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三定律教案5则范文

时间:2019-05-15 06:59: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牛顿第三定律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第一篇: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文化基础部 谢智娟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 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② 理解牛顿第三定律,能用该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简单问题 ③ 能正确区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 2. 过程与方法

① 观察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现象,思考力的相互作用的规律 ②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合作学习的能力

② 知道生活中的事例往往蕴涵着科学道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难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 三.教具准备

教师用:两把同型号的大弹簧秤、一辆玩具汽车、一块三合板、两块海绵、一对指南针等

学生用:30组同型号弹簧称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用右手拍打左手,左手有什么感觉,右手又有什么感觉?

提示学生回答:两只手都感到疼痛感,这说明,右手拍打左手时,右手对左手有力的作用,同时左手对右手也有力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发生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间这一对力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

(二)新课教学

1.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概念的形成阶段)

演示1:将两块相同大小与形状的海绵相互挤压,两块海绵都发生了形变。结论:弹力作用是相互的,A对B的弹力与B对A的弹力似乎是相等的,弹力是同时产生、变化、消失的。

演示2:一个指南针绕另一个指南针转动,总是异名磁极相对。

结论:磁力作用是相互的,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存在相互作用,A对B的磁力与B对A的磁力方向共线。

演示3:三合板下放一些圆柱体,玩具小车放在三合板上向前运动,与之接触的三合板向后运动

结论:摩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对B的摩擦力与B对A的摩擦力方向相反。小结:大量的观察与实验表明,两个物体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相互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相互依存,同时存在的(同时性)。提问:在生活中你还能举出哪些物体间存在相互作用的例子呢?

学生回答:学生举例可能会很丰富,如用脚踢足球、用橡皮擦纸上的字、划船、杯子落到地上、人走路、举重等(生活中所有涉及到力的现象都是相互的)。

2. 牛顿第三定律(定律建立阶段)

通过体验、实验与举例、,我们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一切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之间、方向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提问:通过大量的生活经验与实验,我们可以猜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间有怎样的关系?(反向共线)

能举出一个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反向共线的例子吗?(举不出,则一切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都反向共线)

提问:通过挤压两块海绵的实验,猜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关系怎样?(大小相等),这仅仅是一种猜想,然而定量的问题只靠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是解决不了的,它需要通过实验来测量。

学生实验:(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引导学生回答:要测力需用弹簧秤,要测两个力需两只弹簧秤,如何同时测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对拉)

介绍弹簧秤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要调零,不要超过弹簧秤的量程

进行实验:1)研究静止状态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结论

2)研究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结论

3)研究变速运动状态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结论 得出结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小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共线。(总是指任何物体、任何情况都成立,即与物体的大小、形状、运动状态、是否接触等均无关系,总是指由有限的事实得出的定律对无限情况无一例外地适用)定律深化阶段

问题1:发射升空时火箭所受重力的反作用力怎样? 问题2:放在桌子上的书本所受支持力的反作用力怎样?

问题3:皮带运输机将货物从底端运送到顶端,货物所受的摩擦力的反作用力怎样?

小结:有意强调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为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作铺垫(异物、同性质)

问题4:吊灯共受到几个力的作用,这些力的反作用力怎样?重力与灯对电线的拉力有什么关系? 与平衡力的比较:

1. 相同点:等大、反向、共线

2. 不同点:从作用物体、力的性质、作用时间、作用效果等方面引导学生比较

定律应用阶段:

1.以卵击石,石头没有损伤而鸡蛋破了,这是因为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 2.马拉车而车没有被拉动,这是因为马拉力的力小于车拉马的力,这种说法对吗?

马拉车,车前进,为什么马不后退呢?

(问题2进行四个学生一组合相互讨论得出结论)

请思考:轮船、汽车、直升飞机等如何获得动力的?(视频剪辑)

(三)课堂小结: 知识小结:

1)牛顿第三定律的特点:同值同性同变化,反向异物又共线

2)平衡力的特点:同值反向与共线 方法小结:

1)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

2)规律源于生活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

(四)作业:

1)完成课后作业

2)探究两班进行拔河比赛,取胜的因素有哪些?

(五)板书设计:略

第二篇:牛顿第三定律 教案 龙文教案

考点分析: 精选名校同步考试及模拟考试,有针对性的面对问题考生进行强化训练

1、第三批文言实词:度、非、复、负、盖、故、固、顾、国、过。辅导目标 1 ,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2、第三批文言虚词“若”“所”“为”

2, 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能用定律分析说明相关的具体实例

3、文言文阅读训练

教学重点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难点 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区别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度 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计算)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推测,估计)..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度义而后动(考虑)4乃曰'吾忘持度'(尺寸,尺码)..(1)引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限度,法度)6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制度,法度)5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2)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渡'渡过,越过)8常有大度7一夜飞度镜湖月(通。(度量)..(3)摩擦力的作用是相互 9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10崔九堂前几度闻(量词、次、回、个)..11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谱曲)12春风不度玉门关(过)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非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同时出现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另一个物体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不,没有)2而墨子非之(责怪,反对)(1)..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不是)4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除非,除了)也一定同时对这个物体施力. ..5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意外的变故)6同生同灭、觉今是而昨非(不对的,错误的)(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同与不同处:同大小、同性质、同一直线;不同方向、不同作用点(物)..复 1昭王南征而不复(返回。回来)2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恢复)..3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再,又)4山重水复疑无路(重复)..5王辞而不复(回答)6有北面复匈奴之志。(报复)..7沛幸得复,丰未得复。(免除赋税徭役)8复之以掌,虚若无物。(通'覆',遮盖,盖上)...

负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背东西,以背载物)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担负,使„„承担)..3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对不起,辜负)..5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背弃)6不知彼而知已,一胜一负(失败)..7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覆盖)8通家尚负责。(亏欠,拖受,责通“债”)..盖 1日初出大如车盖(遮阳避雨的用具)2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器物上的盖子)..3覆盖周密无际(遮盖)4世(压倒,胜过)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

3、牛顿第三定律 5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大概,大约).(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6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列传》(连接上文,表示原因).1(2)表达式:F=—F 7盖钟子期死,伯乐终身不复鼓琴(发语词,不译).(3)意义:建立了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的联系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赖关系. 8盖亦反其本矣(通'盍',何不)9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肯定判断、原来是)..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跟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故 1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事,事故)2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旧,与'新'相对)..(4)成立条件:无条件---与物形状、质量、运动状态无关 3暮去朝来颜色故(衰老).

(5)成立条件:无条件---与物形状、质量、运动状态无关

4、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作用力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一对平衡力

作用物体 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力的性质 是同种性质的力 不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 同时性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不一定同时消失 作用效果 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能作为物体平衡的理由 效果是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力的分类

①按性质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②按效果分类: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③按研究对象分类:内力和外力。

④按作用方式分类: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为场力,即非接触力,弹力、摩擦力为接触力。

学案

习题

第三篇: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一、教材分析

牛顿第三定律是牛顿运动定律的重要内容之一。实际上在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中,牛顿第三定律可以帮助选择研究对象、转换研究对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建材由浅入深地从三个层次展开对牛顿第三定律的讨论:

第一层次,从生活中的现象出发,指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从而引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第二层次,是让学生通过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之间的关系,经多次实验归纳出规律,提出牛顿第三定律。第三层次,是将牛顿第三定律应用于实际,用来解释生活现象,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通过上述三个层次的学习,重现了规律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亲自体验到探究的艰辛和乐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和高中都已经学习过: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所以,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并不难。学生对常见的三种不同性质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有一定的认识,能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这为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生活现象做好了一定的准备,但把规律应用于实际,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存在。在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

(3)会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研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并总结规律。

(2)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勇于探究,提高学生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精神。

(2)经历观察、实验、探究等过程,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会运用它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2.教学难点

自主探究如何从实验观察,归纳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

五、教学思路

为了在教学中体现科学探究精神,尽可能完整地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过程的体验,感受到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本节教学将采取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以小组讨论、合作为主要方式,让学生进行猜想、实验探究。教学中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引入新课,从丰富的例子中引出概念,并让学生把概念联系实际,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教师对探究实验加以积极引导,使学生逐步学会如何合作,如何探究物理规律。再把规律应用于解释生活现象,学以致用。并在教学中适时地渗透科技教育、人文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六、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以学生体验、分组探究和教师演示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探究教学法。本节课采用的实验探究教学法,以学生体验、动手操作为主,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得到发展和提高。为此,对以下教学环节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设计。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使学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例如让学生体验拍巴掌,展示天舟一号升空、趣味拔河等图片,做遥控飞机、电动小车等实验,在情景中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学生体验拍巴掌的例子中引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其中穿插让学生举例以及精彩的演示实验,以丰富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在讲解完牛顿第三定律后,引导学生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生活现象,通过运用使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拉近学生与物理的距离,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使用ppt、演示实验、故事讲述,以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落实教学目标。

七、课前准备

1.百度搜索引擎搜索图片:天舟一号发射图片,趣味拔河情境图。2.实验仪器:自制气球反冲装置,遥控飞机,电动小车,石头,鸡蛋,蹄形磁铁(2块),长木板,滑板,小车(2个),弹簧秤(2个),木块,水杯,测重仪,压力弹簧,尺子。

3.制作ppt。

八、课时安排 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演示:自制教具,演示气球反冲升空。学生仔细观察现象,引发兴趣。

师:其实这里面啊,就蕴含着天舟一号的发射原理,要解释这其中的奥秘,我们就得学习今天的知识。上个月20号,我国首艘自制太空货运飞船天舟一号,成功发射!这代表中国已经具备向空间一次性运输大量物资以及天空加油的能力,天舟一号将成为中国航天史上的有一个里程碑!我国的航天事业是不是非常的给力呀?话说给力呀,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给力”两个字开始!通常人们说的给力,这个力的含义是很丰富的,今天,我们回到力的本意,从物理学的角度研究“给力”的问题!

俗话说得好:“一个巴掌拍不响”。下面请大家比赛拍巴掌,看谁拍得最响。并请拍得最响的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拍巴掌并谈谈自己的感受)拍巴掌后会疼,巴掌都变红了,说明两手都受到力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师:也就是说,左手给右手一个力,右手也会给左手一个力,两手之间的力是相互的。那么,这种相互性,是不是普遍存在的?你能否举出几个实例来。

生:举例。

师:在我们身边啊,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下面我通过实验给大家举两个例子。(展示遥控直升机,发动螺旋桨演示飞机升空)飞机起飞受到向上的力,这个是力是谁给的?

生:空气/螺旋桨……

师:(关闭开关,手拿飞机)那现在它周围也有空气,有给它这个力吗?为什么没有呢?

生:螺旋桨没转动。

师:看来螺旋桨转动有什么作用? 生:给空气一个力的作用。

通过这样的思考和推断,学生可以得出螺旋桨和空气之间的力是相互的。

师:这个直升飞机可能没有玩过,大家小时候一定玩过电动车吧?老师今天也带了一个。(打开发动机,演示小车向前直线运动)小车为何能前进?

生:轮子转动/有发动机。

师:那有没有这种情况?发动机正常,轮子也能转,小车就是不前进!生:光滑地面/将小车悬空。

师:(悬空小车,打开发动机)看来小车前进的力是谁给的? 生:路面/路面给的摩擦力。

师:是路面给了它一个向前的摩擦力。那小车对路面有力吗? 生:有

师:路面怎么不动呢? 生:力太小了/路面是固定的

师:那我们设想,如果我们把路面变得很轻很薄(拿出薄木板),而且啊我们还让它可以灵活运动(将木板放在倒置小车的轮子上方)我们让电动小车在这样的路面行驶,来看!怎么样?

生:车子向前运动的同时,路面向后运动。(总结:车轮也确实给了路面一个向后的摩擦力,车轮与路面之间的力是相互的)

师:在生活中,只要我们善于观察,这样的例子那是举不胜举,大家能否归纳一下,它们能否说明一个共同的问题呢?

生: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师:由此我们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我们给出一个力的同时就会获得一个力!比如,我用手压在桌面上,手给桌面一个压力,同时,桌面给手一个支持力,这两个力是同时产生的,一个作用在桌面上,一个作用在手上。压力消失,支持力也随即消失。在物理学上,我们把这两个结伴而行的两个力,其中一个叫作用力的话,另一个就叫反作用力!(板书: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师: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除了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外,它们还存在其他的关系吗?比如大小?同学们看,老师用一个鸡蛋去撞石头(演示)鸡蛋破了,石头安然无恙。有同学就认为呀,鸡蛋给石头的力小于石头给鸡蛋的力。你们认为呢? 生:相等。师:咦,现在又有了一种观点,认为这两个力是相等的。那么,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同学们看,这是一个拔河的情形,许多人认为,拔河是一项比拼力量的运动,胜负取决于双方拉力的大小。其实,这也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以拔河为例,来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现在啊,老师想现场来一场拔河比赛,有同学想来比试一下的吗?(请出男女同学各一名进行现场手拉手拔河,女生输掉了比赛。)师:这样看来,是男生的拉力大于女生了吗? 生:是/不是……

师:当然这还只是一个猜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是一个定量的问题,需要通过测量来确定。什么仪器可以用来测量力的大小? 生:弹簧测力计

师:(拿出2个弹簧测力,让两位同学再次进行拔河,再找一位同学来观察示数情况)通过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可以粗略得到拔河时候双方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板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师:那是不是所有性质的力的关系都是如此呢?任何一个科学的结论,都需要大量的物理实验来得出!现在,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大家看,有弹簧测力计,可压缩弹簧,磁铁,木块和水。下面同学们就根据已有的器材,自主设计实验,探究各种相互作用力的关系。实验完成之后,同学们将实验结果填写在黑板上的这张表格中。下面,同学们动手实验。(学生分组进行自主实验)

师:实验结果已经出来了,我们来看,四个小组得到的结果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下面,请每个小组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的实验方法。(学生介绍实验原理以及方法)

(三)牛顿第三定律

师:大量精确的实验得到的结论也都是如此,不管什么性质的力,不管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还是运动状态,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板书)其实早在300多年前,牛顿就得出了这个结论: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继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后,我们称它为牛顿第三定律。

(四)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师:既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是相等的,那又该如何解释鸡蛋撞石头的现象呢? 生:(作答)

师:至于拔河嘛,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再来进行一次拔河比赛,这次我们还要请出一个特殊道具(滑板)。

(请男生站在滑板上,女生站在地面上,女生轻松获胜)同学们发现其中的奥秘了吗? 生:摩擦力。

师:对,摩擦力,我们在对任意一方进行受力分析时,除了受到拉力外,他还受到地面给他的摩擦力,只有在拉力大于摩擦力的时候,他才能被对面拉过去。男生站在滑板上时,他和滑板整体所受的摩擦力显然小于站在水平地面上的时候,这样被女生拉过去也就不足为奇了。这说明呀,拔河时双方的胜负是与双方所受摩擦力有很大关系的。牛顿第三定律在生活和科学技术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通常我们给出一个力,往往是为了获得一个反作用力,就拿我开始演示的气球实验来说,看似简单,它也蕴含着牛顿第三定律的知识,同学们是否可以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试着解释一下气球上升的奥秘? 生:(气球飞出是借助了气体的反作用力。)

师:实际上火箭的飞行也是借助了气体的反作用力。气体向后喷出,推动了火箭向前飞行。14世纪末期,我国学者万户,首次作了航天的科学尝试,他把47枚当时最大的火药火箭捆绑在自己坐的椅子背面让别人同时点燃这批火箭。为了纪念他,在月球表面的环形山中有一个是以万户命名的。

看来啊,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总要让你去发现。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与学习中,都能勇于探索,去发现更多科学的奥秘!

第四篇:高一物理《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案例

福州城门中学 吴花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能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

3、能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可提高学生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2、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养成一种科学探究的意识。教学重点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用它分析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反作用力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用具:

弹簧秤、铁架台、细绳、气球、自制气球一个、多媒体教学设备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教师活动:让学生鼓掌欢迎来听课的领导和老师,问学生鼓掌时手掌有什么感觉?时不是只有一只手掌有感觉?

学生活动:两只手掌都感觉到疼。(预测)

教师活动:相信大家都很想知道鼓掌时两只手都会疼的原因,学完这节课——牛顿第三定律,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原因了。

评:根据具体环境创设情景,开门见山,让学生亲身体验,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思考状态,激起学习兴趣。

(二)进行新课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教师活动:播放自拍视频1:蹲在地上的学生去推蹲在滑板上的学生,滑板和滑板上的学生由静止开始向前运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视频中的现象,得到产生这现象的原因是:地上的学生推滑板上的学生,对滑板上的学生施加了一个力,使滑板上的学生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由静止开始向前运动。播放视频2:滑板上的学生去推蹲在地板上的学生,滑板和滑板上的学生由静止开始后退,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抓住对受力的分析,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从而得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播放视频3:两个滑板的人推互推,同时都后退。观察现象并解释它。是对前个视频的加强和得到的结论的检验。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视频中的现象,并解释看到的现象。点

评:自拍的视频贴近学生生活,动态强,比较直观和形象。能够解决比较抽象的概念,如力的作用是相互。很形象的说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为什么鼓掌时两只手掌都会疼?

学生活动: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出发解释这个现象:鼓掌时,左手对右手施加一个作用力,同时右手也反过来对左手施加了一个反作用力,所以两只手掌都感觉到了疼。

评:呼应开始,同时也是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知识点的应用。

教师活动:

1、请学生根据提供的实验器材和利用身边的东西体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教师巡视,观察各组设计试验的情况。

3、鼓励学生大胆演示自己设计的实验,并说明如何证明此结论。

4、根据需要,引导、补充学生发言。

学生活动:各小组积极动手做实验,并踊跃发言,展示成果。学生可能设计的实验:

实验一:将两个气球球对压(二者均发生形变)

实验二:用手拉弹簧(弹簧形变,手也受到弹簧的拉力)实验三:将左手攥拳后仅竖直向上伸出食指,用右手掌心竖直向下压迫左手食指。(左手食指受压,右手掌心被扎疼)

评:

1、实验具有开放性,可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索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2、学生举例,教师不可能完全预料到,但对常见的事例要作充分的准备(如:器材、课件)

教师活动:

1、教师跟学生一起做课本上的气球实验:将吹了气的气球放手。提出问题:看到什么现象?产生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演示自制实验:加上一个气嘴的气球,在出口处系上黄色的尼龙丝,装在一根长细绳上,将长细绳系在铁架台上,充满气的气球缓慢放气过程中,尼龙丝由原来的自然下垂开始飘起。

3、引导学生解释这个实验现象,并要求学生根据这个实验现象联想一下生活生产中相类似的物理现象。

4、播放嫦娥1号现场放射的视频

学生活动:

1、动手跟老师一起做实验,观察演示实验,解释实验现象。

2、积极思考,举例,理论联系实际。

评:

1、设计实验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内在的学习兴趣.2、教师演示的实验将抽象的空气作用力很好地展现出来,将复杂庞大的火箭发射原理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形象的演示出来。

3、课堂上可能会出现教师意料不到的情况,教师要驾驭好课堂。

牛顿第三定律

教师活动:中国有个成语叫做以卵击石,鸡蛋碰石头会怎样?由此你认为他们之间的作用力大小有什么关系?请你设计实验定量证明你的结论。

学生活动: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积极动手操作,加以证明。可能出现两种意见:

1、等大。

2、石头对鸡蛋的力大于鸡蛋对石头的力

评:研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先提出一个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活动:

1、根据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2、引导学生思考要全面,使实验更具一般性,可以变 化多个位置,重复实验。做好实验记录。

3、展示学生实验记录,让学生复述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演示操作、读取数据并说明结论。

4、让学生用得到的实验结论解释鸡蛋碰石头的现象。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设计实验、讨论分析现象,找出规律,得到牛顿第三定律,解释鸡蛋碰石头,鸡蛋破了的物理现象。

评:

1、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定量去证明结论,不被现象所迷惑,用数据说明问题。

2、学生不一定一次性得出上述正确、简练的结论,教师再去引导。

3、培养学生会用学过的规律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

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区别与联系 教师活动:

1、让学生思考并动手做一道例题:

将一个杯子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桌面对它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它所受的重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B、它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与反作用力 C、它对桌面的压力就是它所受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性质的力

D、它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2、引导学生找出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区别和联系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共同完成这道题,同时找出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区别和联系。

评:这道题让学生能够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

(三)课堂总结、点评

教师活动:教师利用事先准备好的Powpoint课堂小结呈现给学生。学生活动:教师与学生一起回想、整理、消化。

评:教师利用幻灯片进行课堂总结,提高授课效率。★课后作业

l、课后完成课本上第88页的练习。★教学反思

本节重点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和牛顿第三定律,学生在初中和高一的前面已学过: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所以,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并不困难。难是在只是机械记忆,而没有深入的思考,因此教师应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探索、总结、例证等等,因此要克服这种困难,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为了让学生真正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所以这节课先从鼓掌引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播放三个自制视频,学生通过对视频中现象的分析解释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是相互,得到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通过学生设计实验体验和老师演示实验,较为成功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能很好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牛顿第三定律的发现过程,避免了机械记忆的毛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节的难点是正确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通过一道精心挑选的习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分析自主发现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这样印象深刻。

本节课的还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1、在实验过程中,没有讲解弹簧秤的读数原则,导致部分学生的实验数据存在不足之处。

2、嫦娥一号的发射视频时间过短,学生还没有感受完就结束,需要加强。

3、站在滑板上互推的这个视频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4、对与个别学生提出的无关本课题的疑问没有及时给予很好的疏导及解答。

第五篇:牛顿第三定律教学大赛教案

§4.5 牛顿运动定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会用它解决有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现象,思考力的相互作用规律。2:通过实验探究力的相互作用规律。

3: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可提高学生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好物理的信心。教学重点:

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教学难点:

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理解和应用。教学方法:

实验归纳法 分析推理法 教学用具:

遥控飞机、遥控汽车、力的传感器、薄纸板、摄像头、弹簧秤、小车、磁铁。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视频“嫦娥三号”卫星携带月球探测器“玉兔”探月。设问:火箭为什么能升空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牛顿第三定律来解决这个问题。(新课教学)学生互动小游戏:“手指顶牛”

四指并拢,拇指尖端放于食指第二关节处,用拇指尖端用力对顶 设问:什么感觉?为什么?

说明了什么问题? 板书: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同学们举例说明 „„

老师演示:

1、遥控飞机飞行 现象:飞机起飞

结论:飞机对空气向下的推力,空气对飞机就有向上的推力。

2、遥控汽车

现象:汽车起动,另外,换薄纸板,启动汽车,薄纸板后退。结论:汽车给地面向后的力,那么地面给汽车向前的力。

3、磁体A、B 现象:磁体A、B相互排斥。

结论:磁体A给磁体B斥力,磁体B给磁体A斥力。

作用力:物体A对物体B施加的力 反作用力:物体B对物体A施加的力 猜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有什么关系?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学生分组实验:弹簧秤每组两个,对拉。学生上台展示;

结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教师演示: 力的传感器: ① 介绍传感器

② 传感器A:显示其受到的力,受力随时间变化 ③ 传感器B:显示其受到的力,受力随时间变化 ④ 将A、B相互作用,对拉、对压。

⑤ 通过屏幕显示出两个力的图像,请同学们观察。

结论:①两个力同一时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②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实例:马拉车

设问:车启动时马拉车的力大,还是车拉马的力大? 学生猜测:马拉车的力大

一样大 验证:传感器

用物体代替马车,用传感器拉物体 结论:两个力相等

板书:

2、牛顿第三定律

① 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② 特点:⑴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⑵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⑶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应用:解释火箭升空:

火箭向下喷气,对气体有向下的作用力,则气体对火箭就有向上的反作用力,火箭升空。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实验学习了牛顿第三定律,同时也认清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共线的。作业布置:课后习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采用引导式的分层探究教学。即通过实验、演示等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中,由浅入深、由定性到定量,最后从比较的角度进行分层探索。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出发,创设问题情景,由学生在实验中探究得出结论和规律。

本次教学活动的不足之处:

1、语言再简练些;

2、在教学中多注重学生的反应,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下载牛顿第三定律教案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牛顿第三定律教案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物理必修4.5《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知道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3.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4.能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牛顿第三定律

    黎晋良设计 4.5牛顿第三定律 一、目标 ⑴知道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而且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说法也是相对的 ⑵经历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观察一对作用......

    4.5 牛顿第三定律

    4.5 牛顿第三定律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能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 3、能区分......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1 说教材:《牛顿第三定律》是司南版必修1第六章“力与运动”第3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本章主要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

    牛顿第三定律 学案

    新课标下的问题式教学学案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 编撰人:胡美慧 2011/12/19 第五节 牛顿第三定律 【复习导入】力的概念及其特点是什么 一、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演示】1.平静......

    牛顿第三定律(5篇)

    牛顿第三定律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两个物体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而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说法也是相对的 (2)、通过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体会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

    一、说设计思想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动因是冲突,没有冲突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同时,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探究学习的地位。基于以上两点,本......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反思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反思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反思优点:本节课从实际生活中的拍手这一物理现象出发,从大量简单有趣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实验出发,重现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