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读寓言教案
《写作:解读一篇寓言》教学设计
(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下册 析《黔之驴》中的哪一点得到这些启示的?(师暗示黑板上的“不同形象”)
(三).浅谈《杞人忧天》 设问:
1.《杞人忧天》告诉我们不要去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担忧。这里所说的“不可能发生的事”是指什么?(生:天塌地裂)
2.古人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事,在现在看来,有没有可能?(师启发学生从环保的角度来回答)
3.那么杞人的担忧在现在有没有必要了?(生:有必要)
4.是什么造成了对这则寓言的不同理解?(师启发学生从时代不同,科学进步,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会发生改变)
总结:由此可见,由于时代不同,一篇寓言的寓意也是会发展变化的,我们一定要抓住这种变化。
师板书:不同时代
(四).创新理解《伊索寓言》
1.师用投影仪展示《狐狸和葡萄》,师朗读,请学生思考其寓意,即俗话所说“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2.请学生举出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例子。(生纷纷发言,从学习,日常生活来谈)3.可见,解读一篇寓言还可以从何入手?(生:联系现实)师板书:联系现实
4.请学生谈谈对这则寓言不同的理解。(启发学生从自我安慰的利与弊来谈)5.由此可见,任何事情都会有好的一面也会有不好的一面,那么我们就应该学会——全面分析。师板书:全面分析
(五)讨论理解《伊索寓言》
(师课前将学生分好小组,四人一组,分给4个寓言故事)
讨论手上的资料,谈自己的理解,由一个同学做记录,选出大家认为最有创意的观点,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
(注:生上讲台交流,先复述故事情节,师投影故事,语言简洁,发言不超过3分钟)
(六)写作
师给出一些寓言故事,比如《郑人买履》,由生选择作文,时间20——25分钟。
(七)评点
1.小组内读、评、讨论打分。(注意:围绕板书的四点来打出等级)2.全班交流。由小组选出最好作文在全班朗读,生提出建议,师评点。
板书设计:
解读一篇寓言
多角度
不同形象
不同时代
联系现实
全面分析(驴、虎、好事者)
(利、弊)
附:课堂资料(生用)
写作《解读一篇寓言》教学设计
⊙总体构思
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个性意识,合作探究意识,引导学生掌握解读寓言的方法,让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并联系现实生活评价寓言、感悟寓意,进而分析寓言的写作特点。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学生总结阅读成果,锻炼和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鉴赏能力,提高读书效率,提高写作能力。最后,学以致用,不强调种种写作规矩,让学生抓住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大胆去写,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动机。
⊙过程设计
【教法学法】
设计层层深入、由思考、归纳到实践的教学思路,在师生互动中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归纳寓言的特点和写法,发挥学习的主体意识和合作意识,训练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可用一个甜麦圈来询问学生看到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便说:对于同样的事物,站在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的看法,正如同一个甜麦圈,悲观者看到的是一个空洞,乐观者却品味到它的美味。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就像古人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于同一则寓言的阅读,站在不同的角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今天我们就通过对一则寓言的解读,来感受这一哲理。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劝喻讽刺的故事,结构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生物或无生物。主题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较深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寓”是寄托的意思。通过这个单元《列子》二则的学习,以及以前所学的《亡羊补牢》、《刻舟求剑》等寓言,同学们对于寓言这些特点都有所了解,那么如何解读一则寓言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共同讨论的话题。
(二)学生依据上学期和本学期的学习经验和知识积累来展开讨论,寻找一点规律,然后教师进行小结(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学法指导)
如何解读寓言呢?(分四步进行)
不同的意见,只是要求学生必须紧扣文本来理解,不能随心所欲地发挥。)
(学生讨论后,推出代表发言,教师要引导学生回答得简练通顺)
附参考答案:
A.这则寓言反映了古代英雄的那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坚强毅力,告诉我们做事一定要有这种顽强的精神。
B.这则寓言表现了夸父的不自量力与异想天开,读了这则寓言我们要吸取夸父失败的教训,做事要依照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能莽撞行事。
C.唯有牺牲,才有收获,夸父尽管未能追上太阳,但他创造了一片绿阴,留给后世子孙。
D.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
„„
3这则寓言在写作上的特点是什么呢?
教师可以对过去的知识加以复习并引导学生归纳。
(1)寓言结构大多简短,在创作上经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无论是中国古代的寓言,还是现代寓言或者是外国寓言,描写都较生动形象,短短文句中人物个性很鲜明。
(3)寓深刻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中。
《夸父逐日》也正是用这些方法来写作的,它留给我们的是一个伟大而又悲壮的英雄形象。4对这篇寓言进行具体解读,写一篇短文。
第二篇:现代寓言的文学解读
“现代寓言”的文学解读
管辉明
如今,文学名著进入课堂教学,进入学生的毕业升学试卷,但有否进入学生的心灵?如何在这个浮躁的年代给急功近利的心绪一个温情的抚慰?给无所适从的心灵一个完善自身品格的指引?笔者选择了寓言这种文学样式。
寓言,篇幅精短,借事喻理、言近旨远,备受作家和读者的喜爱,古今中外名篇俯拾即是:远有先秦诸子,如庄周鹏程万里游刃有余,孟轲缘木求鱼拔苗助长,韩非守株待兔老马识途;汉唐有刘向《说苑》河东《三戒》;至元明一代刘基的《郁离子》远承庄子余韵。而国外则是古希腊的伊索、法国的拉封丹、俄国的克雷洛夫三分天下。
进入学生读本的寓言有《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伊索寓言精选》《克雷洛夫寓言精选》这三部。三部选集囊括了几乎所有现存的经典中的寓言精华。选集中的故事就义理而言可谓永不过时,然而义理之载体——故事本身却已显陈旧,这是难以避免的缺陷。于是我们把眼光投向“现代寓言”。
“现代寓言”专指产生于现当代,蕴含深刻的现代人生活理念的短小寓言故事。此类寓言故事散见于当下流行的各种报刊杂志之中,比如《每周文摘》的第三版、《杂文报》的“五味子”栏目、《故事会》的“三分钟典藏故事”、《读者》里的“意林”,近年更有《格言》《慧语》《语丝》这类的杂志面世,且专以刊载此类文章为主。
对之进行文学的解读,意在将其纳入我们教学的视野,为文学教育打造一条名著与生活沟通的桥梁。
一、义理的解读
所谓义理就是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寓言产生于人类社会自身的内部矛盾,不象神话反映的是人与大自然斗争的故事。人有多复杂,寓言中表现的思想就有多深刻。所以随着时代的不同,寓言中所寄寓的道理自然会有所不同,比如下面这则《生命中的大石头》,就是典型的现代《百喻经》了:
一个教授在做一个试验。面前有一盆沙子、一盆石子、一盆清水,还有一个空的玻璃罐。首先把水倒入玻璃罐中,再把沙子倒进去,沙子还没倒完,水就溢出来了。回归原状后,这时教授先把石子放入玻璃罐里,再把沙子小心地倒入,问学生:还可以倒水吗?学生答不可以。可是教授小心地将水成功地全部倒入了罐内。再问:这个试验可以给你什么启发?一场沸腾之后,教授说:人的生命就像这个大的玻璃罐,你先要把你生命中的大石头放入,才能再装你所需要的生命的沙子和水。如果顺序颠倒了,你只能在你生命中获得很少的东西,一些本该属于你的东西,由于你在人生开始时的失误而永远无法获得。那么,你生命中的大石头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爱心、勇气、毅力……
大石头的比喻确实很形象。我们不禁自问:我的生命中的“大石头”放好了吗?作为一名老师,也会反躬自问:我们又应该给孩子们在精神生命伊始时放入哪些“大石头”呢?这样的“现代寓言”是不是值得大力传播呢?
现代人不见得比五千年前人类面对自身面对社会的困惑时,显得聪明了多少。虽然一个现代初中生也许可以对亚里士多德高谈阔论。所以《伊索寓言》里的生活哲理依然新鲜。从这个角度而言,“现代寓言”并不现代。但我们早已厌
倦了狐狸乌鸦和财主长工,于是一些新瓶旧酒式的“现代寓言”包装上市。试看《战马》:
在战火和硝烟中度过大半生的战马是相当自豪的。它曾踏着军号的节拍,驰过荆棘遍地的莽原;它曾冒着枪林弹雨,冲上鲜血浸红的山头;它曾在隆隆的炮声中,难以想像地跃过沟壑,救出自己的战友……总之,任何艰难险阻也挡不住它前进的脚步。
今天,战马又在无边的原野上豪迈地驰骋。劲风吹动着它的长鬃,它扬起脖子长啸,丝毫不减当年的威风。
“停下!停下!前面是一片沼泽!”突然,牧马人喊起来。
战马没有理会牧人的警告。它心里想:沼泽算得了什么!烽火和炮火都不能挡住我的去路,难道我怕软绵绵的沼泽!
战马向沼泽冲去,马上就陷进了淤泥之中,它拼命地挣扎、长啸,可是仍无法自拔,而且越陷越深。
战马临死的时候,发出一声深深的叹息:
“唉!钢铁的雷火没把我征服,柔软的泥沼却使我陷于绝境!”
这匹马像不像《伊索寓言》中打败了狮子却被蜘蛛网粘住丢了性命的那只自以为是的蚊子?
这种新瓶子还是必要的,一年到晚吃的就是那些菜,但我们不断变化烹饪方法,因为我们有一根好尝新的舌头。一个老道理,我们却更爱通过阅读充满现代生活气息的故事来接受它领悟它,因为我们有一种图新鲜的心理习惯。
至于从旧瓶子里嗅出新的味道,此中高手当推林语堂先生了。比如他的《增订伊索寓言》里龟兔还是赛跑,赢的却是兔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凡事须求性情所近,始有成就;世上愚人皆有恒心;做龟的不应同人家赛跑。太阳和风比赛谁能叫路上行人解衣服,又穿上衣服,二者打成平手盟誓旧帐一笔勾销,最后的结论是:不声不响的人都可怕。其讽喻人性笔法之妙可见一斑。
小结:义理的解读,我们读出时代的一些理念。我们同时也在“老歌新唱”,唱出时代的律动。
二、辞章的解读
辞章,即文章的技法。寓言的基本创作手法是故事加道理。故事篇幅简短,塑造形象多用白描,最后妙语解颐,大呼痛快。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守株待兔》《叶公好龙》之类。但综观“现代寓言”的叙述方式却大异其趣。表现为两个极端,一是从故事化走向情节化,文字铺排不惜笔墨,如上述《战马》中对那匹马的排比性叙描,战马狂傲之缘由一览无余,为其可悲下场蓄势。此类铺陈更远的则走向寓言小说了。
另一类则是走向简约化,篇幅简单至极然而旨趣颇浓。如: 《罐斋杂记》(黄永玉)
螃蟹:可也怪!人怎么是直着走的?鹦鹉:我学着人的声音,但不知是什么意思。乌鸦:不过才“哇”了一声,人们就说我带来了不幸。萤火虫:一个提灯的遗老在野地里搜寻失落的记忆。
《动物自白》(崔亚斌)
青蛙:我最怕履历表从有尾巴的时候填起。麻雀:现在世界上最严重的是噪音太大,吵死了!蚯蚓:只因我是在泥地里,你们才看不出我是个劳动英雄。
这里的每一句都可以扩展成一篇情节生动的寓言故事。因为此外每一个主人公都可以引起我们太多的回忆和联想,让我们不知不觉重温早已熟知的一些童话
寓言神话等等,替创作者把整个背后的故事补充完整,然后又回过头来品味这句话,获得阅读快感。其特点一是语句短少,便于记忆,记忆之后,便于回味;二是篇幅超短,留白甚多,言有尽而意未尽。以接受美学而言,读者参与成分大为增加,寓言文本被赋予了更多的解读可能性。
小结:“现代寓言”在篇幅上向两个极点发展,或情节化或简约化;手法上保持比喻拟人。
三、价值的解读
自孔子“兴观群怨”诗教开始,后世论及某一文学作品时,总喜欢指明它的社会价值与功能。就“现代寓言”这一文学作品群而言,其社会价值与功能显而易见的。不必说它对于创作者的抒发情志舒缓心理的作用,也不必说从这些寓言中可以考察出时代生活理念,单就它那精巧的叙事结构、鲜明的艺术形象、夸张与想象的艺术手法,就能给我们的生活增添无限的情趣。
当然正因为它小,在名著阅读的这个大活动中,它往往被忽视。人们谈及名著阅读,言必称“四大名著”,要么是外国文学的经典,没有多少人会注意或者说愿注意到寓言这朵小小的花儿。假如现在我们不仅注意到了指定推荐的几部寓言经典,我们还主动向课外发展,从生活中可接触到的报刊杂志中去寻找寓言故事。在这寻找的过程中,我们的学生学会了信息的搜集,学会了价值的判断;明白了文学与生活是这么地沟通着的:在寓言中我们很容易地明白了许多社会人生的大道理;从寓言中弄清楚的道理感悟到的写作技法,可以很方便地在写作中学会运用它。小小寓言,读着省心,学着容易,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说到它的人生价值,笔者更想强调的是“现代寓言”在塑造当代中学生品格,激发其生命意识中的事半功倍的作用。就拿上文引述的那篇《生命中的大石头》来说吧,读完此文谁能不问问自己:我生命中的大石头放好了吗?以此为起点,我们开始了找“石头”装“石头”的心理路程,就可以一步步走向成熟。其实很多有识之士早已认识到了这一点。时下形形色色的报刊杂志常刊载此类文章,说明它的读者市场的兴盛;不少标榜着“智慧”“一生中不得不读的小故事”等字眼的单行本亦不断问世,比如当代世界出版社的“小中见大智慧文丛”:《上帝的笑》《心里的锁》《虚掩的门》。在这些单行本中,符合“现代寓言”义理辞章标准的小故事还是占着大比重的。
小结:现代寓言的价值不仅在于功利性地解决一下当前名著阅读中碰到的一些问题,更重要的通过这样一种文学样式的作品,领悟更多的人生道理,为自己的人生之路奠基。
结语:“现代寓言”一词是笔者的姑妄说之而已。用文学的方法、用文学的姿态去解读生活中的故事,把阅读名著与涵养品性联系在一起,激发自己的生命意识(自我意识)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解读。要知道,人的生命意识一旦觉醒,他就能够努力去掌握自己的命运,豪迈地在社会各个领域进行自觉选择,完成自由人生,实现自我价值。如出现这样的结果,那我们的文学名著就不仅是进入课本进入试卷,而是进入学生的心灵了。
第三篇:七年级语文下册 《写作:解读一篇寓言》教案 语文版
《写作:解读一篇寓言》教学设计
(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一.设计意图
这篇作文安排在学生刚学过寓言《黔之驴》、《杞人忧天》和《杨布打狗》之后。看似简单,但大多数学生拿到以后无从下手。所以,设计这堂作文课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有话可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引导为主,让学生通过自身积极参与来学会从多个角度解读一篇寓言,学会创新理解一篇寓言,让学生敢说,会写,能写好。二.课前准备
投影仪、《伊索寓言》等
三.教学步骤(本课设计为2课时,包括写作1课时)
(一)趣味猜词
1. 羊来到草地上(打一水果——草莓)2. 狼群来到羊群里(打一水果——杨梅)3. 用手指使劲戳墙(打一个字——痛)
(学生在猜完前两个后,往往受此猜法影响而难以猜出第三个,师由此可以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不是唯一的,对待问题要从多个角度去思考)
师板书:多角度
(二)创新理解《黔之驴》
1. 谈谈寓言。寓,寄托也。寓言即在文字中寄托了某种道理。即每篇寓言都有寓意。2.(放投影:《黔之驴》最后一段)生读后用自己的话来总结寓意。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3.这段话是针对文章中“驴”这个形象来说的,师由此启发学生,文章除了驴以外,还有虎、好事者这些形象,让学生根据不同形象得出不同启示。
(师板书:不同形象)
(1)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统治者对人才的埋没○2资源的浪费(2)好事者:○总结:可见,我们从一篇寓言里得到的道理是唯一的吗?那么我们是通过分析《黔之驴》中的哪一点得到这些启示的?(师暗示黑板上的“不同形象”)
(三).浅谈《杞人忧天》 设问:
1.《杞人忧天》告诉我们不要去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担忧。这里所说的“不可能发生的事”是指什么?(生:天塌地裂)
2.古人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事,在现在看来,有没有可能?(师启发学生从环保的角度来回答)
3.那么杞人的担忧在现在有没有必要了?(生:有必要)
4.是什么造成了对这则寓言的不同理解?(师启发学生从时代不同,科学进步,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会发生改变)
总结:由此可见,由于时代不同,一篇寓言的寓意也是会发展变化的,我们一定要抓住这种变化。
师板书:不同时代
(四).创新理解《伊索寓言》
1. 师用投影仪展示《狐狸和葡萄》,师朗读,请学生思考其寓意,即俗话所说“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2. 请学生举出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例子。(生纷纷发言,从学习,日常生活来谈)3. 可见,解读一篇寓言还可以从何入手?(生:联系现实)师板书:联系现实
4. 请学生谈谈对这则寓言不同的理解。(启发学生从自我安慰的利与弊来谈)
5. 由此可见,任何事情都会有好的一面也会有不好的一面,那么我们就应该学会——全面分析。师板书:全面分析
(五)讨论理解《伊索寓言》
(师课前将学生分好小组,四人一组,分给4个寓言故事)
讨论手上的资料,谈自己的理解,由一个同学做记录,选出大家认为最有创意的观点,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
(注:生上讲台交流,先复述故事情节,师投影故事,语言简洁,发言不超过3分钟)
(六)写作
师给出一些寓言故事,比如《郑人买履》,由生选择作文,时间20——25分钟。
(七)评点
1. 小组内读、评、讨论打分。(注意:围绕板书的四点来打出等级)2. 全班交流。由小组选出最好作文在全班朗读,生提出建议,师评点。
板书设计:
解读一篇寓言 多角度
不同形象 不同时代 联系现实 全面分析(驴、虎、好事者)(利、弊)
附:课堂资料(生用)
第四篇:寓言两则教案
寓言两则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这种文学形式
2、正确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同时了解和积累一些重要的字词句的意思及用法
3、了解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并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了解和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2、体会两则寓言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教材分析:
《郑人买履》这篇寓言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叙述了古代有个郑国人去集市买鞋,宁可相信量好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结果没有买到鞋的故事,借此讽刺世上很多人不顾实际情况,只相信教条的做法。
《刻舟求剑》讲的是战国时,楚国有个人乘船渡江,他佩带的剑掉到了江里,他马上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船靠岸之后,他立即从刻下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自己的剑,结果当然是无功而返。这则寓言故事,用来讽刺那些办事拘泥固执,不知变通的人。
五、教学方法:朗读法、讲解法、多媒体展示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每天所进行的成语故事演讲中,有些同学讲的是寓言故事,大家还记得有哪些么?
——揠苗助长、疑邻自盗、狐假虎威„„ 说是说了这么多,可大家知道什么是寓言么?
——(投影)明确:通过短小的故事,表达深刻的道理(寓意)。
一般来说,我们看到的都是已经翻译成白话文的寓言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两则流传几千年的用文言文写成的寓言故事。
——(投影)
(二)《郑人买履》教学
1、作者简介: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公元前233年)即韩非。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当时思想家荀卿的学生。他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后人称《韩非子》。(也可讲讲韩非子与李斯、秦王之间的故事“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2、读准字音和语句之间的停顿。
——接下来,咱们一起打开课文,翻到第18页,咱们先请一位同学把这首寓言读一遍,大家看看,他在读的过程中,有没有读错的字词。
——(投影)纠正之后,全班齐声朗读。
3、读通课文,了解字词句及全文的意思。
——具体讲解第一句话: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郑人:郑国人。履:鞋子。度(duó):量长度,——度德量力。而,连词,连接两个分句。之:这里指量好的尺寸。坐:同“座”,座位。(讲一下通假字)
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事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位置上。——讲解完之后(投影巩固)
——具体讲解第二句话:至之市,而忘操之。
之:动词,到……去。市:明确,市是集市、物品交易的场所,而非城市。而:连词,连接前后的两个分句,表示转折关系。操:拿在手里。之:这里指量好的尺寸。(在及物动词后面,所以肯定是名词,做宾语)
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上它。——讲解完之后(投影巩固)
——具体讲解第三句话: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持,拿着。度(dù),名词,这里指脚的尺寸。(可与上文的另一个读音进行比较,加深印象。)反,返回,同“返”。取,拿的意思。
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带尺寸)就对卖鞋的人说:“我忘了带尺寸。”就回家拿尺寸。——具体讲解第四句话:及反,市罢,遂不得履。罢,结束,这里指集市的交易已经结束了。遂,终于。等到他有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讲解完之后(投影巩固)
接下来是两句对话。人们看到他这种做法,觉得很奇怪,所以就问了:“何不试之以足?”他说什么?“宁信度,无自信也。”首先来看第一句话,何不?——为什么不,“试之以足” 是倒装句,即“以足试之”。这里的“之”指履。他的回答是:“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度,量好的尺码。自信,即信自,相信自己。(并非没有信心)自,代词,自己。
——讲解完之后(投影巩固)
3、读完这个故事后,你觉得郑国人是个怎样的人? ——固执、迂腐
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人不能墨守成规,而要重视根据实际得出的体会和结论。——(投影)
4、再读,读出其中的韵味
想想看,对于文中的两局对话,应该以怎样的语气读出?
——别人的疑惑不解,他自己的懊恼和执迷不悟的神气。(全班齐读)作业: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做完《同步探究》相关内容。第二课时
(一)背诵《郑人买履》
(二)进入《刻舟求剑》的教学
1、作者简介
——吕不韦(?--前235),战国末年政治家。原为大商人,后被任为相国,封文信侯。秦王赢政年幼即位,尊吕不韦为仲父。后因罪被免职,在迁往蜀郡途中自杀。
——《吕氏春秋》也称《吕览》,吕不韦使其门客各著所闻,集论成书。“一字千金”
2、读准字音和语句之间的停顿。
——接下来,咱们先请全班男同学把这首寓言读一遍,其余女生听清楚了,他们在读的过程中,有没有读错的字词。
——(投影)纠正之后,全班齐声朗读。
3、读通课文,了解字词句及全文的意思。
——具体讲解第一句话: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楚人,楚国人。其,他的。遽,立刻,急忙。契,雕刻——锲而不舍。其,那,那个,指示代词。是,代词,“是可忍孰不可忍”。这,这儿,指楚人所刻之处。所从坠,剑坠落之处。所(从)+动词=所字结构
……的……所从+坠=坠落的地方,还有类似的结构吗? 所契者:刻的地方
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急忙在船边刻上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讲解完之后(投影巩固)
——具体讲解第二句话: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止,停止,船至江边而止。其,那个。所契者,指船上刻记号之处。——讲解完之后(投影巩固)船停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楚人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拿到剑吗?为什么?
不能。引入接下来的一句话“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具体讲解第三句话: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固定句式,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明确,这句话是作者的议论,点明看法,起到补充说明、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们要随着情况的变化而改变观念和方法。
4、读完这个故事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也应当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投影)
5、再读,读出其中的韵味
想想看,对于文中的两句对话,应该以怎样的语气读出?
——要读出同船人催他时着急怀疑的语气和那个掉剑人不慌不忙,十分自信的语气。(全班齐读)
6、这两则寓言我们学完了,大家看看这两则寓言有哪些相似之处?
——形式上看篇幅短小,情节完整,叙事生动,语言简洁明了,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主题:文中所讽刺的都是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作业: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做完《同步探究》相关内容。
3、选择两则寓言中你喜欢的一则,小组表演,注意丰富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第五篇:《寓言二则》教案
姜堰区励才实验学校
初一语文备课组
古代寓言二则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及相关情况。2 弄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掌握相关文言词汇的意义、用法。背诵课文,并能用自已的语言绘声绘色的讲述两则寓言故事。5 理解故事寓意。教材分析
一、了解寓言。
“寓”寄物,“言”讲道理,寓言是一种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和悠久历史的文学样式,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又富于风趣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寄予一种思想哲理或经验教训,优秀的寓言故事往往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发挥其深刻的思想教育作用,增长人们的智慧和才干。
二、主题思想
《郑人买履》这篇寓言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叙述了古代有个郑国人去集市买鞋,因只相信量好的尺寸却不相信自己的脚,结果没有买到鞋的故事,讽刺世上很多人不顾实际情况只相信教条的做法。
《刻舟求剑》讲的是这样一个令人捧腹的故事,楚国有个人过江时佩带的剑掉到了
江里,他马上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船靠岸之后,他立即从刻下记号的地方跳进
水里去找自己的剑,结果当然是找不到的。这则故事,用来讽刺那些办事拘泥固执,不知变通的人。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国寓言故事很多,请选择一两个讲给同学们听听,读过这些寓言故事之后,你明白
了一些什么样的道理。
1、龟兔赛跑
2、守株待兔
寓意:骄傲使人落后、失败
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是危害自己的
3、说说你对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了解出处和作者。初读课文。
(1)老师范读,注意字音、朗读节奏、重音、语调。(2)学生自读,体会朗读节奏,了解大意。(3)指名读,纠正。(4)学生齐读。
(5)概括说说故事大意,注意事情的发生和发展。翻译课文。
(1)独立学习,看课文注释查工具书。(2)合作学习,四人小组疏通文字。(3)老师巡回释疑。
(4)合作交流,把握课文内容。再读课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把握寓意。(1)买鞋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文章是怎么刻画这一形象的?(2)说说故事的寓意,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举个实例说明。
买鞋者是个死板、固执又愚蠢的人,文章用一系列动词勾画了他相信量好的尺寸不相
信自己脚的蠢态,又通过对话讽刺了死搬教条者徒劳无益的结局。
寓意:讽刺那些做事不注意从实际出发,教条主义的人。
现实意义:我们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不能盲目照搬抄现成的东西,而要注意一切从实姜堰区励才实验学校
初一语文备课组
际出发,以免出现不应该的失误。
多形式背诵课文。
三 布置作业
1、课后巩固本课文言字词意义用法。
2、拓展阅读。早读课本相关篇目。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和出处。
二、初读《刻舟求剑》并思考: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深刻道理?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范读,自读,指名读。
2、结合书下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3、合作交流,师生互动释疑。
四、疏通全文,把握文章结构。
五、有感情朗读全文,思考:
楚人的宝剑坠入水后,他是怎么做的?他能找到剑吗?他怎么做才能捞到宝剑?
明确寓意,谈受到的启发
1.涉江的人可笑在哪里?帮那个人总结一下教训。
2.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情,举例说一说。
内容小结:文章通过“刻舟求剑”的故事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讽刺了那些办事愚蠢、不知
道事物会变化的人。
六、拓展延伸:
1、生活中有“刻舟求剑”这样的人吗?你想怎样提醒他呢?
2、成语造句 例:(1)
家长们以当年学习的方法来要求如今的孩子无异刻舟求剑。
(2)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如果还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无异于刻舟求剑。
七、布置作业
1、巩固总结出现的文言字词意义和用法。
2、作业专项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