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毫升与升的认识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认识毫升和升。初步建立毫升和升的量感。
2、知道可以用毫升和升描述液体(气体)的量。
3、知道毫升和升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毫升和升,初步建立毫升和升的量感,知道毫升和升之间的进率并会简单换算。毫升和升之间的换算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情景导入
(1)出示玻璃杯一个,由老师提问学生,在口渴的时候最多能喝下几杯水?(学生回答可能说两杯,可能说三杯,甚至更多)(2)师:如果一个同学喝了两杯水,另一个同学喝了三杯水,你知道谁喝的多吗?(引出争议)
(3)师:如何来衡量谁喝得多,并不是喝的杯数多喝得就多,而是要用一个统一的、确定的单位来计量水的多少。
2、提出课题
师:那么谁知道生活中常用的统一的水的计量单位是什么? 在测量水、油等液体时,可以用毫升和升做单位。(板书课题:从毫升到升)
二、新课探究 探究一
(1)认识1毫升
用滴管向量筒中滴入1毫升水,请学生观察1毫升水有多少滴呢?(板书:1毫升可以写成1ml)
(2)认识日常生活中用毫升表示的物品。
出示常见的一些物品,让学生根据物品标注的,说说分别是多少毫升。探究二
1)师:将1000毫升的饮料倒入1升的量杯,刚好倒满。这说明了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1000毫升等于1升,表示1000个1毫升合起来和1升是相同的。(板书:1升=1000毫升)
2)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用升表示的物品,提高学生对升的认识。3)自制一个1升的量具。
师:如果要你自己制作一个一升的量具,你打算如何操作? 探究练习
1、在□中填入升或毫升(1)一瓶橙汁的容量是1500□(2)一盒牛奶的容量是980□(3)一瓶定型水的容量是240□(4)一个热水瓶的容量是5□(5)一个水桶的容量是12□(6)一个电热水壶的容量是2800□(7)一盒冰红茶的容量是375□(8)一只护发素的容量是400□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一个药水瓶容量是200毫升()(2)一个玻璃鱼缸容量是100毫升()
三、课内练习练习一:填空
6000毫升=()升
7升=()毫升 90000毫升=()升
80升=()毫升 72000毫升=()升
840升=()毫升 练习二:填空
6000毫升+7升=()升 80升-72000毫升=()毫升 9000毫升-5升=()毫升 72000毫升+8升=()毫升 56000毫升+43升=()升 847升-49000毫升=()升
小结:不同单位的量要转换成相同单位的量,才能进行加、减计算。练习三: 应用
(1)小胖喝了450毫升橙汁,爸爸妈妈一共喝了2升橙汁,他们一共喝了多少毫升橙汁?爸爸妈妈比小胖多喝了多少毫升?
(2)5个人喝2升装的可乐,平均每人能喝到多少毫升可乐?
课堂小结
四、本课小结
液体(气体)的量用升和毫升表示,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1升=1000毫升。不同单位的量要转换成相同单位的量,才能进行加、减计算。
课后习题
五、课后作业 P25:4 ① 在2500毫升的浓缩橙汁里加上10升水,可以制成多少毫升的橙汁饮料? ② 如果把这些橙汁饮料平均分给15名同学,每个人最多可以分到多少?还剩多少?
第二篇:认识升与毫升教案
《认识升与毫升》教案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把升和毫升的认识安排到四年级上学期,并且安排在第一单元,我想:第一,现实生活中人们几乎每天都要接触和这些单位有关的事物,如:一瓶饮料245mL、一袋牛奶250mL、一桶花生油5L等。学生既有学习知识的生活经验,又有学习知识的现实需要。第二,把这个内容安排在第一单元,一方面考虑这部分知识比较容易,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材借助水杯,用水杯装水的多少,来说明容器的容量有大有小。这个单元的内容共2 课时,我要讲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认识“升”和“毫升”。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了计量物体的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后接触的容量单位。四年级小学生既有学习知识的生活经验,又有学习知识的现实需要。在学生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升和毫升,既可以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又能提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能力。学生刚刚结束暑假生活,心还有些散,课堂“玩水”活动是学生乐于做的事,通过“玩水”让学生了解杯子容量的意义,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1~3页《认识升与毫升》。教学目标 1.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测量工具。2.结合观察在具体操作中体验、认识‚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并会用字母表示。
3.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形成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教学重点
认识升与毫升,并会用字母表示。教学难点
理解容量的含义,形成1升与1毫升的容积观念。教学准备
课件,茶杯,水,饮料瓶,量杯等。教学过程
一感受旧知、揭示课题
1、计量物体用哪些长度单位?
2、计量物体重量用哪些质量单位?
你们知道吗?我们喝的牛奶、饮料是用什么做计量单位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升和毫升(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旧知为新知做好铺垫,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二、动手活动、探索新知
1.教师出示两个大小有明显区别的空杯:
问:哪个杯子装水多?
在分组“玩水”的过程中,比较这两个杯子哪一个能盛比较多的水? 同学之间交流介绍了两种方法:
一是先把其中一个杯子装满水,再倒入另一个杯子中,然后根据第二个杯子水的情况,判断哪个杯子装水多。
二是先把两个杯子都倒满水,再分别倒进同样大的杯子里,观察、比较这两个杯子水面的高低,判断哪个杯子装水多。
在“倒水”比较的基础上,告诉学生“哪个杯子装水多,我们就说哪个杯子容量大。” 设计意图:安排这些内容,是课堂教学和学生活动结果的预设。课堂活动中,不能直接介绍比较的方法,而通过活动要让学生自己在充分的操作,在分组“玩水”的过程中,学会比较的方法。
2.出示两个容量差不多的饮料瓶子:观察这两个瓶子,哪个瓶子的饮料多一些?
同学猜想,猜想的结果不同。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到底哪个瓶子的饮料多呢?你有什么方法?
同学活动后回答并演示把这两个瓶子的饮料分别倒入同样大的量筒或量杯里进行比较,用量杯和量筒可以测量饮料的多少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认识量杯和量筒。在认识了不同测量工具、知道了升和毫升。
3.出示课件。(下面各容器哪个杯子容量最大?哪个最小?)学生通过讨论明确:中间一个杯子的容量最大,最后一个杯子的容量最小。
设计意图:通过及时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容量的感知。
三、感受容量单位‚升‛与‚毫升‛
1.出示超市平面图:我们到哪里去会找到容量单位?
2.视频播放超市和商品商标特写(色拉油5升、牛奶1升、饮料2.5升等)。
提问:从这些商品的商标中你都看到了什么? 根据同学的回答,板书:升、L。
再问:你们都是在哪些物品的包装上看到这个容量单位的?
师小结: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可以用‚L‛表示。(请同学们读一读)
3、举例。
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见到升这个容量单位的? 根据同学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4.体验1升的多少。
操作:1升的水可以装满几杯。让同学用平时饮水的杯子倒一倒,说一说大约这样的几杯就有1升。5.‚节约1升‛。
(1)出示动画,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提问: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20分钟就会流失1升水。一小时就浪费多少水?一天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节约用水‛从娃娃抓起。
(2)节约用水广告短片欣赏。
情节:一个没关紧的水龙头—小蚂蚁集水—运水—浇树—字幕(请节约每一滴水)。
小蚂蚁说:‚我收集的水有多少升?‛
小蘑菇说:‚这么少的水用‘升’做单位合适吗?‛
谈话:为了计量比较少的水,我们还需要一个比‚升‛更小的容量单位。那就是——毫升。
出示: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和前面我们学习的用升做单位的容器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得出:用升作单位的容器很大,可见毫升是计量比较少的液体时常用的单位。毫升用‚mL‛来表示。(请同学们读一读)
设计意图:通过小短片引出更小的容量单位——毫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更容易接受。
6、认识1毫升
师用滴管向量筒滴水,几滴约是1毫升?
设计意图:通过小实验,学生直观感受了毫升的概念,体会了毫升的意义。
四、本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到了新知识,你快乐吗?
五、课件出示层次练习,提高巩固
1、把下面各容器容量按从大到小排序。
2、判断下面各题的单位是否正确。
3、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单位。
六、作业布置
1、课件出示:选择合适单位。
2、课本3页1题。
七、板书设计:
认识升和毫升
计量液体,用升或毫升作单位。
升 字母:L 毫升 字母:mL
设计理念
同学对升和毫升的认识重在感受和体验。本节课的设计从观察入手,立足让同学在操作中体验,在交流中感受。教师积极创设与同学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同学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同学在观察、操作、猜想、交流、反思等活动中理解容量的意义,逐步体会容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和1升的观念,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精心设计一个对话的场景,在感受实际生活中容量单位‚升‛的认识从超市平面图物品分布区域的定位到对容量单位的感知,促进同学们逐步形成对容量单位清晰规范的认知‚升‛是较大单位,‚毫升‛是较小单位。在最后的拓展练习环节中,我最大程度地把练习内容活动化,容量单位是什么?1升有多少?1毫升有多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三篇:认识升和毫升教案(新)
升和毫升的认识教案设计
——四(4)班曾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容量的含义,认识容量单位升,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
2.使学生在认识容量及其计量单位“升”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观察、比较、估计的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容量的含义,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教学难点: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
教学准备:两个大小不同杯子和10个1升的量杯、10支500ml的量筒,10个1升的正方体容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动物园里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争夺冠军比赛,那就是老虎和狮子正在进行的“喝酒决赛”。老虎一连喝了5杯,还没有醉,狮子刚喝了2杯就摇摇晃晃了,老虎得意地说:“我是森林中的酒仙,森林中的冠军!”狮子不服气地嚷道:“你的杯子小,我的杯子大。所以我是冠军!”老虎和狮子谁也不肯让步,争得面红耳赤。
2.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他们谁说的有道理呢?如何来帮它们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交流发言)
3.教师引导学生用杯子量出它们各喝酒的数量,留下悬念,学习后帮解决它们的问题。
二、探索领悟,认识容量 1.初步认识容量
课件显示老虎和狮子用的杯子,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哪个杯子盛的液体多?得出结论:在数学上,我们就说,盛液体多一些的杯子的容量比较大。盛液体少一些的杯子的容量比较小。板书:容量(物体容积的大小)2.加深对容量的认识
出示两个大小不一的杯子1号和杯子2号,比较它们容量的大小。3.认识容器。4.了解测量工具。
5.出示两个大小不一的杯子1号和杯子2号,比较它们容量的大小。引出课题:测量液体的单位——升(L)和(ml)。
三、体验生活,认识升和毫升 1.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实验。
2.课件显示实验任务,学生根据教师提示指导操作。3.比一比,哪一组完成得又快又好。4.环保教育渗透。5.各组汇报测量结果。1升=1000毫升
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量正好是1升 6.课件显示生活中的各种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认识。
四、巩固练习,提高认识
课件出示习题,教师组织全体学生共同解决。
五、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升和毫升的认识
容量 升(L)毫升(ml)1升=1000毫升
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正好是1升
第四篇:升和毫升(认识容量和升)教案
第一单元 升和毫升 第一课时:(认识容量和升)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有多少。
2、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认识容量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教学难点:容量单位1升的观念的建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PPT图例(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药箱、集装箱、冰箱、行李箱、杯子、鱼缸、水桶等)
师:同学们,看黑板上老师给大家呈现的图片,同学们都认识这些图片吗?
生:认识(生活中常见)师:第一个图片是什么啊? 生:药箱。
师:对,是药箱,药箱我们是不是可以用来盛放像药品、针筒、纱布等一些东西。生:对(活跃学生回答可能还有其他东西)师:那我们再看下第二个图片是什么啊? 生:集装箱
师:对的,同学们很聪明,集装箱。它可以盛放的东西就多了,像一些大的物体,我们都可以盛放到集装箱里。
图三、四、五、六、七、八以同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回答。最后,老师提疑并总结:同学们,刚才老师让大家看的这些图片是不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些物体都可以盛放其他不同的东西?我们把像这些比如水杯、水桶等能盛放其他东西的物体,都可叫做容器。PPT呈现“容器”定义,并让学生一起读下容器定义。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容器,哪位同学还能给老师举个是容器的例子?(同学们,比如我们的书包,课桌,文具盒是不是也都可以叫做容器呢)
学生举例回答,老师鼓励。
2、师:刚才老师给同学们讲了容器,同学们现在看下老师桌上的杯子和几个大小不同饮料瓶,这些是不是也是容器。生:对
师:(手里展示杯子)现在如果老师将这杯子里注满水后再继续注水,会怎么样呢? 生:水会流出来
师:对,水会流出来,也就是说,这杯子装满水后,我们再注水的话就装不下了,说明这杯子就只能装这样大小的一杯水。换句话讲,这个杯子它能容纳水(液体)的量,就是我们看到的杯子这么大。在这里,老师将给同学讲解今天要学习的第二个名词:容量,容器容纳液体(水)的多少就是它的容量。
PPT呈现今天我们学习的新内容:认识容量和升 板书:认识容量和升
师:容量有什么特征,它又和哪些量有关系呢?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认识下容量和升。
二、课堂引入,新课教授 PPT呈现例一
师: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给的两个杯子图片,你有什么发现?两个杯子大小如何?
生:一个杯子大,一个杯子小。
师:那老师如果将两个杯子里全部盛满水,同学们觉得哪个杯子里的水多呢? 生:大杯子
师:对的,同学们一眼就能看出大杯子盛的水多,刚才老师说容量是容器容纳液体的多少,现在我们看到大杯子盛放的水多,那么我们也可以说,大杯子的容量大,反过来,小杯子我们就可以说小杯子的容量小。
师:两个杯子的大小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那么老师如果给如图所示(PPT展现,两个冷水壶大小差不多)的两个冷水壶,现在同学再看下,哪个冷水壶的容量大呢?如果两个冷水壶全部盛满水,同学们觉得哪个冷水壶盛的水多呢?并说说为什么你觉得它的容量大? 学生讨论一分钟
生1:第一个冷水壶容量大(第一个冷水壶高)生2:第二个冷水壶容量大(第二个冷水壶宽)生3:两个冷水壶容量一样大
老师总结:同学们的回答都有道理,但同学们发现这两个冷水壶就不像刚才的杯子,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容量大小。有时候我们眼睛看到的也不一定准确。那么现在同学们分组讨论下,看有没有方法,我们能够直观的看出哪个冷水壶容量大呢? 学生讨论,老师巡视,对有困难的组给予引导。师:哪位同学有办法能够解决老师刚才说的问题呢?
学生会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对可行方案,老师给予肯定,不妥方案,老师给以纠正,最后老师总结:
同学们的方法都很不错,老师就用其中一位同学的方法再让同学们直观感受下。(PPT出示)
在一个冷水壶里装满水,倒入另一个冷水壶,假如我们将①冷水壶装满水后
再倒入②冷水壶中,讨论情况并图片演示:
1、如果①冷水壶倒满②冷水壶后,①冷水壶里的水还有剩余。那么,我们可以说①冷水壶的容量更大些
2、如果①冷水壶倒入②冷水壶后,②冷水壶里还未倒满。那么,我们可以说②冷水壶的容量更大些
3、如果①冷水壶倒入②冷水壶后,②冷水壶里也正好倒满。那么,我们可以说①冷水壶容量和②冷水壶的容量一样大
同学们,课后自己可以找两个大小差不多的两个容器,自己注满水倒一倒,看会不会出现老师上面讲的情况呢?
现在,同学们都知道如何比较两个容器容量的大小了,可能有的同学会有这样疑问:那一个容器的容量有多少呢?下面我们来一起讨论下一个容器的容量是多少?(PPT呈现,一个冷水壶为例)
我们同样用刚才的方法,现在我们往这个冷水壶里注满果汁,取若干大小不同的杯子,我们往大小不同的杯子里注满果汁。(PPT呈现)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小一点的杯子我们可以盛五杯,大一点的杯子我们可以盛四杯。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这个冷水壶装满水可以盛满这样的小杯子五杯,或是容量是小杯子容量的五倍,也可以盛满这样的大杯子四杯,或是容量是大杯子容量的四倍。这时可能有同学就说了,“老师,我拿来的杯子更小,可以盛7杯,我拿来的杯子更大,只能盛2杯”。这样一来,是不是不同的同学就会有不同的答案。所以我们最好能够统一单位。(为了准确测量计量容器的容量,要使用统一的单位)。
那么如何统一单位,单位是什么呢?(出示PPT图片:酱油、大豆油、矿泉水、饮料)
同学们现看看这些是不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它们的下面都标有容量或是净含量。(3升,19升,2L等),这些其实就是老师要给同学们介绍容量的单位:升
板书: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升可以用字母“L ”表示。
带领同学们一起读下,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再写写升和字母表示怎么写。
(PPT出示:练一练)
师:同学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物体容量是多少? 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师:我们知道了容量的单位是升,但一升有多少呢?同学们如果知道了一升有多少,那么我们是不是就能很容易的判断出2、3、4升是多少,就相当于2、3、4个一升的量。(PPT出示:一升有多少?)
量杯量一升的水(之前的课给学生介绍过量杯、量筒),取一个棱长为一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将一升水注入正方体容器中,学生观察发现一升水正好盛满棱长为一分米的正方体容器。
将之前做好棱长为一分米的正方体容器拿给每个学生看,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升量的模型。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四、板书呈现
一、容器、容量
二、升:用字母“L”表示
三、感受了一升的量有多少? 正好盛满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
五、课堂作业
第五篇:《升和毫升》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
《升和毫升》教学设计
邢台市南园路小学
张会芳
《升和毫升》教学设计
邢台市南园路小学
张会芳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4、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操作活动,感受“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建立“升”和“毫升”的正确表象。
2、通过实验操作知道1升=1000毫升,能表达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3、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挑战性、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准备: 1、100毫升的量筒、1000毫升的量杯。
2、学生准备1毫升、10毫升的针管(去针头);1个透明的玻璃杯;准备一些用升和毫升为单位的用品。教学注意事项:
提醒学生操作时节约用水,玻璃器皿轻拿轻放,注意安全,不要弄湿其他物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正处在炎热的夏季,老师要提醒同学们多喝水,注意防暑。关于喝水也有一些小常识。
教师出示小资料,学生阅读。师:从中你了解到哪些数据?
生:我知道一个人每天需要喝1500毫升的水。师:毫升是计量什么时要用到的单位? 生:计量液体的多少时要用毫升做单位。师:还可以用什么做单位?
生:升
师:计量液体,如汽油、饮料、药水等,用升和毫升作单位。那么1500毫升水到底有多少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升和毫升的知识。
二、建立毫升的观念
1、玩一玩1毫升的水
(1)猜一猜:1毫升有多少?
生:一点点。(2)玩一玩:用针管吸1毫升的水,放在手心里玩一玩,观察1毫升水有多少?(注意观察学生是否吸水到一毫升的刻度线,并非吸满针管就是1毫升。)
(3)数一数:小组合作,数一数1毫升水有多少滴? 学生汇报所得的数据。
教师小结:用这样的针管来滴水,1毫升水大约有22滴左右。
2、玩一玩10毫升的水
用针管吸10毫升的水挤入杯中,与1毫升的水比一比,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3、认识100毫升
(1)估计100毫升水大概在你所带水杯的什么位置?按你所估计的位置在玻璃杯中盛上水。再小组成员轮流将水倒入量杯中量一量,看谁倒的最接近100毫升。
(2)师出示一瓶净含量为100毫升的娃哈哈饮料,倒入干净的水杯中。奖励给刚才估计的好的一名同学,让他喝一喝。
请这名同学说一说100毫升饮料是几口喝完的?你一口大约喝多少毫升?
三、建立升的观念
1、玩一玩1升的水
(1)猜一猜:如果10个小组都把这100毫升的水倒在一起是多少呢?
(2)验证:10位组长按顺序将水倒入量筒中,(注意让学生观察水面的变化)结果显示刚好是1000毫升。
(3)教师提示: 1000毫升也叫1升。谁能说一说升和毫升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生:1升等于1000毫升,因为1升里面有10个100毫升。教师板书:1升=1000毫升 1L=1000mL
2、出示净含量是1升的一些物品,让学生掂一掂,体验1升有多重。
3、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容量比1升少?
学生举例:我喝的抗病素口服液一支是10毫升,10毫升只有1小口;
我喝的小瓶乳酸饮料净含量是100毫升; 师:净含量是什么意思?(只要学生回答的意思对就可以了)生:一瓶矿泉水净含量600毫升 生:一瓶风油精只有3毫升。
4、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容量比1升多? 学生举例:一桶花生油净含量是5升,汽车的油箱能装100升汽油,汽油的单价也是以“升”为单位的。我家的热水器容量是50升的。
教师出示用升做单位的物品,让学生读一读它们的容量。
四、练一练 1、3升=()毫升
6000毫升=()升 5000毫升=()升
7升=()毫升
4升=()毫升
2000毫升=()升
2、填上“>”“<”或“=”
350毫升○1升
9升○1000毫升
8000毫○8升
2500毫升○2升
7000毫升○6 升
4980毫升○5升
3、出示课本第5页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解答再交流。
(1)第(1)小题可让学生想一想:几个250毫升是1000毫升?(2)第(2)小题解题方法多样化,如:买1000毫升,袋装酱油需要:9×4=36(角),3元6角>3元2角,所以买瓶装酱油便宜。
或比较买250毫升:瓶装酱油1000毫升需要3元2角,买250毫升需要32÷4=8(角),8角<9角,所以买瓶装酱油便宜。
五、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操作对升和毫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在谁来说说1500毫升水有多少? 生:1500毫升水比1升多。师:(出示一个水杯)如果一个水杯容量为200毫升,我们每天大约要喝几杯水?
生:大约8杯左右。
师:你每天补充的水分够吗?
六、课外小资料
师:200毫升多吗?(生:并不多。)
师:但老师这里珍藏了一个200毫升的数据,我感觉它的分量很重。教师出示献血证:这是老师的无偿献血证,老师无偿献血200毫升,我想危机时刻它也许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你了解无偿献血的有关知识吗?
出示资料,学生阅读。
师:读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师:按正常推算一个人一生可以献血多少毫升?(3万毫升)3万毫升是多少升? 生:3万毫升是30升。师:30升大约有多少?
有的学生说到:有5桶食用油那么多。师:鲜血可比油宝贵。师:希望同学们长大后也能奉献爱心,为无偿献血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小资料:
1、水是生命之源,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据专家说一般而言,人每天喝水量至少要与体内的水分消耗量相平衡。人体一天总共消耗水分大约是2500毫升左右,而人体每天能从食物中和体内新陈代谢中补充的水分只有1000毫升左右,因此正常人每天至少需要喝1500毫升水。喝水要少量多次为宜。吃肉多时,应多喝点水;锻炼强度大时也应多喝点水;汗出得多或淋浴后也应多喝点水,这样有利健康。
2、无偿献血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促进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友爱的坚强纽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规定,献血年龄为18-55周岁,两次献血间隔为六个月以上,每次献血量为200-400毫升。如果一名符合献血标准的健康人按每六个月献血一次,每次献血400毫升计算,那么,一个人一生可献血74次,累计献血量3万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