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5上4-1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高密市朝阳第二小学 曹锋霞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理解并会表述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描述、分类、抽象概括的能力。
3.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探索的乐趣,积累活动经验。教学重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理解等式和方程的关系。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并问学生玩过跷跷板吗?生:玩过
师点出来不平衡才能让跷跷板一上一下,引出天平,天平是平衡的。这节课要用到天平信息窗情境图。
谈话:管理员叔叔正要给熊猫喂米粉呢!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结合学生回答,课件点击出示信息。提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回答:米粉重多少千克?
谈话:这只熊猫每次吃多少米粉呢?我们借助天平来研究研究。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喜爱的大熊猫入手,创设了喂养熊猫的情境,通过借助研究熊猫每次吃多少米粉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顺势引出天平,体现天平产生的必要性,使等式、不等式这些素材的提供有了直观的支持。】
二、合作探究 获取新知
1、找出米粉这组资料的等量关系,用字母表示。(1)提问:我们先来看的资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这只熊猫一次需要为一碗米粉,盛米粉的碗重20克
(2)根据情境图所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根据“盛米粉的碗重20克,碗和米粉的重量是70克”这句话写出等量关系式。(3)先自己写一写,再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米粉的重量+碗的重量 =总重量
(4)教师板书“米粉的重量+碗的重量 =总重量”这个等量关系式,并提问: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这个等量关系吗?先自己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汇报:如用a表示米粉的重量,上面的等式就可写成a+20=70。
(5)教师小结:刚才大家用了不同的字母来表示未知数。其实一般情况下,我们用字母x来表示未知数。上面的等式就可写成x+20=70(板书)。
【设计意图:师生在共同的操作过程中,经历了天平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动态过程,使学生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深刻的理解天平左右两边质量相等,天平才会平衡,天平平衡了,就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天平的平衡情况。使得学生体验到具体的数量关系可以用抽象的符号化的式子表示,培养了学生的符号意识。】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2、借助天平理解等式的意义。
根据“x+20=70”:等号左边求得是什么?(碗和米粉的重量)等号右边是什么?(砝码的重量)
像上面这样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等式有哪些特点呢?下面,我们借助天平来研究一下。(出示天平)
(1)提问:你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如果学生对天平的用途、构造及使用方法不了解,教师可以做简单的介绍。)
(2)天平的左盘放了一碗米粉,右盘是50克的砝码。放碗的一头重。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想办法让天平平衡吗? 右盘加上20克的砝码,天平平衡了。
提问:根据天平平衡的道理,你能用一个等式表示这个天平左右两边的关系吗? 20+50=20+50(板书)
(3)天平左盘放入一个20克砝码和一个小正方体,右盘放入50克砝码。
谈话:小正方体的重量我们不知道,可以用X克来表示。用一个等式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的关系,可以怎样写。
20+x=50(板书)
(4)出示两台平衡的天平:一台左盘放两个x克小方块,右盘放一个100克和50克砝码。另一台左盘放3个x克的小方块和10克的砝码,右盘放一个100克砝码。
要求:用等式表示出天平左右两边的关系。x+x=150 3x+10=100(板书)
(6)谈话:通过前面的实验,我们知道天平平衡的现象可以用等式来表示。像前面我们研究的“x+20=70”借助天平就容易理解了。
3、揭示方程的意义。
(1)提问:刚才我们研究出这么多的等式,像x+20=70 10+10=20 20+x=50 50+50=100 4x=200 x+x=150 3x+10=100,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
引导学生分成两类:含有字母的是一类,不含字母的是一类。我们把含有未知数的这类等式叫做方程。(板书)
(2)组织学生讨论:X+5是不是方程?2+3=5是不是方程?说明理由。(3)组织学生交流:判断是不是方程,你觉得必须符合什么条件? 方程必须含有未知数,还必须是等式。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亲自经历对式子的分类过程,而分类的过程,是让学生找出式子共同点和不同点的过程,也是感悟和辨析的过程,更是理解和抽象概念的过程。学生在经历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形成概念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在黑板上圈出等式和方程这一活动,为学生理解等式和方程的关系提供直观的素材,分析关系也是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沟通概念间的内在联系的过程,同时渗透了集合思想。】
三、巩固练习加强应用
1、出示自主练习1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让学生说说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出示自主练习2,看图列方程。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出示自主练习3,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从用方程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的相等关系,到表示具体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是学生思维的一个跨越。练习的设计层次性强,由易至难,有意识的引领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起由等量关系到方程的思维方式,完善了方程这一数学模型,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数学的应用的价值,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回顾反思 总结提升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总结提升。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第二篇:方程意义教学设计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华宁县甸尾小学 王 惠
教学内容: 教材53页、5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式与方程的意义,明确方程与等式的关系,会用方程表示生活情境中简单的数量关系。
2、通过学生观察思考,探讨交流,培养学生抽象、归纳和概括 的能力。
3、感受方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进一步探究方程知识的乐 趣和欲望。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教学难点: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一、复习旧知,为新课做铺垫
(一)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式子
1、一个皮球的价格是a元,买5个皮球应付()元。
2、哥哥b岁,比妹妹大a岁,妹妹()岁。
3、小芳看一本x页的故事书,每天看4页,需要用()天看完。(二)、复习等式
以练习的形式引导学生说出等式的意义:数学中用等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二、学习新课,认识方程
(一)、创设情境,抽象数学算式
1、认识天平(称)
(1)教师演示课件,提问:①这是什么? ②天平有什么作用?天平的原理是什么呢?(2)学生积极回答,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想法。
(3)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天平可以用来量取物体的重量。今天这 节课我们就利用这个天平进行演示来研究一下相关的数学问题。
2、创设情境,抽象数学算式
(1)一个天平左盘上放了一个玻璃杯,右盘上放了100 g重的砝码,正好平衡。师:请看这幅图。
思考: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生答。
师:对,我们找到了这样一个等量关系,(课件出示:1个空杯子=100g)
3.课件出示第三幅图:一个天平左盘上放了一个加约150毫升水(红色)的玻璃杯,右盘上放了100 g重的砝码,天平左低右高。师:如果我们在杯中加约150毫升的水呢?为了大家看得更清楚,老师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
问:这时发生了什么变化?(生能答:杯子里倒了水,水有重量,天平就不平衡了。)
问:如果水重x克,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结果吗? 生回答后,课件、卡片出示:100+X>100 4.课件出示第四幅图:一个天平左盘上放了一个加了水的玻璃杯,右盘上加了100 g重的砝码,天平还是左低右高。
师:天平出现了倾斜,因为杯子和水的质量加起来比100克重,要使天平平衡,该怎么做?(增加砝码)对,要需要增加砝码的质量。师:怎么样?刚才左低右高,现在呢?(生能答:还要加砝码)那就在加100 g重的一个砝码。(课件演示:右盘上再放100 g重的砝码,天平出现左高右低。)
师:现在什么情况?(生答:左高右低)这种情况你能用式子来表示吗?可以同桌讨论。
学生回答后课件、卡片出示: 100+X<300 问:观察列出的两个式子,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这个问题可能稍有难度,教师可以引导:当天平两边不平衡,一边比一边重时,要表示两边的关系,我们就可以用这样的不等式表示。(板书:不等式)
问: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不等式吗?
(学生列出不等式,教师选择两个写在卡片上贴于黑板。)5.课件出示第五幅图:一个天平左盘上放了一个加了水的玻璃杯,右盘上放了250 g重的砝码,天平平衡。
师:下面老师把其中一个100 g重的砝码换成50 g重的砝码。你再来观察一下。
(学生看到都说:平衡了)问:谁来表示这个式子? 学生回答后课件:100+X=250 师:仔细观察以上的式子这个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知识方程。那么方程的什么呢? 请同学组织回答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
师: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方程,那么我们要怎样来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呢?
两个条件:一定是等式 一定含有未知数
三、探究交流,抽象概括
1、判断以下的式子哪些是方程
2、辨析
(1)100+200=100+200(2)100+x>200;100+x<300(3)100+x=250 这三组式子中哪个是方程?什么是方程?怎样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3、思考:方程与等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方程是否一定是等式? 等式是否一定是方程? 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方程。
四、巩固提高,形成技能 1.说一说——列出方程 2.练一练
(1)你能根据已学知识写出至少一个列出方程吗?(2)你能根据下面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①王涛去商店买了3本笔记本,每本X元。他付给售货员阿姨20元,找回2元。
②张华从家到学校有500米,他每分钟走60米,走了X分钟。离学校还有80米。
(3)怎样才能使两个杯子里的水一样多?
3、你知道吗?
课件动态显示关于方程的小知识。
你知道吗?早在三千六百多年前,埃及人就会用方程解决数学问题了。在我国古代,大约两千年前成书的《九章算术》中,就记载了用一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史料。一直到三百年前,法国数学家笛卡儿第一个提倡用x、y、z等字母代表未知数,才形成了现在的方程。
五、总结提升
1、什么是方程?
2、怎么列简单方程? 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方程的含义:100+X=250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方程和等式的关系:方程一定是等式 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第三篇:《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襄州区实验小学 陈敏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2-63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楚方程和等式两个概念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真的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自主的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弄清方程与等式的异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生活中有很多工具可以测量物体的重量,你知道有哪些?(2)(课件出示天平)说说你对天平有哪些了解,生发言后,师简介天平可以测量物体的重量,还可以判断两个物体的重量是否相等,在使用天平时一般左边放物体,右边放砝码,两边物体重量相等时,天平会保持平衡,指针在中间。
二、探究新知
1、了解什么是等式和不等式。
(出示一架天平的左边是有物体20克和30克,右边是50克。)师:能不能列一个数学式子表示?
生:20+30=50
引导总结得出这是一个等式。师:像这样用等号连接起来的式子叫等式。(再出示天平左边是20克的物体和?克的物体,右边是100克的物体。)师:这里的问号表示什么意思?根据这副图,你能不能列一个数学式子?
师:你认为用哪个式子更能表示天平两边是平衡的? 引导得出:20+x=100 表示天平左右两边是平衡的.依次出示图片,学生用式子表示为 80<2χ 50+2χ> 180 3χ=180
2、探究什么叫方程
①20+30=50 ②20+x=100 ③3χ=180 ④80<2χ ⑤50+2χ> 180 思考:你能说说这些式子有什么区别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合作交流汇报: 生:①、②、③是等式 ④、⑤是不等式。生:①是不含字母 ②、③、④、⑤含有字母 生:①是等式 ②、③是方程 ④、⑤是不等式(课件出示)
②20+χ=100
⑥ 3χ=180
⑧100+2χ=3×50
师:观察这几个式子,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师:我们给它起个新的名字,称为“方程”,谁能总结一下:什么叫方程?小组讨论 学生总结概括方程的意义(教师板书方程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不是。)你会自己写出一些方程吗?学生写完后同桌之间交然后汇报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63页看看插图中三位同学写了哪些方程。(学生阅读课本)
练习:下面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①5-χ=12()② y+24
()
③ 5χ+32=47()④ 28<16+15()⑤ 0.48÷χ=6()⑥ 35+65=100()⑦ χ-21> 72()
师:如何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归纳小结:方程的特点:是一个等式,且含有未知数。
3、理解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师:知道了什么是方程,我们来研究一下方程和等式有什么区别?
聪聪也列了两了式子,不小心被墨水弄脏了。猜猜他原来列的是不是方程?
(1)6χ+()=78
(2)36+()=42
学生反馈
师:第一题为什么是方程?第二题为什么不一定是方程? 师:方程和等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方程是否一定是等式?等式是否一定是方程?(小组讨论)
师:你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示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吗?
引导概括得出: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三巩固练习
练习题:
一、判断、二、看图列方程、三、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略)
四、拓展新知:(出示资料)了解方程的历史和发展
五、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疑问?
六、布置作业
完成第63页 “做一做”
1、2题。
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第四篇:《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提出研究问题 1.直接揭题
师:今天的学习我们要借助一个新的朋友?想知道是谁吗?---天平。
在哪见过?数学课也来用天平,我们看看从天平中能读出哪些数学。
2.导入新课,出示天平:让学生说一说对天平有哪些了解?
【预设:让学生自由发言,可能会说:天平有两个托盘,中间有指针;天平一边放物品一边放砝码,物品的重量与砝码的重量相等。】
二、实践操作,建立方程模型
1.用天平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有助学生抽象出式子(1)只含有数的式子
①看课件演示(平衡图),写出50×2=100和50+50=100。②看演示课件(不平衡图),写出180>100。(2)含有未知数的式子
①杯子里重量不知引出未知数用字母表示。
②猜测:天平左盘是180克,右盘是100克,如果将杯子放入左盘会出现什么情况?
③根据不同情况写出式子。
100+X=180 100+X<180 100+X>180 ④课件呈现:写出式子:50+X=100+100 30+30+2X=158 3X=2.4。
【设计意图:这些实物图,将数学知识置于情境之中,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写出等式、不等式,含有未知数的和不含未知数的。】
2.方程的认识从表面趋向本质
(1)在分类比较中认识方程的主要特征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自己的分类让别人看出不一样来。
预设:学生可以分成两组有未知数和无未知数 分成三组含有未知数、等式、不等式 分成两组等式、不等式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分类对比,形成表象,教师引出概念,使学生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
(2)要体会方程是一种数学模型。
使学生领悟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因此,新的教材中增加了不等式,增加了不含未知数的算式,通过通过类比、分析、归纳,形成数学模型,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再用严谨的语言来表述。
三、实际运用,升华提高
在“看”“说”和“写”中体会式子 1.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 35+65=100 x-14>72 y+24 5x+32=47 28<16+14 6(y+2)=42 【让学生加深对方程的意义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2.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也一定是方程。进行判断,你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示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吗?学生操作。
3.儿时的方程20+()=100与20+X=100 上面的方程可以表示生活中哪些事情?结合方程讲出它的故事。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加深对方程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用数学知识描述自然现象,充分让学生经历分析数量关系,寻找等量关系----建立方程的过程,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方程打下基础。】
4.方程产生的文化背景
早在三千六百多年前,埃及人就会用方程解决数学问题了。在我国古代,大约两千年前成书的《九章算术》中,就记载了用一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资料。一直到三百年前,法国的数学家笛卡儿第一个提出用x、y、z等字母代表未知数,才形成了现在的方程。
【设计意图: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
个数学知识的形成都凝聚着人类智慧与汗水。因此学生在学习前人给我们带来的经验同时,也要了解数学文化。通过这部分知识的讲解,学生对方程的产生有了初步的印象。】
5.解决生活中的问题:180大于100,怎样使天平平衡。6.(1)看图列方程。
(2)文字叙述题:为准备五年级组足球联赛,陈老师买了4个足球,每个足球y元,付出300元,找回20元。
四、课堂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第五篇:《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知道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2、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教学重点:会根据题意列方程。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出示例1图,提出要求:你能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学生在本子上写。
指名回答,板书:50+50=100 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它表示等号两边的结果是相等的。
二、教学例2 学生自学
要求:
1、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关系。
2、小组同学交流四道算式,最后达成统一认识: X+50>100 X+50=100 X+50<100 X+X=100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这4道算式。
3、把这4道算式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先独立思考后再小组 内交流,要说出理由。学生可能会这样分: 第一种:
X+50>100 X+50=100 X+50<100 X+X=100 第二种:
X+50>100 X+X=100 X+50<100 X+50=100 引导学生理解第一种分法:
你为什么这样分,说说你的想法。
小结:像右边的式子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方程,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到什么是方程,读一读,不理解的和同桌交流。
指名学生说,教师板书: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提问: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个词比较重要?“含有未知数”“等式” 那X+50>100、X+50<100为什么不是方程呢? 提问:那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呢,在小组里交流。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三、完成“试一试”“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时围绕“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进一步理解方程的含义
四、课堂作业:练习一的1、2、3。板书:方程的初步认识 X+50=100 X+X=100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