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古诗《赤壁》知识点整理

时间:2019-05-12 22:20: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下册古诗《赤壁》知识点整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下册古诗《赤壁》知识点整理》。

第一篇:八年级下册古诗《赤壁》知识点整理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作者介绍】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全文翻译】

断戟沉没泥沙中,六百年来竟未销熔;

自己拿来磨洗,认出是赤壁之战所用。

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

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

【考试范围】

1、假设东吴美女的命运表现东吴失败后的屈辱。写出了周瑜获胜纯属于偶然的机遇的句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诗中评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赤壁之战)周郎指(周瑜),二乔分别是(孙策、周瑜的妻子大乔小乔)。

4、本诗构思别出心裁,请结合诗句内容作具体分析。(最后后两句诗的妙处?)

答:A、此诗借一件古物“折戟”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巧妙自然。

B、3、4句,诗人未从正面去评论这次战争胜败的原因,而是提出了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从而抒发了对历史的感慨,角度新颖,思路奇特。

5、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

6、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第四句可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你怎么看?

若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意思自然没错,但一点诗味也没有了。杜牧运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正是此诗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

本文由

索罗学院

整理

第二篇: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第七章

7.1力(F)

1、定义: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 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 发生改变)。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

4、力的三要素:力的 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 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7.2、弹力

(1)弹性: 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塑性: 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压力,支持力,拉力)(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二、弹簧测力计

(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 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5)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B、使用前指针要 校零

;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C、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

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 轴线的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 E、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 垂直。

7.3重力(G)

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与物体间存在吸引力。

2定义:由于 地球吸引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用字母 G 表示。

3重力的大小:

① 又叫重量(物重)

②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③计算公式:G=mg

其中g= 9.8N/kg , 物理意义: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 牛顿。

④重力的大小与 物体的质量、地理位置有关,即质量越大,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在地球上,越靠近赤道,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小,越靠近两极,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

4.施力物体: 地球

5.重力方向: 竖直向下,应用:重垂线

①原理:是利用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性质制成的。

②作用:检查墙壁是否竖直,桌面是否水平。

6.作用点: 重心(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7.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在受力物体上画力的示意图时,常常把力的作用点画在重心上。同一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时,作用点也都画在重心上。

第八章 运动和力

8.1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控制变量法),是为了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有相同的速度;阻力的大小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的距离的长短来体现(转化法)。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事实和科学推理得出的,它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

4、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 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

⑵性质:惯性是物体 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 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⑶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的作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形状、速度、物体是否受力等因素无关。

⑷防止惯性的现象:汽车安装安全气囊,汽车安装安全带。

⑸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 拍打衣服可除尘。

⑹解释现象:

例: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

答:汽车刹车前,乘客与汽车一起处于运动状态,当刹车时,乘客的脚由于受摩擦力作用,随汽车突然停止,而乘客的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运动,所以…….8.2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 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称为平衡状态。

2、平衡力: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叫平衡力。

3、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 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同物、等大、反向、同线)

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⑴根据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①当物体 不受任何力作用时,物体总保 持静止状态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②当物体 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总 保持静止状态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③当物体 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 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⑵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②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

注意:在判断物体受平衡力时,要注意先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水平方向还是竖直方向)处于平衡状态,然后才能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受到平衡力。

②当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加速或减速运动、方向改变)时,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5、物体保持平衡状态的条件:不受力或受平衡力

6、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8.3摩擦力

1定义:两个 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

相对运动

时,就产生一种 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产生条件:

A、物体 相互接触并且相互挤压;

B、发生相对运动或将要发生相对运动。

3种类:A、滑动摩擦

B静摩擦、C 滚动摩擦

4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大小的因素:压力的大小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5方向:与物体

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6测量摩擦力方法:

用弹簧测力计拉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相等。原理: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平衡)

7.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A、增大压力

B、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8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A、减少压力

B .减少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C、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D、使两接触面分离(加润滑油、气垫船)。

第九章 压强

9.1、压强:

㈠压力

1、定义: 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2、方向: 垂直于受力面

3、作用点: 作用在受力面上

4、大小:只有当物体在水平面时自然静止时,物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才与物体受至的重力在 数值上相等,有:F=G=mg但压力并不是重力

㈡压强

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压力的大小和 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 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定义:物体 单位面积上受到的 压力叫压强.4、公式:

P=F/S

5、单位:帕斯卡(pa)

1pa = 1N/m2

意义:表示物体(地面、桌面等)在每平方米的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 牛顿。

6、增大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力

举例: 用力切菜易切断

2)减小受力面积

举例: 磨刀不误砍柴功

7、减小压强的方法: 1)减小压力

举例: 车辆行驶要限载

2)增大受力面积

举例: 铁轨铺在路枕上

9.2、液体压强

1、产生原因:液体受到 重力作用,对支持它的容器底部有压强.液体具有 流动性,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2、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的 底部和 侧壁有压强, 液体内部 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各个方向的压强随着 深度增加而增大;

3)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是相等 的;

4)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 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的公式:P= ρgh

注意: 液体压强只与 液体的密度和 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 体积、质量无关。与浸入液体中物体的密度无关(深度不是高度)

当固体的形状是柱体时,压强也可以用此公式进行推算

计算液体对容器的压力时,必须先由公式P= ρgh算出压强,再由公式 P=F/S,得到压力 F=PS。

4、连通器: 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特点:连通器里的液体 不流动时, 各容器中的 液面总保持相平,即各容器的液体深度总是 相等。

应用举例: 船闸、茶壶、锅炉的水位计。

9.3、大气压强

1、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 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气体 受到重力,且有 流动性,故能向各个方向对浸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3、著名的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

其它证明大气压存在的现象: 吸盘挂衣钩能紧贴在墙上、利用吸管吸饮料。

4、首次准确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 托里拆利实验。

一标准大气压等于76cm 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即P0=1.013×105Pa,在粗略计算时,标准大气压可以取105 帕斯卡,约支持10m 高的水柱。

5、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海拔3000米内,每升高 10m,大气压就减小 100Pa;大气压还受 气候的影响。

6、气压计和种类: 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无液气压计)

7、大气压的应用实例: 抽水机抽水、用吸管吸饮料、注射器吸药液。

8、液体的沸点随 液体表面的气压增大而增大。(应用:高压锅)

9.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

2、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3、应用: 1)乘客候车要站在安全线外;

2)飞机机翼做成流线型,上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比下表面快,因而上表面压强小,下表面压强大,在机翼上下表面就存在着压强差,从而获得向上的升力;

第十章

浮力

10.1浮力(F浮)

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会受到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2、浮力的方向是 竖直向上的。

3、产生原因: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 压力差。

4、,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控制变量法):浮力的大小跟 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 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10.2阿基米德原理

1.实验: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1,小桶所受的重力G2;

②把物体浸入液体,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1,(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G1-F1)并且收集物体所排开的液体;

③ 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总重力G3,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G排=G3-G2。

2.内容: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3.公式:F 浮 =G排=ρ液gV排

4.从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大小只决定于 液体的密度、物体排液的体积(物体浸入液 体的体积),与物体的 形状、密度、质量、体积、及在液体的深度、运动状态无关.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物体的浮沉条件:

2.浮力的应用

1)轮船是采用空心的方法来增大浮力的。

轮船的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由于水的密度变大,轮船浸入水的体积会变小,所以会上浮一些,但是受到的浮力不变(始终等于轮船所受的重力)。2)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潜。

3)气球和飞艇是靠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来改变浮力。

4)密度计是漂浮在液面上来工作的,它的刻度是“上小下大”。

4、浮力的计算:

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称量法:F浮=G物-F拉(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测力计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

漂浮悬浮法:F浮=G物

阿基米德法:F浮=G排=ρ液gV排(当题目中出现体积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1节

1、功的初步概念: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 做了功。

2、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功=力×力的方向上的距离)。

4、功的计算公式:W=Fs 用F表示力,单位是牛(N),用s表示距离,单位是米(m),功的符号是W,单位是牛•米,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焦耳,焦耳的符号是J,1 J=1 N•m。

5、在竖直提升物体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 W=Gh;在克服摩擦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fs。

6、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7、当不考虑摩擦、机械自身重等因素时,人们利用机械所做的功(Fs)等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Gh),这是一种理想情况,也是最简单的情况。

第2节

功率

1、功率的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2、功率的定义: 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3、计算公式:P= W t =Fv 其中W代表功,单位是焦(J);t代表时间,单位是秒(s);F代表拉力,单位是牛(s);v代表速度,单位是m/s;P代表功率,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

4、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W)、千瓦(kW)1W=1J/s、1kW=103W。

第3节

动能和势能

一、能的概念

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能量和功的单位都是焦耳。具有能量的物体不一定正在做功,做功的物体一定具有能量。

二、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3、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静止的物体动能为零,匀速运动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上升、匀速下降,匀速前进、匀速后退,只要是匀速)动能不变。物体是否具有动能的标志是:是否在运动。

三、势能

1、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2、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2)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被举的高度.质量相同的物体,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被举得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3)一般认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重力势能为零。位置升高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升高,还是加速升高,或减速升高,只要是升高)重力势能在增大,位置降低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降低,还是加速降低,或减速降低,只要是降低)重力势能在减小,高度不变且质量一定的物体重力势能不变。

3、弹性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2)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是:弹性形变的大小(对同一个弹性物体而言)。

(3)对同一弹簧或同一橡皮筋来讲(在一定弹性范围内)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物体是否具有弹性势能的标志:是否发生弹性形变。

第4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动能与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势能是存储着的能量。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不变,也就是说机械能是守恒的。

2、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②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减速上升,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3、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②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减小,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4、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利用的机械能源有水能和风能.大型水电站通过修筑拦河坝来提高水位,从而增大水的重力势能,以便在发电时把更多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1节

杠杆

1、定义: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

2、五要素:一点、二力、两力臂。

(①“一点”即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表示。②“二力”即动力和阻力,它们的作用点都在杠杆上。动力是使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1”表示,阻力是阻碍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2”表示。③“两力臂”即动力臂和阻力臂,动力臂即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1”表示,阻力臂即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2”表示。)

3、杠杆的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不转或匀速转动叫杠杆平衡)条件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F1L1=F2L2。

4、杠杆的应用

(1)省力杠杆:L1>L2,F1<F2(省力费距离,如: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

(2)费力杠杆:L1

(3)等臂杠杆:L1=L2,F1=F2(不省力、不省距离,能改变力的方向 等臂杠杆的具体应用:天平.许多称质量的秤,如杆秤、案秤,都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

第2节

滑轮

1、滑轮是变形的杠杆。

2、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物。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

3、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 F=G物.4、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物。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④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动物()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第3节

机械效率

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 斜面:W有用=Gh

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额=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斜面:W额=fL

3、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 总=W有用+W额=FS = 有用

斜面:W总=fL+Gh=FL

4、机械效率:

定义: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5、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 1。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6、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7、机械效率的测量:

(1)原理:有用总

(2)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3)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4)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5)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①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②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③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8、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第三篇: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

1.公民权利与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含义

(1)公民权利: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

物质保障。

(2)公民的基本权利: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

2.我国的国家性质(是有宪法规定的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我国现阶段,国家的主人

在我国现阶段,国家的主人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4.人民和公民的区别与联系

(1)人民是政治概念,而公民是法律概念

(2)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3)是人民的一定是公民,是公民的不一定是人民。

5.我国法律如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1)我们的权利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和他人的保障,其中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

(2)权利保障体制: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我国宪法将审判权赋予各级人民法院。

6.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包括: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⑤对国家机关及其其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⑥社会经济权利;⑦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⑧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⑨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

7.如何区分公民权利和公民的基本权利?

(1)含义不同:所谓公民权利,指的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

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2)规定的法律不同:公民权利由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只能由宪法规定。

8.公民应该怎样正确行使权利?

(1)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2)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3)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4)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9.如何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

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

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

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10.在网络上,常有人散播谣言,散播谣言的危害是什么

(1)会导致人们受到虚假信息的引导,产生恐慌心理

(2)会导致社会秩序会乱,扰乱公共秩序。

11.当谣言出现时,该怎么办

公众要理性对待媒体要及时辟谣政府要信息透明

12.发帖子是公民的自由,说什么就说什么,别人爱信不信,不应当受法律制裁[在互联网上,可以不受任何约束,随心所欲的行使权力和自由]

答:公民权利和自由的行驶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但是从来没有为所欲为的权利,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力,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行使权力,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滥用言论是法律所不允许的。且要遵守和网络规则。超越法律规定和许可的范围行驶非法权利和自由,不仅不受到法律的保护,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3.此类事件对青少年的启示[谣言]

答: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公民权利,正确行使享有的权利。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具有正确权利意识的公民。要努力学习和宣传宪法和法律关于公民权利的有关规定,自己不仅要带头严格地遵守,还要敢于和善于同侵害公民合法权利的行为做斗争,做一个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4.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

广泛性、真实性

15.如何看待言论自由

答: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言论自由不等于自由言论。

16.辨析:命题点: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甲:权利法律赋予,如何行使由我做主

乙:权利义务紧密联系,权利行使遵循法律

(1)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并保障公民享有各项权利。同时,宪法和法律也规定了公民应

该履行的义务。

(2)在我国,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有权利的主体,也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3)公民在行驶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要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

(4)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

履行义务。

第二课我们应尽的义务

1.什么叫法定义务?

法定义务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2.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1)具体内容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2)保守国家秘密;

(3)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4)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5)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6)依法纳税等。

3.为什么要履行法定义务

履行法定义务是我国法律向公民提出的爱国的具体要求。自觉履行这些义务,是我们的天职,也是爱国的重要表现。我们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履行法定义务的实际行动,表达我们的爱国之情。

4.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怎样?

(1)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2)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3)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我们每个人都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

(4)履行法定义务是我国法律向公民提出的爱国的具体要求。自觉履行这些义务,是我们的天职,也是爱国的重要表现。

(5)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因为这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

5.什么叫道德义务

道德义务: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6.道德义务有什么作用

广大社会成员自觉自愿地履行道德义务,既利于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弘扬社会主义道德,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又有利于法定义务的履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7.我国公民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有哪些?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公民如何忠实履行义务?

(1)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2)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3)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9.

第四篇:八年级下册古诗《过零丁洋》知识点整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青原区)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全文翻译】

我一生的辛苦遭遇,都开始于一部儒家经书;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

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

想到前兵败江西,(自己)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伶仃。

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让我)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

【考试范围】

1、表现诗人的英雄气概与舍生取义的生命观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3、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4、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的诗句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5、表现诗人誓死报国,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对抗元事业失败的慨叹和宁死不屈的决心。

7、“风飘絮”“雨打萍”是两个绝好的比喻,试作简要分析

答:“风飘絮”比喻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柳絮,国家败局的命运,已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个人的命运,诗人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雨打萍”是诗人漂泊沉浮的政治生涯的写照。这两个比喻形象贴切,给人以悲怆辛酸之感。

8、分析颈联的艺术特色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答:这两句用带有感**彩的地名来抒写忧虑不安的心情,极为巧妙新奇。天然巧合加上诗人杰出的艺术构思,创造出这样神奇的绝对。意思是去年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而今在零丁洋里悲叹孤苦零丁。

9、“人生自古谁无……”(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表现了诗人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生死观)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10、“干戈寥落”包含了诗人很多的辛酸和遗憾。

11、颔联的特点: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雨打萍”是文天祥政治生涯的写照。意思是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12、如何理解尾联的含义?答: 尾联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成为爱国志士激励民族气节的警句名言。

本文由

索罗学院

整理

第五篇:八年级下册英语知识点

初二(下)英语知识点总结

I.重点短语 1.on time 2.out of 3.all by oneself 4.lots of 5.no longer 6.get back 7.sooner or later 8.run away 9.eat up 10.take care of 11.turn off 12.turn on

13.after a while 14.make faces

15.teach oneself 16.fall off 17.play the piano 18.knock at 19.to one's surprise 20.look up 21.enjoy oneself 22.help yourself 23.tell a story / stories 24.leave....behind „„ 25.come along 26.hold a sports meeting 27.be neck and neck 28.as...as 29.not so / as...as 30.do one's best 31.take part in 32.a moment late 33.Bad luck!34.fall behind 35.high jump 36.long jump 37.relay race 38.well done!39.take off 40.as usual 41.a pair of 42.at once 43.hurry off

44.come to oneself 45.after a while 46.knock on 47.take care of 48.at the moment 49.set off

50.here and there 51.on watch 52.look out

53.take one’s place

II.重要句型

1.We’d better not do sth.2.leave one.oneself 3.find one’s way to a place 4.stand on one’s head 5.make sb.Happy 6.catch up with sb.7.pass on sth.to somebody 8.spend time doing sth.9.go on doing sth.10.get on well with sb.11.be angry with sb.12.be fed up with sth.13.not„until„

14.make room for sb.III.交际用语

1.We’re all by ourselves.2.I fell a little afraid.3.Don’t be afraid.4.Help!5.Can’t you hear anything? 6.I can’t hear anything / anybody there.7.Maybe it’s a tiger.8.Let’s get it back before they eat the food.9.Did she learn all by herself? 10.Could she swim when she was „years old? 11.She didn’t hurt herself.12.He couldn’t buy himself many nice things.13.Did he enjoy himself? 14.Help yourselves.15.Bad luck!16.Come on!17.Well done!Congratulations(to„)!18.It must be very interesting.19.I don’t think you’ll like it.20.It seems to be an interesting book.21.I’m sure(that)„ I’m not sure if„ I’m not sure what to„ 22.I hope so.23.What was he/she drawing when„? 24.I’m sorry to trouble you.25.Would you please„? 26.What were you doing at ten o’clock yesterday morning? 27.You look tired today.28.You’d better go to bed early tonight, if you can.29.How kind!30.Let’s move the bag, or it may cause an accident.31.It’s really nice of you.32.Don’t mention it.33.Don’t crowd around him.IV.重要语法

1.不定代词/副词的运用; 2.反身代词的用法; 3.并列句;

4.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等级; 5.冠词的用法;

6.动词的过去进行时; 【名师讲解】 1.bring/take

Bring表示“带来、拿来”,指从别处朝说话人所在或将在的地方“带来、拿来”。而take则表示“拿去、带走”,它表示的方向与bring相反,指从说话人所在地“拿走、带走”。如:

Bring me the book, please.把那本书给我拿来。

Take some food to the old man.给那位老人带去些食物。2.somebody/ anybody/nobody

一般说来,somebody用于定句,anybody用于否定句、疑问句和条件状语从句。例如: Somebody came to see you when you were out.你出来时有人来见你。Does anybody live on this island? 有人在这岛上住吗? I didn't see anybody there.我在那儿谁也没看见。

Don't let anybody in.I'm too busy to see anybody.别让任何人进来。我太忙,谁也不想见。

There is nobody in the room.房间里没人。

Nobody told me that you were ill, so I didn't know about it.谁也没告诉我你病了。所以我不知道。3.listen, listen to, hear

这三个词意思都是“听”,但是它们的用法不完全相同。它们的区别在于:

(1)listen 只用于不及物动词,后面接人或人物做宾语,着重于“倾听”,指的是有意识的动作,至于是否听到,并非强调的重点。如:

Listen!Someone is singing in the classroom.听!有人在教室唱歌。

(2)listen to 为listen的及物形式,后面一定要接人或物做宾语,这里的to是介词。如:

Do you like listening to light music?你喜欢听轻音乐吗?

(3)hear 可用作及物动词,也可用作不及物动词,意思是“听到、听见”,指用耳朵听到了某个声音,表示无意识的动作,着重于听的能力和结果。如:

We hear with our ears.我们用耳朵听。

She listens but hears nothing.她听了听,但是什么也没有听见。4.many/ much/ a few/ a little/ few/ little(1)many修饰可数名词,much修饰不可数名词;都表示许多。例如: He has many books.他有许多书。

He drank much milk.他喝了许多牛奶。

(2)a few和a little都表示“有一点儿”,侧重于肯定,相当于“some”,但a few修 饰可数名词,a little修饰不可数名词,例如:

He has a few friends in London.他在伦敦有一些朋友

Would you like some coffee? Yes, just a little.喝点咖啡好吗?好的,只要一点。

(3)few和little表示“几乎没有”,侧重否定。few后接可数名词,little后接不可数名词。例如:

He is a strange man.He has few words.他是个怪人,他几乎不说什么话。Hurry up, there is little time left.赶快,没什么时间了。

5.either/ neither/ both

either可作形容词,一般指“两者中的任何一个”。有时也可表示“两个都„„”的意思,后跟名词的单数形式;neither: 指两者中没有一个,全否定;both: 指两者都,肯定。句中可作主语、宾语和定语,both后面应跟名词的复数形式。如:

Neither of the films is good.两部电影都不好。(没有一部是好的)Either of the films is good.两部电影都不错。(谓语动词用单数)

Both the teachers often answer the questions.这两个老师都常常解答问题。6.take part in/join

take part in参加某种活动;join参加,加入某一政党或组织。例如: Can you take part in my party.你能来参加我的派对吗?

We often take part in many school activities.我们经常参加学校里的一些活动。He joined the party in 1963.他1963年入的党。

My little brother joined the army last year.我小弟去年参的军。7.quite/ rather/ very

(1)quite 表示程度“很,十分,完全地”,“相当”。如: She is quite right.她对极了。

That's not quite what I want.那并不完全是我所要的。

rather 表示程度上的“相当”,比预想地程度要大,通常用在不喜欢的情况下。如:It's rather cold today.今天的天气相当冷。(3)very表示程度“很,甚,极其,非常”,用于修饰形容词或副词,既可用在喜欢的情况下,也可用于不喜欢的情况下。应注意“a very +形容词+可数名词的单数”结构中,“a”应置于“very”之前,该结构相当“quite a/an +形容词+名词”的结构。如:

Two months is quite a long time./ a very long time.两个月是一段很长的时间。

It's a very nice day / quite a nice day.今天天气很好。

【考点扫描】

中考考点在本单元主要集中在: 1.不定代词/副词的运用; 2.反身代词的用法; 3.并列句;

4.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等级; 5.冠词的用法;

6.动词的过去进行时;

7.本单元学过的词汇、短语和句型; 8.本单元学过的日常交际用语。

考试形式可以是单项填空、完型填空、短文填空和完成句子。【中考范例】

1.(2004年江西省中考试题)---I called you yesterday evening, but there was no answer.---Oh, I am sorry I ___________ dinner at my friend’s home.A.have B.had C.was having D.have had 【解析】答案:C。该提考查的是动词的时态。表示过去某一时刻正在进行的动作应用过去进行时。

2.(2004年北京市中考试题)---Which is _________, the sun, the moon or the earth?---Of course the moon is.A.small B.smaller C.smallest D.the smallest 【解析】答案:D。该提考查的是形容词的比较等级。三者进行比较,其中最小的应用最高级,而形容词最高级之前必须加顶冠词the。3.(2004年河北省中考试题)Bob never does his homework _________ Mary.He makes lots of mistakes.A.so careful as B.as carefully as C.carefully as D.as careful as 【解析】答案:B。该提考查的是形容词和副词的用法区别。空白处所缺的词是修饰动词短语does his homework的,应该用副词。另外,表示“某人做事不如某人细心”应用“not as carefully as”这样的结构。4.(2004年吉林省中考试题)---I like riding fast.It’s very exciting.---Oh!You mustn’t do it like that, ________ it may have an accident.A.and B.or C.so D.but 【解析】答案:B。该提考查的是连接并列句的并列连词的选择。And通常连接两个意思一致的并列句,so连接两个有因果关系的并列句,but连接两个有转折关系的并列句,or相当于if not意思是“否则”。

下载八年级下册古诗《赤壁》知识点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下册古诗《赤壁》知识点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知识点归纳(精选)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知识点归纳第一课国家的主人 广泛的权利1、“你知道整个国徽图案体现了什么吗?”整个国徽图案鲜明地体现了我国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

    八年级政治下册知识点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精编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公民权利保障书 1.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地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年降水量线。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限水田与旱地的分界限长江......

    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最终定稿)

    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知识积存得再多,若没有智慧加以应用,知识就失去了价值;爱好是由知识产生的,知识愈准确,爱好愈强烈。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希望能够帮......

    八年级下册历史主要知识点归纳整理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949-1952)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筹建新中国) 时间地点::194......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八下P2) 1、时间:1949年9月2、地点:北平。 3、内容: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作用。选举毛泽东为主......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黄鹤楼》知识点整理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馀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春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作者介绍】 崔颢,(?-75......

    八年级下册古诗 2(大全五篇)

    饮酒(其五)〃陶渊明 【评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作者那种超然世外、了无挂牵、漠视名利、自得其乐的处世态度与志向情趣。诗人居住在人多的地方,却不感到喧哗嘈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