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雪》(鲁迅)教学设计
《雪》(鲁迅)教学设计
常州市第四中学 朱静娟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用简洁的语言描绘文中的写景画面,概括江南雪和朔方雪的特点。2.结合背景和相关材料,理解作者笔下江南雪和朔方雪的不同特点及作者寄寓的情感。
3.品味文中精炼传神富有表现力的语句,领会朔方雪的象征意义,理解作者在文章中对生命的赞颂,以及其直面惨淡人生的顽强战斗精神。【教学重点】江南雪对朔方雪的衬托作用
【教学难点】领会朔方雪的象征意义,感受作者不屈的战斗精神。【教学方法】朗读和品读
讨论与点拨
【教学过程】
课前放《鲁迅先生》MTV,渲染氛围。
一、读不读鲁迅?
【过渡指导】对优秀的作家来说,阅读是对他最好的纪念。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反而使鲁迅先生的文字“尴尬” 了起来,我们还读不读鲁迅? 【学生活动】组织交流。归纳小结:《野草》是鲁迅作品中最值得我们阅读的一部作品,而《雪》是《野草》中最值得我们阅读的一篇文章。让我们一起走进《雪》--(课件:课文标题、作者。)
我们这节课的上法是:--(课件:多样化品读)
二、与文本对话,感知景物美。1.【过渡指导】《雪》,到底美在哪里,为什么这么美?课文是怎样来表现这种美的呢?下面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请女同学读1—3段江南的雪,男同学读4—6段朔方的雪。结合所读内容思考: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来分角色呢? 【学生活动】朗读课文、圈点勾画等 【评价小结】组织朗读,交流,评价。
教师板书: 滋润美艳(美)——(江南的雪)
升腾旋转(力)——(朔方的雪)
2.【过渡指导】作者妙笔生画,一幅幅画卷俨然展现在我们面前。第1段已描写了江南雪的柔美,第2、3段去掉行不行? 【学生活动】自读课文语段,独立思考。【评价小结】组织交流,评价。
【过渡指导】我们通过对词句的赏析感受到了朔方雪和江南雪的不同,下面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朔方雪的壮美和恒久。【学生活动】有感情地诵读屏显内容。
女:朔方的雪,永远如粉、如沙。
男:旋风忽来便灿灿地生光,蓬勃地奋飞。女:如包藏火焰的大雾。合:旋转、升腾。男:在无边的旷野上。女:在凛冽的天宇下。
合: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女:是的,那是孤独的雪,男:是死掉的雨,合:是雨的精魂!
三、与作者对话,感受情感美。
【过渡指导】美文不仅需要我们动情朗读,还需要我们用心感受,静心研读。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对前三段和后三段反复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它们的不同点。提示:我们可以从课文选取的内容、写景的角度、运用的句式、包含作者的情感等角度来思考。
【学生活动】自读课文语段,圈点勾画,批注赏析。【评价小结】组织朗读、交流、评价。请看概括:
内容:前三段,写景,也写景中活动;后三段主要描写雪景。
写景:前三段多绘色彩,重在描写江南雪的静态;后三段多状情态,突出朔方雪的气势。
句式:前三段多用长句,读来温柔婉转;后三段多用短句,读来刚劲铿锵。情感:前三段是喜爱中有惋惜,后三段是赞颂中含敬仰。
归纳小结:喜爱、惋惜和留恋,是因为江南雪的柔美却短暂,朔方雪壮美和恒久,让鲁迅充满敬仰和赞颂。(教师板书:喜爱、惋惜和留恋
敬仰和赞颂)
四、与人生对话,感悟精神美。1.【过渡指导】前三段的文字细腻、绵长,看起来仿佛较重,其实很轻;而后三段粗犷、简约,看起来仿佛较轻,其实很重。请细细品味后三段,抓住其中一个词,或一句话,分析这个词语或句子的深刻内涵。
示例——“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这个句子中,“决不”二字不容置疑,写出了朔方雪刚劲、顽强的特点。
【学生活动】细读相关语段,文中批注,同桌交流。【评价小结】组织朗读、交流、评价。请看概括:
对于雪来说,太阳光应该是他最大的敌人,但是,当朔方的雪遇见太阳光的时候,他没有像南方的雪那样毫无反抗地就融化掉了,而是更坚强地奋飞和抗争。
“无边的旷野”,体现出朔方的雪是孤独的。“包藏火焰”,在这样冷酷的环境里,拥有一颗火热的心,拥有战斗的热情。用一个“撒”字让人感到这个雪是有力量的,有力度的,他不用“飘”不用“落”,和地上、枯草上的环境相融合在一起,有一种粗犷的感觉,还呼应了前面的“如粉如沙”,可见朔方雪具有一种独特的阳刚之美。
“死掉的雨”,从中可以看出朔方雪的一种生命力,他起先是雨,但是不管环境怎样恶劣,他又会变成雪,他永远都留在北方,永远是在和恶劣环境做斗争。他具有非常顽强的生命力,他是永恒的,是不死的。
„„
2.【过渡指导】不仅一切景语皆情语,而且一切“情语”皆“人语”。这篇文章写于1925年,当时五四运动进入低潮,中国陷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鲁迅本人也因为支持北师大学生运动而被教育部开除公职,但是他没有丝毫的退缩,继续坚持斗争,将教育部长告上法庭,并且胜诉。在文中鲁迅用隐喻手法诗意地表达了自我。如果说文章赋予雪以人格化,那么你透过朔方飞雪,看到一个怎样的人呢?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评价小结】组织交流、评价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这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朔方雪,是雪的精魂,•“也是人的精魂,鲁迅的精魂——奋斗的,向上的,闪光的。”—— 北大钱理群教授《心灵的探寻》 ·“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越老越顽强的战士!”
——阿累《一面》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归纳小结:《雪》是鲁迅的内心独白,也是他的人生选择,他要像朔方雪一样虽孤独却永不屈服!
(教师板书:孤独
永不屈服)3.【过渡指导】鲁迅先生“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最后,让我们怀着对鲁迅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崇敬一起大声诵读《雪》最后三段!
【学生活动】大声诵读《雪》最后三段。
五、读点鲁迅!
结束语:明末清初的张潮曾经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雪》一定还有更多的美味,让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慢慢地感悟吧!
人们有“读不读鲁迅”的疑问,也许是因为对鲁迅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罢,也许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罢„„都无从知道。
但我们说,读点鲁迅!读点经典!
板书设计:
滋润美艳(美)——江南——爱、恋、惜
孤独
雪(鲁迅)
永不屈服
旋转升腾(力)——朔方——赞、敬
2010.10.20 3
第二篇:鲁迅《雪》教学设计
《雪》教学设计
滁口学校 罗锋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堂要有语文味。坚持以“读”为课堂的主线,注重对语言的品味和涵咏,让学生学会身临其境体验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文敏感。
二、教材分析:
《雪》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写于1925年,当时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而北方还被封建军阀盘踞,处于一片寒冻之中。居住在北京的鲁迅在黑暗的现实和酷冷的季节中,用他犀利的文字顽强的斗争着,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天。《雪》的构思体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我们学习本文,就是引领学生去感悟这种感情,理解这种匠心。
三、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所描绘的两地雪的特点及作者的感情。
2、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3、学习本文借景抒情的写法。
四、教学方法:研读赏析、合作探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洁白精灵寒中飞,雨落横山漫天扬。”猜一猜,这指的是哪一种自然现象?(雪)同学们还学过哪些写雪的诗句呀?同样是写雪,但诗人抒发的感情却不尽相同。那么对于鲁迅先生收录在散文诗集《野草》中的雪,我们会读出怎样的情感,怎样的内涵呢?
(二)自主学习,初读感知:(1)文学常识:(2)积累生字词
(3)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伴随着课文的配乐朗读,一起去聆听这位文学大师的内心独白吧!听完了朗读,谁能告诉大家文章描绘了哪两个地方的雪景?
(板书:江南的雪景
朔方的雪景)
(三)合作探究,赏析美文
(1)、反复研读课文,体会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的特点的深切涵义分别是什么?、江南的雪:“滋润美艳”——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塑雪罗汉。
女生齐读课文1——3段,用深情欢乐优美和缓的语调来读,反复读,读出童年的欢乐,读出作者对故乡的怀念,读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
2、朔方的雪:如粉如沙,绝不粘连
蓬勃地奋飞
男生齐读4——6段。读出气势,在读中领会作者压抑不住的战斗激情。(2)、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感情:
1、作者对江南的雪,朔方的雪感情态度是什么样的,然后结合课文中具体语句说说。
师生讨论后明确:作者对美丽多彩的江南的雪怀有一种眷恋、渴望、快乐、童真童趣而对独立、有活力、有精神的朔方的雪怀有一种赞颂、敬仰之情。
分析总结:作者写江南雪的滋润美艳,表现对美好快乐生活的眷恋和渴望;写在凛冽的天宇下奋飞的雪,表现对寒冷的环境的反抗,对不惧孤独、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赞颂。
2、归结主题:本文通过过江南与朔方不同雪景的对比烘托,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缅怀和对冷酷环境的抗争。
(四)关键词语的品味
(研讨课后练习二)学生结组交流,畅所欲言。明确:
1、“冰冷的”“坚硬的”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赞赏的。
2、“青春”“处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状态,这里是江南的雪孕育着的生命,是与轻柔和缓的境界相联系的。
3、雨是雪的初始防段,雪是雨的升华,作者用肯定的语气赞扬了朔方飞雪追求自由的精神,同时对它不幸的遭遇寄寓了深切的同情,作者赞颂朔方的雪是“雨的精魂”也就是说它仍然保持了雨的自由活泼的精神。
五、作业布置:
描绘一下你童年的雪景与现在的雪景,体味你投入的情感是否不同。
六、教学反思:
学习《雪》,我首先注重了学生对本文读的训练。是该读得深情欢快还是要气势磅礴,让学生们先弄明白。其次我注重让学生在读中、在合作中赏析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适时地进行了改写了练习,让学生感受到由文到诗的美感,情感、领悟能力都得到进一步升华。
附:板书
第三篇:鲁迅雪教学设计
鲁迅雪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鲁迅雪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能有感情的朗诵散文诗。
通过诵读感知内容,感受本文语言的清新美和含蕴美。
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重点】
诵读全文,通过诵读感知内容,感受本文语言的清新美和含蕴美。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主旨。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冬日里那纷飞的雪花,飘飘洒洒,无边的天宇,凛冽的北风,满眼银装素裹,让人情思飞动,浮想联翩。正是这凝聚着春雾夏雨秋露的情愫的落雪,让鲁迅先生诗意顿生,一篇明朗的题为“雪”的优美散文诗诞生了。让我们一起走进《雪》去欣赏美景,欣赏那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
教师放录音范读,要求学生听了朗读之后,完成练习。
学生听朗读,完成练习。
学生跟读范读。
学生小组讨论题目,黑板展示答案。
教师出示句子。
学生进行仿写,口头展示。
第二课时
教师出示抽测题目。
学生完成并批改。
教师出示题目。
小组讨论,黑板展示。
教师总结归纳,阐释象征手法及其运用。
教师出示问题,出示鲁迅作品,启发学生思考:雪有没有其他的象征意义。
学生揣摩,自由发言。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文章的解读,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开拓思维,将来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第四篇:雪——鲁迅优秀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同学们好,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放松放松心情。(播放〈塞北的雪〉)写生字词
师:这一首歌曾经传唱过祖国的大江南北,打动了千千万万的音乐爱好者的心,因为洁白的飞雪,不仅孕育出秀美的春天,而且令人遐思万千。请同学们来说说你对雪的感觉是怎样的?
生:洁白的,就像鹅毛,像棉花,像飞絮 生:纯洁的,像少女,像小孩
生:活泼的,可以推雪人,打雪仗,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小孩子们还可以到雪地里捕鸟,非常的有趣。读了之后,我好想看看真正的雪花。
师:同学们的想像非常丰富,形容也非常贴切。雪花是冬天的精灵,是春天的使者。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为雪花的纯洁与漂洒所陶醉,为它写下了名传千古的优美篇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再去感受一番雪世界的美妙与精彩。
二、作者介绍
师:“鲁迅”,一个对同学们而言并不陌生的名字,哪位同学能够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课前预习简要地介绍一下鲁迅先生?
生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使用的笔名。
师:有没有哪位同学想要补充介绍?
生2:鲁迅的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
师:看来同学们对鲁迅先生的了解还真不少。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用深刻的文字、深邃的思想、犀利的笔锋深深地感染着我们。1936年10月19日,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永远离开了我们,成千上万的民众自发地涌上街头,为他送行。先生为什么会有这么强大的精神感召力呢?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赫然写着“民族魂”三个大字,这也许就是对他最好的诠释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走进鲁迅笔下雪的世界。(板书课题、作者。)
三、朗读课文
我们来读课文,请女生读1至3小节,男生读4至6小节。(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板书错音字:模样 mú)
师:请大家想想看,老师为什么要作这样的角色分配呢? 生:因为1-3小节写的是南方的雪景,4-6小节写的是北方的雪景。师:很好,你关注到了课文的内容。请坐。
生:南方的雪强调的是南方雪的美艳,北方的雪强调的是旋转升腾,男生适合读刚强的,女生适合读柔美的。师:真不错,你关注到了课文的语言风格。
四、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篇文章一共描绘了几幅雪景图? 生(齐):两幅。一幅是江南雪景图,一幅是朔方雪景图。师:真是异口同声啊!
(板书:江南的雪、朔方的雪”。)师:“朔方”是什么地方? 生1:北方。
师:文章描绘了北方雪景和江南雪景,这里体现了什么的转换?
生2:地点的转换。
师:接下来,我请一位女同学来读第一小节,要读出柔美的味道来。其他同学做一件事,划出这段话里的主句。何为主句呢?主句就是可以支撑整个段落的中心句、总起句或总结句。请拿起笔。(一生读第一小节)
师:你按照要求划出了这个小节的主句了吗?
生: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师:你觉得,这个小节就是为了写暖国的雨吗?(其他学生摇头表示否认)
生:江南的雪可谓滋润美艳之至了。
师:很好。这句话是这一小节要写的主要内容。
师:下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小节,找出第二小节的主句,看看哪句话可以用来概括第二小节的主要内容。(学生读书,1分钟后交流)
生: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子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
师:他找的是一句总起句,对不对?不过呢,这个句子稍微长了些,我们为它瘦瘦身,把这个句子当中最关键的词语提取出来。变成一句更简洁的话来。生:七八个孩子一齐来塑雪罗汉。师:不错,你提炼得很准确。
师:下面我们来看第三小节,请同学们用这一节中的一个词来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教师朗读)生:是独自。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消逝。
师:消逝是什么意思? 生:消耗,毁灭。师:你的解释不是很准确,“消逝”在本文中是一个生词,查字典,是“消融”的意思(师板书),请同学们记录下来。同学们已经找到了关键词“消释”,但这个词还不能完整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这时候我们要使这个词变得胖一点,增加一些内容,通过扩句,使它成为一句完整的话。谁来试一试?
生:孩子们塑的雪罗汉消融了。师:可以吗? 生齐:可以。
师:好,我们就是通过这些方法来提炼三个段落的主要内容的。
师:我们再来看看看看作者在江南雪景图中具体描绘了哪些内容。
生3:写了“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还写了草。
这是一幅充满温情,色彩纷呈,生机勃勃的江南雪景图滋润美艳之至白中隐青的梅花血红的宝珠山茶江南雪景图:柔和宁静富于生机孕育生命易于消逝深黄磬口的腊梅冷绿杂草在雪下确乎没有胡蝶蜜蜂嗡嗡闹着孩子塑雪罗汉 师:作者在描写花草的时候,抓住了花草的什么特点来写? 生4:颜色!师:我们一起把描写颜色的词读一遍。生(齐):血红、白中隐青、深黄、冷绿。师:文章除了对植物的描写,还写了什么?
生5:还写了动物。“胡蝶确乎没有”,“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
这是一幅充满温情,色彩纷呈,生机勃勃的江南雪景图滋润美艳之至白中隐青的梅花血红的宝珠山茶江南雪景图:柔和宁静富于生机孕育生命易于消逝深黄磬口的腊梅冷绿杂草在雪下确乎没有胡蝶蜜蜂嗡嗡闹着孩子塑雪罗汉 师:“胡蝶”、“蜜蜂”真的有吗? 生6:没有!
师: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没有?
生7:从“确乎没有”、“记不真切”、“仿佛”这些词可以看出来。师:这种写法我们曾经学过,朱自清的《春》当中,描绘“春草图”时这样写到:“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 生8:虚写,也就是想象。
师:很好!同学们对于学过的知识记忆犹新,老师很佩服。那么这幅图景中作者还写了其他内容吗? 生9:还写了孩子们堆雪人的场景。
师:这里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写了孩子们在冬天的活动,你觉得写这个情景有什么作用呢?
生10:孩子们在冬天玩得很开心,表现了儿童的天真活泼。生11:我觉得江南雪景图前面描绘花草时有色有声,有对实景的描绘,也有想象中的虚写,景物描写是静态描写(板书),而这里的塑雪罗汉又加上了动态描写(板书)。
师:这位同学的品读真的很到位,也很全面。下面我们尝试着概括一下:江南雪景图有什么特点?同学们讨论一下。
(生讨论。)师:谁来说说看?
生1:江南的冬天是一种温润的美。生2:应该是美艳、不能持久的。
师:你是指塑的雪罗汉很快就消释了,对吗? 生2:嗯。
师:同学们可以回到文本中再找找。生3:我觉得是“滋润美艳之至”。
师:这位同学提取信息的能力很强。那么这样一幅画,除了塑雪罗汉是在冬天做的事情,其他的情景像是冬天吗? 生4:不像。
师:如果非得说是冬天,也是暖冬。所以说,除了“滋润美艳”之外,这样的冬天还有什么特点?
生5: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生机盎然的。
师:概括得非常准确。下面我们集体来概括一下江南雪景图:江南雪景图是一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的雪景图。这样一幅声色和谐、动静相衬、虚实相生的江南雪景图美不美?
这是一幅充满温情,色彩纷呈,生机勃勃的江南雪景图滋润美艳之至白中隐青的梅花血红的宝珠山茶江南雪景图:柔和宁静富于生机孕育生命易于消逝深黄磬口的腊梅冷绿杂草在雪下确乎没有胡蝶蜜蜂嗡嗡闹着孩子塑雪罗汉 生(齐):美。
师:同学们能否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美? 生1:柔美。生2:优美。
师:很凝练,我们就用“优美”好不好? 生(齐):好。
(板书:优美。)
师:下面我们齐读前三段,相信通过学习,同学们一定能超越上一次的朗读。
(生齐读1-3自然段。)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品读一下朔方的雪景图中写了什么。生1:写了雪的蓬勃。
师:文本中是怎样描绘的?谁来说?
生2:“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 生3:“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绝不粘连。” 生4:“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
师:同学们找得很全,下面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描写朔方的雪的关键词。
师生(齐):如粉如沙,决不粘连,蓬勃奋飞,灿灿生光,旋转升腾。(板书)
这是一幅_昂扬向上、飞腾旋转的江北雪景图冰冷的、坚硬的、孤独的、灿烂的北方雪景图形:如粉如沙不粘连景:屋上地上枯草上神:旋风里蓬勃奋飞曰光里灿灿发光天宇下旋转升腾 师:那么朔方的雪又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生1:孤独的,没有南方的雪滋润。
师:你从哪里读出了孤独? 生1:“如粉如沙,决不粘连。”
生2:我觉得朔方的雪还有一种旺盛、不可抑制的力量。师:你的依据是什么?
生2:“如包藏火焰的大雾。”这个比喻写出了朔方的雪蕴含着伟大的力量。
师:我发现同学们都很善于从文中归纳。文中有现成答案,你们找到没有?
(生摇头。)作者写江南雪景时是温婉、缠绵的笔调,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有脉脉温情的恬淡、和平、安宁的图景,写朔北的雪是一幅雄浑、苍凉的画卷。两幅图形成鲜明的对比师:同学们好像忽视了文章的开头。
生3:找到了!是“冰冷、坚硬、灿烂”。(板书)
这是一幅_昂扬向上、飞腾旋转的江北雪景图冰冷的、坚硬的、孤独的、灿烂的北方雪景图形:如粉如沙不粘连景:屋上地上枯草上神:旋风里蓬勃奋飞曰光里灿灿发光天宇下旋转升腾 师:我们一起来把第一句读一下。
(生齐读。)师:“暖国”是哪里?
生4:指我国南方气候温暖的地区。师:江南属不属于暖国? 生(齐):属于。师:江南有没有雪? 生(齐):有。
师:有雪。可是先生却说“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也就是说“冰冷、坚硬、灿烂”指的是何处的雪?
生(齐):朔方的雪。
师:这几个词在文中如何理解?
生5:和江南温润的雪相比,朔方的雪是“冰冷”的;和江南在日光中渐渐消释的雪相比,朔方的雪是“坚硬”的、“灿烂”作者写江南雪景时是温婉、缠绵的笔调,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有脉脉温情的恬淡、和平、安宁的图景,写朔北的雪是一幅雄浑、苍凉的画卷。两幅图形成鲜明的对比的,这和江南的雪是截然不同的。
师:很好,我们同学理解得非常好!刚才我们用一个词概括了江南雪景图,叫“优美”,那么与此相对的朔方雪景图该如何概括呢? 生1:刚毅之美。师:用两个字。生2:壮美!师:大家同意吗? 生(齐):同意!
(板书:壮美。)
师:下面我们齐声朗读一下后三自然段,读出壮美之感。(生齐读。)
师:这两幅雪景图,一幅是江南优美的雪景图,一幅是朔方壮美的雪景图,这里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生(齐):对比手法。师:正是对比。(板书:对比。)
师: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优美的江南雪景和壮美的朔方雪景,这里仅仅是在描绘雪景吗? 生(齐):不是!
生1:作者通过写雪表达自己的想法。
生2:这是借景抒情,借描绘朔方雪悲壮的战斗来表现自己的斗争精神。
师:大家都说这里不仅是写雪景,那么,你能感受到这两幅雪景图背后深沉的情感吗?作者分别带着什么样的情感写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
(屏显。)
思想家——感受情感之切
思考:你能从这两幅雪景图中感受到作者更深沉的情感吗? 生1:我觉得江南雪景图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深切的回忆和怀念之情。
师:鲁迅的故乡在江南,他在文中用大量的篇幅描写江南的雪景,蕴含了对故土的怀念之情。
生2:写这篇文章时鲁迅生活的北平仍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反动势力猖獗,斗争极其激烈,所以我觉得文章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联系背景深入理解《野草》创作时,现实的环境异常地严酷在这部散文集中,鲁迅表现了他对黑暗势力的反抗和斗争,也表现了他以美好生活和光明未来的憧憬与追求,热烈赞颂现实中的叛逆,不屈服的勇士。师:这位同学能结合写作背景来分析,非常可贵!回忆是美好的,而现实是残酷的,所以说作者在写江南的雪时所表达的更重要的情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对美好生活的怀念与向往,这是一种炽热的追求。
(板书:炽热的追求。)
师:下面大家再说说作者写朔方的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生1:朔方的雪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决定要义无反顾地战斗,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志向。师:什么志向?
生1:要为全人类服务,要为全国人民的解放而战斗。师:要为全中国的解放事业而战斗献身,你读出来了,很好。生2:我觉得写朔方的雪是为了表现作者不懈的追求以及为革命献身的精神,就算别人不理解,他也依然要勇敢地与黑暗现实作斗争。
师:就是坚守那份孤独。我们生在南方,对北方的雪只能从电视上看到,但是我们可以闭上眼睛想一想那幅画面:在空旷的原野上,你所能感受到的就是天气的奇寒,你能感受到的只是旋风的呼啸,那里的雪如粉如沙,决不粘连,灿灿生光,蓬勃奋飞,旋转升腾,冰冷,坚硬,灿烂。朔方的雪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其实就是作者的品质。我们看到作者有怎样的品质?
生1:独立张扬,反抗环境。生2:不屈不挠,勇于斗争。
师:很好,朔方的雪就是作者不屈抗争的写照。(板书:不屈的抗争。)
师:作者在写景的时候不仅是单纯的写景,而是融汇了作者浓烈的思想感情。这种方法叫什么? 生(齐):托物言志。
(板书:“托物言志”。)
师:在江南雪景图中,他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朔方雪景图中,他表现了不屈的抗争精神。我们来思考,对理想的追求要靠什么手段来实现? 生(齐):战斗。
师:很好,作者的理想就是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
(板书:用战斗来创造美好世界。)
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用来象征某种特殊意义的具体事物。比如:火炬象征光明江南的雪象征: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北方的雪象征:不甘沉沦,昂扬向上,执著抗争精神。江南的雪是一种温润、宁静的美,但还需要北方的雪在孤独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精神。师:这两幅雪景图各具特色,当中蕴含的情感也不尽相同。我们来分析一下,鲁迅作为一个伟大的革命家,更倾向于赞美哪里的雪?
(屏显。)
革命家——追寻战斗之魂 思考:你认为作者更倾向于赞美哪一个地方的雪呢?说明理由。
生1:作者更喜欢朔方的雪。因为朔方的雪的精神是作者追求的。
师:因为朔方的雪的精神正好和作者的精神相契合,所以你觉得作者更喜欢朔方的雪。
生2:因为江南的雪固然美,但是它不真实,而且很容易融化,从“塑雪罗汉”事件就可以看出,作者应该是惋惜之情。师:南方的雪非常美,它美艳、洁白、美丽,但是非常容易消融,所以你认为作者更倾向于赞美朔方的雪。
生3:我也认为是朔方的雪。因为南方的雪晴天虽然很美,但晴天让雪罗汉皮肤消释,寒夜又使它的皮肤结一层冰,它很容易被坏境改变。而朔方的雪生活在严酷的环境中,勇于同严酷的环境作斗争,表达了作者那种不屈的精神。师:她回答好不好? 生(齐):好!(生鼓掌。)
师:大家都说作者更倾向于赞美朔方的雪。有没有同学有不同意见?
生1:作者固然是倾向于朔方的雪,但是他对江南的雪更热爱一些,江南的雪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江南当时正处在相对来说比较光明的状态。生2:作者更倾向于江南的雪,因为江南的雪是美好的,而朔方的雪却是孤独的,而且写江南的雪用了大量篇幅。生3:美不经过雕琢是不可以长久保持的,所以作者还是更倾向于朔方的雪。文中“但是”这个峻急的转折很明显地表现了作者的感情倾向。
师:你很善于抓关键词,非常好。大家的讨论很激烈,却都是经过思考得到的观点。江南的雪美不美? 生(齐):美。师:作者爱不爱? 生(齐):爱。
师:有同学说南方的雪虽容易消融,但作者的喜爱之情仍显而易见,可是朔方的雪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才是作者倾情赞美的。喜爱与赞美是有区别的,大家同意吗? 生(齐):同意。
师:下面我们来看最后一个问题:作者称“朔方的雪”是什么? 生(齐):“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师:雨雪本无生命,作者却用了“孤独”、“死掉”、“精魂”这些字眼,我们如何理解?
生1:“孤独”是指朔方的雪“如粉,如沙,决不粘连”的那种独立昂扬的精神。
生2:因为雪是雨变成的,所以雨的牺牲、死亡才换来雪的诞生。
生3:“精魂”是精髓、灵魂的意思,是指朔方的雪的献身精神和战斗精神。
师:这闪闪的、旋转升腾着的不仅是雨的精魂,更是人的精魂,是谁的精魂?
生(齐):鲁迅!
师:鲁迅先生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是在文化战线上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民族英雄!其实,鲁迅先生的战斗精神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也有体现,我们一起来看。
(屏显。)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记念刘和珍君》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
师:《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我们会在高中阶段学到,这里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是指具有何种精神的人?
生(齐):具有战斗精神和献身精神的人!
师:很正确!《自题小像》里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把我的心意寄托给人民,然而人民却难以察觉,尽管如此,我仍然要把我毕生的精力托付给我的祖国。这些句子是不是让我们对先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生(齐):是的。
师:课文学到这里,老师也想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情感,我来把文章读一遍好不好?
生(齐):好!
(师配乐有感情范读全文,读毕,生鼓掌。)
师:谢谢大家对我的鼓励!“民族魂”是维系、支撑起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愿我们时刻与祖国同行,与先生的精神同行,共铸民族魂魄!
(生鼓掌。)
师:现在给大家布置作业,请看大屏幕。昨天,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73年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一代“民族魂”——鲁迅先生在这一天与世长辞。今天,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一定心潮澎湃、思绪万千。那么,请你们拿起手中的笔,与先生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吧!
第五篇:鲁迅雪教学设计
篇一:雪 鲁迅 优秀教学设计
《雪》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巧
(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掌握其音、形、义。
(2)了解散文诗的一般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知内容,感受本文语言的清新美与含蕴美。
(2)在比较中,体味两幅雪景的不同,探究在不同雪景的描绘中寄寓作者的精神追求。
(3)理解本文几个含蕴深刻的语句,进而把握文章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和感悟鲁迅先生的审美情趣,玩强斗志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诵读全文,比较两幅雪景的不同特点来体味蕴含其中的情感。
难点:理解本文精练、优美、内蕴丰厚的语言。
教学时数:二课时
课前预习: 1.通读课文。2.搜集回顾鲁迅先生生平。
3.结合课文,借助工具书完成下列词语。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①磬口()②塑罗汉()③脂粉奁()④灼灼()⑤朔方()⑥凛冽()
2.解释下列词语:
①博识 ②美艳 ③灼灼 ④蓬勃
⑤凛冽 ⑥天宇 ⑦精魂 ⑧升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提示学生背诵有关“雪”的古诗词名句(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孤舟蓑苙翁,独钓寒江雪”),教师简评入课:“雪”,洁白的自然之物,是纯洁与刚毅的象征,因而,它也成了古今中外名人竞相吟咏的对象。今天我们来欣赏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
二、正课
(一)文学常识了解
学生根据课前预习简介鲁迅及其作品。教师适当补充。
(二)文体知识简介散文诗(借助多媒体字幕)
散文诗就是具有散文抒情特征的诗,它在抒情手法上相当随和地接近散文,不分行,具有一般分行诗所缺少的散文美,如内在的韵律,宽广的抒情层面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不排除逻辑思维等,但它又毕竟是诗(只是一种形式特别的诗),较为短小,具有诗的文笔等。
(三)初读感知 1.听读。听诗朗诵是一种高雅的活动,而听美好的散文诗更能让人陶醉。请同学们闭上眼用心听读课文一遍,边听边展现画面,同时感受散文诗这种文体独具特点(放朗读录音,或教师配乐朗读一遍)。2.展示听读收获。
①听读中感受到的画面(生自由谈)。
明确:滋润美艳生机盎然的江南雪,如粉如沙,蓬勃奋飞的朔方雪„„
②听读中感受到的语言特点。
明确:语言清丽流畅,扑实真切,洒脱灵活,又不失严谨„„
3.感读。
感读是一种文字与心灵初撞的过程,需视之以目,感之以心,动之以情,发之于口,请同学们在刚才听读感悟的基础上,直面课文,通过直观的文字去查找学生初读感知的画面,同时注意预习时了解的字词在文中的运用。
(四)层次疏理内容概括
1.根据听读和感读到的画面,给文章分层,并简括层意。
明确:全文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3)段,写江南的雪,第二部分(4~6)段,写朔方的雪。
2.合作探究:同桌交流概括两幅图的特点。
明确:江南雪,滋润美艳,生机盎然。朔方雪,如粉如沙,蓬勃奋飞。
(五)美读品味
精力专注,走入散文诗的意境,体悟诗中良好的情韵,恰当运用朗读技巧,用声音加以传达。这时,我们的心灵深处便会激起情感的火花,受到美的熏陶。提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进入情境,读出特点。
学生自由地大声动情朗诵。
(六)展读评价
找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全文或某一段落)师生评价。
评价参照:
①发音准确,节奏合理。
②读出诗意,感情充沛。
③“江南雪”语调要温润,赞美的,充满向往的。
“朔方雪”要用孤独不屈充满战斗性的语调。
三、小结
在这篇优美的散文诗中,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两幅各具特点的图景,江南雪的滋润美艳,朔方雪的蓬勃奋飞,让我们领略雪这一纯洁自然之物的独特风采,另外散文诗灵活的形式,优美的语言,也让我们陶醉。所以同学们课下加强朗诵,将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下来,并有感情地背诵。
第二课时
一、文本探究
(一)内容、语言 1.作者怎样描写江南雪的?
学生交流讨论反馈。
明确:
(1)文章开头首先提到暖国的雨,然后对比着引出江南的雪。
(2)接写雪的质地、颜色。
(3)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雪野图,衬托江南雪独具的风格。
(4)写孩子们塑雪罗汉,将雪与孩子们的快乐联系起来。
语言:提示学生找出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动作,与神情的词语,谈谈怎样体现快乐的。
明确:呵、拍手、点头、喜笑等。
2.用自己的语言再一次概括江南雪的特点。
明确:江南雪,透露出盎然的生机,孕育着生命。
3.作者又是怎样描写朔方雪的?感觉朔方的雪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学生交流讨论反馈。)
明确:作者用一个“但是”巧妙转折,先交待朔方雪与江南雪的截然不同,然后用“永远如粉、如砂,决不粘连”写出塑方雪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它的存在,它在日之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
在“凛冽的天宇下”,北方的雪俨然一个斗士,它“蓬勃地奋飞,弥漫于太空中”,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像是一个奔放的挑战者。
(二)情感和主旨 1.作者对江南的雪,朔方的雪感情态度是什么样的?
学生讨论交流反馈。
明确:
作者对滋润美艳的南方雪,对充满生机的南方雪景充满怀念和喜爱之情,对如粉如砂,旋转升腾的朔方雪,寄寓了深切的同情和热情讴歌。
2.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情感,其写作的目的是什么?
(1)提供本文的背景材料(多媒体)
《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冻之中。面对黑暗的现实与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态度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天。他不仅以小说杂文进行战斗,而且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
(2)生结合背景材料计论,回答问题归纳主旨。
明确:滋润美艳的南方雪,寄托鲁迅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这旋转飞腾的朔方的雪,则蕴藏了鲁迅反抗冷酷的现实社会的斗争品格,在这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中,贯穿着一个共同的哲理: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一般美好的世界。
二、关键词语的品味
(研讨课后练习二)学生结组交流,畅所欲言。
明确: 1.“冰冷的”“坚硬的”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赞赏的。2.“青春”“处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状态,这里是江南的雪孕育着的生命,是与轻柔和缓的境界相联系的。3.雨是雪的初始防段,雪是雨的升华,作者用肯定的语气赞扬了朔方飞雪追求自由的精神,同时对它不幸的遭遇寄寓了深切的同情,作者赞颂朔方的雪是“雨的精魂”也就是说它仍然保持了雨的自由活泼的精神。
三、迁移拓展 1.江南的雪那平和恬静的美让作者欣喜,寄托他美好的理想和追求,而作者更由衷地赞美北方雪的孤独与刚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的精神。好,让我们闭上眼来倾听殷秀梅演唱的《我爱你塞北的雪》走进雪的世界,去领略它那独特美韵。(放录音)
2.学了这篇文章,听了这优美的歌曲,你对“雪”是否又有了更深层的认识,请拿出笔来写一篇简短的读后感,字数不限可描写,可议论,可抒情。(学生写作,完成后交流评价)
四、小结
同学们,雪是雨的精魂,雪是春天的使者,雪象征着纯洁,雪象征着刚毅,雪是奉献者的化身,雪是挑战冷酷的斗士。心灵的冬季有雪相伴,你的心田,定会纯洁滋润,你的心音定会铿锵悦耳,你的心房定会宽阔坦荡。
板书设计
篇二:鲁迅的雪教案
《雪》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积累课文生字词,了解鲁迅的生平和代表作,2.品味两幅不同的雪景,理解其中所蕴涵的深意和作者的思想。
3.深入体会作者作为思想斗士的性格,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不畏艰难,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4.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通过关键词句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深入理解作者对“暖国的雨”、“江南的雪”、“朔方的雪的不同态度及原因。
2.联系具体语境解读疑难句段。
3.品味两幅不同的雪景,理解其中所蕴涵的深意和作者的思想。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一想到雪,你们会怎么来形容它,自古以来,有许多的文人墨客也歌咏过白雪,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初中阶段所学的咏雪的诗.
(二)研习课文
(1)积累生字词
(a)粘:粘结nián;粘连zhān b.旋转xuán;旋风xuàn c.褪:褪色tuì;褪下袖子tùn 脂粉奁(iian2)(b)解释下列词语。
博识:见识广博。凛冽:刺骨的寒冷。
天宇:这里指天空。宇,上下四方。
精魂:精灵,魂灵。消释:消溶。
升腾:(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
(2)全班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几个地方的雪?找出表示转折关系的词(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
(3)分别是那几个自然段?
引导:“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用了什么手法(对比)(暖国的)
雨 雪
质地 温暖 冰冷
气质 柔润 坚硬
—→南国无雪
(3作者是如何描绘江南的雪,特征:滋润、美艳(引导:润和艳都有“水”)
比喻:青春的消息;处子的皮肤;(写出了江南的雪富有生命力,孕育着生命)
—→“??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4)提问:上面这句话中共包含了哪几种颜色?
血红、白、青、深黄、冷绿 展现出一幅五彩缤纷的美丽的雪景
(5)再往下看,作者展开了有关蜜蜂的想象“蜜蜂们忙碌地飞”,“嗡嗡地闹”
提问:蜜蜂忙碌的是什么季节,你看到这句话是什么感受?
归纳得出:这是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的雪景图。
(6)面对如此美丽的雪景,最吸引谁?你们会怎么做?接下来是写“雪罗汉”,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再仔细阅读这一段,读的过程中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要写雪罗汉。你们可以从作者对雪罗汉的描述出发,也可以从堆雪罗汉的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师:对雪罗汉描绘的角度——作者是怎样描绘堆好了的雪罗汉的,找到句子来“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引导:渗透了水)“ 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明艳至极,也可爱至极)从孩子们在雪地里快乐的游戏,也衬托出江南的雪的美好。
(7)提问:但是,“雪罗汉”的命运最终怎样?用原文回答。
生:“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适明的水晶模样;边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师:引导——“独坐了”“消释了”“冻结了”“冰化了”——风采褪尽——如水般美丽柔弱的生命的消亡——惆怅
(8)提问:作者用了大部分的篇幅来写“江南的雪”,但是第四段作者笔锋一转到了“朔方的雪”,作者是怎样描绘朔方的雪的,它和江南的雪有什么不同?
“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撤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引导:??粉??沙??地??枯草??有没有“水”的特性?全是
“土”的气息。而且还有火:有“屋里人的火的温热”,更有“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
“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9)通过上面的描写写出了北方的雪具有什么样的特质?
在冷酷的严冬里独立不羁,不屈不挠,奋发向上,气势磅礴。
(10)交代写作背景,揭示课文的思想意义
《雪》写于1925年1月。当时正处于北伐革命的前夜,同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革命形势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但鲁迅当时生活的北平仍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反动势力猖獗,斗争极其激烈。
(11)作者鲁迅更喜欢哪里的雪,从哪里看出来?
作者更喜欢北方的雪的那种独立,坚强不屈,奋发向上的精神,因为在鲁迅所生活的严酷社会里,北方的雪的精神正是鲁迅的人格的真实写照,他不屈服于社会的黑暗污浊,高举思想的旗帜奋斗在那冷酷的社会环境中。
(12)自主阅读:说说你喜欢哪儿的雪,为什么?
四.拓展训练
课文中写了塑雪罗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了雪地捕鸟,描写都非常生动传神。2007年中国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你在雪地里做过什么游戏?试写二段文字描述出来。学生完成之后,互相交流,教师加以评价。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补充课外作业 篇三:鲁迅 雪 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雪》
南阳市宛城区官庄镇二中
田军钊
2009年4月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雪》教学实录
教学设想:
1、教学理念:
言为心声,文学作品实际上是作者一种人生态度的流露,文学活动也就是人们用文字来提升生命觉悟的一个过程,所以本课应该靠深厚的人文内涵去感染学生,去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教师努力创设课堂情境,借助于对文字的朗读、品析去实现对学生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2)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知内容,感受语言美,在比较中,体味两幅雪景的不同,探究在不同雪景的描绘中寄寓作者的精神追求。⑶学习和感悟鲁迅先生的顽强斗志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培养热爱生活,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诵读全文,比较两幅雪景的不同特点来体味蕴含其中的情感。
难点:理解本文精练、优美、内蕴丰厚的语言。
教学步骤:
一、知识迁移,情景导入。
师:在现代文学史上,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先生,时刻以深沉的情怀,睿智的目光关注着我们民族的生存状态。回忆自己学过的鲁迅先生的文章,说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篇 ?并谈谈认识。
生1:我现在还记得《孔乙己》这篇课文,因为它向我们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生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了鲁迅的幼年时代,表现了封建教育的腐朽,落后。
生3:我比较喜欢《藤野先生》,感情非常浓厚,表达了自己对老师的敬仰之情。
(设计目的:知识迁移,激发学习兴趣。)
师(深情的):请看大屏幕,下雪了,广袤的苍穹下,梨花溅落,让人浮想联翩,1924年岁末,北京的一场落雪,激起了鲁迅先生的诸多情思。一瞬间,他的目光越过千里冰封的世界,越过几十年的时光隧道,回到了童年的南国故乡。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欣赏散文诗《雪》,在诗意的语言中感受他博大的胸襟。板书:雪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雪》写于1925年1月。鲁迅先生生活的北平仍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反动势力猖獗,斗争极其激烈。作者寄情于雪,抒发了自己在黑暗中追求光明,在严寒中寻求温暖的情感。
(设计说明:通过对作者及相关背景的了解,为深入了解本课的情感起到铺垫作用。)
师:听诗朗诵是一种高雅的让人陶醉的活动,请同学们认真欣赏课文朗诵,边听边联想听到的优美画面,听完后,我们互相交流一下自己感受到的画面。
课件播放:诗朗诵。学生认真感受。
(设计说明:创设情景,熏陶学生的情感。在这种氛围的感
悟下,能帮助学生准确定位文章朗读时的感情基调,并能让学生很快进入文本。)
展示听读收获。
师:鉴赏一篇散文,要学会抓住文章的“动情点”,就就是找到自己感受最深刻或者最喜爱的文字或画面,说出自己的感受,这样才可以真正实现作者、文本和读者之间情感上的“共鸣”。听完了优美的诗朗诵,你感受到了什么画面?
生1:两幅。一幅是故乡江南的雪,一幅是朔方的雪。生2: 我感受到了美丽的江南雪景和充满力量的朔方雪景。板书:江南的雪 朔方的雪
师:结合自己刚才听的,使用文中的一些词语,说一说你喜欢哪幅雪的画面,为什么?
生1:我喜欢江南的雪,因为它滋润美艳,还隐约着青春的气息。
生2:我比较喜欢朔方的雪,很有力量。我曾经到过北京,感受到北方的雪正如作者描绘的一样,如粉如沙,像一个斗士。
生3:我还是比较喜欢江南的雪,比较温柔,散发正春天的气息,到处充满了绿色的气息,仿佛春天不远了。
师:大家都觉得江南的雪滋润美艳,非常温柔,朔方的雪则非常有力。
(设计说明:初谈感受,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领会文章的韵味,收到美的熏陶。)
深入感读。
师:请同学们在刚才听读感悟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诵课文一遍,通过文字感受画面,走入散文诗的意境,用声音来传达文中情感。
师:那这两种雪在朗读时语气是一样的吗?
生1:不一样。
师:大家思考一下,两幅画面在朗读的时候,语气一样的吗? 生(齐答):不一样。
师:读江南的雪的时候应该用什么语气呢?
生1:我觉得应该读出一种轻缓、柔和的感觉。(特别温柔)生2:江南的雪应该读得轻柔、舒缓。
师:那么朔方的雪呢?
生:读时应该铿锵有力。
师:大家分析得不错,那谁来试试,把你最喜欢的地方有感情地读一读,用文字来传达自己心中的情感,是一种很美的活动。
学生试读,教师及时点评。
师:读雪需要联想,一边听一边联想,就会身临其境,感受到课文中那种浓郁的生命的气息。
(设计策略:学生边读,也就边找出了文中能表现雪的特点的关键句子,既熟悉了课文,又为下文的分析作了铺垫。)
(教者的话: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及时点评,不足的地方师生共同探讨,达到师生共同学习的氛围。)篇四:鲁迅雪的教学设计
《雪》教学设计
临朐县冶源初中 马新良
教学理念:
创设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状态,从而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一、教学目标 :
1、了解掌握鲁迅以及《野草》的有关知识。
2、感知课文内容,对比体会两幅雪景图的特点。
3、加强朗读训练,提高学生朗读能力,读出文章感情。
4、结合背景,充分而且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难点 :
1、充分、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提高品味和感悟水平。
三、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式。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包含雪的诗词名句导入课文。(不必全部说出)
1.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配合出示雪景图片)
搜集作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资料,为理解课文做好准备。
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散文、小说、杂文等文学作品,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战斗姿态,对反动腐朽的封建文化和帝国主义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小说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专集。
2、熟知生字词
给加点的字注音: 褪尽()磬口()旋转()旋风()凛冽()脂粉奁()朔方()粘连()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行完成以下问题:)
1、课文写了几幅雪景图?分别拟一个小标题。
明确:江南的雪 朔方的雪
(1)用文中的语句概括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的特点。
明确:江南的雪----“滋润美艳”; 朔方的雪----决不粘连(板书)
(2)两部分内容形成什么关系?
明确:对比(板书)
三、合作探究,研读赏析
(首先小组合作探究,不能解决的问题交由全班合作探究,完成以下问题。)
1.作者是怎样描写江南雪景滋润美艳特质的(从课文中划出句子,加以赏析)
明确:“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两个比喻,写出了即使在冬天里也有生机与活力,有着蓬勃的生命力,令人产生无限遐想。“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下面是一副雪野春花图,作者描绘得有声有色,声色和谐;有动有静,动静相衬。(学生有此理解予以鼓励)孩子们多么的天真烂漫,何等的聪颖伶俐!这才是江南雪野上绽开的真正的春花啊!(不必强求说出)
2.写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塑雪罗汉的情景除了表现江南雪景滋润美艳还表现出什么?
3.江南的雪长久吗? 明确:“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4.作者描写江南雪景滋润美艳有什么象征意义? 明确:寄托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学生想到的要鼓励)(板书)
(指导学生朗读------一开始读出欣喜、赞美的情感,读到雪罗汉融化时要读的深沉些。)
5.作者是如何表现朔方的雪决不粘连特质的?(从课文中划出句子,加以赏析)
明确: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6.朔方的雪处于怎样的环境下?
明确: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即孤独。(教师引导:大家还记不记得《风筝》,它就写于《雪》之后的一个星期,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文章最后的几句话:“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
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风筝》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四日)
7.朔方的雪有怎样的精神?
明确:坚强
8.朔方的雪有什么象征意义吗?
明确:孤独而且坚强的战斗者。(鼓励学生用文中词语回答)(板书)
让我们来齐读这三段,来感受鲁迅昂扬不屈的战斗精神。(要读出高亢激昂的气势)
9.作者的感情更倾向于哪一方的雪?从哪里可以看出?为什么?
明确:朔方的雪。10.他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对北方的雪的赞颂表现出来的。
明确:从“但是”一词也能看出来。
(让我们来齐读这三段,来感受鲁迅昂扬不屈的战斗精神。要读出高亢激昂的气势,从停顿、语气、重音、情感等方面练习。小组之间展开朗读比赛。)
四、精讲点拨,升华认识。(老师精讲)
1、你如何理解本文的写法?
明确:“朔方的雪花”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它的存在,孤独寂寞之中谱写了一曲最为动人的乐章。而江南的雪那种平和恬静的美固然让人欢喜,相比而言,最值得称赞的还是在孤独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北方的雪。它最为形象地体现了鲁迅看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朔方飞雪奋飞之际,更见鲁迅先生的特质精神:甘于不被理解,义无反顾,决意向死而生,“直面惨淡的人生”“从无所希望中得救”。像一个奔放的挑战者和战斗者,作者的感情在对北方雪的描写中得到深化。这种写法就是 “借景抒情
2、你认为课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谈谈你的理解。
“这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明确:因为雪是雨经历了严寒之后变成的,是死掉的雨,但它的精神是不会死的,他的不屈的抗争的灵魂会永远闪耀在天际。
五、当堂训练,拓展延伸。
1、按原文填空:
(1)他也就目光-------------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2)晴天又来----------------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
(3)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2、理解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 ..
(2)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 .
3、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1)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2)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3)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
4、你喜欢怎样的雪景?请快速描绘出来,(一百字左右)。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活在人民心中!斯人已去,但鲁迅先生留给我们的却是永生,最后,我们在一起诵读挽联“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表达对那在凛冽的天宇下升腾的精魂——鲁迅的哀思......篇五:鲁迅雪教学设计
《雪》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积累课文生字词,了解鲁迅的生平和代表作,2.品味两幅不同的雪景,理解其中所蕴涵的深意和作者的思想。
3.深入体会作者作为思想斗士的性格,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不畏艰难,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4.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通过关键词句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深入理解作者对“暖国的雨”、“江南的雪”、“朔方的雪的不同态度及原因。
2.联系具体语境解读疑难句段。
3.品味两幅不同的雪景,理解其中所蕴涵的深意和作者的思想。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一想到雪,你们会怎么来形容它,自古以来,有许多的文人墨客也歌咏过白雪,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初中阶段所学的咏雪的诗.
(二)研习课文
(1)积累生字词
(a)粘:粘结nián;粘连zhān b.旋转xuán;旋风xuàn c.褪:褪色tuì;褪下袖子tùn(b)解释下列词语。
博识:见识广博。凛冽:刺骨的寒冷。
天宇:这里指天空。宇,上下四方。
精魂:精灵,魂灵。消释:消溶。
升腾:(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2)全班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几个地方的雪?找出表示转折关系的词(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
(3)分别是那几个自然段?
引导:“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用了什么手法(对比)(暖国的)
雨 雪
质地 温暖 冰冷
气质 柔润 坚硬
—→南国无雪
(3作者是如何描绘江南的雪,特征:滋润、美艳(引导:润和艳都有“水”)
比喻:青春的消息;处子的皮肤;(写出了江南的雪富有生命力,孕育着生命)
—→“??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4)提问:上面这句话中共包含了哪几种颜色?
血红、白、青、深黄、冷绿 展现出一幅五彩缤纷的美丽的雪景
(5)再往下看,作者展开了有关蜜蜂的想象“蜜蜂们忙碌地飞”,“嗡嗡地闹”
提问:蜜蜂忙碌的是什么季节,你看到这句话是什么感受?
归纳得出:这是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的雪景图。
(6)面对如此美丽的雪景,最吸引谁?你们会怎么做?接下来是写“雪罗汉”,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再仔细阅读这一段,读的过程中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要写雪罗汉。你们可以从作者对雪罗汉的描述出发,也可以从堆雪罗汉的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师:对雪罗汉描绘的角度——作者是怎样描绘堆好了的雪罗汉的,找到句子来“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引导:渗透了水)“ 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明艳至极,也可爱至极)从孩子们在雪地里快乐的游戏,也衬托出江南的雪的美好。
(7)提问:但是,“雪罗汉”的命运最终怎样?用原文回答。
生:“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适明的水晶模样;边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师:引导——“独坐了”“消释了”“冻结了”“冰化了”——风采褪尽——如水般美丽柔弱的生命的消亡——惆怅
(8)提问:作者用了大部分的篇幅来写“江南的雪”,但是第四段作者笔锋一转到了“朔方的雪”,作者是怎样描绘朔方的雪的,它和江南的雪有什么不同?
“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撤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引导:??粉??沙??地??枯草??有没有“水”的特性?全是
“土”的气息。而且还有火:有“屋里人的火的温热”,更有“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
“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9)通过上面的描写写出了北方的雪具有什么样的特质?
在冷酷的严冬里独立不羁,不屈不挠,奋发向上,气势磅礴。
(10)交代写作背景,揭示课文的思想意义
《雪》写于1925年1月。当时正处于北伐革命的前夜,同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革命形势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但鲁迅当时生活的北平仍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反动势力猖獗,斗争极其激烈。
(11)作者鲁迅更喜欢哪里的雪,从哪里看出来?
作者更喜欢北方的雪的那种独立,坚强不屈,奋发向上的精神,因为在鲁迅所生活的严酷社会里,北方的雪的精神正是鲁迅的人格的真实写照,他不屈服于社会的黑暗污浊,高举思想的旗帜奋斗在那冷酷的社会环境中。
(12)自主阅读:说说你喜欢哪儿的雪,为什么?
四.拓展训练
课文中写了塑雪罗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了雪地捕鸟,描写都非常生动传神。2007年中国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你在雪地里做过什么游戏?试写二段文字描述出来。学生完成之后,互相交流,教师加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