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本教案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课前任务:
学生:自己看书完成预习题卡。
教师:把学生在预习题中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哪些同学哪道题出现了错误,把名字记下来。
一、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会用量角器量角,会正确读出所量角的度数。
二、预习题卡
三、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是角的度量(板书课题),课前我们都预习了,你觉得你学会了吗? 第二个环节:小组合作,解决疑问
同学们做的预习老师都看过了,有的同学有错误,有的同学还有一些疑问,有错误的,不会的知识一会儿可以请教其他同学,不但要把错误改过来,还要真正地弄明白。组长同学注意,如果你们组的哪个同学有不会的,希望你能耐心的给他讲一讲,让他真正弄明白,千万别把问题留到检测里。
教师巡视,深入到每一组里,听听组长讲得明白不明白;解答学生的疑问。
第三个环节: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你们的问题都解决了吗?还有其他问题吗?课前,老师把同学们预习题里的一些共性问题都拍了下来,我们一起看看,错在哪里了。
(1)点对点,线对边,再看角的另一边。
看一个角是多少度,主要要看角开口的方向,及量角器上所对的零度刻度线的位置,分析选择内圈还是外圈的度数读出。
(2)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系。
(3)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是多少度,要先看钟面上一个大格是多少度,然后再计算。第四个环节:当堂检测。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是一节操作性比较强的课,通过教学要让学生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技能,根据小学生动作协调性不强、对角的抽象思维不够深刻、空间想象能力不高的特点,学会动手式的读成为这一节课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核心。在学生自学认识量角器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量角,通过使用量角器进一步认识量角器,通过小组交流汇报量得的角度,在不断调整提高测量精确度中引导学生感悟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意识。
通过本节课教学,我觉得今后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要讲求针对性、提高性和巩固性,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在找共性问题,交流部分,学生生提出“什么时候读量角器内、外圈上的数字?”时,我没有抓住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机遇,而把问题留到后面找30°、45°、60°、90°、120°的角时解决,这样处理不够恰当,如果马上引导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就能顺利解决区分量角时从哪一边的0°刻度线读起的教学难点,而不要留到下一个教学环节。
(二)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显性目标,还应关注隐性目标,注意数学思想,数学思考,数学文化素养的培养。度量角的方法并不是只有使用量角器一种,本课的开始还应该增加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度量角,以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三)课堂教学要灵动有效。面对课堂生成要灵活处理,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不要怕学生提出的问题会打乱你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程序。
《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课前任务:
学生:自己看书完成预习题卡。
教师:把学生在预习题中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哪些同学哪道题出现了错误,把名字记下来。
一、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商的最高位的书写位置,明白个位商0的道理。
二、预习题卡
三、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是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板书课题),课前我们都预习了,你觉得你学会了吗? 第二个环节:小组合作,解决疑问
同学们做的预习老师都看过了,有的同学有错误,有的同学还有一些疑问,有错误的,不会的知识一会儿可以请教其他同学,不但要把错误改过来,还要真正地弄明白。组长同学注意,如果你们组的哪个同学有不会的,希望你能耐心的给他讲一讲,让他真正弄明白,千万别把问题留到检测里。
教师巡视,深入到每一组里,听听组长讲得明白不明白;解答学生的疑问。
第三个环节: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你们的问题都解决了吗?还有其他问题吗?课前,老师把同学们预习题里的一些共性问题都拍了下来,我们一起看看,错在哪里了。
相同的道理我们看第2小题。(2)当商不够商1的时候怎么办?
第四个环节:当堂检测。
反思:
第一:大胆、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这节课中,由于自己过于“一板一眼”地使用教材,致使学生有好的试商、调商的方法,而没有及时地让学生展示、总结。从这一节课的教学中,使我意识到,教材只是一个教学工具,应该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实际,灵活的使用教材,可以在某些内容上进行适当的增、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感觉本节课的容量较大,我们采用先学后教来进行,让学生充分的尝试,经过探究,总结出几种试商的方法。这样再经过练习巩固几种方法,掌握方法,在巩固中选择最优的方法。
第二:为学生的发展创造环境,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
学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师给多大空间,学生的发展空间可能就有多大。因此,课堂上教师应该为学生多创造一些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学生展示自我个性、有利于学生交流的环境。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舞台上尽情展示自我,吸取他人的精华,获取知识。例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完全可以创设让学生自己探究的环境,通过生生交流、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几种试商的方法,参与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学生获得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到的,而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这样的知识又怎么能轻易忘记呢?所以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多么重要。感觉本节课我还没有充分的放手给学生,当学生出现了问题时,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契机,而是着急的站出来,给学生的空间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要深钻研,勤动脑,为学生更好的服务
针对出现的问题,我和我们组的老师进行研讨,分析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1、强化口算。
新课标提出要重视口算,由此可见,加强口算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要落实在平时的每节课中。“磨刀不误砍柴功”,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每天花上3分钟进行几组口算练习是必要的,只要坚持,相信学生的口算能力就会明显提高。
2、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一方面,为学生计算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创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另一方面,学生已经有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基础,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让学生亲身经历笔算除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加深对算理理解。
3、适当增加关于计算的训练量。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计算训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设计
课前任务:
学生:自己看书完成预习题卡。
教师:把学生在预习题中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哪些同学哪道题出现了错误,把名字记下来。
一、教学重难点:
理解梯形的分类、概念及特征。画出梯形的高。
二、预习题卡
三、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是梯形(板书课题),课前我们都预习了,你觉得你学会了吗? 第二个环节:小组合作,解决疑问
同学们做的预习老师都看过了,有的同学有错误,有的同学还有一些疑问,有错误的,不会的知识一会儿可以请教其他同学,不但要把错误改过来,还要真正地弄明白。组长同学注意,如果你们组的哪个同学有不会的,希望你能耐心的给他讲一讲,让他真正弄明白,千万别把问题留到检测里。
教师巡视,深入到每一组里,听听组长讲得明白不明白;解答学生的疑问。
第三个环节: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你们的问题都解决了吗?还有其他问题吗?课前,老师把同学们预习题里的一些共性问题都拍了下来,我们一起看看,错在哪里了。
1、梯形的高只有一条吗?
不是的,梯形的高有无数条。我们所做的连接梯形上下底的垂直线段都是梯形的高。
2、怎么区分梯形的上下底。第四个环节:当堂检测。
反思:
合作学习是为了完成共同任务,通过有效的沟通、交流,使大家在比较中反省自己的不足,吸收别人的长处,获得深入的启发,发挥自己的潜能,共同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每个都要为此作出贡献,从这个意义上,个体学习是合作有效开展的前提。石本无光,相击而发出光,对于一个个体来说,个人的思维是有局限的,但是在独立基础上合作交流,通过思维的碰撞,相互启发,启迪智慧,不断开拓创新。据国外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长期跟踪调查,结果得到:通过讲授法教学,若干年后还保留的知识占5%,而通过合作交流学习获得的知识,若干年后还保留50%。与讲授法相比,整整提高了10倍,这是一个惊人的数据,在上面的两个案例的对比教学中,我们看到,合作交流的优势不仅仅停留在知识量的保留上。
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再通过团体成员间交流,表达自己的意见,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大纲中指出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的开放题,给学生提供探索契机,这里教师就设计了一道操作题,让学生剪一个等腰梯形,将操作和思维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外部操作过程中,对知识加以内化,由动作思维过渡到具体思维。同时又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突发灵感,产生创新,这就出现了对折剪一刀的壮举。虽然教法一也让学生进行了操作,但学生是无意识的操作,增加的只是技能。而教法二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体验发现的乐趣这种体验来自个体探究对好奇心的满足,操作对动手欲的满足,发现对求知欲的满足。
《优化—沏茶问题》教学设计
课前任务:
学生:自己看书完成预习题卡。
教师:把学生在预习题中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哪些同学哪道题出现了错误,把名字记下来。
一、教学重难点:
重点:尝试合理安排时间的过程,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难点: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二、预习题卡
三、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是沏茶问题(板书课题),课前我们都预习了,你觉得你学会了吗? 第二个环节:小组合作,解决疑问
同学们做的预习老师都看过了,有的同学有错误,有的同学还有一些疑问,有错误的,不会的知识一会儿可以请教其他同学,不但要把错误改过来,还要真正地弄明白。组长同学注意,如果你们组的哪个同学有不会的,希望你能耐心的给他讲一讲,让他真正弄明白,千万别把问题留到检测里。
教师巡视,深入到每一组里,听听组长讲得明白不明白;解答学生的疑问。
第三个环节: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你们的问题都解决了吗?还有其他问题吗?课前,老师把同学们预习题里的一些共性问题都拍了下来,我们一起看看,错在哪里了。
1、沏茶的顺序是怎样的才能尽快让客人喝到茶?
2、哪些工作可以同时做?
3、设计方案,流程图需要有什么。主要事件,所需时间 第四个环节:当堂检测。
反思:
四年级数学上册的《数学广角》安排了“沏茶”“烙饼”、、两个例题,通过日常生活中简单的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标准》指出:“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课堂上,教师应尽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 从中获得数学学习成功的体验。在教学中我渗透了一下理念:
1、解放学生的手,让学生操作实践 《课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本节课我设计了预习题卡,再让学生在交流探索中查漏补缺。这一环节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来,在操作中感知,在实践中升华。
2、解放学生的口,让学生畅所欲言
上课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展示、再全班交流,这一环节实现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它既是生生之间的互动也是师生之间的互动。通过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形成条理化,规律化的知识结构。
第二篇:生本教案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5.6自然段。
2.通过入情入境朗读、抓空白想象、抓关键词句品位,感受海伦·凯勒的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3.阅读海伦·凯勒的名言、资料以及其他身残志坚人物的故事和名言,深入领会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4.初步了解“引号”的用法。
教学重点:
走进海伦的内心世界,体验海伦的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接受一次思想上的洗礼,学会如何学习,如何面对生活。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谈谈自己当一回“盲人”的感受。
二、课文感悟:读了课文,你认为海伦.凯勒是个怎样的人?
三、交流有关海伦.凯勒的名言或资料。
四、拓展知识:你还知道哪些身残志坚人物的故事?
五、总结
第三篇:生本语文教案举例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1
1.学习作者生动贴切地描写人物形象的语言技巧。2.通过阅读品味语言内涵、领悟作者的言外之意。3.理解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敬仰之情。
语言技巧及作者对老师的情感
领悟作者对老师的情感
1.阅读法、2.讨论法、3.质疑问答法、4.讲授法
一、前置作业
1、阅读课文对照注解学习理解和掌握的词语.2、文中刻画的老师怎样的形象?
3、你喜欢文中的老师吗?
4、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这样刻画有什么好处?
5、阅读后你最喜欢的地方是什么?
6、阅读后你最讨厌的地方是什么?
7、从写作的角度看先生的观点是什么?
8、从阅读的角度看先生的观点是什么?
9、学习后对今天的阅读和写作有什么启发?
二、课堂活动
1、复习提问、导入
2、小组汇报/学生成果展示
① 按前置作业内容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② 根据学生汇报、展示情况归纳表现突出的人或要点 ③ 结合突出问题展开讨论、质疑
3、堂上讨论、质疑
① 归纳讨论要点 ② 提炼突出问题 ③ 找到疑难问题 ④ 讨论热点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⑤ 学生提出问题
写作练习:对你所熟悉的人物进行形象刻画
4、教师示范、指导、点评
① 点评各组或个人学习成果 ② 讲解要点:
1)人物形象刻画方法——先抑后扬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让学生找到重点段落分析
2)语言特点:简洁朴实中透着耐人寻味的隽永,幽默风趣中含蓄蕴藉的深情。
让学生找到有关段落分析体会这一特点
③讲解难点:
1)对阅读的启发
从写作角度看,须懂得“割爱”的道理,让文字精练,内涵丰厚。
2)对写作的启发
从阅读角度看,则须懂得品味语言内涵,发掘作者浓缩再文字中的感情或道理。同时,品味文章语言要立足于全文的整体把握,还要善于领悟作者的言外之意
④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5、拓展练习
① 阅读鲁迅的《藤野先生》与本文进行对比 ② 结合自己对老师的情感,谈如何尊敬老师
1、练习对人物的形象刻画
2、体会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3、对比练习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2 1.学习作者生动贴切地描写人物形象的语言技巧。
2.通过阅读品味语言内涵、领悟作者的言外之意。
3.理解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敬仰之情。
语言技巧及作者对老师的情感
领悟作者对老师的情感
1.阅读法、2.讨论法、3.质疑问答法、4.讲授法
一、前置作业
1、P75基礎練習一.2、P75基礎練習二
3、你喜欢什么樣的老師老师?
4、現在的老師和文中的老師有區別嗎?如果有區別在哪里?
5、完成p75思考討論一、二、三、四
6、閱讀魯迅的《藤野先生》進行對比練習
7、阅读后你最喜欢的地方是什么?
8、阅读后你最讨厌的地方是什么?
二、课堂活动
1、复习提问、导入
2、小组汇报/学生成果展示
① 按前置作业内容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② 根据学生汇报、展示情况归纳表现突出的人或要点 ③ 结合突出问题展开讨论、质疑
3、堂上讨论、质疑
① 归纳讨论要点 ② 提炼突出问题 ③ 找到疑难问题 ④ 讨论热点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⑤ 学生提出问题
4、教师示范、指导、点评
① 点评各组或个人学习成果 ② 讲解要点:
1)有關句子的言外之意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让学生找到重点段落分析,分析不準確的老師明確
2)從學過的課文找先抑后揚的寫法,體會著一些發的作用。
让学生回憶所學課文分析体会这一特点 老师明确:《丑石》、,《母雞》。這種寫法,符合認識過程,也利于興起感情的波瀾,使所要“揚”的方面更加突出。
③讲解难点:
1)p75思考討論二
一是當局輕視過問課,二是徐先生教學非常認真(結合當前學生不重視語文學習的情況)2)p75思考討論三 3)p75思考討論四
④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5、拓展练习
《藤野先生》与本文进行对比
1)主題: 2)材料: 3)結構: 4)語言:
1、閱讀能力的提高
2、分析能力的提高
3、體驗師生情感
4、阅读《幸福的计算法》
练习冊
第四篇:生本交流材料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周村区北郊镇南营小学 周艳
我很荣幸接触到了“生本教育”这一理念,随后,我们学校成为了生本教育实验学校,初步感受了生本课,后来通过看观摩课、集体学习、个人阅读生本教育的书籍、上网查找资料,和其他老师一起开始学着上“生本课”,现结合自己的实践,简单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认识生本教育:
郭思乐教授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这一理论最根本的出发点就在于把学习还给孩子,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并由此产生了学习的主动性。生本教育操作的基本步骤是:首先,由老师布置前置性作业,由学生自己先学,然后将自己学习的成果拿到课堂的小组内部进行交流,第三步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交流,最后再由学生进行总结。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说得口干舌燥,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几分钟形式化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二、生本教育带来的变化: 首先,老师的角色得到了变化
教师将不再只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健康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考虑到教学内容与时间的关系,教师往往只关注教学内容与教学任务的按时完成,而忽视了学生的课堂活动细节;由于受到升学指标的压力,教师往往只关注中等及以上学生的学习,忽视少数“差生”的发展
其次,在对待师生关系上,要学会尊重、赞赏。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以下六种学生:①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②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③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④尊重有过错的学生;⑤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⑥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在对待教学关系上,要学会帮助、引导。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自得学习,让课堂真正“动”起来。在作业布置上,应向一些研究性、分析型的题目倾斜,增加学生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我们不仅仅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得到知识。教师要改变观念,不但研究教法,而且研究学法,研究怎样才能学得快、记得牢。凡事要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千万不能想当然,才不至于盲目教学,误人子弟。“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经过一段时间的生本课堂后,我发现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能力都有所提高。我们的数学课堂在变,我们的数学学习方式在变,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效率在提高,总之,尊重孩子的天性,放手让学生们去做,让学生的生命激扬出更灿烂的光彩。
第五篇:生本工作总结
生本教育个人工作总结(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忙忙又一学期,平心静气坐下来反思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有苦、有甜,而更多的是思考!不过在与学生们一起相处、教学相长的过程中,也有不少的收获。为使下一阶段的工作更顺利地开展,现对本学期的工作情况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本学年我担任一年级3班和一年级4班的数学老师,采用的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教学,我从初识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到现在,已经有近半年的时间了。在这半年的时间里,我们经历了从学习生本到在实际教学中运用,不断的用生本教育的理论指导我的教学工作。在许多“过来人”的记忆中,读书是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主,老师“满堂灌”,千方百计使出浑身解数暗示、诱导学生往他设计的路上走,课堂基本波澜不惊。学生没有任何兴趣和激情,只能被动地接受,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张扬,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当我运用生本课堂后,我发现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表现的非常活跃,自信,大方的回答让我看到了生本带给同学们的快乐与成长。在本学年的学习、实践中,使我在教学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同时也认识到了很多不足之处。现总结如下:
一、合理设计前置性作业,为课堂教学服务。在备课和平时的教学中,有时候虽体现了前置作业,但是作业设计不是很合理,有的与新授内容有一定的联系,但是不能很好的为新授内容做铺垫,因此,导致学生在课前的学习不够透彻,从而不能够很好的为新授内容服务,课堂效率不是很高。有些前置作业设计师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问题太难,家长在辅导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或是有些家长也无从下手的情况,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和向老教师的请教,在后来的前置性作业设计时我本着简单,开放的目标去设计,不能让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感到困难而厌学。同时,数学前置作业的内容设计也要丰富多样,它可以是图象,可以是声音,可以是文字,可以是习题等等,只要能为我们的新授内容服务,能为我们的新授做铺垫,都可以,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应用,就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在低年级数学的前置学习主要是根据下节课的内容找身边的、生活中相关的数学例子,带例子,是一种既有一定范围、又可以发挥学生自主性的活动,带来的例子,可以用书面或口头交流。或者是让学生自学内容,谈谈”我明白了什么?“不明白什么?”“我有什么问题?”“我的看法是什么”只要学生接触过思考过就可以。但是也应注意到,不应过分夸大前置性作业的功能。前置性作业不是课堂教学的全部。我们可以把最具有价值的问题或话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研究、去探索,但课堂的学习还是应该按照一定规划的程序,大致预设的路径展开,需要的时候自然地把前置性学习的内容引入课内,充分交流,并提升新的认识。这样做,使得课内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得到进一步拓展,同时也使得例如数学学习的学习需要、数学思想、逻辑化问题等都能得到有效解决。
二、坚守课堂阵地,开展生本实验。
刚开始用生本课堂教学时,学生都不是很习惯,也不知道该怎么去交流,听课效果也不是很好,经常出现上面的同学在汇报,下面的同学自己干自己的事情,全班交流时也不知道该如何进行补充与评价。
针对这些现象,我在上课过程中,走下讲台,参与到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在参与中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合作,教会学生探究,教会学生展示的方法。慢慢的学生们会交流了,会补充提问了,这让我感到很开心。小组合作的学习有效地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解决问题能力。通过投影展示,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操作和思维结合起来,手脑并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真正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我感觉到要实施高效课堂必须进一步做好三个解放:1 解放学生的手,让学生充分动起来;2 解放学生的嘴,让学生充分说起来;3 解放学生的脑,让学生充分想起来。必须进一步做到三个还给:
1、还给学生时间。
2、还给学生权利。
3、还给学生为主。课后我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生本教育实验展示课活动,认真研讨,认真总结,取长补短。
三、驾御课堂的能力还要努力提高
现在实行生本教育,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感觉有时候自己的能力不够,对课堂上一些偶发的事件还不能够很好的应对,这也是制约我课堂效率不高的因素之一。在数学课堂上,有时候学生会想出很多连老师都想不到的解题方法,这时候我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及时对学生的想法给予指导和评价。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作为年轻教师,更应该认真学习,多向老教师请教,多思考,多探讨,更好的将生本做好。
四、小组合作评价机制应更加全面
在一年的生本实验教学过程中,我感觉小组合作评价机制应更加全面,老师在布置完作业后要尊重学生的劳动,在课堂上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学生呈现作业成果,让他们的劳动有所做也要有所用,这样的话,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致才能得以保持,学生才乐于去做,才能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学习自信,学生会更有成就感,更加乐学。在班级的教学中,小组合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的小组学习很积极,上课发言也很积极,平时的学习中,学得比较好的学生可以带动不太好的学生,但有的小组相对做的不是很好,学习能力不强,合作意识也不是很强,对小组的评价只是发言积极有奖励,而忽视了合作学习,评价机制不够全面,应多其他老师合作,讨论合理可行的评价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年级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我们在课堂中要经常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投其所好,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有意识的交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如何对问题质疑;如何对重点句质疑;如何对关键词质疑等。比如像解决问题中,我要求学生在做题之前先读题,找相关数学信息,问题中的关键字等等,像求和问题中的“一共”,求差问题中的“还剩”等,老师先不讲,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自我解答,效果很好。每当看到学生的前置性作业提出的问题,我都特别惊喜,学生不仅提的准,而且正是本节课难理解的地方。学生的思维远比我来得深远,来得活跃。然而更让我惊诧的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小组一商量,同学一补充,问题迎刃而解了。学生的“活”,同时带给了我很大的挑战,如果我的课准备的不充分,知识容量不够丰富,文化底蕴不够深厚,我自然就被挂在了讲台前,可见这项质疑的实验之路是很艰辛的。
本学期的生本教育实验工作将要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的工作,自身还存在很多不足,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在前置作业和小组合作方面多下工夫,要多学习有关生本教育和数学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多参与数学组和其他教研组的听、评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多听取领导和同事们对自己的教学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认真、踏实的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备课、上课上多下功夫,多钻研教材,努力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让数学课真正成为学生实用和喜欢的课。以上所述是我在本学期的一点摸索与钻研,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会更加努力的钻研!坚定不移的将生本之路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