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雪儿》教学设计2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语文《雪儿》教学设计2 《雪儿》是义务教育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重要报告了“我”为受伤的雪儿疗伤并经心照料它,直到它能飞上蓝天的事,体现了“我”对鸟类的敬服,也表露了“我”对自由生存的热爱与向往。文本内容动人,情绪诚挚,是一篇得当三年级门生阅读,并能从中感悟到人与动物调和之美的好课本。
根据教材特点和三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初定以下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借助文本,感悟“我”对雪儿的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和可爱形象。
其中目标 1和2是教学的重点,目标3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为了较好的实践新课标的理念,达到教学目标完成的最优化效果,我预定两教时完成任务。
第一课时,我准备安排“紧扣课题,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再读课文,了解内容”、“布置作业,巩固练习”四个基本环节。第一环节中,我先揭示课题,而后让学生轻轻念念将要认识的这个好朋友的名字,说说有什么感受,由此让学生带着喜爱和探究之情进入第二环节的学习“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揭开雪儿的神秘面纱。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我将检查效果,通过指名读、同桌读、小组读、全班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特别是“阻、剩、任、盼”等生字的字音要重点指导。同时,还要处理好一些长句子的停顿,如“你看它那双翅膀被春风高高地托起,在蓝天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在读的过程中还要借助多种方法理解“明媚”、“艰难险阻”、“信使”、“弧线”等词语的意思。接着进入第三环节的教学,我将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朗读课文,了解各自然段的意思,理清故事发展的顺序。并重点品读第一自然段,抓住“只剩下、多么向往”等关键词句感受在我十分孤独、寂寞情况下雪儿来到我的身边,为第二课时的学习作好铺垫。最后,将预留5、6分钟时间让学生书写生字。个别易错字由老师重点指导。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教时的设想。
第一环节:复习旧知,整体感知
首先出示本课新词,引导学生认读,相机正音。读题后启发学生交流初读课文后对课文的内容把握和了解。结合学生回答,创设“我和雪儿相处”课堂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文本的学习,进而感悟文本语言中蕴涵着的“我”对雪儿的一片深情。
第二环节:品读课文,读中悟情
先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我和雪儿相处的日子里,我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怎么想的?”进行导读。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划出能感受到“我对雪儿一片深情”的句子。在四人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发言适时点拨,抓住重点句,感受、体悟我的内心情感。比如抓住“它的身子很脏,眼睛里充满了哀伤。”体会我对雪儿的可怜、同情;抓住“他雪白雪白的,给他取名雪儿”体会我对雪儿的喜爱;抓住“给它洗澡、敷药”从我对雪儿的细心照顾以及我对雪儿说的话,叫雪儿安心养伤这些句子中体会我对雪儿的关爱、同情、爱护;体会我对雪儿抓住“爸爸的介绍,以及我盼望雪儿的伤快点好”体会我对雪儿忠诚、勇敢品质的由衷的敬佩之情;抓住“雪儿伤好展翅飞翔,我的欢呼”体会我内心无比的喜悦和激动。文章的只言片语都流淌着我对雪儿的浓浓深情,只要引导学生在品中读,在读中悟,我对雪儿的情感脉络就会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下面,我重点说说我对文章最后一段话的教学预设:首先我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说说 “我“送别雪儿时的内心情感,预计学生会说”我“是悲伤的、难过的,我是依依不舍的,我在肯定学生感悟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文本语言说说自己如此解读的理由,随后我让学生带着问题“既然我不舍得雪儿离开,又为何送别雪儿呢?”再次阅读文本,引导学生结合我当时说的话,体会我送别雪儿的原因是还给雪儿自由,是为了雪儿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使学生懂得我这么做是对雪儿更深一层的爱。接着,我扣住“祝福”一词让学生练习说话,我向雪儿祝福什么,更深入地体会我为能放飞雪儿感到由衷的欣慰、幸福和快乐,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我内心“既难过又快乐”的复杂情感。
第三环节:逆向思维,解读内涵
承接上文的讲授,要修业生思索:“雪儿的到来,使我本来寥寂、孤单、难过、无聊的生存产生了变革,那么是不是每小我私家遇到这只受伤的信鸽都市有这么一段令人难忘的、优美的日子?”引导门生交换,交换中点拨,使门生感悟到只有善待生命、保护生命的人,才会热爱生存,他的生存才会故意义、有代价。从而很天然地渗透排泄了文本的内在,使门生的心灵得到熏陶、净化、提拔。
末了我引导门生睁开想象:“当我伤好之后,闲步在妖冶的春光里,望着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是否又会想起与雪儿相依相伴的日子?如果是你,你会对雪儿说些什么?”小练笔的情势再次引发了门生的情绪储备,在门生的交换中把门生的情绪、文本的情绪、讲堂的情绪推向最热潮。
末了,我部署一些和听、说、读、写有关的选择性作业,通过这些语文实践运动,勉励门生运用多种要领,从差别角度,举行多样化探究,进步语文素养。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一种讲授预设,在现实讲授历程中,我将凭据门生的“天生”,实时作出最得当的调解。
正所谓教无定法,在教学中还需要老师们因材施教。
第二篇: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雪儿》教学设计1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雪儿》教学设计1
一、真心唤出一片真情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同时也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因此,对教材,对学生都需要教师的一片真心。
师:(板书课题:雪儿)对这个名字,你有什么感受?
生:这个名字很好听。
生:这个名字很可爱
生:这个名字很温柔。
师:这么可爱、美丽的雪儿是在什么情况下来到了我的身边,进入我的生活的呢?大声朗读第一自然段,读两遍。
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
生:在我很孤独的时候。(板书:孤独)
生:在我感到无聊的时候。(板书:无聊)
生:在我无奈的时候。(板书:无奈)
生:在我感到寂寞的时候。(板书:寂寞)
师:老师还读出了有那么一点点忧伤。(板书:忧伤)
师:“脚跌伤”谁都能看出来,体会到寂寞、孤独、无聊、无奈、忧伤就不简单了,这叫会读书这种心情作者没有写出来,是通过哪些词、句子表现出来的?
生:(读)爸爸、妈妈每天要去上班,家里就只剩下我一个人。冬天过去了,我多么向往外面那明媚的春光啊!
师:有两个词尤其能体会到作者的心情。
生:“就”、“向往”。
师:体会到“我”的心情后,有谁还想读?
生:(自由练读)
生:(读:爸爸、妈妈每天„„那明媚的春光啊!)
文章是靠语言文字塑造形象、抒发感情的,而要使小学生受到感染,通过语言文字来体会文中情感,就需要教师尽量把语言文字与具体的形象及生活的体验挂起钩来。薛老师由名字入手,正是抓住了小作者对这只信鸽所付出的真心和喜爱来引发学生品味名字背后的真情。事实上,学生通过对名字的体会更加强了对文章情感的触动。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雪儿是在什么情况下进入我的生活”这一问题有了真实丰满的感受。教师倾听后一番从心底发出的表扬,听起来平静,实则蕴含着教者的匠心。它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真心,更实实在在地教给了学生一种读书、学习的方法。
教师对教材的真心投入,不仅能使自己对文章的语言文字深刻地体会,而且会帮助自己解决如何让学生与作品产生共鸣的问题。学生通过阅读,已经将自己当作了孤独寂寞的小作者,一腔真情完完全全被薛老师拨动出来,与文中的小作者产生了共鸣,读得真是动人心弦。
二、慧心擦亮一簇火花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它不但有利于帮助学生想象,同时更有利于促使学生去感悟文中的情和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
师:是不是每个人遇到这样一只鸟都会这么做呢?(生:不是)为什么只有“我”是这样做的?
师:(示句子:我对雪儿说:“雪儿,这儿就是你的家,你安心养伤吧!”)你能不能从这句话中读出一颗心来?(板书:一句话一颗心)
生:(自由练读)
师:你有没有读出那颗心?读出对雪儿那独特的感情来了吗?
生:我读出了小作者的喜爱之心。
生:我读出了她对雪儿的真心。
生:我读出了她对雪儿的怜爱之心。
师:(指名4—5人读,齐读)读出那颗心来。
师:你从这句话中能不能感受到“我”对雪儿的感情来?每句话都要很好地感受。(板书:一件事一片心)
师:(示句子:从此,我天天„„飘飘悠悠的白云„„)自己平时看吗?天天看有什么感觉?如果是一个人天天看呢?
生:(自由读句子,体会句子中的感情)
师:“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生:她原来觉得白云很单调,现在觉得白云好看了。
生:白云很漂亮,让她觉得高兴。
生:她的心情开朗了,她就觉得白云比以前美了。
生:这样写,写出了作者心情的变化。
师:是谁改变了“我”的心情?
生:(齐声)是雪儿。
生:(齐读句子)
师:自己读读课文的下面几个自然段,体会体会“一句话一颗心、一件事一片情”。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自然段边读边想自己体会到了什么?大声读读。
生:(自由读课文,体会)
„„
教师要有一颗智慧的心,用自己的智慧去点燃学生。薛老师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充分地向我们展示了他的新课程理念。透过他对教材的钻研,我们感受到了他的一颗慧心。“一句话一颗心”、“一件事一片情”,说得多好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又学到了新的读书方法:要从句子中读出“心”来,从事件中看出“情”来。有了这样一个体会的过程,学生的自主阅读与感悟更是异彩纷呈。而之后的交流,又让每一个学生获得了别人的感受,对文章内涵的理解也就更上了一个台阶。
三、苦心导出一段流畅
薛老师的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安排,看似漫不经心,实则苦心经营,无时无处不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所提出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之说。
如何教给学生某种学习能力,恐怕是每一位老师都深感头痛的事。过于的拘谨,会把我们的教学带回到应试教育的繁琐分析阶段。宽泛的体会,又让学生在学习中摸不到方向,不能真正地学会阅读。为落实这样的能力训练,薛老师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片断。
师:在我与雪儿一起生活的过程中,我是怎样对待雪儿的,我为雪儿做了些什么?自己读读2—6自然段,思考问题,看谁读得专心、细心。找一找,画一画,想一想。(提醒学生,特别要注意课文后面一部分“我”的做法)
(师板书:“我”为雪儿)(学生自由轻声练说。)
生:(读)“我和爸爸给它洗了澡„„我便给它取名‘雪儿’。”
师:这一大段中,我为雪儿做了两件事,用两个词概括。
生:洗澡、敷药。
师:洗澡、敷药就是——疗伤。(师板书:疗伤)
生:还有一件事是取名。(师板书:取名)
生:第四自然段写“我”为雪儿“欢呼”。
师:什么时候,我为雪儿欢呼?(师板书:欢呼)
生:我陪雪儿看蓝天,白去,就是去散心。(师板书:散心)
生:我放飞雪儿。(师板书:放飞)
生:雪儿伤好了,我为它高兴。
生:知道雪儿是一只信鸽。于是,我更盼望雪儿的伤快点儿好起来。
师:这就是为雪儿——(生:期盼)。(师板书:期盼)
师:我是这样对待雪儿的,谁能用这些词连起来说一段话?
生:我雪儿疗伤、取名、散心、盼望、欢呼、放飞。
师:你把黑板上的事都读了出来。请你在“我为雪儿 ”前面加上一个什么情况下,用“ 我为雪儿 ”来说。
生:(自由练说)
生:在雪儿受伤的时候,我为雪儿疗伤;雪儿和我熟悉了,我为雪儿取名,和雪儿一起散心;知道雪儿是信鸽,我为雪儿期盼,希望它的伤早点好起来;看到雪儿会飞了,我为雪儿欢呼;雪儿的伤完全好了,我为雪儿放飞。
师:(鼓励学生大声地、自信地说)
师:这样说就是“概括”,读读这篇课文写了什么?
阅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即从书符号中进行译码从而获得意义的能力。薛老师的这段教学就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一个由句到篇的概括练习。三年级的学生初步接触概括,一步到位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第一个学生略显生硬的回答,让薛老师马上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他将问题稍做调整,学生的概括立即就流畅起来。长此以往,这种形成于无形之中的概括远比那些硬是被塞会的概括好得多。我们的教育所需要的就是这样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呀!
第三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爬天都峰》教学设计2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要求:
1.教育学生懂得: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犹豫、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的意思,掌握“都、颤”两多音字的正确读音。会用“终于、纪念、鼓舞”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的问题,并会用“比”和“一会儿……一会儿……”说或写一句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
2.理解“我”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尤其是最后一次对话。
3.准确掌握“居然”、“终于”、“汲取”等较抽象词语的意思。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依照登山的顺序:“在天都峰脚下”——“向顶峰爬去”——“爬上天都峰顶”记叙了“我”同爸爸以及一位不相识的爷爷,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
课后的思考,练习向我们提示了阅读的重点,阅读时应引导学生先认识天都峰的“高”和“陡”,然后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让学生认识到爬山过程的艰难,特别要抓住“我”和“爷爷”的两次对话,前后联系起来理解,才能真正体会对话中所包含的丰富而深刻的内容。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黄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每年夏天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天都峰是黄山的一个山峰,这里山高路陡,风光无限好,只有勇于攀登的人,才能到达顶峰。今天让我们随同作者一同感受一下攀登的滋味。
板书课题:爬天都峰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2.查字典理解带生字的词。
重点理解:
似乎:好像。
犹豫:拿不定主意。
奋力:充分鼓起劲来。
攀登:抓住东西往上爬。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后出现的情况。
汲取:吸取。
居然:出乎意料。
3.质疑问难。
4.试读课文,纠正字音。
文中除“发”是多音字外,另外注意读准“天都峰”中的“都”念(dū)不念(dōu);“发颤”的“颤”读(chàn)不读(zhàn);“似乎”的“似”读(sì)不读(shì)。5.分段读课文,概括段意。
第一自然段: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
第二自然段:天都峰既高又陡。
第三至五自然段:讲“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遇并约定一起爬天都峰。
第六至八自然段:讲“我”与老爷爷、爸爸一起奋力向上爬,终于爬上了天都峰。
第九、十自然段:讲“我”与老爷爷爬上天都峰以后,相互道谢。
第十一自然段:讲爸爸总结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中描写天都峰山势部分。
1.默读课文。
思考:这段话有几句?突出了天都峰的什么特点?
2.指名读第一句,说说你从哪儿看出天都峰的高。要求抓住以下词句理解:
“抬头望”:说明“我”还在山脚下,不抬头看不到峰顶。
“啊”、“哩”表达了“我”的赞叹,衬托了天都峰的高。
“我”爬得上去吗?”——这是个疑问句,对能不能爬上天都峰,连自己也产生了怀疑。通过这个怀疑进一步表现出了天都峰的高。
3.指名读第二句,理解天都峰的陡。
重点理解“从天上掉下来”和“真叫人发颤”。
4.小结。
这一段作者对天都峰高和陡的描写,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难,同时也暗示了我们爬天都峰非常不容易,没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是不行的。
二、讲读课文3—5自然段。
1.指名读“我”和爷爷的对话。
2.从“我”和爷爷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通过对“也”字的理解,我们不难看出:这一老一小都对对方能爬上天都峰持怀疑态度;但是我们仔细一想,这个“也”字还含有“羡慕”和“敬佩”的意思。
3.从文中的两个“点点头”中你又体会到什么?(都从双方身上汲取了战胜困难的勇气。)
4.小结。这一老一小在相互精神鼓舞下,约定一起爬天都峰。
三、讲读6—7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画出表明爬山艰难的词语。
(“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
通过这些词语体会爬山过程的艰难,尽管山势又高又陡,但他们不怕困难,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凭着努力向上攀登的精神,“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天都峰。
2.指导朗读。
3.小结。三代人战胜各种困难,终于爬上了天都峰。
四、讲读8—9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老爷爷说的话里包含几个意思?
(两个意思:一是表示感谢,二是讲感谢的原因。)
3.理解“居然”“鼓舞”的意思。
“居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文中是讲“老爷爷”爬上天都峰出乎人的意料之中。但是也在意料之中。(联系第一次对话可以看出。)
4.小妹妹说的话里又讲了哪些内容?
(也是两个意思:先讲了“我”为什么能爬上山,再讲对老爷爷的感谢。)
5.“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以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提示:两个人的对话中为什么都有“勇气”一词?两人的话中都有“勇气”一词,从他们的第一次谈话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如果没有勇气他们怎敢爬天都峰?如果没有勇气,他们又怎能爬上天都峰?这个勇气来自对方的鼓舞,使他们增添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奋力向上勇攀高峰。
6.感情朗读(注意对话部分,要读好语气语调。)
7.小结。“我”和老爷爷在峰顶互相道谢,感谢对方对自己的鼓励,给了战胜困难的勇气。
五、讲读最后一段。
1.齐读课文。
2.“真有意思”是什么意思?
指的是“我”和老爷爷虽然互不相识却能相互鼓舞,相互学习。
3.理解“汲取”和“力量”。
“汲取”就是吸取,“力量”这里指勇气。
4.说说爸爸这番话的意思?你从中明白了什么?(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舞,才能取得进步。)
六、总结。
1.简要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读了这篇文章后,你受到什么启发?(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只要我们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同时,我们在与同学的相处中,也要注意相互学习,相互鼓励,这样我们的进步会更大一些。)
七、重点指导学生完成课后2、3、4题的练习。
八、作业。
1.感情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3.用“比”和“一会儿……一会儿……”各写一句话。
附:板书:
第四篇:语文S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吹泡泡》教学设计2
语文S版三年级《吹泡泡》教学设计2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理解新词。
2、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吹泡泡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欢乐。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冰心写自己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吹肥皂泡泡的童年趣事。表达了冰心对自己童年时代快乐生活的留恋之情。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吹泡泡的,体会冰心奶奶是怎样仔细观察事物,把吹泡泡的过程写清楚的。教学方法:以读代讲法、图文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出示插图,导入新课。
观察画面,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的心情怎么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二、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
说说自己喜欢吹泡泡吗?为什么喜欢吹?
2、分自然段读,并说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组织讨论。
⑴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⑵说说为什么喜欢? ⑶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⑷理解句子。
三、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词:齐读生字、词卡片。2.强调易错字: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冰心奶奶是怎样把吹泡泡的过程写具体、写清楚的。
2、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教学方法:以读代讲法、图文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检查复习生字词。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看看作者小时候是怎样玩吹泡泡的,在书中圈圈画画,做上记号。
2、学习“吹泡泡”的语句,理解词语意思,体会作者用词正确。①出示吹泡泡的句子后,谈谈哪个动词用得好?为什么用得好?练读句子,体会用词的准确。②通过填空练习理解:“慢慢地”吹、“轻轻地”一提、“慢悠悠地”在空中飘游、“轻轻地”扇,用词准确。③感情朗读吹泡泡的句子。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自主学习:你最喜欢的哪种泡泡,为什么喜欢?
2、学生汇报交流。
3、指导朗读。
四、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自由读文,思考:冰心奶奶小时候为什么最爱玩吹泡泡的游戏?
五、练习背诵4、5自然段
第五篇:《雪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直接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雪儿》。
2、课文预习了吗?雪儿是谁?(白鸽,谁还有补充吗?鸽子/信鸽,一只什么样的鸽子/信鸽?)再喊喊它的名字!
3、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一起读读课文,到课文里去认识认识雪儿!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关
1、老师先来读,同学们仔细听注意老师的字音和断句。
2、出示自读提示: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15)
3、检查生字词
第一组:(同桌先后读、开火车读,正音)第二组:(指名读,出示图片,教师引读。)第三组:(指名读,教师引读。)
三、再读课文,扫清朗读关
1、分段读课文,把句子读通读顺相机正音。(2:23)
2、朗读点拨:
A:冬天过去了,我多么向往外面那明媚的春光啊!
抓“多么向往”,借助图片读。
B:这白鸽是爸爸在路上捡的,翅膀受了伤。它的身子很脏,眼睛里充满哀伤。
抓“哀伤”,读出感觉即可
C:信鸽是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的,能够飞跃千山万水,忠实地为人们传递信息,所以人们称它们是“蓝天信使”。
抓句子中的四字词语,师生合作读
D:啊,我为雪儿欢呼!你看它那双翅膀被春风高高的托起,在蓝天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
抓“高高”,读出“高”的感觉,男女生合作读
E:我把雪儿轻轻捧起,雪儿望望我,似乎在向我祝福,然后向蓝天飞去。
抓“轻轻捧起”,边做动作边读。四、三读课文,理清脉络(2:35)
1、默读课文,同桌互相讨论,完成填空。
2、这三句话讲的分别是哪些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呢?
3、列小标题。
(板书):向往外面——照顾雪儿——放飞雪儿
4、借助板书理清课文脉络。
五、生字教学(2:40)
1、教学左右结构的字。(出示生字:剩、鸽、捡、任、阻、盼)
重点指导“剩”字
2、还有其他结构的字吗?(出示:递)
递:半包围,它还有许多兄弟姐妹,你能找出几个吗?(剃、梯等)
3、上下结构的字找出来了吗?
重点分析“悠”的字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