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和反思

时间:2019-05-12 22:51: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和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和反思》。

第一篇: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和反思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地位和作用】

牛顿第三定律是反映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它揭示了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间的定量关系和方向间的具体关系,是牛顿运动定律整体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牛顿第三定律作为牛顿运动定律的一个独立定律,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仅从解答物理习题、定性地分析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我们就能发现牛顿第三定律所发挥的关键作用,特别是研究对象的选择,使解题时有多种选择的可能。本定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设计为让学生动手实验、通过自主探索得出,从而使牛顿第三定律更具思想教育价值。【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2、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教学难点: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法学法】

实验法(演示实验,师生互动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讨论法,类比法。【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学生有良好的知识基础,前面学过力的概念,已有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等认识,对牛顿第三定律涉及的现象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故他们对定律的认识既熟悉而又较片面。这就迫切需要深入理解规律来弥补已有知识在处理相关问题时的缺陷。从学生年龄特征来看:作为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较强,有参与意识。因此可以通过直观的物理实验和生动的课堂讨论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思路】

“学为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是我进行本节课设计的出发点,为突出地落实学生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我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自主探究,让学生经历规律建立的过程,让学生在切身体验中理解规律;通过迁移应用,让学生内化知识,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再通过整合知识,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诱”是“思”的起点,“思”是“诱”的归宿,在整个流程的设计上,我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创境激情、体验感知→主体探究、揭示规律→拓展迁移、学以致用”逐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诱发学生主体探究的动机,全身心投入学习,通过自主实验,使学生积极参与建立物理规律的全过程,这样既让学生对所得结论深信不疑,又能体验到探究带来的成功和快乐。【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2)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3)能区分“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可提高学生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3.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结合有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感受物理学科研究的方法和意义。(2)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养成一种科学探究的意识。【教学流程】

一、创境激情、体验感知

联系生活实例引入:俗话说“一个把掌拍不响”,让我们举起双手,为我们的青春鼓掌,左掌拍右掌感觉怎么样? 从而引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用自己的切身体验感受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主体探究、揭示规律

(一)猜想假设、制定方案

请同学们猜想一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如何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呢?

(设计意图:问题研究由定性逐渐转向定量,让学生在猜想、假设、制定方案的思考讨论中优化思维,经历一个分析论证的过程。)

(二)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定量研究,必须测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选择实验器材。提醒学生在做两把弹簧秤对拉实验时要注意的有关事项。(1)小组内既要分工又要合作;(2)比较不同的拉动﹝A不动拉B,B不动拉A,A、B同时拉,同时拉着A、B动起来﹞情况下,弹簧称示数的大小关系怎么样?方向呢?这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吗?(3)小组代表在实验的基础上说一下自己得出的结论。

(三)深入研究、总结规律

在教师的诱导下,学生很快理解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此时再指明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是经过大量的研究,才得到的物体间相互作用的普遍规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有目的的分析,并得出结论。由此过渡到核心知识——牛顿第三定律。)

(四)思维碰撞、理解规律

几个实例(人要跳起应怎么做?人要向前游泳手要怎么划水等)进一步巩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同性质、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产生效果可以不同。

(设计意图:上述问题针对学生认识中容易出现的错误认识有的放矢,制造表象,挑起冲突,引蛇出洞、诱思深入,从而在思维碰撞中化解疑难,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错误认识。)

(五)步步深入、再析异同

引入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长的比较像”,“像”在何处?貌似神异,异在何处?请同学们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并完成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对照比较表格:(设计意图:以问题为中心展开讨论,充分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间的特点。)

三、拓展迁移、学以致用

通过《物理作业本》中的几个有代表性的实例对牛顿第三定律的运用进一步让学生去体验,尽可能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作适当点拨。

(设计意图:利用牛顿第三定律转移研究对象,感悟牛顿第三定律在解答物理综合中所起的基础性作用。)【板书设计】

一、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二、牛顿第三定律

内容: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公式:

特点:等大,反向,共线,异物,同时,同性。

三、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和联系。【课后反思】

牛顿第三定律是反应物体之间存在的一种规律,而掌握规律的最好办法是在实验中探索。因此在教学设计时,采用以“创境激情、体验感知→主体探究、揭示规律→拓展迁移、学以致用”为主线,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学生主体探究实验以及视频展示生活中利用牛顿第三定律的事例,让在观察和体验中,由浅入深、由定性到定量,最后从比较的角度进行分层探索。当学生对于基本知识掌握之后,加上对应联系,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既让学生对所得结论深信不疑,又能体验到探究带来的成功和快乐。不足之处:

1、语言不够简练;

2、小组实验中,多组出现学生单干的现象;

3、海岛生活中的实例的选择比较少;

4、由于学生基础比较差,设计问题不够严密,在教学过程中有赶时间的感觉。

第二篇:《牛顿第三定律》教学反思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反思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反思

优点:本节课从实际生活中的拍手这一物理现象出发,从大量简单有趣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实验出发,重现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理解的同时,又提高教学效果。本节的知识内容学生在前面有关章节中已学了不少,所以这节课以多提问、多讨论、多做实验,用形象生动的实验唤起学生的记忆,用恰到好处的问题去纠正他们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同时可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发现平衡力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区别。

缺点: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独立自主解释许多物理现象及知识。但在分析,如:“马拉车的过程中,马与车之间拉力谁大谁小?在拉力一样大时,为什么车还能向前运动”等一系列问题时,部分学生还不能分清物体间之间作用力、反作用力、平衡力的区别,虽然这一部分知识点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但是部分学生基本功太差,又对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产生了混淆,在课上做题和训练时体现出来了。

第三篇:牛顿第三定律教学反思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反思

寿光现代中学 肖振宁

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的是单个物体在不同的受力情况下所遵循的规律问题,但是自然界是物质的世界,不同的物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只有充分地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才能比较全面地认识物体的运动规律,牛顿三定律才能比较全面地反映机械运动规律。然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尤其是面临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是往往还是“口是心非”,很容易受直觉的影响,比如在面对“拔河”、“马拉车”、“掰手腕”、“以卵击石”等问题是很容易犯错的,因此,这也是我本节课最重要的目标,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课本对牛顿第三定律的讨论是循序渐进的,首先是通过对演示实验的分析讨论,得出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同种性质的以及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第二是探究实验实验得出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即得出牛顿第三定律;基于这个过程,我首先提出问题让同学回答,回答正确后引导全班同学拍手鼓掌,从而让学生直接感受到相互作用的2个力,与此同时引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对生活中具体实例的分析,这里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出错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可以大胆的让他们犯错,在针对错误进行具体分析,让学生有“自相矛盾”的感觉,然后认清问题的本质,这个过程的经历可以加深学生对此类问题的认识。

经验表明,学生们的前概念来源于自己的直觉,因此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一课程资源,在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进行特别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将前概念转化为正确的概念。教学设计的关键在于:借鉴一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一般性问题,认真了解了学生的情况,针对学生存在的认识误区和思维的盲点,新旧认知产生剧烈碰撞的疑点或展现物理科学方法的有效点,切中要害地提出一些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探究欲望,使之进入一种理性思考,改善自我认知结构,感悟科学本质,领略科学精神真谛,接受科学思想方法熏陶的状态。本节课教学设计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思考,其主要特点是结合生活实例,做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创设物理情景,启发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建立形象直观的认识,提高课堂教学和学习的效率。

本节课不足之处:由于器材限制,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时,没能让他们通过观察传感器来发现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甚至没能在讲台上做更多相互作用力的实验,这样使得学生少了很多学习的主动性,也使得实验结果不够真实。与此同时,对结合实例和演示实验来研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时,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示意图没有做出来,研究不够直观。

第四篇:《牛顿第三定律》新课标教学设计

《牛顿第三定律》新课标

教学设计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能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

3、能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可提高学生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2、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养成一种科学探究的意识。★教学重点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用它分析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反作用力 ★教学方法

验探究、讨论交流、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用具:

弹簧秤、气球为每组(四人)学生准备两套,牛顿第三定律传感器、滑板,绳子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实验一:力气大的男生与力气小的男生拔河。结果:力气大的男生胜。追问:力气大的男生一定胜吗?

实验二:力气大的男生站在滑板上与力气小的男生拔河。结果:力气小的男生胜。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师活动: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自己设计实验,验证以前学过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设计实验。

实验一:将两个皮球对压(二者均发生形变)

实验二:用手拉弹簧称(弹簧形变,手也受到弹簧的拉力)实验三:将左手攥拳后仅竖直向上伸出食指,用右手掌心竖直向下压迫左手食指。(左手食指受压,右手掌心被扎疼)-、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观看:两个小孩冰上互推倒退的视频 观看:甲船推乙船甲船后退的视频 通过以上实例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1.力是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我们把这一对相互作用的力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实验:两个弹簧秤互拉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设计实验、讨论分析现象,找出规律:(1)、两个弹簧秤对拉,二力等大(2)、两弹簧均被拉伸,二力反向

(3)、同时为零,说明二者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教师活动:介绍传感器系统,用传感器进一步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见课本82页做一做)。

让多个学生自己拉动传感器,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拉法:拉力逐渐增大、拉力逐渐减小、拉力大小随意变化、手停止和手运动等等。

教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屏幕上的图像。你得到了那些结论?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结论并汇总:(1)、作用力与反作用等大反向。(2)、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3)、这种关系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观看相互作用的实验视频 两个磁铁小车的相互作用 摩擦力的相互性

从这两个实验我们得到第二个结论: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在一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相互作用的物体上.

总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性质相同,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增大,同时减小(变化).

二、牛顿第三定律

1.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牛顿第三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F = -F„„

(负号表示反作用力 F„„ 与作用力 F 的方向相反). 3.对牛顿第三定律的深层理解: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增同减,作用时间相同,力的性质相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效果不同。

(2)定律中的“总是”这两个字是强调对于任何物体,在任何条件下,这两个相等的关系都成立.即:

不管物体大小形状如何,例如大物体与大物体之间,或大物体与小物体间,还是任何形状的物体之间,其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

不管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例如静止的物体之间,运动的物体之间或静止物体与运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都是大小相等的.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性质是否相同?(2)、找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平衡力的区别。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跟平衡力的区别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跟平衡力虽有相似之处(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但更重要的是它们之间存在本质的区别.

(1)作用物体不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而平衡力只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2)力的性质不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必是同性质的力,而平衡力可以是性质不同的一对力.

(3)力的作用时间不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而一对平衡力中的一个消失,另一个可以存在.(4)作用的效果不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效果可以不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存在平衡问题.而一对平衡力的作用的效果是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可见: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异体(相互作用的两物体)、共线(作用在一直线上)、等值(大小相等)、反向(方向相反)、同性(同种性质的力)、同在(同时存在同时消失)同增、同减”,平衡力是“同体(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共线、等值、反向”.

例题:一个大人跟一个小孩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拉手比力气,结果大人把小孩拉过来了.对这个过程中作用于双方的力的关系,不正确的说法是()

A.大人拉小孩的力一定比小孩拉大人的力大

B.大人拉小孩的力不一定比小孩拉大人的力大

C.大人拉小孩的力与小孩拉大人的力一定相等 D.地面对大人的最大静摩擦力一定比地面对小孩的最大静摩擦力大

解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的,大人与小孩手拉手比力气时,无论是相持阶段还是小孩被大人拉过来的过程中,大入拉小孩的力与小孩拉大人的力总是相等的.大人为什么能把小孩拉过来呢?关键在于地面对两者的最大静摩擦力不同.

所以,答案为A、B.

再让学生解释:力气大的男生站在滑板上与力气小的男生拔河,力气小的男生胜的原因。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跟两力平衡有本质的区别. 小结:学生自己总结

作业l、课后完成课本上第84页的练习:1,2,6 板书设计: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二、牛顿第三定律

1.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牛顿第三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F = -F„„

(负号表示反作用力 F„„ 与作用力 F 的方向相反). 3.对牛顿第三定律的深层理解: 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跟平衡力的区别 教学体会: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亲自探究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可提高学生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附录一 牛顿第三定律――教材分析

本节重点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和牛顿第三定律,学生在初中和高中第三章中已学过: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所以,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并不困难。应帮助学生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一对性质相同的力,二者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本节的难点为正确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应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它们的区别,这样印象深刻。

附录二 牛顿第三定律――学生分析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容易形成死记硬背的习惯,所以对学生所学内容很可能只是机械记忆,而没有深入的思考,因此教师应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探究、总结、例证等等,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对于应用牛顿第三定律的证明题,学生更容易眼高手低,总觉得很简单,但大部分学生证明过程不严格,语言叙述也不规范,这也是高考证明题得分不高的原因,所以教师应让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其推理能力。

第五篇:物理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和前一阶段的学习,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问题有了定性的了解,也知道相互作用和一对平衡力是不同的,但是,他们并不清楚二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他们也不能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相互作用力之间满足的关系。因此,对牛顿第三定律的深入理解,还需要进行定量地探究。

教材分析:

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力间的关系,使之成为牛顿运动定律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教材首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比如拉弹簧、推桌子等引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并且提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互依存、同时存在的。接着,教材又用实验探究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并且,教材上的“做一做”栏目用传感器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形象准确地呈现相互作用力在大小和方向之间(包括相互作用力不断变化的情况)的关系。融现代科学技术于物理教学之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能准确地表述牛顿第三定律;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观察(或)体会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间的大小、方向等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运用规律正确分析说明具体实例,培养将物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教学重点:

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深入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难点:

应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应该首先通过生活中实例的展示,使学生认识到力总是成对出现的,物体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引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总结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

通过学生实验,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紧接着应用传感器动态地展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然后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在介绍完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述之后,通过分析几个实例比如用力压黑板、分析座位上学生的受力等生活情景中的事件,应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问题。最后,通过几道趣味性的习题巩固深化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授课方法:

科学探究法

教学准备:

滑板、一端带有磁铁的小车(两辆)、弹簧秤(20组)、苏威尔dislab力传感器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人新课

师:今天,我们学校的老师到咱们班来听课,请大家拿出自己的右手,去拍自己的左手,我们用这种鼓掌的方式欢迎各位老师的到来。

生:鼓掌??

师:同学们刚才用右手拍左手的时候,两只手有什么感觉呢?

生:左手受到了右手给左手的力的作用,同时右手也受到了左手给右手的力的作用。

师:同学们刚才用到了“力”这个词,那么,力在物理中是怎么定义的呢? 生: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师:很好,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怎么理解“相互”二字呢?

生:“相互”就是说,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a与b,a对b有力的作用,b对a也有力的作用。

师:非常好。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也知道,力不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一提到力,总是会想到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那么,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到底存在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探究的内容——牛顿第三定律。

二、新课教学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通过实例、建立概念)

(演示1)用手拉一根弹簧,使之伸长。

师:用手拉弹簧时,弹簧受到了手的拉力,同时弹簧发生形变,手也受到了弹簧的拉力。这两个拉力都是弹力,也就是说,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演示2)学生a站在滑板上推桌子。

师:a同学站在滑板上,给桌子施加了一个作用力,同时他自己也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师:根据以上两个实例可以得到,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如果一个物体施力于另一个物体,另一个物体同时也会反过来对前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师:如果两个物体不直接接触,如果一个物体施力于另一个物体,另一个物体是否也会同时会对前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呢?

(演示3)用手将两辆一端带有磁铁的小车放在一起:a、固定小车1,然后释放小车2;b、固定小车2,释放小车1;c、同时释放两辆小车。观察实验现象。

师:小车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两辆小车分别受到了另一辆小车给它的磁场力的作用。这个实例说明磁场力的作用也是相互的。

(在上述演示过程中,一定要分析清楚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以及各力的方向。)师:其实,大量的实例均可以说明,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也就是说,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之间的这一对相互作用力,叫做作用力(acting force)和反作用力(reacting force)。如果我们把其中的任意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

(小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

师:通过刚才我们的分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那些特点呢?

(学生思考、讨论、小结,教师补充)

师:根据我们的分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主要有以下特点:

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存在,有作用力,就一定有反作用力;

②一对相互作用力总是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

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方向相反。

2、牛顿第三定律(实验探究、发现规律)

2.1 提出问题:

师: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之间、方向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2 猜想和假设:

师:你怎么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呢?在没有进行精确测量之前。我们所有的结论都只能是一种猜想而已。要不我们就猜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请大家用我们提供给各位的弹簧秤,三到四名同学一个小组,自行设计实验,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是否成立。

2.3 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

2.4 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

2.5 分析与论证:

(上述三步均由学生自行完成,教师指导,并且请学生描述自己的实验设计、以及得到的结论。)

(实验方案1:将a、b两个弹簧

测力计连接在一起,b的一端固定,用手拉测力计a。如图所示,可以看到两个测力计的指针同时移动。这时,测力

计a受到b的拉力

则受到a的拉力,测力计b。)

(实验方案2:用力传感器探

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如

图2)

(注:进行方案2时,简要

介绍传感器的相关知识。)

2.6 得出结论: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7 总结规律:

师:当然,我们通过一个实验不可能得到一个规律。大量的事实表明: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newton’s third law)。

师:如果用力

公式表示为

式中的负号表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相反。

2.9 对牛顿第三定律的几点说明:

师:对于牛顿第三定律,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表示作用力,用力表示反作用力,那么牛顿第三定律可以用

①定律中的“总是”二字说明对任何物体、在任何条件下牛顿第三定律总是成立的;(这句话可以理解为:牛顿第三定律不仅适用于固体间的相互作用,也适用于液体和气体间的相互作用,而且跟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当然,这个总是成立还是有条件的,至于是什么条件,我们以后会学习到)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注:结合传感器上的动态图分析说明)

3、牛顿第三定律的运用(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师:到现在,我想我们对牛顿第三定律已经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我想检测一下大家掌握的怎么样,大家愿不愿意挑战一下自我?

生:愿意。

师:好,请听题:

(1)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吗?

①一只虫子撞到一辆迎面驶来的汽车上,汽车给虫子的力比虫子给汽车的力大;(解析)该说法错误,这两个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它们大小相等。然而,这两个相等的力却使虫子和汽车产生了非常不同的反应:虫子感受到一个巨大的加速度,而汽车则得到了一个小得无法测量的加速度。这个差别的缘由就是牛顿运动定律和虫子与汽车相比差别极大的质量。

②人走路时,之所以能够向前,是因为地面对脚的摩擦力比脚对地面的摩擦力大;

(解析)这个说法错。两个力相等。

③马拉车而车不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小于车拉马的力;

(解析)这个说法错。两个力相等。

④以卵击石,鸡蛋“粉身碎骨”,但石头却“安然无恙”,是因为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小而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

(解析)这个说法错。两个力相等。

(2)一个重2n的苹果用绳吊在天花板上,请画出作用在苹果上的两个力。并说明这两个力是否互为反作用力,如果不是,写出每个力的反作用力。

(解析)苹果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绳对苹果竖直向上的拉力f。这两个力不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重力g的反作用力是地球受到的苹果吸引地球的吸引力;而拉力f的反作用力是绳受到的苹果拉绳的力。

(3)传说有一匹小马知道牛顿运动定律,当主人要它拉车时,它拒绝了。它说,如果我向前拉这辆车,按照牛顿第三定律,将存在一个方向朝后、大小相等的力,因此,这是一对平衡力,效果相互抵消;再按照牛顿第二定律,这辆车就不会做加速运动了,你同意这匹小马的说法吗?

(解析)不同意。马拉车的力和车拉马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而不是一对平衡力,这两个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因而不能抵消。

4、课堂小结:

师: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以及一对相互作用力所遵循的规律——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说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布置作业:

1、教材p82页“问题与练习”

2、4题;

2、练习册p77-78页,根据自身情况完成。

板书设计:

第5节 牛顿第三定律

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特点:

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存在,有作用力,就一定有反作用力;

②一对相互作用力总是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 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方向相反。

二、牛顿第三定律

1、表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newton’s third law)。

2、说明:

①定律中的“总是”二字说明对任何物

体、在任何条件下牛顿第三定律总是成立的;

和帮助,谨以为谢!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课后反思: 致谢: 在备课过程中,得到了银川九中高一物理备课组全体老师的精心指导

下载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和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和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及教学反思(精选5篇)

    (一) 说课题目:高中物理必修I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5节 牛顿第三定律(二) 课时分配:“牛顿第三定律”是必修1力学模块部分二级主题牛顿运动定律的核心内容,属于一节规律探究课......

    于超牛顿第三定律教学反思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反思 瓦房店市第三高级中学于超 物理教学中秉承的教学思想是以知识技能为载体,过程方法为桥梁,情感态度为升华。通过信息的建构,达到知识内化,见识体验意......

    牛顿第三定律课后反思(模版)

    《牛顿第三定律》课后反思 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的是单个物体在不同的力学情况所遵循的规律问题,但是自然界是物质的,不同的物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大赛教案

    §4.5 牛顿运动定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会用它解决有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生......

    200912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课堂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课堂教学设计 钦州市第三中学韦峰 (一)课标要求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并利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5 牛顿第三定律

    4.5 牛顿第三定律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能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 3、能区分......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1 说教材:《牛顿第三定律》是司南版必修1第六章“力与运动”第3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本章主要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

    一、说设计思想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动因是冲突,没有冲突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同时,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探究学习的地位。基于以上两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