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2:33: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题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题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第一篇:课题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累计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原理和实验装置。

2、初步学习自主设计装置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3、通过氧气制法及性质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辨证的观点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

实验重点、难点:氧气的制法、性质及实验操作。尝试学习: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从生活中我们了解到氧气的诸多用途,这种神秘的航天助燃剂,大家想不想自己动手去制取呢?下面我们就来完成这项伟大的创造吧!

设计意图:既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更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二、提出问题,引导思维

学习探究活动①

在探究之前,我们需要一些必要的知识准备。(提出问题)

仪器的选择:(根据反应条件和仪器的性质来考虑)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的方法制氧气,应选用以上仪器中的___________做反应容器,用___________法来收集气体,选用___________来固定反应容器,热源选用___________。

生: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为下一步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装置做好知识准备。

三、“我探究,我快乐”

学习探究活动②

教师提出问题: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来设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

学生分组讨论,协作设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能够基本完成实验室制氧气的装置设计。学习探究活动③

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根据装置巧设疑问:

1、制取气体的装置在使用前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该套装置如何检查气密性?

2、给试管加热时应注意什么?试管口为什么要稍向下倾斜?

3、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什么?

4、可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为什么?

5、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可用什么方法?

6、实验结束后,先把酒精灯移走还是先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为什么?

7、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注意什么? 教师做适当点拨。

生:每个小组成员对每个问题都进行认真探究,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要提出自己对该装置的观点,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发挥各种层次的学生的团队精神,也最大限度地让每个学生参与探究活动。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探究,使学生明确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解决下一步实验可能遇到的问题,避免错误操作。

学习探究活动④要求学生完成以下实验:

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对实验中出现的错误操作及时纠正,对学生创新性设计给予激励性评价。

生:动手操作,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并完成木炭燃烧、铁丝燃烧两个性质实验,认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回答,完整有关探究活动中的实验现象,提高同学们的观察能力。

四、讨论交流,归纳反思

师: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汇报实验收获,反思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总结实验探究收获、体会。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和资源共享意识,提高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五:能力拓展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1)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2)检查装置气密性;(3)装药品并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5)停止加热;(6)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正确的是[ ] A、先加入药品,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看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就立即收集

C、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氧气,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六、板书设计:

课题3 制取氧气

一、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二、实验室制法:

1、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

特点:一变二不变

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 ○

③、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氧气+水

2、加热氯酸钾、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二氧化锰

1、氯酸钾○加热 氯化钾+氧气

加热

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

三、分解反应:

1、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表示为:AB→ A+B ○

2、特点是“一变多” ○

七、教学反思:

第二篇:课题3 制取氧气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

2.通过制取氧气,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明确反应原理、确定反应装置、实验步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选择和实验操作。教学难点

归纳总结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3.教学用具

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多媒体课件、铁架台、大试管、带导管的胶塞、酒精灯、水槽、集气瓶、火柴。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二、新课讲授

课堂小结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一、实验原理

二、实验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

三、实验步骤

四、注意事项

五、气体检验

第三篇:课题3 制取氧气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②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③认识分解反应。④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过程与方法:

①学习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②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③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从而提高对实验进行分析、思考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实验装置的美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②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③逐步认知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①通过实验装置的美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②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③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教学难点 ①催化剂的概念。②催化作用。

3.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

4.标签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2.如何鉴别三瓶无色气体:空气、氧气、氮气? 3.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什么重要用途? 学生回答

1.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集气瓶中是氧气。

2.把燃烧的木知分别伸入3个集气瓶中,若木知燃无什么变化则是空气;若木知燃烧更旺盛则是气气;若木条熄灭则是氮气。

3.氧气的重要用途体现在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两个方面。如:登山、潜水、医疗、宇航等。

引入新课

既然氧气具有如此重要的用途,那么你一定很想知道氧气足如何制得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氧气的制取。

课题3、制取氧气 介绍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和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首先我们学习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这种方法。

一、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实验(实验2-5 可由投影仪打出实验内容)1.在试管中加入5 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不作加热,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2.微微加热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有什么现象发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3.在另一支试管小加入5 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注意]实验时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进行思考。[实验现象] 1.不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说明没行氧气放出。2.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过氧化氢溶液受热时能产生氧气。

3.不加热,但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在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二氧化锰时会产生氧气。[学生提问] [问题]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反应口,二氧化锰是不是一种反应物?如果是,为什么没有二氧化锰,加热过氧化氢同样也能产生氧气? [老师]这个问题问得真及时,这也正是我想问大家的,二氧化锰到底是不是一种反应物呢? [提问]什么叫反应物? [回答]参加反应的物质。

[提问]一个化学反应发生的时候,是不是某一种反应物可以有也可以无呢? [回答]不,必须有。总结 任何一个化学反应发生的时候。反应物必须存在。而在用过氧化氧溶液制取氧气这个实验中,有二氧化锰不加热即可产生氧气,没有二氧化锰加热过氧化氢溶液也能产生氧气,可见二氧化锰不是一种必须有的物质,它也就不是一种反应物。

学生提问

[问题]二氧化锰到底是一种什么物质?它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老师]为了问答大家这个问题,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进行探讨,人家注意观察现象并进行思考。

[实验2-6] 待实验2-5的试管中没有气泡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现象] 本已不产生气泡的试管,重新加入氧化氢溶液不进行加热,仍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带火星的木条能够复燃,说明产生的气体还是氧气。

[说明] 此实验可以重复多次进行。[提问]这种现象说什么?

[回答]说明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气锰可以重复使用。[讲解]既然二氧化锰可以重复使用,说明在反应前后它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那么它的质量有没有改变呢?

科学家们经过料确的实验,得出了“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未变”的结论。[设问]他们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呢? [学生看书回答]在实验前用精密的天平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实验后把二氧化锰洗净、干燥,再称量,比较反应前后二氧化锰质量,发现没有变化。

[设问]既然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变化,那么它在这里到底起一个什么作用呢?谈谈你的看法。[回答]没有加入二氧化锰时,过氧化氢溶液需要加热才能产生氧气,而加入二氧化锰后,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就能迅速产生氧气,可见二氧化锰起了一个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

[师]回答得很好,化学上我们把二氧化锰这种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叫催化作用,而把能起催化作用的物质叫该反应的催化剂。如二氧化锰就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问题]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二氧化锰这种催化剂起了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是不是所有化学反应的速率都需要加快?所有的催化剂都起加快反应速率的作用呢? [学生议论] [代表回答]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速率都需要加快,如钢铁的生锈,食物的变质,我们就希望它发生得越慢越好。

[设问]是不是催化剂就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呢?它能不能减慢化学反应的速率? [教师讲解]事实上,为了加快化学反应的进行我们使用催化剂,而为了减缓反应的进行我们也使用催化剂。如在橡胶制品中常加入一些催化剂以减缓橡胶的老化速度;食用油脂里加入一些催化剂可以有效地防止酸败。所以催化剂的概念中说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不是片面地说成“加快”。

[补充]能加快化学反应进行的催化剂一直是科学家们致力研究的,因为它对人类发展的意义更大。

[介绍] 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具有重要而广泛的应用,许多反应需要借助于催化剂才能进行或者很快地进行。例如,在化肥、农药、多种化工原料的生产过程中都要用到催化剂,在汽车尾气处理、酿造工业和制药工业中也要用到催化剂,生物体内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酶其实都是起催化剂的作用。

[讲解] 二氧化锰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只是一种催化剂,催化剂应算作一个反应条件,所以二氧化锰应写在箭头的上方。

3.过氧化氢 ──→水+氧气 [过渡] 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是否仅此一种呢?非也。实验室可用多种方法来制取氧气,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其它方法。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其它方法 [教学情景] 展示一些高锰酸钾,让学生观察它的颜色和状态,并描述。[生]高锰酸钾是暗紫色的固体。[介绍] 大家对于高锰酸钾其实并不陌生,医院里常用的紫药水,事实上就是高锰酸钾和水形成的溶液。它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讲解] 通过预习大家知道,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情况下能分解出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这个实验下一课我们专门安排有实验探究,所以这里就不做实验了。我们一起把这个反应表示出来。

1.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提问]还有哪种方法可以制取氧气呢?(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2.氯酸钾──→氯化钾 + 氧气 [讨论] 用加热氯酸钾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 [讨论结果] 1.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可表示为A+B→AB。2.本节课所学制氧气的三个反应都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

[讲解] 化学上,我们把这种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3.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提问]化合反应可表示为A+B→AB,那么分解反应该如何表示呢? [回答]分解反应可表示为AB→A+B。[总结] 简单地讲,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说明] 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一样,都是化学反应中的常见类型,我们以后还会经常遇到。[设问]世界上的物质千千万万,如果我们一种一种地去学,穷尽我们的毕生之力是否能学完呢? [学生]不能。

[承接]若我们采用分类的方法来学,就简单得多了,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问]大家回顾一下,前面我们学到过哪些有关分类的方法? [回答]按照物质的成分可以把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按照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可以把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等等。

[小结] 利用分类的方法来学习化学,这也是我们所走的一条捷径,今后我们还将分类学习更多的化学知识。所以遇到一些相关知识时,大家要注意进行归类。

课堂练习

1.下列方法中不属于化学变化制取氧气的是()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C.加热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2.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A.二氧化锰 B.氯酸钾 C.空气 D.氧化镁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实验室制取氧气通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和加热高锰酸钾两种方法。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通常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它在这里起催化作用。通过对比化合反应,我们还知道用过氧化氢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都属于分解反应。同时还告诉我们要学会用分类的方法来学习化学。

课后习题

课后习题

板书

课题3 制取氧气

一、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3.过氧化氢──→水+氧气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其它方法

1.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3.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第四篇: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制取氧气》(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方案

小组成员:倪妙珊、余婷婷、吴佩璇、戴媛、陈雁纯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制取氧气”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本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气体制取实验,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思路的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良好的基础。

2、知识结构图

二、教学思路

本教学资源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能够通过模拟动手探究,综合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因而变演示实验为随堂探究实验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和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运用新知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学会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氧气的方法;

(2)认识催化剂、催化作用及分解反应;

(3)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4)掌握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反应的原理决定实验的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检验气密性的方法;

(2)感悟通过实验探究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查阅资料——制定计划——进行实验——记录现象——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3、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逐步认识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2、教学难点:催化剂的概念

五、设计理念

1、“学习者经验转换”的哲学思想

学习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想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这种经验不仅包括外部环境的刺激、个体的练习,更重要的是包括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复杂的交互作

用。经验是学习的基本。在本课题中,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环境,进行模拟实验探究,从而形成经验,建构知识体系。

2、认知主义心理学的“发现学习”理念

所谓发现学习,是指学习者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在本课题中,我们为学习者创设学习情境,提供实验探究的工具和提示,引导学习者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中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获得相应的知识,不断地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3、建构主义心理学的“情境学习”理论

学习具有情境性,学习发生于真实的学习任务中,真实的任务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是个体建构知识的源泉。在本课题的学习中,学习者能够受到特定学习情境的影响,在完成学习活动(如:实验探究、思考讨论等)的过程中建构知识,而且将在学完本课题之后,把知识扩展于各种不同的特殊情境中。

4、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师生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从自己的个性和学习风格出发,明确自己的目标和需求,合理安排学习步骤、选择学习内容,并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到引导和促进的作用。本课题的资源设计充分分析了学习者的特征,在内容编排上也较有灵活性,学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自主选学所需内容。在教学活动方面,合理嵌入了讨论思考、探究等环节,能够适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起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六、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习起点水平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我们周围的空气”、“氧气的性质”等,对氧气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如何得到氧气,特别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如何制取氧气还没有系统、深入的认识。

2、学习风格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思维发展水平以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理解抽象的概念和

结论往往需要借助生动直观的形象和已有生活经验的支持。在本课题中,采用模拟实验来教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模拟操作,并借助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生活经验加以理解。因此,教材内容的这种设置方式,恰好顺应了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七、学习资源的设计

八、教学过程的设计

1、教学模式

(1)“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特点

“探索性实验”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以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身份,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实验获取新知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把现成的原理和规律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实验基础上进行较多的思考和讨论。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提出课题,从设计方法上给予一定的指导,或由学生提出课题,自行设计方案,通过实验、观察、阅读、分析、讨论、课外实践等多种活动,“发现”化学规律,完成教学任务。(2)教学模式图

2、教学流程图

九、教学评价(说明评价的方法与内容)

1、过程性评价:本课题在学习过程中设置有思考题、讨论题以及反思等小活动,学习者通过这些小活动可以评价自身是否掌握了阶段性的知识点。

2、总结性评价:本课题的学习资源设置有“巩固练习”这一部分,并提供答案解析的反馈,学习者通过测试可以得到及时的反馈,并总结自己在本课题中的学习情况。

3、学习者自主评价:本课题注重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引导学习者反思、总结,以及通过学习者巩固测试等方式,让学习者进行自我评价,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使其对自身的学习情况更加了解,及时对学习方式等作出调整。

4、多元性评价:本课题资源的设置和媒体的选用以及教学方式,能够检验学习者对氧气性质、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实验器材以及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掌握程度,评价的内容多元、全面。

十、设计特色

1、“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模式

本课题采用探究性实验模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符合化学的学科特征,同时能使学生形成实验探究的思维,锻炼动手能力,使学生意识到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探究基础上的学科。

2、教学资源的“交互性”

本课题所设计的教学资源在充分具备应有的知识点的基础上,设置了思考、猜想、讨论等能够实现思想交流的环节,并且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提供能够使学生自主动手操作的工具,使得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与媒体、环境之间具有较强的交互性。

第五篇:《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内容分析:教材从空气课时,介绍了空气成分及用途,然后引入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制法,对氧气进行了初步介绍。氧气的性质和制法为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提供了事实材料,也为概括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提供了依据,这部分教学既能加深学生对氧气性质的认识,又能通过联系实际,提供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之前学习和活动,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制备,没有头绪,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本课题是气体制备的起始课,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能为今后“物质的制备”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了解分解反应。

3.初步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过程与方法:

1、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

2、初步学习自主设计装置制取氧气。

3、采用分析对比的方法认识分解反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们认识物质的过程和方法。

三、设计思路:

1、本课题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验原理及分解反应,另一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本课题的重点是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难点是催化剂的概念、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催化作用虽不是重点,但却是教学的难点。实验时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思考:(1)不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带有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2)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3)不加热,但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时,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此时学生会产生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反应,二氧化锰也是一种反应物的想法。这时再做实验,并加以解释,引出催化剂的概念。

2、由于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时,需要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因此在这里介绍催化剂和催化作用。催化理论是一个难度较大的课题,在此只能根据实验的表面现象作些简单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当然催化剂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应用,生物活体中的酶也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学习这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 2 本课题的习题中安排了一道习题,延续这个实验,让学生探索有没有其他物质能代替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并用一些新的方法制取氧气,试验性质。这样的习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3、分解反应的概念可以在分析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文字表达式后引出,并注意跟化合反应的要领相对照,找出二者的区别。

4、氧气的工业制法主要是分离液态空气。液态空气的分馏应属物理方法,全过程很少涉及化学变化。在本课题中把这部分内容作为资料供学生阅读。

5、本课题的活动与探究,实际上是由学生亲自动手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要注意交待清楚以下问题:(1)实验装置和操作原理,要引导学生对照观察。学会观察图示是一种基本的观察能力。按照讨论的顺序,引导学生从左到右,从上到下认真观察。(2)引导学生讨论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仪器怎样装置?怎样检查仪器的气密性?怎样装入固体试剂?试管口内为什么要放一团棉花?试管口为什么要稍向下倾斜?怎样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收集气体后为什么要先将导管从水中撤出,然后再移去酒精灯?等等。(3)用带有火星的木条去试验氧气,是鉴定氧气的一种常用方法。

下载课题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题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初三化学 李爽 一、教学设计思路 1.课题分析 “实验室制取氧气” 这一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气体制取的实验,这一课题的设计,......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三《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鸡街九年制学校 左志荣 教材分析: “制取氧气”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第......

    氧气的制取教学设计

    氧气的制取教学设计及反思 福清临江初级中学 高义凯 一、实验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原理和实验装置。 2、初步学习自主设计装置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氧气制取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教育教学案例 伴随着我校《高效课堂》教学的全面推进,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课教学,更要把以学生为主体、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贯穿其中,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操作,观......

    制取氧气教学反思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课堂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进步的阶梯,是教师进步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学反思能够不断地,逐渐地提高教师自我的教学监控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综合水平......

    《制取氧气》微型课教学设计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微型课教学设计 大华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以及实验的注意事项。 初步学会思考问题决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氧气的制法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的制备,这部分内容在课标中是一级主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和二级主题学习基本实验......

    实验室制取氧气教学设计(五篇范文)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新屯子镇中学 姓名:张玉美 初中化学 实验室制取氧气教学设计案例 一、教学设计思路 1.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