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搭配问题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搭配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在二年级学生已初步接触排列组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对于三下《搭配问题》的这节课我要达到两个目标,一是学生能够养成有序思考的习惯,能找到简答事件的组合数,二是学生学会用符号表示的方法,经历从众多表示组合的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本节课是以握手方式开始,意在渗有序这一思想,同时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谈话中轻松进入课堂。在教学设计上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学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实效性。
一、以故事为主线,密切联系实际。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所以从服装搭配入手创设情境,请每个学生作为小设计师搭配衣服,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有趣有用。
二、注重层次性和思考性。
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想办法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使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提高,体会解决问题要有一定的方法和策略。
在搭配方案的展示环节,做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具有层次性,在比较中发现最优方案。
三、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为学生今后学习有关方程知识打基础,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应该有一个长期的规划,每一节课都把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作为一个教学目标渗透在教学中,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四、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问题和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讨论研究知识的同时渗透数学思想教会学生怎样思考问题或用什么方法去解决问题,方法会了才能会学。
用数学眼光去观察问题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数感、一种生活问题数学化的感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则是检验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搭配要按一定的顺序,才能不重复、不遗漏。教学中力求做到问题的提出具体、明确、到位。有效的引导学生思维有具体逐步过渡到抽象。抓住学生的认知起点,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探索与交流的空间,水到渠成的让学生掌握了搭配的规律并提升归纳了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课堂时间分配把控不好,以后应该提前做好预设,给各个模块分配好时间,保证课堂效率。2.语言有些重复,不够精炼,以后把语言精炼简化,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说和做,自己要少讲。3.情景创设应该再贴近学生生活,三年级的孩子自控力或者专注度不是特别强,所以情景最好以活动,竞赛,游戏的方式呈现,调动孩子积极性。4.课后练习少。以后新授内容结束后至少留给学生精炼一个题目的时间,看学生的掌握程度,这个时间重点关注后进生。
5.问题的提出不够明确,以后对于冗长问题要以文字形式出示,所有的问题保证问题明确清晰。
总之,这节《搭配中的学问》的课堂教学,虽然关注了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走进课堂,使数学教学更具体;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有助于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培养创新思维。但是,课堂教学总是有许多的遗憾、许多的瑕疵,在许多的细节中一定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我进一步反思和总结。
1.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搭配问题这节课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有趣有用。
2.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想办法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体会解决问题要有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在比较中发现最优方案。
3.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为学生今后学习有关方程知识打基础,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应该有一个长期的规划,每一节课都把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作为一个教学目标渗透在教学中,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4.数学思想的渗透。讨论研究知识的同时渗透数学思想教会学生怎样思考问题或用什么方法去解决问题,方法会了才能会学。
“搭配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在二年级学生已初步接触排列组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广泛。课前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有的学生已能用算式表达结果,但很少有学生真正理解算式的实际意义,并未达到真正的建构。为落实新课标中提出的要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教学设计中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并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材的要求,我围绕以下几方面设计教学活动:
1、以故事 为主线,密切联系实际。
本节课的设计以故事 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美羊羊过生日为主线,巧妙地将选择衣服——选择路线——吃东西——破解密码——逆用规律,这些生活素材串联起来,用学生经常接触的生活问题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使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赋予课堂真正的生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
2、对教材进行了恰当的重组。
由于学生对“搭配问题”这一内容已有较高的起点,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本地教学资源,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和加工。在选择了衣服后,安排了选择路线、找密码等活动,既体现了教学层次,又分解了集中练习的枯燥、乏味,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3、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设计了摆一摆、想一想、写一写、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小组合作和独立思考相结合,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积极投身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4、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多角度思维
整节课,充分激励和尊重学生多样化的思维方式,对学生提出的方法只要是按一定顺序的,教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给学生以人文关怀,着力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
相关资料:
本节课是以握手方式开始,在过程提问,轻松进入课堂。我组在教学设计上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学生”,使学生建立“做数学”的理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实效性。
1.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
3.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问题和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用数学眼光去观察问题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数感、一种生活问题数学化的感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则是检验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搭配要按一定的顺序,才能不重复、不遗漏。教学中力求做到问题的提出具体、明确、到位。有效的引导学生思维有具体逐步过渡到抽象。抓住学生的认知起点,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探索与交流的空间,水到渠成的让学生掌握了搭配的规律并提升归纳了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
当然,我组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问题的提出不够明确,是不是能够放手,让学生自己试着提下呢?
2、课堂的教学语言不够严谨。特别是有些过渡处理的较为生硬。
3、教师肢体动作不够完善,需要严谨且自如。
总之,这节《搭配中的学问》的课堂教学,虽然关注了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走进课堂,使数学教学更具体;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有助于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培养创新思维。但是,课堂教学总是有许多的遗憾、许多的瑕疵,在许多的细节中一定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我进一步反思和总结。
我在教学设计上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学生”,使学生建立“做数学”的理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实效性。
1.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
我通过让学生帮灵灵搭配帽子和围巾的活动,了解什么叫搭配,再紧紧围绕这一情境,提出有多少种搭配的方法。让学生提前准备了小圆片和长方形作为替代学习用品,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个课堂气氛活跃,通过摆一摆,配一配、连一连、让学生在独立尝试解决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汇报都兴致勃勃,参与热情很高。
2.注重层次性和思考性。
活动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具有层次性。如“两两配”到“三二配”最后到“二四配”,由易到难,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使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提高。本节课我尽量设计些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这些教学内容很具有层次性和思考性。通过这几个活动,不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3.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问题和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用数学眼光去观察问题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数感、一种生活问题数学化的感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则是检验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搭配要按一定的顺序,才能不重复、不遗漏。教学中力求做到问题的提出具体、明确、到位。有效的引导学生思维有具体逐步过渡到抽象。抓住学生的认知起点,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探索与交流的空间,水到渠成的让学生掌握了搭配的规律并提升归纳了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问题的提出不够明确,没有尝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就问题而思考。
2、课堂的教学语言不够严谨。特别是有些过渡处理的较为生硬。活动的安排没有纪律性,事先安排不到位。
3、课堂教学的评价有待进一步改进。课堂纪律把握的不是太好,需要加强掌控。
总之,这节《搭配中的学问》的课堂教学,虽然关注了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走进课堂,使数学教学更具体;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有助于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培养创新思维。但是,课堂教学总是有许多的遗憾、许多的瑕疵,在许多的细节中一定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我进一步反思和总结
反思人:高忠璋(组长)
首页 | 登录 |
标准版 | | 电脑版 | 客户端
Comsenz Inc.
第二篇:搭配问题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例1的搭配问题,它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组合数,搭配问题教学反思。与二年级上册教材相比,本册教材内容更加系统和全面,突出用符号方法表示搭配结果。教材重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主要通过简单的搭配体现有关的组合问题,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进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分析、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上述基本理念,在设计本课教学环节中,注重创设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即从课前听《喜洋洋与灰太狼》引出美羊羊要去游乐园玩需要为自己精心挑选衣服的问题),设计一些趣味题型(如游乐园中“足的游戏题、绘画涂色题、拍照等”),既贯穿整节课,又让学生在一种愉悦欢畅的氛围中展开学习,教学反思《搭配问题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注意处理了以下方面的问题:
1、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过程。
教与学都要注重“做”为中心,在操作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本节课设计了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一画、连一连、算一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清晰、有条理的有顺序的思考问题,体会有序思考的好处——不重复、不遗漏。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激发求知欲,在实践操作中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数学广角》是属于“综合与实践运用”领域的内容,本块知识的学习是学生前面已有知识的综合和运用,课堂上相对对学生的要求要高些。教学中,不难发现:一些孩子知道方法和答案,可表达就是一片空白,吱吱唔唔说不上一两句或是缺欠完整性等。为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新授衣服搭配的汇报阶段,我让4个学生站到讲台前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联系生活——让学生“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课通过美羊羊选衣服、吃早点的搭配等情境创设,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学习有序思考问题的方法,注重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感受“用数学”的愉悦。
然而,本节课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学生用同一种符号来表示上衣和下衣,其实这种情况在第一次试教时也出现
了,我就启发性地提问:“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看得更清楚?”学生立即就想到了用两种不同的符号。但赏析课时不管我怎么问学生还是认为用同一种符号上下两排,旁边写上上衣、下衣的文字也很清楚。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既然他们觉得好,我也不能一味地反对了,期待下一秒会有转机。
2、在4位学生说完自己的想法后我让其他学生来说一说这几种方法的异同,在
我的预设中,希望学生能说出相同点是:都分成两类;都是确定上衣去搭配下衣;都是6种方法。不同点是:有的用连线,有的用文字。可发现学生不会说,导致方法优化很不突出,很多学生在解决搭配早餐的问题时还义无反顾地用画图连线或者文字法。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一点反思,还望各位老师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
第三篇:《简单的搭配问题》教学反思
《简单的搭配问题》教学反思
《简单的搭配问题》教学反思
实习了将近一年,我选择《简单的搭配问题》这节课作为检验我这一年成长的展示。为了能更好的呈现这节课,我熟读教参,阅读优秀教案,并分别在两外两个班进行试讲。在此过程中孙主任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帮我修改教案,并改善教学环节,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更好的掌握知识。
在本课的备课阶段,我仔细研读了教参,找准重点和难点,发现本课是以学生的实践活动展开,为此,我设计了两处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一次是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摆放,由此发现只有有序的摆放才能做到不遗漏和不重复;一次是学生自主探究,找出一种方便快捷的方法解决所有类似的题目。因本课在三年级下册中是独立出来的一个内容,所以我先以学生实际情况和学生交流,再以有趣的情景进行导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情境导入实现第一个自主探究。在第一个探究的过程中,我找到符合我预设的正确的和不太正确的小组上前进行摆放,让学生能通过三个例子发现有序的进行摆放才能做到不重复和不遗漏,在黑板上写下这三个关键词。紧接着出示本课课题,这三个原则就是为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简单的搭配问题》服务的,板书课题。然后,让学生讨论,能不能有其他的方法来代替图片,学生进行第二个自己探究过程。在此过程中,找出三个代表上黑板上画。在于学生分析的同时,向学生展示用英文和数字组成的符号,并表示这种符号简单且易分辨。接着的练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练习我设置了三个梯度:第一个梯度是简单的早餐搭配问题;第二个梯度,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抽象成数学的数字问题;第三个梯度,从带有图片的问题转变成纯文字问题——能让同学更好的理解符号化的意义。在课堂的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本课的优点在于能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本课的缺点是(1)教师过多采用“提问——回答”模式,没有真正放开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可以设计环节,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2)教师新授的时间过长。在二年级时已经学过简单的搭配问题,这节课突出的重点应该在符号化,搭配问题占用过多时间。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更加重视教学环节的设计,用精心设计的语言和环节让学生更好地自主掌握知识。我相信在我的努力下我的教学更有进步。
第四篇:数学广角搭配问题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搭配问题教学反思
1、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出发。
在教材中,这一部分内容是这样编排的:例1编排的是服装搭配;例2是数字搭配。进行备课时,我们对例题的素材进行反复的思考,并且参考了许多相关的案例设计。经过多次更改,最后决定紧紧围绕“学校餐厅”开餐这一情境,通过让学生配菜,了解到配菜的方法和策略。在配菜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了招聘服务员、聘配菜部经理的活动。整个课堂气氛活跃,通过摆一摆,配一配、连一连、让学生在独立尝试解决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汇报都兴致勃勃,参与热情很高。激活了学生的兴趣,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巧妙设计教学问题和环节,渗透数学思想。
课前,我们几个老师经过商量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 今天是老师第一次和你们见面,一般我们第一次见面都会做一个什么动作表示友好?(引出握手)那如果老师想和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握一次手。你觉得怎么握比较好?当我把问题说出来以后,马上就有小朋友说可以一组一组地握,要有顺序地握。而当我问这样握有什么好处的时候,有小朋友就说这样不会漏掉,也不会重复从中就渗透了有序思想。选择的四个教学素材也不是随意组合的,而是经过精心考虑的,各自承载着不同的教育教学价值,各种数学思想分层次、分步骤地借助素材的探讨进行渗透。比如在服装搭配这一环节,重点是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明白怎样找出一种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搭配方法。同时,在这一环节中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时,让学生借助摆学具(指几个上台摆),画“搭配图”活动,逐步抽象出有序的搭配方法,使学生的思维由具体过渡到抽象。重点是在有序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个性化、简洁化的表示方法,使学生明白各种不同的搭配可以用尽可能简单的数字、字母、符号表示出来。
3、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寻找搭配方法时,我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活动的机会,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搭配的规律和方法,在反馈交流中比较得出搭配的过程中怎样避免重复和遗漏的方法:按一定的顺序、逐一搭配,才能不重复、不遗漏,体验搭配的有序性。在经历连一连、说一说、算一算探索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 交给了学生,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探究开拓的意识。
4、不足之处:
1、部分学生间出现的错误信息,没有充分展开,就拿照相位置来说,有好多小朋友得出的答案是9种,我只是把错误题目投影一下,一笔带过,并没有充分展开解释清楚,造成很多的生成资源被浪费且可能有一部分学生不理解;
2、评价的形式比较单一而且比较少,还应该关注他人评价。当一个学生走上讲台边说自己的想法边操作时,教师要给于适当的评价,使其有成就感,对学习更加感兴趣。长期以来主要是教师对学生评价,事实上,除了教师评价以外,还应该从其他渠道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是数学课程理念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他人评价。
第五篇:三年级数学《搭配问题》教学反思
这堂课是从网络教研时候听的。听了这节课以后,真正地感受到了高效课堂,数学课原来可以像故事一样,这节课教师的设计很巧妙,整堂课的设计是完整的故事情节。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感受到了数学思维的渗透,感受到了那种简单的排列组合的一些方法。下面就这节课,说说自己的想法。
首先教师在课堂设计上下功夫很足,把课本中的一些题目巧妙地串联起来了,使课堂形成一个整体。
其次,在教授搭配方法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说出有顺序的排列组合,这点让学生充分思考,学生在这个环节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更好的体会搭配的各种方法。
最后让学生自己搭配,起到了巩固作用,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还有,符号搭配也是让学生方便快捷的掌握搭配方法。
说一说其他的想法:在让学生动手的时候,等待的时间有点长,可以提示让学生把图片剪开,也可以用编号的形式。
这样的课程以后应该多拿出来分享,让大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