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商的变化规律

时间:2019-05-12 22:36: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设计---商的变化规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设计---商的变化规律》。

第一篇:教学设计---商的变化规律

商的变化规律

【设计理念】

紧抓学生知识的生长点,将学生知识、能力有效延伸 本课在学生知识结构中已有的“商的不变规律”知识基础上,利用迁移规律 通过研究商的变化规律,在学生初步感知到被除数、除数、商之间存在着变化的规律基础上,抓住学生这个知识的生长点,从单纯的算式计算延伸到算式内部、算式之间的联系上,延伸学生的知识范围。进而使学生通过本节课研究,经历数学规律产生或发现的一般过程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3页例6。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个知识点,它是在学习了笔算乘法和笔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与旧教材相比,本知识点作了适当调整:旧教材中只研究了商不变的规律,而新教材中却改为了商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探讨被除数不变上随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和除数不变商虽被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这就使是这一部分知识更加系统、更加全面。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计算、观察、比较,发现商随除数(或被除数)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放手探讨商不变的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和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兴趣。教学重点:发现规律,掌握规律

教学难点:利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故事设疑、激发兴趣

1、故事:花果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那里住着一群猴子。有一天,猴王给小猴分桃子。猴王说:“给你6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3只小猴吧。”小猴一想,自己只能得到2个桃子,连连摇头说:“太少了,太少了。”

猴王又说:“好吧,给你60个桃子,平均分给30只小猴,怎么样?”小猴子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大王,再多给点行不行啊?”猴王一拍桌子,显示出慷慨大度的样子:“那好吧,给你600个桃子,平均分给300只小猴,你 1 总该满意了吧?”小猴听到猴王要给600个桃子,开心地笑了,猴王也笑了。

2、师:谁是聪明的一笑?为什么?

生:猴王的笑是聪明的一笑,不管增加多少,每只小猴得到的都是2个桃子。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呀?”

二、探究新知、激发冲突

1、口算比赛,并进行分类

(请在老师喊开始后,想出得数的同学就可以直接在座位上回答。)(1)出示口算卡 片 :

6÷3= 60÷30= 120÷60 600÷300=

200÷2 = 200÷20= 200÷40 = 16÷4= 160÷4= 1600÷4=

生:快速抢答后把这六道算式进行分类。(指名板演师帮忙调整)

再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

【设计意图:通过算式分类,使学生便于观察比较,从中发现商的变化规律。】

(2)指导学生观察比较除数不变的一组算式,发现、归纳除数不变时,商的变化规律。

16÷4= 160÷4= 1600÷4= 师:我们先来观察这一组中的三道算式,它们的除数不变(标上“不变”),那被除数和商怎么变的,有什么规律吗?和同桌说一说。

生:反馈。(师注意引导学生规范的说,并用彩笔标出变化过程。)

师:谁能把我们从上往下观察到的规律用一句话说一说。

生: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商也乘几。

师:你真聪明,那么在这句话中,前后两个几是怎样的数?

生:相同的数。

师:所以这句话还可以这样说(边说边出示)

除数不变,被除数乘一个数,商也乘一个相同的数。全班一起把这个规律说一遍。(生齐读)

师:刚才我们是从上往下观察这三道算式,如果从下往上观察呢?

生:反馈。(师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标出变化过程。)

师:谁也能用一句话说一说?

生:小结规律。(师把规律补充完整,全班齐读)

(3)指导学生观察比较被除数不变的一组算式,发现、归纳被除数不变时,商的变化规律。

200÷2 = 200÷20= 200÷40 = 师:你们真了不起,懂得用观察、比较、归纳的方法发现除数不变时,被除数和商的变化规律。下面我们再来观察这一组,被除不变(标上“不变”),除数和商又是怎么变化的呢?和同桌说一说。

【学情预设:通过前一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可能会出现直接说出规律和继续说算式间的变化过程再总结规律两种情况。】

A:如果学生直接说出规律,请学生具体地说一说是怎么发现的吗?(师把规律补充完整,全班齐读)

B:如果学生说的是算式间的变化过程,请学生像刚才那样也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师把规律补充完整,全班齐读)

(4)每个学生各写一组除法算式(2-3道),验证这两个商的变化规律的普遍性。

【设计意图:让学生验证规律是为了体现科学的严谨性。】

2、认识商不变规律

(1)6÷3= 60÷30= 120÷60 600÷300=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除数不变时,商的变化规律;又研究了被除数不变时,商的变化规律,下面我们继续来研究一组除法算式。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商不变。

师: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生:反馈。(师出示问题:被除数和除数怎样变,商才不变?)

师:老师请1、2两组的同学从左往右观察,请3、4两组的同学从右往左观察,然后在四人小组中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2)引导学生发现、归纳商不变规律,师把规律补充完整。

(3)应用商不变规律填一填:24÷8=3(24○□)÷(8○□)=3 3 【设计意图:通过应用商不变规律填空,加强学生对规律的认识,并从中发现0除外,从而把商不变规律补充完整。】

师:下面我们就运用发现的这个规律,想一想要使商不变,这里的○和□应该怎样填?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在填写过程中会出现乘0或除以0,教师借机教学0除外。】

师:很好,可见这句话不完整,那应该怎样补充?(生说0除外,师再补充0除外)然后介绍这个规律叫“商不变规律”,全班齐读,再找关键词。

三、应用——提升

师:那么这些规律在我们平时的计算中有什么作用?能不能对计算有帮助呢?下面我们运用我们得出的规律算一算。

1、我会算。

3420÷57=60 76800÷240=320 5600÷140=40 34200÷57= 76800÷24= 560÷14= 342÷57= 76800÷2400= 56000÷1400=(学生口答得数)

师:这么大的数,大家怎么做的这么快? 生:利用刚才的发现的规律。

师:能不能说的详细点呢?(生说每组所应用的规律)

师:到底算的对不对呢?规律在这里用的合不合理呢?用计算器来验证一下。(学生用计算器验证)5600„„0÷1400„„0 = 100个0 100个0 师:计算器没有这么多位可以出现的,怎么办?

2、我会填。

根据规定32÷8=4,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符号。(32×4)÷(8○□)=4(32○□)÷(8÷2)=4 4(32○□)÷(8○15)=4(32○□)÷(8○□)=4

师指最后一个算式:这样的算式能写完吗?老师也来写几个:(32×m)÷(8×m)=4,(32÷m)÷(8÷m)= 4,可以吗?你觉得对m有什么要求吗?得出:m≠0(板书:0除外)

3、我会简算。运用学过的规律不列竖式进行口算。(写出简便计算的过程)

(1)600÷25=(2)2100÷125=

[通过练习,进一步熟悉商的变化规律,特别是商不变规律,了解商不变的规律的应用价值。]

四、总结

师:今天这节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出示课题:商的变化规律)

师:你认为你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

商的变化规律:

在除法中

1、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2、被除数不变除数逐渐扩大商逐渐缩小;

3、除数不变被除数逐渐扩大商也逐渐扩大 教学反思:

一、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数学课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各种不平衡的问题情境,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尝试、探究、猜想、思考,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我在这节课中尽量体现这一点。本节课由故事导入新课,当学生回答:“谁是聪明的一笑?”之后,我让学生说出原因(算式),随机板书算式,然后让他们分小组讨论,把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 交流,最后全班一起总结出“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二、改变了教材的编排顺序。

教材先是安排学习商的两个变化规律,然后,由填写表格,学习商不变的性质。在教学时,我改变了教材的顺序,先讲商不变的性质,再讲商的两个变化规律。符合由易到难的特点,学生易于掌握。

三、注重培养学生总结知识的能力。

本节课,学习了商的变化规律的三条规律,每一次都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交流——总结”完成任务,最后,一个环节,我都让学生根据黑板上的板书,用数学语言自己总结出规律,这样,更加深了学生对规律的记忆,理解。

由于,这节课的课堂容量比较大,因此,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前面花的时间较多,导致练习的时间较少;回答问题没能够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气氛不够活跃,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不够高。

第二篇:海上日出的教学设计商荣娟

《海上日出》的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太阳每天都会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但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点观看日出感受和体会也会有所不同,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巴金的《海上日出》。(板书课题)

2、学习链接:巴金的简介。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看准字形,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生字学习,形近字,词语采集,看意思猜成语。

三、小组范读课文,小组合作,汇报读书情况

四、研读二三段

1、在作者眼中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他在哪几段就向我们描述了晴天时一次完整的日出过程?(2、3段),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指名读2、3段。每段分别写的是什么?(日出前、日出时)谁还想读一读。

3、这么美的语言,老师也想读一读,可以吗?谁愿意和老师合作……老师读的美吗?不是老师读的美,是作者写的美。应该怎么读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呢?(充满感情、注意重读,抑扬顿挫)你觉得哪句话写的美或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4、我怎么就知道太阳就要升起来了呢?作者把日出前和日出时的美景紧密的联系到一起,有个词功不可没,你能找到吗?去掉可以吗?它的作用是什么?

5、老师按照课文的描写顺序搜集了几张图片,展示了太阳升起的过程,希望对你理解课文能有所帮助,他们分别对应2、3段中的那句话呢?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描绘日出景象的呢?作者抓住了太阳的哪些变化来写的呢?在书上做好标记吧!(同桌合作)

6、人们常把孩子比作刚出生的太阳,你们和太阳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7、这么美的文字,这么好的写作方法真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就试着背下来吧!

8、小结写作方法。

五、家庭作业

根据课文第三段的写法,仿写某种自然景物的变化过程。

六、天晴的时候看海上日出是一种伟大奇观,实际在有云的天气里海上日出也是伟大的奇观。我们下节课继续感受作者眼中的伟大奇观!

第三篇:《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是,本节课的重点是第一电离能的递变规律,这一性质通过同学们观察分析课本17页图1-21,进行讨论,得出结论,同学们在学习中要善于合作。但是同学们对于同一周期的递变规律在描述的时候,不能准确地表达,对他们加以引导,让他们相互补充,体现了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要善于竞争。本节课层次清楚,条理分明,内容和内容之间衔接也是得当的。有些简单一点的内容同学们也能独立完成,并且养成了随写随练的好习惯。

本节课也存在一些疏漏的地方。例如:后来对本节课的小结,做的不够具体,而是用练习巩固来进行检验掌握的效果。应该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同学们对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对重难点在强调一次,加深印象。还有一点就是对知识的铺垫做的不够,应该让学生把第三周期和第五主足的电子排布式写一下,对本节课的理解会有较大的帮助的。

下面这一点是在上课的时候,与学生的互动中临时调整的。在学习第一电离能的意义时,能够体现元素的金属性。在周期表中元素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同学们是知道的。忽然想到能否让同学们推知第一电离能的递变规律呢。因此让同学们进行讨论,给出结论。

一节课下来,静心思考如果再上这节课的话,我应该在启迪学生的用词上更精炼一些,上课的秩序会更好一些。当然需要推敲的东西还有很多,我会改进的。

第四篇:《商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商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宁安市东京城镇小学 齐玉霞

《商的变化规律》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熟练掌握除数是两位数商一位和两位的笔算除法的基础上教学的,让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既为学习简便运算作准备,也有利于以后学习小数除法、分数和比的有关知识,是小学数学中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

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发现式教学法,小组讨论式教学法。教师以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多元化互动,通过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中去。学生一方面尝试发现,体验创造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合作意识,在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逐步归纳出商的变化规律。

1.复习导入,巧作铺垫。课的导入部分我先复习积的变化规律,这样准确地找到了新知的切入点,合理的运用了知识的正迁移,接着进行了一组口算除法的练习,利用口算题的分类为研究被除数不变和除数不变的情况下商的变化规律做好了铺垫。

2.扶放结合,探究规律。在设计时我采用三个层次,扶放结合,以使学生充分地理解商的三个变化规律。抓住“什么没变,什么变了,怎么变的”这一主干线,在揭示第一组规律时采取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得出结论的方法,而在后面两组探究规律教学时则完全放手让孩子们自己用前面使用的方法主动去观察,并口述规律,得出结论,充分发挥师生双主体作用。

3.多样练习,运用规律。为了能及时巩固商的变化规律,我采用先边讲边练再综合练习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每探究出一个规律便设置相应的练习题,在练习中消化理解规律,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练习方式做到了多样化,“说一说,填一填,想一想,算一算,赛着说,拍着说,打手势„„”用各种各样的练习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避免了练习的枯燥。练习时我把重点放在应用商不变规律进行除法的简算上,使学生在观察发现中理解了使用商不变规律可以使计算简便的道理,并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从总体上看,这节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放手让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讨论等活动去发现规律,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创造的主体。活动中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展示自己观察、发现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感受自主探究的乐趣,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由于这节课的课堂容量比较大,设计的练习题比较多,导致学生综合练习的时间较少,后面的练习做的比较仓促。通过上课可以看出,综合练习中的“说一说”一题可以改为“算一算”,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三种变化规律,可以直接运用规律计算得数,没有必要再说计算思路了,这里的”说一说“练习浪费了好多时间,完全可以把节省出来的时间进行下一道的”想一想“练习中去,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时间。教师的语言还不够精炼,激励性的评价也使用的比较少,这是我今后要注意的地方。

第五篇:《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积的变化规律》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学生在掌握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利用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特别是合情的推理能力,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任务。教材以两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通过这个过程的探索,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

例题的设计分为三个层次:研究问题——归纳规律——验证规律,通过学习,学生不但发现了积的变化规律,而且学会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积的变化规律》是引导学生学会从一般现象中寻找规律,为学生今后学习相关内容提供必要的思维模式。

学情分析: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索”。因此在教学《积的变化规律》这节课中,我注重开发利用身边的生活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中的两组算式调整为一组乘法算式,但是,这一组算式是以能够体现我们课本所要传达的信息与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这一组算式去发现问题从而去经历发现规律——总结规律——验证规律——运用规律这四个层次的学习。在这四个层次的学习中,学生将会通过观察、探索、交流、归纳等方式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索过程,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体验发现规律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概括规律,进而运用规律。

教学难点:自主思考探究,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再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教室来了许多听课的老师,我们应该怎样表示欢迎啊?

生:鼓掌。

师:我们一分钟最多能鼓掌多少次呢?

通过学生猜测和实际尝试,得出学生一分钟鼓掌的次数,接着设问:2分钟、4分钟、8分钟、10分钟呢?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进行计算。

『设计理念』这样的设计是想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及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设疑自探:

1、出示自探提示:(课件出示)【找学生读自探提示】

利用导学提纲自学课本51页内容,思考下面问题:

(1)从上往下观察第一组题:第‚题与第题比较,第ƒ题与第‚题比较,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第二个因数乘了几?积怎么变化?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把你的发现写出来。

(2)从上往下观察第二组题:第‚题与第题比较,第ƒ题与第‚题比较,第二个因数有什么特点?第一个因数除了几?积怎么变化?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把你的发现写出来。

(3)你能用一句话将两组题中已经发现的规律概括起来吗?

2、在学生自探时师板书课本例题:

例3

观察下面两组题,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组:

6×2=12

6×20=120

6×200=1200

第二组:

20×4=80

10×4=40

5×4=203、根据自探提示,学生独立解决,教师巡视。

三、解疑合探

1、学生汇报自探提示第一题,总结变化规律。然后出示根据8×50=400,直接写出16×50=?

32×50=?的得数,进一步归纳总结发现的规律,然后分小组讨论,自己当小老师出题验证发现的规律,最后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出结论。

(课件出示第一组口算题目,演示对比这一组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得出结论: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要乘几。)

2、学生汇报自探提示第二题,总结变化规律。然后出示根据8×50=400,直接写出8×25=?

2×50=?的得数,进一步归纳总结发现的规律,然后分小组讨论,自己当小老师出题验证发现的规律,最后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出结论。

(课件出示第二组口算题目,演示对比这一组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得出结论: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0除外),积也要除以几。)

3、通过观察、思考用一句话概括已经发现的规律。学生总结不完整时,讨论这个问题

得出结论:(课件出示)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要乘(或除以)几。这就是积的变化规律。(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记忆)

四、运用拓展

1、先找出规律再填空:

12×8=96

40×21=840

12×16=192

40×7=210

12×32=384

20×21=420

12×64=7682、判断:

(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5,积应该乘5。()

(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除以10,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除以10。()

(3)一个因数扩大4倍,积也一定扩大4倍。()

3、一块宽为8米的长方形绿地面积为560平方米,要求宽要增加到24米,长不变。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

24÷8=3

560×3=1680(平方米)

答: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1680平方米。

五、质疑再探:

探究:

1、两个因数相乘,两个因数同时乘几,积怎样变化?

2、两个因数相乘,两个因数同时除以几,积怎样变化?

3、两个因数相乘,当一个因数扩大另一个因数缩小时积怎么变化?)学生提出问题,找学生来回答,老师补充总结。

六、板书设计:

第一组:

第二组:

6×2=12

20×4=80

6×20=120

10×4=40

6×200=1200

5×4=20

积的变化规律: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教材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探索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在教学中我先创设情境,让学生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通过对算式的观察,让学生讨论自己的发现,然后引出新知,再让学生根据自探提示自主的去探索规律、验证规律,并使用规律.,本课主要是学生自主地去学习,我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了自信心。这节课上下来还是存在许多问题:

1、由于本课例题比较简单,大部分学生通过口算就能直接算出答案,无需通过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这就给部分思维发散性较差的学生形成了一个假象,以至无法真正懂得该规律的应用。这在后面拓展应用知识时表现的尤为明显,部分学生还是用以前的老方法进行计算,而不是找到规律直接写得数。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特别关注思维慢一些的学生,加强对他们的引导,使他们能更积极更有目标的去思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2、要用好评价语言,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这节课的主要特点是让学生在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进行思考、探索、讨论、发言,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不敢举手大胆的交流。这部分学生主要是害怕自己说错了,让别的同学取笑。针对学生不敢发言,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多给学生鼓励,多给学生信心,以使学生畅所欲言。

3、对于积的变化规律的运用,学生对于基本的练习能够运用自如,但是灵活度较高的练习就有些困难。因此,在选择练习时应关注练习的广度,让学生见多识广、灵活运用。

4、学生参与探索活动,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是新课标教材编排的意图,面对新的数学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在主动观察、猜测、讨论、交流和验证等数学活动中,感受到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通过看、想、说、动手做、练的过程,顺利的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并能充分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亲历性”,努力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也得到一定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在初步感知规律后,引导学生猜想:是不是所有的乘法算式都具有这样相同的特点呢,再自己想办法加以验证。

5、由于学生参与度不高,时间没有把握好导致所学的知识没有进行提升,设计的巩固练习题也没来得及做,还有就是没有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学生们个个像数学家一样,进行大胆的猜想,并自主地举出例证材料进行验证,发现真正的数学规律。这样,学生在研究发现数学规律的同时,受到了一次科学研究方法的启蒙,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学习的有效途径。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与学生合作,教师应作为指导者参与其中,规范研究过程,增强验证过程的实效性。这样,从整体到部分,由部分又回到整体,从上向下,从下向上,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观察,将静态的、结论性的数学转化为动态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从事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并从中获得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观察事物的辨证思想。同时作为教师,在课前应该努力做好各种设想、准备,然而课堂上却又经常碰到出乎意料的问题,如所面对的学生在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显著差异等,老师要表现出较好的课堂机机智,不能顺着教案往下走。这时需要教师适时随机应变,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灵活地调整原有设计,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只有把自己的教育能力上升到教育智慧的高度,才能胜任动态生成式教学。

下载教学设计---商的变化规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设计---商的变化规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15篇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1 《积的变化规律》是整数四则运算内容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节课教材以两组较为简单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当......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四年级教科书第58页例4、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趣的事情。2、......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例4---“积的变化规律”。在乘法运算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是整数四则运算中内容结构的一个......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四年级教科书第58页例4、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趣的事情。2、......

    教学案例:积的变化规律

    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能将这规律恰当地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在乘法运算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是整数四则运算中内容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堂课以两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卢龙县第二实验小学 曹学英 一、内容分析: 《积的变化规律》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节第三部分的内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

    商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商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掌握商的变化规律(包括商不变性质)。上完课后,留有一些遗憾,做了以下反思: 首先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