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猫》教学详案新2016整理
《猫》教学设计(简案)
【教学目标】
1.运用讲故事的形式,整体感知三只毛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培养学生感情读文,品味揣摩重点句子,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学会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事原则,反对主观臆断、提倡实事求是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小猫的图片。看后你想说些什么? 生:小猫太可爱了。
师:猫因为它的活泼乖巧被许多人喜爱,但它们也和人一样各有各的性格。今天,我们也来读一段生动感人的养猫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郑振铎的小说《猫》,来体验一种发人深省的养猫的快乐与伤悲。
二、读猫,说故事
师: 课文一共写我养的三只猫,你最喜欢哪一只猫?各有所爱。那就学学孙悟空变身本领,我们来变成一只猫,讲讲猫的故事吧。
指名答问。师小结出示课件。教师板书:生命之美和命运之悲
三、读人,悟真情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标记你认为带有“我”情感倾向的句子,体会“我”的感情。
出示课件:
1、标记出带有作者情感的词句,体会“我”的思想感情。
2、按句式:“读 段
,我体味到
。”说出感悟.师:通过我们的朗读、理解、品味,作者的养猫之乐与失猫之痛,三起三落,构成了一部养猫的悲喜交响曲。(板书:养猫之乐和失猫之痛)由于三只猫的命运最终都是亡失。所以课文整体上洋溢着一种淡淡的忧伤。
四、读生活,说感悟
以“(对于),我想对你说 ”这样的句式,请选取一个对象,说一句感悟的话。友情提示:对于文中的可怜的第三只猫;对于文中“我”的妄下断语;对于家人对待第三只猫的态度;对于偷走我们猫的人;对于周家丫头„„
指名回答。师小结。板书:善待生命,平等待人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今天我们爸爸妈妈在百忙中抽空参加我们的家长会,让我们让最热烈的掌声献给他们!同学们,家长朋友们,生活中你中你们是否也曾错怪过别人或被别人误解过呢?我们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呢?说一说,与大家交流。
指名学生或家长交流。师课堂小结:
六、总结 [板书设计] 猫
郑振铎 猫:生命之美 命运之悲
情:养猫之乐 失猫之悲
悟: 善待生命平等待人。
《猫》教学设计(详案)
【教学目标】
1.运用讲故事的形式,整体感知三只毛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培养学生感情读文,品味揣摩重点句子,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学会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事原则,反对主观臆断、提倡实事求是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小猫的图片。看后你想说些什么? 生:小猫太可爱了。
师:猫因为它的活泼乖巧被许多人喜爱,但它们也和人一样各有各的性格。今天,我们也来读一段生动感人的养猫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郑振铎的小说《猫》,来体验一种发人深省的养猫的快乐与伤悲。
二、读猫,说故事
师: 课文一共写我养的三只猫,你最喜欢哪一只猫?各有所爱。那就学学孙悟空变身本领,我们来变成一只猫,讲讲猫的故事吧。(学案)
怎么讲呢,老师先举个例子。比如,我说第一只猫,可以这样说:我是郑家养的第一只猫。我的老家是主人家的隔壁。来到新家,我也很喜欢,常在阳光下打滚,还扑来扑去地和主人的三妹做游戏。我活泼可爱,主人们都很喜欢我。可是不久,我的生命活力渐渐褪去了。两个月以后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主人们。同学们看,老师在说第一只猫的故事时,运用了第一人称,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了创意,不仅交代了这只猫的来历,还说了这只猫的个性特点,还交代了它的结局。是不是啊?咱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说,好不好啊?
那就沸沸扬扬的读起来,讲述第二只、第三只猫的故事。课件2 读猫,讲故事
第一只猫 隔壁要来 花白的毛 活泼 宠物 死亡 第二只猫 舅家抱来 浑身黄色 更活泼 宠物 亡失
第三只猫 张审捡来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 忧郁 懒惰 若有若无不大喜欢 死亡 谁来讲故事?指名答问。
小结过渡:刚才,老师和同学们用自己的创意为我们讲述了三只猫的故事,他们的个性迥乎不同,命运也各有悲欢离合。猫的生命之美和命运之悲,在故事中娓娓道来。(教师板书:生命之美和命运之悲)
三、读人,悟真情
俗话说:言为心声。三只小猫带给了“我”不同的感受,它们的亡失也使“我”的心灵受到不同程度的触动。同学们,你能体会到作者心灵深处情感的跃动吗?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标记你认为带有“我”情感倾向的句子,体会“我”的感情。
课件3:读人,悟真情
1、标记出带有作者情感的词句,体会“我”的思想感情。
2、按句式:“读,我体味到
。”说出感悟.生1:读“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我体味到“我”的愉悦之情。
生2:读“我心里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我体味到“我”为花白猫的病死而难过、酸辛。
生3:读“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我体味到“我”的痛苦和愤怒。
师:这句中有表示情感的三个关键词,是哪三个?
生:(齐答)怅然,愤恨,诅骂 师:“我”为何怅然?
生:因为它的猫被人捉走了。
师:我愤恨谁?
生:捉去我们猫的坏人。
师:除了愤恨,诅骂捉猫的人。“我”还对谁有些不满?
生:周家的丫头。
师:周家的丫头代表了怎样的人?
生1:一点也不仗义,事不关己,冷眼旁观的人。
生2:愚昧,麻木的人,就像鲁迅笔下的看客。生3: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
生4: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
生5:是一个懦弱的人,在坏人坏事面前忍让,逃避的人。
师:呵呵,说到这样的人,大家都很激动,可见我们是瞧不起这样的人,更不会做这样的人的。“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代表了怎样的人?
生: 损人利己的人,横刀夺爱的人。
师:第二只猫的亡失,让“我”和家人很是伤心,你从哪里还可以看出来? 生:“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师:是呀。突然间失去了一个亲爱的同伴,一种失落感久久萦绕在心,缺德的人太气人了,叫人恨恨难消,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让人难受,干脆不养了。
师: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家又收养了一只猫,这只猫的结局给我带来的是快乐还是伤痛。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生:30 31 32 33 34 段,体会出我的难过与自我谴责的心理。
师:“难过”表达了“我”痛苦的心情,相对比前两只猫的亡失的感情,这次要痛苦得多,因为自己的武断,冤枉了第三只猫,“我”深感内疚和自责。那么“我”最初是凭什么断定它咬死了“我”的芙蓉鸟?
生:“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师:可事实上谁是咬死“我”的芙蓉鸟的真凶?证据何在?
生:凶恶的黑猫。“逃”说明它作贼心虚;“衔着”铁证如山。
师:就这样,这只可怜的丑猫遭受了莫须有的罪名。作者的感情就是集中体现在文章的第最后几个段落,那怎样朗读才能把这种感情表达的充分呢?
生1:语速要比较舒缓。不能太快。生2:语调要低沉,到后文要略有升高。
师:有没有哪位同学敢于尝试朗读30-34自然段,展示一下自己对这几个语段的把握。生:(举手,大声朗读,读完后全班同学鼓掌)师:精彩的朗读赢得了赞赏的掌声,当之无愧。师:同学们刚才提到“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和痛失第二只猫后说“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有差异吗?我们应该怎样朗读?
生1:有差异。“好久不养猫”是说受了伤害,很长时间不想养猫,但“永不养猫” 是因为自己对猫的冤屈让自己无法原谅自己,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一见到猫就触发了自己灵魂的伤痛,觉得永远愧对这类生命。所以永远也不养猫了。
生2:在朗读两个句子时,重读“好久不”,读得低沉、余味无穷。重读“永不”,读得沉郁、果决,读出伤痛。
师:分析的很好,我们一起按照他的指导,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读一读。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我”养了三只猫,每次都给自己造成了伤害。情感分别是怎样的? 生:酸辛,怅然、愤恨,最后是伤心,愧疚。
师:通过我们的朗读、理解、品味,作者的养猫之乐与失猫之痛,三起三落,构成了一部养猫的悲喜交响曲。(板书:养猫之乐和失猫之痛)由于三只猫的命运最终都是亡失。所以课文整体上洋溢着一种淡淡的忧伤。
四、读生活,说感悟
读过三只猫的故事,读过作者的心声,我们不仅与猫同呼吸共命运,而且分享了作者的喜怒哀乐。同学们,作者仅仅是在说猫吗?我们分明有种错觉:这哪里是在写猫呢?分明是一幕世态人情的写真!对于文中的各种形象,大家一定有许多感悟。
课件4:读生活,说感悟
请你以“(对于),我想对你说 ”这样的句式,请选取一个对象,说一句感悟的话。
友情提示:对于文中的可怜的第三只猫;对于文中“我”的妄下断语;对于家人对待第三只猫的态度;对于偷走我们猫的人;对于周家丫头„„
生1:对于作品中的“我”,对于“我”妄下断语打死可怜猫的事件,我想说: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知错就改。
生2:对家人对猫的态度,我想说要实事求是,平等公正的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负弱小。师:家人对待第三只猫的态度是不对,那第三只猫有没有自身的问题呢? 生:有。它懒惰、忧郁、不活泼。
生:对于作品中的第三只猫,我想说: 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生:对隔壁周家的丫头,我想说:多一点关爱,多一点善良,多一点正义。
生:对捉去我们小猫的人,我想说:不要干损人利己的事。
师:真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篇作品就仿佛一面多棱镜,由于分析的角度不同,它就呈现出千姿百态。老师也想说说自己的感悟:赠在座同学一句话:善待生命,平等对待他人。(板书:善待生命,平等待人)
五、拓展延伸。
师:偏见,私心,主观臆断,会造成很多误会,有些可以弥补,有些可能会成为终生的遗憾。生活中你是否也曾错怪过别人或被别人误解过呢?我们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呢?写一写,与同学们交流。(学案)
指名交流。
生: 我有一本特别喜爱的书,我很珍惜它,很少借出去,但前一段时间借给我的好朋友了,这次我向他讨回,他去说上次去我家,给我放在书桌上了,但我却很长时间没见这本书了,我很生气骂他不讲信誉,书根本没还,还不承认,真没想到他是这种人。他也怒气冲天说他明明还了,我却耍赖。我俩不说话了。回到家,我阴着脸,书没了,好朋友也没了。妈妈问我怎么了。我给她说了事情的经过。妈妈大声说:“哎呀,真是对不起,我把这事给忘了。”原来朋友确实把这本书放在我的书桌上了,但那天小姨带着表弟也来了,他也很喜欢这本书,我和朋友在外面玩的时候,妈妈让表弟拿去看了,还说一会会告诉我的。结果家里人多,妈妈一忙给忘记了。
误会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常发生。而那一次的经历告诉我:当发生误会时,不应报着怨恨的心理对待对方,而应该换位思考,用宽容和智慧解决争执,用爱心重塑友谊的桥梁。它让我懂得:当发生误会时,不要和对方大动干戈,要用一颗宽容、友爱的心去对待你的“敌人”。这样才能化解矛盾,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和谐和美好。
师:说的真好。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爸爸妈妈在百忙中抽空参加我们的家长会,让我们让最热烈的掌声献给他们!在平时我们的爸爸妈妈,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由于某件事错怪过孩子?或被别人误解过呢?能否请哪位家长朋友来说说自己的经历?
师点评
课堂小结:
(课件出示)让我们用冷静浇灭冲动的火花,用理智消融误会的冰封,多一些宽容,多一些沟通和交流,别让一叶障目,别再雾里观花,原哀鸣能够沉默,愿生活无需辩护。
六、结束语
同学们,这节课到这里就结束了,但是文章带给我们的思索却是无穷的。生命是一条河流,任何一朵浪花都不能忽视。希望同学们能从我做起,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关爱弱群体!谢谢大家![板书设计] 猫
郑振铎
猫:生命之美 命运之悲
情:养猫之乐 失猫之悲 悟: 善待生命平等待人。
第二篇:教学详案
《丑小鸭》教学详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欺负、讥笑、羡慕”等词语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丑小鸭在逆境中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
3.懂得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领会故事所表达的积极意义。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学生交流作者安徒生的有关知识
1.根据学生课下所搜集的资料,找3-5名学生介绍安徒生的生平。补充:[安徒生(1805-1875),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小时侯很贫穷, 11岁父亲死后, 生活更加贫困。安徒生从小观察敏锐,想象力丰富,14岁告别家乡到丹麦首都,下决心要当个艺术家,却面临走投无路的困境。
1829年,安徒生创作的一部喜剧在皇家影剧院上演的那一天,他静静地坐在大剧院的一个角落里,望着那些他所创作的人物形象活生生地出现在观众的面前,听着观众的喝彩,他的眼里不禁流出一行行热泪。
十年前,他几次想在这个剧院里找到一个小小职位,都遭到了嘲笑和否定。十年,那是一段多么艰苦和漫长的过程!今天,他终于成功了,得到了公众的承认。] 2.在学生初步了解作者生平后出示课件1:
安徒生(1805~1875)丹麦著名童话家。生于丹麦菲英岛欧登塞贫民区。他从小就为贫困所折磨,先后在几家店铺里做学徒,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代表作:《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
二、导入新课
安徒生曾说过:我就是一只丑小鸭。十年前,他遭到了嘲笑和否定,十年后,他变成了──白天鹅!同学们,你想不想知道丑小鸭是怎样变成白天鹅的吗?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安徒生的童话世界。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各学习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完成两项任务:
(1)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
(2)提出疑难问题,小组讨论解决。
2.出示课件2检查学生识记生词的情况:
暖烘烘 丑陋 讪笑 嫉妒 来势汹汹 欺负 篱笆 讥笑 芦苇 冻僵 木屐
3.出示课件3让学生把四幅插图按照自己的理解排好顺序。4.按照课件3的顺序在小组内讲一讲这个故事。
四、品词析句,感情朗读
1.学生速读课文,画出记叙丑小鸭遇到的不幸遭遇的句子。体会它当时的心情。[失望、胆怯、孤单、可怜等] 2.同学们,请你和你的小伙伴合作一下,每人读一个部分,把丑小鸭悲惨的命运读出来,把我们对丑小鸭的爱与同情读出来吧![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朗读课文,此步骤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细细地体会课文里所蕴含的思想内容]
3.哪些同学可以用朗读展示丑小鸭可怜的命运?同学们,请你也在心里默默地读吧!
[师相机指导:出生时大家对它的失望;被人欺负的胆怯与孤单;呆在芦苇地里的孤寂无奈;冻僵在冰上的令人心怜。] 4.学生讨论,丑小鸭在这些打击面前,抱着什么样的生活态度?有什么追求?
[我要飞向它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 然后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丑小鸭为什么拼死也要飞向高贵的白天鹅?
5.漫长的冬天过去了,温暖的春天终天来了,丑小鸭也长大了。原来他就是一只美丽的天鹅。如果你也为丑小鸭感到幸福和快乐,那就请你放声朗读课文第39-47自然段。[引导通过朗读体会丑小鸭惊喜,非常愉快的心情。] 6.学生讨论交流: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所蕴含的深意。(1)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试阐释这句话的意思](2)它感到非常难为情。它把头藏到翅膀里面,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它感到太幸福了,但它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棵好的心是永远不骄傲的。[大家赞美丑小鸭,丑小鸭为什么感到难为情?“一棵好的心”是指什么样的心?]
五、系生活,小结延伸
(1)这只丑小鸭为什么会变成白天鹅?(2)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吗?。
同学们,我们读完一篇文章,总要想到些什么,不知道大家读完了这一课,会想些什么呢?在我们的身边,有些同学学习不好,或是在一些方面有不足,他们应该怎么做?
第三篇:早发白帝城新教学详案
语文(S)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13 古诗两首 1 语文(S)教学设计 教 材:语文(S)三年级上册 课 文:13 古诗两首 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本课安排了两首古诗,分别是《早发白帝城》和《绝句》。《早发白帝城》一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诗中描绘了从白帝城乘船到江陵途中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流放遇赦后轻松、喜悦的心情。“绝句”是古诗体裁之一,唐朝诗人杜甫于公元764年在成都写成了琅琅上口、流传千古的古诗《绝句》。诗中描写了他的住处——成都城外浣花溪草堂前那明媚秀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草堂的喜爱及想远游东吴的思想感情。综合分析,两首诗均为七言诗,诗的重点是通过景色的描绘来表达欢快的心情。以此为基调,在古诗教学伊始将通过师生共同梳理,确定中心问题;接着抓住重点字词,通过字理识字、扩词、寻找词句特点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想象画面,感悟诗人心境。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其所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人心境。2.指导朗读、背诵两首古诗,默写《早发白帝城》。3.会认“帝、辞、啼、翠、含、岭、吴”7个生字;会写“诗、帝、岸、绝、鸣、翠、窗、含、岭、泊、吴、船”12个生字。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指导朗读、背诵两首古诗,默写《早发白帝城》。2.会认“帝、辞、啼、翠、含、岭、吴”7个生字;会写“诗、帝、岸、绝、鸣、翠、窗、含、岭、泊、吴、船”12个生字。教学难点: 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感悟诗人心境。
课前准备:
1.收集关于长江三峡的图片;收集关于李白、杜甫的资料; 2.收集描写祖国山河秀丽景色的古诗词; 3.多媒体课件; 4.生字卡片。语文(S)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13 古诗两首 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开课之初,安排学生交流资料,能充分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阔视野,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目的。诗文化源远流长,不仅是因为其大多短小精悍,更重要的是其间描绘的意境与蕴涵的意味堪称一绝。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朗读,才能初知大意,为下文解意悟情教学打好基础。古诗的表达与现代文不同。“完整叙述”训练将贯穿整个小学的古诗教学当中,培养学生根据古诗内容进行完整解释、准确表达的能力。从题质疑,扩张学生横向思维。确定中心问题,学生明确此次教学重点,教师准确整体把握古诗教学目的。语文教学是一种语言与文字的艺术。从诗中圈出有关景物词语,再进行扩词、串句说诗意练习,把常规乏味的、冗长的“说诗意”教学形式进行梯度处理,学生易于接受。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课前,我们收集了一些描写祖国山河秀丽景色的古诗词,谁能给大家背诵一首?
(二)(展示课件第二屏)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景物的古诗。(展示课件第三屏)一首是李白写的《早发白帝城》,一首是杜甫的《绝句》。谁来谈谈你对两位诗人的了解?
(三)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李白、杜甫的资料。
二、学习《早发白帝城》
(一)(展示课件第四屏)多种形式读文,把诗句读准、读通,读出节奏、停顿。1.师范读后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2.指名读,生生互评,教师点评。3.(展示课件第五屏)教师范读并辅以手势打节奏,指导学生朗读出古诗的节奏、停顿。4.同桌互练互评、推荐读、男女轮读、齐读(点击课件中的喇叭标志,配乐朗读)。
(二)初步解题,深入质疑。1.读题目,你从题目知道了什么?要求添加主语进行完整叙述。(早晨,李白从白帝城出发,赶回江陵。)2.看了题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3.师生梳理:(1)李白在行船途中看到了什么景色?(2)李白当时的心情如何?
(三)抓住关键字词解文悟情。1.整体感知课文。(1)自读诗
歌,想想诗歌写了哪些景物?圈出有关词语。(2)同桌交流答案,补充完整。(3)指名汇报,集体评议。(白帝城、彩云、江陵、猿、舟、山)
(4)(展示课件第六屏)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把词语补充完整。最后读读补充完整的词
语文(S)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13 古诗两首 3 组。(5)请运用这些词组串说诗文意思,先自己思考然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2.精读诗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心境。(1)(展示课件第七屏)读第一、二行诗。① 找出一个表示当时时间的词语?(朝)②(展示课件第八屏)教师解说“朝”字字理:“日”字上下的“十”是草,“日”从草丛中升起,“月”亮还挂在天边,这就是早晨的景象。③白帝城的早晨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彩云)④谁能说说这两行诗描绘的画面及诗的意思。⑤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了诗人的心情?(从“朝辞”、“千里”、“一日还”这些词体会到了诗人急切归家的心情)(2)读第三、四行诗。①(展示课件第九屏)闭上眼睛听老师配乐读几遍,让学生体味当时的情境,指名描述。(长江两岸的猿猴正叫个不停,声音此起彼伏,热闹极了!不知不觉,轻快的小船已穿过了一座又一座的山岭。)师随学生的描述板书:轻舟、万重山。② 离家越来越近了,诗人心情如何?(高兴、激动)学生通过朗读来表现这一感受。
(四)(展示课件第十屏)寻找熟悉的欢乐曲调来唱这首诗并背诵。(师范例引路,生生合作,赛唱,评价)
(五)识记字形 1.写好“诗”“帝”“岸”三个生字。2.默写古诗《早发白帝城》。
三、课后延伸 交流长江三峡的图片,并在图片上设计一句赞美长江三峡的广告词。板书设计: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 千里 一日还 轻舟 万重山
个人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既尊重学
生个性发展,又培养团队共性。字理识字教学变枯燥的文字为活泼生动的图画,激发想象,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教师的几遍配乐读,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只有想得充分,学生才能表述丰富。开放式的唱诗练习,既调节了学生疲劳的身心,又培养其即席创作能力,激发了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兴趣。该练习拓展学生思维,同时也是一道训练学生概括能力的趣味活动。
第四篇:教学设计详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以及开辟的意义。
2、通过品读重点句段,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感受他的坚韧、勇敢、智慧、执著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以及开辟的意义。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重点句段,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历程,感受他的坚韧、勇敢、智慧、执著和强烈的责任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与丝路有关的资料及乐曲、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激情引趣
1、(课件配乐)诵读诗歌《山的那一边》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
妈妈给我说: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
奶奶却说:那是众神居住的琼瑶仙境 山那边究竟是什么呢?
于是,我怀着一种神秘的向往,盼着、盼着……
终于有一天,我沿着一条路走了下去,原来,那里是富饶的西域国度。
这条路就是——丝绸之路(看板书齐读题目)
2、通过上节课的初步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了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经过河西四郡,到达罗马,这7000多千米的路又被称为“万里丝绸之路”(板书)对于这条路,你还有什么了解?
4、本文除了写丝绸之路,还写了谁?(板书
张骞)这个人和丝绸之路有什么联系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深入地去学习、了解。
二、直奔重点,细读感知。
师:请孩子们翻开语文书84页,自由朗读课文的6、7自然段,思考: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张骞? 注意边读边勾画、批注,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学生自由朗读,老师巡视)
抽生汇报: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张骞? 体会张骞的勇敢:
1、生:我读出了一个勇敢(板书)的张骞。
2、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张骞的勇敢?
3、(大屏幕)“张骞等人马不停蹄,专拣人迹罕至的荒原前进。他们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穿过沙漠戈壁,翻过帕米尔高原白雪皑皑的山岭,终于到达了富饶的西域各国。”
4、你能读读吗?孩子,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生评价再抽生读)
6、(出示丝绸之路艰险的画面):师叙述:是啊!当时的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漫漫长路之上有茫无边际的沙漠、有冰雪覆盖的高山、有荒无人烟的山野、还有寸草不生的戈壁、经常还有强盗和野兽的袭击„„张骞没有退缩,他们穿过沙漠、翻过高山(引读)终于到达了富饶的西域各国。
7、从一个“终于”,你体会到了什么?
8、请孩子们带着自己的感受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过渡语:孩子,你除了读出了张骞的勇敢,还读出了张骞的什么? 体会张骞的耐心和不露声色:
1、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张骞的耐心?
2、(出示课件)是啊!整整十一年啊!“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雁阵向南方飞去又从南方飞回。一转眼,就是十一年过去了。”
3、理解“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雁阵向南方飞去,又从南方飞回。” 4、11年的光阴,青春不在,年华已逝。作者没有直接写时间匆匆而过,而是通过写牧草和雁阵的变化来表达,你能不能仿照说一句话,表明时间匆匆而过。
5、从“一转眼”,你体会到了什么?
6、时间真的过得快吗?
7、十一年,对于一个被软禁的人是来说是怎样的十一年啊!
8、什么叫“软禁”?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个很不错的学习方法哦!
9、张骞在这十一年里,仅仅是在草原上放牧吗?
10、(音乐课件出示)“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一转眼,一年过去了。”(引读)张骞学会了匈奴话。
11、(课件出示)“雁阵向南方飞去,又从南方飞回,一转眼,两年过去了。”(引读)张骞与匈奴牧人融洽相处。
12、(课件出示)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雁阵向南方飞去,又从南方飞回,一转眼,十一年过去了(引读)张骞默记地形、道路、牧场、沙漠、泉水、水井的分布情况。
13、在这十一年里,张骞是忙碌的,时光匆匆而过。
14、这里的默记能否换成“记住”?为什么?
15、当时他能写吗?能画吗?因为他的一举一动都受人暗中监视,所以他只能默默地把一切记在心里,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什么叫不露声色?
16、从这里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张骞?
17、这“默记”二字写出多少艰辛,写出多少智慧呀!
18、(课件出示)十一年,他多么思念年迈的父母,家乡的亲人,可他只能(引读)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
19、(课件出示)十一年,他铭记汉武帝的嘱托,(引读)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
20、(课件出示)十一年,他心系祖国、牢记使命,(引读)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
21终于有机会逃走了,如果你是张骞,此时最想见到谁?
22、我们原本以为他会回到家乡,回到大汉皇室,但他毅然决然地去了西域。那么张骞又是怎样一个人?(从孩子的回答中精选词语板书)
体会丝绸之路的作用:
因为张骞,这条丝绸之路得以开辟、畅通无阻,这条万里之路带给了我们什么?请孩子们默读九自然段。(指名汇报)
1、(课件出示)因为张骞的机智勇敢,所以(引读)中国的丝绸、铁器以及灌溉技术、炼钢技术和四大发明开始陆续西传。
2、(课件出示)因为张骞的坚忍不拔,所以(引读)西域的胡萝卜、葡萄、汗血马以及乐器、佛教、绘画艺术也传到了中国。
3、(课件出示)因为张骞的不辱使命,所以(引读)“丝绸之路”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
四、再造想象,拓展生成
1、通过我们与文本的交流,两千多年前的张骞仿佛就栩栩如生地站在我们的面前,你一定有不少的话想对他说,那就拿起你的笔,把你想对他说的话写在本子上。能够用上名言警句更好。(抽生汇报)
2、(出示翦伯赞的评价。)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也高度地评价了张骞,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3、让我们再来看看丝绸之路带给我们的回忆——
(播放有关丝路文化交流的图片,配以音乐。)正是这条路,亲历了卫青西征的铁马金戈,这条路,目睹了昭君出塞的悲欢离合;也是这条路,见证了敦煌飞天的精雕细琢,玄奘西行的虔诚执着;更是这条路,铸就了“千年大汉之魂”!(板书)
4、现在,对于这条路,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呢?这仅仅是一条丝绸之路吗?(生表达)师总结(课件出示): 这是一条“友谊之路”。
这是一条“文化传递之路”。
这是一条“传承文明之路”。
总结:作为走出国门的第一人——张骞,让中国看到了世界,让世界认识了中国。现在,每当提到丝绸之路,总会想起一个熟悉的名字——张骞;每当提到张骞,总会忆起一条伟大之路——丝绸之路。就让我们永远记住名垂青史的张骞,永远记住亘古绵长的丝绸之路。(看板书齐读结束)
板书设计:
丝 绸 之 路
长安
河西四郡
罗马
万里丝绸之路 张骞
勇敢
坚忍不拔
忠诚
千年大汉之魂
第五篇:轻轻地教学详案
12.轻轻地
一、复习词语 整体把握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轻轻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请大家齐读课题《12.轻轻地》。
2、老师知道大家认识了不少词语朋友,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齐读一遍。(课件)
我们开火车再读一遍!小小火车开得快,一开开到你这里。
3、同学们,你们能看着屏幕上的图片,说说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吗?(课件)爸爸下夜班在睡觉,我和妈妈轻轻地做事
4、同学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内容,不知道课文读得好不好呢?谁来接读课文?(找六生)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里出现的最多的词语是什么呢?
二、精读品悟 想象体验
1、谁找到了?快说说。生答:轻轻地
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真棒!
2、下面请大家也去读读课文,看看谁在轻轻地做什么呢?
3、第一、二自然段 ①教师:谁想谈谈?
生谈:妈妈在轻轻地穿衣,轻轻地走路,轻轻地开门,轻轻地说话 教师:你是从课文哪里知道的呢?
学生:我是从第一第二自然段里知道的。
教师:请你用读告诉大家妈妈是在轻轻地做事吧!
学生读后师评价:老师觉得妈妈不是在轻轻地做事呢,声音好大呀!既然是轻轻地,就要读得轻柔,语速稍慢!请大家看着大屏幕也试试吧,注意红色的字要读得轻柔缓慢。(课件)
教师:谁想试试?
一生读后,教师:谁说说他读得怎么样?
一生评价后,教师:那你能比她读得还好吗?或者:看来他读得你不是很满意,那你一定比她读得还好喽?你快读读吧!
教师:的确读得美!老师也想和你比一比!教师范读后:谁还想和她比一比?
②同学们,在我们的课文里,用了一个标点符号,代替了大家刚才所谈的,它就是我们学过的省略号。那么,妈妈除了轻轻地穿衣、走路、开门和说话以外,还轻轻地干了什么?请大家发挥想象力,和同伴谈谈你的想法吧!
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出示课件)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谁来填一填?(找二生)
4、第三自然段
同学们,妈妈为什么要轻轻地做事呢? 学生:因为爸爸在睡觉!
教师:你是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
学生: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教师:请你为我们读一读!
学生读后,教师:原来爸爸是在睡觉!同学们,夜晚本来是人们休息睡觉的时候,可是爸爸还要上夜班,多辛苦呀!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平时是怎样辛苦的工作的吗? 找3---5名学生谈 教师:爸爸妈妈这么辛苦,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又该怎样去关爱辛苦父母呢?学生谈做法。教师:你们真是懂事的好孩子!
5、教师:那就请懂事的孩子们再到课文里去找一找:除了妈妈,还有谁在轻轻的做事?
学生:还有我
教师:请你读出这部分内容,学生读后,教师:听得出,你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同学们我们就要这样读书,要和生活、经验、经历联系起来,这样就会读得真、读得美。请同学们也像刚才读第一二自然段那样,把你的感受用声音中表现出来。
学生读后,教师:谁想读?老师有个提议:咱们男女生赛读,看谁更能读出对父亲的关爱之情(出示课件)
6.我和妈妈这样轻轻地做事,没打扰爸爸的美梦,心里会有什么感觉呢? 学生:开心!快乐!幸福!
难怪妈妈和我会默契的会心一笑,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看着大屏幕一起读出开心快乐和幸福!(出示课件第六段配图)
7.总结全文 配乐接读
同学们,老师从你的声音里听出了爱,听到了情,老师很感动!你们看到老师手里拿着的信封吗?这里面装着的都是你们的亲人写给老师的信,信上出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的孩子长大了!同学们,父母之爱天高地阔,我们终其一生也难以回报!希望同学们都能张大善于发现的眼睛,敞开勇于感受的心,从一点一滴开始,去关爱父母、体贴父母!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家人间无声却感人的关爱之情吧!同学们看大屏幕,你们读红色的段落,老师读蓝色的段落!
三、指导书写
四、布置弹性作业
课下请同学们把课文有感情的朗读给爸爸妈妈听,把课文里喜欢的词语写在词语花篮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