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对折剪纸》教学设计
对折剪纸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艺术来源于生活和自然,低年级段的孩子年龄小,好奇心重,对所有的事物都充满浓厚的兴趣,尤其善于观察生活中细微的东西,一花、一草、一虫、一叶甚至一串钥匙都能引发他们的兴趣,本课由几件具有中国文化特点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欣赏、比较,继而展开丰富的联想,而画一半,剪一半却能得到对称的神奇效果对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有趣的活动。
二、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教师可引导学生把纸对折,剪出中心线两边完全一样的图形,然后拼贴并进行添画使其成为一幅完整的作品,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对称美,学习对称美,表现对称美,进一步了解对称在生活中的运用。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身边形式多样的对称造型,了解、感受对称美;掌握把纸对折,运用剪刀剪出对称图形,然后将其拼贴成画的制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以谈话导入新课,通过欣赏有文化底蕴的对称图片,引发学生比较、思考,进而认识、了解对称,并寻找身边多样的对称造型;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如何能便捷剪出对称图形并创作出一幅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体验设计、动手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认识、了解对称及其对称给人的美感。教学难点:制作对称美的图形,并创作出一幅画。
解决措施:教师先引导学生欣赏几幅比较经典的对称图片,让学生从感性中逐步加深对对称的理解,进而联想身边形式多样的对称造型,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制作对称图形的方法并拼贴成画。整个过程循序渐进,顺理成章。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范画、工具材料及课件。学生准备:彩纸、剪刀、胶棒。
六、课时:1课时(40分钟)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几份礼物!
(教师展示2-3种对称作品。)脸谱、抓髻娃娃、蓝印花布
学生欣赏教师带来的作品,在轻松的氛围下进入新课学习。出示实物作品或图片:京剧脸谱、抓髻娃娃、蓝印花布。
二、探索新知
1.认识、了解对称
(1)师:仔细观察,这三幅作品有何相同之处? 引导学生观察形象左右两边的外形、图案、颜色。
(2)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种现象吗?
在学生进行了感性地观察、比较之后,本节课的“话题”—对称,自然而然地就被学生引发出来。
(3)看了这些实物,谁能按自己的理解说说到底什么是对称? 充分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老师适时引导。
(4)教师小结:中心线两边的外形、图案、颜色一样的图形就叫对称。
2.寻找生活中的对称物体
(1)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是对称图形? 风筝、眼镜、蝴蝶、剪刀等等,学生自由回答。
(2)老师小结:看来生活中的对称物体无处不在,随处可见。3.表现对称图形
(1)师:美术学习中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表现对称图形?(2)其中,哪一种方法既简便又快,效果又好?
(3)四人小组商量讨论:怎样在最快的时间里用剪贴的方法表现一个对称图形?可以请一位同学上台简单演示。
(4)老师小结,对有道理的方法给予肯定,引导学生说出将纸对折的方法来制作。
板书课题 ── 对折剪纸 4.教师现场示范。
教师以钥匙为例,现场示范对折剪纸的方法,并随机板书基本步骤。(播放示范制作视频替代也可)基本步骤:(1)对折画图形
一定要找对方向(在中心线的另一边画图形)(2)剪出图形(3)展开
三、能力反馈(学生动手实践)
作业要求:
用你刚刚学到的对折剪纸的方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剪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图形,也可以再拼贴成画。欣赏教材P13学生作品。作业步骤:
(1)将彩色纸多次对折;
(2)在纸上中心线旁边画出一半图形;
(3)再沿轮廓线剪下来;
(4)将作品展开粘贴在作业本中合适的位置上;
(5)在作业本空白处添画,使画面更完整。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作业。
四、作业讲评
组织学生展示作业,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1.你觉得自己剪出的图形独特吗? 2.谁的作品设计得漂亮?为什么? 3.谁的画面最完整、色彩最丰富?为什么?
五、拓展延伸
了解对称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展示图片:天坛、服饰、青铜器、厅堂的布置、门等。教师总结、评价。
第二篇:二年级美术对折剪纸 教学设计(精选)
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第七课
《对折剪纸》 教学设计
姓名:薛秀娟
教学目标:
1.找出生活中适合对折剪出的形象。
2.学习对折剪纸的方法,对折剪出有趣的图形,也可以用剪出的图形拼贴成一幅画。
3.初步了解我国的剪纸艺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
找出生活中适合对折剪出的形象,并掌握对折剪纸的方法。教学难点:
能把适合对折剪出的形象画在纸上,并剪下来。教具:彩纸,剪刀,多媒体课件 学具:彩纸,剪刀,双面胶,素描纸。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带来了一位非常美丽的朋友,想知道是谁吗? 让我们来看一下吧。(播放蝴蝶视频)这是什么?
师:蝴蝶的样子好漂亮,是什么让它这么漂亮啊? 生:美丽的大翅膀,还有美丽的花纹。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会画吗?(大部分学生应该会画)
师:同学们真棒!你们看看老师画得对不对好吗?不过,我是在这里画。(出示彩纸)边画边讲:
我先把纸对折,然后在靠近折线的一边画上半只蝴蝶,同学们,我画完了吗?(生:没有)可是,我已经画完了。虽然只画了一半,但是,也能得到一只完整的蝴蝶。孩子们看,我用剪刀沿着画好的线剪下去,打开,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出现了一只完整的蝴蝶。
好看吗?(生:好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对折剪纸。
二、新授
1.引出对称的概念。
对折剪纸适合剪对称的图案。对称的意思就是沿一条线对折,折线两边的图案一模一样。同学们观察一下老师剪的蝴蝶,折线的两边是一模一样的吗?(生:一样)那么蝴蝶就是对称图案。
2.生列举对称图形。
你知道生活中还有什么是对称的吗? 生:蜻蜓、人、铅笔。。。出示图片
你能区分哪些是对称图案,哪些是不对称图案吗?(指生分一分)
3.看课本找出对折剪纸的方法。我们怎样把这些对称的物品剪出来呢?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第12,、13页,看谁最先找出对折剪纸的方法?找到的同学请举手。
(指生说出对折剪纸的方法)师板书:折——画——剪。4.试一试(出示步骤图)
(1)现在我们来试一试吧。孩子们,准备好铅笔、剪刀,把你面前的彩纸拿出来,跟老师一起做。提示:用剪刀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师生一起练习剪葫芦)师巡视学生剪得怎么样,并指导。孩子们,你们学会了吗?我们再剪一个巩固一下。
(2)如果我们在纸上一个完整的图案,剪出来会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试一试在对折好的纸上画一个苹果,剪一剪。
5.出示学习要求
下面,我们看一看这节课要求我们做什么呢?(1)折一折,剪一剪,对折剪出有趣的图形。
(2)拼一拼,摆一摆,拼摆组成奇妙的画面。
提示: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不要把碎纸仍在地上。
三、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接下来,我们要进行“巧巧手”剪纸比赛。(出示图片)
你可以在这些图案里面挑选你喜欢的画在纸上,剪下来;你也可以画自己想到的。
最后选一张你剪得最好的贴在素描纸上,每一组推选出一张最好的作品,作者将得到老师颁发的“巧巧手”奖章,你想要吗?那就开始吧。
四、作品展评。
1.小组内评价,推选出最好的作品。2.作者介绍剪的内容。
3.师评。并颁发“巧巧手”奖章。
师:没有得到奖章的同学也不要气馁,同学们都非常努力,只要你坚持不懈也会成功的。
五、拓展。用对折剪纸的方法制作一个半立体或立体造型。
六、小结。
同学们的动手能力非常强,而且相互之间团结合作,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希望你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像今天这样,互相帮助,快乐成长。下课!
板书设计:对折剪纸
折——画——剪
第三篇:二年级上册《对折剪纸》教学设计、反思(范文)
《对折剪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对称,掌握对折剪纸的方法和步骤。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感知对折剪纸的特点,通过分析、示范、创作练习掌握对折剪 纸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剪纸兴趣。进一步提高对形式美的认识和感知美、创造 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并掌握对折法剪纸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激发兴趣,创作出富有新意的作品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对折剪纸范例、演示用材料工具
学生: 彩纸、剪刀、胶水 课 时:1 教学过程
(一)欣赏发现 引入课题
.认识对称形
(1)出示花瓶、蜻蜓标本实物
引导同学仔细观察花瓶、蜻蜓的造型有什么特点?左右两边的样子相同吗?(蜻蜓身体两边的翅膀、眼睛、身体的形状、颜色、大小都相同)
(3)课件出示对称图形动态图
教师总结:物体如果从中间折起来,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这样的物体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这些对称的物体结构完美,造型好看。
(4)回忆一下,生活中还有那些是对称的图形呢?(学生说生活中自己见过的对称图形)
(5)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引导学生共同欣赏。
你们觉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制作对称图形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对折剪的方法来制作对称图形。(板书课题:对折剪纸)
(二)实践探究,学习技法
1、出示两个对称剪纸图形(花和青蛙)
这两幅剪纸就是对折剪纸,你觉得它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2、演示对折剪纸的方法过程。强调剪出的线条要流畅圆滑。
3、总结对折剪纸的方法
构思——画——剪(构思要剪的内容、沿折痕画出图形的一半、小心地剪出)
4、欣赏对折剪纸作品。可以把很多的对称剪纸拼摆成奇妙有趣的画面。
5、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构思。你想剪什么对称图形呢?
(三)创新实践 自由表现
1、出示作业要求
2、学生自由创作,巡视指导。3 .在学生剪的过程中进行技法指导
如,将纸张对折后,对称线位置拿反了,结果剪成两半;对折后,纹样画得过小,剪坏了;对折后剪纹样时,纸张没有捏紧,剪的图形不够对称;
4、学生将剪出的图形贴在衬纸上展示到黑板上。
(四)作业展评 拓展延伸
1、学生自评互评
2、教师点评.从设计是否新颖、剪的是否圆滑流畅等进行评价。
3、拓展:用不同的方法表现对称图形。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美术上册
《对折剪纸》教学反思 核心提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只有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有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心里产生一种悬念,进而达到以疑激学的目的。本节课一开始,我就用蜻蜓标本引导学生观察对称图形,抓住了学生的“童心”,激起他们的好奇与疑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探索欲望和学习的热情。
在学生观察图形讨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接着当学生交流了“这些图形两边都一样”时,我利用动态课件总结出:物体如果从中间折起来,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这样的物体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这些对称的物体结构完美,造型好看。使对称的概念在学生头脑中清晰明了。这一环节的开展,让学生很形象直观地发现“只能看到一半”,这一观察――讨论――验证的过程,既突破了本活动的难点,也为下一环节“剪纸”做了很好的铺垫。
接下来教师演示,让学生很直观的看到对折剪纸的过程,强调线条圆滑流畅,然后引导学生欣赏对折剪纸作品,引导学生可以将剪出的对折剪纸拼摆成有趣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动手操作的创作欲望。
从整节课的效果看,虽然学生在剪的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剪差、剪断的问题,但是基本掌握了对折剪纸的方法,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果较好。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七课
《对称剪纸》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天津市静海县唐官屯镇小学
宋美战
第四篇:人教 版二年级美术上册《第7课 对折剪纸》教学设计
《对折剪纸》
人教版
美术
二年级上册
第7课
课题:对折剪纸
课型:造型·表现
教材分析:
这课的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对称图形,感受对称美感,所以课文为“折一折、剪一剪,对折剪出有趣的图形,拼一拼,摆一摆,拼摆组成奇妙的画面。在自然界里,在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物体都是对称的。例如,植物的叶就是对称生长的;昆虫的触角、眼、足,鸟的翅膀,鱼的胸鳍、腹鳍,哺乳动物的眼、耳、足等,也都是对称生长的;还有家中的物品等,也往往是对称的。指导低年级儿童了解什么是对称,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质。
剪纸的形式很多,最常见的是对称剪纸,简单易学。其造型简练,夸张适当,变形有趣。学生们不仅喜欢,而且还爱剪。它能美化我们的环境,丰富我们的生活,还可以当礼物送人。本课主要指导学生学会剪单个物体的对称图形。图形可以是蔬果,花卉、动物、人物、生活用品和交通工具等。还可以尝试剪两个相同图形,甚至还可以重复剪出相同的对称图形后,进行排列组合形成一幅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简单的对折剪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用对折剪的方法剪出有趣的图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动手制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美化环境。以及唤起学生对民族剪纸艺术的热爱,继承并发扬民族传统艺术。
教学重点:学会对折剪
教学难点:对折剪出有趣图形并组成画面。
教学策略:
本课可以分为“导入—练习—组合”三个部分。先是指导儿童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树叶、衣服)和小动物(如蜻蜓、蝴蝶),使他们认识这些物体的造型特点,即对称。从而使儿童得到关于对称的感性认识;再指导学生学习对折剪的基本技法。所以导语的第一句是:“折一折,剪一剪,对折剪出有趣的图形”。进一步,可以将学生各自练习剪出的对折剪纸作品进行组合,拼摆成更丰富有趣的作品。所以导语的第二句是:“拼一拼,摆一摆,拼摆组成奇妙的画面”。
课前准备:
1、教师:课件、多媒体资源、彩纸、剪刀、胶水
2、学生:彩纸、彩笔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图导入
1、屏幕先出示图片的一半,让学生猜猜它是什么,再出示图片的另一半,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对称,从而理解对称的定义。
2、学生说说身边的对称物品。
3、出示极具对称美感的图片,学生感受对称美。
二、讲授新知
1、折一折、剪一剪:教师教授对折剪纸的方法步骤:折、画、剪、开。再根据5幅对折剪纸的图样进行折剪练习。
2、拼一拼、摆一摆:学生小组合作,根据各自剪出的对折剪纸作品进行拼摆,组合成一幅完成的图画。
三、对折剪纸拼摆画欣赏
1、各组成员互相欣赏各组的对折剪纸拼摆作品。
2、欣赏其他优秀剪纸拼摆组合作品。
四、扩展延伸
1、了解剪纸艺术在生活中的运用。
2、感悟中国剪纸艺术的魅力。
五、小结:
同学们,通过学习《对折剪纸》这一课,我们不仅学会了对折剪纸的方法,还学会了通过拼摆组合可以将其创作成新的艺术作品。同时也感受到我们祖国富有民族特色的剪纸艺术魅力,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学以致用,用剪纸去美化生活,去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民族传统艺术。
六、作业布置:
1、制作一幅用对折剪纸组合的画。
2、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3、纸屑不要随地丢弃。
七、板书设计:
折
画
剪
开
折一折,剪一剪
拼一拼,摆一摆
第五篇:人教 版二年级美术上册《第7课 对折剪纸》教学设计
《对折剪纸》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艺术来源于生活和自然,低年级段的孩子年龄小,好奇心重,对所有的事物都充满浓厚的兴趣,尤其善于观察生活中细微的东西,一花、一草、一虫、一叶甚至一串钥匙都能引发他们的兴趣,本课由几件具有中国文化特点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欣赏、比较,继而展开丰富的联想,而画一半,剪一半却能得到对称的神奇效果对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有趣的活动。
教材分析:
这课的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对称图形,感受对称美感,所以课文为“折一折、剪一剪,对折剪出有趣的图形,拼一拼,摆一摆,拼摆组成奇妙的画面。在自然界里,在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物体都是对称的。例如,植物的叶就是对称生长的;昆虫的触角、眼、足,鸟的翅膀,鱼的胸鳍、腹鳍,哺乳动物的眼、耳、足等,也都是对称生长的;还有家中的物品等,也往往是对称的。指导低年级儿童了解什么是对称,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质。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对折剪纸的方法剪出有趣的图形并组成画面。
2、通过对折剪纸的方法剪出有趣的图形,提高学生的设计制作与审美能力。
3、在对折剪纸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以及热爱生活的情感,唤起并激发学生对民族剪纸艺术的热爱,继承并发扬民族传统艺术。
教学重点:如何利用对折剪的方法剪出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如何巧妙的地剪出对称形,使其具有美感。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范画、工具材料及课件。
2、学生准备:彩纸、剪刀、固体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认识对称形
学生拆准备好的礼物,初步认识对折剪纸。
出示蝴蝶剪纸作品。找一找作品特点。
二、交流与认知
1、说说生活中可以对折剪的物体。
2、眼力大比拼
三、尝试探究
比一比,谁能用最快的速度剪出这只蝴蝶?
请最快完成的同学上来说一说用了什么方法?
出示课题:《对折剪纸》
师:
对折剪纸简称“折剪”,是指把一张纸对折或多次折叠,剪出均齐式的花纹图案。
四、示范讲解
1.教师以“圣诞树”为例,现场演示对折剪纸的方法,并随机展示基本步骤。
基本步骤:
(1)对折画图形
一定要找对方向(在中心线的另一边画图形)
(2)剪出图形
(3)展开,修饰掉多余的部分。
学生仔细观察,了解基本创作方法。
2、不同剪法讲解
出示不同的圣诞树,找不同。
五、欣赏提升
出示大师的对折剪纸作品请学生欣赏。通过欣赏作品,说自己的想法,开阔学生思路,同时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六、联想创作
师:看完了这么多作品,你们是不是也很想试一试剪出漂亮的图案?请学生分组装饰作品卡片!
作业要求:
1.对折剪出有趣的图案,还可以剪出漂亮的花纹。
2.能力强的学生可以用剪出的图案拼贴成一幅画。
明确作业要求,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七、展示评价
1.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自评、互评作品。
2.给同学作品提些建议。
培养学生学会美术评价语言,能够从美术的审美角度评价作品。
八、课后拓展
艺术来源于生活和自然,我们了解了对称图形,并由此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行拼贴、创作。课后同学们可以尝试表现出更多的对称美!
九、板书设计
对折剪纸
对称
折——画——剪
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