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物理第二章《光现象》教学设计(共)
《光现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经历探究过程,有初步的探究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2)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教学难点
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式教学法。
教具
激光笔、蚊香、玻璃砖、白纸板、盛水的小烧坏、空烧坏、喷雾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光把世界打扮得如此美丽动人,同学们对光感兴趣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第二章“光现象”(板书)。
二、进行新课
(一)光源
师:同学们,我们要看清五彩缤纷的世界,必须有光射入我们的眼睛,那么,光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
生:讨论交流。
师:对,我们小学自然课学过。
师:除了太阳、电灯之外,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体能够发光?
生:讨论。
师(板书):萤火虫 恒星 水母
火柴 蜡烛 电灯
师:这些物体能够发光,称之为光源。
像这类能够自然发光的物体,叫“天然光源”;像这类由人类制造的发光物体,叫“人造光源”。
师:老师手里拿着一个激光手电,它可以发光,是一个光源。
(二)光的传播
1.提出问题。
老师这里有一个问题:从光源发出的光是沿着怎样的路径传播出去的?请同学们根据学过的知识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猜想。
2.猜想。
生: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同学们都猜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可老师却猜想光不总是沿直线传播的,也就是说,光的传播会发生改变。(板书)
3.设计实验。
师:到底谁的猜想正确呢?显然,科学仅仅靠猜想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用实验的方法去检验。今天,我们就用桌子上这些简单的器材去大胆设计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请同学们边讨论.边设计实验,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
4.进行实验。(生讨论,师指导)
师:下面我们欢迎这一小组展示一下自己的实验,请把你们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告诉大家。
展示:
生A:用激光手电沿白纸照射,显示轨迹„„
生B:沿激光射出喷雾,发现一条光束„„
生C:激光手电(蚊香)。
生D:激光手电(水)。
5.分析论证。
师:刚才同学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分析,在这些物质中,光是怎样传播的?
6.评估。
师:同学们想想在解决这一问题时,经历了怎样的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分析论证(结论)——评估
师:刚才在探究过程中.老师发现同学们讨论积极,思维活跃,并且验证了你们的猜想,有没有同学也验证过老师的猜想是否正确?
有(展示)。
没有(师:请同学再设计实验,探究老师的猜想是否正确。边讨论,边实验)
(生讨论,师指导)
展示:
生A:激光手电照射平面镜,说明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生B:激光手电斜射盛水的酒瓶,光发生偏折,说明光的传播方向可以改变。
师:同学们进行了这样的实验(出示课件)
师:嗅,原来光的传播方向还可以发生改变!可见老师的猜想也有一定的道理,而刚才我们也得到了这样的结论(出示课件)。
师:对比这三种现象,此时你最想解决什么问题?请分组讨论。
7.提出问题:(生讨论,师指导)
光为什么有时沿直线传播,有时传播方向变了?
光到底是怎样传播的?
什么情况,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在什么条件下光沿直线传播?
师:通过实验,同学们发现并提出了这么多新问题,下面让我们都来当一次小科学家,探究你们自己提出的问题。我们先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8.假设。
师:请同学们讨论分析刚才的实验现象,对这一问题(指板)提出自己的假设。
(生讨论)
展示:光从一种物质射到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板书)
师:你为什么有这样的假设?
生:实验中光从空气进入另一种物质(水)时,方向变了。
师:光从一种物质(体)射到另一种物质(体)时,说明光经过了几种物质?也就是说光在两种不同的物质中,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9.设计实验。
师:到底我们的假设是否成立?请同学们边讨论,边设计实验,来验证(师巡视指导)
师:哪个小组说说实验中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展示:
A.激光手电照射平面镜。
B.激光手电斜射有烟雾的白酒瓶。
C.激光手电照射玻璃砖。
D.激光手电斜射烧杯(奶或红酒)。
师:我们看不到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能否改进?
10.分析论证。
师:通过实验,同学们验证了自己的假设(指板)。
通过以上分析,同学们能否说出光在什么条件下方向不改变(沿直线传播)?
师:(补充板书)1.特点:光在同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11.评估。
师:在刚才的探究过程中,有没有不完善的地方?
今天所说的光在两种不同的物质中,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说法不很严密,我们将在下一节课做进一步研究。
12.应用。
(课件:(1)开凿大山时,为什么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2)利用学过的知识帮助毛毛想想在烈日下怎样防晒?)
师: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把桌子对齐,你能说说刚才是怎样做的,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三)光速
师:节日放礼花的时候,先看到礼花,后听到响声,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生:(讨论)光速大于声速。
师:生活中,你还见到了哪些光速大于声速的例子?
关于光速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请自学课本。
三、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讨论交流。
四、布置作业
阅读牛郎织女的故事,想想故事中有哪些物理知识?
第二篇:初二物理光现象试题及答案
本文档来自互联网,注册为百度用户可免费下载
第二章《光现象》综合练习(A卷)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在射击时,瞄准的要领是“三点一线”,这是利用____的原理,光在____中传播的速度最大. 2.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___来解释.
3.射到平面镜上的平行光线反射后____平行的.(选填“可能是”“仍是”“不”)在反射时光路____.
4.)教室里不同位置上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这是光的____缘故.(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5.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度,如果入射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那么反射角是____度.
6.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____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____现象.
7.在碗底放一枚硬币,把碗移到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的地方,保持眼睛和碗的位置不变,请一位同学向碗里加水,将观察到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
8.如图所示的光路示意图中,MN是空气与玻璃的分界面,PQ为法线,根据图示,MN下方的物质是____,折射角是____,反射角是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9.一束光线垂直地射到平面镜上,经反射后,反射角是 A.90° B.0°
C.180° D.45°
10.一个人在竖直平面镜前以4.5 m/s的速度离开平面镜,则像对镜的速度是
A.4.5 m/s B.9 m/s
C.拉长4.5 m/s D.拉长9 m/s 11.太阳光垂直照射到一很小的正方形小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光点的形状是 A.圆形的 B.正方形的C.不规则的 D.成条形的 12.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C.萤火虫不是光源
D.以上说法均不对
13.从平面镜里看到背后墙上挂钟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准确的时间应该是
A.1点20分
B.10点20分
C.10点40分 D.11点20分
14.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α角,要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20°,则平面镜则
A.沿顺时针方向转动10° B.沿顺时针方向转动20° C.沿逆时针方向转动20° D.沿逆时针方向转动10°
15.若平行光线被某种镜面反射后,反射光线好像是从镜后某一点发出的,则这种镜是
A.平面镜 B.凹面镜
C.凸面镜 D.潜望镜
16.一个同学从一块小于他身高的平面镜里恰好能看到了自己的全身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面镜可以扩大视野范围
B.平面镜里成的像是缩小的实像 C.该同学头部和脚部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恰好全部进入眼内 D.此平面镜表面一定不光滑,相当于一个凸面镜
本文档来自互联网,注册为百度用户可免费下载
17.在茶杯里放一枚硬币,慢慢地向杯里注水,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眼睛看到硬币的位置是
A.逐渐降低 B.逐渐升高 C.先升高后降低 D.不升高也不降低 18.下列关于折射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有
A.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角一定大于入射角 B.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C.光从水进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有可能不变 D.光从水进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一定改变
19.一支铅笔与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则铅笔与镜面间的夹角为 A.30°
B.45°
C.60°
D.90°
20.一束平行光线与水平面成20°角射向地面,现用平面镜使反射光线进入一竖井中,镜面与水平方向成的角应为
A.30°
B.35°
C.45°
D.55°
三、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6分)
21.为什么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桌子、墙壁等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22.通过篝火上方的空气看物体,为什么会使人感到物体在晃动?
四、作图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23.根据甲图中所示的光线传播情况,在适当位置上放一平面镜.
甲
乙 24.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图乙物体ABC的像.
25.在右图的方框中放置一平面镜,光线通过平面镜后的方向变化如图中所示,试画出平面镜并完成光路图.
五、计算题(第26题8分,第27、28题各10分,共28分)
26.1984年4月8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一颗通讯卫星,这颗卫星离地面高度是3580 km.求从地面发射的电波到达卫星并从卫星返回地面的时间约是多少秒?(无线电波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等)
27.电线杆在阳光照射下影长6.9 m,竖直立着的2 m长的竹竿的影长2.2 m,问电线杆的高度是多少?(太阳光可看作平行光,作出图后再解).
28.太阳光线跟水平方向成40°角,试问:
(1)你如何利用平面镜使太阳光线照亮竖直井内的水面(要求作图说明).(2)计算平面镜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是多少度?
本文档来自互联网,注册为百度用户可免费下载
答案:
1.光的直线传播
真空 2.光的直线传播 3.仍然是
是可逆的 4.漫反射 5.120 0 6.折射
反射
7.硬币的像
光的折射
(提示:人眼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来确定位置的,即顺着折射来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来确定方位的)
8.玻璃
∠6 ∠3 9.B 10.A 11.A 12.D 13.C 14.D 15.C 16.C 17.B 18.B 19.B 20.D 21.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桌子、墙壁等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它们发生漫反射的 缘故. 22.篝火上方的热空气上升,空气的密度发生变化(光在冷热空气间发生折射)因为折射光线的方向也发生变化,使得物体像的位置也在变,所以看上去好像物体在晃动.
23.24.26.0.0239 s 27.6.27 m 28.(1)
(2)65°
第三篇:初中物理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光的色散
【教析分析】
教材的特点、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物理光学部分的首节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内容:光的色散、色光混合与颜料的混合的对比和光具有能量。教材内容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一是突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二是强调了研究自然现象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声现象和光现象两章的学习,已经初步探索新知的能力和探究过程的体验,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和思考讨论的习惯,但对光现象的认知比较浮浅,学生去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有如何设计实验探究,实验时对仪器的使用和调整及实验条件的控制等,教师要适时指导。课程标准要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太阳光谱。
●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知道光具有能量。2.过程与方法
●探究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试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一步探求颜色之谜的兴趣,使学生领略色彩世界的缤纷多彩,感受到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教学重难点】
重点:光的色散和色光的混合的探究。难点:光的色散的探究。【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法、讲练法、归纳法 【教学器材】
三棱镜、光源、投影器、光屏、红、绿、蓝玻璃纸、红、绿、蓝蜡光纸、电筒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什么是光的折射?为什么会“潭清疑水浅”?
2.雨过天晴,一条美丽的弧光带悬挂在天空,十分壮观。彩虹是怎样产生的?
二、讲授新课
(一)光的色散
师:太阳光是白色的,是最单纯颜色,白色光是单色光不能分解,那么是否是单色光呢?而彩虹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
猜 想:太阳光可能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设计实验: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或课桌上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猜想是否正确,比较各组的实验方案,并进行修正。
进行实验:学生根据修正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学生观察各种色光的排列次序。
归纳结论:白光是由红、橙、黄、绿、靛、蓝、紫七种色光混合组成的。
评估交流:学生反思,检查思路和具体措施,发现错误和疏漏;同时引导学生分 析彩虹的色光组成; 注意:
①若无三棱镜可自制水棱镜或冰棱镜替代。
②若遇到阴天或阳光不够强烈的情况,也可在室内用日光灯、大功率白炽灯或投影器射出的光束代替阳光作为实验光源进行光的色散实验。
③当光屏与棱镜的距离变小时,光谱带的亮度提高,但光谱的范围却变得狭窄一些,所观察的各种色光纪念在一起,不够清晰;如果距离调大一些,则光谱带可展宽一些,各种色光分开得清晰一点,但整个图样的亮度变暗,一般以相距40cm左右为宜。
(二)色光的混合
观察现象:透过红色玻璃纸观察图片或周围的景物,再换用其它颜色的玻璃纸进行观察。
提出问题:你所看到的还是原来的颜色吗?
猜 想:当白光通过红色(蓝色或绿色)玻璃纸时,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验证猜想:①、请用不同颜色的玻璃纸蒙在电筒上,并照射到屏幕上,观察所看到的颜色。②、请把红、绿、蓝任意色两种色光混合射到白纸上,相互重叠区域是什么颜色?把观察结果填入表格中。信息快递:学生阅读三原色的概念。
(三)物体的颜色 归纳结论:
①、透明体只能透过与其颜色相同的色光。②、不同的色光混合能产生其它颜色。
注意:透明体透过与其颜色相同色光的实验中,光源本身的亮度和发出的光束与白光的接近程度,亮度越高,光色越接近于白光,效果越好;所用玻璃纸颜色要纯正,条件允许时,最好采用专业摄影滤色镜。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演示]
透过三棱镜的光照到红纸上,有红光的区域发红光其他地方不发光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颜料的混合,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首先请班上同学讨论绘画的调色问题,然后指导学生完成颜料三原色的混合,得出结论;阅读信息快递;对比色光和颜料混合的区别,并学会用对比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5、关于“光具有能量”的教学
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讨论范例中光照射产生的变化,使学生联想到光具有能量,并有能量转化的初步意识;阅读P78页信息库中关于太阳能的阅读材料。
四、小结
引导学生阅读P76页信息库1、2、3部分内容对本节内容进行小结。
五、课堂练习
1、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的__________实验说明了白光不是单色光,它是由
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传播方向改变最大的是__________色光。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光源,光源可分为 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色光的三原色是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颜料的三原色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规律_________(“相同”或“不同”)
4、透明体的颜色是由__________决定的,白色光通过绿色玻璃照在绿色的树叶上,树叶上呈__________色,照在小白兔身上,小白兔呈__________色,小白兔的红眼睛呈_______色.5、根据信息库中的色光混合原理图回答:如将红色光与青色光混合,会是什么光?
六、作业辅导和批改
1、作业指导:
实践活动:①建议学生绘制表格,列举各滤色镜的种类、作用,拍摄效果等。实践活动:③提示学生人工造虹时,应使水雾细小,且背光观察。
2、批改:
不要只注重结果的评价,也要注重学生进行活动时过程与方法、态度与情感等的评价。
【教学后记】
第四篇: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光现象知识点考点精华归纳总结
光学
光的产生: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自然光源:太阳,星星,萤火虫…
人造光源:蜡烛,电灯…
月亮不会发光所以不是光源
光的传播
光线: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和径迹。
光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光在真空中传播最快
为3×108m/s=3×105km/s
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真空中慢
但可近似为3×108m/s
光在固体中传播最慢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光由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一部分光返回原介质发生反射;
光的折射:光由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一部分光进入另一种介质发生折射。
光的色散:光通过棱镜折射后会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2.1光的直线传播
能说明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小孔成像(树荫下的光斑);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等。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排队看齐;射击瞄准;激光准直等。
实验:小孔成像: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结论:呈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决定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及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孔应该适当小)
2.2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潜望镜、光污染、晃眼、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汽车后视镜(凸面镜)、太阳灶做饭(凹面镜)、人能看到物体的颜色,一定是物体表面反射了这种色光进入了人眼
(晚上看到物体都是黑色的原因:没有光进入人眼)。
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实验器材:激光光源,可折叠硬纸板,量角器,尺子,笔等
当右半个硬纸板向后(或向前)折时会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上;反射光线和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一切光的反射光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平行光(如太阳光)射到光滑平整的表面时,反射光也平行,且向着同一方向;这样的反射称为镜面反射(黑板反光)
平行光(如太阳光)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时,反射光不平行,且向着四面八方;这样的反射称为称为漫反射(能看到黑板上的字)
平面镜成像
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器材:
玻璃板、两只大小完全相同的蜡烛、刻度尺、光屏、火柴等
A
A’
A’
A
B’
B
C
C’
S
S’
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是正立的虚像
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成像原理见图:
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用两根大小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及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玻璃板必须垂直于水平桌面放置的目的: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4通过玻璃板会看到两个像的原因:两个表面两次反射成像。
5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A的像重合:玻璃板没有与水平面垂直。
6不用厚玻璃板的原因:两个表面使光反射成两个不重合的像。
7蜡烛最好点燃在较暗的教室中实验较好:可以使进入人眼更多的蜡烛光的反射光
平面镜成像理论特点:一点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一定过像点。
(1)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试找出发光点S,并完成光路
(2)
根据平面镜成像(实验)特点作出AB在镜中的像
(3)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A点可以看到B点的光路;人眼能看到的镜子上方的范围
2.3光的折射
水中的鱼、筷子等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海市蜃楼、星星眨眼、炎热夏天路面上汽车的倒影、池水看起来变浅
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关系:
当光由光疏(光速较大)介质进入光密(光速较小)介质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当光由光密(光速较小)介质进入光疏(光速较大)介质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由于光的折射会使池水看起来变浅,筷子看起来变弯。
由于光的折射会使岸上的树看起来变高(试作图分析)
不论光从空气进水还是从水进空气都是空气中的角大
练:试确定法线MN和分界面AB
AO为入射光线,BO为折射光线
AO为入射光线,BO为折射光线
由空气中射向水中
由水中射向空气中
透镜及凸透镜
①透镜的概念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光心: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主光轴:球心的连线
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的一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②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会聚不一定成为会聚光束,只要折射光线比原光线靠近主光轴
即为会聚;
发散不一定成为发散光束,只要折射光线比原光线远离主光轴
即为发散;
·完成光路: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过焦点
从焦点发出的光,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时传播方向不变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过另侧焦点
指向另侧焦点的光,经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经过凹透镜时传播方向不变
凹透镜成像规律:
正立、缩小、虚像
如防盗门上的猫眼儿。
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器材:蜡烛,凸透镜(选焦距较小的),带刻度尺的光具座,光屏,火柴等。P
F
F
P
①
④
②
⑤
③
①
②
③
⑤
凸透镜成像规律:
其中v为像到透镜的距离,u为物体到透镜的距离,f为透镜焦距。
(照相机)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像与物体在透镜异侧,f<
v
<2f
u=2f
倒立
等大
实像,像与物体在透镜异侧,v
=
2f
(投影仪)
f
倒立
放大
实像,像与物体在透镜异侧,v
2f。
u=f
不成像
(放大镜)
0
正立
放大
虚像,像与物体在透镜同侧,v
u。
虚像时:物近镜则像变小、像近镜;(小小小)
物远镜则像变大、像远镜;(大大大)
例:用放大镜时,镜离物越远,则像越大
实像时:物近镜则像变大、像远镜(小大大)
物远镜则像变小、像近镜(大小小)
例:照过全身像,要得到大头像应该如何操作相机。照相机机远离人,镜头缩短。
投影仪的像要变大,应该是投影仪远离屏幕,镜头靠近投影片。
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前需调节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使实像始终成在光屏中央。
2实像:是实际光线的会聚形成;能用光屏承接、能用眼睛代替光屏直接通过透镜观测;
3虚像: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形成;不能用光屏承接、能用眼睛代替光屏直接通过透镜观测;
u=f处即焦点
是虚实、倒正的分界点
u
=
2f处即二倍焦距处是大小的分界点
5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在光屏上成不出像的原因:可能是虚像、可能是像距太大、可能是三者中心不在同一水平直线上。
6蜡烛烧短的过程中,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此时可将光屏调高或将透镜调低使像回到光屏中央。
7高空照相,物体离的非常远,镜头与底片距离近似等于焦距
眼球和眼镜
好像一架照相机(视网膜上呈倒立缩小的实像)
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
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小
近视眼:
表现:远处物体的像呈在视网膜前
原因——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前后方向上太长
矫正——戴凹透镜使光发散一些(近视镜)
远视眼:
表现:近处物体的像将呈在视网膜后
原因——晶状体太薄或眼球前后方向上太短
矫正——戴凸透镜使光会聚一些(老花镜)
矫正:戴凸透镜使光会聚一些(近视镜)
10显微镜和望远镜:
目镜和物镜都由凸透镜组成,目镜的作用都相当于放大镜把像放大
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得到放大实像
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得到缩小实像
望远镜优点:使人对像的视角变大;比瞳孔收集更多的光
望远镜的物镜可用凹面镜代替以收集更多的来自于星体的光;
2.4光的色散
彩虹就是被空中的水滴色散而产生的,路面上的彩色油膜等。
太阳光通过棱镜后在白色光屏上呈现出红、橙、黄、绿、蓝、靛、紫光的过程。
(实际还有红外线及紫外线)
彩虹就是被空中的水滴色散而产生的,路面上的彩色油膜等。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电视的光就是三原色混合而成的,三原色叠加为白色,红绿叠加为黄,红蓝叠加为品红,蓝绿叠加为青色
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
物体的颜色:
透明物体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即:透明物体反射与其不同色的所有色光,同色的光进入并通过
不透明物体只反射与其相同颜色的色光,其它色光都被其吸收。
例:1暗室内,只用红光照射绿衣服看到的是黑色的(红光被吸收了,没有反射光进入人眼)
2常见的有色玻璃是不完全
透明的物体,同色的光既有反射也有通过。
看不见的光:红外线和紫外线
红外线:光谱中红光以外的是红外线,一切物体都可以辐射红外线,且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
应用: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测温仪
红外线烤箱(利应用热效应特点)
电视遥控器(利用波长较长特点)。(能看到红灯是由于伴随有红光产生)。
紫外线:光谱中紫光以外的是紫外线
自然中的紫外线大多来自于太阳
应用:帮助人体合成维生素D,使荧光物质发光——验钞
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灭菌(紫外线灯看起来是蓝色的原因是伴随有紫光产生)
防止:过度照射会得皮肤癌;涂防晒油,打防晒伞。
思考:平面镜成像实验装置中会产生光的折射现象吗?小孔成像实验呢?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中会产生光的反射现象吗?人看到光屏上的像?人看到自己同侧的物体在透镜上成像
第五篇:2017_2018年中考物理光现象重要考点练习卷
光现象
1.香水中含有易燃的酒精,如图所示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是
A.【答案】B B. C. D.
2.如图所示,是人眼看到斜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的情景,下列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光路是
【答案】D 3.晚上,小明在自己的家庭实验室探究“光的反射现象”,他把一小平面镜放在白纸上,用手电筒正对白纸和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他父亲在远离桌子的地方观察,下列对他父亲观察到的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A.白纸看上去很暗,因为电筒光在白纸上发生了漫反射 B.白纸看上去很亮,因为电筒光在白纸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C.镜子看上去很暗,因为电筒光在镜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D.镜子看上去很暗,因为电筒光在镜子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答案】D 4.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不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山在水中形成“倒影”
B.景物在观后镜中成像
C.【答案】CD 月食的形成
D.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5.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开凿隧道时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利用了光的反射 B.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
C.自行车的尾灯是靠光的折射来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的 D.漫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D 6.“五•一”节期间,在南山公园平静的湖水中,小红看到了“鸟在水中飞,鱼在云中游”的美丽画面,她所观察到的“飞鸟”和“游鱼” A.都是折射而成的像 C.都是反射而成的像 【答案】B 7.如图所示的四幅示意图中,表示近似眼成像和近视眼矫正后成像情况的分别是()
B.分别是反射和折射而成的像 D.分别是折射和反射而成的像
A.乙和丙 【答案】C 8.小明选用了茶色薄玻璃板、两支相同的蜡烛A、B和白纸等,组成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 B.乙和丁
C.甲和丙
D.甲和丁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2)从实验效果出发,应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优点是
;
(3)实验过程中,小明困惑于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不能使它与蜡烛A的像重合?原因可能是
;(4)将A蜡烛从距玻璃板5.8 cm的某处,以5 cm/s的速度匀速直线远离玻璃板,2 s后A蜡烛与它的像A'相距
cm;
(5)如图乙是他们经过实验后在纸上留下的实验记录,他们根据这个记录得出结论:物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你认为这样做合理吗?为什么?。
【答案】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玻璃板没有垂直于桌面放置31.6不合理,实验次数仅有一次,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9.如图,AO为入射光线,O为入射点。画出入射光线AO对应的反射光线。
【答案】
10.如图,光线AO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画出水中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答案】
11.完成如图所示透镜的光路图。
【答案】
12.小滨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实验时他选用两只相同的蜡烛进行实验,这里用到的实验方法是
。(2)小滨选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3)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他把蜡烛A放在距玻璃板30cm处,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到蜡烛A的距离是
cm;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在玻璃板后放一光屏,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说明。
(5)实验过程中,小滨仔细观察,发现蜡烛的像有重影,请你帮小滨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答案】等效替代法便于确定像的位置60不变平面镜成的是虚像玻璃板有厚度,前后两个反射面都成像 13.小文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
(1)为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调整(选填“上”或“下”)。(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距凸透镜20cm2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cm。
(3)接着把蜡烛再向左移动5cm,此时如果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到某一位置,就能在屏上得到如图中
图所示烛焰的像。
【答案】(1)上(2)10(3)左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