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8《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8.《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一)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6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这首诗,使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远望”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6个字。
2.使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远望道理”。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古诗录音、有关古诗的资料等。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言激趣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进行古诗背诵比赛,看一看谁的古诗背得又多又好,是“诗王”,好不好。
2.当学生背到《登鹳雀楼》时,教师引言导入,板书课题。(出示CAI课件)这天,当诗人王之焕来到了黄河边上的鹳雀楼,登楼远望,一轮红日依傍着山巅逐渐下落,在脚步下,黄河波涛汹涌,奔腾入海,非常壮丽。这时,诗人王之焕想道:如果想要看到更为广阔的风景,就必须努力再上一层楼。好老师好童学原创制作,更多视频课件教案请加微信免费领取:haolaoshihaotongxue8
3.介绍黄河。出示CAI课件。
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
1.请学生读古诗,检查预习情况。请学生把学习的情况告诉大家。2.请学生用“O”圈出自己还不认识的字,并去向自己的朋友求教。3.听教师范读儿歌,正音。4.教师领读儿歌,学生跟读。5.分小组读。6.学生试读。7.同桌互读。8.抽学生读。9.自由读 10.齐读。11.表演读。
三、学习生字
1.请学生用“ ”画出生字。2.学生自己试读。
3.小组学习,把自己会读的告诉伙伴,把自己不会读的向别人请教。4.师教读,正音。出示CAI课件帮助学习生字。注意后鼻音“登”、“黄”、“更”、“层”。5.小老师教读。6.叫号游戏。
7.用生字卡片开火车比赛。8.扩词扩句。
四、指导书写生字。
五、朗读背诵。
六、探究学习,养成习惯。1.收集古诗,看谁背得多。2.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二)望庐山瀑布
教学目标:
1、认识本首诗中的“紫、尺、疑”三个生字,熟读并背诵这首古诗。
2、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生”与“挂”二字的用法之妙,想像古诗所描述的意境,感情朗诵这首古诗。
3、感悟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像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之美。教具准备: 庐山瀑布实景录像。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有谁愿意来背一背你记住的古诗?有没有李白写的呢?(静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
大家知道李白的诗还真多呀!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呢?(李白生卒年月701-761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号称诗仙现存诗900多首风格飘逸、豪放想像丰富、气魄雄伟)
二、紧扣题眼,品词析句。
师:李白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
1、师范读全诗。全班自由读。2、学习生字,分别是庐、瀑、炉。3、全班齐读这首诗。
师:读题目,谁能用这个“望”字组词?你觉得在这儿应该用哪个词更准确些?解释题目的意思。(指名回答)
师:我们来看看庐山,看看庐山的瀑布。(看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师:这些都是静止的图片,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在课堂里了能领略到庐山和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色。请看光碟。师解说: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看完后,请你来夸夸它。(观看后指名回答)师:对,夸得真好!我们来看看李白是怎样夸的?
4、指组读第一句诗。读注释①和②。除了这两个词,诗中哪些字你不理解?说整句诗的意思。读。
5、总结学法:读诗句、看注释、说意思。6、根据以上学法自学二、三、四句诗。7、汇报自学情况。为什么要遥看?
“飞流”、“直下”说明什么? 怎么理解“三千尺”? “疑”是什么意思?
师:学到这,还有什么疑难的问题吗?请提出来。(质疑解答)师:现在谁来说说全诗的意思?(指名回答、同桌互答)
三、自读自悟,深入理解。
师:你觉得诗中哪些字用得妙?为什么?(生、挂、飞、落……)
师:轻声背诵诗,想象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谁能用“啊,――真――”的句式来表达庐山瀑布给你的印象。此时此刻,你最想对李白说什么?背诵、注意重音,再读古诗,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
指导默写。
四、总结学法:(出示小黑板)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1、读诗题,介绍作者 2、读诗句,理解诗意 3、再读诗,体会感情 4、背诵默写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古诗三首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第二篇: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第4课 古诗二首
杜庄镇大道小学 房桂莹
教材分析:
《游园不值》是一首赞美春天的著名诗篇,为宋代诗人叶绍翁所作。诗中描述了诗人原想访友赏花,不料轻敲柴门却许久未开,遗憾之余揣测大概是园主人怕外人践踏青苔,印上痕迹吧!正待离去时,猛然发现一枝粉红的杏花越墙而出,诗人因此而惊喜异常,不遇朋友的惆怅一扫而光。
《春日》这首诗叙述了诗人寻春的所见所感:在一个温暖的春日里,诗人来到泗水河边踏青,一眼望去,处处焕然一新。为什么?因为和煦的东风催的百花齐放,为人们捧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诗人赞美了春天的美景,同时也道出了“东风”是春天的源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9个生字,正确认读文中5个生字。2.能结合语言环境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过程与方法:
1.借助课件图片回忆以往学过的描写春天的诗句,将学生头脑中原有的储备知识与新知识建立起链接。
2.了解作者、对课题质疑和理解,为学生理解诗文奠定基础。
3.借助查找的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达到基本理解,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升华情感,整首古诗的朗读——理解——体会——背诵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进行。教师在课堂上只是起到点拨——引导——提示的作用。
4.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入情入境地品读古诗,整体感受诗歌的意思,想象所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分析:
重点是训练学生有感情、有韵味地朗读; 课前准备:
录音机、小黑板、作者情况及写作背景、学生搜集阅读描写春天的古诗。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游园不值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同学们,通过前几课的学习,我们随同现代作家领略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众所周知,中国是诗的国度,那你们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词呢?
(设计意图:教师的语言渲染唤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激起了他们学习的热情。请学生回忆以往学过的描写春天的诗句,将其头脑中原有的储备知识与新知识建立起链接。)
(二)好!今天,我们再一同去宋朝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中去感受不同的春景。(板书:游园不值)
二、知诗人,解诗题。
(一)交流叶绍翁的资料。
你了解关于叶绍翁的哪些资料?(学生自由发言。)
(二)看课题,猜题意。说说自己对题目的理解。
学生在发言中有不同观点,老师相机指导。不值:没有遇到要访问的人。题目:去园中游赏却没有遇到要访问的人。
三、听录音,读诗句。
(一)认真倾听示范朗读。
(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古诗。
(三)小组成员以各种形式朗读诗句。
(设计意图:用示范朗读规范学生的朗读,小组内取长补短,互相激励,读通诗句。)
四、抓字眼,晓诗意。
(一)小组合作:结合手中资料,抓字眼知晓诗意。(应:大概;屐齿:木屐底下两头的突出部分。小扣:轻轻地敲;柴扉:用树枝编成的简陋的门。)
(二)组内不能理解的诗句,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三)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诵全诗,并相互说说诗意。
五、入诗境,悟诗情。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一)思考:为什么诗人敲了半天门也没人开?体会“小”和“应”用得巧妙。
(二)假如你是诗人,兴致勃勃去游园,结果敲了半天门也无人来开,你心情会怎样?正在感到惋惜、扫兴,准备失望而归时,蓦然回首,发现一枝开得正艳的杏花由墙内伸出来,此时心情会怎样?***朗读,体会诗人心情的变化。
(三)诗人并没有进园,他怎么知道园中早已是满园春色了呢?
(四)园中的景象是怎样的?
六、作业(任选一道题完成)。
(一)根据《游园不值》这首诗,编写一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二)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绘画方式表现诗中的情境。
(设计意图:小练笔是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是一种快乐的表达,也是一种写作习惯的培养。用绘画的方式来理解古诗,集趣味、知识为一体,让学生背得轻松有趣。)
第二课时:春日
一、复习古诗,导入新课。
(一)多种形式背诵《游园不值》。
(二)不同诗人咏春的诗篇会给我们不同的感受,现在我们再来学习描写春天的古诗——宋朝诗人朱熹给我们带来的《春日》。
二、诵读古诗,整体感知。师出示作者资料及写作背景。
(一)自由读诗,读通诗句。小黑板展示字词解释、诗歌大意
(二)展示读诗,读出感情。
(三)示范读诗,想象画面。
(设计意图:层层深入地诵读,整体把握诗歌的内涵,使学生头脑中产生初步的印象。)
三、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一)读了这首诗以后,你能猜测一下诗人朱熹在春日时的心情吗?例如:高兴、喜悦、兴奋、愉快、欢快、激动、舒畅、舒坦、得意……
(二)猜测终归是猜测,谁能从诗句中找出“证据”,来证明诗人当时的心情?
(三)让我们自由地大声地读一读,想用什么样的心情去读就用什么样的心情去读。
四、展开想象,享受春景。
(一)作者胜日寻芳泗水滨,看到了“无边光景一时新”,他看到了什么?(设计意图:想象诗歌所描写的画面,既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又是锻炼学生口头作文的最佳时机,更能使学生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面对如此美丽的春天,作者陶醉了,我们也陶醉了,一阵微风拂面而来,作者灵感一动,涌出一千古佳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三)明诗意,配乐读: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兴致勃勃,来到泗水河畔观赏美景。满眼望去,无限风光,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诗人悠闲自得,感受着春风的清新和温暖,享受着万紫千红的艳丽和芬芳,不禁诗兴大发……
师生配乐读,教师先读,学生再读。
五、课外拓展,激励求知。
(一)同学们,你们现在就处在人生的春天,看你们的眼睛如春水一般清澈,你们的脸颊如花朵般艳丽,你们的思想如春光般***,亲爱的同学们,你打算怎样度过你生命中的春天呢?学生交流,教师补充朱熹求学的故事。
(设计意图: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从春的喜悦中感悟春光虽美但时光易逝,激励孩子们求知。)
(二)诗词欣赏。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六、作业:语文课时作业本 板书设计:
4、古诗二首 游园不值 春日
春色满园关不住,等闲识得东风面,一枝红杏出墙来。万紫千红总是春。享受春天,珍惜春光
第三篇:《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
一、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能正确读写“牧童、蓑衣、收篙停棹”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牧童》。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境的方法,感知古诗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通过古诗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境的方法,感知古诗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2.通过古诗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三、教法:创设情境法
四、学法:小组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课件
六、课型:新授
七、课时: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以旧引新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你们正处童年,一切都是新鲜的、美好的,对千年以前的儿童来说亦是如此。
师:同学们看,老师这有几首古诗,谁来读一读?(指生读)
这边的儿童急走追蝴蝶,那边的儿童却在湖边忙垂钓。春天到了,孩子们放学后都在忙什么呢?追蝶的、垂钓的、放纸鸢的,孩子们多欢乐呀,而袁枚笔下的儿童又在做什么呢?
一首首古诗在不知不觉间读完了。这四首古诗讲的都是什么?(板书:童年趣事)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有关童年趣事的古诗。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21.古诗二首
2.学习方法
古诗我们不是第一次接触了,其实学习古诗是有方法可循的,谁来给大家读读?
(1)
解诗题
(2)
抓关键词理解古诗
(3)
感悟诗情
3.朗读方法
师:是啊,学习古诗首先要解释题意,然后抓住关键词理解
古诗意思,最后感悟体会古诗所要表达的情感。而遵循这些方法的一切又都建立在朗读的基础上,读古诗,要做到读得准确、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二)《牧童》
1.指生读《牧童》。
师:好,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我们先来读第一首诗。
(1)
读准确。
师:请你来读,你读的字音准确(多找学生)。谁能读出诗的节奏?
(2)
读节奏。停顿得当,读出了诗的节奏。(多找生)
(3)
师:谁能读的既准确又有节奏?好,我们一起齐读!
2.解疑答惑,理解诗意
(1)师:都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了这么多遍,你明白
了哪些字词的意思呢?或者结合注释,你明白了哪些字词的意思?
(2)那你还有不懂的吗?谁来帮帮他?
(3)齐读古诗。突破了这些小障碍
既然没有问题了,就让
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体会一下诗意吧。
(4)
现在你能说说整首诗的意思吗?(指生说,两位)说的真好,理解的很到位了。
(5)
(课件出示)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说说你读出了
什么?(板书:闲适惬意)谁再来读读这首诗,读出牧童的闲适惬意。(指生读古诗)
3.创造情境,读出感情
听了你的朗读,老师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画面:绿草如茵,铺满广阔的原野,放眼望去,仿佛是绿色的海洋。侧耳倾听,“沙沙沙”的响声传的到处都是;深吸一口气,嗅到的满是泥土与青草混杂的气息。广袤的天空中悬着一轮明月,周围几颗星星,隐约可见。那投射下的银光,随着这波浪一动一漾。听!笛声和着晚风悠扬悦耳,时断时续地从远处传来。原来是牧童放牧回来了,他匆匆忙忙吃饱饭跑了出去。在夕阳的映照下,那个影子连蹦带跳的。他跑到那原野上,连身上的蓑衣也顾不得脱,就躺在这月夜的草地上休息。假如你是牧童,你是什么感受?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我们一起读一读,读出牧童的闲适、惬意。
(三)《舟过安仁》
《牧童》描绘的是一个小孩放牧归来到月夜下的草地上
休憩的场景,那《舟过安仁》写了一件什么事呢?
1.小组学古诗。
(1)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自主学习《舟
过安仁》。一会儿老师找同学起来汇报展示。
(2)小组汇报展示。
师:哪个小组想来展示一下?(两到三组)
师:听刚才史雪莹同学读的真是充满童趣,谁还想试一试朗读?听完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真的看到了两个小孩在嬉笑间解决了眼前的困难。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解决了一个怎样的困难?你看到了两个怎样的小孩子?(板书:机智灵敏)
2.拓展想象。那这两个小孩是如何想到这么省力的方法?展开你合理的想象,说一说。(你的想象也充满了童趣,真是可爱)
3.再读体会。就这样,他们撑着伞,乘着风,缓缓地驶向远方,还时不时传来两人爽朗的笑声。让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首诗,体会两个小伙伴在一起碰撞出的智慧火花。
师:(音乐)童年,是一个个美妙的梦;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曲;童年,是一幅幅美丽的画;童年,是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童年是一首首妙不可言的诗。我们再来学习杨万里的三首与童年有关的诗,首先第一首稚子弄冰,谁来读?
稚子金盆脱晓冰,采丝穿取当银钲(zheng)敲成玉磬(pan)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师:这样一首充满童趣的诗谁再来读?(三四个)
师:这首诗写了一种怎样的童趣呢?谁来解释一下?
师:带着这种可爱与童趣我们再读。这样有趣的描写,半分钟迅速积累下来,好,我们一起来读。
师:现在风和日丽,草满大地,牧童不放牛竟独自睡去,牛儿则一路吃到柳阴西边去了。
生:(读)桑茶坑道中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师:谁再来读?(三四个)
师:这首诗又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童趣呢?
师:好,这一排从你开始,读出诗中的诗情画意与天真童趣。
师:这样可爱的描写,半分钟时间迅速积累下来,开始。
师:这时候,一只乌鸦飞过来了,快去看,乌鸦有没有长胡须。
生:(读诗)
鸦
一鸦飞立勾栏角,仔细看来还有须!
师:
谁来解释一下这首诗的诗意呢?多么天真可爱啊!女生读;男生读;齐读。半分钟时间积累下来,谁来试一试?齐读。
是啊,同学们,透过诗人的笔触,我们看到的是儿童生活的一个小小的镜头,如果我们把诗中的镜头再放大一点,就会成为一幅流动的画,在这儿布置一个作业。课下可以尝试着把你感兴趣的其中一首诗改写成一个故事。
童年是美好而独特的体验,无论你是一个人独处时,还是跟同伴玩耍时,还是跟家人相处时,简简单单,彼此安好就是快乐,希望你们也像诗里的儿童一样简单快乐。
吐字清楚、准确,语言生动,语气、语调、声音、节奏富于变化,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切合诗歌朗诵的内容,能准确、恰当地表情达意,舒心悦耳,娓娓动听。
(四)《清平乐•村居》
童年的美好是一人独处时的轻松自在,也是和小伙伴玩耍时的畅快,更是与父母相伴时的闲适温暖。《清平乐•村居》讲的就是这样的童趣。
1.自由读。对照课件,把字音标注在学习单上,自由朗读。
2.展示读。谁来展示你的朗读。
3.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体会?我们一起读一读,体会一下。
4.你的生活中有类似的体验吗?
九、作业布置
必做:有感情朗读古诗。
选做:小练笔。
十、板书
古诗二首
牧童
闲适自在舟过安仁
聪慧
清平乐村居
安详舒适
张琳
第四篇:古诗二首 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 教学设计(2课时)
题西林壁
游山西村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生词;
2、读懂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诗中的哲理;
3、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读背古诗;
难点:理解诗中包含的哲理,有所启发,体会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的观察方法。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学习《题西林壁》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诗的学习步骤及学习方法
学习步骤:初读感知 理解诗题 理解诗句 品读悟意境
熟读成诵
三、按上述学习步骤学习《题西林壁》。
1、初读感知,读通读正确。
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读通读正确,然后抽读
2、了解作者,理解读题
(1)让学生课前查阅苏轼有关资料,课上互相交流。(2)结合注释理解读题目的意思
3、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读句意思 补充:激趣导课
世间尤物丰富多彩,美不貹收,而且有着千丝成缕的联系,如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万物的奥秘,认识万物的联系,本课两首诗就是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发现万物的奥秘,思维两首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3、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1)分组合作学习,在组内各自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理解诗句时,既要借助注释,又要联系上下文,既要联系课文插图,又要补充诗中没有的一些词句,才能正确理解诗句意思,这是理解诗句的一般方法,让学生明确方法后各自试着理解诗句大意,然后与组内同学互相探讨。
(2)全班交流
在全班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拔、启发、小结等,并与朗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情感。
4、品读悟意境
(1)启发谈话悟意境:作者浏览了庐山,不只是看,而是细心观察庐山的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用心思考,为什么同样是庐山,却有不同的面目呢?经过思考,作者发现其中的奥秘: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写了庐山的千姿百态,身处山中也难以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你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
(2)品读诗名,读书读意
1、反复练习古诗
2、指名朗读,读后评价
3、学生齐读
4、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学习第二首诗《游山西村》)
一、复习第一首古诗
1、指名背诵读诗
2、指名说诗句意思
二、学习《游山西村》
1、初读感知
2、了解作者,理解诗题
(1)学生互相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陆游的资料,教师补充。(2)根据注释理解诗题
3、理解诗句大意,方法同学首一首古诗
4、品读悟哲理
5、就读成诵
第五篇:《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是第一单元的第二。本两首诗都是咏物言志诗,可以说是写马诗里的压卷之作。虽都写马,但各具特色。杜甫的《房兵曹胡马》一诗,作者用雄健的笔力刻画雄健之马。全诗分前后两部分,诗的前四句写马的外形动态,是实写。诗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它嶙峋耸峙,状如锋棱,四蹄腾空、凌厉奔驰。这匹宝马良驹在诗人细致的刻画下,是那样的气韵生动,维妙逼真。诗的后四句转写马的品格,用虚写手法,由咏物转入了抒情。写它纵横驰骋,穿空阔度险峻越障碍甚至足以托付生命。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包含着无尽的期望和抱负,将意境开拓得非常深远,它既是写马驰骋万里,也是期望房兵曹为国立功,更是诗人自己豪迈情怀、壮阔胸襟、雄伟志向的写照。
李贺的《马诗》通过咏马来表现诗人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想要报效国家及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的渴望,但这些,诗人都是得不到的。诗歌描写了清冷大气的场面,写出了静态中的马的苍劲有力,同时诗人通过“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来表达自己想要实现理想的迫切心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背诵两首古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独立识字、学词,认字3个,写字7个。
3.理解市局的意思,初步体会这两首古诗咏物言志的写法特点。
教学重难点
古诗的诗句以学生诵读为主,朗读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自悟词句的大致意思,在自读体会的基础上合作学习,交流对语句的体会。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出示题
同学们喜欢马吗?你最喜欢马的哪些方面?给大家说一说。通过这一阶段的阅读,马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留下了美好的形象,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位著名的诗人笔下的马,看看能为我们带来哪些新的感受。(板书题:古诗二首)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注释,试着说说两首诗的大概意思。
2.指名朗读古诗,一人读一首,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全班齐读两首古诗,边读边想:这两首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读后交流:
(1)作者都是唐朝的诗人,随机让学生借助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谈谈对作者的了解,教师作适当的补充,介绍背景。(出示)
(2)都描写了马。随机设疑:写马只为写马吗?对此我们需要认真体会。
三、交流释疑、品悟诗情。
中心议题1:这两首诗分别描写了怎样的马?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有效策略:
1、反复朗读诗句,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字词及诗句的意思,在书上批注。(学生先学,师补充关键词意思)。
大宛:汉代西域国名,素以产“汗血马“著称。
竹批:马的耳朵似劈开的竹子。
骁腾:健壮、快捷。
钩:一种弯刀,古代的一种兵器。
金络脑:贵重的鞍具,象征马受重用。
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够。
2、自由读诗,用“----”画出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诗句,反复朗读、体会,简单批注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中心议题2:这两首诗都是写马的,比较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有效策略:
1、这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特点和不同点?(相同点:咏物言志。不同点:《房兵曹胡马》前四句正面写正面写马的外形动态,是实写,后四句转写马的品格,由咏物转入抒情,是虚写。《马诗》没有直接描写马的外形特点,而是借马的品格,表达自己的感情。)
2、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不同的思想感情?(《房兵曹胡马》表达了作者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抱负。《马诗》表达了作者想要实现理想却怀才不遇的复杂心情。)
四、感受意境,总结全文:
如果说《房兵曹胡马》的前四句主要是通过描写马的外形特点来刻画马的雄健神骏,表达诗人内心所受到的视觉冲击的话,那么在诗歌的后四句,则是通过转写马的品性来抒发自己的豪迈情怀,英豪之气。看到房兵曹拥有如此的好马,诗人杜甫的灵感焕然喷发,于是他大笔一挥,创造出了一幅形神兼备、惟妙惟肖的“胡马”图,言简意赅又淋漓尽致。千载之下,我们都似乎可以体会到杜甫在写作此诗时那种欲罢不能、不吐不快的创作欲望及诗人建功立业的鸿鹄之志,壮阔胸襟!
《马诗》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五、拓展延伸,实践积累
搜集其它描写马的古诗,欣赏交流体会。
六、当堂检测:
1、说说两首古诗中重点字词意思及诗句意思。
2,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背诵古诗。
七、分层作业。
必做题:背诵古诗并默写。
选做题:收集马的成语。阅读《同步阅读文库》相关篇目。
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房兵曹胡马
马诗
唐朝 杜甫
唐朝 李贺
无空阔
托死生
何当金络脑
骁腾有如此
万里可横行
快走踏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