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盐类水解的应用教学设计(吉晓飞)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第四课时:盐类水解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利用盐类水解的原理解释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会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关系。
(3)了解溶液中存在的几个守恒关系。
2、过程与方法
讨论盐类水解反应的利用,认识盐类水解反应的利用,注重理论分析与实验探究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盐类水解反应的利用,认识化学知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学情分析
经过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的学习,学生对应用理论分析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高二(16)班学生学习踏实,有强烈的求知欲望,非常喜欢动手做实验。只要教师引导得当,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一定会进一步提高。
三、重点难点
本节重点是盐类水解的几点应用,关键是应用水解平衡解决问题。难点是利用盐类水解的原理解释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划分探究小组
将本节课用到的实验仪器及药品准备好。
2、创设情境、巩固设疑
投影问题:
1、你了解生活中常用的净水剂有哪些物质?它们的净水原理是什么?
(主要为三类:氧化剂、吸附剂、沉凝剂。这里让学生了解明矾净水就是水解的应用)
2、实验探究—1
NaHCO3溶液中加入Al2(SO4)3溶液,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反应原理,推测该反应的应用价值。
(点评:以生活中的两种常见的水解应用提出问题,并辅以教师学生联合演示实验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为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而奠定基础。)
(实录:学生思维活跃,踊跃发言,积极参与实验,顺利解决了问题。)
3、运用理论、归纳应用
一、盐溶液中离子种类、数目分析。讨论与交流 1、10.6克Na2CO3晶体中共含有 NA个离子? 2、1L 0.1mol/L的Na2CO3溶液中含有0.2NA个Na+ , 0.1NA个 CO32-,是否正确? 3、1L 0.1mol/L的Na2CO3溶液、NaHCO3溶液中所含离子种类是否相同?阴离子数目是否相同?
(点评:学习理论,重在应用,本题可以让学生了解能水解的盐在固态和溶液状态下的不同。)
(实录:学生由浅入深,顺利得出正确结论。)
二、盐溶液酸碱性的判断。练习与反思
相同温度下,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pH由小到大的排序是:
(1)NaOH(2)NH3·H2O(3)H2SO4(4)NaHSO4(5)CH3COOH(6)H3PO4(7)FeCl3(8)Na2CO3(9)NaHCO3(10)Ba(OH)2(11)NaCl(点评:学习理论,重在应用,设计本题可以让学生通过练习发现问题,总结规律。体验解决问题 的成功感。)
(实录:学生归纳分析,并对一些争议物质进行讨论,如NaHSO4,最后得出正确结论。)
三、能水解盐的溶液配制和存放。
观察与思考
1、观察久置的FeCl3溶液与CuSO4溶液,解释该现象?
2、在溶液配制和存放过程中如何解决此问题?
配制CuSO4、Na2SiO3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事先加入少量的对应酸(或碱)。————抑制盐的水解。
(点评:学习理论,重在应用,设计本题可以让学生了解配制溶液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实录:学生举一反三,顺利得出正确结论。)
四、盐溶液蒸发结晶的产物判断。
讨论与交流
1、从溶液中获得溶质晶体的操作是什么?
2、将AlCl3溶液、Al2(SO4)3溶液分别加热蒸干,能得到什么物质?
3、如何由MgCl2·6H2O晶体中制取无水氯化镁?
(点评:独立思考,然后相互讨论,交流结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实录:学生时而独立思考,时而互相讨论,并动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充满青春活力,绝不放过一次表现自己的机会。)
五、分析盐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实验探究—2
(1)NH4Cl溶液中加入镁条
——预测实验现象。
(2)CuSO4溶液中加入铝片,观察现象,分析反应原理。
(点评:镁与氯化铵溶液的反应学生比较陌生,采用先讨论反应产物,反应现象,后进行实验验证,这样做的目的是适当设计台阶,降低难度,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科学的探究方法,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
(实录:学生积极思考,辅以讨论,都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有不同意见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 再讨论,最终取得一致意见。)
六、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视野
1、工业上常用氯化铵溶液作为金属焊接时的除锈剂,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2、农业施肥时草木灰与铵态氮肥为什么不能同时使用?
(点评:设计本题目,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明白化学与生产、生活密不可分。)
(实录:学生根据已经学习的理论知识,正确解释了原因。)
4、知识归纳、重建网络
小 结
请你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点评:目的在于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理清知识脉络)(实录:对本节课所学到的新知识进行讨论归纳小结。)
5、板书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四、盐类水解的应用
1、盐溶液中离子种类、数目分析。
2、盐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3、能水解盐的溶液配制和存放。
4、盐溶液蒸发结晶的产物判断。
5、分析盐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
6、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6、课后作业
见习题册
7、课后反思
这节课是在盐类水解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学设计符合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让学生自主讨论、总结、发言、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课堂上,学生激情昂扬,思维活跃,五官并用,注意力集中,时而独立思考,时而合作讨论,积极表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深深感受到诱思探究教学的巨大魅力。“诱思探究”教学论使我认识到,教师的“教”不仅仅是“传道,受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引路,开窍,促进”。学生应以探索者、研究者的身份,重新体验,独立思考,全身心投入整个教学过程。学者,所以体验、探究、创新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以“诱思探究”理论为指导,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动”起来,结合化学实验,让学生自己动眼看,动耳听,动口议,动手做,动脑思,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体验获得知识的乐趣。
第二篇:盐类水解教学设计
《盐类水解》教学设计
广东惠来县第一中学 高二化学备课组
刘洪
第一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盐类水解的概念,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以及盐类水解对溶液的酸碱性的影响规律。
2、初步掌握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
过程与方法:
1、学会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合理猜想并能设计出实验方案验证自己的猜想,并能对实验作出科学性分析。
2、掌握探究的一般步骤。
情感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主要教学方法
分组探究
实验教学 教学重点
盐类水解的实质及盐溶液酸碱性规律判断。教学难点
对比试验能力的培养和实验科学性分析。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老师讲述】Na2CO3俗名叫纯碱,是因为其水溶液呈碱性。——让学生产生认识冲突,激发其求知欲。
【演示实验】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
现象:溶液变红
结论: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
【提出问题】那么这些盐的溶液怎么会呈碱性,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溶液呈不同酸碱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
中性溶液中C(H+)=C(OH-); 酸性溶液中C(H+)>C(OH-); 碱性溶液中C(H+) 【老师总结】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C(H+)和C(OH-)的相对大小。【提出问题】Na2CO3溶于水时只能电离出Na+和CO32-,并没有电离出H+或者OH-并且水电离出的H+和OH-是相同的,但为什么其溶液却呈碱性呢?【老师讲述】这是因为Na2CO3溶于水时生成的CO32-与水电离出的H+反应生成弱电解质,从而导致溶液中C(H+) 【板书】盐类水解是,盐电离出的阴离子或者阳离子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或者氢氧根离子反应。 【老师讲述】那么盐类水解有什么样的规律呢?要解决上述问题,就得学习本节 第 1 页 内容。 二、新课推进 【老师讲述】我们通过简单分析不难看出,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碳酸钠溶于水电离出的Na+和CO32-中的一个或者两离子的影响,使的水中H+和OH-不再相等而造成的。基于这样的思考,结合组成和结构决定性质的原理,在探究不同盐类溶液的酸碱性时,我们首先按照成盐的酸或者碱的强弱,把盐分成四种类型:即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强酸强碱盐和弱酸弱碱盐。例如FeCl3属于强酸弱碱盐; NaClO属于强碱弱酸盐;NaCl属于强酸强碱盐;CH3COONH4 属于弱酸弱碱盐。 【老师讲述】为了弄清楚各种不同盐的水溶液的酸碱性,我们做如下的分组探究实验 第一组探究强碱弱酸盐溶液的酸碱性; 第二组探究强酸弱碱盐溶液的酸碱性; 第三组探究强酸强碱盐溶液的酸碱性。【分组探究实验】 第一组用PH试纸测定以下强碱弱酸盐溶液的酸碱性 编号 Na2 CO3 CH3COONa K2CO3 溶液 PH值 >7 >7 >7 【探究科学性分析】 1、探究同属强碱弱酸盐的溶液的酸碱性; 2、编号1和2保证强碱阳离子相同,探究弱酸阴离子不同与其盐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3、编号1和3保证弱酸阴离子相同,探究强碱阳离子不同与其盐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第二组用PH试纸测定以下强酸弱碱盐溶液的酸碱性 编号 溶液 PH值 ZnSO4 <7 NH4Cl <7(NH4)2SO4 <7 【探究科学性分析】(原理同上) 第三组用PH试纸测定以下强酸强碱溶液的酸碱性 编号 溶液 PH值 NaCl =7 KCl =7 KNO3 =7 【探究科学性分析】(原理同上) 【探究结论总结】强碱弱酸盐的溶液一般呈碱性;强酸弱碱盐溶液一般呈酸性;强酸弱碱盐溶液一般呈酸性。 【板书】强碱弱酸盐的溶液一般呈碱性;强酸弱碱盐溶液一般呈酸性;强酸弱碱盐溶液一般呈酸性。 【老师讲述】根据溶液呈不同酸碱性的原因,结合盐溶液中离子种类,请同学分析盐溶液呈不同酸碱性的原因。首先我们分析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的原因(以Na2CO3溶液为例) 第 2 页 【学生思考交流】在纯水中存在的是水的电离平衡,H2OH++OH-水电离出来的H+和OH-的量是相同的,因此纯水是中性的。当在水中加入Na2CO3后,Na2CO3电离出来的-Na+和CO32-,其中CO32-会结合水电离出来的H+,从而打破了水的电离平衡,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最终使得溶液中C(H+) 【老师分析】强碱弱酸盐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原因分析(以Na2CO3溶液为例) Na2CO3 = CO32-+ 2Na+ + H2O H+ + OH-(水的电离平衡被打破,OH 浓度大于H+ 浓度) HCO3-(主反应) + H2O H+ + OH- H2CO3(次反应) Na HCO3+ Na OH 上述过程可以表示成: 【板书】 Na2CO3+ H2ONa HCO3+ H2OCO32-+ H2O H2CO3 + Na OH或者 HCO3-+ OH- HCO3-+ H2O H2CO3+ OH- 同理分析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的原因(以NH4Cl溶液为例) NH4Cl = NH4+ + Cl- + H2O H+ + OH-(水的电离平衡被打破,H + 浓度大于OH-浓度) NH3.H2O 第 3 页 上述过程可以表示成: 【板书】NH4Cl+ H2O NH3·H2O+ H Cl或者NH4++ H2O NH3·H2O + H+ 强酸强碱盐溶液呈中性是因为强酸强碱盐不能电离出弱碱阳离子或者弱酸阴离子而生成弱电解质.【提出问题】同学们根据上面探究结果,总结一下盐的类型和其水解有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总结】强碱弱酸盐电离出的弱酸阴离子水解使溶液呈碱性;强酸弱碱盐电离出的弱碱阳离子水解时溶液呈酸性;强酸强碱的离子不水解,溶液呈中性。【老师总结记忆方法】盐类水解的规律是:盐溶液的酸碱性是由组成盐的酸根阴离子和金属阳离子(包括NH4+)所决定的。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都弱都水解;谁强显谁性;都强显中性。水解是中和反应的逆过程,因此,水解是吸热的。【问题过渡】那么我们如何表示盐类水解的情况呢? 【学生回答】用盐类水解方程式 【老师讲述】由于盐类水解有其特殊的地方,因此我们在写盐类水解的反应方程式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盐类水解的程度一般很小,水解产物很少,通常不写沉淀或者气体符号。(2)水解反应式往往是可逆的,除后面我们将要讲的某些特殊情况外,盐类水解反应式的书写用可逆符号,不用等号。 (3)在写离子反应方程式时,水和弱电解质写成分子式,不能写成离子形式(4)多元弱酸阴离子水解是分步进行的,因此我们书写时应分步书写,水解程度决定于第一步。 (5)多元弱碱阳离子水解也是分步进行,但中间过程复杂,中学阶段任写成一步。【板书】例1:Na2CO3+ H2OH2O+ H2OH2CO3 + NaOH或者CO32-+ H2OH2CO3+ OH- Fe(OH)2 + 2HCl 或者Fe2+ + 2H2O Fe(OH)2 Na HCO3+ Na OH NaHCO3+ HCO3-+ OH- HCO3- 例2 FeCl2 + 2H2O+2H+ 三、课堂练习 1、盐类水解过程中正确的说法是(B) A.盐的电离平衡破坏 B.水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 C.溶液的pH发生改变 D.没有发生中和反应 2、判断下列溶液的酸碱性,能水解的写出其水解离子方程式 (1)FeCl 3(2)NaF (3)CuSO(4)K2CO3 (5)KI (6)Al2(SO4)3 四、课的特色 本课的主要特点在于突破了课本的既定设计思维,从新的角度入手探究盐类水解的 第 4 页 本质以及盐溶液的酸碱性。 本课设计上主要体现了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提出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将盐类进行分类的时候就结合结构决定性质这个要点展开,教给学生研究问题前提出问题的方法。再者,本课充分体现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老师作为引导者的特点。老师在引导学生的同时,时刻注重了学生直接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 五、教师评价 本堂课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体,老师是引导者的思想。这种教学形式非常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习上的记忆负担,因为学生获得知识是直接的,而非间接获得。本堂课存在的不足在于,上课时的节奏稍稍偏快,学生对基本实验操作把握还不够好。 六、教学反思 本堂课基本能达到设计目的,学生能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掌握盐类水解的本质和规律,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不足之处是对学生的实验基本能力把握不够,导致课堂节奏把握不够好。 五、上课教师介绍 刘洪 毕业于四川宜宾学院 2006年参加工作 第 5 页 盐类水解之三大守恒 教学设计 课时教学目标: 1、会写溶液中物料守恒 电荷守恒 质子守恒关系式; 2、学会运用盐类水解的知识和守恒的观点解决离子浓度的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溶液中守恒关系的建立以及判断。教学方法与手段:例题讲解 自主练习 巩固应用 使用教材的构想: 守恒思想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想,其实质就是抓住物质变化中的某一个特定恒量进行分析,不探究某些细枝末节,不考虑途径变化,只考虑反应体系中某些组分相互作用前后某种物理量或化学量的始态和终态。利用守恒思想解题可以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加快解题速度,提高解题能力,对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进行比较可以用守恒法。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问题。这类题目知识容量大,综合性强,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电解质之间的反应等,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的重点。在电解质溶液中常存在多个平衡的关系,应抓住主要矛盾利用三个守恒 —— 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上一节对盐溶液进行了定性分析,我们已经可以比较出盐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在比较离子浓度时我们还会常用到电解质的三个守恒关系: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三个守恒。[板书] 一、电解质溶液中的守恒关系 1、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的负电荷总数等于阳离子的正电荷总数 [讲]电荷守恒的重要应用是依据电荷守恒列出等式,比较或计算离子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浓度。 如在只含有A+、M-、H+、OH―四种离子的溶液中c(A+)+c(H+)==c(M-)+c(OH―),若c(H+)>c(OH―),则必然有c(A+)<c(M-)。[投影]例如Na2CO3溶液中,有如下关系: C(Na+)+c(H+)==c(HCO3―)+c(OH―)+2c(CO32―)[注意]书写电荷守恒式必须①准确的判断溶液中离子的种类;②弄清离子浓度和电荷浓度的关系。 [板书] 2、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或水解因素,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但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总数是不会改变的。[讲]实质上,物料守恒属于原子个数守恒和元素守恒。[讲]在Na2CO3溶液中存在着的水解c(CO32―)、c(HCO3―)的电离和水解、水的电离,粒子间有如下关系 [投影]2[c(HCO3―)+c(CO32―)+(H2CO3)]==c(Na+)[讲]CH3C00Na溶液中的物料守恒表达式: c(CH3C00H)+c(CH3C00)== c(Na)小结:书写溶液中的物料守恒表达式的关键是:原盐溶液中的关键原子数目之比恒定。 [板书] 3、质子守恒:质子守恒是指由水所电离的H+与OH-量相等。 [讲]在碳酸钠水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以(H+,HCO3-,H2CO3)三种形式存在,其中1mol碳酸分子中有2mol水电离出的氢离子 所以:Na2CO3溶液中的质子守恒的表达式是: c(OH-)=c(H+)+2c(H2CO3)+ c(HCO3-) 【小结】 通过具体实例帮助理解。了解盐溶液中存在的几个守恒关系。通过练习发现问题。 二 随堂检测习题 在氯化铵溶液中的关系式正确的是() A.c(Cl-)> c(NH4+)> c(H+)> c(OH-)B.c(NH4+)> c(Cl-)> c(H+)> c(OH-)C.c(Cl-)= c(NH4+)> c(H+)= c(OH-) D.c(NH4+)= c(Cl-)> c(H+)> c(OH-)2 写出醋酸钠溶液以及碳酸氢钠溶液中的三大守恒关系式 三 板书设计 --+ 电解质溶液中的守恒关系 (1)电荷守恒:Na2CO3溶液中:c(Na+)+c(H+)=2c(CO32--)+c(OH-)+c(HCO3-)(2)物料守恒Na2CO3溶液中: c(Na+)=2[c(HCO3-)+c(CO32-)+c(H2CO3-)](3)质子守恒Na2CO3溶液中:c(OH-)=c(H+)+2c(H2CO3)+ c(HCO3-) 盐类水解教学设计 一、几个问题: 1、化学中的盐不仅仅是食盐,碱面也不是碱。 2、酸显酸性,碱显碱性,盐显中性吗? 二、举例说明并分析其规律 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碳酸氢钠、醋酸钠、氯化铵、硫酸氨(中 性) (碱 性) 规律: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问题:为什么盐会显酸碱性呢 写出过程,分析氯化铵的反应过程 同时分析氨水、氯水的成分 给出盐类水解的定义 三、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1、内因 2、外因 T、C、外加酸、碱等 以氯化铁为例说明各因素对水解平衡的影响 四、补充内容 1、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用口诀说明 2、盐类水解的应用 ①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②由PH判断酸碱的强弱 ③蒸干溶液产物的判断 ④配制溶液防水解 ⑤利用水解制胶体 ⑥离子共存的判断 ⑦判断溶液中离子的种类及浓度大小 ⑧盐中除杂 酸 性()⑨金属与盐的反应 ⑩实验室保存药品 ⑾泡沫灭火器的原理 ⑿化肥的合理使用权用 ⒀湿法制物质 3、蒸干溶液产物的判断 4、离子浓度的比较 5、盐中氢离子和氢氧根浓度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的区别 6、溶液中三大守恒 芜湖县二中 张斌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是本章教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生已学习过的弱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以及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建立盐类的水解的概念,初步了解盐类水解的规律。通过本节课的学生,要求一部分比较优秀的学生能理解盐类的水解的本质。本节内容理论性强,学生不容易理解盐溶液为什么显酸性或碱性,因此需要借助实验,让学生对于盐溶液的酸碱性有一个感性认识;同时,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等方式对其原因进行探讨,最后理解盐类的水解的定义、本质。 二、学生情况分析 虽然本节课涉及的平衡理论学生已经学习,但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学生基础比较薄弱,更因为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涉及到溶液中微观粒子间的相互作用,理论性很强,学生对于这部分的学习情况不好,不能很好的理解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之间的大小关系。因此,本节内容知识理论性过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同时,学生已有的经验认为盐溶液应该是显中性,学生已有的概念很难通过教师的简单讲解来改变。因此本教学设计打算通过实验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通过实验事实来重组学生的认知结构,从而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本节知识的积极性。 三、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目前被广泛应用一线教学中,它是一种以问题为线索的教学活动,问题解决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所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训练和提高。本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围绕问题展开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获取信息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化学教学的实效性。在问题解决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能进行独立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求学生能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与人分享,同时又能对其他同学的想法和思路进行评价。对于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提高与人共事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和原理;学会分析盐溶液的酸碱性;掌握盐类水解的规律;学会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体验对对盐类水解实质的探究分析过程,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 4 芜湖县二中 张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在思考分析过程中倾听他人意见,相互启发,体会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培养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设计理念: 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采取活动探究与理论探究结合的形式,使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去,实现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六、教学流程设计: 1、课堂引入设计: 问题引入:以水的电离平衡为基础说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为什么分别呈现酸性和碱性? 盐酸、氢氧化钠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 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盐溶液是否都显中性? (设计意图:根据所学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复习旧知,同时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达到以情激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探究活动设计一:盐溶液都显中性吗? 利用《化学反应原理》54页“科学探究”栏目,根据投影表格,教师演示前三种溶液PH的测定,边演示边讲解PH测定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各合作学习小组选派代表用pH试纸分别测定余下几种溶液的PH,并做好实验记录。测定时把试纸和标准比色卡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比对,通过投影使所有同学都能观察到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原来盐溶液并不都是呈中性,有的显酸性,有的显碱性。“这是为什么呢?”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3、探究活动设计二:醋酸钠溶液为何显碱性? 第一步:醋酸钠溶液中存在哪些电离?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哪些离子可以结合,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还相等吗?)第二步:为什么醋酸钠溶液呈现碱性? 学生思考、交流后由小组代表回答教师评价后归纳总结并投影,使用动画模拟水解过程,更加直观和形象,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理论探究探究活动,可以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在探究盐类水解原理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探究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是因为总体来看这个探究活动的思维量较大,虽然用到的相关知识是前面学习过的,但整合在一起来研究还是有难度 / 4 芜湖县二中 张斌 的。分成两个阶段有利于把握探究的方向,提高学习的效率。) 4、探究活动设计三:氯化铵溶液为何显酸性?(自主探究) 给学生2min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后回答。教师评价后归纳总结并进行动画演示。 (设计意图:这个探究活动的从设计来看,好象比较简单。实际上学生的思维量和前面探究二是一样的。简化处理的原因是让学生利用在探究二中获得的经验,体验成功感,感受学习的乐趣。) 5、探究活动设计四:什么样的反应叫盐类的水解反应? 上面探究过的两个反应就是盐类的水解反应,以合作小组为单位总结归纳两个反应的共性,用自己的语言给盐类的水解反应下一个定义。师生共同总结盐类的水解起因、实质、结果和特征。 (设计意图:从两个具体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盐类水解反应的定义,使学生的认知水平达到更高的层次。) 6、探究活动设计五:盐的类型和盐溶液酸碱性的判断及规律。 投影四种不同的中和反应,由学生对生成的盐进行分类,根据探究 二、探究三的探究过程,借用分类的方法,尝试讨论分析什么样的盐溶液显酸性?什么样的显碱性?什么样的显中性?投影表格总结盐的类型和其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最终得出盐类水解的规律。 (设计意图:提示学生借用分类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将盐分成不同的三类,从而为进一步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搭设了探究的台阶) 7、探究活动设计六:盐类水解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根据盐类水解的特征,师生共同总结盐类水解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时的注意事项,利用动画模拟多元弱酸根是分步水解的。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盐类水解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更好地掌握盐类水解的原理、本质和规律。) 8、精讲点拨,升华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对要点知识的总结,例题的讲解,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更细致的认识,包括了解酸碱性的强弱对离子的水解程度大小的影响) 9、课堂检测: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3道合适的题目,检测教学效果。 10、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总结,讨论后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 4 芜湖县二中 张斌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清本节课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同时使学生在学完这节课后,能像认识盐溶液的酸碱性一样,学会辨证的来分析,认识问题。) 七、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非常适合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就是充分利用了教学内容的这个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的自主学习放在第一位,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活动的主角。从而使学生不但经历了知识的生成过程,体会到了“发现”知识的乐趣,而且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科学的探究精神也得到了提高和培养。 本节课使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使一些问题情境、表格、数据、分析过程、微观反应的演示都能更加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效果。 教师对探究活动的精心设计与引导是探究性教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在这一方面,教师应该不断努力来提升自身的素质。 / 4第三篇:教学设计(盐类水解)
第四篇:盐类水解教学设计
第五篇: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