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位置》教学设计1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二单元
《位置》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9--20页。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与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发展其空间观念,初步体会到数行结合的思想,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确定位置的全过程,从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谈话引入。
在浩瀚的宇宙中,跟踪确定飞行器的位置对于宇航员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如何确定他们的位置?
上课时间到了,我们班同学坐的整整齐齐的,你能用什么样的方法表示每个同学的位置呢?(让每位同学写出自己的方法并进行讨论)
2.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看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组、排、行、等多种方式,为了我们在确定位置的时候语言达成一致,一般规定:竖排叫列,横排叫行。板书:列
行
老师左手起第一组就是第一列…,横排就是第一行… 还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自学19页
1、你能指出哪个是张亮同学?如何表示他的位置?
2、你能表示王艳、赵雪的位置吗?
3、教室内每位同学的所处的位置由几个条件确定?
4、如何用数对表示同学的位置?有什么书写规律?
5、数对(2,3)和(3,2)表示同一个同学吗? 全班交流: 书写规律: 1)括号
2)列数在前,行数在后 3)中间逗号。
在我们生活中,这样的数对还有吗? 生举例生活中应用数对表示位置的例子。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出示动物园示意图。
(1)你能表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吗?(2)在图上标出下列场馆的位置。
飞禽馆(1,1)猩猩馆(0,3)狮虎山(4,3)
2、出示20页做一做。生完成汇报。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位置 数对(2,3)
列,行
第二篇:冀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点位置变化》教学设计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点位置变化》教学
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会口算小数乘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会把用小数表示的单名数改写成较小单位的数或复名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总结,探究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2、获得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生谈话。先交流你见过什么样的纽扣,再估计一枚纽扣大概多少钱。引出一枚纽扣5分钱。由见过什么样的纽扣和纽扣的价钱的谈话开始学习,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师:同学们,纽扣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谁能给大家说说,你见过什么样的纽扣?
学生可能会从纽扣的不同材料来说,也可能会从纽扣的不同外形来说。
师:看来同学们对纽扣的了解还真不少。老师这里也有一枚纽扣,(出示课前准备的纽扣)猜一猜这枚纽扣大概多少钱呢?
二、解决问题
1、解决10枚纽扣多少钱的问题。
每个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都能解答的问题,给学生提供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机会。
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他人的经验,体验自主解决问题的快乐。同时用0.5元表述计算的结果,为列出小数乘法算式做铺垫。
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背景下,由学生自己写出小数乘法算式,既为总结规律提供课程资源,也为下面的自己列式计算打下基础。师:1枚纽扣5分钱,10枚多少钱呢?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吗?根据生活经验算一算!鼓励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计算。
师:谁能把你的计算方法和结果说给大家听?
学生说算法,教师做必要的提问。
生1:1枚纽扣5分钱,10枚就是50分,也就是5角。
师:5角写成以元为单位的数是多少?
生1:0.5元
生2:1枚纽扣5分钱,10枚纽扣是5角,也就是0.5元。
师?你能列式计算吗?
学生说教师板书
510=50(分)
50分=5角=0.5元
对于学生的说法,只要合理都要予以肯定。
师:1枚纽扣5分钱,10枚纽扣是0.5元,你能把5分写成以元做单位的数,写出算式吗?试一试。
学生写算式,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结果?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0.0510=0.5(元)
2、解决100枚纽扣多少钱的问题为学生提供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展示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也为列出小数乘法算式做铺垫。师:1枚纽扣5分钱,10枚纽扣0.5元,100枚纽扣多少钱呢?自己试着算一算。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并列算式。
师:说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算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1)1枚5分钱,100枚就是500分,也就是5元。
(2)10枚是5角钱,100枚就是10个5角,是5元。
(3)1枚纽扣5分钱,10枚纽扣5角钱,100枚就是10个5角,是5元。
师:对!1枚纽扣5分钱,100枚纽扣就是5元。请你把5分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数,并列出算式。
学生写完后,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0.05100=5(元)
3、解决1000枚纽扣多少钱的问题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简化学习环节,提高活动效率。展示、分享自己学习的成果,为总结小数点向右移动的规律做铺垫。师:一枚纽扣5分钱,100枚纽扣5元,1000枚纽扣多少钱呢?自己算一算,并写出算式表示。
学生计算并列式,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算出的结果是多少?怎样列式的?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1)100枚纽扣5元钱,1000枚中有10个100枚,就需要10个5元,是50元。
算式是:0.051000=50(元)
(2)10枚纽扣5角钱,100枚纽扣5元钱,1000枚纽扣要50元。
列式是:0.051000=50(元)
根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0.051000=50(元)
在此期间要注意提醒学生: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
三、总结规律
1、提出观察上面的三个算式中的因数,你发现了什么?问题,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2、交流学生的发现。
3、总结小数点的变化规律提出具体的问题,有利于学生观察和思考,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为下面的交流奠定基础。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必要的引导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语言描述,为总结小数点变化规律做铺垫。
总结算式中小数点变化规律先描述扩大,再说移动,而标准化的数学描述正好相反,所以,通过看书便于学生规范语言描述。师:观察我们写出的这三个算式中的因数,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
师:谁愿意给大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及时进行启发。如
学生:我发现这三个算式中第一个因数都是0.05,另一个因数不同,分别是10、100、1000。
师:很好!这三个算式,第一个因数相同,第二个因数不同,分别是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谁能用扩大了几倍来描述一下这三个算式呢?
学生:第一个算式是0.05扩大了10倍,第二个算式是0.05扩大了100倍,第三个算式是0.05扩大了100倍。
师: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这三个算式,它们的积有什么特点?
师:通过这三个算式,我们发现一个小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所得的积,只是小数点的位置发生变化。这叫做小数点位置变化规律。
板书:小数点位置变化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课本P12,自己读一读大头蛙说的一段话。
学生读书。
师:谁来说一说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
四、运用规律
给学生提供自己运用规律、用计算器检验计算结果的空间,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出示题目:把3.87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师:请同学们先试着列式计算,再用计算器检验。
学生试着解答,教师巡视,发现试做中的共性问题,给予指导。
五、课堂练习
给学生提供自主尝试、运用规律把用小数表示的单名数改写成用较小单位表示的数或复名数的机会。师:打开课本P13试一试,这几个填空题都是把较大单位的数改写成较小单位的数,你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师进行巡视,了解学生的情况并进行个别指导。最后订正答案。
六、课后作业
课本P13练一练第1、2、3题。
板书设计:
课题:小数点位置变化
10枚纽扣:0.0510=0.5(元)
100枚纽扣:0.05100=5(元)
1000枚纽扣:0.051000=50(元)
小数点向右移动的规律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
第三篇:五年级数学《位置》教学设计
《位置》教学设计
第三实验小学 段艳辉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9页例1,20页例二及“做一做”,练习五第1~7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行、列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语言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抽象成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位置的过程,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在经历把具体情境中的物体抽象成点的过程中,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知道数对与方格纸上点的对应关系。
4.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在方格图上用数对准确表示点的位置。教学准备:将本课教学内容制成PPT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宇航员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 你们知道他们做了一件什么事吗?
对,他们都是我国的航天员,其中杨利伟于2003年乘坐神州五号飞船进入太空,费俊龙和聂海胜于2005年乘坐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当他们在太空完成探索任务后,乘坐的返回舱返降落在了内蒙古大草原上,在茫茫无边的大草原上,我们的科学家是怎样迅速找到返回舱着陆的位置呢?这全依赖于“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大家一定觉得很神奇吧!从火箭发射到返回舱着陆的位置非常重要,位置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非常重要,我们全校每个班的教室都有指定的位置,每个同学的座位也都有指定的位置。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尝试探索,感悟新知
(一)认识平面上确定位置的必要条件
1.观察:多媒体教室中学生的座位情境。(演示PPT课件)
2.思考:你现在怎样描述张亮同学的位置呢?(预设学生回答:第几组第几个;第几排第几个;第几行第几个;第几条第几个……)3.引导:同学们的描述各不相同,虽然说法不一样,但是有一点却是相同的,你们发现哪一点相同?(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板书:两个数、确定位置)
4.揭示:要在教室平面内表示出某个同学的位置,只用一个数是不能确定的。要在教室平面内确定某个同学的位置必须要有两个数,这就是在平面上确定位置的条件。(演示PPT课件)
(二)认识行与列 1.统一行与列的名称。
(1)讲述:同学们刚才在描述张亮的位置时,所说的排、行等,都是指的横排,在数学里统一称为“行”;所说的组、条等,都是指的竖排,在数学里统一称为“列”。(教师适时板书或课件显示“行”“列”)(2)尝试:同学们,你现在能用行数和列数两个数来描述张亮同学的位置吗?(演示PPT课件)
(3)预设:预设学生回答:第3行第2列;第3行第5列;第5列第3行;第2列第3行。(教师适时追问:你是怎样数的?)2.统一行、列的顺序和方向。
(1)设疑:刚才,同学们都说张亮的位置在第3行,但有的同学是从前往后数的,还有的同学是从后往前数的;在说张亮的位置是第几列时,有同学说是第2列,也有同学说是第5列,张亮的位置到底是第几列呢?
(2)归纳:看来还需要统一行、列的顺序和方向,在确定第几列的时候,我们约定从左往右数;在确定第几行的时候,我们约定从前往后数。
(三)在平面图上确定行与列
1.将座位情境图抽象成座位平面图。(演示PPT课件)
2.在平面图上标明行、列的顺序和方向。(演示PPT课件)3.在平面图上标出张亮同学的位置。(演示PPT课件)
(四)认识数对
1.自主探索表示位置的方法。
(1)提出问题:我们用行数和列数两个数描述了张亮同学的位置,也在平面图上标出了张亮同学的位置,那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表示、记录张亮同学的位置呢?(2)反馈交流: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表示方法。(用黑板或投影展示学生的记录方法)
2.评价归纳:同学们的表示方法各不相同,但想法都很好,都想到了用两个数分别表示行与列。但有的是先表示行,有的是先表示列,还有的是借助文字、符号、箭头来说明行与列。但像这样表示,不仅记录麻烦,交流时还要请同学们一个一个去解释,你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呢?(统一表示方法)3.统一位置的表示方法。(1)呈现统一的表示方法:对,应该用统一的表示方法!在数学里是怎样统一、怎样规定的呢?张亮的位置在第2列、第3行,在数学里就用(2,3)表示。(教师板书或演示PPT课件)
(2)理解(2,3)的含义:前面的“2”表示什么意思?后面的“3”表示什么意思?两个数中间的逗号起什么作用?外面添加的小括号起什么作用?(教师演示PPT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3)揭示数对的名称:像这样用两个数分别表示列和行,前面的数表示列,后面的数表示行,两个数中间用逗号隔开,并在两个数外面添上小括号表示是一个整体,像这样的两个数称为“数对”,这节课学习的就是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师板书或演示PPT课件)
4.数对的读法。
(1)以张亮的位置为例,可以直接读(2,3),也可以读作数对(2,3)。
(2)任意举一例。
(五)、学习例2 1.动物园里有许多动物场馆,为了便于游客找到各个场馆的位置,绘制了下面的示意图。在这幅示意图里用一定大小的方格来统一距离,用格点(方格纸上竖线和横线的交点)来表示场馆。(PPT课件出示“动物园示意图”)
2.质疑:在这幅示意图中,哪些是它的列?它的第1列在哪里?哪些是它的行?它的第1行在哪里? 3.理解数对表示的含义和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大门在方格纸上的位置。(2)组织学生交流如何用数对表示大门的位置。
(3)呈现教材中用数对表示大门位置的情境。(PPT课件演示)
(4)结合情境交流反馈:这位小朋友和我们很多同学一样,用数对(3,0)表示大门的位置。这里的“3”表示什么?“0”表示什么?为什么用数对(3,0)来表示?(PPT课件演示)(5)归纳小结:大门的位置在第3列的起始行,也就是第0行,所以用数对(3,0)来表示大门的位置。“0”既是行的起点,也是列的起点。
3.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熊猫馆的位置。
(1)引导:在方格纸上,第3列的起始行是大门,看一看在第3列的其他行有没有什么动物场馆呢?(PPT课件演示)
(2)提问:你能用数对表示熊猫馆的位置吗?(PPT课件演示)(3)组织交流:你是怎样表示的?为什么这样表示? 4.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其他场馆的位置。
(1)提问:我们已经用数对表示了大门和熊猫馆的位置,你能用数对表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吗?(PPT课件演示)(2)组织交流:你是怎样表示的?为什么这样表示?
(二)应用延伸
1.根据给出的数对标出场馆的位置。
(1)在示意图中标出飞禽馆(1,1)、猩猩馆(0,3)、狮虎山(4,3)的位置。
(2)组织交流:你是怎样确定这些场馆的位置的? 2.看图讨论同列数对的特点。(PPT课件适时演示)
(1)请同学们看示意图,我们已经知道大门和熊猫馆都在第3列,你发现它们的数对有什么特点?
(2)这一列上还有许多其他的点,它们的列数都是3,但它们的行数没有确定,你能用一个数对来表示这一列上所有点的位置吗?〔可以用(3,a)、(3,y)表示〕 3.看图讨论同行数对的特点。(PPT课件适时演示)
(1)请同学们再看示意图,比较大象馆和海洋馆的位置,你又有什么发现呢?
(2)这一行上同样也有许多点,它们的行数都是4,但列数不确定,你用一个什么样的数对来表示这一行上所有点的位置呢?〔可以用(b,4)、(x,4)表示。〕
(3)猩猩馆(0,3)和狮虎山(4,3)在同一行吗?你是怎样判断的?
4.看图讨论行、列交换数对的特点。(PPT课件适时演示)(1)我们比较了猩猩馆和狮虎山的位置,再来比较猩猩馆和大门的位置,你发现它们的数对又有什么特点呢?
(2)讲述:用数对表示位置时,一定要按照规定先写列数,后写行数。如果把列数和行数的位置写反了,表示的实际位置也就不同了。
三、综合练习,体会联系
(一)数对与位置的对应练习
1.在图中找出数对(1,2)、(5,3)的位置。
2.数对(6,4)表示的是王乐同学的位置,你能指出哪个是王乐同学吗?
(二)体会相关数对之间的联系
1.王艳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赵雪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看一看有什么不同。
2.用数对表示出周明、张亮、赵雪三个同学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3.用数对表示出李小冬、孙芳、张亮三个同学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四、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1、点名学生用数对报出自己的位置。
2、小游戏,同学之间尝试用数对找同学,学生起立,另一名学生用数对表示。
3.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确定位置。4.尝试在方格纸上找位置。
五、课堂小结,提炼延伸
(一)课堂小结
1.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学习收获。2.教师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3.拓展。
(1)生活中的数学:经纬线的知识。
(2)知识小介绍:介绍法国数学家笛卡尔。
六、作业练习
1.课堂作业:练习五第1、4题。2.课外作业:练习五第3题。
反思:这节课我以宇航员乘坐飞船进入太空为例导入新课,立刻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借助课件显示教室情景,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用两个数可以在平面上确定位置。充分利用例1的座位情境,放手让学生尝试探索,让学生经历了三次“统一”的过程:统一行与列的名称、统一行与列的顺序和方向、统一位置的表示方法。在三次“统一”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认知的发展和数学规定相融合。在学习例二时,通过学习“动物园示意图”让学生感受到方格纸上每条竖线和每条横线的交点都能用数对确定其位置,明确“0”既是列的起点,又是行的起点,既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直角坐标系的思想,又使学生明确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含义,即把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实际问题抽象成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的数学问题。为了让学生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针对各场馆所在位置的特点,让这些场馆分别承担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作用。首先以“大门”为例(其位置最具有本节课的特点,即起始位置),组织学生观察大门的位置,交流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理解数对中每个数的含义,既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明确“0”既是列的起点,又是行的起点。然后,指定熊猫馆(其位置与“大门”联系最为紧密,都是第3列,再由起始行接着往上数),既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在方格纸上怎样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又沟通特殊点与一般点的关系。最后,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使学生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本环节的教学主要有两个意图。一是逆向进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应用,帮助学生感悟数对与场馆位置的一一对应关系,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二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示意图比较一些特殊数对之间的位置关系,探究相应数对的特点和规律,加深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理解。
我认为本节课的最大亮点是导入时运用宇航员的例子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且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课末小结时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释抛出的问题,既做到了首尾呼应,又体现了数学和生产生活、科学考察的紧密联系。在讲这节课之前我虽然进行了精心的备课,但仍有遗憾,如有的学生回答不完整时没有及时纠正,容易重复学生的回答,当学生出错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等等。
第四篇: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例1教学设计(最终版)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教案 上册数学广角例1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P111~P113以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3、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教学具准备:
1、一个邮寄过的信封。
2、调查了解本地邮政编码、本校邮政编码、几个电话号码、几个车子牌号分别是什么?它们分别是怎样编排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班有多少人?(50人)你自己的学号是多少?(28号、17号``````)老师点名时,如果不叫姓名,怎样来区分班上的同学呢?从而揭示课题: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二、新课学习
1、同学们邮寄过信或收到过信吗?拿出已写好封面的信封,仔细观察,你发现什么?同桌互相说说。信封左上角那排数是什么?(邮政编码)
2、指名介绍邮政编码的作用是什么?(邮政编码是我国的邮政代码。机器能根据邮政编码对信件进行分拣,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信件传递的速度)
3、你想知道这些邮政编码是怎样编排的吗?
①、师生共同学习书P113的邮编448268是怎样编排的?
邮政编码由六位数字组成:
前两位数字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
前三位数字表示邮区;
前四位数字表示县(市);
最后两位数字表示投递局(所)。
②、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本地邮政编码是怎样编排的?我们学校的邮政编码是多少?它们是怎样组成的?
三、巩固练习
1、你还知道哪些邮政编码?它们是怎样组成的?和同学交流一下。
我们收集了这么多邮政编码,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机器怎么能根据邮政编码的数字进行分拣呢?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同一个省、市的邮政编码前面有几位是相同的。
2、生活中的编码很多,你还知道哪些?(电话号码、车子牌号``````)
3、谁来介绍一下自己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它们是怎样编排的?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收获有哪些?还有什么不明白?
五、作业:书P118第1、2题。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五篇:六年级数学上册位置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上册位置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上册位置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与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发展其空间观念,初步体会到数行结合的思想,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确定位置的全过程,从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从实际情景入手,引入新知,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景中用数对确定位置
1、故事引入《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
同学们大家都听说过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吧!聪明的阿里巴巴赶走了四十大盗,和女仆莫吉娜来到了强盗们藏宝的山洞。洞的尽头有两扇巨大的石门,紧紧地关着,阿里巴巴和莫吉娜使出浑身的力量,可石门纹丝不动,怎么办呢?忽然阿里巴巴看到这两扇石门上刻着许多文字和数字。阿里巴巴笑了,他兴奋地告诉莫吉娜:“我找到了打开宝库之门的'密码了!”莫吉娜和阿里巴巴打开了宝库的大门,把强盗的宝藏分给了乡亲们。那你们知道开启宝藏的密码吗?
(同学们举手)看来有的同学知道有的同学不知道,阿里巴巴看到这些数字和文字乐了,他找到了开启宝库的密码,那这些数字和文字有什么关系呢?不知道密码的同学你们想知道吗?知道密码的同学你们想不想知道你的答案是否正确呢?那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像这样的数字。
2.请班长起立,他们的描述准确吗?
刚才同学们的描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都表示的是班长的位置,有的同学说第几组,第几行,第几排)
看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组、排、行、等多种方式,还可以从不同的方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为了我们在确定位置的时候语言达成一致,一般规定: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板书:列行
老师左手起第一组就是第一列,横排就是第一行
班长的位置在第4列、第3行。
如果大家是站在老师这个位置看全班的座位,这张图应该怎么放?(课件)
把座位图转过来,班长的位置变了吗?为什么?
(没变,还是第四列第三行,因为老师和我们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但位置没变)
(2)探究新知。
指名描述自己的位置?
同桌说说自己的位置。
今天老师还要教你们一种更为简洁的方法来确定位置,想知道吗?
板书:(3 ,5)
你们知道,这是谁的位置吗?
2,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像这样用两个数来表示位置,我们称它们为数对。(板书)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用数对的方法来确定位置。(板书)
(3)巩固新知。
A、谁能用数对表示出自己的位置?指名两个,说出数对的含义,板书出来。
老师板书:(5,2),请这个同学起立,回答问题:(2,5)(5,2)这两个数对都由数字2、5组成,他们表示的位置一样吗?为什么
(两个数字组成顺序不一样,表示的意思就不一样)
B、老师出示图中的点,相应的学生说数对,其他同学判断对错。
(1,5)(4,2)(3,3)
当出示(3,3)时,问:两个3的意思一样吗?
在我们班的位置中,这样的数对还有吗?
如果有个班级最后一个同学的位置是(7,7),你知道这个班有多少人吗?为什么?
(49个,因为表示有7列,7行,所以7×7=49人)
先让学生在心中想好你想叫得同学的位置。
二、通过多种练习(课件)
三、解决上课时的难题《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
四、小结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利用一个小故事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把学生带入一个故事的王国,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创设了本班学生的座位位置的情境,要求学生描述自己的位置,潜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几列第几行”的概念,让学生从习惯上培养起先说“列”后说“行”的习惯,同时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中通过设计让学生描述自己的位置、
根据老师的描述找位置、根据同学的描述“猜猜他是谁”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感受到从两个维度描述就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然后再过度到用网格图来表示位置,让学生懂得从网格坐标上找到相应的位置。这样由直观到抽象、由易到难,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总之,整堂课形式多样,使学生从多种方式感受物体的位置,同时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并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单本节课也有不足的地方,如果让我让学生说出自己和前后左右的同学的位置,并从中找出规律,看看前后的两个同学和左右的两个同学和自己的位置有什么关系,而没有让学生发现:左右的同学和自己在同一排,前后的同学和自己在同一组,这部分比较欠缺。
六年级数学上册位置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与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发展其空间观念,初步体会到数行结合的思想,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确定位置的全过程,从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方法与手段:
师引导、生探究
教具准备:
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谈话引入。
上课时间到了,我们班同学坐的整整齐齐的,你能用什么样的方法表示每个同学的位置呢?(让每位同学写出自己的方法并进行讨论)
2.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看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组、排、行、等多种方式,为了我们在确定位置的时候语言达成一致,一般规定:竖排叫列,横排叫行。板书:列行
老师左手起第一组就是第一列…,横排就是第一行…
还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班级座次表)在这张座位图中,你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吗?
师指图:这是谁的位置?指名描述自己的位置?同桌说说自己的位置。今天老师还要教你们一种更为简洁的方法来确定位置,想知道吗?板书:(2,5)你们知道,这是谁的位置吗?
2,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像这样用两个数来表示位置,我们称它们为数对。(板书)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用数对的方法来确定位置。(板书)
2、巩固新知。
A、谁能用数对表示出自己的位置?指名两个,说出数对的含义。如:老师板书(5,2),请这个同学起立,回答问题:(2,5)(5,2)这两个数对都由数字2、5组成,他们表示的位置一样吗?为什么?(两个数字组成顺序不一样,表示的意思就不一样)
B、老师出示图中的点,相应的学生说数对,其他同学判断对错。(1,5)(4,2)(3,3)
当出示(3,3)时,问:两个3的意思一样吗?
在我们班的位置中,这样的数对还有吗?
如果有个班级最后一个同学的位置是(7,7),你知道这个班有多少人吗?为什么?(49个,因为表示有7列,7行,所以7×7=49人)
C、小游戏:接龙老师先说出一组数对,相应的同学起立,说出下一个同学的位置,以此类推。
D、寻找新位置。
1、收拾好你的东西,根据你手中的.数对,快速找到你的新位置。
2、出示特殊数对位置,例如(5,)、(,)谁能帮助这两个同学找到他们的位置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出示动物园示意图。
(1)你能表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吗?
(2)在图上标出下列场馆的位置。
飞禽馆(1,1)猩猩馆(0,3)狮虎山(4,3)
(2)周六,小红和妈妈去动物园玩,她们的游玩路线如下:
(3,0)——(1,1)——(0,3)——(3,5)——(6,4)请你说出她们的参观路线。
2、出示练习一的第1题,(9,8)这个格已经涂好了,你能接着涂一涂吗?
(9,8)、(12,11)、(13,0)、(6,11)、(5,10)、(14,5)、(6,9)
2、生活中的数学
(1)用数对确定位置,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你能举出例子吗?教师出示:地图、围棋图。
(2)出示练习一的2题,这是国际象棋,你能说一说每个棋子的位置吗?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位置
数对(3,5)
列,行
教学反思:
本堂课,我能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学生熟悉的座位顺序出发,让学生在口述“第几组几个”的练习过程
中,潜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几列第几行”的概念,让学生从习惯上培养起先说“列”后说“行”的习惯。然后再过度到用网格图来表示位置,让学生懂得从网格坐标上找到相应的位置。这样由直观到抽象、由易到难,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
六年级数学上册位置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例1,做一做和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数对,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2)引导学生经历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探索过程,体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简洁性,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正确地用数对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同学们还记得吗?在20xx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成功发射,10月16日6时28分返回舱在内蒙古大草原安全着陆,圆了几代中国人的梦想,让全中国人为之骄傲和自豪!但是你们知道在茫茫无边的大草原上,我们的科学家是怎样迅速地找到返回舱着陆的位置的吗?这全依赖于“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大家一定觉得很神奇吧!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就会明白其中的奥妙。――――板书课题:位置
二、自主探索,探究新知
1、认识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
(1)、什么叫做列,什么叫做行,咱们班的第一列在哪里,(请第一列的学生站起来向大家挥挥手),第一行在哪里,(请第一行的同学站起来向大家挥挥手)数一数,咱们班一共有几列几行
(2)多媒体课件把全班同学的座位转换为座位示意图
师:哪位同学上来找找第一列在哪里,第一行在哪里。
问:数列数和行数的时候,你们分别从哪边数起?
教师小结: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数列数的时候是从左往右数,数行数的时候是从前往后数。
(3)谁能说出自己的座位是在第几列第几行,你的好朋友位置是在第几列第几行,让大家猜猜他(她)的.好朋友是谁。学生交流反馈。
刚才同学们都用了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同学的位置,那么在书面上应该怎样记录位置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
2、认识数对,会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
(1)教师提问:刚才同学位都能说出自己的位置在哪里?(第几列第几行)
师:其实在数学上有一种统一的方法,既简单又清楚的表示位置,可以把第X列第Y行表示为(X,Y),X表示什么,Y表示什么?
小结:用一个括号表示位置,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我们把物体的位置用这个简单的方法表示,称为数对表示法(板书)
那么反过来,数对(5,3)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小组探究,交流汇报。
(2)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自己的位置数对。写后与同桌互换检查。
(3)数对闯关活动。
第一关:下面两个数对是表示哪位同学的位置的,就请这位同学站起来。
(4,3)、(3,4)
这两个数对有什么区别。
(2,3)、(3,1)、(1,3)、(3,3)。请坐在这几个位置的同学逐一站起来。
第二关:谁能给这些数对分类。
(3,4)、(3,3)、(2,3)、(4,3)、(3,1)、(1,3)
第三关:在坐标轴上确定上面这几个数对的位置。假如,把(3,3)的位置定在这里的话。(如下图),其他数对的位置分别在哪里?让学生思考并完成。
3、确定方格中的位置。
师出示例2,先让学生说出图中几个场馆的位置数对,再让学生在图中标出其他场馆的位置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介绍“地球上经纬线知识”
2、现在同学门应该知道科学家们怎样迅速的找到反回舱了吧,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就是监测出“神舟五号的降落的位置的经度和纬度,从而帮助科学家们快速的找到英雄杨利伟叔叔了。
3、“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对思想”再一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四、全课总结。
(1)同学们今堂课你收获了什么?
(2)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六年级数学上册位置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位置,让学生学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发展数学思维,培养空间观念。
3、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
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如何用数对表示位置。
教学方法与手段:
利用旧知,拓展新知
教具准备:
课件:有关位置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
师:昨天我们学习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请同学们看题,你会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出示:体育课上,同学们站成方队,小文站在正中间,她的位置可用数对(3,3)表示,请你算一算,这个方队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请同学们自己解答。
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一共有25位同学。这个同学站在第3列,说明一共有5列。她站在第3行,说明一共有5行。所以是5乘5等于25人。
师:你说得太好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练习有关位置的知识。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想一想,填一填。
A、小军坐在教室的第3列第4行,用(3,4)表示,小红坐在第1列第6行,用(,)来表示,用(5,2)表示的同学坐在第列第()行。
B、刘强和王兵在教室里的位置可以用点(4,1)和点(2,7)表示,
(4,1)中的4表示第4列,则1表示(),(2,7)表明王兵坐在第()列第()行。
2、做练习一的第3题。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理解重要地名的索引,看懂地名的具体位置,明确左边是16页的A、B两列,右边是17页的A、B两列,
(1)让学生在图上指出天文馆、少年宫、五爱城所在的区域。(2)你能像“地名索引”中那样表示出游泳馆、邮电大厦、医院、红星剧场和火车站所在的位置吗?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汇报。
3、做练习一的第4题
(1)照样子写出下图中字母的位置。
A(5,8)B(,)C(,)D(,)
(2)描出下列各点并依次连成封闭图形,看看是什么图形。A(5,9)B(2,1)C(9,6)D(1,6)E(8,1)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提示第6题的(1)题:平移后需要画出几个图形?注意是“分别”平移,不是连续平移。
提示第7题:一个格子的长和宽各表示100米。学校以东300米在什么地方?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说一说你的收获?
到生活中走一走,把生活中有关用数对表示位置的问题,写成数学周记的形式。
教学反思:
学生能够正确地表示出物体的位置,也有个别同学因粗心而失误,应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六年级数学上册位置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与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发展其空间观念,初步体会到数行结合的思想,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确定位置的全过程,从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方法与手段:师引导、生探究 教具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谈话引入。
上课时间到了 ,我们班同学坐的整整齐齐的,你能用什么样的方法表示每个同学的位置呢? (让每位同学写出自己的方法并进行讨论)
2.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看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组、排、行、等多种方式,为了我们在确定位置的时候语言达成一致,一般规定:竖排叫列,横排叫行。板书:列
行
老师左手起第一组就是第一列…,横排就是第一行… 还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班级座次表)在这张座位图中,你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吗?
师指图:这是谁的位置?指名描述自己的位置?同桌说说自己的位置。今天老师还要教你们一种更为简洁的方法来确定位置,想知道吗?板书:(2,5)你们知道,这是谁的位置吗?
(2,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像这样用两个数来表示位置,我们称它们为数对。(板书)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用数对的方法来确定位置。(板书)
2、巩固新知。
A、谁能用数对表示出自己的位置?指名两个,说出数对的含义。如:老师板书(5,2),请这个同学起立,回答问题:(2,5)(5,2)这两个数对都由数字2、5组成,他们表示的位置一样吗?为什么?(两个数字组成顺序不一样,表示的意思就不一样)
B、老师出示图中的点,相应的学生说数对,其他同学判断对错。 (1,5)(4,2)(3,3)
当出示(3,3)时,问:两个3的意思一样吗? 在我们班的位置中,这样的数对还有吗?
如果有个班级最后一个同学的位置是(7,7),你知道这个班有多少人吗?为什么?(49个,因为表示有7列,7行,所以7×7=49人)
C、小游戏:接龙
老师先说出一组数对,相应的同学起立,说出下一个同学的位置,以此类推。
D、寻找新位置。
1、收拾好你的东西,根据你手中的数对,快速找到你的新位置。
2、出示特殊数对位置,例如(5, )、( ,)谁能帮助这两个同学找到他们的位置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出示动物园示意图。
(1)你能表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吗? (2)在图上标出下列场馆的位置。 飞禽馆(1,1) 猩猩馆(0,3) 狮虎山(4,3) (3)周六,小红和妈妈去动物园玩,她们的游玩路线如下 : (3,0)——(1,1)——(0,3)——(3,5)——(6,4) 请你说出她们的参观路线。
2、出示练习一的第1题,(9,8)这个格已经涂好了,你能接着涂一涂吗?
(9,8)、(12,11)、(13,0)、(6,11)、(5,10)、(14,5)、(6,9)
3、生活中的数学
(1)用数对确定位置,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你能举出例子吗?教师出示:地图、围棋图。
(2)出示练习一的2题,这是国际象棋,你能说一说每个棋子的位置吗?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位置 数对(3,5) 列,行 教学反思:本堂课,我能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学生熟悉的座位顺序出发,让学生在口述“第几组几个”的练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几列第几行”的概念,让学生从习惯上培养起先说“列”后说“行”的习惯。然后再过度到用网格图来表示位置,让学生懂得从网格坐标上找到相应的位置。这样由直观到抽象、由易到难,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
这是一节“应用题”的练习课。我通过“变异”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题目:一堆糖果,分给幼儿园的小朋友,如果男女生共分,每人可分6个;如果只分给男生,每人可分10个;如果只分给女生,每人可以分几个?
教学中一般要求学生按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求出结果。当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设问:“这道题还有别的解法吗?”学生一下思维活跃起来。一会儿,平平说:“老师,我想出了一种新的解法,我把原题通过变异为:一项工程,甲乙合做要6天完成,如果甲队独做要10天完成,如果乙队独做要几天完成?于是得出新解法。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评析]“变异”是指改变基本的思维方向,把知识要点进行转化,进行奇异的探究,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在本例中学生正是运用了这一思维方法,才使一个用最小公倍数解答的应用题成为了一个较普通性的工程问题应用题,思维实现了创新,解法达到了最佳,可见,“变异”是实现创新的又一种方法。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去寻求多种知识的变异,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对学生的一些超意识想象进行一分为二的评价,不能只用肯定或否定的方式去评价学生的某一思维结果,应当让其在教师的激励下去努力实现思维的创新与再创新。
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这一课中,我是这样设计和组织数学活动的:以学生对问题的'定向思考为起点,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尝试性探索为特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就构成了顺利开展学习活动的主要因素。而学生的尝试性的问题解决的探究活动,则是学习过程中的主要活动。
(注意:引出问题≠发布指令、问题意识≠简单发问、问题化教学≠问答式教学、虚拟问题情境≠虚构问题情境、解决问题≠消灭问题。)
例如:学习“三角形内角和”。
一、任务呈现
1、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三角形,现在能否请大家来说一说,三角形有哪些特征?
2、现在,请大家在纸上任意画二个三角形。
3、每个同学都观察一下自己画的三角形,它们都一样吗? 每个同学都将自己画的三角形举起来给大家看一下?它们一样吗?
说一说,大家画的这些三角形都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每个不同的三角形的角的大小都一样吗?
4、现在你能不能猜猜看,这些三角形有什么是一样的呢? 这些不同的三角形的角的大小不一样,那么,将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加起来后,它们的大小可能会一样吗?
猜测:
一样
不一样
不能确定 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测呢?
二、尝试操作与探究
1、想一想,用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来探究,可能更方便? 可以先对自己画的两个三角形进行探究
2、现在能不能把自己得到的结果进行一下简单的交流? 现在大家得到的初步结论是什么?
3、为什么大家得到的结论会有不同呢?
想一想,我们刚才再用量角器进行验证的时候,可能出现了什么问题?怎样能尽可能地避免这个问题的产生?下面你们准备怎么做?
(提示:用怎么样的方法来减少角的度量的时候带来的误差?)
4、通过这一次操作,现在又得到了哪些数据?大家又获得了什么样的新的发现?能否交流一下?谁能将自己的探究观察演示给大家看?
现在得到的结论是?
5、讨论一下,还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