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秦王扫六合教学反思doc

时间:2019-05-12 22:48: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0.秦王扫六合教学反思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0.秦王扫六合教学反思doc》。

第一篇:10.秦王扫六合教学反思doc

10、秦王扫六合》教学反思

--------历史教师:张明霞

今天,在语文组全体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我讲了教研课。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第上册中国历史的的第十课:《“秦王扫六合”》,本节课我做了精心的准备,讲课完毕,对本节课做如下总结和反思:

首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中,通过战国七雄和战国时期的最著名的战役引入本课,并从长平之战切入第一部分秦灭六国,开始本课的教学,在对秦始皇的介绍中,我觉得还可以再多一些,这样对于后来课程中提到的如何看待秦始皇可能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第二,对于本课课件的制作上,注意了利用课件的直观教学和辅助教学的作用,对于教学内容也作了一定的拓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以后教学中还要加以应用。但是在课件的使用程度上,还不够熟练,在过渡处衔接不够紧密。

第三,对于整个课堂中的讨论与探究部分,用时太少,学生没 能够深入浅出地辩证的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尤其是最后的思考与探究,没能当堂完成,没能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的历史功绩,也没有为下一课:“罚无道,诛暴秦”作铺垫,以后再尝试这种类型题目的时候,我会做更多的准备,以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以史鉴今的历史学习的真正目的。

本次教研活动,收获很多,也引发了我对教学环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思考。第一,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低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他们处在今天的信息时代,阅读、电视电脑无时不刻不在充斥他们的头脑,只要经老师一点拨,引导得法,他们的知识信息就会源源不断地涌出。所以,我们做老师的要相信学生,放开手脚,多让他们自主地去学习。比如在评价秦始皇的功过时,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主见和观点,大部分同学说的很有条理,理由也很充分。我们不需要去满堂灌,生怕他们不知道。否则,我们就会束缚他们的思维,甚至扼杀他们的个性。

第二,由于历史学科在中考的地位所决定,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重视不够。这就给历史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要求老师想办法,精心备课,努力去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第三,教师的教学手段要跟上时代的要求。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授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要抓紧学习、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和操作技能,充分利用媒体课件,使教学手段现代化。

教学永远是一个探究的领域。通过本次课的教学,我认识到:由于本人的能力有限,教学环节的设计还不够科学,有待改进;课件的制作、操作使用还不能得心应手。对课外知识的扩充还不够,需要多进行学习和充电,充分利用网络和向其他的老教师学习,对重点和难点的把握上还要加强。希望多参加类似的教育教研活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争做一个创新性和研究型的教师,以便于更好的贯彻历史的新理念和新教方针,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今后,一定要努力学习,跟上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不断地更新知识,更新教学手段,做一个学生喜欢,能出质量的好老师。

2008.10.29

第二篇:秦王扫六合教学反思

上完《秦王扫六合》一课,细细反思,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来组织教学,而且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完成了教学目标。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为增强知识的系统性,我打破了教材编写的顺序,将教学内容设计为秦完成统一和巩固、维护统一两大内容,在处理第二项内容时,又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关系)等方面来归纳秦巩固统一的措施。这样做,不仅线索清晰,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创新

问题设计上有突破,能联系生活实际,引起学生共鸣。

本课教学中,我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课文内容,然后学生思考、讨论、作答,教师点拨、同时辅以材料展示。我还注重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机会,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去发挥、去创造。如:我指导学生到黑板上设计秦的疆域示意图,以帮助学生压缩信息,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这节课也体现了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一定的转变,由原来的讲述者转变为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学生会的,允许学生自由发挥,互相补充,教师及时评价;学生不会的,教师进行激励、引导,然后共同解决。

这节课最大的不足就是:不敢放开手脚,给学生以机会,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其它细微之处,还存在着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释疑过程中,有些小问题的设置稍显牵强;过渡语,有个别之处,不够自然;习题设计过于单调死板,以后应力求多样化、趣味性,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分析秦完成统一的原因出现困难时,教者引导的语言有些罗嗦,没有做到简明扼要;

对学困生的关注明显不足;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学生方面:在讨论秦始皇的历史作用时,他们的回答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非常透彻、全面。尤其是说说他们原先印象中的秦始皇时,学生的反应特别积极,从中可以看出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人是比较关注历史的,我们有理由对历史教学

充满信心。

以上是我本节课的教学心得。

第三篇:秦王扫六合(本站推荐)

<<秦 王 扫 六 合>> 说 课 稿

---黄甲铺乡中学 姚宇辉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下面我分几部分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秦王扫六合》这节课位于人教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的第一节。秦王扫六合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学完本节课学生可以了解秦灭六国,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知识。对今后学习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也将起到极好的引导作用。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秦始皇统一六国,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2)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归纳并试评“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以及秦始皇“焚书坑儒”等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作为一名中学生有责任维护国家领土完整。

3、教学重点与难点

(1)“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是本课的重点(2)“焚书坑儒”是本课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教学用具

(1)教学方法:情景引导法 活动表演法

师生谈话法 图片教学法

(2)教学用具: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体验历史。通过展示相关图片资料,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更深刻地理解相关历史知识。

三、学法指导

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积极运用发现学习法,情景体验法,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理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四、教学步骤

我对教学程序的设计分四个环节:创设情境——学习探究——总结评价——知识延伸。第一环节:创设情境。

新授课导入很重要,我首先用多媒体展示战国七雄地理位置资料图片,同步播放古战场背景音,让学生重回战国时代。当学生置身情景当中时,问∶你们喜欢战乱连连的战国时代吗?在学生做了否定回答后,教师因势利导∶可见当时统一是多么重要。然后展示秦灭六国形势图,简单介绍秦统一六国的经过。最后提问:“秦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让学生自由发言。然后教师概括学生的答案并展示出来。

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我“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也为学习后面的知识作好了铺垫。

第二环节:学习探究。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是本课的重点,为了突出这个重点,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常说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哪位同学能谈一谈如果你是秦始皇,你会采取哪些措施来维护统治?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分组讨论,最后由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评价。这样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最后电脑展示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可以运用电脑图示逐次演示,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上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又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再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里,这就是君主专制,这样就形成封建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这样可以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化、条理化,既便于学生记忆,又可加深理解。

(2)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秦朝的货币、度量衡、文字距离现在历史久远,学生不熟悉。将用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这样更直观、生动、形象。帮助学生很轻松的理解了相关历史知识。为了加深对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的作用的认识,指导学生表演一个情景剧,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出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的意义。

接下来要学生回答一个问题∶欧洲为什么要使用统一货币? 引导学生联系现实,学会古为今用。

(3)焚书坑儒。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教师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然后展示“焚书”“坑儒”的相关图片资料,感性上加深对焚书坑儒的了解。然后分组讨论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相关的几个问题。这样安排是因为七年级学生,其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往往要依赖大量具体生动的史实,借助想象和再加工,才能形成历史概念,接受抽象的史学观点,从而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然后让学生学会从具体史实中进行思考、分析,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4)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教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了解秦长城的起止点以及灵渠,秦朝疆域等空间概念。这样设计可以让学生把抽象的历史知识化为形象的图片记忆,增强记忆效果。同时长城图片的展示也会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第三环节:知识延伸。

对秦始皇的功过如何评价,自古以来众说纷纭。先展示李白对秦始皇的评价,抛砖引玉之后,鼓励学生中肯的评价秦始皇。以此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四环节:总结评价。

教师提出:通过《秦王扫六合》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秦统一的原因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所采取的措施,也知道了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产物。现在我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但一直被“统一”问题困扰着,台湾这个游子至今也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谈谈你自己的看法。对于学生的看法,教师不做任何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让他们畅所欲言,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拓展想象空间。

五、板书设计

板书力求简洁明了,突出本节的重点、难点。能让学生建构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六、课后作业

作业的设置遵循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原则,选取精炼的题目来巩固学生学到的知识。

我的说课到此为止,谢谢大家。

第四篇:《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演示型课件资源应用计划表

(注:凡是需要用到信息化资源的知识点才需要填写此表)

知识点 1感知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2经济上巩固统一措施 3文化上巩固统一措施 4思想上巩固统一措施 资源名称

图形显示政治措施

素材类型

图形+文本

水平分析,综合,评价 应用、评价 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评价 识记

来源 开发

使用时间

3M

应用方式和作用

图形归纳,掌握知识脉络

图像显示古钱币、图像显示古文字 视频播放焚书坑儒

图像+文本 下载 下载 下载 下载

3M 直观教学系统感知

图像+文本 视频 图像

2M 比较学习了解古文字

4M 感悟文化上的专制

5长城和灵渠 图像显示长城灵渠

2M

感知工程的浩大

资源内容描述说明(请详细说明此知识点信息化资源的主要内容,此表需要与教学设计紧密挂钩,同时在收集、下载、处理和开发素材的过程中不断修改与完善):(样式:资源名称,主要内容)

1、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图表,时间3分钟,保存在素材文件夹下。

2、图像:古钱币,时间3分钟,保存在素材文件夹下。

3、图像+动画:古文字,了解中国文字的演变。

4、视频:焚书坑儒。AVI文件,时间4分钟,保存在素材文件夹下。

说明:

1)水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2)名称:为此知识点的信息化资源起一个名字

3)类型:指图形/图像、视频、音频、文本、动画(包括flash),或者上述几类的组合,比如:“图+文+声”,注,可以自定义其它类型(一般以超级链接的形式来集成中演示型课件中),如认知工具类

4)来源:开发、现有、现有需修改、下载 5)使用时间:资源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时间

6)应用方式:该资源在教学中如何使用?它起什么作用?

《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二)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归纳、试评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图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进步作用。

教学重点:秦灭六国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焚书坑儒”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古诗《古风》)

教师深情朗诵:“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教师:这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古风》组诗的第三首。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诗反映了哪一个历史事件?

学生:秦王灭六国最终统一中国。多媒体出示:秦始皇的人物图

教师:今天这节“秦王扫六合”就是关于秦统一的。多媒体出示:第10课“秦王扫六合”

教师:请同学读教材中关于诗句及‘六合’的注释,了解‘六合’的含义。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教师:“六合”并非六国,而是指上、下、东、南、西、北,泛指天下。而在诗句中讲到了“诸侯尽西来”。这蕴涵了什么含义?

学生:秦位于西面。多媒体出示:战国形势图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合作学习:要求每一位同学都画出战国七雄的方位图,相互之间检查指导。

老师:在战国时代,有七雄争霸,但为何是秦完成了统一,他的统一具备了哪些条件呢?

组织学生相互讨论,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

1、战乱不断,人民渴望统一;

2、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

3、秦王赢政重视人才,胸才大略,各个击破。

指导学生阅读书本内容,进一步了解秦王赢政重视人才,为他取得统一奠定了基础。教师: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相继灭了六国。

利用多媒体动画效果,展示灭六国的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教师:最终“秦王扫六合”,于公元前221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定都咸阳。

教师设计问题:如果你是秦王,你如何来治理国家,你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开展整顿、管理。

学生各述己见,众说纷纭。

教师总结:首先,一个人是不可能管理整个天下的,所以首先要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官僚队伍。

多媒体展示中央集权的示意图

教师:自战国以来,各国都铸造了货币。如齐国、燕国的“刀币”,赵、魏的“布币”,楚国的“鬼脸钱”。各国货币的使用给商品的流通带来了许多不便。各国的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的规定不一。各国文字繁简不一,书法、形体各有差异。长此以往,势必对秦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全国统一使用秦的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以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

多媒体出示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的图片 活动:计算书本上的例题,八尺=23.1厘米×8=184.8厘米

教师:秦刚刚统一全国,各家对于朝廷的法令各有议论。为了加强控制,巩固统一,所以采纳李斯的观点,采取“焚书坑儒”。规定:除政府,民间只准留下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它的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人都要判处死刑。后来,他又暗中把批评他的一批儒生逮捕活埋。

教师:秦虽然灭了六国,但是天下还有南方和北方的威胁。所以秦始派蒙恬统率30万大军攻打北方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并且修筑长城。

指导学生看《中国历史地图册》找到东西的的两端: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教师:秦始皇还派兵统一了东南和岭南地区。在南面设了三个郡:桂林郡、南海郡、象郡。并修筑了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多媒体出示三个郡的示意图和灵渠的图片 利用多媒体小结巩固的措施。

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措施,秦的疆域形成。多媒体展示秦的疆域,然后要求学生看会后填空。课堂讨论题

1、秦的历史作用

2、对秦始皇的评价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课堂练习:

一、选择

1、秦统一中国的时间是:(C)

A.公元前230年

B.公元前225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221年

2、秦长城的起止点是:(A)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C.西起咸阳,东到河套

D.西起陇西,东到长平

3、灵渠沟通了哪两大水系?(B)

A.长江和黄河

B.长江和珠江

C.珠江和闽江

D.珠江和黄河

二、探究学习

假如当时在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并没有马上着手这一系列的改革,或者说,当时他还是继续在马上奔波,打天下,使秦朝的疆域继续扩大,那么你能设想出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场面发生?那如果不改革,国内建设没有紧跟上来的话,对于秦朝的发展会是更好还是更糟?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第五篇: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中召一中 岳永丽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二)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归纳、试评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图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进步作用。

教学重点:秦灭六国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中央集权制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古诗《古风》)

多媒体放映:“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教师:这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古风》组诗中的诗句。描述了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 六国的气势。秦是如何灭掉六国的?又建立了什么政治制度?又采取了哪些统一 的措施呢?,下面请同学们与老师一起走进《秦统一中国》

多媒体出示:第9课秦统一六国

讲授新课

教师:请同学快速阅读教材42页到45页,看我们今天主要学习那几个问题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一 秦灭六国

多媒体出示:秦灭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巩固统一的措施。多媒体出示:战国形势图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合作学习:要求每一位同学都画出战国七雄的方位图,相互之间检查指导。

利用多媒体动画效果,展示灭六国的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教师: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相继灭了六国。

教师:公元前221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定 都咸阳。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课本说一说,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老师:在战国时代,有七雄争霸,但为何是秦完成了统一,他的统一具备了哪些条件 呢?

组织学生相互讨论,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

1、战乱不断,人民渴望统一;

2、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

3、秦王赢政重视 人才,胸才大略,各个击破。

指导学生阅读书本内容,进一步了解秦王赢政重视人才,为他取得统一奠定了基础。二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教师设计问题:如果你是秦王,你如何来治理国家,你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开展整顿、管理。

学生各述己见,众说纷纭。

教师总结:首先,一个人是不可能管理整个天下的,所以首先要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 的官僚队伍。

多媒体展示中央集权的示意图

秦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之后,是否就不存在在问题了呢?我们来看一下这两个故事 三 巩固统一的措施

多媒体出示:《楚人买马》和《秦人做裙》。

教师:从上面的故事中你能看出哪些问题?如果你是秦王你会如何解决?

学生回答:文字不统一,货币不统一,度量衡不统一,给经济文化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也不利于秦朝的统一,为此秦采取了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的方法

多媒体出示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的图片

教师:秦刚刚统一全国,各家对于朝廷的法令各有议论。为了加强控制,巩固统一,所以采纳李斯的观点,采取“焚书坑儒”。规定:除政府,民间只准留下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它的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人都要判处死刑。后来,他又暗中把批评他的一批儒生逮捕活埋。

学生:观看影片,了解《焚书坑儒》

教师:秦虽然灭了六国,但是天下北方的威胁。所以秦始派蒙恬统率30万大军攻打北方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并且修筑长城。

指导学生看《中国历史地图册》找到东西的的两端: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教师:秦始皇还派兵统一了东南和岭南地区。在南面设了三个郡:桂林郡、南海郡、象郡。并修筑了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多媒体出示三个郡的示意图和灵渠的图片 利用多媒体小结巩固的措施。

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措施,秦的疆域形成。多媒体展示秦的疆域,然后要求学生看会后填空。课堂小结: 多媒体出示:歌谣

布置作业:完成第9课历史课时练《高效探究导学》

下载10.秦王扫六合教学反思docword格式文档
下载10.秦王扫六合教学反思doc.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七上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江 苏 邵伊灵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主要介绍了秦灭六国结束割据分裂局面,开创并巩固中华统一的崭新局面。本课所涉及的内......

    教学设计——秦王扫六合

    《秦王扫六合》 唐山镇中学 国振永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过程及原因,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掌握秦始......

    秦王扫六合 教学设计

    课题: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秦王扫六合》 姓名:张帅 单 位:滕州市滕东中学 课 型: 新 授 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 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秦始......

    《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昌乐县红河镇中学 孙玉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秦的疆域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归纳并试评“......

    10课秦王扫六合

    第十课 “秦王扫六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了解秦朝中央集权的建立及其原因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理解统一多民......

    09评比:教学反思《秦王扫六合》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教学反思 湖南省江永县允山中学何小辉(***) 七年级历史第10课《秦王扫六合》是本册的重点课文之一,贯穿本课的核心问......

    秦王扫六合说课稿(5篇)

    《秦王扫六合》说课稿 长城中学熊丽君一、说教学内容 “秦王扫六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的第一课,也是教材的第十课......

    《秦王扫六合》说课

    11课 《秦王扫六合》说课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秦王扫六合》.我将从四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对这一课的理解和设计: 1,教材分析 2,教学方法 3,学法指导4,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