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平移》教案

时间:2019-05-12 22:16: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平移》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平移》教案》。

第一篇: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平移》教案

平移

教学内容

平移。(教材第1、第2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在观察、讨论、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判断图形平移和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将图形平移的过程。

2.能判断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按要求平移。3.在探索图形平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能判断图形的平移。

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按要求平移。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请仔细观察图中物体的运动有什么特点?(课件出示:抽屉的推拉运动,电梯的升降运动、火车前行运动)

生:都是沿着直线移动。

师:像这样沿着直线移动的现象,我们称为平移。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研究图形的平移。【设计意图:结合生活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平移”,为新知识的探究学习奠定基础】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教学例1。

师: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1题)生: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平移运动。师: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但是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师:先数一数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再和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数的。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在数小船图向右平移几格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小船图上的一条线段。如看船帆上的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在数小船图向右平移几格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看小船图上的一个点。如看船头的一个点,这个点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师:金鱼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先数一数,再与同学交流。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组织汇报交流,明确:金鱼图向右平移了7格。2.教学“试一试”。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2页,看“试一试”,你能试着画出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3格后的图形吗?

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组织学生交流展示画图结果,重点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给予画图正确的学生以表扬鼓励。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在认识平移现象的基础上,学习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认识了平移现象,学会了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设计意图:梳理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板书设计

平移是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平移时要确定物体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教学反思

1.平移是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现象,教学中不仅仅是使学生感知和初步认识平移,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还要使学生认识平移的性质,并会利用性质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据此,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感知出发,通过大量的情境设计及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平移的概念及性质,教学的难点是画平移后的图形。为此,在教学设计中,我分三个层次,环环相扣,由感知到认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去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并引导学生充分进行讨论,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首先是创设情境从学生身边的现象出发,引入新课,让学生从感知中初步认识平移。其次是通过师生的共同探究,归纳总结出平移的特点。其三是巩固提高,引导学生作平移后的图形,感觉效果不错。教材通过在方格纸上将图形进行平移,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并会画出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平移后的图形。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实际操作中深入理解概念,体现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

课堂作业设计

A类

画出小猫向右平移7格后的图形。

(考查知识点:平移;能力要求: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B类

怎样平移可使得图形A变为图形B?(在图形B上标出相应的序号)

(考查知识点:平移;能力要求: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B类:

教材习题

教材第2页“练一练”

1.黄色的三角形向右平移10格得到红色三角形;另一个三角形平移16格得到红色三角形。2.(1)上 5(2)左 8(3)下 5

第二篇: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4/例

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 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等等。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

1.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2.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1)71-44+85 =27+85 =113(人)

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3×6 6÷3×987 =329×6 =2×987 =1974(人)=1974(人)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

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

4.巩固练习

(1)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A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2)P5/做一做1、2

三、小结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

四、作业 P8/1—4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

(一)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

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72-44+85(1)987÷3×6(2)6÷3×987 =27+85 =329×6 =2×987 =113(人)=1974(人)=1974(人)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 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P6/例3 P10/例4(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新授

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例3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24+24+24÷2 =24+24+12 =48+12 =60(元)

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2)24×2+24÷2 =48+12 =60(元)

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

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等等。

出示例4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小组讨论,独立完成。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

(1)270÷30-180÷30 =9-6 =3(名)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2)(270-180)÷30 =90÷30 =3(名)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学生进行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三、巩固练习P7/做一做1、2 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四、作业 P8—9/5—9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

(二)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

(1)24+24+24÷2(2)24×2+24÷2 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24+24+12 =48+12(1)270÷30-180÷30(2)(270-180)÷30 =48+12 =60(元)=9-6 =90÷30 =60(元)=3(名)=3(名)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面的。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回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5(1)42+6×(12-4)(2)42+6×12-4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两名学生板演。

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板书)

谁能把我们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帮我们大家来总结一下? 学生自由回答。

三、巩固练习P12/做一做1、2 P14/4 教师巡视纠正。

四、作业

P14—15/2、3、5—7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

(三)(1)42+6×(12-4)(2)42+6×12-4 运算顺序:

=42+6×8 =42+72-4(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

=42+48 =114-4 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

=90 =110 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

要先算括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P13/例6(0的运算)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学重、难点: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 出示:

(1)100+0=(2)0+568=(3)0×78=(4)154-0=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3)算式里有括号的,号里面的。(5)0÷23=(6)128-128=(7)0÷76=(8)235+0=(9)99-0=(10)49-49=(11)0+319=(12)0×29=

二、新授

将上面的口算进行分类

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学生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吗?

学生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数。小组讨论:0能否做除数?

全班辩论。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

教师小结:0不能做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三、小结

学生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四、作业

P15—16/8—13 板书设计:

关于“0”的运算 100+0=100 235+0=235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0能否做除数?

0+319=319 0+568=568 0不能做除数。99-0=99 154-0=154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0×29=0 0×78=0 一个数乘0或0乘一个数,还得0。0÷76=0 0÷23=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49-49=0 128-128=0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教学反思:

第三篇:2015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平移》教案

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课题:图形的平移 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1-2页例

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通过图形的平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教学难点:能对图形平移过程中的距离进行准确判断。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老师做关窗、拉黑板的动作.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现象吗? 引导学生说出:这是平移现象。

追问:你还能说出生活中有哪些关于平移的现象? 学生答:升旗,缆车,火车在笔直的铁轨上开等。2.导入新课。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观察过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今天我们将要深入地学习有关图形平移的知识。(板书课题:图形的平移)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题1图。

先让学生说出虚线部分和实线部分表示的什么意思。

提出问题: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教师动画演示小船图和金鱼图运动的过程。(1)学生观察,感受平移。(2)强调平移的方向。

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进行了平移,它们是朝哪个方向平移的呢? 学生观察得出: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3.认识平移的距离。

(1)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吗? 引导学生发现: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2)数一数。

引导:数一数,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3)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4)组织全班交流。

师质疑:有位同学数出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是4格,他认为平移的距离就是4格,你觉得对吗?

引导学生得出:4格只是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小船平移的距离。追问: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了数平移了几格的方法,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数的?

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数法,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判断,必要时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数的方法。

数法预设:

方法一:看船帆上的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方法二:看船头的一个点,这个点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

(5)数一数:金鱼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再与同学交流。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教师巡视。(6)小结确定平移的距离的方法。

先让学生说说,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我们在确定图形平移的距离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点,看它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这个图形就向那个方向平移了几格。

4.即时练习。

完成教材第2页“试一试”。(1)学生独立画图。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辅导。(2)组织汇报。

学生一边用投影展示画出的图形,一边汇报是怎么画的。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画法:一种方法是先确定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找出每个顶点平移后的对应点,再将这四个对应点依次连接起来;另一种方法是找每条边平移后的对应边。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页“练一练”第1题。

这道题的重点是巩固平移的距离问题,通过练习强化确定平移的距离的方法。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2.完成教材第2页“练一练”第2题。

这道题是巩固平移的两个要素:方向和距离。

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判断的。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第四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第一课时

课题: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P4/例

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 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 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

你是怎么知道的?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

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

1、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2、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1)71-44+85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27+85 再加上到来的85人

=113(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2)987÷3×6 6÷3×987 =329×6 =2×987 =1974(人)=1974(人)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

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4.巩固练习

(1)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A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2)P5/做一做1、2

三、小结: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

四、作业: P8/1—4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

(一)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

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72-44+85(1)987÷3×6(2)6÷3×987 =27+85 =329×6 =2×987 =113(人)=1974(人)=1974(人)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 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教学反思:通过学习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课时:

课题: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P6/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新授

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例3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

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24+24+24÷2(2)24×2+24÷2 =24+24+12 =48+12 =48+12 =60(元)=60(元)

(1)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再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2)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三、巩固练习P7/做一做

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四、作业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

(二)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 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1)24+24+24÷2(2)24×2+24÷2 =24+24+12 =48+12 =48+12 =60(元)=60(元)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教学反思: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三课时:

课题: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P10/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新授

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例4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小组讨论,独立完成。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1)270÷30-180÷30(2)(270-180)÷30 =9-6教育 =90÷30 =3(名)=3(名)(1)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2)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学生进行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三、巩固练习

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四、作业 板书设计: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一名保洁员,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1)270÷30-180÷30(2)(270-180)÷30 =9-6 =90÷30 =3(名)=3(名)

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教学反思: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第四课时:

课题:(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 教学内容:P11/例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重难点: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回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5(1)42+6×(12-4)(2)42+6×12-4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两名学生板演。全班学生进行检验。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板书)

谁能把我们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帮我们大家来总结一下? 学生自由回答。

三、巩固练习P12/做一做1、2 P14/4 教师巡视纠正。【提高练习】

1、先估计每组算式中哪个算式得数大?再计算。

(1)450+30×6(2)850-60×6(3)720÷9×8 450-30×6 850-60÷6 720÷8×9

2、填上合适的数,列综合式子:

四、作业:P14—15/2、3、5—7

板书设计:四则运算

(三)(1)42+6×(12-4)(2)42+6×12-4 =42+6×8 =42+72-4 =42+48 =114-4 =90 =110

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教学反思:通过学习学生能在练习中能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第五课时:

课题:0的运算

教学内容: P13/例6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学重、难点: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 出示:

(1)100+0=(2)0+568=(3)0×78=(4)154-0=(5)0÷23=(6)128-128=(7)0÷76=(8)235+0=(9)99-0=(10)49-49=(11)0+319=(12)0×29=

二、新授

将上面的口算进行分类

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学生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吗? 学生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数。小组讨论:0能否做除数?

全班辩论。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教师小结:

0不能做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三、小结

学生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四、作业P15—16/8—13

板书设计: 关于“0”的运算

100+0=100 235+0=235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0能否做除数?

0+319=319 0+568=568 0不能做除数。

99-0=99 154-0=154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

0×29=0 0×78=0 一个数乘0或0乘一个数,还得0。0÷76=0 0÷23=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49-49=0 128-128=0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教学反思:通过学习学生能总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五篇: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4/例

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等等。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

1.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1.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1.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71-44+85

=27+85

=113

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987÷3×66÷3×987

=329×6=2×987

=1974=1974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

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

4.巩固练习

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A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

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P5/做一做1、2

三、小结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

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

四、作业

P8/1—4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

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72-44+85987÷3×66÷3×987

=27+85=329×6=2×987

=113=1974=1974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

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P6/例3P10/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新授

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例3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

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24+24+24÷2

=24+24+12

=48+12

=60

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24×2+24÷2

=48+12

=60

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

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等等。

出示例4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小组讨论,独立完成。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

270÷30-180÷30

=9-6

=3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30

=90÷30

=3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

学生进行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三、巩固练习

P7/做一做1、2

P11/做一做

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四、作业

P8—9/5—9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

24+24+24÷224×2+24÷2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24+24+12=48+12270÷30-180÷30÷30

=48+12=60=9-6=90÷30

=60=3=3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面的。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P11/例

5、归纳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回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5

42+6×

42+6×12-4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

两名学生板演。

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谁能把我们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帮我们大家来总结一下?

学生自由回答。

三、巩固练习

P12/做一做1、2

P14/4

教师巡视纠正。

四、作业

P14—15/2、3、5—7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

42+6×42+6×12-4运算顺序:

=42+6×8=42+72-4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

=42+48=114-4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

=90=110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

号里面的。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课后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P13/例6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

出示:

100+0=

0+568=

0×78=

154-0=

0÷23=

128-128=

0÷76=

235+0=

99-0=

49-49=

0+319=

0×29=

二、新授

将上面的口算进行分类

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学生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吗?

学生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数。

小组讨论:0能否做除数?全班辩论。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

教师小结:0不能做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三、小结

学生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四、作业

P15—16/8—13

板书设计:

关于“0”的运算

100+0=100235+0=235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0能否做除数?

0+319=3190+568=5680不能做除数。

99-0=99154-0=154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

0×29=00×78=0一个数乘0或0乘一个数,还得0。

0÷76=00÷23=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49-49=0128-128=0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

四则运算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2——5页

一、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一、二级运算单列式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2、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三、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练习本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认识有关滑冰场情况。让学生认真观察图。

根据主题图和提示提出问题。

1、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引导学生回顾和本节内容相关的旧知识。

2、出示信息,多媒体展示问题。

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天山滑雪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雪?

a: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下午有多少人?

生:滑雪场一共有多少人?

师:你能有什么解决办法?

师:引导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b: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独立列算式,然后求解,师生共同总结。

c:表扬表现积极的学生,多媒体展示问题二:“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d:请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相互讨论。

e:强调算式的多样化,帮助学生理解。例如:问题二中算式987÷3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再乘以6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他们的现实意义是相同的,所以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

3、结运算规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请学生做书中的小练习。

总结与反思,布置思考题

1、检查学生练习情况,请同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再做适当补充。

2、教师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请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谈谈收获和体会。

3、布置思考题及课后作业。

思考题:如果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法,应如何计算?

课后作业:练习一第1、2、5题

下载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平移》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平移》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轴对称》教案

    轴对称 教学内容 轴对称。(教材第5、第6页) 教学目标 1.结合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图案,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2.通过折纸、剪纸......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旋转》教案

    旋转 教学内容 旋转。(教材第3、第4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在观察、判断、操作的活动中,经历认识简单图形旋转的过程。 2.了解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将......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语文教学计划 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要完成由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通过学习,要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段的教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除了扎实的......

    数学四年级下册平移练习题

    第2课时平移(教材例3P86) 一、把图形向右平移4格后得到的图形涂上颜色。 二、看图填一填。 1.图①先向( 下 )平移了( 4 )格,再向( 右 )平移了( 6 )格。 2.图②先向( 上 )平移......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1 古诗词二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理解诗句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小组交......

    苏教版数学下册四年级第一单元

    0102一、填空。(23分)1、时针从9:00到12:00,旋转了()°。从3时到3时15分,分针旋转了()°。2、体育课上,老师口令是“立正,向左转”时,你的身体()旋转了()°,口令是“立正,向后转”时,你的身体()旋......

    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三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28/例1(加法交换律) P29/例2(加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

    f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最终定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天华小学 杨娟 第四单元 混合运算 第一课时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第35—3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联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