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2011课标版《4.100以内数的认识 : 数的读写》优质课教学设计_3(模版)
100以内数的认识
读数写数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 36 页到 37 页,37页做一做及练习八5—8题。
学习目标
1、能知道几个十就在计数器上的十位上用几颗珠子表示,几个一就在计数器的个位上用几颗珠子表。
2、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3、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的名称和顺序。
教学重难点
1、掌握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
教学准备
计数器、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数的组成。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老朋友,大家看,他是谁?我们一起看看,小精灵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课件:一捆和两根小棒)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为什么?(2)同学们,还记得这个是什么吗?(出示:计数器)那我们来看,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个是什么数位?第二位呢?(课件演示)
(3)12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呢?
小结:在十位上拨一颗珠子,表示1个十;在个位上拨2颗珠子,表示2个一,合起来就是12。
(4)同学们再看这里又是几捆小棒?(课件出示两捆小棒)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20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呢?
2、“
11、20”的读写。
3、小结:上学期,我们借助小棒和计数器学习了20以内数的读写,那么是否也可以用摆小棒和拨计数器来学习100以内数的读写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二、创设情境,引入问题(一)复习数数,引出读写。
1、师出示情境图:从纽扣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认真观察钮扣图并交流。
3、小结:我们分别知道了这三种颜色纽扣的个数是40、27、33,这些数都比20要大,但都是100以内的数,它们应该怎样读,怎样写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100以内数的读写》(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3。
引语:以前,我们能用小棒,还能在计数器上表示20以内的数,现在同学们能用小棒、计数器来表示这些数吗?(指板书)
1、读写40(1)同学们自己动手试一试,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在计数器上试着拨出来,然后说说自己是怎么拨的,为什么?(2)学生摆小棒,说说你是怎么摆的?
(3)请同学到讲台前在计数器上拨珠子表示“40”,为什么要这样拨珠子?
(4)你能对着计数器写出这个数吗?说说你是怎么写的?
学生汇报。
(5)大家一起来读出这个数。
学生齐读。(读作:四十)
师说明:读数时先读十位上的数,再读个位上的数。
2、读写27(1)师:同学们,整十数你们都会写会读,如果不是整十数,比如“二十七”,你们会用小棒表示吗?请你用最快的速度摆小棒表示“27”。
生说师摆
(2)生在计数器上表示拨珠子表示27。(3)怎么写?生汇报。
(4)谁能大声地把这个数读一读。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同学们看,如果老师在十位上拨7颗珠子,在个位上拨2颗珠子,可以用数来表示啊?(生答:72)
(5)大屏幕出示两个数,观察这两个数有什么特点?(这两个数都是由2和7两个数字组成的)
(6)那27中的2和72中的2表示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
3、读写33,独立操作
(1)33应该怎样用小棒和计数器表示呢?请大家独立完成,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行!
独立完成后,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摆小棒并在计数器上拨珠子表示“33”。
(2)读写“33”。
(3)引导学生观察、思考:33中的两个“3”意思一样吗?
学生交流汇报:不一样,左边的“3”在十位上,表示的是3个十;右边的“3”在个位上,表示的是3个一。
(4)小结:相同的数字在不同数位上表示的意义不相同。
4、读写100(1)三种颜色的纽扣一共是多少粒呢?(100粒)100用小棒怎样摆?(2)学生汇报,师课件演示。
(3)一个百在计数器上该怎样拨珠?学生个别汇报,师演示。(4)学生对着数位表,互相说一说:从右边起,第一、二、三位分别是什么数位?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5)引导学生观察:写数和读数是从哪边开始的? 引导学生小结: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6)100以内的数应该怎样写呢?(出示写数歌)。(7)100以内的数应该怎样读呢?(出示读数歌)。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完成课本第37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请个别学生读数。
2、完成课本第38页练习八第5、7、8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第二篇:千以内数的读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读写 1000以内的数,知道每个数的组成。
2、通过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中间、末尾有“0”的千以内数的读写。
2、发展学生的数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计数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我听说咱们班的同学读数读的很好,我在计数器上拨几个数,看你们能读出来吗?(师拨数,生读)
二、探究新知
1、学习读数:
同学们读数读的真棒,现在我要增加点难度,看你们能读出来吗?(师拨一个三位数126)谁能试着读一读。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数,你能发现什么?
师:大家可以试着读这些数,有不会的可以小组内讨论讨论,也可以求助老师。
师:谁能说说它的组成,能根据组成来读吗?
2、中间有0和末位有0的数的读法
计数器出示304、580
师:同学们,这两个数你们能试着读出来吗?(生试着读)说说你是怎么读的?
师总结读法
师引导小结:像304这样中间有0的三位数,我们就读几百零几;像580这样末尾有0的三位数,我们就读几百几十,末尾的0 都不读。
师:同学们都会读这些数字了,老师相信你们结合自己写百以内数的经验,一定能把千以内的数写好!你们想不想写出这几个数?
学生试着写数,说说你是怎么写的?写数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课件出示:有一个粗心的小朋友,在写数时出现了下面的错误,你们能帮他改过来吗?(生改正)
3、师总结写数
谁还能说一个带有零的三位的数字?
同桌互相说数,摆数。
师生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我们该怎样读写千以内的数?
三、巩固练习
1、读出下面各数。(课件出示,图略)
广场上有330只鸽子。天空中有580个气球。
一共收回326节旧电池。飞机每秒大约飞行250米。
2、写出下面各数。
有八百六十八人跑马拉松。
这片树林有九百五十棵树。
3、你会数钱吗?请你来帮忙!
()元
4、画珠子。
5、填空
(1)一千里面有()个百。
(2)940是由()个百和()个十组成的。
(3)4个百和9个十组成的数是()。
6、看图填空。
四、拓展游戏。
(教师出示分别写着6、4、0、的三张卡片,教师说要求,让学生按要求排数。)
请你写出最小的三位数406。请你写出最大的三位数 640。他们的差是多少呢?大家可以研究一下。
五、课堂总结
师:说说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有哪些?
第三篇:《1000以内数的读写》教学设计
《1000以内数的读写》教学设计
滦县第二实验小学:杨彩莲
【教学内容】冀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6~27页。【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使学生会读、写1000以内的数。因此在教学中用计数器帮助学生读数、写数,而且借助计数器可以让学生比较形象直观地建立数位的概念。教师提供给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读数的时候数位中间有0的要读零,而末尾的“零”不读,写数时中间和末尾的0都要写出来。【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借助计数器认识个、十、百、千等计数单位,知道数位的顺序,能够正确读写1000以内的数。
2、过程与方法:结合直观图一百一百地数正方体,经历认识10个一百是一千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体会相邻数位间的十进关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放手让学生迁移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尝试读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学习认真观察、思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千”,掌握10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教学难点】中间、末尾有零的数的读、写方法。【教具准备】课件、计数器、计数器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邀请到了我们的一位好朋友,大家想知道他是谁吗?(想!)(课件出示动画人物米奇的图片)今天,米奇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交流。米奇要考考大家,给大家带来了三道题,课件出示:
1、一个一个地数,从990数到10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540数到630。
3、一百一百地数,从100数到800。
学生分别口答这三道题,集体交流、订正。
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数1000以内的数大家已经掌握得非常好了,那么,1000以内的数怎么读、怎么写呢?让我们一起学习——《1000以内数的读写》。(课件出示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1000(1)当数较少物体的个数时,我们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下面,同学们一起数:一个
一、2个
一、3个一(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从1个一数到10个一)
得出:10个一是十。也可以说,10里面有几个一?(10里面有10个一)板书:10个一是十。
(2)当数较多物体的个数时,我们可以十个十个地数。下面,同学们一起数:一个
十、2个
十、3个十(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从1个十数到10个十)
得出:10个十是一百。也可以说,100里面有几个十?(100里面有10个十)板书:10个十是一百
(3)当数更大的数时,可以一百一百地数。下面,同学们一起数:一个百、2个百、3个百(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从1个百数到10个百)
得出:10个一百是一千。也可以说,1000里面有几个一百?(1000里面有10个一百)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2、感知1000。
课件出示图片:(1)1000条鱼.(2)1000枚硬币
3、认识计数单位——千。
千和一(个)、十、百一样都是计数单位。千和百之间的进率也是10,因此,一(个)、十、百、千这四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4、认识数位——千位。
(1)出示计数器并提问:同学们,让我们见见我们的老朋友,这是什么?(计数器)计数器上哪些朋友是你认识的?(个位、十位、百位)个位、十位、百位分别在哪个位置?(学生口答出个位在右边起第一位,十位在右边起第二位,百位在右边起第三位)。百位左边还有一个数位,是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千位并结合计数器指出千位在什么位置。教师分别在计数器的个位上、十位上、百位上、千位上拨一颗珠子,引导学生得出:个位上1颗珠子表示1个一,十位上一颗珠子表示1个十,百位上一颗珠子表示1个百,千位上一颗珠子表示1个千。
(2)课件出示数位顺序: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学生进一步理解、领悟数位顺序)5、10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师将事先做好的四张拨有数的计数器图片贴在黑板上:
第一层:学习不带0的1000以内数的读写
教师结合计数器图片讲解:同学们,我们在写数时,应该从哪位写起?(高位)百位上有几颗珠子?(1颗)百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几个几?(1个百)所以我们在百位上写1; 十位上有几颗珠子?(2颗)十位上的2颗珠子表示几个几?(2个十)所以我们在十位上写2;个位上有几颗珠子?(5颗)个位上的5颗珠子表示几个几?(5个一),所以我们在个位上写5,所以这个数写作:125;读数时也要从哪位起?(高位)百位上的1读作一百,十位上的2读作二十,个位上的5读作五,所以这个数读作:一百二十五。教师边讲解边对准相应的数位板书出写作:125 读作:一百二十五 第二层:学习中间有零的1000以内数的读写
(1)观察:哪位上没有珠子?这个数该怎么读?怎么写?小组讨论,合作学习。(2)试着写出这个数,读出这个数,并用语言叙述一下你是怎样想的。
(3)小组派代表汇报,并请一名同学边讲解边板书出:写作:503 读作:五百零三(4)教师小结:写1000以内的数时,中间的0要写出来,这个0起一个占位的作用;读数时,中间的0读作零。
第三层:学习末尾有零1000以内数的读写
(1)观察:哪位上没有珠子?这个数该怎么读?怎么写?小组讨论,合作学习。(3)试着写出这个数,读出这个数,并用语言叙述一下你是怎样想的。
(3)小组派代表汇报,并请一名同学边讲解边板书出:写作:460 读作:四百六十(4)教师小结:写1000以内的数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要写出来,0起占位的作用;读数时,这个数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第四层:学习1000的读写法
(1)观察:哪位上没有珠子?这个数该怎么读?怎么写?小组讨论,合作学习。(4)试着写出这个数,读出这个数,并用语言叙述一下你是怎样想的。
(3)小组派代表汇报,并请一名同学边讲解边板书出:写作:1000 读作:一千
(4)教师小结:写1000以内的数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要写出来,0起占位的作用;读数时,这个数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基本练习:读写小竞赛
(1)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2)师生集体交流、汇报。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休息一会儿:师生一同边说边做动作:公鸡喔喔叫,小熊伸懒腰,小兔跳跳跳,小猫睡懒觉。(学生趴在桌子上睡觉)。师:放羊村里的四只小羊被灰太狼抓住的幻灯片:同学们,不好啦!羊村里的四只小羊被灰太狼抓住啦,我们快去救救它们吧。灰太狼说,本大王今天心情好,只要你们能答对我给你们出的题,我就放了你们。我们先救谁呢?
1、预设:先救喜羊羊
播放幻灯片,出示灰太狼给喜羊羊出的题,即数学书第27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汇报结果。教师强调:“零”这个字的最后一笔“点”不要忘了写,“八”不能写成“人”或“入”,“五百一十二”不能写成“五百十二”,“一千”的“千”不能写成阿拉伯数字“4”。
2、预设:再救沸羊羊
播放幻灯片,出示灰太狼给沸羊羊出的题,即数学书第27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在数学书上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汇报结果。
教师强调:每一个数字都要写清楚,写规范,大小也要均匀。
3、预设:然后救美羊羊
播放幻灯片,出示灰太狼给美羊羊出的题,即数学书第27页练一练第3题: 学生在数学书上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汇报结果。
渗透:1000是一个四位数,最高位是千位,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并强调写1000时,不能多写0,也不能少写0,1000是先写1,再写三个0.4、预设:最后救懒羊羊
播放幻灯片,出示灰太狼给懒羊羊出的题: 我是小法官。(手势判断)
(1)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2)三百零九写作:390。()(3)七百二十写作:70020。()(4)890读作:八百九。()(5)706读作:七百零6。()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2、全课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千,认识了一个新的数位——千位,而且1000以内的数我们既会读了,又会写了,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希望同学们一如既往,勤奋努力,每天都做最优秀的自己!
五、布置作业,及时反馈
课堂作业:数学书第27页的第4题。板书设计:
1000以内数的读写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
写作:125 写作:503 写作:460 写作:1000 读作:一百二十五 读作:五百零三 读作:四百六十 读作:一千
第四篇:《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3
10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第76页例7,练十六第4—5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位的含义,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2.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3.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学难点:总结、归纳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揭示课题。
1、读出下面各数。并说说各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它们各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
5611 2433 1125 6723 9800
2、在○里填上“>”或“ <”。
51○56
33○47
200○98 899○1000 让学生独立思考填写。并分别提问:你是怎样进行比较的?
3、导人新课,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那么怎样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呢? 板书课题:10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位数不同的数的大小比较。(出示挂图学习例7)
(1)比1430和980的大小。
师:1430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比一千大.还是比一千小?在计数器上拨出来。980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够不够一千?在计数器上拨出来。指导学生观察思考:1430是四位数,最高位是千位,这个数超过一千;而980是三位数,最高位是百位,这个数不够一千。那么1430与980哪个数大?(2)反馈练习:999○1000 836○99 3015○989 师提问,学生思考后回答: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先比什么?怎样确定谁大谁小? 小结: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
/ 2
2、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
(1)比较3864和3529的大小。
让学生读题,然后在计数器上拨出3864和3529 小组讨论,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
交流:这两个数都是几位数?最高位是几?3864最高位是几千?3529呢? 启发学生思考:3个千与8个百和3个千5个百哪个小? 板书:3864<3529(2)反馈练习:4005○3989 5798○6010 让学生说一说,位数相同的数怎样比较数的大小? 小结:位数相同的数,先比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的数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次高位,依此类推,反之,则小。
三、模拟训练,拓展应用。
1、填空:
(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三位是(),第四位是()位,万位是第()位。
(2)一个四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2、完成练习十六第4、5题。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28□3 >2867 7□00>7240 646 > 6□2 □49 > 413 4293 > 4□63 15+7< □+7 20-20÷5 > □-20÷5
4、找规律,填一填。
(1)596、597、()、()、()
(2)1720、1730、()、()、()
(3)5000、5100、()、()、()
(4)1360、2360、()、()、5360、()
(5)2130、3240、()、()、6570、()
(6)9999、8888、()、()、5555、()
四、课堂总结、完善认知。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说说怎么比较10000以内数的大小。
/ 2
第五篇:《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学习需求分析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且基本上已能数百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旨在让学生在掌握数序的同时,了解数数方法的多样化及如何按规律选择合适的方法数数,这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百以内写数、比大小的基础。
二、学习者分析
一年级的很多学生在未学习这一课前,已能数出100以内的数,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常常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但孩子们的头脑中,还未有100以内数的概念,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三、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33-37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教材很注重学生数感的建立,主题图给了学生100这个数有多大的概念,通过估计和比较建立数感。教材还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例题1、2、3的教学都是在学生的动手实践中进行,通过操作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初步掌握数100以内数的方法。教学重点: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与数感
教学难点:数拐弯数,即: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教具准备:100根小棒、10根皮筋、课件
四、学习目标设计
1.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感受100以内数的大小,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与数感。
2.学生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百。
五、选择和利用教学媒体:幻灯片
六、学习过程设计
一)、情境创设,初步感知
(一)情境创设:在绿绿的草地上来了一群羊,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课件呈现)
1.数羊:课件一只只的呈现,让学生数出10只之后,一起将百羊图呈现出来。
2.估羊:估计一下,这里来了多少只羊?
(1)先让学生估计,大概多少只,并说出自己的估的结果;
(2)老师在课件上圈出10只,再让学生估,并让学生说出自己是怎么估的。
3.验证:老师在课件上10只10只地圈,学生10个10个的数。一直数到100。【设计意图:借助主题图,为学生提供现实素材,初步认识100,同时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感受估算在生活中的意义。】
(二)点明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00以内的数,来学习数数与数的组成。(板书)
(三)认识比较:谁来说一说:我们把100和我们以前认识的20比较一下,你有什么感受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后,进一步体会100比以前学过的20多得多,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在操作中体会:
1.数一数,摆一摆:要求学生一边数数,一边一根一根地拿出小棒。
(1)数到21根时停下来。当学生手里拿着一大把小棒时,老师提出要求:谁能想办法,让别人一眼就知道你手里有多少根小棒呢?引导学生用10(也就是成捆的小棒)来帮忙,因为我们以前学过10个一是十;将20摆成两捆加一根。
(2)提问:21是由几捆加几根?也就是说21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数一数,捆一捆:
(1)接着21继续往下数,一根一根的边拿边数,当数到29时,让学生停下来,问:下一个数是多少?现在桌上一共有两捆小棒加几根了?如果我们再加一根小棒,是不能又能捆成一捆了?
(2)动手将十根捆成一捆,再让学生看看:一共有三捆,也是就三个十,即30。
(3)用同样的方法来完成:39、49、59、69、79、89后面分别是多少。每满十根,就让学生捆成一捆,并让学生说一说:那个整十数是由几个十组成的。
(4)数到99时,再次停下来。问:99添上一是多少?那100根小棒一共有几捆呢?
(5)十个十个地数,也就是一捆一捆地数,10个十是一百。再将十捆小棒捆成一大捆。反过来强调:一百里面有几个十。【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使学生借助小棒,学会手口一致地数数,突破难点,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的认识,并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百。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从整体上感受100的大小。】二)在活动中内化:
1.数小棒:师生一起从五十七数到六十三,再接着数到七十二。
2.数泡泡:数一数小猪吹了多少个泡泡。
(1)讨论:有什么好方法能够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数清所有的泡泡呢?小组讨论后,再请各组代表发言,说说每组的方法。
(2)让学生自己独立数。
(3)学生汇报数的方法:1个1个地数、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4)师小结:不管用哪种方法数泡泡时,我们最好都应将数过的泡泡做上记号。如果是10个10个地数,我们就将泡泡10个10个的圈起来。这样就不会有遗漏,也不会有重复了。【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活动,再次将难点突破,感受十的作用,同时丰富学生数数的方法与经验。】
三)、理解整十数的组成:
1.猜一猜:课件呈现40根杂乱摆放的小棒,让学生猜:哪位同学能一眼看出是多少根小棒?
2.想一想:如果想一眼就看出这里有多少根小棒,我们得请谁来帮忙?引导学生请出十来帮忙。课件演示:将杂乱摆放的40根小棒,每10根捆成一捆,刚好可以捆成4捆。
3.说一说:这样,我们就可以说:40是由4个十组成的。那30呢?60呢?90呢?
4.小结:如果我们将40一个一个地数,我们要数多少次?也就是40里面有多少个一?但如果我们将40十个十个地数,我们只要数4次,也就是40里面有多少个十?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整十数的组成,突出计数单位十。】
(四)理解非整十数的组成:
1.猜一猜:课件先出现4捆小棒,再出现6根。让学生说出这是多少?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说出:4捆表示4个十,6根表示6个一,合在一起组成了46。
2.说一说:46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呢?引导学生说出:46是由4个十与6个一组成的。
3.摆一摆:
(1)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是64根呢?它又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提醒学生不要与46弄混淆了。
(2)请你摆一摆: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是35根。那35又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设计意图:借助小棒与动态的演示,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并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一个数,加深学生对数的认识与对计数单位的理解。】 三)、实际应用,强化新知(形成性评价)
1.数数接力:按座位顺序,从1数到100。
2.比一比:数一数黄夹子、蓝夹子各有多少个?(练习八的第1题)让男生数黄夹子,女生数蓝夹子,赛后让学生说说感受。
3.估一估:练习八的第2题,先让学生圈出10颗,再估一估有多少颗。
4.数一数:练习八的第3题。让学生脱离小棒数出来。
5.填一填:练习八的第4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将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强化巩固,也是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基本反馈。】 四)、全课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能对本课知识有个整体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