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位置先学后教教案
《位置》学案
【学习目标】
1.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2.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
3.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重点难点】
重点: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难点:能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自学指导:
(一)阅读教材P19例1: 回答以下问题:
1、行与列的意义:通常我们把竖排叫做,横排叫做。
2、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确定第几列一般是 数,确定第几行一般是
数。按照此方法可以数出张亮在第 行,第 列。
3、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先数出物体所在的,再数出物体所在的。
4、数对的书写方法:用 把代表列数和行数的数或字母括起来,用逗号把代表列数、行数的数或字母隔开。如:张亮的位置是,我们班你同桌的位置是。自学指导:
(二)阅读教材P20页例2,回答以下问题:
1、用数对表示图上已有场馆所在的位置。
数一数:数出图上各场馆在第几列,第几行的交点上。写一写:写出表示各场馆位置的数对,先写列,后写行。
猴山 大象馆 熊猫馆 海洋馆 比一比:比较表示大象馆和海洋馆位置的数对特点。
大象馆(1,4)海洋馆(6,4)
看一看:看图,两个场馆在同一横线上,即同一行上。
归纳总结:
在同一平面图上,如果两个数对的后一个数对相同,表明这两个数对表示的位置在,如果两个数对的前一个数对相同,表明这两个数对表示的位置在。
2、根据所给数对,在平面图上标出相应物体的位置。根据所给数对,在平面图上标出相应场馆的位置。
找一找:找出所给场馆的数对在平面图哪一列,哪一行。
飞禽馆(1,1):在第()列、第()行交点处;
猩猩馆(0,3):在第()列、第()行交点处;
狮虎上(4,3):在第()列、第()行交点处;
画一画:依据上面找出的位置,在平面示意图上画出它们的位置。
当堂检测:班级pk赛 我要当第一
1、想一想,填一填。
①、小红和小军在同一个教室上课,小红的座位在第二列,第四行,简记为(2,4),小军的位置简记为(3,5),则小军在该教室的位置是()。②、电影票上的“4排9号”,记做(9,4),则7排11号记做()③、将点A(4,3)向()平移()个单位长度后,点A的位置是(7,3)。④、学校组织看电影,小刚在8排3号,许明在7排3号,秦月在9排3号,小文在8排1号。则小刚的前面是(),后面是()。
2、看图填空。1)、请你说一说棋盘中每个棋子的位置。
2)、右面是儿童乐园的示意图。(1)、写出各景点的位置。假山()迷宫()
游艇()骑马()过山车()碰碰车()摩天轮()(2)、公园东门在(8,4)处,南门在(4,0)处,卡丁车在(3,8)处,请你在图上标出 它们的位置。
拓展延伸:
如上图:如果用(X,4)表示飞机的位置,能确定在哪里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 想一想在方格纸上至少要知道几个数才能确定一个位置?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篇:五年级数学下册先学后教教案
应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五年级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
五年级数学教研组 2017年2月
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
(三)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教学指导: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画图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并要求每位学生要备好直尺等画图工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老师要切实组织好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使活动有目的、有秩序的开展,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注意不要让老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活动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为2课时:
第1课时观察物体(1)1课时 第2课时观察物体(2)1课时
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
(三)第一课时 观察物体
(三)例1 例2 学习内容:
观察物体
(三)例1 例2(教材第2.3.4页以及相应练习)学习目标:
1、认识从不同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结果只有一种。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3、通过拼摆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学习重点、难点:
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辨认物体的形状。能通过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来拼摆小立方体。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板书课题。
(课件出示积木图片)同学们,大家喜欢搭积木吗?你们看,只要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就能用积木搭出各种各样的图形。今天我们也一起来搭一搭。(板书:观察物体
(三))
二、出示学习目标.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出示)
1、认识从不同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结果只有一种。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3、通过拼摆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师: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自学,对自己有没有信心!
三、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2 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并将例题补充完整。出示例1:按要求摆一摆。
解决问题(1):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的图形。
(1)学生动手拼摆,并与同伴交流摆法。
(2)指名汇报并演示,学生可能会提供以下三种摆法:
解决问题(2)如果再增加1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
(1)学生动手拼摆,在小组中交流摆法。
(2)指名汇报演示,学生可能会提供多种摆法,只要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
四、先学
(一)看一看
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不宜辅导学生),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二)做一做(找学生板演,其余写在练习本上,老师巡视,及时发现错例并请同学板书黑板)
1、学生独立完成第2页例1。请两名后进生上堂板演,其余学生写在练习本上。
2、学生独立完成第2页例2。请四名后进生上堂板演,其余学生写在练习本上。
要求:
1、认真观察,正确书写。
2、写完的同学认真检查。
2、教学例2。
出示例2:你能摆出兰兰所观察的图形吗?
(1)动手操作,让学生根据例题提供的从正面看、左面看、上面看的图形摆出相应的立体图形,与同桌交流摆法。
4(2)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演示,学生可能会呈现多种图形。(3)提问:通过刚才的拼摆你有发现了什么?
(4)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一旦确定了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的图形,这个立体图形的形状也就确定了,也就是说本题只有一种摆法。
3、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
学生根据题意自行操作,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拼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指导。
五、后教
(一)更正
师:写完的同学请举手。下面,请大家一起看黑板上这些题,发现问题的同学请举手。(由差-中-好学生依次更正黑板上的题)提示:更正时用红色粉笔,哪道题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二)议一议
1、提问:通过拼摆,你有什么发现?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虽然摆法各不相同,但只能添加到前面或后面,不能添加到上、下、左、右面。
2、评正确率、板书,并让学生同桌对改,组长监督,有错的更正。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下面我们就来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做得好。
七、当堂训练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题。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做出判断,再组织交流。
第2题: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再组织交流摆法。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第(1)题中有多种不同的摆法,第(2)题是不能确定5个小正方体怎么样摆的。
八、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根据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有多种摆法。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只有一种摆法。当想象不出来时,用小正方体摆就变得简单了。
九、教后反思
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
(三)第二课时 观察物体
(三)例1 例2练习课 学习内容:
观察物体
(三)练习课(教材第2.3.4页以及相应练习)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2、通过练习巩固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来拼摆小立方体。学习重点、难点:
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辨认物体的形状。能通过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来拼摆小立方体。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板书课题。复习铺垫: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观察物体的一些知识,你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在从一个和多个方向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什么?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练习“观察物体
(三)”(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出示)
1、通过练习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2、通过练习巩固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来拼摆小立方体。师: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自学,对自己有没有信心!
三、基础练习
1、第3、4题学生自己独立练习,再交流。
对于第4题第(2)小题,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请学生展示不同的摆法,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只看到一面是无法确定物体的形状的。
2、第5题:可以让学生直接作出判断,再组织交流。
3、第6题:让学生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所观察的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如果搭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最少需要3个正方体,还可能是4个、5个„„
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或在方格纸上画出,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自己所搭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图形;还可以让学生小组活动,由一名学生增加所给的条件,使其他人能准确地摆出这个立体图形。
4、第7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根据题意摆一摆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全班讨论。
要求:
1、认真观察,正确书写。
2、写完的同学认真检查。
四、提高练习:
1、同一个物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是不是相同的呢?从不同方向看呢?
2、小华从什么方向看到的
3、用小正方体拼一个立体图形,使得从左面看和从上面看如下图,至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最多需要几个小正方体。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指名回答,一起交流,引导学生认识以下的重点: 通过三个面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只有一种可能。2.当想象不出来的时候,用小正方体摆就变得简单了。
3、评正确率、板书,并让学生同桌对改,组长监督,有错的更正。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下面我们就来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做得好。
七、当堂训练
巩固上面习题
八、教后反思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三)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
1.右边的三个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填一填。2.用一些棱长为1 cm的小正方体搭建成一个几何体,从两个角度观察所得的图形如下,那么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最大是()cm3。
3.如图,再添一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小明就把图1小丽搭的积木变成了图2六种不同的形状。
(1)从左面看,小明搭的积木中()号和()号的形状和小丽搭的是相同的;
(2)从正面看,小明搭的积木中,形状相同的是()号和()号,或者是()号和()号。
4.一个用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下面是它的两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要符合这两个条件,最少需要摆()块,最多能摆()块,共有()种摆法。
5.小刚搭建了一个几何体,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都是如图的形状,请问:他一定是用()个小正方体搭成的。
二、选择
1.一堆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搭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分别如图,那么至少有()块同样的正方体。
A.5 B.6 C.7 D.8 2.由10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大 B.从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大
C.从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大 D.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一样大
第二单元 因数与倍数
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1、因数和倍数、2、2、5、3的倍数的特征、3、质数和合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教学重点
(1)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的联系及其区别。(2)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难点 质数和奇数的区别 课时安排
因数和倍数„„„„„„„..2课时 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 质数和合数„„„„„„„„2课时
第 一 课 时 因数和倍数
教学内容
因数和倍数。教材第5—7页的内容。例1和例2.例3 教学目标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2、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不同方法。教学重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
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对新朋友《因数和倍数》。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 请看: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2、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不同方法。
(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这个目标能当堂达到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5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认真看课本P5-6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底色部分的内容及“注意”部分,完成下面问题:
1、什么叫因数和倍数?举例说明。
2、怎样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因数和倍数各有什么特点? 5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题相类似的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4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5页做一做和6页习题。要求:
1、认真审题 细心做题
2、坐姿端正 仔细检查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过渡语:你们积极思考真是好样的!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追问1:认为30的因数写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2: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几?最大的因数是几?
小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追问3:认为5的倍数写对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4: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几?有最大倍数吗?
小结: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5、拓展练习:
过渡:下面咱们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下面习题,比谁发言最积极。找出18的因数和倍数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必做题:练习二1、2、3题 选做题:第4题 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教学反思
第 二 课时 因数与倍数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
因数与倍数的练习课,教材7——8页练习二的习题。.教学目标
1、巩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和特征。
2、能熟练地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重点
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在“因数和倍数”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导入: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练习来巩固一下这些知识。[板书课题]
二、练习巩固
1、填空
(1)如果A×B=C(A、B、C都是整数),那么A和B都是C的(),C是A和B的()。
(2)16的因数有(),16是()的倍数。提醒学生注意审题,第二问其实还是求16的因数。(3)30以内4的倍数有()。
(4)已知A=2X3X5,那么A的所有因数有()。
2、练习二第2题。
比赛找因数,看谁找得又完整又快。
观察这两组因数,你发现了什么?(1、2、3、4、6、12既是36的因数,也是60的因数)
3、练习二第3题。
比赛看谁找得快,汇报结果。观察这两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72和14既是8的倍数,又是9的倍数)
4、判断。
(1)一个数越大,它的因数就越多。
(2)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相同。()(3)1是所有整数的因数。()
5、练习三第6题。
同桌合作,你说我猜,自由活动,教师巡视活动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2、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内容 2、5的倍数的特征,教材第9、11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掌握 2、5 倍数的特征
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3、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
4、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学重点、5 倍数的数的特征。教学难点
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你们能很快的找出2、5的倍数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2、5的倍数特征》。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
1、掌握 2、5 倍数的特征
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3、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
(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17到18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认真看课本P9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并填空,重点看黄底色部分的内容,1、识记奇数和偶数的意义。
2、思考:2和5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 5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题相类似的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4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9页的“做一做”和11页的习题。要求:
1、认真审题 细心做题
2、坐姿端正 仔细检查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过渡语:你们都是好样的,每个人都争先恐后的发言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追问1:认为偶数找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2:最小的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偶数?
小结:在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最小的偶数是0,没有最大偶数。
追问3:认为奇数找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4:最小的奇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奇数?
小结:在自然数中,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最小的奇数是1,没有最大的奇数。追问5:认为2的倍数找对的请举手?认为5的倍数找对的请举手?它的特征是什么?
小结:个位上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追问6:认为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找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小结: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5、拓展练习: 一个四位数是372()
(1)要使它是2的倍数,这个数可以是:()(2)要使它是5的倍数,这个数可以是:()(3)使它是既含有因数2.又含有因数5的数:()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必做题:练习三:
1、2题 选做题:《学习巩固》相关练习板书设计 2、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教学反思
第 四 课 时 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内容
3的倍数的特征。教材第10页的内容,练习三相应习题。教学目标
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能熟练地判断出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教学重点
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上节课咱们学习了2、5倍数的特征,那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能熟练地判断出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10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帮助咱们自学。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自学指导:认真看10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底色部分的内容,思考: 1、3的倍数的个位上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呢?
2、识记3的倍数的特征。(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4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第10页“做一做”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过渡语:你们检查的真认真!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看谁回答的最精彩。
追问1:认为3的倍数写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小结:一个数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追问2:认为第2题写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小结: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120)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5、拓展练习:
在下面的()里填上数字,使这个数是3的倍数。18()2()174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必做题:练习三:3、4、5、题 选做题:练习三:6、7、8题 板书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第 五 课 时 2、5、3的倍数的练习
教学内容 2、5、3的倍数的练习。教材第12、13页的练习3第7-12题。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5、3的倍数。
2、会运用2、5、3的倍数特征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感受知识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会正确判断出2、5、3的倍数。教学难点
会运用2、5、3的倍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导语:这节课,我们通过练习来巩固2、5、3的倍数和特征。1、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什么叫偶数?什么叫奇数?
2.下列各数中,哪些数有因数3?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3.在3的倍数中,哪些是9的倍数?
二、概念辨析
1.凡是偶数都是2的倍数。()2.没有因数2的自然数一定是奇数。()3.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4.个位是0的自然数一定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5.个位是3、6、9的数一定含有因数3。()
6.30.6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所以这个数是3的倍数。(7.第9题。
让学生独立判断,并说说判断的理由。
三、指导练习1.第5题。
2、第6题。3.第7题。
学生独立解答,再全班交流。4.第8题。5.第11题。
6.第10题。全班汇报,并说一说自己的理由。教学反思
第 六 课 时 质数和合数
教学内容
质数和合数,教材第14、15页的内容,以及练习四的内容。教学目标
1、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意义,了解1的特殊性。)20
2、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找出100以内的质数,熟记20以内的质数。教学重点
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这节课咱们一起来再来认识两位新朋友,它们是《质数和合数》。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
1、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意义,了解1的特殊性。
2、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找出100以内的质数,熟记20以内的质数。(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14到15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认真看课本第14----15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并填空,重点看黄底色布部分的内容:
1.识记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及1的特殊性。2.圈出100以内的质数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4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23 页“做一做”及例1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过渡语:看某某同学更改的多认真呀!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追问1:认为质数找对的请举手?合数呢?为什么? 小结:
(1)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最小的质数是2,没有最大的质数。
(2)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没有最大的合数。
(3)强调: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追问2:100以内的质数有哪些?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5、巩固练习: 练习四:1题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必做题:练习四:
2、3题 选做题:练习四:5题 板书设计
质数与合数
(1)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最小的质数是2,没有最大的质数。
(2)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没有最大的合数。
(3)强调: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
课题:质数和合数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四(16、17页的习题。)学习目标:
1、巩固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找出100以内的质数,熟记20以内的质数
重、难点: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1、怎样来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己的努力。
2、师: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
学生在书独立完成16、17页的4、6题,让学生订正。
四、练一练
1、要求:比谁做题最认真、最细心、字体写的最端正。
2、拿出练习册,完成练习四的习题。
3、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五、议一议
1、对改 教师出示答案,同桌交换习题,学生对改。
2、讨论。同桌互相交流,会的学生教不会的。
3、看每道题,请做错的同学举手。并让其说出自己错在哪里?该怎样做,为什么?
4、让学生更正错题。
六、作业 练习四7题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因数与倍数 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
1.在4、9、36这三个数中:()是()和()的倍数,()和()是()的因数;36的因数一共有()个,它的倍数有()个。2.圈出5的倍数: 24 35 40 53 78 92 100 54 45 88 60 在以上圈出的数中,奇数有(),偶数有()。3.从0、4、5、8、9中选取三个数字组成三位数:
(1)在能被2整除的数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2)在能被3整除的数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3)在能被5整除的数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4.将2、10、13、22、39、64、57、61、1、73、111按要求填入下面的圈内。
5.用“偶数”和“奇数”填空: 偶数+()=偶数 偶数×偶数=()()+奇数=奇数 奇数×奇数=()奇数+()=偶数 奇数×()=偶数
二、选择 1.如果(都是不等于0的自然数),那么()。
A.是的倍数 B.和都是的倍数 C.和都是的因数 D.是的因数
2.在四位数21□0的方框里填入一个数字,使它能同时被2、3、5整除,最多有()种填法。A.2 B.3 C.4 D.5 3.下列各数或表示数的式子(为整数):数的共有()。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4.按因数的个数分,非零自然数可以分为()。A.质数和合数 B.奇数和偶数 C.奇数、偶数和1 D.质数、合数和1 5.古希腊数学家认为:如果一个数恰好等于它的所有约数(本身除外)相加的和,那么这个数就是“完全数”。例如:6有四个约数1、2、3、6,除本身6以外,还有1、2、3三个约数,6=1+2+3,恰好是所有约数之和,所以6就是“完全数”。下面数中是“完全数”的是()。A.12 B.15 C.28 D.36
三、解答
1.有三张卡片,在它们上面各写有一个数字2、3、7,从中至少取出一张组成一个数,在组成的所有数中,有几个是质数?请将它们写出来。,4,,0。是偶2.菲菲家的电话号码是一个八位数,记为:ABCDEFGH。已知:A是最小的质数,B是最小的合数,C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D是比最小的质数小2的数,E是10以内最大的合数,F只有因数1和5,G是8的最大因数,H是6的最小倍数。
3.小丽写了这样的一个算式让小军判断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1+2+3+„„+993,小军根据所学知识很快就作出了正确的判断,那么,你认为结果应是奇数还是偶数呢?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4.如图是一张百数表,它能帮助我们学习很多关于“因数和倍数”的数学知识。请你用“”划出所有3的倍数,用“○”圈出所有9的倍数。从你圈出的数中,你能归纳出能被9整除的数的特征吗?
5.体育课上,30名学生站成一行,按老师口令从左到右报数:1,2,3,4,„,30。
(1)老师先让所报的数是2的倍数的同学去跑步,参加跑步的有多少人?
26(2)余下学生中所报的数是3的倍数的同学进行跳绳训练,参加跳绳的有多少人?
(3)两批同学离开后,再让余下同学中所报的数是5的倍数的同学去器材室拿篮球,有几个人去拿篮球?(4)现在队伍里还剩多少人?
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 m3、1 dm3、1 cm3以及1 L、1 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教学重点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1、表面积概念的建立,以及会根据信息求表面积。
2、体积概念的建立,以及会根据信息求体积,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及改写。
3、体积和容积的区别。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直观演示法等。课时安排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表面积„„„3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8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综合实践:探索图形„„„„..„„„„„„„.1课时
第一课时长方体认识
教学内容
长方体认识。第18——19页例
1、例2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2.理解长方体各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并会根据需要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教学难点
建立长正方体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物体是什么图形吗?生:长方体,那咱们这节课就一起学习《长方体的认识》。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学习目标:找出长方体各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18到19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师读。
认真看书18页—19页,看图看文字并填空,1.看例1,重点填写表格中的内容。2.看例2,思考:
(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种?(2)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3.识记: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4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19页做一做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1)、过渡语:某某同学的进步真大,敢写出自己的答案很好,继续努力呀!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2)追问1:认为这两个同学做对的请举手?(3)抽一名学生说说例1中表格里填写的内容。
总结1: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
总结2: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5、拓展练习: 判断:
(1)、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的立体图形一定是长方体。()(2)、一个棱长和是60厘米的长方体,长、宽、高的和是15厘米。()(3)、长方体相邻的两个面的面积相等。()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必做题:练习五:1——3题 选做题:练习五:5——7题 板书设计
总结1: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
总结2: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正方体的认识。教材第20页,练习五相关题目。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正方体的特征,形成正方体的概念。
2、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并会根据需要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重点
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
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物体是什么图形吗?生:正方体,那咱们这节课就一起学习《正方体的认识》。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学习目标:学习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30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师读。
认真看书30页,看图看文字并填空,思考:正方体有什么特点?(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5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20页做一做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1)、过渡语:某某同学的进步真大,敢写出自己的答案很好,继续努力呀!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2)追问1:认为这两个同学做对的请举手?(3)抽一名学生说说所填写的内容。
总结: 正方体
面:6个正方形,每个面面积都相等。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顶:8个。
(4)学生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提示学生可以从面、棱、顶点等方面进行思考。
总结:
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
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5)教师提问: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3、正方体的棱长和
根据正方体棱长的特点,怎样求正方体的棱长和?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必做题:练习六:
3、5题 选做题:练习五:1、2、4、6题 板书设计 正方体的特征:
面:6个正方形,每个面面积都相等。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顶:8个。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 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长方体的表面积P23-24页的内容及例1 教学目标
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理解并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
1、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
2、确定每个面的长、宽是多少。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你们会计算出这些长方体的表面积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学习目标: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计算,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23到24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师读。
认真看课本33—34页的例1,看图看文字并填空。
1、标明正方体、长方体展开图中的六个面。
2、例1填写在书上。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5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
请看检测题:P23做一做,24页第1题。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1)、过渡语:你们的字体都有进步,继续加油!
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追问1:认为算式列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2:若错让学生说说错在哪? 追问3: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是什么?
小结: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2)、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六、全课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P25第3——5题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教材第24页例2及练习六的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根据正方体的特征,推导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学会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点
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解决生活中有关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问题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你们会计算出这些正方体的表面积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正方体的表面积》。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学习目标:根据正方体的特征,推导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问题,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35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认真看课本24页的例2,看图看文字并填空。例2填写在书上。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5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25页第6题。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1)、过渡语:你们的字体都有进步,继续加油!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追问1:认为算式列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2:若错让学生说说错在哪? 追问3: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是什么? 小结: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2)、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1、P26第8题
2、P26第9题 板书设计
正方体的表面积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课题: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六(26页的习题。)学习目标:
1、巩固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2、会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难点: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问题。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1、怎样来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己的努力。
2、师: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
学生在书独立完成26页的7题,让学生订正。
四、练一练
1、要求:比谁做题最认真、最细心、字体写的最端正。
2、拿出练习册,完成练习六的习题。
3、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五、议一议
1、对改 教师出示答案,同桌交换习题,学生对改。
2、讨论。同桌互相交流,会的学生教不会的。
3、看每道题,请做错的同学举手。并让其说出自己错在哪里?该怎样做,为什么?
4、让学生更正错题。
六、作业 练习六10——12题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科书第27——2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对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
2、能正确区别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不同。教学重点
1、建立体积概念。
2、认识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 建立体积概念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上节课咱们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你们能算出长方体的体积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长方体的体积和体积单位》。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学习目标:学习体积的概念,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27到28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认真看课本27页至28页,边看边画出重点。思考:1.什么叫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3、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有多大?(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5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师:我先让一个同学说说他画的重点是什么?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28页做一做1、2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38(1)、过渡语:看某某同学写的过程多清楚呀!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总结:
体积和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2)、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1、练习七1——4题。
2、判断:一只长方体纸箱,表面积是52平方分米,体积是24立方分米,它的表面积大。()
2、摆一摆:用小正方体拼一个体积是8 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想一想你拼的物体体积是多少?)可以怎么摆?
小结:同一个体积数,可以摆出不同的形状 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
推导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教材29——30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能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长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
运用公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上节课咱们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你们能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推导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学习目标: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29到30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师读。
认真看课本29页至30页(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5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例1。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1)、过渡语:某某同学的进步真大,敢写出自己的答案很好,继续努力呀!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2)追问1:认为这两个同学做对的请举手?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必做:练习七:6——8题 选做:练习七: 10题 板书设计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V=abh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3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教材第31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并灵活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长、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教学难点
几何知识与一般应用题的综合题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咱们能不能用同一个公式来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统一运用》。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学习目标: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31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师读。
认真看课本31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红底色部分的内容。
1、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怎样求呢?
2、识记正方体、长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5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31页做一做的1、2题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1)、过渡语:大家肯动脑,帮助更正,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
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追问1:认为列式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2:认为计算结果对的请举手? 追问3:若错让学生说说错在哪? 总结: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字母表达式 v=sh(2)、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3)、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4)、拓展练习
由一个长方体铁块,底面积是32平方厘米,高是4厘米。把它锻造成一个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截面成是4厘米(锻造的过程中没有损耗),求这个长方体的长是多少厘米?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必做题:练习七:9题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 = 底面积×高
字母表达式 : v = sh 教学反思
第九课时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八(33页的习题。)学习目标:
1、巩固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2、灵活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难点:灵活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1、怎样来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己的努力。
2、师: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
学生在书独立完成33页的11、12题,让学生订正。
四、练一练
1、要求:比谁做题最认真、最细心、字体写的最端正。
2、拿出练习册,完成练习七的习题。
3、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五、议一议
1、对改 教师出示答案,同桌交换习题,学生对改。
2、讨论。同桌互相交流,会的学生教不会的。
3、看每道题,请做错的同学举手。并让其说出自己错在哪里?该怎样做,为什么?
4、让学生更正错题。
六、作业 练习七10、13题 教学反思:
第十课时
教学内容
体积单位的进率.教材第34——35页例
2、例
3、例4 教学目标
1、在认识体积单位,知道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联系和区别基础上,学习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与化、聚方法。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能准确运用单位间的进率进行计算。教学重点 体积单位的进率。教学难点
体积单位的进率及化聚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我们已经掌握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那么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学习目标:认识体积单位,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联系和区别,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与化、聚方法,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34到35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34、35例
2、例
3、例4,边看边填写重点看黄底色和粉红底色的内容并填填空
重点完成表格。思考:
1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5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35页做一做 36页1题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1)、过渡语:你们能把自己不同的想法写出来,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回答的最精彩。
追问1:认为这两个同学填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2:若错让学生说说错在哪? 总结1:高级单位----低级单位乘进率 低级单位-----高级单位除以进率 总结2: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单位名称 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长度:米、分米、厘米 10 面积: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00 体积: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1000
45(2)、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3)、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4)、拓展练习
3.8立方米=()立方厘米 70000000立方厘米=()立方米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必做题:练习八:
2、3题 选做题:练习八: 6、9题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高级单位----低级单位乘进率 低级单位-----高级单位除以进率 单位名称 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长度:米、分米、厘米 10
面积: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00 体积: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1000 教学反思
第十一课时
课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八(36、37页的习题。)学习目标:
1、巩固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与化、聚方法。
2、能准确运用单位间的进率进行计算。
重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与化、聚方法。
难点:能准确运用单位间的进率进行计算。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1、怎样来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己的努力。
2、师: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
学生在书独立完成36页的4、5题,让学生订正。
四、练一练
1、要求:比谁做题最认真、最细心、字体写的最端正。
2、拿出练习册,完成练习八的习题。
3、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五、议一议
1、对改 教师出示答案,同桌交换习题,学生对改。
2、讨论。同桌互相交流,会的学生教不会的。
3、看每道题,请做错的同学举手。并让其说出自己错在哪里?该怎样做,为什么?
4、让学生更正错题。
六、作业 完成练习八7、8题。教学反思:
第十二课时
教学内容
容积,教材第38——39页例
5、例6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知道容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升和毫升。
2、掌握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进率,及它们与体积单位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理解容积和体积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3、会计算物体的容积,了解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教学重点
1、建立容积的概念,掌握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2、理解容积与体积的关系。教学难点
容积与体积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你们会计算老师这个水杯能装多少水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容积和容积单位》。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学习目标: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会计算物体的容积,理解容积和体积概念的联系和区别,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50到51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师读。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38-P39的内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看红底色和黄底色部分的内容,1.识记容积的意义和容积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2.思考:怎样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5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40页练习九1——2题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48(1)、过渡语:你们真是好样的!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追问1:认为第1题写对的请举手?为什么?、追问2:若错让学生说说错在哪? 小结: 1升=1000毫升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追问3:认为算式列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4:若错让学生说说错在哪?
总结: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以用排水法,利用有刻度的量杯记录下放入不规则的物体前后水位的刻度,水面上升的那部分体积就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2)、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3)、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4)、拓展练习
一个长50厘米,宽40厘米,高40厘米的鱼缸中水深25厘米,放入几条鱼后,水面上升了3厘米。这几条金鱼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必做题:练习九:3——5题 选做题:练习九:13题 板书设计 容积和容积单位 1升=1000毫升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以用排水法,利用有刻度的量杯记录下放入不规则的物体前后水位的刻度,水面上升的那部分体积就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反思
第十三课时
课题:容积和容积单位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九(41页的习题。)学习目标:
巩固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进率,及它们与体积单位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重点: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进率,及它们与体积单位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难点:容积与体积的联系和区别。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1、怎样来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己的努力。
2、师: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
学生在书独立完成41页的6——9题,让学生订正。
四、练一练
1、要求:比谁做题最认真、最细心、字体写的最端正。
2、拿出练习册,完成练习九的习题。
3、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五、议一议
1、对改 教师出示答案,同桌交换习题,学生对改。
2、讨论。同桌互相交流,会的学生教不会的。
3、看每道题,请做错的同学举手。并让其说出自己错在哪里?该怎样做,为什么?
4、让学生更正错题。
六、作业 完成练习九10——12题 教学反思:
第三篇: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先学后教教案第一单元教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
单元主备人:石屯民族小学---黄霞
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1.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积的近似值
3.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 4.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学目标
1.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编排特点
1.选择“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习素材,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
对于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而言,“元、角、分”“米、分米、厘米”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计量单位了。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些知识基础,教材从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中,选择“买风筝”(与元、角有关)、“换玻璃”(与米、分米有关)的活动为背景,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这样的生活背景,不但能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元和角之间、米和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系统中。
2.淡化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突出计算方法的教学。
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要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应从分数乘法的意义入手。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根据小数与整数的密切联系,教材先教学小数乘法,再教学分数乘法。与原通用教材相比,淡化了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把重点放在计算的算理和方法的总结上,引导学生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解释小数乘法的算理,并由此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3.应用转化和对比,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的书写方式,进位规则均与整数相同,教材紧扣两者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
①用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
②用对比的方法,处理积中小数点的位置问题。在例
3、例4中,均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分别观察因数和积中小数的位数,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这一关系,准确找到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③帮助学生按一定顺序概括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例4的教学中,应用合作研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地、有序地概括出计算小数乘法的一条清晰的思路: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难点:小数乘法积的小数点的定位。课时划分:
1.小数乘整数..........................................2课时 2.小数乘小数..........................................3课时 3.积的近似数..........................................1课时 4.连乘、乘加、乘减....................................1课时 5.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1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小数乘整数(1)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的例1及下面“做一做”,练习一的第3题。学习目标: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具:
多媒体课件或者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乘整数(1)”(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师:那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课件或小黑板,生读)
过渡:要想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靠同学们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出示课件或小黑板,抽生读)
认真看课本第2页的例1,看图、看文字,重点看例1中“3.5元×3”转化为“35角×3”的计算过程和竖式的写法。思考:小数乘整数应该怎样计算?
4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题相类似的题。
四、先学
过渡:现在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最认真,坐姿最端正,自学效果最好。
1、看一看
生看书自学,师观察督促学生紧张自学。(教师在巡视过程中不宜辅导学生)。
2、做一做:(教材第2页的“做一做”)
过渡:看完的同学请举手。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自学的效果怎么样? 有信心挑战吗?
(1)抽两名后进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写在练习本上。(时间是1分钟。)(要求:板演的同学把字写得大一些,书写规范,下面的同学注意坐姿和握笔姿势。)
(2)生独立完成,师在巡视过程中收集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以备后教。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确保全部都做完后)观察堂上板演的内容,有不同答案的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更正。(提示:用彩色粉笔把出错的部分划掉,再在旁边更正,保留原有答案。)
过渡:到底对不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板演的情况。
2、议一议:
①认为对的请举手?启发学生回答,将“3.5元×5”转化为什么来计算?(师板书:可以将小数转化为整数进行计算。)
②小数点该怎样点?为什么?(提示:可多找几位同学说说。)③对于错题,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
④评议板书和正确率,全对的打100分,书写好的画小红旗。⑤对照堂上答案,同桌互改,有错误的订正。
3、强化练习用竖式计算。
0.04×4 0.12×3 2.6×8 1.6×2 3.12×3 9.5×5
六、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呢?老师来验收了。(抽学生说,学生说对,教师不必重复。)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书面干净整齐!
作业:教材第7页练习一的第3题。
八、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1)可以将小数转化为整数进行计算。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小数乘整数(2)
教学内容:
教材第3页的例2及下面的“做一做”,练习一的1、2题。
学习目标:
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教具:
多媒体课件或者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乘整数(2)”。(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师:那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课件或小黑板,生齐读)
过渡:要想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靠同学们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出示课件或小黑板,抽生读)
认真看课本第3页的例2,看图、看文字,重点看例2中“0.72×5”的算理和竖式的写法。思考: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有什么不同?
4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题相类似的题。
四、先学
过渡:现在自学竞赛开始,比一比看谁看书最认真,坐姿最端正,自学效果最好。
1.看一看
生看书自学,师观察督促学生紧张自学。(教师在巡视过程中不宜辅导学生。)
2.做一做:(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1、2题。)
过渡:看完的同学请举手。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自学的效果怎么样? 有信心挑战吗?
(1)抽两名后进生上台板演,(每生做一题)其余学生两题都做,写在书上。(时间是3分钟)(要求:板演的同学把字写得大一些,书写规范,下面的同学注意坐姿和握笔姿势。)
(2)生独立完成,师在巡视过程中收集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以备后教。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确保全部都做完后)观察堂上板演的内容,有不同答案的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更正。(提示:用彩色粉笔把出错的部分划掉,再在旁边更正,保留原有答案。)过渡:到底对不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
2、讨论(议一议)(1)评议第1题。
①认为对的请举手?启发学生回答,将“0.7×4”转化为什么来计算 ?(7×4)
②小数点该怎样点?为什么?(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因为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相同。)③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提示:可多找几位同学说说,讲解“2.5×6”时方法同上。)师生小结: 1.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2.小数乘整数的积的位数与因数中的小数位数相同。
3.小数乘法中积的末尾的0可以去掉,而整数乘法中积的末尾的0不能去掉。
(2)评议第2题。
①把“2.05×4”转化为什么来计算?(转化为205×4来计算)这个算式的积会怎样变化呢?(扩大了100倍),要得到原来的积,必须怎么办?(还要把乘出来的积在缩小100倍)。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的零可以去掉。
②后面两题对就过,不对就说错在哪里,应该怎样解决。(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全对的打100分,书写好的画小红旗。(4)对照堂上答案,同桌互改,有错的订正。(5)师生共同总结小数乘整数的法则。师板书:
1.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2.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3.小数乘法中积的末尾的0可以去掉。
3、拓展练习
在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或活动中,小红捐款12.5元,小霞的捐款数比小红多4倍。小红和小霞共向灾区捐款多少元?
六、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呢?(抽学生说,学生说对,教师不必重复。)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书面干净整齐!
1、作业:教材第7页练习一的第1题。
2、练习:教材第7页练习一的第2题。(写在书上)
八、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2)
1、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2、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3、小数乘法中积的末尾的0可以去掉。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小数乘小数(1)教学内容:
教材第4页的例3及下面的“做一做”,练习一的第4题。学习目标:
1、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并掌握竖式写法。
2、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教具: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小数乘小数(1)”。(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课件或小黑板,抽生读。)过渡:要想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靠同学们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出示课件或小黑板,师读。)
认真看课本第4页的例3,看图、看文字,重点看小数竖式的计算方法和方框里的“转化”过程。思考: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5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题相类似的题。
四、先学
过渡:现在自学竞赛开始,比谁自学后能做对检测题。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名学生都在紧张的自学。(教师在巡视过程中不宜辅导学生)。
2、做一做 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大家。
(1)抽三名同学(后进生)上堂板演,其余的同学都做在练习本上。(时间3分钟)(要求:板演的同学把字写得大一些,书写规范,下面的同学注意坐姿和握笔姿势。)
(2)生独立完成,师在巡视过程中收集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以备后教。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确保全部都做完后)观察堂上板演的内容,有不同答案的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更正。(提示:用彩色粉笔把出错的部分划掉,再在旁边更正,保留原有答案。)
2、讨论(议一议)过渡:请同桌交换,我们一起看堂上同学做的。
(1)评议6.7×0.3,师:认为对的请举手?并追问:在计算过程中你把因数6.7和0.3转化为什么?(67和3)这两个因数是怎样变化的呢?(两
个因数都扩大了10倍)所乘的积有什么变化呢?(积扩大了100倍)要想得到原来的积,应该怎么办呢?(再把积缩小100倍)(2)评议2.4×6.2和0.56×0.04(方法同上)
(3)对于错题让学生分析错因,并让学生说出每一步的思考过程。提问;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师板书: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
(4)评议准确率、板书。(看一看,今天谁得了100分,再看黑板上同学的板书,谁写的字更漂亮些,我们把红旗送给他。)
(5)同桌互改、调查学情。(全对的同学是好样的,没有做对的同学也不要灰心,只要你努力学习,也一定能得100分,加油!)
3、强化练习。
(1)不用计算,说出下面各题的积有几位小数。
45.9×3.5 1.23×96.2 654.2×0.258 157.203×8.5 9.26×9.32 7.802×2.65(2)列竖式计算。
6.7×3.25 32.5×9.3 2.56×8.32 0.37×2.9 0.56×0.08 0.18×2.45
六、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说对,不必重复)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书面干净整齐!
作业:教材第7页练习一的第4题。
补充练习: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0.34千米/秒。聪聪看见远处的闪电后,经过5秒听到了雷声,闪电的地方离聪聪有多远?
八、板书设计
小数乘小数(1)
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小数乘小数(2)
教学内容:
教材第5页的例4及下面的“做一做”。练习一的第5--7题。
学习目标:
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会在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在积的前面补0。
教具: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小数乘小数(2)”。(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师:那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生齐读)
过渡:要想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靠同学们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出示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师读)
认真看课本第5页的例4,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底色部分的内容。思考:小数乘小数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
5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题相类似的题。
四、先学
过渡:现在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最认真,坐姿最端正,自学效果最好。
1、看一看
生看书自学,师观察督促学生紧张自学。(教师在巡视过程中不宜辅导学生)。
2、做一做
过渡:看完的同学请举手。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自学的效果怎么样? 有信心挑战吗?
(1)师抽三名后进生上台板演第5页做一做,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写。(时间3分钟)(要求:字体工整,板演的同学把字写大一些,注意坐姿和握笔姿势。)
(2)生独立完成,师在巡视过程中收集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以备后教。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确保全部都做完后)观察堂上板演的内容,有不同答案的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更正。(提示:用彩色粉笔把出错的部分划掉,再在旁边更正,保留原有答案。)
2、讨论(议一议)
过渡:下面我们共同来看一看板演的同学写的对不对,比一比,看谁观察的最仔细。
师:认为对的请举手?并追问:(1)小数乘小数时,首先我们应该怎样想?(把两个因数的小数点都去掉,使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2)当把因数的小数点去掉,两个因数都扩大了一定的倍数,那乘出来的积发生了什么变化?(两个因数都扩大了一定的倍数,乘出来的积也扩大了两个因数扩大的倍数的积。)
(3)要想得到正确的积该怎么办?(再把扩大后的积缩小一定的倍数。)(4)小数乘小数我们应该怎么算?(师板书:小数乘小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乘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4)评议板书和正确率,全对的打100分,书写好的画小红旗。(5)对照堂上答案,同桌互改,有错误的订正。
3、拓展练习
下面的等式不成立。猜猜看,两个因数的小数点有可能各在什么地方? 73×146=10.658 把所有的可能都写一写!
六、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谁想来说一说呢?(学生说对,教师不必重复。)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语:同学们在这节课中表现的真棒,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1、作业: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6题、第7题。
2、练习: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5题。
八、板书设计
小数乘小数(2)
小数乘小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乘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小数乘小数的验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6页的例5及下面的“做一做”。练习一的第8--12题。学习目标:
1、会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掌握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并会进行正确地验算。教具: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小数乘小数的验算”。(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师:那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抽生读)
过渡:要想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靠同学们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出示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师读)
认真看课本第6页的例5,看图、看文字,重点看“56×1.3”黄底色部分的计算结果对不对。思考:
1、当倍数是小数时,用什么方法计算?
2、怎样验算呢?
5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题相类似的题。
四、先学
过渡:现在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最认真,坐姿最端正,自学效果最好。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师观察督促学生紧张自学,确保每位学生都在认真看书。(教师在巡视过程中不宜辅导学生)。
2、做一做:
过渡:看完的同学请举手。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自学的效果怎么样? 有信心挑战吗?(1)师抽两名后进生上台板演第6页的“做一做”,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写。(时间3分钟)(要求:字体工整,板演的同学把字写大一些,注意坐姿和握笔姿势。)
(2)生独立完成,师在巡视过程中收集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以备后教。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确保全部都做完后)观察堂上板演的内容,有不同答案的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更正。(提示:用彩色粉笔把出错的部分划掉,再在旁边更正,保留原有答案。)
2、讨论(议一议)
过渡:下面我们共同来看一看板演的同学写的对不对,比一比,看谁观察的最仔细。
(1)评议第一小题。
师:认为对的请举手?并追问:为什么?怎样验算呢?(师边问边板书: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和整数乘法的验算方法相同。)
(2)评议第二小题。
师:认为对的请举手?并追问:为什么?怎样验算呢?(可以让学生多说验算的方法,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全对的打100分,书写好的画小红旗。(4)对照堂上答案,同桌互改,有错误的订正。
3、强化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8、9、10题。(写在书上)
六、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是什么呢?谁想来说一说呢?(学生说对,教师不必重复。)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语:同学们在这节课中表现的真棒,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1、作业:教材第9页练习一第11、13、14题,2、练习:教材第9页练习一第12题。(写在书上,要求学生说出积与因数的大小变化的规律)
八、板书设计
小数乘小数的验算 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和整数乘法的验算方法相同。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 积的近似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页的例6及下面的“做一做”,练习二的1---3题。学习目标:
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出积的近似数。教具:
多媒体课件或者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积的近似数”(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找生读)
师: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多媒体课件或者小黑板出示)师: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达到学习目标?(有)要想更好的完成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靠大家认真的自学,下面请看老师为你们准备的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出示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师读)
认真看课本第10页的例6,看图、看文字,重点看“0.049×45”的计算结果和保留一位小数的方法。思考:保留一位小数时,如何求积的近似数呢?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与例题相类似的题。
四、先学
过渡:现在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最认真,坐姿最端正,自学效果最好。
1、看一看:
学生认真看书自学,教师 巡视,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教师巡视过程中不宜辅导学生。)
2、做一做: 过渡:看完的同学请举手。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自学的效果怎么样? 有信心挑战吗?
(1)师抽两名后进生上台板演第10页下面的“做一做”,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写。(时间2分钟)(要求:字体工整,板演的同学把字写大一些,注意坐姿和握笔姿势。)
(2)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同学请举手?(确保全部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果有不同答案的可以举手上台补充或更正。(提示:用彩色粉笔把出错的部分划掉,再在旁边更正,保留原有答案。)
2、讨论(议一议)
过渡语: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看来都认真自学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板演的情况。
(1)评议第一小题。0.8×0.9(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师:认为对的请举手?并追问:怎样保留一位小数呢?(师板书:保留一位小数,看第二位的小数是几,然后采用“四舍五入”法进行取舍。)
(2)评议第二小题。
1.7×0.4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师:认为对的请举手?并追问:怎样保留两位小数呢?(师板书:保留两位小数,看第三位的小数是几,然后采用“四舍五入”法进行取舍。)
师:在取近似数值时,在保留小数的位数里,小数末一位或末几位是0的,能不能去掉?(师板书:在取近似数值时,在保留小数的位数里,小数末一位或末几位是0的,应当保留,不能去掉。)(3)对于错题,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
(4)评议板书和正确率,全对的打100分,书写好的画小红旗。(5)对照堂上答案,同桌互改,有错误的订正。
3、强化练习请用竖式计算。
0.35×5.3≈ 2.86×0.43≈(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六、全课小结
师:当计算的结果需要取近似数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说对,教师不必重复。)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棒,下面就让我们利用本节课所学的新知识来完成今天的作业吧!
1、作业: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2、3题,2、练习: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1题。(写在书上)
八、板书设计
积的近似数
保留一位小数,看第二位的小数是几,然后采用“四舍五入”法进行取舍。
保留两位小数,看第三位的小数是几,然后采用“四舍五入”法进行取舍。在取近似数值时,在保留小数的位数里,小数末一位或末几位是0的,应当保留,不能去掉。
课后反思:
第七课时 连乘、乘加、乘减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页的例7及下面的“做一做”,练习二的5----8题。学习目标:
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会进行正确的计算。教具:
多媒体课件或者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连乘、乘加、乘减”(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抽生读)
师: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多媒体课件或者小黑板出示)过渡: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达到学习目标?(有)要想更好的完成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靠大家认真的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出示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师读)
认真看课本第11页的例7,看图、看文字,重点看“0.9×0.9×100”与“0.81×10﹢81”的运算顺序。思考: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与例题相类似的题。
四、先学
过渡:现在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最认真,坐姿最端正,自学效果最好。
1、看一看:
学生认真看书自学,教师 巡视,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教师巡视过程中不宜辅导学生。)
2、做一做:
过渡:看完的同学请举手。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自学的效果怎么样? 有信心挑战吗?
(1)师抽两名后进生上台板演第11页下面的“做一做”,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写。(时间3分钟)(要求:字体工整,板演的同学把字写大一些,注意坐姿和握笔姿势。)
(2)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同学请举手?(确保全部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果有不同答案的可以举手上台补充或更正。(提示:用彩色粉笔把出错的部分划掉,再在旁边更正,保留原有答案。)
2、讨论(议一议)
过渡: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看来都认真自学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板演的情况。
(1)评议第一小题。
72×0.81﹢10.4 师:认为对的请举手?并追问:它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呢?(2)同理评议第二小题。
(3)师生共同总结小数的四则运算顺序。(师板书:小数连乘与整数连乘运算顺序一样,没有括号时,从左往右依次运算。如果是小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也和整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要先算乘,再算加、减。)
(4)评议板书和正确率,对于错题,让学生说出错误的原因。全对的打100分,书写好的画小红旗。(5)对照堂上答案,同桌互改,有错的订正。
3、强化练习
完成练习二的第7题。(写在练习本上)
六、全课小结
师:小数的四则运算顺序是什么呢?(学生说对,教师不必重复。)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棒,下面就让我们利用本节课所学的新知识来完成今天的作业吧!
1、作业:教材第13、14页练习二第5、6题,2、练习: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8题。(写在书上)
八、板书设计
连乘、乘加、乘减
小数连乘与整数连乘运算顺序一样,没有括号时,从左往右依次运算。如果是小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也和整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要先算乘,再算加、减。
课后反思:
第八课时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的例8及下面的“做一做”,练习二的第4、9----12题。学习目标:
会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教具:
多媒体课件或者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生读)
师: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多媒体课件或者小黑板出示)过渡: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达到学习目标?(有)要想更好的完成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靠大家认真的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出示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师读)认真看课本第12页的例8及上面的内容并填空,重点看红底色的这一步。思考:它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为什么?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与例题相类似的题。
四、先学
过渡:现在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最认真,坐姿最端正,自学效果最好。
1、看一看:
学生认真看书自学,教师 巡视,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教师巡视过程中不宜辅导学生。)
2、做一做:
过渡:看完的同学请举手。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自学的效果怎么样? 有信心挑战吗?
(1)师抽两名后进生上台板演第12页下面的“做一做”,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写。(时间3分钟)(要求:字体工整,板演的同学把字写大一些,注意坐姿和握笔姿势。)
(2)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同学请举手?(确保全部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果有不同答案的可以举手上台补充或更正。(提示:用彩色粉笔把出错的部分划掉,再在旁边更正,保留原有答案。)
2、讨论(议一议)
过渡语: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看来都认真自学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板演的情况。
(1)先看这两道题的第一步,认为对的请举手?并追问:它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为什么?(师板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2)认为结果对的请举手?
(3)对于错题,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
(4)评议板书和正确率,全对的打100分,书写好的画小红旗。(5)对照堂上答案,同桌互改,有错的订正。
3、强化练习
完成练习二的第9、10题。
六、全课小结
师: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有哪些?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吗?(学生说对,教师不必重复。)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师:同学们把所学的知识运用的真棒,下面就让我们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来完成今天的作业吧!
1、作业: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4题,2、练习:教材第15页练习二第11、12题。(写在书上)
八、板书设计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课后反思:
小数乘小数 复习课一
复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截取积的近似值。
2、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小数加减法和乘法,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具: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或答题卡等。复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复习“小数乘小数”。(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复习目标:
过渡语:通过复习我们要达到以下目标请看:(课件或小黑板出示复习目标,抽学生读一读,帮助学生加深印象),记住复习目标了吗?有信心当堂完成复习目标吗?
三、做一做
(一)出示检测要求:要求认真审题,细心做题,书写工整,做题时间10-15分钟。
(二)出示检测题:(每人一份答题卡)
1、用竖式计算。(每小题6分)
×0.12= 2.3× 1.29=(验算)0.40×1 0.3= 0.45 ×0.96=
2、下列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每小题10分)
3.7 ×1.4 ×0.05 72 ×0.81-10.4 1.4× 25+3.45 1.5 ×102 1.25 ×0.7× 0.8 3.14× 5.5+3.14 ×4.5
3、按要求保留小数。(每小题4分)
保留整数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0.387 8.0195 40.9996 129.5769
(三)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督促学生都在认真地做题。
四、议一议(10分钟)
(一)同桌对改。(1-2分钟)
教师出示检测题的完整答案,学生同桌对改,得上分数,然后统计做题情况,对全部做对的要给予表扬。
(二)讨论。(2-8分钟)
1、同桌互相交流,兵教兵,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同桌都不会可以前后四人共同交流。(限时2-3分钟)
过渡:都弄懂的同学请举手,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几道题。
2、看每道题,请做错的同学举手。并让其说出自己错在哪里?应该怎样想或怎样做,为什么?不会说的同学,可以请会的同学讲解,并表扬讲题学生以及鼓励后进生。必要的时候教师可做适当点拨,但不宜过多。(2-3分钟)
3、让学生更正错题。(2-3分钟)
过渡:下面,我们就运用今天复习的知识来做作业。比谁做的课堂作业正确率高、字体又端正。
五、练一练(10-15分钟)(每人一份答题卡)
一、填空题。
1、求4个0.7是多少,加法算式是(),乘法算式是(),用()计算比较简单。2、2.35×0.5 的积是()位小数,如果2.35扩大10倍,要使积不变,必须把0.5改为()。3、4.032 ×0.8的积是()位小数。
4、由7个1,9个0.1和5个0.01组成的数是(),将它精确到十分位是()
5、把3.964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这个小数就()倍。
二、判断题。(5分)1、7.6乘一个小数,积一定小于7.6。()
2、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整数乘法简便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4、0.7 ×0.7的积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约是0.5。()
5、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倍,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
三、应用题。
1、一个长方形小院,长18.8米,宽7.6米。这个小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整数)
2、一只梅花鹿高1.46米,一只长颈鹿的高度是梅花鹿的3.5倍。
⑴长颈鹿有多高?
⑵梅花鹿比长颈鹿矮多少米?
3、学校买白色粉笔和彩色粉笔各25盒,白色粉笔每盒0.48元,彩色粉笔每盒0.72元,学校一共付出多少元?
课后反思:
小数乘小数 复习课二(当堂训练)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小数乘小数测试题
一、填空题(1-4每题 1分, 第5小题 3分, 共 7分)1.7.2×0.63的积里有()位小数.
2.由7个1000,9个0.1和3个0.01组成的数是(). 3.把3.964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倍. 4.8.6×0.72=()×7.2 5.把0.836扩大成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是(),小数点向()移动了()位.
二、口算题(12分)0.7×5= 0.08×1000= 0.1×6.7= 1.6×0.5= 2.5×4= 0.74×0.4= 7.5×3= 3.74×0= 0.8×0.6= 0.05×0.08= 80×1.25= 0.13×7=
三、简算题(每道小题 4分 共 16分)
1、2.4×12.52、9.43×101 3.、3.4×12.5+6.6×12.54、0.125×9.3×0.8
四、计算题((1)-(2)每题 2分,(3)-(4)每题 3分,(5)-(8)每题 4分, 共 26分)1.用竖式计算.
(1)18.25×34=(2)9.35×4.2=(3)15.07×9.8=(4)7.02×0.56=(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得数保留三位小数)2.脱式计算。
(5)81.25×0.6×9.3(6)6.15×3.6+4.83(7)7.98.42×2.5-83.7(8)8.700×0.34×2.9
五、列式计算。(每道小题 5分 共 15分)1.38.62的4.5倍是多少? 2.把7.2与9.5的积扩大30倍,结果是多少? 3.4.25与0.9的差乘以0.8,结果是多少?
六、应用题(每道小题 6分 共 24分)1.一只母鸡平均每天要吃0.3千克饲料,照这样计算5只母鸡一个星期需吃多少千克饲料? 2.菜站运来1.2吨黄瓜,运来的土豆是黄瓜的1.5倍,白菜是土豆的2.3倍.菜站运来白菜多少吨? 3.有一小正方形边长1.5分米,如果用这样的4块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4.新明小学的操场宽45.5米,是长的一半,操场的面积是多少? 考后反思及总结:
第四篇:先学后教教案
先学后教教案
1.窃读记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重点、难点
1、抓住“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展开学习,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句进行深入的理解,体会作者复杂的心情。
2、抓住“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深入学习,明白读书养精神,懂得读书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自学生字新词。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理解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习并掌握课后的生字。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了解作者是怎样窃读和窃读的滋味
三、指导学生自学(一)学习生字,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2、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自学 A、认读生字词。
B、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C、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 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四、指导自学(二)作者是怎样窃读的?
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画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
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3、汇报、交流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
◆根据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还像在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神态和内心是相违背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窃读”,我的心理有种怎样的感受吗
五、指导自学
(三)品读“窃读”的滋味。
a.课件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
c.相机指导朗读。
六、朗读练习, 回归整体,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怕。
出示课文插图,激情: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答)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让我们再次投入地捧起书,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怕”。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是怎样“窃读”以及“窃读”的滋味,请同学们把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再读一读。
2、生自由读文。
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我”窃读。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窃读的原因是什么?
2、交流搜集的读书的名言。
3、给课文分段。
三、合作学习,深入研读,完成目标1、2.1、小组合作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课件显示)。
a.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b.交流课前搜集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汇报交流
3、总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4、诵读句子。
四、回归整体,理清层次,完成目标3.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吗?
2、尝试分段。
五、练习积累,课外拓展
1、自选感兴趣的、欣赏的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并摘抄在作业本上。
2、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附:板书设计
快乐: 吸取智慧
窃读的滋味
吃饭长大(养身体)
换店续读
读书长大(长精神)
惧怕:
喜欢客多 盼天下雨
第五篇:先学后教教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常用词。
2、体会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 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3、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积累文言常用词;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教学方法】文本研习【教学过程】
一、导语。
《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我国史书的新体例——本纪、世家、列传、书、表。本纪——给帝王作传的类别。
世家——给诸侯作传的类别。
列传——给名人作传的类别。
书——典章、书籍。
表——大事年表。
3、历史背景
战国末期,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以秦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秦稍弱。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时,秦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也虎视耽耽,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进攻。这就是蔺相如进行外交斗争取得胜利的客观有利条件,当然,蔺相如的主观努力--利用有利的形势,机智勇敢地进行斗争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展示字词
缪公(mù)避匿(nì)缪贤(miào)汤镬(huò)虽驽(nú)肉袒(tǎn)盆缶(fǒu)案图(àn)可予不(fǒu)渑池(miǎn)诈 佯(yáng)列观
(guàn)
皆靡(mǐ)传舍(zhuàn)甚倨(jù)不怿(yì)衣褐(yì hè)睨柱(nì)
三、学生听读理解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本文写了三个故事,以蔺相如为主,以廉颇为宾,三件事都是突出蔺相如的性格,廉颇后又有传。1—2 节: 廉蔺简介 3—13 节: 完璧归赵。14—16 节: 渑池相会。17—21 节 负荆请罪
四、集中学习1—13节
1、学生对照注释看课文,将注音、部分疑难词语的注释写到原文中。
2、师生共同疏通,明确重点词语。
3、落实文句翻译。
4、品读“完璧归赵”的故事,分析蔺相如如何“使不辱于诸侯”。A、蔺相如出使前初显胆识:“宁许以负秦曲”。B、蔺相如从哪些地方看出秦王“无意偿城”?
秦国不合礼数有三:章台不是接见外臣的场所;美人不是礼待外臣的人员;“左右皆呼万岁”,左右侍从的狂喜不是尊重外臣的礼节。
C、蔺相如发现秦王“无意偿城”后怎么办? 设计智取:璧有瑕,请指示王。说理斗争: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誓死捍卫: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D、秦王“以诈佯为予赵城”后,蔺相如又如何对策? 首先,使出缓兵之计,要秦王斋戒,设九宾礼; 其次,私下派人把璧送回赵国。
E、归璧于赵后,蔺相如又如何对秦王交代的? ①义责秦王
义责秦王朝历来言而无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干脆说明璧已经归赵:“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②坚明约束
以“秦强而赵弱”的事实,说明只要“坚明约束”,“赵立奉璧来”。③表示自己知道有罪:“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④提出希望
提出希望:“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暗示秦王杀使者不是好办法。F、出使结果如何?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两国僵持,进入对立状态。G、概括:写“完璧归赵”,着重表现蔺相如的大智大勇。表现方法:
①直接描写(如写蔺相如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②间接描写(以秦王的声威、秦廷环境气氛来反衬蔺相如的镇定自如,智勇双全及非凡的外交斗争艺术。
5、学生诵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下)【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常用词,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2、《史记》中的小说因素齐备。体会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 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3、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
积累文言常用词;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教学方法】
文本研习【教学过程】
一、集中学习14—16节。
1、学生对照注释,试翻译。
2、师生共同疏通,落实文句翻译。
3、研读、讨论“渑池之会”。
(会前计议:相如主行并从,廉送至境与诀;会上斗争:迫使秦王击破缶,反请咸阳为寿;斗争结果:会上终不胜赵,会后秦不敢动。)
①秦军在打胜仗的情况下为什么主动与赵求和?
在军事上取得胜利的情况下,试图在外交上以势压倒对方,逼迫对方投降,免去或减少动用武力的代价。②秦王怎样侮辱赵王?从哪些字可以看出来?蔺相如是怎样针锋相对的? 酣 “秦王饮酒酣”中的 “酣”字写出秦王的趾高气扬、盛气凌人的神态; 令 “令赵王鼓瑟”中的“令”写出秦王自命高赵王一等,且要写进史册。
寿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蔺相如:斗争
A逼秦击缶首先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其次“前进缶,因跪请秦王”,“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再次“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B扬献秦都秦王一计未成,又提出“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的无理要求,蔺相如针锋相对,以攻为守,提出同样要求:“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咸阳是秦的都城,其价值在赵十五城之上。④“渑池之会”的结果如何? 一是“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二是“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二、集中学习17—21节。
1、学生朗读,翻译。
2、品读讨论:
①廉颇蔺相如之间的矛盾起因是什么?廉颇的心理状态有何变化?是由哪些语言体现出来的? ②蔺相如是怎样处理这一矛盾的?从而显示出蔺相如怎样的性格特征?他们的和好的共同思想基础是什么?
③作者写蔺相如舍人的谏言用意是什么? ④怎样看待廉颇的形象?你喜欢他吗?
3、诵读,增强语感,接受古文化的熏陶。
三、从小说鉴赏的角度分析写作技巧。
从历史著作的特色看,本文突出表现了士阶层的两个杰出人物在特定的历史时代所起的重要的历史作用,而且显示出作为个体的士,怎样在时代中把握机遇,实现自我的价值;而作为文学作品的传记文学,它又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可供写作借鉴: 人物分析
蔺相如的性格特征 1有智谋
A相如从得害观点分析,指出繏缪贤不应逃亡燕国,应向赵王请罪,结果缪贤真的被免罪 B从决定要奉壁及秦和提出宁许以负秦曲的看法,可见他有独特的见解
C当相如看顾出秦王无意偿城时,便以壁有瑕,为借口取回玉,并拖延时间,安排将玉送回赵国 D渑池之会上,相如凭急智 胁秦王击缶地,又以秦献咸阳作为赵的献礼 2勇敢,机智
A他勇于向赵王自荐奉壁出使秦国,并保证能够完成任务
B在秦廷上,相如持壁倚柱而立,又怒斥秦王无礼也无意偿城,并表示与壁玉同归于尽.C璧玉送回赼国,相如一人独对秦王,以不卑不亢的言辞,视死如归
D渑池会上,相如以死胁近秦王击岳,当秦臣杀他时,相如张目叱之,吓退他们,表现出胆色过人 3爱国,忠心
A两次以死相胁,甘心为国牺牲性命
B深 明大义,以国家的前途为重,私人人恩怨为轻,爱国忘私 廉颇的性格
1鲁莽善妒,心胸狭窄
只知自已立下很多战功,看顾不到蔺相如在外交上的成就,因此不服蔺相如地位高于自扬言要侮辱相如,完全没考虑国家安危,狂妄自大胸襟狭窄。2善于谋略,在渑池,之会,一事中,献良计以防秦国挟持赵王,并且,作出軍事部署,使秦国不敢轻举妄动 3勇于改过,当知道 蔺相如以国为重的用意后,深为感动,立即耳负荆请罪,表现出勇天认错的精祌 秦昭王的性格
1贪婪狡诈,性喜侵略,他恃着自已国力强大,逼 使赵国献璧,根本没有用城交换的诚意,两次攻打赵国,杀伤过万,都显示他的狡诈及侵 略野心 2重利忘义,手段圆滑,他受相如愚弄,但考虑到杀相如亦终不能得璧,反将与赵交恶,所以完成礼节,送相如返国,凡事着重,利益
刻画人物方法
1、选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形象。(三个故事,集中、凝练、鲜明)。
2、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如完璧归赵,秦求赵璧又不予之城,秦强而赵弱,矛盾陡起,蔺相如分析了形势,并入秦请完璧归赵,情节已趋缓和。秦廷受欺,相如睨柱,又紧张,秦王答应相如的要求,又趋缓和,相如欺秦王,几被处死,情节紧张,秦王终于毕礼而归之,不再索璧,又趋缓和,相如因功拜上大夫。秦因璧事攻赵,又紧张,为和好,引出渑池会,归国拜上卿,廉颇与之争位的矛盾。)
3、以富有代表性的细节刻画人物。
4、用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人物。
5、悬念、虚实映衬等技巧在本文体现突出。细节描写 语言 刻画人物
动作 矛盾冲突 廉——秦(璧 会)廉——蔺
四、归纳整理本文的语言现象,进一步进行考点知识梳理。
1、通假字
⑪可与不:不,通“否”。
⑫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
⑬拜书送于庭:庭,通“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⑭如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⑮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⑯唯大王与群臣孰计义之:孰,通“熟”,仔细。
2、一词多义
⑪负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⑤谦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⑫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⑬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掉转)⑭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的)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⑮幸①而君幸赦臣(幸好,侥幸)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⑯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么仇也--因为
3、古今异义
⑪拜为上卿--拜,授予官职
⑫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患,忧虑,担心
⑬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⑭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离开;亲戚,近亲及姻亲.
⑮请指示王--指示,指给……看
⑯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上前进献 ⑰宣言曰:事见相职必辱之--宣言,扬言,到处说
⑱布衣之交--布衣,平民
4、词类活用
⑪名词作动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③乃使从者衣褐--衣,穿
⑫名词作状语①而相如庭斥之-廷,在朝廷上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从小路
⑬使动用法①完璧归赵-完,使……完整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③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④毕礼而归之-归,使……回去
⑭意动用法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5、文言句式
⑪判断句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③我为赵将 ⑫被动句①而君幸于赵王.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⑬倒装句①宾语前置:何以知之.②定语后置:求人可使报秦者③介宾短语后置:拜送书于廷
五、布置作业。张衡传》教案1
目的】
1.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2.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3.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 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重点难点】
1.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文言词句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运用
3.文史、文化常识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三)学生对照注释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自读作业(除翻译外,可直接做在书上):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衡少善属文()
②不好交接俗人()③累召不应()
④五载复还()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a.游于三辅()b.虽才高于世()
c.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②a.因入京师,观太学()b.„„作《二京赋》,因以讽谏()c.伺者因此觉知()
③a.公车特征拜郎中()b.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④a.精思傅会,十年乃成()b.以精铜铸成()3.“思考和练习”一
4.翻译句子,指出各句包含的语法现象 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②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③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④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四)讨论自读疑难问题
(五)同桌互相批改自读作业 自读作业参考答案:
1.①sh4o ②h4o ③l7i ④z3i 2.①于,介词a.表处所,在;b.表比较;c.表范围,在„„方面; ②因,介词a.趁(机会);b.通过、藉;c.因为; ③a.召,动词;b.征象,证据,名词 ④a.精心,形容词;b.纯,形容词 3.(略)
4.①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他)却不去应荐,多次被公府征召,(他)也没有去就任——“举”、“辟”为被动用法,“不行”、“不就”省略主语“他”,即张衡“连辟公府”是“连辟于公府”,省略“于”②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才能奇特,累次召请(他),(他)没有应召——“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省略“召”的宾语和“不应”的主语(即兼语)“其”③用篆字山、龟、鸟、兽等图案雕饰——状语后置④自从有书典记录以来,不曾有过这样的事——“所记”,“所”动词、组成名词性结构“未之有”即“未有之”,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六)根据自读作业情况,对以上语法现象进行小结
(七)自读、理解“思考和练习”
(八)检查自读理解情况提问:
1.张衡的高尚品德是什么?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何以见得“才高于世”?其“从容淡静”又表现在哪里? 2.张衡最杰出的贡献是什么?课文重点记叙的内容是什么? 3.课文的语言质朴简练,你是怎样体会的?
明确:张衡的高尚品德表现在:(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写作上“精思傅会”,科学上“致思”“研核”,孜孜不倦,贡献卓越;(2)“从容淡静”,不慕世俗的虚荣,“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累召不应”,“不慕当世”;(3)品行端正,忧国忧民,作《二京赋》讽谏王侯,整治法度收禽奸党 张衡“才”高于世,表现在:
一、“善属文”,作《二京赋》;
二、“善机巧”,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
三、“善术学”,著《灵宪》、《算罔论》;
四、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断,不畏权贵,称为政理
张衡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伟大学者他最杰出的贡献是研制成功史无前例的候风地动仪课文重点记叙的是张衡在自然科学方面的伟大贡献,因而对候风地动仪作了详细的介绍
课文语言质朴简练如“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短短二十三字,就写出了张衡的学历、水平和特长“„„不行,„„不就,„„不应”充分表现了张衡不慕名利的品德“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节奏感很强的语言,表现了张衡的态度果断,措施得力
(九)翻译课文第4自然段 着重介绍张衡制作的候风地动仪
①制作时间和仪器名称
②仪器的材料、大小、形状、雕饰从外形介绍入手,给人总体印象
③仪器的机关构造说明内部主要部件和外面八龙的作用
④觉知地震的道理,从内外结合上说明动仪的作用
⑤仪器的效果:灵验如神,用实验证明地动仪的灵验和准确由“怪”到“服”,形象地反映出人们对这新仪器的认识过程
⑥仪器正式投入使用
此段像一篇小型的说明文,从制作时间、名称、外形、内部构造、功能、效果和应用等方 面,对候风地动仪作了介绍,说明详而不杂,有条不紊,形象具体,以致可以根据这个说明来 复制候风地动仪
(十)小结 小结:
二、结构提纲:
1.介绍张衡的品格和卓越的文学才能(1自然段)
2.介绍张衡辉煌的科学成就(24)
(1)、张衡的潜心科研(2)、张衡的不慕名利(3)、张衡的重大发明
3.介绍张衡杰出的政治才干(5自然段)
三、性格特征:
1.从容淡静,不慕当世不行、不就、不应
做官后,哪怕“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也无所谓,他还“不好交接俗人”,不满当时“王侯以下”的“逾侈”风气,经过十年苦思而写成《二京赋》以讽谏当世一任河间相,立即“治威严,整法度”,对奸党“一时收禽”这些都反映了他的“从容淡静,不慕当世”的品德
2.“无骄尚之情”
年少时“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才高于世”,这些都反映他不尚虚浮而谦逊朴实的品德只有这样,他才能把主要精力用于科研,获得象“候风地动仪”那样大的成果 苏武传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班固和《汉书》的相关知识。
2、朗读断句,讲述课文故事梗概。
3、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翻译文句。
4、学习苏武的英雄气概,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法指导:
1、朗读课文,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
2、概括整理:作者作品,内容要点,知识归类。
3、合作学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准确翻译文句。
4、思考探讨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堂:
1.作者简介: 班固(32—92),我国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幼年即聪慧好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后来继承父志,在父未完成的《史记后传》基础上撰写《汉书》。因被人诬告私改国史而被捕人狱。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完成《汉书》写作。
三、朗读课文,熟悉内容。鉴于学生的文言文朗读能力较弱,课堂自读或教读非常必要。朗读中重点注意把握:
1、校正字音
①稍迁至栘中厩(jiù)监; ②数(shuò)通使相窥(kuī)观;
③以状语(yù)武; ④既至匈奴,置币遗(wèi)单于;
⑤后随浞野侯没(mò)胡中; ⑥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yānzhī)归汉;
⑦置煴(yūn)火,覆武其上(注:课本注音“yún”有误。煴,有二音,读yūn意为“微火”,读yùn意同“熨”); ⑧拥众数万,马畜(chù)弥山; ⑨故使陵来说(shuì)足下; ⑩何以汝为(wéi)见;⑾子卿尚复谁为(wèi)乎。
1.学生标出课文结构层次,指出划分层次的依据。
2.同桌间讨论,概括层次意。
『板书』
↗㈠(1-2)苏武身世,出使背景
苏 ︳
1、(3-4)扣留自杀——义不受辱
武 ︳㈡ 备受艰辛
2、(5)恐吓——威武不屈 利诱——富贵不淫
传 ︳ 坚守气节
3、(6)逼迫——贫贱不移
︳
4、(7-8)劝降——私情不动
↘㈢(9-10)匈汉和亲,苏武得返
本文作者采用写人物传记经常运用的纵式结构来组织文章,以顺叙为主,还运用插叙,依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脉络清晰,故事完整。
六、课后同桌间可以分角色朗读课文,以便把握人物形象。
第 二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同桌二人,借助字词典、课文下注释、《第二课堂(导读)》,解决文言字词句。两人边读边注释边翻译,互相纠正,弄不清的地方问老师。
重点提示:
1、通假字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⑤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⑥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⑦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⑧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⑨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霑,通“沾”;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⑩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2、古今异义
①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古义:拿着;今义:料理、筹划)
②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③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④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⑤独有女弟二人
(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⑥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⑦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⑧稍迁至栘中厩监
(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⑨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⑩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3、一词多义
重点掌握:当、发、状、辞、及、所、语、因、亡、谢、除(注意总结回顾以前学过的内容)
4、词类活用
A、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屈节辱命(屈、辱,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屈,使……辱)
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B、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C、名词活用等
(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 :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5)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抬)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5.特殊句式:
A、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汉者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汝为见(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装句,正常语序“以何见汝为”)
(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介宾倒装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6)信义安所见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信义见安所乎”)
(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亡罪夷灭者大臣数十家 ”)
B、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2)非汉所望也。(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C、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二、教师走近学生身边,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