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科里亚的木匣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2 22:40: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2、科里亚的木匣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2、科里亚的木匣教学反思》。

第一篇:22、科里亚的木匣教学反思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叙述清楚,层次分明,以孩子的眼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表达方面有独到之处。在教学时,为了使课堂不至于过于呆板,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抓住学生兴趣,解读一“埋”,一“挖”

通过与学生的谈话,我了解到很多同学,对本篇课文最感兴趣莫过于科利亚埋木匣这一段。于是我便从此段入手,引导学生想像,科利亚的木匣里都会有哪些东西?科利亚埋木匣的具体情景。甚至课堂上随机请同学表演这一情节,体会科利亚当时的心情。

讲读埋木匣的部分,为了不使教学过于呆板,我没有逐句逐段来讲读,而是从学生最感兴趣的科利亚怎样埋木匣入手。出示第二自然段,联系学生提示的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来找找木匣里的东西。其中,对于“小玩意儿”还展开了想象,“木匣还有什么东西?”学生的想象很丰富。第二步,是让学生来看看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我首先让学生找出用了哪些动词,学生很快找出了“放、盖、踩、撒”这四个动词。然后请几位同学来读好这句话。接着请学生说说从这里你可以看出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与前面问题相联系)学生回答他是个细心、善于思考的孩子。在这基础上请同学再读这一句,然后齐读。这样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再去读,那么学生的体会就更深刻了。

讲读“挖”木匣的部分时,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帮助和科利亚一起寻找原因,引发学生的兴趣。以此引导学生对为什么找不到木匣进行全面深入的阅读思考。在提示科利亚思考过程的同时,也引发学生的思考。并以此为契机,谈谈对科利亚两次挖木匣的感受。初步理解课文的含义所在。

抓住描写“埋”和“挖”的句子去品读。以读来通课文,以读来解文意,以读来悟道理。在这一过程中注重朗读的指导。

二、探寻原因,找寻结果。

在妈妈成功地挖出木匣之后,科利亚第一次找木匣,却没有找到。这是本文最关键的部分。在讲完《科利亚埋木匣》之后,我让学生比较一下科利亚和他妈妈同样是埋木匣为什么一个顺利挖到木匣,一个却挖不到?是不是妈妈在这四年内就没有变化呢?这是否与课文揭示的道理相矛盾?

学生经过思考发现,不同的事物有着不同的变化,世界的一切都在变化,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主题。

三、拓展阅读,深入理解。

在学完课文之后,我还设计了阅读小故事《刻舟求剑》的环节,并引导学生想想对刻舟求剑的人说几句劝告的话。这一环节是对本课所学知识的巩固,也是对学生语言表达的训练。

课堂上这些环节基本上得到实施,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这又引发了我对本课教学的一些思考:

1、课堂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早已不是问答式的教师提问,学生解答的的单一形式,而应该是开放的,动态的,是对当下实态的过程的有效探索,故教学设计中应该充分体现这一点。在本节课的课堂中,我注意到了这一点,也想最大限度地放手给学生,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我还请学生表演埋木匣的动作,既是加强其理解,也是为了调动其自主体验的兴趣。自觉此环节收益不小,以后还应设计诸如此类的环节,多放手给学生。

但是在文章的整体解读上,我“牵”的太多,没有放开手来让学生解读全文,听了另一位老师的课,她在课文的一开始就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一环节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动性,值得我学习。

2、教学环节应为教学目标服务

课堂上所设计的每个教学环节都应该为教学目标服务。回想自己在讲述第二自然时,我让学生来想象一下除了课文中讲的那几个东西外,科利亚的小玩意儿还可能有哪些?学生们兴趣盎然地想象,个个都能讲出许多东西。现在想来实在对课文理解没有什么帮助反而白白浪费了时间。既然和教学目标没有太大的联系,花这么多的时间来讲读没有太大的价值的东西又有何意义呢?

因此,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必须准确。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地钻研教材,教师只有自己全面、深层次地把握教材,围绕教材进行教学设计,才能让课堂更好地为学习服务。

里亚埋木匣的经过,挖木匣时科里亚的思考都写得很有条理。二是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阐

明了一个道理。三是写妈妈埋木匣、挖木匣为科里亚的做法埋下伏笔。通过挖木匣这件事,学生们明白了: “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

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

生活体验来谈一谈对这个道理的理解。文慧说: “昨天天还是晴天,今天就下雨了。时间在 变,天气也在变。”海萍说:

“我今年比去年高了。时间在变,我们的身体也在变。”王宇笑 着说:

“昨天老师没穿裙子今天穿裙子了。时间变了,人也变化了。”通过学习,它让我们明

白我们做事情要随着情况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做法,我们只有随着周围的变化而变化才能把

事情做好。要向科里亚学习,不能刻舟求剑。

不过这堂课中,虽然也注重学生的朗读,但是在指导的时候却比较缺乏,他们的朗读还不够

到位,不够体现层次性,没有让他们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读中得到启发。这一直是我教 学中的一块短板,所以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朗读教学的研究。

从妈妈和自己身上,柯利亚懂得了什么?

第二篇:科里亚的木匣教学反思

《科里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许艳玲

一、教学目标

1、能从科利亚两次挖木匣的不同结果中,认识到“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我们应随着情况的变化采用不同的做法解决问题。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如果„„就”、“不光„„还”等关联词语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能按课后练习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大意。

二、教学重点

科利亚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亚从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这两点是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科利亚冥思苦想后对小伙伴说的那段话是教学难点,要通过帮助学生在理清句群层次的基础上理解内容。

(一)复习

1.课文分几段?各段写什么内容?

2.科利亚怎样埋木匣的?(什么时间埋的?怎么埋的?在哪里埋的?)

(二)讲读课文二、三两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

(1)科利亚和他妈妈什么时候挖出埋藏的东西?从埋东西到挖东西这中间经过多长时间?(2)妈妈怎样挖箱子的?结果呢?

(3)科利亚第一次怎么挖匣子的?结果怎样?(4)科利亚又是经过怎样的思考,一下子挖出木匣子?

2.讨论思考题。(1)讨论思考题①

四年以后,他们开始挖埋在地下的东西。理解“差不多”的意思是:将近、大约。

(2)讨论思考题②

引读:

妈妈是怎么挖箱子的?学生接读:“妈妈从家门口朝菜园走了三十步,很快就挖出了箱子。”

(3)妈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如果当初把箱子随便埋了,现在就不好找了。由于当初妈妈计算好步子后才埋下箱子,现在一下子就找到箱子了。这说明算术确实有用。)

(4)讨论思考题③

教师引读:

科利亚是怎样挖木匣子的?学生接读:“这时候,科利亚也拿来铲子,他从门口起量了十步,就动手挖起来。”

教师引读:

挖的结果怎样?学生接读:“他挖呀,挖呀,却没有找到匣子。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是没有匣子。他朝左边挖了挖,又朝右边挖了挖,仍然没有。”

(5)讨论用词。这里三次写到“没有”,“没有”前分别用了三个不同的词,请大家找出来,说说为什么要用这几个词?

(“却”表示结果出乎意料之外,“还是”表示结果与前面一样,“仍然”也表示结果与前面一样。“还是”、“仍然”表示的意思是一样,但程度不同。这里连用这两个词,就强调了科利亚没有找到木匣子这一结果。)

(6)妈妈的算术管用,而科利亚的算术为什么不管用?是敌人挖走了吗?科利亚,怎么回答小伙伴的猜测?

(学生读:“不会的,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还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吗?这里面一定有原因”)

思考:科利亚是什么原因挖不到木匣呢?他是怎么思考的?(学生读:“小伙伴们,我知道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年龄小,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们看,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

问:科利亚的想法对吗?后来他挖到木匣子了吗?

(这回科利亚量了五步。他一下子就挖到了匣子。证明科利亚的想法对了。)

(7)教师出示幻灯片演示。

①科利亚量十步埋下木匣。

②来量十挖不到木匣。

③利亚量五步挖到木匣。

问:从幻灯演示中,你明白了什么?

(五岁时量十步埋木匣,后来他经过四年已经是九岁了,人大了,步子也比四年前大了一倍,所以步数要减少一半,才能挖到。)板书:

五岁量十步埋木匣步子小 九岁量五步挖木匣步子大

3.小结:科利亚挖木匣时量五步,这是科利亚冥思苦想的结果。事实也证明了科利亚的想法是正确的。

4.学生自由读第二段课文。

5.挖到木匣后,科利亚为什么那么高兴? 6.学生带问题读第三段课文。

(1)这一段有几层意思?哪层意思更为重要?

(这段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找到了木匣子;第二层是知道了“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这两层意思第二层更为重要。)

(2)为什么科利亚会说:“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

(因为科利亚从自己挖木匣的过程中明白了四年过去了,自己从5岁长到9岁,人长大了,步子也在变大,开始照埋木匣时的十步去挖,当然挖不到木匣,后来改为五步去挖,结果一下子就挖到了。由此,他得出结论:“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

(3)“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告诉我们要怎样做事情呢?

(我们做事情,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做法。)(4)小结:我们只有随着周围的变化而变化才能把事情做好。

(三)布置作业 1.填空。

(1)战争开始时,妈妈从家门口,量了()步,埋下了箱子。四年后妈妈从家门口朝菜园走了()步,很快()。

(2)战争开始时科利亚量了()步,埋下木匣。四年后,科利亚从门口量了()步,却没有找到木匣子。后来科利亚从屋门口起量了()步,他一下子就()。这是因为()。

2.准备简要复述科利亚挖木匣的经过。

《科里亚的木匣》教学反思

许艳玲

《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作者通过一个故事告诉读者一个道理: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事物都会变化,我们做事情的方法也要变化。课文描述的故事脉络清晰学生能通过阅读大致弄懂。但是课文蕴含的道理,以及怎么从叙事中领悟道理进而明白通过叙事来讲述道理这种文章体裁,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1)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但我主要还是把重点落实在读准字音,分析字形记住字形和理解字意上。虽然是三年级学生了,写拼音的能力很差,尤其是经常也错别字,因此我尤其重视记字形这一块,在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按汉字的特点,记字形,理解字义,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2)用比较法记字形、理解词义,另外还可通过教师范写学生书空等形式让学生记住这个字,在字义理解方面,我们也可通过多种形式达到。有了这些做基础,学生理解起课文来也就更方便了。

3)学生在感悟“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所含着的道理时,还不够深入。学生仅仅从课文中科里亚的年龄变化理解周围一切在变化的浅显的意思,不能够结合自己身边事物的变化来谈自己的理解。

第三篇:科里亚的木匣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通过对比,加深感悟,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科利亚是怎样从挖木匣中得到启示的,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站在科利亚的角度对为什么找不到木匣进行全面深入的阅读思考。在提示科利亚思考过程的同时,不但使学生感悟到科利亚的聪明,而且使学生思维也得以开拓,并领悟到思考问题的方法。学生在排除多种可能性的过程中,每排除一点,就牵动对课文相关部分的阅读感情。三种可能性全部排除,就牵动对全文各部分的阅读感悟。在归纳得出结论、论证结论可靠性的过程中再阅读感悟,使问题得以解决,从而使学生认识得到提高,把握了全文的整体。

2、联系学生的的生活经验,进行读写训练。

教学中,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的生活经验,谈谈课文中引发的道理并写下来。通过说写到练,深化道理,让学生明白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懂得世间的一切都在变化,面对变化着的事物,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要使自己的的想法和行为顺应这样的变化,启发学生关注和发现生活中不断变化的人和事,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议课摘要 作课人:何花

议课人:杨丽鹃,熊淑美,史磊华,胡敏,李文春,蔡雅容 议课主题:如何有效地通过对比突出文章中心 议课过程:

杨丽鹃:本节课,你在许多地方采用了对比的方法,你认为这样设计合理吗?

史磊华:本文的中心是通过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这个道理。在教学中,如果抓住这些变化,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更能一目了然地让学生体会文章的中心。《燕子》教学设计 熊淑美:在教学中,我发现你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对比:埋木匣时,科利亚与妈妈的对比;挖木匣时,科利亚与妈妈的对比;科利亚两次挖木匣的对比;还有妈妈埋木匣、挖木匣的对比。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妈妈挖到了箱子而科利亚却挖不到木匣时的对比分析。李文春:

先让学生找到妈妈挖到木匣子后所说的话,并引导学生理解妈妈的话强调了这一点:算术有用——数数挖坑——容易找到。此时,我话锋一转,算术对妈妈来说这么管用,怎么到了科利亚那儿却行不通了呢?问题出在哪儿?此时,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颇浓,我趁热让学生讨论导致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并逐步引导学生分析,排除“木匣可能被法西斯挖走、数步法可能不管用、挖的方法可能不对”这三种可能性,最终得出一致结论:步子出现了问题。又让学生结合数学知识,上台画线段图代表步子。由此,学生的问题迎刃而解,也明白了文章所告诉我们的道理。

胡敏:此种设计,不仅帮助学生理清了科利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多元性,同时,领悟了文章中心,真可谓“一举三得”!不过,你有没有发现,你在教学中多处使用对比的方法,是不是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影响? 李文春:是的,我在教学中也发现了这一点,频繁使用一种教学方法未免呆板了一些。不知,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蔡雅容:我认为,你所设计的“妈妈挖到了箱子而科利亚却挖不到木匣时的对比分析”非常精彩,此处亦为教学中需重点解决的问题。因而这样设计,非常合理。除此之外的对比,不是文章的重点,学生通过读,就能够轻而易举的明白。我建议,你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去探求,主动去发现,从而获得知识。要相信学生,一定能行的!

第四篇:科里亚的木匣

、《科里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Post By:2014-11-25 12:10:31

课时教学设计表

课 题

26科利亚的木匣

余瑞

第 学时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读通课文,了解大意。学习课文1—3自然段,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难点:正确读写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

解决措施:指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识字的经验自主识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26科利亚的木匣

埋木匣

走十步

挖木匣

受到启发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意图与重构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读题。“匣”容易读错,谁来给它组成词语读一读。区别“匣”和“箱”的字义,“匣”比较小,“箱”一般比较大。它们的共同点,都是盛东西用的。

同学们,有谁知道科利亚?给大家介绍一下。(科利亚是前苏联的一位小朋友,1941年,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卫国战争暴发了,《科利亚的木匣》这个故事写的就是战争时期的事情.)

从课文的题目看,这篇课文主要是围绕着什么写的?课文围绕着木匣写了一件什么事?都写了哪些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新词:挖坑

冰鞋

斧头

手锯

免得

屋里

抢走

难过

当初

管事

敌人

台阶

懂得

指名读,齐读。

3、你们觉得课文哪些地方比较难读?

(第一自然段里出现了一个多音字“数”,它的两种读音都出现在这里,很难读好。)对了,(出示课件:数数,数到十,数了十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几个词语吧。

你认为课文还有哪些地方比较难读的呢?(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出示课件:“木匣里„„”)句子中的“盛”字是个多音字,有两种读音。这段课文中还有一个生字,那就是锯,请大家跟我读,锯,手锯。什么叫手锯?手锯就是可以拿在手里的锯子。

课文中还有比较难读的哪些地方吗?(出示课件:“科利亚丢下铲子„„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

“量”也是多音字,谁知道它的读音,并能组词。

2、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同学们真能干,不但把生字和多音字读准确了,还把几个难读的句子读正确了。下面,老师请同学们再一次读课文,这一次要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写了科利亚和木匣之间发生了怎么样的故事?读完之后,要完成填空题。(出示课件:填空题)

战争开始了,科利亚一家决定离开村子去躲避,于是科利亚()。

战争结束了,科利亚也长大了,他们一家回到了村子。科利亚也像妈妈一样去(),第一次(),第二次()。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明白了()。

学生边读边思考,想好了之后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

3、交流讨论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呢?

预设1:课文是按照战争开始,战争结束的顺序来写的。

预设2:按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顺序来写的。最后,课文还写到了科利亚受到了启发。

讨论:两种说法似乎都有道理,但围绕课题你觉得那种说法更合理?

板书:埋木匣

挖木匣

受到启发。

根据这个顺序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4、检查朗读

下面老师请三位同学读课文,一人一部分,谁愿意来读读?请其他同学认真听一听,评评他们读得怎么样?

三、学习“埋木匣”部分

1、默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题:科利亚是怎么埋木匣的?用横线画出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圈出表示科利亚埋木匣的动作的词。想想你能从中体会的什么?

2、交流

提示:从埋木匣的这一连串的动作“走、数、挖、放、盖、踩、撒”,你体会到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做事认真仔细)

3、说一说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

(一是因为全家人要躲避战争,东西多不能带走。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科利亚善于动脑筋,善于观察思考,他见妈妈把家里的箱子埋起来,受到启发,所以自己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把木匣埋起来。)

4、比较句子

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科利亚数到十,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让学生读这两个句子,体会“只„„就„„”的用处。在这里“只”强调了科利亚的年龄小,只会数到十,因此就量十步。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很大,就是因为他只会数十步,年龄小,才造成后边挖木匣时,挖不着,为后边的内容埋下了伏笔。)

三、巩固生字、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指名认读,口头扩词。

2、请你们仔细地看一看,这些生字当中,哪些地方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呢?

3、根据学生提示,老师范写生字。

要注意“抢”右边是“仓”,不要写成“仑”;

“初”部首是衣字旁,不要写成示字旁。

“懂”笔画比较多,要指导学生写正确,写匀称。

请把每个生字写一遍,再给每个生字组个词语写下来。

四、课后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课文的新字新词,还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下节课,让我们走近科利亚,同他一起埋木匣,挖木匣。一同去思考,去发现。

五、拓展延伸,课外阅读《刻舟求剑》,思考:

(1)那个人最终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

(2)从这个故事中,你读懂了什么?

准备一下,学到“语文园地七”时和大家交流。

课 题

26科利亚的木匣

执 笔

余瑞 第学时

教学目标

1、能从科利亚两次挖木匣的不同结果中,认识到“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我们应随着情况的变化采用不同的做法解决问题。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如果„„就”、“不光„„还”等关联词语造句。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科利亚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亚从中受到什么启发是教学重点,科利亚冥思苦想后对小伙伴说的那段话是教学难点,要通过帮助学生在理清句群层次的基础上理解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26科利亚的木匣

(四年前)埋

步子小

十步

(四年后)挖

步子大了一倍

五步

受到启发

一切都在变化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意图与重构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

1、认读生字新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板书)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一课,通过学习,让我们知道科利亚埋挖木匣的经过,并且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二、学习“挖木匣”部分

1、出示思考题:

①妈妈是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时间,挖埋在地下的箱子的? ②妈妈是怎么挖的?

③你怎样理解妈妈说得话?

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4——7自然段。

3、个人读之后,小组学习讨论。

4、画出妈妈说的话,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妈妈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强调了算术真有用,第二层意思是假设当初不是数三十步埋箱子,而是随便挖坑埋箱子,那现在肯定就不好找到了。同时,这里也渗透着,科利亚也是照妈妈的样子埋的木箱,挖的木匣,那为什么挖不着呢?怎么算术又不管用了呢?原因在哪里呢?这里又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5、学习课文8——12自然段:

①读第8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科利亚是怎么挖木匣的?

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有找到。

科利亚把坑挖得很深,朝左挖、朝右挖,说明挖得面积比较大,还是没挖着。②学习9和10自然段:

让学生小声读课文,想:当小伙伴们笑科利亚的时候,他是怎么做的? 理解“也许”,是可能的意思。

让学生反复读第十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

科利亚心想:自己的方法没有错呀,既然家里的大箱子都没有被法西斯挖走,那么自己的小木匣也不会被法西斯挖走。从科利亚的话中,暗示了他当时思维的过程,所以想来想去,认为“这里面一定有原因。” ③读课文第11自然段:

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从“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想。”看出科利亚遇事开动脑筋,认真思考。从科利亚的话中体会三层意思:一是经过思考,他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当时很激动,会很大声地告诉大家,用了叹号。二是找到了为什么挖不着木匣的原因。三是料定自己会马上找到木匣的。

让学生体会当时科利亚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④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齐读这段,理解果然的意思。

3、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1)默读课文,划出科利亚受到了什么启发?再读一读,你是怎么理解的?(2)出示科利亚说的话,一方面进一步理解他的话的意思。科利亚善于动脑筋,勤于思考,他从自己埋木匣,挖木匣的过程中,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他懂得了周围的一切都在发展变化,面对着发展变化的事物,不能采用固定不变的态度,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①自己默读,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启示”的顺序,说一说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怎样挖木匣的,他从中得了什么启示。②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③指名说一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总结全文: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我们知道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之中,我们看问题不能用固定不变的态度,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我们应该动脑筋,想办法,应对事物的各种变化,希望同学们带着这个启示,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去探寻生活给我们带来的更多的启示。

四、布置作业 出示课件:

1.实践活动: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不方便的事情,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准备一下,到“口语交际”时与大家交流,3.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第五篇:科里亚的木匣教学设计及反思

<<科里亚的木匣>>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会写“挖、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朗读课文,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培养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科利亚冥思苦想后对小伙伴说的那段话。

2、科利亚从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交待学习目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科利亚的木匣》一课的生字和新词,并且初读了课文,通过学习,你知道了本课写的是地件什么事?

(二)讲读课文

小声读课文,边读,边对照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想: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本文是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写的。1.学习课文第一段:(1)出示思考题:

①科利亚是怎么埋木匣的? ②科利亚为什么埋木匣?(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3)指名读第2自然段:找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动词:放、盖、踩、撒,从埋木匣的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体会到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4)指名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科利亚为什么把木匣埋起来? 出示句子让学生体会理解:

“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科利亚数到十,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2.学习课文第二段:(1)出示思考题:

科利亚是怎么挖的,有没有遇到困难?怎么解决?挖出来了吗?妈妈又是怎么挖的? 小组读书讨论解决

分析含“仍然”的句子,指导朗读。2.汇报,主要围绕重点问题进行理解。柯利亚找不到箱子,他是怎么思考的?

学生读:“小伙伴们,我知道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年龄小,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们看,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

问:科利亚的想法对吗?后来他挖到木匣子了吗?

指导朗读,抓含“果然”的句子

3.科利亚遇到的这种情况妈妈遇到了吗?

4.引疑:为什么妈妈步子不变能挖出箱子,而科利亚不能? 5.从妈妈和自己身上,柯利亚懂得了什么?

(学生读最后一段)

板书:懂得:一切都在起变化 “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告诉我们要怎样做事情呢?

(我们做事情,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做法。)

三、深化拓展

1.科利亚遇到问题能认真思考,所以他能顺利地解决了问题。2.看《刻舟求剑》故事。

请同学们给《刻舟求剑》里的那个人想想办法,找到那把丢失的剑。3.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在你身边也有,你能举例说说吗?

四、总结全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希望同学们带着这个启示,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去探寻生活给我们带来的更多的启示。

板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

(四年前)埋五岁 步子小 十步

(四年后)挖九岁 步子大 五步

懂得:一切都在起变化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

《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作者通过一个故事,告诉读者一个道理: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事物都会变化,我们做事情的方法也要变。.课文描述的故事脉络清晰学生能通过阅读大致弄懂,但是课文蕴含的道理,以及怎么从叙事中领悟道理进而明白通过叙事来讲述道理这种文章体裁,,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课文写了科里亚埋木匣、挖木匣,并受到启发的经过。其中,挖木匣是理解感悟的重点内容。课文的语言特色是叙述比较平实。文本的表达特色有三,一是叙述的比较有条理,如:全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科里亚埋木匣的经过,挖木匣时科里亚的思考都写得很有条理。二是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阐明了一个道理。三是写妈妈埋木匣、挖木匣为科里亚的做法埋下伏笔。通过挖木匣这件事,学生们明白了:“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谈一谈对这个道理的理解。文慧说:“昨天天还是晴天,今天就下雨了。时间在变,天气也在变。”海萍说:“我今年比去年高了。时间在变,我们的身体也在变。”王宇笑着说:“昨天老师没穿裙子今天穿裙子了。时间变了,人也变化了。”通过学习,它让我们明白我们做事情要随着情况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做法,我们只有随着周围的变化而变化才能把事情做好。要向科里亚学习,不能刻舟求剑。

不过这堂课中,虽然也注重学生的朗读,但是在指导的时候却比较缺乏,他们的朗读还不够到位,不够体现层次性,没有让他们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读中得到启发。这一直是我教学中的一块短板,所以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朗读教学的研究。

下载22、科里亚的木匣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22、科里亚的木匣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6、科里亚的木匣教学反思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 《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叙述清楚,层次分明,以孩子的眼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表达方面有独到之处。在教学时,为了使课堂不至于过于呆板,我主要设计了......

    科里亚的木匣教学设计(推荐)

    26、《科里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木匣、冰鞋、小玩意儿、躲避”等课文重要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科里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轩辕小学樊会霞 一、 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一个新朋友,来自苏联的——科利亚,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26.课科利亚的木匣。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科里亚的木匣说课稿[推荐]

    科里亚的木匣说课稿 各位评委: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6课《科里亚的木匣》,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课时、说教学目标、说教学......

    科里亚的木匣教案

    2012—2013年学年度上学期小学语文三年级《科里亚的木匣》教案 李娜 教材分析 1.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就不一样。本节课通过一......

    26、《科里亚的木匣》

    26、《科里亚的木匣》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目标 ①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会写“挖、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科里亚的木匣》读后感

    《科里亚的木匣》读后感我们最近学了一篇叫"科里亚的木匣"的课文,这篇课文写的是科里亚在战争的时候还小,他走了十步,把匣子埋在地下,四年后,科里亚回来找木匣,他量了十步,没有找到......

    《科里亚的木匣》教学设计修改稿

    科里亚的木匣 教学目标: 1.会认“匣敌阶”3个生字,会写“匣挖鞋斧免屋抢难初管敌阶懂”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木匣、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