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火之谜》教学设计
第25课 天火之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生字、词语。会用推测、不足为奇造句;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学理解与教师辅导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理解富兰克林为科学而冒险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每年的夏天都会下什么雨呀?
二、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揭示题意。
1、初读课文
(1)自学: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理解下列词语:
上帝 爆炸 推测 揭开 毙杀 钥匙 骤然 不足为奇 欣喜若狂 安然无恙(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3)指名试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二、细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节。
这一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可以用这段中哪些词语来概括? 为什么说他可怕? 齐读。
2、指名读第2至5小节。简介弗兰克林。
3、齐读第2节。
弗兰克林早就观察什么?早就表示什么意思? 他从观察和比较中得到了什么结论? 人们习惯的怎样认为?
这一自然段里用了一个推测,两个推论,意思想通吗?
4、齐读第3节。
第四节的前两句话说了什么? 这风筝上的配件有哪些? 试验的结果如何? 说明了什么?
5、齐读第6节,这一节主要讲了什么?
三、总结课文
板书设计:
25、天火之谜
早就观察 大胆推测 决定试验 发明时 地 人
弗兰克林 拴了 结上 系着 宣告
解开 放风筝 攥住 远望 发现 靠近手臂发麻 欣喜若狂 喊
震惊世界
第二篇:《天火之谜》教学设计doc
天火之谜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词,学会“暴、劈、炸”等10个生字,认识绿线内“筝、簸”2个生字,理解“不足为奇、欣喜若狂”等词语。
3、根据课后习题,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解题谈话,导入新课
1.学生观察闪电图,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2.雷暴是夏天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现在,大家都知道这是雷电。可是,在古时候,人们并不认识它,而是把它当成天火,并且成了永久的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9课 天火之谜
3师生同写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语,学生朗读。(1)多音或容易混淆字词:(2)出示词语
2、交流疑难词语。不足为奇 冷嘲热讽
雷电交加 不足为奇 混为一谈 冷嘲热讽 怒发冲冠 欣喜若狂 无稽之谈 安然无恙 怒发冲冠 欣喜若狂 安然无恙 无稽之谈
三、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学生比赛读课文,优秀学生帮助正音,及时指导长句子的朗读。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分几部分?(1)课文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做“风筝实验”,揭开了雷暴的秘密——雷暴不是“上帝的怒火”,而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
(2)全文分 三 部分
第一部分(1)小节 雷暴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可怕的东西。
第二部分(2-5)小节 富兰克林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做“风筝实验”,揭开了“天火之谜”。第三部分(6-9)小节 富兰克林根据放电原理发明了避雷针。3课文思路
(雷暴可怕——“风筝实验”揭开天火之谜——发明避雷针)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说说哪些字比较难写,应注意什么?
2、重点指导 “暴”下面看清不是“水”,中间的撇捺要伸展。“颠”左右等宽。
“揭”左窄右宽,右下里面是“ ”不是“ ” 3.学生练习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天火之谜
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根据图片提示复述风筝实验的经过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4.学习课文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教学过程 :
一 复习导入 1 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2 谈论话题——天火英雄
说到天火,大家不由自主地会想到古希腊英雄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智慧,他不畏强暴、为民造福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一直被人们传诵。
二 对比学习,认识富兰克林 1.过渡:富兰克林与普罗米修斯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画出有关语句,随时记下你的感受、看法。)2.交流归纳要点 A为民造福
抓住课文中有关语句认识富兰克林为人类所做的贡献。
“后来,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这样,雷电轰鸣时,高大的建筑物就安然无恙了。”
B不畏讥笑,阻挠
找文中语句谈自己的看法,认识人物。
“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C.不惜牺牲 毫不畏惧 交流自学课文,结合对普罗米修斯的认识,感受富兰克林的品质。(1)放风筝的线是用麻绳做的,绳子下端结上一段丝带,在麻绳和丝带的接头处系着一把铜钥匙,富兰克林站在房子里面攥住丝带。
(2)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个炸雷,大雨倾盆而下。麻绳淋湿后就成了能使电流通过的导体。
(3)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发麻。
(4)它能把人击倒,将高大的树木劈成两半(5)教师补充课外资料——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 1952年7月,在一个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夜晚,俄罗斯科学家罗蒙诺夫和利赫曼决心用科学实验揭开雷电的奥秘。他们在屋顶上竖起一根长长的铁杆,下面绑了一根铁尺,想把空中的电引下来。罗蒙诺索夫迎着风雨屹立在屋顶,观察着风云变幻的天空。利赫曼拿着铁尺站在地上,等待着观察从天上引来的电流。忽然,空中猛一闪亮,震耳欲聋的雷声还没有到来,罗蒙诺夫就听到从下面传来的利赫曼的惨叫声。罗蒙诺索夫赶紧爬下屋顶,一看利赫曼已被引下来的电流击毙(bì),倒在地上。利赫曼为科学献出了生命。这是做电实验的第一个牺牲者。血的代价,使许多人对雷电试验产生了戒心和恐惧。
3.师小结:富兰克林为解开天火之谜勇于探索,敢于试验,不畏讥笑,阻挠,不惜牺牲,为民造福,不愧为从天上取火种的第二个普罗米修斯。
4.指导方法:课文用人们对雷暴的害怕,来烘托富兰克林的毫不畏惧精神,用别人的嘲笑来烘托富兰克林坚持自己观点的勇气和决心,这在表现手法上叫烘托。
三 研读实验过程,感悟富兰克林为了科学勇于探索、献身的精神
(一)指名朗读第3节。
1、思考:面对别人的质疑,富兰克林是怎样做的?
2、交流
A、抓住“早就”、“大胆推测”等词语体会富兰克林注意观察、勤于思考。B、抓住“决心”体会富兰克林不怕嘲笑,不怕失败、不惜牺牲的精神。
3、有感情朗读
(二)学习课文第4节
1、学生自读课文,先自己说一说实验过程,想想实验中有哪些危险因素? 边读边记下自己的感受。
2、学生交流,相机讨论,指导朗读(1)交流:
A、抓住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天气恶劣)B、抓住风筝上拴着一根铁丝,线是麻绳做的??(危险)有感情朗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面对这样的危险富兰克林是怎样做的,说明了什么? 出示:
A、“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发麻。”(富兰克林不怕牺牲、不怕危险,敢于试验,为科学坚持到底的精神)B、“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三个感叹句要读出他成功的喜悦。
(3)练习感情朗读。
师小结:正是富兰克林有着为科学坚持到底不怕危险的精神,才会做这样的实验,多么让人佩服啊!让我们再一次走近富兰克林,和他一起做风筝实验。
3、练习复述实验过程。
过渡:富兰克林成功了,雷暴就是大规模的放电现象。这是个震惊世界的发现。但他并没有沉醉于自己的成功之中,而是继续不懈地努力,利用科学知识,发明避雷针,造福于人类。
四 说话练习1.自读课文5、6两节
2、此时此刻,如果你站在这位勇士的面前,你想对富兰克林说些什么吗? 五 总结全文
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智慧,富兰克林为解开天火之谜勇于探索,敢于试验发明避雷针,造福于人类和普罗米修斯是不是很相像,无怪乎康德要这样赞扬他“富兰克林是从天上取火种的第二个普罗米修斯” 让我们也一起记住这个名字吧!本杰明·富兰克林!
六 作业: 《天火之谜》教学反思
1有将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并谈谈你的体会。2富兰克林是位伟大的科学家,读读他的传记。
《天火之谜》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实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试验,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课文虽然没有曲折的情节,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献身的事迹本身对喜欢新奇、冒险的小学生就有莫大的吸引力,且课文叙述生动、语言准确,很有研读价值。针对课文特点,从高年级语文训练的三维目标出发,我精心备好课,积极组织课堂教学,现将本堂课的几点做法总结如下:
一、揭示课题后,我引导学生读题质疑:“看了这个题目后你有什么疑问呢?”学生好奇地问:“„天火‟是什么东西呢?„天火之谜‟到底是个怎样的谜呢?这个谜又是怎样解开的呢?” 看来学生对这课的内容果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我赶忙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读起了课文。
二、初读课文后,我告诉学生:“学了这一课,每个人都要能面对全班复述课文,还要在课后把这个故事将给自己亲近的人听。要想讲的好,就必须把故事的前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还要把关键的地方讲具体、讲生动。”这样,学生就有精读的目标和内在动力,读起书来就特别认真。复述课文时就容易多了。
三、细读课文时,我用《语文课程新方案》设问导读中的第4题:富兰克林帮助人们揭开高空中神秘的天火之谜,他到底是怎样做到的?请同学们细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多读几次,写下自己的理解。与大家一起来交流探讨。自主尝试,小组交流后,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进行研讨。学生通过对重点句子的研讨,真切地体会到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
第三篇:天火之谜教学设计
《天火之谜》教学设计
学科:小学语文
作者姓名:黄婷慧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1057277364@qq.com
课题名称:《天火之谜》
教学内容分析:《天火之谜》是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试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试验,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课文第一部分写了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可怕的东西,第二部分写富兰克林通过亲自进行的‚风筝试验‛,终于揭开了‚天火之谜‛,最后一部分写富兰克林根据放电原理发明了避雷针。文章表现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坚持真理、百折不挠的精神。文章语言清晰、简约,细细读来,理性之中蕴含着丰富的感性。
教学对象分析:《天火之谜》这篇课文虽然没有曲折的情节,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的事迹本身对喜欢新奇、冒险的小学生就有莫大的吸引力,且课文叙述生动、语言准确,很有研读价值。小学生对外界事物极易产生好奇心理,课文通过富兰克林揭开雷暴秘密的过程也向学生呈现了‚发现问题→观察分析→大胆推测→实验探究→问题解决‛这样一个科学探究的思维过程,利于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养成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文兼科学知识与人物刻画于一体。每每触及此类文章,常常为无法平衡‚科学性‛与‚语文味‛ 而苦恼。本着‚切莫将此文上成科学课‛的基本思想,我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研读。通过对教材的研读,我发现:
1.文本中存在一定难度的科学知识点,如‚静电放电现象‛、‚导体‛、‚放电的原理‛。引导学生把握这些高难度的物理词汇,是否应该成为语文课上的一个任务呢?我想,答案是否定的。‚种了人家的田‛,且不说效果如何,又‚荒了自己的地‛呀!因此,关于‚科学性‛这一块,我有基本的定位:只要学生能够在我的课堂上,知道‚天火‛是‚雷暴‛,‚雷暴‛是普通的放电现象,这个科学结论是由伟大的科学家富兰克林通过‚风筝实验‛证明的,就可以了。不拔高要求,不耽搁时间。
2.文本中存在一些可以帮助学生感知富兰克林这一人物形象的点,如雷暴的可怕(侧面烘托)、观察的细致全面、推测的大胆、实验的执着。如果能引导学生立足于文本,品词析句,一定可以拉近学生与富兰克林的心理距离,一定可以激发学生心中深深的敬意,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朗读。
教学目标:
1.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不足为奇‛、‚欣喜若狂‛造句。2.了解‚风筝实验‛过程,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教学媒体: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谈话:同学们,咱们来猜个谜语好吗?
2、课件出示幻灯片:天上一只鸟,用线拴得牢,不怕大风吹,就怕细雨飘。(学生反馈谜底)
3、导入新课:你们喜欢放风筝吗?风筝是快乐与自由的象征,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里也有讲到风筝呢,但课文里的这只风筝啊,身上担负着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它要帮助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揭开----《天火之谜》。(板书课题)
4、出示幻灯片简介富兰克林。
二、学习‚风筝实验‛过程,感悟人物精神
1、谈话:富兰克林到底与风筝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一起来到1752年7月的那个雷电交加的日子吧!
2、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富兰克林是在什么天气条件下放风筝的?他放的风筝与我们平时放的风筝有什么不同?他为什么要在那样的天气里放风筝?(思考题用幻灯片出示)
3、学生读后反馈。
4、找出描写这只风筝的句子,根据反馈用幻灯片出示句子:
风筝上拴了一根细铁丝,用来吸收云中的‚天电‛。放风筝的线是用麻绳做的,绳子下端结上一段丝带,在麻绳和丝带的接头处系着一把铜钥匙,富兰克林站在房子里面攥住丝带。
5、小组合作朗读,边读边思考:风筝上为什么要拴一根细铁丝?为什么要用麻绳而不用其它绳子?绳子下面为什么要结上一段丝带?
6、小组讨论后反馈,教师适时引导。
7、看来富兰克林为了这个实验作了充分的准备,但是为了揭开雷暴之谜做这个实验容易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做这个实验不容易的有关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8、根据学生反馈,出示句子:
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个炸雷,大雨倾盆而下。(幻灯片出示画面,让学生感受当时的情景)
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发麻。(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如果你就是富兰克林的儿子,此刻你会对爸爸说什么?面对危险富兰克林的表现怎样?)
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理解‚欣喜若狂‛,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9、从这些句子中你觉得富兰克林是个怎样的人?(勇敢无畏、敢于探索)
10、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这一个自然段。
三、学习一、二、三自然段,体会写作手法,再次感受人物精神
1、其实除了这一段,还有一些段落里面也告诉了我们雷暴的危害性和可怕性,能用你们的火眼金睛找出来吗?
2、根据反馈出示句子:
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一种可怕的东西。(从这
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长期以来‛、‚一直‛说明了什么?)那么,雷暴到底是什么呢?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从‚直到……才‛你体会到了什么?)
3、出示幻灯片,让学生观看雷暴造成的灾害。
4、看到这一幕幕,你们有什么感觉?是啊,雷暴太可怕了,所以西方人称它为(),中国人则称它为()。可是富兰克林这样认为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找出相关的句子。
5、他的推测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吗?(没有)找出相关句子。
6、出示句子:
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确实令人难以置信的。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见的食物混为一谈呢?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
① 理解划线词语。
② 这段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烘托的手法,用别人的嘲笑来烘托富兰克林坚持自己观点的勇气和决心。)③ 想象:那些自称有学问的人会如何嘲笑他?
四、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1、富兰克林凭着自己的努力和勇气,终于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推测是对的,请同学们把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齐读一遍。
2、理解‚安然无恙‛。
3、出示幻灯片,认识‚避雷针‛。
五、拓展延伸。
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话想对富兰克林说?
六、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七、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用‚不足为奇‛、‚欣喜若狂‛造句。板书设计:
天火之谜
西方人 上帝的怒火 中国人 雷神
富兰克林 勇敢无畏 敢于探索
↓
证实 放电现象
↓
发明 避雷针
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的评价设计遵循‚评价促发展‛‚评价是实现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必要手段‛的理念。实施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在评价中采用小组互评、学生自评、教师点评、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并结合教学内容使用评价表。通过学生自评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组内互评使他们学会辨别,学会欣赏,学会评价。教师评价起到引导作用。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教师在课前运用教学语言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
2、教师在课中对学生的读书能力进行激励性评价。
3、教师评价学生对词义理解的学习效果。
4、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给予肯定性和激励性评价。
5、在问题对话中和朗读时实行小组评价和同伴相互评价。
6、课后学生使用《自我评价表》进行自我评价。
总之,整堂课我通过课前评价,课中评价,课后评价,让评价贯穿整个课堂,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同伴的互评中,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识与能力,实现自我反馈,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在问题对话的学习中,促使学生认真倾听,进行比较、判断、选择,学生在思维冲突、一文中矫正偏差、提高认识,在互动、碰撞后形成对评价结果的认识。学生在师生、生生的多元评价交流中,受到启发,促进了语言与思维的发展。进行多元化评价,使学生时时能感受到评价带来的快乐与收获。教师的评价语言具有导向、示范、激励、反馈的作用。在交流评价中,教师适当点拨、引导、示范,使其豁然开朗,教师的评价语言成为启发学生进行原认知反思、学习方法感悟,并利用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了教学实效。
第四篇:《天火之谜》教学设计
《天火之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推测”、“不足为奇”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文,复述文。
3、学习给文分段,并用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4、凭借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用语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主要板书计划:
(起因)雷暴是个谜
大胆推测
2天火之谜(经过)解开“雷暴之谜”
风筝实验
震惊世界
(结果)发明避雷针
作业设计:
内
1、抄写词语。
2、造句。
3、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外
1、朗读文,复述故事。
2、完成练习册上的作业。
教学过程:
第一时
教学目的:
1、学会生字,词语,理清脉络给文分段。
2、学习第一段。
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夏天雷雨时的景象你们见过吗?雷暴发生时,电闪雷鸣,还伴有狂风暴雨,你能说说当时心情吗?
2、你们的爷爷奶奶是怎样看这个雷电的呢?你知道这个雷暴是怎样发生的?
3、揭题天火之谜
4、学生质疑:“天火”指什么?古人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它成了一个谜,谁来解开这个谜?他是怎样解开的?这就是这篇文要讲的内容。
二、初读文。
1、出示自学题。
(1)给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自由轻声读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文。
(3)读读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后进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读准字音。
(2)理解词语。
4、分自然段指名试读文,教师相机指导。
三、1、再读文,想想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主要写了一什么事?
2、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开雷暴的谜。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四、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文。
2、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哪些语句来概括?
(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3、为什么说它可怕?
板书:把人击倒树木劈成两半
4、齐读第一节。
四、指导写字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文。
第二时
教学目的:
学习实验的经过,体会富兰克林的英语实践的精神。
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堂的学习,你知道雷暴是什么吗?
中国人~~~~雷神
西方人~~~~上帝的怒火
2、同学们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
二、学习第二段。
1、出示第2节。雷暴到底是什么呢?--齐读
“这个谜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揭开”
2、你了解富兰克林吗?政治家,发明了避雷针
3、齐读第2节,想想这一节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4、你们想了解这个谜揭开的经过吗?自由读3--4节
思考:富兰克林是怎么做的?(请划出有关词语)请用简单的几句话来说,并想想你觉得富兰克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塔轮板书:
注意观察认真思考
勇于探索大胆推测决定实验
认真实验勇于实验
6、分四人小组学文,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找一找,想想为什么读一读表达出来。
7、讨论交流
(读好词)早就(很早不是现在)--所以发现了--引读
(1)“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雷暴究竟是什么呢?
观察比较
(2)大胆推测:读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很熟悉,很了解)--熟知什么?放电现象不能雷暴结合富兰克林与众不同。
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是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接受的。
什么意思?不值得奇怪不能接受
与“推测”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不能接受?
引入“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也对他冷嘲热讽”
板书:习惯地
(冷嘲热讽)不仅„„就连人们会说些什么?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富兰克林经过仔细观察和大胆推测反复思考决定用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4)勇于探索还表现在哪里?
(在雷电交加的情况下,亲自实验)(动作)
()富兰克林发现天火之谜的实验过程能读懂吗?
用朗读把你读懂的内容表现出来。
他读得怎么样?
8、有感情朗读2-4节,体会人物特点。
9、同学们现在你认为雷电是怎样的呢?(不是天火,不是雷神)
还怕吗?(指名原来有误解的学生回答)可是还需要注意安全
10、引出第节。
齐读第节,理解“震惊”、“宣告”、“无稽之谈”
板书震惊世界
11、想象一下当时的人们会怎样说?
自我惭愧夸奖富兰克林
12、有感情地朗读第节。
三、布置作业。
复述实验经过。
第三时
教学目的:
学习第六节,总结全文。
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述实验经过。
二=学习第三段。
1、富兰克林实验成功有何伟大意思?
2、板书:--安然无恙(理解)
3、指导朗读,想想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总结文。
1、齐读全文,说说主要讲了什么?
2、完成后练习4。
四、导复述全文。
1、凭借段意,安排好复述的顺序。
2、根据板书内容提取重点词语,组织语句进行连缀复述。
3、指名上台复述,师生评议。
4、以四人为一组,轮流复述。、优选复述。
五、布置作业。
1、复述文。
2、完成练习册。
第五篇:天火之谜教学设计
《天火之谜》教学设计
试马镇中心小学
荆
勇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冒着生命危险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实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往直前、大胆探索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大胆的推测、不懈的研究何实验,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理清脉络给课文分段。
3、学习文章第一段。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给课文分段,会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难点:能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9课,揭题:天火之谜
2、学生质疑:“天火”指什么?它为什么成了一个谜?谁来解开这个谜?他是怎样解开的?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题。出示要求:(1)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课文。(3)读读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后进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读准字音。(2)重点读好以下词语:
雷电交加
不足为奇
混为一谈
冷嘲热讽 怒发冲冠
欣喜若狂
无稽之谈
安然无恙
相机理解:怒发冲冠、不足为奇、冷嘲热讽、安然无恙
4、紧扣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读好有关段落。
5、相机进行分段,并且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第一段(1)讲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种可怕的东西。第二段(2—5)写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雷暴的谜。第三段(6)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暴、劈、毙;揭、钥、匙、颠
2、交流这两组字在书写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3、学生书写。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难点:指导学生认真地朗读体会,学习文中知识,阅读一些相关文章,深入了解富兰克林的情况。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哪些语句来概括?
3、为什么说它可怕?
板书:把人击倒、树木劈成两半
4、指导练读,齐读第一节。
二、学习第二段。
1、出示第2节。雷暴到底是什么呢?--齐读 “这个谜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揭开”
2、你了解富兰克林吗?****家,发明了避雷针
3、齐读第2节,想想这一节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4、你们想了解这个谜揭开的经过吗?自由读3、4节
思考:富兰克林是怎么做的?(请划出有关词语)请用简单的几句话来说,并想想你觉得富兰克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5、板书: 注意观察认真思考
勇于探索大胆推测决定实验 认真实验勇于实验
6、分四人小组学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找一找,读一读
7、讨论交流
(1)指名读“注意观察认真思考”的有关语段。
出示:“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毙杀动物……“体会观察之仔细。
(2)出示:“由此他大胆地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体会推测之大胆。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也对他冷嘲热讽”不仅……就连人们会说些什么?
(3)勇于探索还表现在哪里?
(在雷电交加的情况下,亲自实验)(动作)(4)富兰克林发现天火之谜的实验过程能读懂吗? 用朗读把你读懂的内容表现出来。
8、有感情朗读2-4节,再次感受人物特点。
9、同学们现在你认为雷电怎样的呢?扣住“普普通通”。
10、引出第5节。齐读,理解“震惊”、“宣告”、“无稽之谈”
11、想象一下当时的人们会怎样说?(自我惭愧,夸奖富兰克林等语言)
12、有感情地朗读第5节。
板书设计
注意观察认真思考
天火之谜(富兰克林)
勇于探索大胆推测决定实验 认真实验勇于实验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尽管学生对课文内容感兴趣,但不少内容涉及到物理知识,语句描写生动具体,如果不引导学生切实读懂课文,学生就会一知半解。我主要教给学生两个读懂课文的方法,一是联系上下文,二是借助课外搜集到的资料读懂课文,其中后者是教学重点。一方面,在课前我让学生广泛搜集相关资料,以备课上增加自己发言的依据。另一方面,搜集一些资料,并且在课上适时地运用,力求让学生自己在综合阅读中读懂课文,并提高自身的信息处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