内,自由创作完成作品。㈡上传作品。友情提示1:
㈢“自我展示”,阅读评价表,点评作品。
㈣填写评价表,作品投票,选出最佳作品。友情提示2:
学生创作作品;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可从课本、“制作电子板报步骤”文档中寻求帮助,组内同学共同协作完成一个作品。第二环节:上传作品。
友情提示1:①作品另存为jpeg文件。(方法:打开‘作品名.doc ’文件,编辑-全选-编辑-复制后可在画图程序(开始-程序-附件-画图-粘贴)中显示出来。在画图程序选择“文件”菜单的“另存为”,保存类型选择‘jpeg文件格式’。)
②打开‘提交作业’word文件,按住ctrl键同时单击鼠标左键进入“学生上传资料”网页,按要求上传两次图片文件,选择上传类别“协作学习”,写上所在组组员的姓名、作品标题和创作感言。
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上传提示”提交作品。
设计意图:以小组比赛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第三环节:自我展示,点评作品。
教师从提交的作品中选出不同课题的两个作品进行展示,作品所在小组各派一位代表说出制作经验和心得,与大家分享劳动成果。教师引导学生从“主题思想内容表现”“版面的艺术性”“创作的技术”“作品创新”四方面对作品进行客观全面的点评。指出作品的特色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设计意图:展示优秀作品,明确信息加工与表达的目的。学生描述文本信息加工与表达的过程,培养学生表达交流思想的能力。
第四环节:填写评价表,作品投票,选出最佳作品。友情提示2:①仔细阅读评价标准,填写评价表。再欣赏另一组作品、评分。
②最后作品投票,按住ctrl并单击鼠标左建进入“投票系统”网页,给心目中最佳作品投上一票。
学生在教学网站的“协作学习”栏目中,浏览他组提交的作业,并根据学习评价量规表对各组(含我组)提交的作业进行评价和投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体验学习的成就感,通过学习活动和欣赏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作品进行合理评价。归纳总结
教师通过投影用文字归纳电子板报的设计要点,要求学生在课后对照评价标准修改作品,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设计意图:归纳总结,梳理知识。
九、教学反思
本课注重创设实际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用结构化和形象化形式表达文本信息的思想。教学情境贯穿课堂始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分层,让各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设计比赛活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互相帮助、合作交流、共同提高。展示优秀作品,明确信息加工与表达的目的。学生描述文本信息加工与表达的过程,培养学生表达交流思想的能力。学生在创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欣赏中增强审美观;在小组合作中养成大胆表述观点和与他人交流的习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本信息加工处理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
学习活动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诱思探究教学理念。通过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分组选择不同的子课题表达主题内容,在感受、学习的同时信息素养得以提升。
第三篇:信息技术《文本信息加工与表达》说课稿
信息技术《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说课稿
今天我上的汇报内容是《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分析、学习方法分析、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设计思想、教学过程与环节设计分析、归纳总结等八个方面来进行。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是依据教材:广东教育出版社所出的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中第三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上)》第一节《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第二课时。
2.本节内容主要包含“常见文本类型和常用文本加工软件以及它们的特点”,第二节主要就是常用文本加工软件的使用。
3.常见文本类型和常用文本加工软件以及它们的特点是基本知识,属于必须掌握的内容。
4.新课标对本章明确要求:能够根据任务需求,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由此可见本节课的作用。
5.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文本信息的加工。2、熟悉 WORD软件的使用方法及常用操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根据范文选择合适的软件,在教师的引
导下完成对作品的.加工,从而掌握 WORD 的各种常用操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审美能力;让学生通过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信息素养。
6.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熟悉和掌握 WORD 软件的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体会什么样的加工是恰当的加工,如何利用恰当的加工软件对信息进行恰当的加工,更好地表达信息的主题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首先,高一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明显增强,可以独立完成任务;也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再加上前几节课合作的基础,基本上都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小组任务。
其次,学生在初中时已经接触过基本的文本处理知识,但是掌握得不好,对 WORD 文字编辑能力还不熟悉。
另外,学生因为家庭条件、兴趣爱好、原来初中学校条件等因素,从而计算机基础水平层次不齐,所以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可能会出现学生“吃不饱”和“消化不了”的问题。因而在教学中可能会有个别学生跟不上,就需要教师进行指导。
三、教学方法分析:
1、案例展示法:教师展示案例,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从而进行设计。
2、主动式任务驱动法:通过“提出任务和注意点—教师演示—学生动手实践——归纳交流”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完成一定的任务。
四、学习方法分析:
1、自主学习:在常见文本类型和任务驱动这一块,由于学生文本编辑基础不好,所以由老师提供“素材”让学生自主完成任务。学生通过观看教师演示及讲解和然后实践操作,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
2、协作学习:同学间可相互协作完成任务,通过协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开阔学生的思路。
五、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
1、计算机教室 2、天寓电子教室及加工好的 WORD 范文。
六、设计思想:
这节课的设计是以新课改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为依据,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到学生起点水平和个性方面的差异,注意讲练结合结合。在课堂中通过教师的不断演示,让学生理解,熟悉各种操
作。
七、归纳总结:
以上是我对《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一)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设计方向。在整个课堂中,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书本知识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并且从各种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但这堂课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主要是课堂考虑不充分,比如:讲的知识点多了,可能很多同学跟着教师做完后,自己做时就有困难,还有时间的把握欠缺。当然还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同仁多指教,我会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四篇:信息加工概述教案
信息加工概述
实习生---胡蕊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二节“信息的编程加工”,是属于计算机信息加工类型里的基于程序设计的信息加工方式,主要是基于编程语言,课本上给出的内容是对编程加工的简单介绍,对程序代码的初步认识,是程序编程、算法的入门。
【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逻辑思维能力日益严密。但高一学生是首次接触程序设计,算法又是较难理解和掌握的内容,要在一节课中理解算法的概念,“冒泡排序算法”和等程序设计思想,具有较大的难度。所以对学生要求不能过高,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的理解会逐步加深。因此,应注意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学生的兴趣,不可对学生的要求过高,内容过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并尝试编程的主要过程。
2、过程与方法:体验程序设计的独特魅力,了解编程加工的内在机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编程实现信息的加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体验通过编程实现计算机加工信息的整个过程,知道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基本思想方法,从而了解计算机信息加工的内在机制;
2、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用算法描述实际问题,理解人的思维在计算机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活动一:新课导入
通过前面一节学习的计算机信息加工类型中的基于程序设计的自动化信息加工引入基于VB语言的信息加工。运行多个实例(教材配套光盘上的)程序,让学生对利用程序解决问题有初步的理解
活动二:引入利用VB软件画图
1、将用VB画好的几个函数图展示给同学们观看
2、针对二次函数Y=x^2函数的图像让同学总结,在数学课上是如何画图的,步骤是什么
3、把VB界面画图的效果演示给同学们看。
4、把VB软件的界面介绍给大家。
5、对函数画图的大致步骤向同学们介绍。
6、让学生们观看这个函数的代码语句
7、给同学讲解各个语句的含义
8、让学生自己消化一下
学生从上节课的内容过渡到本节课的内容,理解VB是基于编程技术的信息加工语言。观看图像效果感受基于程序设计解决问题的魅力
了解利用VB可以画出很多我们需要的图像
画出的图像都是数学上经常使用到的,切合生活实际。引起同学兴趣 理解利用VB可以画出符合需要的函数图像
新
课
讲
授
思考总结人工画图的步骤
观察观看VB的界面
观察思考,理解消化各个语句代码的含义,并知道这些语句是如何完成画图步骤的。
思考总结人工画图与计算机编程画图的区别,对VB界面有个初步的了解。逐步分析各个语句的含义并理解。
活动三:学生的实践操作
把实例代码以记事本的形式发给同学。
1、让学生们根据给出的程序,稍微改变一下代码,看看会有什么样的效果。留出几分钟的时间让同学操作
2、如果要让学生编一个程序要求画出y=-x^2图像,大家想想看,要对编程做一个怎样的修改?
3、给学生思考时间
4、请同学回答,应该怎样修改
5、根据同学的回答,操作给大家看
6、通过实践的结果,肯定学生的回答,鼓励
进行简单的实践操作,观看自己的操作会对图像的效果有什么影响
学生思考如何改变程序才能得出想要的效果。
思考并回答问题。观看老师演示的效果,看看回答是否是正确的。
通过实践可以增强兴趣,增加自信
根据具体目标对学生提出要求,学生大胆尝试,编制程序,增强自信心。大家大胆修改程序,编出自己想要的函数图像
活动三: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过程
1、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和人解决问题一样,要有清晰的解题步骤。而对于计算机而言,这种解题的方法步骤就叫做算法。分析VB画二次函数图像的算法。
2、分析计算机编程解决 的过程:
总结出的步骤为: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运行----检测结果
3、同学们要掌握计算机编程加工解决问题的这些步骤,在今后遇到需要利用编程加工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利用计算机的这些步骤解决问题
4、要求同学画出y=Sin(x)函数的图像 活动四:总结本节课讲解的重知识点
作业布置:每个同学根据给出的程序自行修改,可以改函数或者改变颜色,但不能是我们今天演示出来的例子。做好之后举手演示给老师。
理解计算机编程加工其实跟人解决问题一样,都需要有解题步骤,思考分析计算机编程解题的步骤和过程
思考这个函数的图像如何画出
对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步骤的理解
根据给出的程序适当改变,提高学生的操作兴趣
课 堂 总 结
加深印象
分析、思考如何根据已经给出的程序改变成自己需要的程序,画出函数的图像。
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实
际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实践操作的内容比较多,让学生接受一个全新的软件,可能会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对VB这个软件界面介绍的时候要仔细,考虑到学生可能会对有些地方有疑惑,因此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发生的变化,及时引导、改善。程序语言里面可能会有些单词学生们不知道什么意思,因此讲解的时候要仔细。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对有些同学有难度,因此要及时解决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五篇:4.1.1文本信息加工教案
4.1.1文字及其处理技术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汉字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领悟传承发展民族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了解汉字在计算机中的编码的方式,能够使用多种汉字编码输入汉字
情感态度:
通过了解汉字的发展历史,增强学生传承发展民族文化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对文本信息加工的认识,使学生挖掘信息加工的实际价值。
过程和方法:
1、了解人类文字的起源、发展及其意义;
2、了解象形文字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3、了解计算机文字处理技术的出现对人了文化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4、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操作和练习。
二、教学对象分析
高一学生经过前期学习,对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二进制编码、信息的一般获取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加深认识,更好地理解信息的存储、加工的原理及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验文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意义
难点:如何让学生了解文字的编码技术(包括外码、内码、字型码),并学会使用相关技术实现文字的输入输出,同时懂得如何换算汉字的存储容量
四、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针对这种情况,纯理论性的内容如果采用讲授法对学生而言会比较枯燥,且难于理解。因此引入汉字的形成历史,与学生互动,吸引学生的兴趣。通过欣赏一些中国各时期的书法作品,引入文字处理技术内容,然后概述我国文字发展灿烂悠久的历史,使学生对传统民族文化产生兴趣,让学生对计算机文字处理技术发展的探知欲,再通过汉字输入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
和使用汉字编码技术。让学生明白计算机是如何存储、记录及显示汉字的。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
六、教学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史上,文字是人类为了更加流畅地表述意义,传递经验发明的工具。激发学生思考到底什么是汉字呢?汉字的来源如何呢?
1、体验文字及其处理技术
文字是人类为了更加流畅地表述意义、传递经验而发明的工具。汉字起源于象形文字。
(1)让同学认识汉字的造字法有四种:
象形:用一个图画来表示有形可见的事物,如“日”、“月”,以及其他比较难猜的象形文字,有难度,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了解东巴文字是唯一存活的象形文字,讲解其造法及如今存在的意义,看东巴文造字视频,接着用东巴文输入法输入东巴文,吸引学生的兴趣
指事:借助抽象符号来表示一些较抽象的概念,让学生猜:叉、末。
会意:用几个象形字拼成一个字,让学生猜:否、闯、呆。
形声:字的一部分是“形旁”表示字义,一部分是“声旁”表示读音,如:“鸽”是“鸟”形“合”声,“河”是“水”形“可”声。
(由于时间关系,猜字的个数都不多,一两个,又能互动也能节省时间)(2)书法是一种凝结了我国民族文化精髓的特殊的艺术形式。让同学看(汉字的演变动画)视频,让同学总结我国文字的发展史: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计算机。很多外国人无法理解,中国美术家徐冰发明了方块英文,方便老外了解我们中国。
(3)了解处理文字技术的发展:手写、刻字、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机械式打字机和计算机。先打乱顺序,让同学们排序
2、计算机的二进制码如何进行汉字编码
(1)明白目前计算机上使用的汉字编号主要有三种:(让学生看书P60回答)
1)用于汉字输入的编码——输入码(外码):
计算机上输入汉字的方法有多种,有键盘编码输入,语音输入法,手写输入法,扫描识别输入,最常用的是键盘编码输入。汉字输入码是指直接从键盘输入的各种汉字输入方法的编码,属于外码。如智能ABC、五笔等。2)用于储存汉字的编码——机内码(内码):
计算机系统内部进行存储、加工处理、传输而统一使用的代码。如国标码(GB)、BIG5码。
3)用于输出汉字的编码——输出码(字型码):
在屏幕上显示或在打印机上打印出来的点阵存储信息,由汉字的字模信息所组成。(有16X16、24X24、32X32点阵)(2)以春为例,讲解计算机处理汉字的过程,然后说那我们来看一下计算机既然只认识0和1,是如何处理汉字,转入讲解点阵(补充讲解计算机存储单位的换算)。重提春的处理过程,让学生总结汉字的处理过程:键盘输入(输入码)——编码转换(机内码)——编辑与输出(字型码)
3、小结
(1)体验文字处理技术(教学重点):
1)文字的发明是为了更流畅地表述意义、传递经验 2)汉字的创造饱含民族的智慧
3)书法是一门凝结了我国民族文化精髓的艺术 4)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发展历史(2)汉字的编码(教学难点)1)输入码(外码)——汉字的输入 2)机内码(内码)——汉字的存储 3)输出码(字型码)—汉字的输出
九、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