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2:20: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第一篇: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首古诗两

教学目标:

1、认识“牧”、“骑”、“振”、“樾”等字。

2、理解古诗意思,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生词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瞧!夏天是山村最美的季节。天空那么蓝;远处是青青树林,池塘边,柳树上的嫩叶,象刚洗刷过似的。一幅动人的画面印入了我们的眼帘。

2、看图了解诗意:

A、谁能把你所看到的说说给大家听听?(指名说图意)

B、师总结:夏季的一天,诗人在房间里闷热难当,昏昏欲睡:于是他走出房间,来到树林里。看见整个树林枝叶繁茂,林间的小道上满是树荫,行走在这样的林间小道上,阵阵凉风迎面吹拂而来,好惬意。作者很高兴的将自己看见的情境,用诗句记录了下来。诗名就叫《所见》,你知道这位诗人是谁?(袁枚)

3、介绍作者:

这位清代的诗人将他看到这动人的情景,用笔记录下来,写成了一首小诗《所见》。古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现出丰富的画面。今天我们用读诗句、想画面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

释题:

见是什么意思?(看见)为什么是看见的意思?

見(见字原来是这样写的),儿指人,目指望人的眼睛,一个人睁大眼睛在干什么?(看)

所见就是?——所看见的东西。是谁看见呢?前面要加上诗人的名字,就是对题目完整的解释了。请一个同学把题目的意思完整说一遍。师配乐范读全诗。

二、初读古诗

1、指名读生字。出示:骑振蝉

2、记忆字形,骑字:左边是马意为牲口的代表,右边是音。是左形右声的字。

蝉:形声。从虫,单声。虫+单,它是一种特别可爱的小动物。夏天的时候,特别怕热,就趴在树上不停地叫,别称:“知了”。

开火车读生字,组词。

开来同学们预习的很认真。让我们听听古诗读得如何呢?

3、指名学生朗读全诗。

4、学生自读诗文,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欲:在诗中的意思是“想要”。

樾:“树阴”的意思。“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

鸣:“叫”的意思。

捕:“捉”的意思。

三、精读古诗

1、读第一、二句。

(1)观察课文插图,这是怎样的一幅图?(放牛的孩子,骑在牛背上。)想象: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优美动听、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中振荡。)

(2)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跃。这可真是一个快乐的小牧童,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牧童此刻的心情呢?

这是一幅多美的图画呀!同学们想不想也欣赏一番呢?请大家闭上眼睛,听着音乐,随着老师描述,想象自己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在一片茂密的树林里,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林间小路,咦!路的那头走来一头黄牛,牛儿吃得饱饱的,正晃悠悠地走着,背上还骑着一个十分可爱的小牧童,正走在回家的路上,他口里唱着响亮的山歌,那清脆、愉快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着。

是啊,让小牧童高兴的事可真不少,让我们和小牧童一起走进树林,大家边读边想,边读边看,瞧瞧小牧童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风景。

A美美的读一读。

B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2、读第三、四句。

(1)作者袁枚看到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听到那悦耳的歌声,正欣赏着,突然,一个小插曲出现了。

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A牧童在干什么?(观察他的表情。)

B牧童怎么知道树上有知了?(学生找到“鸣”字。)

C读到这里,你觉得牧童是个什么样的小孩?(活泼,顽皮,机敏,愉快,可爱„„)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谁能把这有趣的一幕读出来呢?个人读、小组读。

3、多美的一首诗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A 配乐诵读,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B 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背诵。

C 美美的吟诵整首诗。(齐背、个别背、)

(4)牧童捉到蝉了吗?编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板书设计:

所见(迷人的田园风光图)

牧童

黄牛

林樾

鸣蝉

教学反思:

上完《所见》这首诗后,我感觉自己有许多不足。

本诗生动有趣,生活情趣盎然,诗情画意,跃然纸上。

古诗中,天真烂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是孩子们喜欢的:坐在牛背上高声歌唱时的情景,是那样自在神气!捉蝉时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整首诗童趣横生,情趣盎然。严羽曾说:“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因此,诗趣,应该是我教学这堂课的灵魂所在。只有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到这种诗趣,他们才能在学习全过程中全心投入,浑然忘我。而一旦学生领悟到这种诗趣,那么他对诗的意境就体会得更真切。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领悟到这种情趣呢?

就这一点,我处理的不够好,没有把学生带入这样的情景中。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所改进。

第二篇:苏教语文二年级下1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知道这些字在诗句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初步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朗读、背诵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小朋友们,现在正是春天,天气暖和,百花齐放,人们心情舒畅。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古代诗人为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而写的两首诗。(板书:古诗两首)

二、教学《春雨》 1.板书诗题:春雨

2.解题:这首诗是唐朝大诗人杜甫写的节选其中的前四句,说的是春雨的特点。

3.教师范读一遍,领读两遍。4.看图导读,结合学习生字。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看图说出春雨细密、滋润万物、催开百花等特点。诗人是怎样来写这春雨的呢?(2)指名读诗句。

(3)出示生字卡片,学习生字。

乃:鼻音。共两画,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 “撇”。这里“乃”是就的意思。

随:su[,平舌音。左右结构,右部先写“有”,再写“l”。“随”是跟从的意思。

润:ron,翘舌音,前鼻音。左右结构,右部先写“门”,再写“王”。“润”是加水分,使东西不干枯的意思。

指名学生读生字,说说生字的笔画或结构,讲生字的意思。(4)分句讲读。

①指名读“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②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春雨像知道时节似的,当春天一到,它就下起来了)想一想:为什么诗人说它是“好雨”呢?(因为春天庄稼最需要雨水,所以诗人说春雨是好雨)对,这两句诗赞美了春雨来得及时。③齐读这两句诗。

④指名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⑤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潜入”?(“潜入”就是在人不知不觉中透进去)那么“随风潜入夜”该怎么解释?(夜间,好雨随着风在人们不知不觉中透进万物的内部)“润物细无声”是什么意思?(春雨细密无声地滋润着万物)谁能把这两句诗连起来解释一下?(春雨是在夜间,乘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洒落,细密无声地滋润着万物)你说得真好!春雨做了好事却不声不响,怎么不是好雨呀!⑥齐读这两句诗。5.总结。

这四句诗赞美了春雨及时而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反映了诗人的喜悦之情。6.朗读指导。

(1)掌握节奏、韵律(加点的是韵脚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好,是全诗的中心,其他都是围绕“好”来写的,是春雨“好”的表现。知,表现春雨善解人意。

“当„„乃„„”强调春雨好在下得及时。潜、细、无,强调春雨的美好品格。(3)教师范读或放录音。(4)学生自练。(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7.描红指导。(1)提示描红生字的注意点:乃:第一笔“横折折折钩”的横部宜横向右上取势,第一折和第三折宜斜向左下取势,第二笔“撇”须顶连“横”画,撇出时略带弧度。

随:第一笔和第二笔写成的“口”体形宜瘦,偏左定位,第三至第八笔写成的“有”宜于偏右略高处定位,中间和下部须留写“l”的位置,末笔“捺”弯曲俯仰有度,不宜平直。

润:左部“三点水”写法同前,右部首“点”定位宜高,第二笔“竖”和第三笔的“折”部等长,“门”中的“王”,三“横”间距相等,末“横”较长。

(2)学生自练描红“乃、随、润”3个生字。

三、布置作业

1.朗读《春雨》,熟读背诵。2.抄写“春雨”、“时节”各两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春雨》。2.默写“春雨”、“时节”两个词语。

二、教学《春晓》 1.板书诗题:春晓

2.解题:这首诗是唐朝诗人孟浩然写的。“晓”xiOo三拼音,左右结构,左部是“日字旁”,右部是“尧”,上面没有“点”。诗题里的“晓”是早晨的意思。“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3.教师范读,领读一遍。4.看图导读,结合学习生字。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看图:画面上是个什么人?她左手在拉起什么?她看到室外有哪些景物?(画面上是个古代女子,她左手拉起帘子,看到室外有桃花、小鸟和芭蕉等景物)(2)指名读四句诗。’

(3)出示生字卡片,学习生字。

眠:midn。前鼻音,三拼音。左右结构,左部是“目字旁”,右部是“民”。“眠”就是“睡”的意思。

觉:jue。上下结构,上部是““”,不是“„”,下部是“见”。“觉’’是个多音字,读山6时是觉得的意思。

指名学生读生字,说生字的结构,讲生字的意思。(4)分句讲读。

①指名读“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②谁能说说“春眠不觉晓”的“晓”是什么意思?(“春眠不觉晓”的“晓”是天亮的意思)为什么这个“晓”和“春晓”的“晓”意思不同呢?(因为联系全句的意思,说成春天睡眠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才好讲,说成不知不觉就到早晨了不大好讲)对,你能联系全句的意思来解释“晓”字的意思,讲得合理,对头,很好!那么“处处闻啼鸟”该怎么解释呢?(“处处闻啼鸟”就是到处听到鸟叫声的意思)那么诗人为什么不写成“处处闻鸟啼”呢?(自答:写诗是要押韵的,这首诗押的是“ao"韵,所以要把“鸟”字放在句末)③谁能补充一些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春天气候暖和了,夜里睡得香,不知不觉已经天亮了。醒来时只听到外边一片清脆的鸟叫声)想一想:这春天的早晨多么美好!(5)齐读这两句诗。

(6)指名读“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这两句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写的是昨天夜里的事)昨天夜里听到什么?想到什么?(昨天夜里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想到这样风吹雨打,花儿不知落下了多少)请连起来说一说。(想起夜里曾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不知花儿被吹打得落下了多少)再想一想:花儿落了,春天即将离去,这春光多么可贵,多么值得珍惜呀!(8)齐读这两句诗。5.总结。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一个雨后早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爱春、惜春的真挚感情。6.朗读指导。

(1)掌握节奏,韵律(加点的是韵脚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7.描红指导。

(1)提示描红生字的注意点。

(2)学生自练描红“觉、晓、眠”3个生字。

三、布置作业

1.朗读《春晓》,熟读背诵。2.抄写《春晓》《春雨》各两遍。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春晓》。2.默写“春晓、风雨”两个词语。

二、指导背诵 1.指导背诵《春雨》。(1)放录音。

(2)教师指着板书引背。

(3)分两个大组,一组读,一组听,再交换读听一次。(4)各人轩声默念背诵。(5)齐背。(6)指名背诵。

2.指导背诵《春晓》,方法同上。

三、课堂练习1.“找朋友”(连词)。春(春风)(春雨)(春晓)(春光)(春花)时(时节)(时间)(时光)(及时)(准时)2.用下面的词语写句子。春天—— 春雨—— 3.说话练习。(1)话题:春天来了

(2)提出要求:根据第25页上的画面,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春天的美丽景象。(3)各人发挥想象,构思讲说内容。(4)同桌两人交互说听、补充。

(5)指名几人到班上讲说,教师评议,小结。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古诗两首

维扬区小学语文“书香课堂”教学设计

荐荐二2014下

(3000

字)二语文教案下册(500字)荐语文教学设计参赛优秀模板(含高中和初中)荐语文教学设计(语文教案)的常规格式

荐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1]

第四篇: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客、何”等8个生字。会写“舟、乘”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热爱家乡,珍惜友情的真挚感情。

4、通过本课学习,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并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多元理解诗意,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诗题

1、揭题

师 :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这一节课,我们一起 来学习25课——古诗两首。请看第一首——《回乡偶书》(课件打开)

二、自主学习,初解诗意

1、(1)看课件,猜猜是什么诗。(从书法作品中认字、猜字激起学习汉字的兴趣)

(2)再出示正楷的字体的《回乡偶书》

(3)不会的字借助课文中的拼音,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集体汇报交流。

(1)个别读——正音——齐读

(2)质疑——解疑,看插图理解“鬓毛衰”。(3)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三、品析诗句 深悟诗情

读诗,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出爱家乡的感情?边读边品析。

1、你读这首诗时,头脑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2出示“儿童笑问”这个课件,想象画中人物的对话和心理活动。

四、熟读成诵,进入诗境

1、指名读、分组读,教师指导读出感情。

2、配乐练习读。

3、你觉得能读好了,请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认真听,听完之后,谈谈你的感受。

4、名读。学生评议。老师适时点拨。

5、你能不能很快背下来?背诵《回乡偶书》。

五、书写指导:音 客 客:中间不要写成“文”。

音:第二横写长写些,“日”字写方些。

六、拓展延伸,自学古诗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有两首,我们学习了《回乡偶书》的第一首,体会作者眷恋家乡以及忧伤之情。老师这有第二首,同学们自学,细细体会作者又要抒发一种什么情怀。大家可借助字典和其他资料自学。(出示课件)

《回乡偶书》第二首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第二课时

一、交流资料

1、背背课前收集到的李白的诗歌。a)李白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你知道多少?(学生简介李白的生平)——教师补充

李白后人称他为诗仙。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今天咱们学习其中的一首,请大家齐读诗题——《赠汪伦》。

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古诗出示[课件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1、按自学提示自学古诗:出示[课件三] ①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

②结合资料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③提出不懂的地方. 2.组内交流

3、检查自学情况:

①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②找出难记的字,交流识记方法。“潭”字:学生边说记忆方法,教师

边板书,并用红色笔提醒大家注意“潭”字右上部是两个竖,而不是“西”。

③了解诗意: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其他同学纠正或补充。

④质疑解答,重点理解“深千尺”、“踏歌声”和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深千尺:夸张,说明桃花潭的水很深。

踏歌: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哪个同学愿意到前面表演,帮助学生理解?老师:有一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你们愿意帮我解决吗?桃花潭水深与汪伦送“我”的情谊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

师小结:我明白了,这是用水深比喻情深(板书:水深--情深),是啊!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与李白的情谊深啊!让我们通过读来表达他们之间那种浓浓的深情。

自由朗读--指名读--评读--再指读--齐读--师生轮读

1、配乐背诵出示[课件四]

2、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此时此刻你就是李白,此时你就站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尽情表达出来吧!(生边看图边自由朗读--指读--评读)

3、哪些同学可以背诵?(指名背诵--会背的齐背)

三、扩展学习

1、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现在老师为你们提供了3首,供你们自学欣赏,请你选择其中一首,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学习。.2、教师提供古诗学习方法和6首送别诗,学生任选一首自学:《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董大》

3、汇报学习成果(或朗读、或背诵、或说诗意、或讲故事)

四、引导课外练习

这节课先交流到这里,语文课外活动时再继续展示同学们的学习成果。

作业:

背诵诗仙的诗,能够向家长讲述诗仙的故事。

背诵诗仙的诗,能够在同学之间相互之间传说诗仙的故事。

第五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一、教学内容:

这两首古诗都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但《天门山》主要写所见,抒发了赞美之情;《题西林壁》侧重讲所感,感悟人生哲理。

二、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其中一首。

三、教学重点、难点:

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熟读、简析、体情、自主学习。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挂图、投影、幻灯。

七、教学课时:2课时

八、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古诗作为我国悠久文化的宝贵遗产,深受同学们的喜欢。最近的课外时间你又背诵了哪些古诗?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望天门山》,大家说可能怎样来学习?

教师根据学生的建议,归纳出台下顺序(如果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没有这样的练习,有可能总结不出来,教师可以进行引导):

3、解古诗的作者及背景;

(2)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大体了解诗意;(3)体会作者的感情;(4)感情诵读。

二、学习古诗。第一步:

1、根据搜集到的资料,谈谈你对作者李白的了解。

2、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第二步:

1、组合作,利用字典、课后注释和文中的插图(投影出示插图)自学古诗,互相交流。

2、通过自学,你明白了什么?全班交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弄明白下面几个重点的词语的意思:天门、楚江、中断(中间断开)、开(通)、至此回(在这里拐弯),通过理解这些重点的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意图:运用小组合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诗句的意思,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

3、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直解决。

4、再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也可以把自己想像到的画面简单画出来,在交流时结合画面叙述。(在交流中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不要强求学生叙述得太一致,将大概诗意叙述好即可。)第三步:

1、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交流。第四步:

1、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这首诗歌所描写的雄伟的景象,体会了作者的赞美之情,让我们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先自由读,再请学生读给全班同学听。

2、背诵这首诗。(教师可以适时地给学生配乐朗读。)

三、拓展阅读。

交流课前搜集的李白的其他作品,全班诵读。

[意图:将课前的搜集与课内的相结合,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

[1][2]下一页

下载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认识“鹤、孟”等个生字。 .正确、通顺、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古诗。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培养不同层次的学......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学习贺知章写的另一首《回乡偶书》。2、板书课题、解题。二、学习《回乡偶书》。 2、齐读、指名读。思考: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3、借助课文注释及自......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课前透视: 本课中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读了之后,我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3、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之所见 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陈雪 授课地点:骆家庵小学授课时间:2016.9 3、古诗两首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解释......

    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课题:23《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作者对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赞......

    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1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古诗意思,说说《游园不值》所描绘的景色。 3.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_4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和教学反思、板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