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制取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2:33: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氧气的制取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氧气的制取教学设计》。

第一篇:氧气的制取教学设计

氧气的制取教学设计及反思

福清临江初级中学 高义凯

一、实验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原理和实验装置。

2、初步学习自主设计装置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二、实验重点、难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三、实验准备:

酒精灯、试管、铁架台(带铁夹)、导管、集气瓶、水槽、棉花、镊子、木炭、澄清的石灰水

四、教学设计:

(一)、提出问题,学习探究活动①

在探究之前,我们需要一些必要的知识准备。课件展示:《各种仪器的用途、注意事项》(提出问题)仪器的选择:(根据反应条件和仪器的性质来考虑)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的方法制氧气,应选用以上仪器中的___________做反应容器,用___________来收集气体,选用___________来固定反应容器,热源选用___________。

生:回答问题

设 计意图:为下一步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装置做好知识准备。

(二)、自主探究

学习探究活动②

教师提出问题: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来设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学生四人一组,分组讨论,协作设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

设 计意图: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能够基本完成实验室制氧气的装置设计。学习探究活动③

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课件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根据装置巧设疑问:

1、制取气体的装置在使用前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该套装置如何检查气密性?

2、给试管加热时应注意什么?试管口为什么要稍向下倾斜?

3、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什么?

4、可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为什么?

5、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可用什么方法?

6、实验结束后,先把酒精灯移走还是先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为什么?

教师做适当点拨。

生:每个小组成员对每个问题都进行认真探究,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要提出自己对该装置的观点,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发挥各种层次的学生的团队精神,也最大限度地让每个学生参与探究活动。

设 计意图: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探究,使学生明确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解决下一步实验可能遇到的问题,避免错误操作。学习探究活动④

要求学生完成以下实验:

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教师巡回指导,对实验中出现的错误操作及时纠正,对学生创新性设计给予激励性评价。

生:动手操作,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设 计意图:通过小组回答,完整有关探究活动中的实验现象,提高同学们的观察能力。

(三)、讨论交流,师: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汇报实验收获,反思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总结实验探究收获、体会。

设 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和资源共享意识,提高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

(四):能力拓展 课件展示反馈练习: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1)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2)检查装置气密性;(3)装药品并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5)停止加热;(6)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 课件展示谜语(猜一种化学变化)

生:思考后回答问题。巩固本课题的知识要点。

设 计意图:是引导学生运用本节课题的知识,去解答一些问题,拓展学生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先让学生在复习有关仪器用途的基础上,自己选择所用实验器材,自己组装实验装置,然后教师再用课件展示正确的实验装置,并简单加以点评,表优鼓差,使学生能再接再厉继续完成后面的自主实验环节。在学生亲手操作之后,再用课件展示实验过程,让学生自己对比找出实验中的优缺点,并让学生对自己的实验加以点评。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思考、实践真正掌握本次实验。学生通过体验实验过程,尝试试验成功的快乐,并学习分析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第二篇: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制取氧气》(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方案

小组成员:倪妙珊、余婷婷、吴佩璇、戴媛、陈雁纯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制取氧气”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本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气体制取实验,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思路的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良好的基础。

2、知识结构图

二、教学思路

本教学资源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能够通过模拟动手探究,综合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因而变演示实验为随堂探究实验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和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运用新知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学会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氧气的方法;

(2)认识催化剂、催化作用及分解反应;

(3)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4)掌握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反应的原理决定实验的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检验气密性的方法;

(2)感悟通过实验探究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查阅资料——制定计划——进行实验——记录现象——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3、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逐步认识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2、教学难点:催化剂的概念

五、设计理念

1、“学习者经验转换”的哲学思想

学习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想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这种经验不仅包括外部环境的刺激、个体的练习,更重要的是包括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复杂的交互作

用。经验是学习的基本。在本课题中,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环境,进行模拟实验探究,从而形成经验,建构知识体系。

2、认知主义心理学的“发现学习”理念

所谓发现学习,是指学习者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在本课题中,我们为学习者创设学习情境,提供实验探究的工具和提示,引导学习者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中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获得相应的知识,不断地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3、建构主义心理学的“情境学习”理论

学习具有情境性,学习发生于真实的学习任务中,真实的任务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是个体建构知识的源泉。在本课题的学习中,学习者能够受到特定学习情境的影响,在完成学习活动(如:实验探究、思考讨论等)的过程中建构知识,而且将在学完本课题之后,把知识扩展于各种不同的特殊情境中。

4、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师生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从自己的个性和学习风格出发,明确自己的目标和需求,合理安排学习步骤、选择学习内容,并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到引导和促进的作用。本课题的资源设计充分分析了学习者的特征,在内容编排上也较有灵活性,学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自主选学所需内容。在教学活动方面,合理嵌入了讨论思考、探究等环节,能够适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起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六、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习起点水平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我们周围的空气”、“氧气的性质”等,对氧气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如何得到氧气,特别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如何制取氧气还没有系统、深入的认识。

2、学习风格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思维发展水平以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理解抽象的概念和

结论往往需要借助生动直观的形象和已有生活经验的支持。在本课题中,采用模拟实验来教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模拟操作,并借助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生活经验加以理解。因此,教材内容的这种设置方式,恰好顺应了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七、学习资源的设计

八、教学过程的设计

1、教学模式

(1)“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特点

“探索性实验”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以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身份,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实验获取新知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把现成的原理和规律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实验基础上进行较多的思考和讨论。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提出课题,从设计方法上给予一定的指导,或由学生提出课题,自行设计方案,通过实验、观察、阅读、分析、讨论、课外实践等多种活动,“发现”化学规律,完成教学任务。(2)教学模式图

2、教学流程图

九、教学评价(说明评价的方法与内容)

1、过程性评价:本课题在学习过程中设置有思考题、讨论题以及反思等小活动,学习者通过这些小活动可以评价自身是否掌握了阶段性的知识点。

2、总结性评价:本课题的学习资源设置有“巩固练习”这一部分,并提供答案解析的反馈,学习者通过测试可以得到及时的反馈,并总结自己在本课题中的学习情况。

3、学习者自主评价:本课题注重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引导学习者反思、总结,以及通过学习者巩固测试等方式,让学习者进行自我评价,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使其对自身的学习情况更加了解,及时对学习方式等作出调整。

4、多元性评价:本课题资源的设置和媒体的选用以及教学方式,能够检验学习者对氧气性质、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实验器材以及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掌握程度,评价的内容多元、全面。

十、设计特色

1、“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模式

本课题采用探究性实验模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符合化学的学科特征,同时能使学生形成实验探究的思维,锻炼动手能力,使学生意识到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探究基础上的学科。

2、教学资源的“交互性”

本课题所设计的教学资源在充分具备应有的知识点的基础上,设置了思考、猜想、讨论等能够实现思想交流的环节,并且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提供能够使学生自主动手操作的工具,使得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与媒体、环境之间具有较强的交互性。

第三篇:《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内容分析:教材从空气课时,介绍了空气成分及用途,然后引入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制法,对氧气进行了初步介绍。氧气的性质和制法为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提供了事实材料,也为概括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提供了依据,这部分教学既能加深学生对氧气性质的认识,又能通过联系实际,提供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之前学习和活动,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制备,没有头绪,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本课题是气体制备的起始课,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能为今后“物质的制备”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了解分解反应。

3.初步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过程与方法:

1、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

2、初步学习自主设计装置制取氧气。

3、采用分析对比的方法认识分解反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们认识物质的过程和方法。

三、设计思路:

1、本课题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验原理及分解反应,另一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本课题的重点是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难点是催化剂的概念、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催化作用虽不是重点,但却是教学的难点。实验时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思考:(1)不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带有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2)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3)不加热,但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时,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此时学生会产生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反应,二氧化锰也是一种反应物的想法。这时再做实验,并加以解释,引出催化剂的概念。

2、由于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时,需要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因此在这里介绍催化剂和催化作用。催化理论是一个难度较大的课题,在此只能根据实验的表面现象作些简单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当然催化剂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应用,生物活体中的酶也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学习这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 2 本课题的习题中安排了一道习题,延续这个实验,让学生探索有没有其他物质能代替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并用一些新的方法制取氧气,试验性质。这样的习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3、分解反应的概念可以在分析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文字表达式后引出,并注意跟化合反应的要领相对照,找出二者的区别。

4、氧气的工业制法主要是分离液态空气。液态空气的分馏应属物理方法,全过程很少涉及化学变化。在本课题中把这部分内容作为资料供学生阅读。

5、本课题的活动与探究,实际上是由学生亲自动手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要注意交待清楚以下问题:(1)实验装置和操作原理,要引导学生对照观察。学会观察图示是一种基本的观察能力。按照讨论的顺序,引导学生从左到右,从上到下认真观察。(2)引导学生讨论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仪器怎样装置?怎样检查仪器的气密性?怎样装入固体试剂?试管口内为什么要放一团棉花?试管口为什么要稍向下倾斜?怎样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收集气体后为什么要先将导管从水中撤出,然后再移去酒精灯?等等。(3)用带有火星的木条去试验氧气,是鉴定氧气的一种常用方法。

第四篇:《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初三化学 李爽

一、教学设计思路 1.课题分析

“实验室制取氧气” 这一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气体制取的实验,这一课题的设计,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的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策略本课题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因而将演示实验变为随堂探究实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由此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相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并运用新知识。

二、教案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2.了解工业制法制取氧气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2.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增强对化学的学习兴趣,陶冶化学审美情趣。

2.逐步认识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进一步认识到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重 点】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 【难 点】

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分组实验探究法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该课内容

教师制作课件,准备相应教学图片和仪器 【仪器与药品】

大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导管、橡皮塞、集气瓶、水槽、火柴、高锰酸钾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请同学们屏住呼吸,看谁坚持的时间长? 全体同学参与并谈感受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氧气用于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金属切割等图片。【观后谈感受】

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提问:氧气如何获取呢? 明确:有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思考实验探究】

课件展示:工业上需要的大量氧气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直观教学,让学生了解氧气工业制法。提问:实验室是如何制取氧气的呢? 给学生自主看视频和教材的时间 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小组内交流】

学生按视频内容做好实验的相关现象、实验步骤、记录、分析。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提高小组的团结协作精神。【引导发现】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实验结果。设问: 为什么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小组讨论交流】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评价:对学生的讨论适时赞许和激励性评价

得出初步结论: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随气流进入导管。学生相互评价,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愉悦感。【引导发现】

设问: 为什么先撤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先预测,后实验并认真观察,做好实验记录 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归纳:从实验结果分析得出

分析归纳出科学的结论:防止水倒吸炸裂试管

【深入探究】

设问: 整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引导学生探究,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总结本节课知识点 【练习】

预习下节课内容

【板书设计】

一、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 分离液态空气法

二、实验室制法: 2.高锰酸钾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第五篇:《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三《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鸡街九年制学校 左志荣

教材分析:

“制取氧气”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实验室制备气体的课题,是学生学化学以来遇到的第一种气体的制取,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学习和研究制备物质的开始,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教学中通过对气体制取一般方法予以介绍,让学生对制取气体的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打下基础。本教学设计为此课题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内容主要研究实验室中如何制取氧气,在实验室里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用到催化剂,这里介绍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另外通过对比化合反应提出了分解反应的概念。学生分析:

1、学生已经学习了“我们周围的空气”、“氧气的性质”等,对氧气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如何得到氧气,特别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如何制取氧气还没有系统,深入的认识。

2、通过前面的探究学习活动,学生对科学探究已有一些体验。在本

课题的探究学习活动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后加以表达和交流,得出相关的结论。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了解分解反应。

3.初步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过程与方法:

1、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

2、初步学习自主设计装置制取氧气。

3、采用分析对比的方法认识分解反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们认识物质的过程和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教学方法:

本课题是学生系统、深入地学习氧气的相关知识。根据本课题的内容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复习提问→演示实验→讨论归纳→实验探究→对比总结→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高兴趣。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引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药品、仪器装备: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木条、火柴;药匙、试管、铁架台(附铁夹)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1、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2、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什么用途?(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师:既然氧气有如此重要的用途,那么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进行学习和探究这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题] 板书:课题

3制取氧气

二、新课学习

师:哪些物质可以产生氧气呢?

(学生思考、猜想,有的学生提出):空气中存在较多的氧气,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师:这个问题非常好,在工业上往往需要大量的氧气,这些氧气就是

通过分离液态空气获得的,这就是氧气的工业制法。我们有时候需要少量的氧气,这要通过实验室来制取,我们现在来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室用什么方法获氧气,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实验2-5]

1、在试管中加入5m15%的过氧化氢溶液,不用加热,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2、微微加热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有什么现象发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3、在另一支试管中加5m1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有什么现象发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 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时,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记录并进行思考,要求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不加热时,过氧化溶液一般不放出氧气;在稍微加热的情况下,过氧化氢溶液放出氧气;常温下,在加入二氧化锰的情况下,能迅速放出氧气。

[给学生提供探究机会,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相互启迪,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师:在上述产生氧气的实验中,哪一种方法比较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理由是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得出后一种)

[通过设置三个对比实验,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生: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二氧化锰时会产生氧气,二氧化锰是不是一种反应物? 师: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这也是我想问大家的,同学们讨论一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已有的知识确定二氧化锰不是反应物。师:二氧化锰到底是一种什么物质?它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化无疑为新疑,不断激发兴趣]

师: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进行探讨,大家注意观察现象并进行思考。

进行演示实验:[实验2-6]

学生观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由现象得出: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可以重复使用,说明在反应前后它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最后教师再补充说明:在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也不变。师: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什么作用?

生:二氧化锰可以加快过氧化氢溶液的化学反应速率。

至此引出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教师可对催化剂的概念进行一定的解释,要求学生阅读有关催化剂部分的内容,加深认识。

[多给学生探究的机会,由实验解疑,获取新知识,从而得知学化学离不开实验]: 板书:

一、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过氧化氢 水+氧气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加深学生记忆]

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是否仅此一种? 生:还可以加热高锰酸钾。

教师展示一些高锰酸钾,让学生观察它的颜色和状态并描述。生:高锰酸钾是一种黑紫色的固体。

师:大家对于高锰酸钾其实并不陌生,医院里常用的紫药水就是高锰酸钾和水形成的溶液,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意识到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师:高锰酸钾在加热的过程中,能分解出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这个实验下一节课再进行实验探究。板书:

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高猛酸钾→加热→猛酸钾+二氧化猛+氧气 [加深学生记忆]

师:实验室制取氧气属于什么变化?这两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与化合反应有什么区别?(学生进行讨论,回答)

[培养学生对比,迁移知识的能力] 板书:

三、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课堂练习:课课练相应习题。[加深理解]

三、课堂总结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可让一至两名学生到讲台前面来进行知识的总结)

[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教师小结并布置一定的作业。

[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得到及时的强化、巩固]

下载氧气的制取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氧气的制取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氧气制取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教育教学案例 伴随着我校《高效课堂》教学的全面推进,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课教学,更要把以学生为主体、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贯穿其中,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操作,观......

    制取氧气教学反思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课堂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进步的阶梯,是教师进步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学反思能够不断地,逐渐地提高教师自我的教学监控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综合水平......

    《制取氧气》微型课教学设计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微型课教学设计 大华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以及实验的注意事项。 初步学会思考问题决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氧气的制法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的制备,这部分内容在课标中是一级主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和二级主题学习基本实验......

    实验室制取氧气教学设计(五篇范文)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新屯子镇中学 姓名:张玉美 初中化学 实验室制取氧气教学设计案例 一、教学设计思路 1.课题......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案例五篇范文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案例 一、教学设计思路 1.课题分析 “制取氧气”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本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

    课题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累计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原理和实验装置。 2、初步学习自主设计装置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3、通过氧......

    实验室制取氧气

    一、 实验室制取氧气 1.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 反应原理:2KMnO4K2MnO4+MnO2+O2↑  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可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